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蛋白分类

合集下载

列表比较细胞膜几种物质运输方式的特点

列表比较细胞膜几种物质运输方式的特点

列表比较细胞膜几种物质运输方式的特点
细胞膜物质转运常见的几种形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作用。

1.单纯扩散
特点:1脂溶性小分子;2顺浓度差;3不耗能; 4 不需要膜蛋白参与。

2.易化扩散
特点:1非脂溶性小分子或离子;2顺浓度差;3不耗能; 4 需要膜蛋白参与。

分类:根据参与的膜蛋白不同分为:1载体运输(特点:特异性、饱和性、竞争性抑制);2通道运输。

3.主动转运
特点:1小分子或离子;2逆浓度差;3耗能; 4 需要膜蛋白参与。

4. 出胞和入胞1出胞:指大分子或团块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从细胞内排至细胞外的过程。

如消化酶的分泌、激素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等过程。

2入胞:指大分子或团块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包括吞饮和吞噬两种形式。

如中性粒细胞消灭细菌的过程。

根据参与的膜蛋白不同分为:
1载体运输(特点:特异性、饱和性、竞争性抑制);2通道运输。

3. 主动转运特点:1小分子或离子;2逆浓度差;3耗能; 4 需要膜蛋白参与。

4. 出胞和入胞1出胞:指大分子或团块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从细胞内排至细胞外的过程。

如消化酶的分泌、激素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等过程。

2入胞:指大分子或团块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包括吞饮和吞噬两种形式。

如中性粒细胞消灭细菌的过程。

第1节: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第1节: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

第一节: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模型(整体)基本结构磷脂双分子层镶嵌部分膜蛋白如何镶嵌:脂筏p84(看①)结构决定功能蛋白的类型、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各自的特性与功能膜的性质二维溶液:生物膜可以看成是双层脂分子中嵌有蛋白质的二维溶液。

但是膜脂和蛋白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p85膜脂分三类(看②)甘油磷脂、鞘脂、固醇运动方式(4种)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脂分子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脂分子尾部的摆动、双层脂分子之间的翻转运动脂质体利用脂分子的性质制备的人工膜,可有效导入DNA 或药物p88膜蛋白分三类(看③)外周膜蛋白、整合膜蛋白、脂锚定蛋白内在膜蛋白与膜脂结合方式与生化内容α螺旋例子一致(看④)去垢剂是一端亲水另一端疏水的两性小分子,SDS 、Triton X-100(p92)①脂筏:以甘油磷脂为主体的生物膜上,胆固醇、鞘磷脂等形成相对有序的脂相,如同漂浮在脂双层上的“脂筏”一样,载着执行某些生物学功能的各种膜蛋白。

脂筏最初可能在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上形成,最终转移到细胞膜上。

有些脂筏与膜下细胞支架蛋白交联。

推测一个直径100nm的脂筏可载有600个蛋白分子。

②膜脂分类:④内在膜蛋白的结合方式1、内在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最主要的)2、内在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或者负电荷的氨基酸,正电荷则与极性头(带负电荷)形成离子键,带负电荷则通过Ca2+、Mg2+等阳离子与极性头(带负电荷)相互作用;3、通过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氨酸残基上共价结合的脂肪酸分子插入到膜双层之间。

P91(α螺旋外侧非极性链,内测极性链,形成跨膜通道(这里的内侧和外侧值得是α螺旋自身,并非伸向细胞质和细胞外液的部分);孔蛋白还具有β折叠片→生化内容)。

医学细胞生物学(1~6章复习大纲)电子书

医学细胞生物学(1~6章复习大纲)电子书
③生殖活动差异:
原核细胞:无丝分裂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第五章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特性
(重点:细胞膜的组成、单位膜模型、液态镶嵌模型、细胞膜的特性
了解脂筏模型,)
第一节 膜的化学组成
一 膜 脂
(一). 磷脂(Phospholipid):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①形态结构差异:(书上表格)
真核细胞的核被膜把胞质和核质分开,形成完整的细胞核,使遗传物质DNA能稳定地贮存在
特定的环境中。
②生命活动差异:
原核细胞:DNA复制、RNA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可以同时连续进行
真核细胞:DNA复制、RNA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蛋白质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
第二节 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一、微绒毛
? 存在于动物细胞的游离面,细胞表面的细长指状突起
? 微绒毛中心为纵行排列的微丝
? 质膜下有微丝网称为终网
二、细胞内褶
? 由细胞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此区域物质运输活跃;
?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基底面;眼睫状体上皮细胞基底面;唾液腺导管末端的细胞基底面
黏着带处细胞膜内侧有平行排列的微丝
2)粘着斑基本结构组成:
a)细胞内附着蛋白:将细胞骨架与连接蛋白相连 ;
b)跨膜连接糖蛋白:其胞内端与附着蛋白相连, 胞外端与相邻细胞的连接糖蛋白或胞外基质
相连
黏着斑
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
黏着斑常见于成纤维
较长的饱和脂肪酸链,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所以这些区域结构致密,介于无序液体与液晶之
间,称为有序液体(Liquid-ordered)。

蛋白质的功能和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和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和结构蛋白质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分子,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之一,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

蛋白质的功能和结构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分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蛋白质的基本结构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多条长链构成的,这些长链由氨基酸分子组成。

氨基酸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化合物之一,由一个氮原子、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组成。

氨基酸的羧基和氨基通过肽键连接成链,形成多肽分子,多肽分子又可以进一步形成蛋白质。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包括四级结构,即原生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其中原始结构是指蛋白质生物合成后形成的最基本结构,也称为未折叠构象。

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相邻氨基酸之间的氢键连接所形成的二维结构,如α-螺旋和β-折叠。

三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二级结构的空间排列所形成的三维结构。

而四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两个或多个亚基的空间排列所形成的层级结构。

二、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功能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代谢功能蛋白质可以在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参与新陈代谢中的各种化学反应,如酶的催化作用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2.结构功能蛋白质可以形成细胞质骨架和结构分子,如肌肉蛋白和细胞中的膜蛋白,保持细胞的形态和稳定性。

3.运输功能蛋白质可以通过血液将各种物质从一个部位输送到另一个部位,如血红蛋白携带氧气,载脂蛋白携带脂肪酸和胆固醇。

4.防御功能蛋白质可以形成抗体,抵御外来物质入侵,并加速宿主清除抗原体。

5.调节功能蛋白质可以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促进细胞自身修复和更新。

三、蛋白质的分类按照结构分类,蛋白质可分为球形蛋白、纤维蛋白和膜蛋白等。

球形蛋白具有高度可压缩性,可在机体中流动作用,如血浆中的白蛋白和酸性蛋白。

纤维蛋白则具有高度的支持性和膜层稳定性,如胶原蛋白和肌动蛋白。

膜蛋白则集聚于细胞膜上,起到细胞唯一轴向的生理功能。

按照功能分类,蛋白质可分为酶、激素、抗体、载体、结构蛋白等。

肠膜蛋白简介

肠膜蛋白简介

肠膜蛋白提高Gln利用率
激素分泌 细胞生长和变异 酸碱平衡
基因表达
蛋白质降解
谷氨酰胺
蛋白质合成 细胞信号转导 肠道完整性 免疫反应
抗氧化反应
血流量
营养代谢
谷氨酰胺是胃肠粘膜和免疫细胞重要的营养素,日粮Gln及与Gln代谢有关的天冬氨酸、 谷氨酸是小肠粘膜的主要能量来源,在小猪断奶时Gln属于“必需氨基酸”
3.3 18.34 1.31 0.37 0.90 0.58
营养水平
68 17 3 2.5 1 2 2 1.5 1.5 0.5 0.2 0.3 0.5 100
3.3 18.09 1.29 0.39 0.90 0.58
处理三 4%高利肽
68 17 3 2.5 1 0 4 1.5 1.5 0.5 0.2 0.3 0.5 100
小肽与氨基酸吸收对比
小肽吸收 载体不易饱和 载体对底物具有广泛性 速度快、效率高
氨基酸吸收 载体易饱和 载体对底物广泛性差 速度慢、效率低
氨基酸
注释:氨基酸的载体转运及转运载体的竞争性抑制
肠膜蛋白富含多种功能性小肽
蛋白质/小肽分类
参与

调解

身体

活动

蛋白质/ 小肽

为蛋

白质

合成
提供
氮架
消化吸收的小肽有一些特殊功能
1.79±0.06a
试验组2 711.26±21.66a 399.25±18.74a 1.78±0.03a
备注:同行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高利肽 蔗糖(%) 预混料(%) 大豆油(%) 赖氨酸(%) 食盐(%) 沸石粉(%) 合计(%)
消化能(Mcal/kg) 粗蛋白(%) 赖氨酸(%) 蛋氨酸(%) 钙(%) 总磷(%)

医用细胞生物学思考题2

医用细胞生物学思考题2

1.生物膜主要是由哪些分子组成?它们在膜结构中各起什么作用?答: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主要由脂类50%、蛋白质42%和糖类2%~8%组成。

细胞膜中还含有少量水分、无机盐与金属离子等。

细胞膜上含蛋白质的有糖蛋白和载体蛋白,糖蛋白对细胞外物质有识别作用,是多糖-蛋白质复合物。

载体蛋白与被传递的分子特异结合使其越过质膜。

细胞膜是的基本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镶嵌在其中,具有流动性,但是其中蛋白质是大分子,流动性不如脂质强。

细胞膜糖类主要是一些寡糖链和多糖链,以共价键的形式和膜脂质或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脂和糖蛋白。

细胞膜上的金属离子可能改变细胞膜对一些物质的通透性(影响某些离子通道)。

2.为什么说膜脂质分子是两亲性分子?两亲性分子有何特点?它对构成细胞膜结构有何意义?答: 因为它含有极性的头部和非极性的尾部,可以起到连接的作用,同时又有一定的流动性。

特点:既有极性端又有非极性端的分子,也就是同时具有疏水性与亲水性区的分子。

例如磷脂,其烷基端是疏水端,磷酸端是亲水端。

意义:它们在水溶液中能自动聚拢形成脂双分子层,其游离端往往有自动闭合的趋势,形成一种自我封闭而稳定的中空结构,从而有利于细胞内部的稳定3.在细胞膜中膜蛋白有何重要功能?膜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脂双层相结合?答:膜蛋白功能:①转运分子进出细胞②接受周围环境中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信号,递到细胞内③支撑连接细胞骨架成分与细胞间质成分④与细胞分化和细胞间连接有关⑤结合于膜上的各种酶能催化细胞各种化学反应。

膜蛋白分成三类:膜内在蛋白、膜外在蛋白、脂锚定蛋白结合方式:膜内在蛋白全部或部分插入细胞膜内,直接与脂双分子层的疏水区域相互作用。

膜外在蛋白:不直接与脂双层疏水部分相互连接,一般以非共价键附着在脂类分子头部极性区或跨膜蛋白亲水区的一侧,间接与膜结合。

脂锚定蛋白:一般通过共价键与脂双层内的脂类分子结合。

4.举例说明细胞膜的不对称性。

答: 膜的不对称性包括: 膜脂的分布不均 ;膜蛋白的分布不均;膜脂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呈不均均分布. 其中糖脂呈完全不对称分布,全部分布在外层, 作为细胞识别的抗原 ,是细胞识别和信号转导等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 , 其他种类的膜脂也呈现不对称分布, 但生理功能不明.膜蛋白的不对称分布是生物膜完成复杂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的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结构基础。

细参

细参

细胞生物学1. 细胞(cell)的发现英国人胡克发现细胞壁空腔,提出“cella”的概念;荷兰人列文虎克用高倍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了活的细胞。

2. 细胞学说的内涵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1.生命体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2.细胞是行使生命功能的最小单位.3.“细胞来源于细胞”,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成.3. 巴斯德实验——否定了自然发生说4.细胞体积大小为什么恒定?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器官(个体)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限制细胞本身的大小的主要因素:l 细胞体积和表面积之间的关系:细胞为了维持一个最佳的生存环境,必须维持最佳的表面积(以适应细胞进行内外物质的交换),从而限制了体积的无限增大。

l 细胞的最大化受制于细胞内关键分子的浓度(一些重要的生化反应需要一定的分子浓度才能进行)(真核细胞为解决细胞内重要分子的浓度问题,出现了细胞内的特化的内膜系统,使一些反应局限在特定的膜结合的细胞器内。

)l 细胞的最小化受制于维持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酶和蛋白质种类的最低量。

5.支原体是目前所知最小的,唯一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6.真核与原核细胞的差别以及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进步的方面原核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只有拟核,区室化不强真核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核,核膜和核仁,区室化强7. 病毒的基本特点:比细胞更小的生命体,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在活细胞中进行增值;结构: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DNA或RNA(朊病毒以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11. 1. “血影”:在低渗透下,红细胞吸水破裂,释放出内容物(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唯一一种非膜蛋白])后,质膜重新封闭,此时的红细胞称为ghost.(分离红细胞膜蛋白的最好材料)2. 2. 脂双分子层的推测实验根据运用Langmuir水盘法测出脂铺展后的面积与实际测量的红细胞的表面积之比约为2:1,Gorter和Grendel提出红细胞的结构是脂双层。

tmem蛋白家族分类

tmem蛋白家族分类

tmem蛋白家族分类Tmem蛋白家族分类Tmem蛋白家族是一类跨膜蛋白家族,其成员在细胞膜上具有跨膜结构,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和信号传导。

本文将对Tmem蛋白家族进行分类和介绍。

一、按功能分类1. 转运蛋白:Tmem蛋白家族中的一部分成员具有转运物质的功能。

例如,Tmem16家族成员在细胞膜上形成离子通道,参与离子的转运和电信号的传导。

Tmem16A通常被称为CaCCs,具有钙激活的氯离子通道功能。

另外,Tmem16F也被称为ANOs,参与磷脂外翻和氯离子通道功能。

2. 受体蛋白:Tmem蛋白家族中的一些成员具有受体功能,可以与外界信号分子结合,触发细胞内的信号传导。

例如,Tmem16K是一种受体蛋白,能够与神经肽Y受体相互作用,参与胰岛素和葡萄糖的调节。

3. 信号传导蛋白:Tmem蛋白家族中的一部分成员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的调节。

例如,Tmem55B是一种负调节因子,能够与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中的蛋白相互作用,抑制信号的传导。

二、按结构分类1. 单跨膜蛋白:Tmem蛋白家族中的一部分成员只具有一个跨膜结构。

例如,Tmem16A和Tmem16F都是单跨膜蛋白,其跨膜区域与离子通道结构密切相关。

2. 多跨膜蛋白:Tmem蛋白家族中的另一部分成员具有多个跨膜结构。

例如,Tmem55B是一种具有6个跨膜结构的蛋白,其跨膜区域与信号传导通路相关。

三、按组织特异性分类1. 神经系统特异性:Tmem蛋白家族中的一些成员在神经系统中表达较高。

例如,Tmem16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参与神经传递过程。

而Tmem16F在脑部神经元中表达较高,参与神经调节。

2. 免疫系统特异性:Tmem蛋白家族中的另一部分成员在免疫系统中表达较高。

例如,Tmem55B在免疫细胞中表达较高,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调节。

四、按疾病关联分类1. 神经系统疾病:Tmem蛋白家族中的一些成员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例如,Tmem16K的突变与肌阵挛性侧索硬化症有关,该疾病是一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利用dualsystems biotech试剂盒进行膜蛋白的酵母双杂交,需要根据你的膜蛋白类型来选择合适的bait载体进行Y2H,下面提供整合性膜蛋白的分型的说明:
整合性膜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作为内在蛋白(Intrln-sicprotein)可部分或完全穿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层,通常只有经去污剂处理才能使其脱离细胞膜。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属于整合性膜蛋白。

大部分整合性膜蛋白为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包括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质区。

根据Singer分类法,整合性膜蛋白有以下六种类型:
I型:一次跨膜,多肽链的N端在胞膜外,C端在胞内。

如免疫球蛋白超家族(1gSF)成员。

Ⅱ型:一次跨膜,多肽链的C端在胞膜外,N端在胞内。

如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的分子。

Ⅲ型:一条多肽链多次跨膜,跨膜次数有二、三、四、五、六或七次等,其中四次跨膜超家族(TM4—SF)和七次跨膜受体超家族(STR-SF)分子较为常见。

如趋化因子受体均属STM-SF,又称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

Ⅳ型:由多个跨膜亚单位组成。

V型:多肽链以糖基磷脂酰肌醇(GPl)连接于细胞膜的脂质双层中,如GPI连接的CDl6、CD55和CD58等。

Ⅵ型:一条多肽链的一端以GPI形式连接于胞质膜,另一端是一次或多次跨膜,如膜桥蛋白。

上面的知识也可以回答类似于:“有谁知道Ⅰ型跨膜蛋白和Ⅱ型跨膜蛋白的定义和区别?”这类问题。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