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及其影响
生物技术对食品生产与安全的影响

生物技术对食品生产与安全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在食品生产与安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应用不仅提高了食品生产的效率和产量,同时也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生物技术在食品生产与安全方面的影响,并对其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
首先,生物技术在种植业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
传统的种植方式通常需要大量的农药和化肥,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而利用生物技术,人们可以通过转基因的方式培育出抗虫、抗病的作物品种,从而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降低了农作物的农药残留问题。
此外,利用生物技术还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和耐盐碱性,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但需要注意的是,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安全性仍然需要持续的研究和监测。
其次,生物技术在畜牧业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提高家畜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从而提高肉类和乳制品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的转基因猪可以产生更多的瘦肉,同时抵抗猪瘟等传染病的能力更强。
然而,人们也对这种转基因家畜的长期安全性和潜在风险产生了关注,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和监测。
除了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应用生物技术,生物技术还可以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发挥作用。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可以改良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改变食物的组成,使其富含某种特定的营养物质。
这对于解决一些地区的营养不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人们也对这种改造食物的方式产生了一些质疑和担忧,担心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此外,生物技术还可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通过检测和监测技术,可以更好地发现和防止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污染。
生物传感技术可以用来检测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以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例如,通过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出食品中的细菌或病毒,从而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公众的健康。
此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改变食品中的特定基因以提高其抗氧化性和保鲜能力,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生物技术安全性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明显的或潜在的威胁或一些社会伦理问题,有三方面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
1.克隆人技术。
(生物安全)安全性:对于克隆技术,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科学家们都认为这是一种不成熟的技术。
对于克隆动物有相当高的失败率,尽管“多利羊”和其他克隆成功的牛、猪、山羊和老鼠的照片和消息均做成哄动,但其实大部分克隆出来的动物仍最终死去,通常是在胚胎发育阶段,其他则因先天性畸型严重而死产,也有怀孕期中流产夭折,有时甚至令怀孕的母体亦丧生。
即使成功诞生,克隆的动物也很脆弱,有些在深切治疗室中挣扎得太残酷,以致研究人员不得不最后让它们安乐死。
伦理问题:克隆技术一旦用于人类自身,人类新成员就可以被人为地创造,成为实验室中的高科技产物,他们不是来自合乎法律与道德标准的传统的家庭,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之间的相互人伦关系必将发生混乱。
人们很难想象和接受这种对人类社会基本组织——家庭的巨大冲击。
这对人类社会现有法律、伦理、道德产生威胁,对人类的观念是严峻的挑战。
2.试管婴儿技术(生物安全)安全性:被评为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之一的试管婴儿技术,虽然从诞生至今备受争议,但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伦理方面,对技术本身的安全性却少有人关注。
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对婴儿健康造成高风险的原因,主要来自于父母双方的遗传。
但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试管受精和其他辅助生育技术也可能是导火线之一,通过生育治疗出生的婴儿更有可能患上自闭症、癌症、脑瘫、智障等疾病。
瑞典乌普萨拉市儿童医院的斯特龙伯格和他的同事发现,试管婴儿更有可能患有明显的神经问题,特别是脑瘫。
他们通过对比得出,试管婴儿中患脑瘫的人数比普通婴儿高出了一倍以上。
芬兰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也显示,与自然怀孕生育的小孩相比,试管婴儿的身体更差。
试管婴儿童年的整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各种疾病的患病率高居不下。
伦理问题:有人认为试管婴儿是把其作为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高中生物生物技术的安全性讨论

高中生物生物技术的安全性讨论生物技术,这个在现代科学领域中熠熠生辉的名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改变。
从基因编辑到克隆技术,从生物制药到转基因食品,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然而,伴随着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当我们谈到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首先映入脑海的可能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技术通过将一种生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中,以实现特定的性状改良。
例如,让农作物具有抗虫、抗病的特性,从而提高产量。
然而,这一技术并非毫无争议。
有人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或者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
比如,经过基因改造的农作物可能会与野生植物杂交,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基因编辑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它能够精确地修改生物体的基因,为治疗许多遗传性疾病带来了希望。
然而,这项技术也引发了伦理和安全方面的担忧。
如果基因编辑被用于非医疗目的,比如创造“设计婴儿”,那么将会引发严重的社会伦理问题。
而且,基因编辑技术目前还存在脱靶效应等风险,即可能会意外地修改非目标基因,从而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
克隆技术同样是生物技术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虽然克隆技术在拯救濒危物种、医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和伦理问题。
比如,克隆动物可能存在健康问题,寿命较短,而且克隆人的想法更是在伦理和法律上被严格禁止。
因为克隆人会破坏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尊严,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
在生物制药领域,生物技术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创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然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监管。
否则,可能会出现药物副作用不明确、药物滥用等问题,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
生物技术的发展还可能带来生物安全方面的风险。
例如,实验室中的病原微生物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泄漏到外界环境中,引发传染病的爆发。
此外,生物技术的滥用还可能被用于制造生物武器,对国家安全和人类和平构成威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生物技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呢?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是至关重要的。
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

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进行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技术。
它在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生物安全的担忧。
本文将探讨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之间的关系,并介绍相关的管理措施和国际合作。
一、生物技术的应用与风险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等领域。
通过基因编辑、转基因等技术,科学家可以改良作物、研制新药、治疗疾病等。
然而,这些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首先,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导致基因的不稳定性,产生不可预测的后果。
例如,基因编辑可能导致目标基因的突变,进而导致不良效果或产生新的有害物质。
其次,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转基因作物中的新基因可能通过传粉、种子扩散等方式进入野生植物种群,从而改变生态系统的平衡。
另外,生物技术的应用还可能带来道德和伦理问题,如人类克隆等争议性的科学实验。
二、生物安全的管理措施为了确保生物技术的安全应用,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评估、监测和管理生物技术活动的风险,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1. 法律法规的制定:各国制定了相关的生物安全法律法规,规定了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监管要求。
这些法规包括生物安全评估、转基因产品标识等内容,以确保生物技术活动符合科学、道德和环境的要求。
2. 风险评估与监测:对于生物技术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测是必要的环节。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生物技术活动是否存在潜在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监测则可以帮助发现风险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3. 生物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各国建立了专门的生物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生物技术活动的监管和管理。
这些机构通常由多个部门组成,包括卫生、农业、环保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官员,以确保协调一致的管理。
三、国际合作与共享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和挑战,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共享显得尤为重要。
1. 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流:各国通过共享数据和经验,加强对生物技术的监测和评估。
生物技术安全性及其应对措施

发更加先进、更加安全的技术,以减少潜在的风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1
02
03
加强监管
加强对转基因作物的监管 ,确保其安全性得到保障 。
公众参与和透明度
提高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 了解程度,增加公众参与 的机会和透明度。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 应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问题。
CHAPTER 06
结论与展望
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生物技术安全性问题的紧迫性
加强风险评估与监控
对所有生物技术应用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定期监控其安全性,及 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共享信息与经验
加强国际生物技术安全监管机构的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全球性挑 战。
开展技术合作与研发
鼓励国际间的技术合作与研发,共同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加强进出口监管
加强生物技术及相关产品的进出口监管,确保国家生物安全。
技术研发过程中的安全性考虑
安全性评估
01
在生物技术研发过程中,应对新技术和新应用进行全面的安全
性评估,确保其对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无害。
风险识别与评估
02
及时识别和评估生物技术研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采取有
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研发过程规范
03
建立规范的研发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研发过程中的安全
加强立法和监管
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和 法规,确保所有生物技 术活动都受到适当的监 管,以防止任何有害的 行为。
加强教育和培训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公 众对生物技术安全性的 认识,使公众能够理解 并遵守相关规定。
了解生物技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了解生物技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原理及其工程技术手段来进行研究和应用的技术领域。
在食品安全方面,生物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生物技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并探讨其优势和挑战。
1. 生物技术的概述生物技术是一门应用广泛的技术领域,涉及基因工程、生物制药、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
通过生物技术的手段,我们可以对生物体进行基因修改、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改善食品的质量和产量。
2. 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食品不安全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疾病传播等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确保食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3. 生物技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3.1 基因改良食品的开发生物技术可以通过基因改良的方式,使作物具有抗虫、抗病、耐逆等优良特性。
这些改良的作物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质量,可以有效地提高食品的供应。
3.2 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提供了高效、准确的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进行快速检测。
通过这些检测技术,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避免食品中的有害物质,确保食品的安全。
3.3 生物技术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养殖业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利用基因检测和基因改良技术,我们可以提高养殖业的效益和质量。
比如,通过基因改良可以提高家禽的抗病能力,减少药物的使用,从而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4. 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优势4.1 提高食品供应生物技术可以改良作物的基因,提高其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食品的供应量。
这对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4.2 降低农药使用通过基因改良,作物能够自身产生抗虫、抗病的物质,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这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也保证了食品中的农残安全。
4.3 防止食物中毒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避免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通过预防措施和监管,我们能够更好地保障食品的安全。
5. 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中面临的挑战5.1 公众疑虑和质疑由于对生物技术的了解不足,大部分公众对基因改良食品抱有疑虑和质疑。
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涉及对实验室内从事的实验活动进行安全管理,以确保实验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在病毒、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研究和实验中。
因此,维护实验室生物安全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1、保护实验人员:实验室内的生物因子可能对实验人员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如感染、过敏等。
通过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可以降低这些风险。
2、防止污染环境:实验室内的生物因子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如细菌、病毒的泄漏等。
通过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可以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
3、维护公共卫生:实验室生物安全对于防止疾病传播、保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从事危险性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保障其生物安全也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挑战1、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验室涉及的生物因子越来越多,其危害性也越来越大。
如何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面临着不断增大的挑战。
2、实验室管理难度加大:实验室数量的增加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复杂性使得实验室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
如何确保实验室操作的规范性、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3、缺乏专业人才:实验室生物安全需要专业的人才来进行管理和操作。
然而,目前许多实验室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使得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风险加大。
三、如何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1、加强实验室管理:建立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操作规范、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物资管理等,以确保实验室运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加强人员培训:对实验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以降低人为因素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影响。
3、配备安全设施:根据实验室的等级和实验活动的性质,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如个人防护装备、通风系统等,以确保实验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4、进行风险评估:对实验室涉及的生物因子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其对实验人员和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

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识别技术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它以个体的唯一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面部等来进行身份验证,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手机解锁、银行账户访问、机场安检等。
然而,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 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漏洞虽然生物识别技术具有独特的优点,如高准确性和方便性,但它也存在一些安全漏洞。
首先,生物特征数据可能被窃取和篡改。
如果生物特征数据被黑客获取,那么他们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冒充他人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活动。
其次,生物识别技术可能被绕过。
一些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可以通过指纹传感器的伪造指纹,并成功绕过了生物识别系统的认证。
此外,由于不同的生物识别技术需要收集和存储个人的生物特征数据,这可能导致隐私泄露和滥用。
2. 加强为了提高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加密生物特征数据。
生物特征数据应该以加密形式存储,以避免被黑客攻击和窃取。
其次,引入多重因素认证。
将生物识别技术与其他因素,如密码或令牌相结合,可以增加系统的安全性。
当生物识别技术受到攻击时,额外的认证因素可以起到补充的作用。
此外,加强生物识别技术的防护措施也是重要的。
例如,安装面部识别系统时,可以改进系统的反欺骗功能,以防止被伪造的面部照片通过验证。
3. 生物识别技术的隐私问题除了安全性问题,生物识别技术还带来了一些隐私问题。
由于生物识别技术需要收集和存储个人的生物特征数据,这可能暴露用户的隐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生物特征数据的保护。
首先,制定相关的隐私政策和法规。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颁布法规,明确规定个人生物特征数据的收集和使用范围,并保证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其次,采取合适的安全措施,如加密和权限控制,来确保生物特征数据的安全。
此外,加强公众的隐私意识和保护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4. 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尽管生物识别技术存在一些安全和隐私问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它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在的生物毒剂
炭疽杆菌:能引起炭疽,有可能致命,除非大量接触,否 则疫苗和抗菌素可以防止炭疽发生 肉毒杆菌毒素:是目前已知最毒的毒素,能导致肉毒中毒 而死亡,抗毒素有时能阻止病情发展 鼠疫耶尔森氏菌:能引起淋巴腺鼠疫,即中世纪的黑死 病,死亡率达90%,疫苗能产生对该病的免疫力,如果及 时给药,则抗菌素通常对该病有效 埃博拉病毒:极易通过接触传染,致死率很高,至今尚不 知道哪种治疗有效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及其影响
胡梦欣
主要内容
微生物技术 基因作物及食品 动物克隆 生物武器 人类基因的研究、应用与影响
人类的担忧
基因工程对微生物的改造是否会产生某种有致病性的微生 物,这些微生物都带有特殊的致病基因,如果它们从实验 室逸出并且扩散,势必造成类似鼠疫那样的可怕疾病的流 行。 转基因作物及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是否对人类和环境造成 长期的影响,擅自改变生物基因将会引起一些难以预料的 危险。 分子克隆技术在人类身上的应用将造成巨大的社会问题, 并对人类自身的进化产生影响;而应用在其他生物上同样 具有危险性,因为所创造出的新物种可能具有极强的破坏 力而引发一场浩劫。 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推动生物武器的研制与发 展,使笼罩在人类头上的生存阴影越来越大。 动物克隆技术的建立,如果被某些人用来制造克隆人、超 人,将可能破坏整个人类的和平。
道德、法律与伦理问题
一个人的遗传信息(基因组序列)或者基因缺陷是否属于个 人隐私? 基因诊断过程会不会侵犯个人隐私? 保险公司或工厂的雇主是否有权利要求投保人或被雇佣者 进行基因组检测,预测他们将来可能罹患某些疾病,再决 定是否接受投保或雇佣? 由谁来决定对一个人的基因进行改造,父母是否有权决定 对有基因缺陷的新生儿进行基因改造;将十恶不赦的罪犯 改造成谦谦君子由谁来决定;这些决定是否属于侵犯人权? 我们按照自己的目的来制造新的生命形式,是对我们这个 星球上的生命负责吗? 将一个新诞生的人类改造得“完美无缺”是否会使人类自身 的进化停止?
实 例
第一起有案可查的生物毒剂使用时间发生在14世纪。当 时,一支围困卡法(黑海边上俄国克里米亚半岛的一个海 港)的军队将感染了鼠疫的尸体抛射到城墙以内。 在美国独立以前十三州时代的北美,据说一位英国官员将 来自天花病医院的染有病原菌的毯子送给印第安人,目的 是想在印第安人部落中引起一场流行病。 20世纪得到证实的生物毒剂使用实例是日本在30年代和40 年代利用鼠疫杆菌及其他病菌对付中国; 还有伊朗和伊拉克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也曾使用丁生物 武器。
生物武器防御手段
防尘口罩或防毒面具 保护性屏障,例如一个封闭的房间 净化剂,诸如甲醛一类传统的消毒剂能够有效地 对表面进行消毒 疫苗,只能用于特定的毒剂,有些毒剂至今还没 有有效的疫苗 抗生素,对一些细菌性毒剂有效,必须在症状尚 未显露前开始 侦查系统。
人类基因的研究、应用与影响
地球上所有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它们体内的 基因所决定的,包括人类,一个人的高矮胖瘦、容貌美丑 以及是否有遗传疾病均与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 人类一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共有30亿个碱基对,所含的 全部基因共有5万~10万个之多,而在绝大多数生物中, 基因是存在于基因组中的,而这些基因组的内容比单个基 因大几千到几百万倍,基因的复制、传递、表达、重组和 变异均是在基因组中完成的,也就是说,每个基因并不是 单独发挥作用的,而是由几个相关的基因一起共同决定某 一特征。所以,探索人类基因奥秘的道路是艰难的。
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目的,不是要了解该食 品的绝对安全性,而是评价它与非转基因的同类 食品比较的相对安全性 分类: 实质上完全等同; 除某些特定差异外,其余具有实质等同性; 在实质上完全不具有等同性
伦理担忧
将转基因动物器官移植给人体受到了伦理学上的异议,有 人认为这对于动物和人类两者都是不仁道的。 将人类基因转入食用动物(例如将人类Ⅸ因子——一种参与 凝血的蛋白质的基因转入绵羊中)是不合适的。 将某些宗教团体禁止食用的动物基因转入他们通常食用的 动物中(例如将猪的基因转入绵羊),这可能触怒这些宗教 团体。 将动物基因转入食用植物可能会引起一些素食主义者的特 别关注。 用含人类基因的生物体作为动物饲料是对人类的一种不尊 重。例如用基因修饰过的酵母生产有药用价值的人类蛋 白,生产后的废酵母再用于饲养动物。
结
束
பைடு நூலகம்
动物克隆
1997年2月23日苏格兰Roslin研究所 Wilmut和Campbell 在《Nature》杂 志上声明世界首例来源于哺乳动物 体细胞的克隆羊“多莉”问世。 克隆人?
农场怪物
生物武器
目前在所有对生物技术潜在危险的担心中惟一变成现实的 就是生物武器。 化学毒剂是没有生命的死东西,而细菌、病毒和其他生物 毒剂则有可能传染并具有繁殖力。 若是生物毒剂在环境中安营扎寨,它们便有可能成倍繁殖。 不同于任何其他武器的是,生物武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人类基因的研究、应用与影响
基因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这一计 划与“曼哈顿原子弹研制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 人类科学史上的“三大计划” 基因治疗:治疗遗传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 人体特征塑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最终将能够 精确地描绘出诸如身高、体重、容貌、情感、性格等人体 特征的遗传基因图,并能运用生物和医学的手段来控制人 的感情,塑造人的性格。
微生物技术
从远古以来,人们对引起如霍乱、鼠疫、天花等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微 生物十分恐慌,随着这些微生物得到控制,人们担心更大的危害可能 来自于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的改造。 在20世纪70年代,当微生物的基因工程实验刚刚开始发展时,关于重 组DNA潜在危险性问题的争论就已经开始。 1974年7月,RAC委员会联名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封对生物危害 的关键性建议的公开信,此建议后被称为“伯格信件”。公开信中要求 在还没有弄清重组DNA所涉及的危险性范围和程度,以及在采取必要的 防护措施之前,暂停两种类型的实验,即涉及组合一种在自然界中尚 未发现的、有产生病毒能力或带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新型有机体;涉 及将肿瘤病毒或其他动物病毒的DNA引入细菌的实验。因为这两类重 组,DNA可能更容易在人类及其他的生物体内传播,因而有可能造成扩 大癌症及其他疾病的发生范围。
微生物技术
但结果并未出现厄运预言者所担忧的场景; 随时间的流逝和科技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 逐渐认识到这种危险性是极小的,目前原来用于 应付潜在危险的许多控制已经大大地放宽了。
基因作物及食品
优点:
可以更精确,更具有可预测性地控制基因的引入; 可以在非近亲的物种中引入基因。
基因食品安全吗?
食品安全性分析的“实质等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