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过程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1. 质量控制目标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我们的质量控制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确保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

- 保证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达到规定标准。

- 控制沥青混凝土的弯沉值在允许范围内。

- 保证沥青混凝土的抗滑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 确保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满足使用需求。

2. 质量控制措施为了实现上述质量控制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2.1 原材料质量控制- 沥青: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沥青,并进行性能检测,确保其满足施工要求。

- 碎石: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坚硬、表面粗糙的碎石,并进行筛分、含泥量等检测。

- 矿粉:选用优质矿粉,并进行粒度、含水量等检测。

- 添加剂: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添加剂,并进行性能检测。

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 拌和:确保沥青混凝土拌和时间适宜,拌和均匀,无离析现象。

- 摊铺: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摊铺速度、温度等参数,确保摊铺平整、无划痕。

- 压实:采用合适的压实设备和压实工艺,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达到规定标准。

- 接缝处理:采用合理的接缝处理方法,确保接缝平整、密实。

2.3 检测与验收- 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沥青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测,包括压实度、弯沉值、抗滑性能等。

- 施工完成后,组织专家进行验收,确保沥青路面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质量管理体系为确保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以下环节:- 质量计划:明确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目标、要求和措施。

- 质量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意识和技能培训。

- 质量检查: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质量改进:根据检查结果,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4. 风险管理与质量保障4.1 风险识别与评估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原材料质量不稳定、施工设备故障、施工工艺不合理等。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背景沥青路面施工是道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控制对于保证道路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效果。

控制措施1. 材料选择和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正确选择合适的沥青和骨料材料,并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材料应经过充分检验和试验,并获得合格证明。

同时,定期检查材料的储存和保管情况,避免因材料质量问题引发施工缺陷。

2. 地基处理:在沥青路面铺筑之前,需要对地基进行充分的处理和加固。

地基处理措施包括土质改良、平整和加固等,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符合要求。

地基处理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实施。

3. 施工工艺控制:沥青路面施工需要遵循一定的工艺流程和标准。

在施工过程中,需注意以下控制措施:- 沥青混合料的调配和搅拌应按照规范进行,确保沥青和骨料的充分混合均匀。

同时,要对搅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 沥青路面铺筑前,需进行铺筑面的清理和修补,确保铺筑面平整、无杂物和损坏,并合理安排施工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铺筑过程中,需确保铺筑面厚度均匀,避免沥青骨料堆积和空鼓等问题。

- 沥青路面的压实工艺也需要严格控制,包括振动压实和静压实等。

压实作业应根据不同的厚度和工艺要求进行合理安排,确保路面的密实性和平整度。

4. 质量检测和监控: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和监控,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质量检测项目包括沥青和骨料的质量检验、路面平整度的检测、压实度的检测等。

质量监控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及时处理和纠正发现的问题。

5. 施工记录和档案管理:施工过程中应做好详细的记录和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施工计划、材料进场验收记录、质量检测报告等。

施工记录和档案有助于施工质量的追溯和问题的查找,对后续的道路维护和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结论通过以上控制措施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保证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提高道路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标题:沥青路面质量控制引言概述:沥青路面是公路建设中常见的路面类型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使用的安全和舒适度。

因此,对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沥青路面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等多个方面介绍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施工前的质量控制:1.1 确定施工方案:在施工前,需要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施工方案。

1.2 检查施工材料:对沥青、石料、添加剂等施工材料进行检验,确保质量符合标准。

1.3 确定施工环境:检查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等是否适宜施工。

二、施工中的质量控制:2.1 沥青拌和:控制沥青拌和的温度和时间,确保拌和均匀。

2.2 摊铺厚度控制:通过调整压路机的速度和振动频率,控制沥青摊铺的厚度。

2.3 碾压质量控制:根据设计要求,控制碾压的次数和速度,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密实度。

三、施工后的质量控制:3.1 路面平整度检测:使用激光平整仪等设备对路面平整度进行检测,确保符合要求。

3.2 路面密实度检测:通过核密度仪等设备对路面的密实度进行检测,保证路面的结实性。

3.3 路面质量验收:进行路面验收,确保路面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达到交付使用标准。

四、质量问题处理措施:4.1 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如发现路面开裂、坑洼等质量问题,及时采取修复措施。

4.2 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并加以改进。

4.3 质量问题整改跟踪:对质量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五、质量控制的重要性:5.1 保障道路使用安全:优质的沥青路面能够提高道路使用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2 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严格质量控制可以减少路面病害的发生,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5.3 提升道路使用舒适度:质量合格的沥青路面能够提升驾驶舒适度,减少车辆磨损和燃油消耗。

结语:通过对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全面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对沥青路面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质量控制

沥青路面质量控制一、引言沥青路面是公路建设中常见的路面类型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为了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施工前质量控制1. 设计要求确认:施工前,需要确认沥青路面的设计要求,包括路面结构、厚度、坡度等。

同时,还要检查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确保施工符合要求。

2. 材料检查:对沥青、骨料等材料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

检查内容包括材料的外观、颜色、粒径分布、含水率等。

3. 设备检查:检查施工所需的设备,包括摊铺机、压路机、搅拌设备等,确保设备运行正常,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4. 现场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准备,包括清理、平整基层、设置标志等。

确保施工现场整洁、安全。

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 沥青混合料配比控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比控制。

控制要求包括沥青的含量、骨料的配比、添加剂的掺量等。

2. 摊铺控制:控制摊铺机的速度、温度、均匀性等参数,确保沥青混合料能够均匀、密实地摊铺在基层上。

3. 压实控制:控制压路机的行驶速度、振动频率、轮胎压力等参数,确保沥青混合料能够被充分压实,提高路面的密实度。

4. 路面平整度控制:使用平整度测量仪等设备,对路面的平整度进行检测,确保路面的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5. 施工记录: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包括沥青混合料的配比、摊铺机和压路机的参数、平整度检测结果等。

四、施工后质量控制1. 路面检测:对施工完成的路面进行检测,包括平整度、密实度、抗滑性等。

检测方法可以采用平整度测量仪、密实度试验、摩擦系数测试等。

2. 路面维护:对检测结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维护和修复,包括补充沥青、修复裂缝、修复坑洞等。

3. 质量验收:组织专业人员对施工完成的路面进行验收,确保路面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

五、质量控制记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质量控制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施工前的设计要求确认记录;2. 材料检查记录;3. 设备检查记录;4. 摊铺机和压路机参数记录;5. 平整度、密实度、抗滑性等检测结果记录;6. 路面维护和修复记录;7. 质量验收记录。

沥青路面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沥青路面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沥青路面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沥青路面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
量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措施:
1.材料选择和验收
- 选择合适的沥青材料,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

- 进行沥青材料的验收,包括外观检查、化学成分检测和物理
性能测试等。

2.施工方案设计
- 按照工程要求和规范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 确定合适的施工工艺,包括沥青的铺设温度、厚度要求等。

3.基础处理
- 对道路基础进行充分的处理和加固,确保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 清理基础表面的杂物和灰尘,确保沥青能够与基础牢固结合。

4.沥青混合料搅拌与铺设
- 严格按照沥青混合料的配方要求进行搅拌。

- 在铺设沥青混合料之前,确保路面平整、无水分和油污。

5.压实
- 采用合适的压实设备和方法,对铺设的沥青路面进行压实。

-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适当的压实次数和压实深度。

6.路面养护
- 定期对沥青路面进行养护和维修,修补裂缝和坑洞。

- 控制车辆过载和急刹车等不良行为,减少对路面的破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沥青路面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通过严格执
行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请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结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适合的质量控
制方案。

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一、施工前准备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施工前准备工作,以确保后续的施工质量。

以下是施工前准备的几个关键要点:1. 材料选取: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沥青和骨料,考虑到交通量、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材料。

2. 设备检查:检查施工所需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包括沥青搅拌设备、铺设机械、压路设备等。

3. 环境准备:清理施工区域,保证施工区域没有垃圾、积水或其他杂物。

同时,为施工区域设置边界标志,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二、沥青拌合料的质量控制沥青拌合料的质量对沥青路面的性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在沥青拌合料施工中需要注意的质量控制要点:1. 骨料筛分:对骨料进行合理的筛分分析,确保骨料满足规范要求。

骨料的粒径分布应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 沥青选用:选择适合环境条件的沥青,确保其粘附性、弹性和抗老化能力。

沥青的质量要符合规范,并进行质量检测。

3. 拌合时间控制:控制沥青拌合料的拌合时间和温度,以确保混合均匀,防止热失控和过度拌和。

三、路面铺设控制要点路面铺设是整个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路面铺设中需要注意的质量控制要点:1. 铺设速度和温度:控制沥青混凝土的铺设速度和温度,以确保沥青路面的质量稳定。

铺设速度应根据施工条件调整,避免出现交叉接头或冷却缝。

2. 厚度控制: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沥青混凝土的厚度,避免出现厚度不均匀的情况。

同时,要对厚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

3. 平整度控制:使用合适的压路设备和技术,确保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平整度对行车舒适性和排水效果有重要影响,必须严格控制。

四、质量检测和验收在完成沥青路面施工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工作,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规范要求。

1. 取样检测: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沥青拌合料和沥青路面的取样检测。

包括骨料石粉含量、沥青含量、压实度、抗滑性能等指标。

2. 面层性能测试:对已完工的沥青路面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密度、抗压强度、抗滑性能等,确保路面质量符合要求。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沥青路面施工是公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使用的安全和舒适程度。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达标。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材料质量控制1. 沥青质量控制沥青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路面的耐久性和抗老化性能,因此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沥青的质量。

要求沥青供应商提供合格的质保书,并在进场前进行抽检,确保沥青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

2. 骨料质量控制骨料是沥青混合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应该选择符合要求的骨料供应商,并在使用前进行严格的质量抽检,确保骨料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二、施工工艺控制1. 摊铺温度控制沥青在摊铺时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才能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因此在施工中应该严格控制摊铺温度,确保其在规定的范围内,避免出现沥青冷却或者过热的情况。

2. 摊铺厚度控制沥青路面的摊铺厚度直接关系到路面的质量,过厚或者过薄都会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摊铺厚度,确保其在规定的范围内。

3. 压实质量控制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需要进行压实,才能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在施工中应该严格控制压实设备的质量,确保其能够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均匀、充分的压实。

4. 边坡和边沟控制在施工中要对路面的边坡和边沟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在施工中要及时清理边坡和边沟中的杂物,避免影响路面的排水性能。

三、环境质量控制1. 气温控制沥青路面施工受气温影响很大,过高或者过低的气温都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施工质量。

因此在施工中要选择适宜的气温进行施工,避免出现沥青冷却或者过热的情况。

2. 湿度控制在施工中要对施工现场的湿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雨水或者地下水的渗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施工质量。

四、验收质量控制1. 配合验收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进行配合验收,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一、基础处理沥青路面的基础处理是保证路面结构牢固稳定的基础,施工前需要彻底清除原有路面上的杂物、灰尘和破碎石块等,确保基础的平整、清洁和堆实。

在基础处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清除杂物:在进行基础处理前需要对道路上的杂物和灰尘进行清理。

清扫时需要注意保持路面的平整和干燥,以免影响基础的堆实度。

2.加固基层:如果原有路面存在裂缝等损伤,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加固处理的方法包括填充填充材料、加强基层等,以保证路面结构的牢固稳定。

3.堆实基础:在基础处理过程中需要保证基础的堆实程度。

可以使用重型机械进行碾压、铺填等处理操作,使基础达到一定的密实度。

二、拌合料制备沥青路面的质量取决于拌合料的配合比例和质量水平。

拌合料制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原材料:合适的原材料能够保证拌合料的质量和耐久性。

需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施工要求的矿渣、沥青等原材料进行配比。

2.拌合料配比:在拌合料配比时需要根据实际施工要求调整沥青与矿渣的配比,以保证拌合料的塑性和耐久性。

3.制备工艺:拌合料的制备过程需要控制温度、时间、速度等因素,确保拌合料的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

三、路面施工沥青路面的施工是保证路面质量的最重要环节之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沥青铺设:沥青需要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进行铺设,铺设时需要保证均匀性,并及时进行振实和压实处理。

2.摊铺工艺:摊铺工艺包括整形、平整、收收边等操作,并需要根据道路轮廓进行调整,以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安全性。

3.收尾工程:道路轮廓的处理、标志线的绘制、路缘石的设置等收尾工程也是保证路面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1.现场管理:现场管理应该遵守施工规范、法律法规,并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卫生环保要求。

2.质量检查:质量检查应该覆盖路面结构、道路轮廓等方面,检查过程应该严格把关,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施工记录:施工过程中应该记录施工人员、机械、工艺等方面的信息,以备后期管理和维护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过程控制
三个层次的级配范围 §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 没有具体的针对性,各地在使用时千万不 能象对待原规范级配范围时,原封不动地 套用,并把标准配合比尽量接近中值,那 么级配肯定是不合理的,尤其对高速公路。
生产过程控制
三个层次的级配范围 §工程级配范围 设计单位具体对所设计的工程,根据所在 地的气候条件、交通条件、公路等级、所 处的层位提出的,这个范围是最重要的范 围,是工程的真正起到规范作用的范围, 是施工的指针。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一般在 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内,但必要时也允许 超出。所采用的材料特性。
主要内容
生产配合比设计与检验 过程质量控制与施工管理 检测方法与注意事项
生产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确定标准配合比 确定的标准配合比,由监理认可,不得随 便变更。
生产配合比设计
仅有良好的目标配比设计是不够的,如何 在大面积生产过程中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性 能并与目标配合比保持一致才是关键的, 因此生产配合比调试极其重要;
热料仓筛孔的确定—非常重要 设置的原则(包括碎石厂振动筛设置)
§最大粒径对应—保证不出现超粒径 §与关键控制筛孔相对应—使混合料级配关 键筛孔得到控制 §各仓材料用量比例—保证各仓均衡 §考虑多层混合料—减少换筛的时间
生产配合比设计
步骤 热料仓筛分—取样准确
能够认识到热料仓的正确性 热料仓的材料物理特性
有些地方为了进一步控制混合料的变异性 对Va、VMA与VFA给出了范围要求,以标准 配合比结果±1%、 ±1%、 ±5% 。
生产过程控制
级配控制 级配并不一定要求每次都达到最佳级配曲
线,最关键的目的是稳定。 §选择料源稳定石料厂 §同种规格的材料保证同一生产厂家 §经常检查原材料的变异性 §热料仓筛分的稳定性 §关注拌合站的稳定性
仓筛分掺配而成,而是根据成功试验段多 次抽提筛分得到的级配曲线,因为它准级配曲线以 及各筛孔允许波动的范围计算得到的,它 可以带有小数点。
生产过程控制
体积指标控制
马歇尔试验只检查密度、空隙率、稳定度、 流值。VMA和VFA的标准都与空隙率有关, 要求施工过程中都符合要求比较困难,故 只要求作记录,不予评定。(沥青路面施 工技术规范第十一章)
目标配合比没有意义的想法是错误的: §目标配比确定级配与混合料性能 §严格控制各料仓不同材料比例
生产配合比设计
1、对现场原材料的检验,确定其与目标配比 阶段的偏差;
2、冷料仓的标定----非常重要 准确确定原材料的比例 原材料的分仓情况 根据目标大致确定生产比例 热料仓的正确与否 (转速流量标定程序)
生产过程控制
三个层次的级配范围 §施工允许波动的级配范围 经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 试拌试铺等三阶段设计确定标准配合比和 级配曲线后,按施工质量检验允许的波动 值得到施工质量检验级配范围。标准级配 曲线也可能不一定接近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的中值 。
生产过程控制
标准配合比与级配曲线 标准级配曲线不是根据标准比例以及热料
生产配合比设计
沥青含量的调试 沥青计量的误差 沥青计量与集料计量的综合偏差 §生产配比的最佳沥青用量并不一定完全
与目标配比一致。 --经过除尘后的材料变化 --集料的降级
生产配合比设计
体积指标测定 调试最佳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 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 马氏密度 体积指标计算 体积状态验证 确定生产配比最佳沥青用量 必要时进行性能检验
集料的问题
集料
(1) 进场的原材料的复核
目标配合比原材料≠进场原材料
(2)原材料的取样
取的样品 ≠正确的样品
常规试验的问题-集料
集料的问题
集料
(3) 材料质量变异的监控
每批原材料≠均匀的原材料 料源发生变化时要更加注意,必要时复核目
生产配合比验证
过程试验 1、混合料试验:级配、沥青用量、体积参 数,一般为三组,可以在现场和料车取样。 2、热料仓取样:一般在不停机状态下,进 行热料仓取样,可以在中间过程或即将结 束时,验证大量生产时热料仓材料的变异 性。 3、现场检验
生产配合比验证
标准配合比确定 通过试验段验证,混合料级配与体积指标
生产配合比设计
注意事项 §二次除尘的问题(flash) §取样方法 热料仓取样 混合料取样 §试验方法 击实温度、时间 抽提试验—几种方法
生产配合比设计是在现场完成的, 因此要求试验人员熟悉试验过程,
熟练试验操作。
生产配合比验证
试验段 拌合机按照确定的生产配比进行试拌,并
铺筑试验段。 §检验混合料参数 §混合料施工参数 §施工工艺
密度—注意集料的降级 热料仓的匹配性
合理的材料比例
生产配合比设计
热料仓级配调试 §工业化生产与实验室掺配有很大区别, 其精确计量程度以及冲击影响对比例有一 定影响; --热料仓计量称的标定,非线性; §系统偏差 §取样偏差
生产配合比设计
级配的调试 §取样偏差 §系统误差 §认为误差 §材料的变异 §试验偏差 综合找出级配变化的规律,进行修正,也 许修正的级配曲线并不理想,但抽提的结 果是理想的。
满足要求,现场试验段经过检测也满足要 求,由此确定的混合料级配位标准配合比。
标准配合比用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根据标准配合比可以确定施工中允许波动 的级配范围。
生产过程控制与施工管理
生产过程控制
三个层次的级配范围
§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
它适用于全国,适用于不同等级、不同气 候条件、不同交通条件、不同层次的各自 情况,所以这个范围很宽。在同一个级配 范围中可以配制出不同空隙率的混合料, 以满足各种需要。它是给设计单位和工程 建设单位有充分选择级配的自由,并不是 给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直接采用的。
生产配合比设计
1
1400 1200 1000
y = 27.65x + 79.833 R2 = 0.9705
800
600
400
200
0
0
10
20
30
40
50
计量系统精度要求
静态计量
动态配料
参数名称 参数值% 参数名称 参数值%
沥青
0.3
沥青
0.1
粉料
0.5
粉料
0.5
骨料
0.5
骨料
0.5
纤维
5
纤维
/
生产配合比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