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记录

合集下载

采样器流量校准方法

采样器流量校准方法
备注
执行本引接1 GB50303验收合格规范执行GB50303核对规格、型号稳流稳执行GB50303电气交接试验及2压、不执行装置间的连线绝GB50303间断电执行GB50303输出端中性线的
执行GB50303电气交接试验应急发执行GB50303馈电线路的绝缘3
电机组GB50303执行相序检验
中性线与接地干
电源系统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
页(doc 2录表(Ⅰ).
电源系统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Ⅰ)
编号:表C.0.1-110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位(子单工程名称位)
子分部工程
电源与接地
分项工程名称
电源系统
验收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施工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分包单位
分包项目经理
检测项目(主控项目)(执行本规范第11.2节的规定)
检查评定记录
执行GB50303
4
蓄电池组及充电设备蓄
GB50303执行
5
专用电源设备及电源箱
GB50303执行
6
智能化主机房
金属电缆桥架、
GB50303执行12.1、第
电缆敷设检查
检测意见:
师工监理程签字:
检测机构负责人签字: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日:期
日期:

HJ 618-2011 环境空气 PM10和PM2.5的测定 重量法

HJ 618-2011 环境空气 PM10和PM2.5的测定 重量法
3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采样器流量校准方法
新购置或维修后的采样器在启用前应进行流量校准;正常使用的采样器每月需进行一次 流量校准。采用传统孔口流量计和智能流量校准器的操作步骤分别如下: A1 孔口流量计 (1)从气压计、温度计分别读取环境大气压和环境温度; (2)将采样器采气流量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y = b × Qn + a
式中斜率b和截距a由孔口流量计的标定部门给出。 (4)计算孔口流量计压差值ΔH(Pa):
ΔH = y2 × Pn × T1 P1 × Tn
(5)打开采样头的采样盖,按正常采样位置,放一张干净的采样滤膜,将大流量孔口流量计 的孔口与采样头密封连接。孔口的取压口接好U型压差计。
8 结果计算与表示
8.1 结果计算
PM2.5 和 PM10 浓度按下式计算:
ρ = w2 − w1 ×1000 V
式中: ρ ——PM10 或 PM2.5 浓度,mg/m3;
2
w2 ——采样后滤膜的重量,g; w1 ——空白滤膜的重量,g; V ——已换算成标准状态(101.325kPa, 273K)下的采样体积,m3。 8.2 结果表示 计算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小数点后数字可保留到第 3 位。 9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9.1 采样器每次使用前需进行流量校准。校准方法按附录 A 执行。 9.2 滤膜使用前均需进行检查,不得有针孔或任何缺陷。滤膜称量时要消除静电的影响。 9.3 取清洁滤膜若干张,在恒温恒湿箱(室),按平衡条件平衡 24h,称重。每张滤膜非连续 称量 10 次以上,求每张滤膜的平均值为该张滤膜的原始质量。以上述滤膜作为“标准滤膜”。 每次称滤膜的同时,称量两张“标准滤膜”。若标准滤膜称出的重量在原始质量±5mg(大流 量),±0.5mg(中流量和小流量)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数据可用。否则 应检查称量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并重新称量该批样品滤膜。 9.4 要经常检查采样头是否漏气。当滤膜安放正确,采样系统无漏气时,采样后滤膜上颗粒 物与四周白边之间界限应清晰,如出现界线模糊时,则表明应更换滤膜密封垫。

被动活塞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校准记录格式(直接测量)

被动活塞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校准记录格式(直接测量)
D.2校准结果
D.2.1常规检查
检查项目
外观
流量范围
测温变送器
测压变送器
结果
D.2.2流量校准
实验次数
流量观测点
/mL/min
/mL/min
/mL/min
1
2
3
4
5
标准器流量
/ %
/cm
/%
D.2.3气压
测试项目
校准项目
校准结果
气压
示值误差
气压测量仪器测定结果
被校仪器示值
示值误差
重复性
稳定性
D.2.4温度
测试项目
校准项目
校准结果
温度
示值误差
气压测量仪器测定结果
被校仪器示值
示值误差
重复性
稳定性
D.3不确定度计算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 =%( )
校准记录格式(直接测量)
D.1基本情况
校准申请单位
申请单位地址
制造单位
器具编号
计量器具名称
型号规格
准确度等级
器具编号
校准日期
校准用介质
证书编号
校准员
核验员
实验室名称
实验室地点
环境条件
大气压力/kPa
温度/℃
相对湿度/%
校准依据
校准所用主要标准器具
名称
测量范围
编号准确度等级/测量确定度证书号有效期至

hj618-2011PM2.5和PM10的测定

hj618-2011PM2.5和PM10的测定

H 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618-2001代替GB6921-86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2011-09-08发布 2011-11-01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目次2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 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PM2.5和PM10 的重量法。

本标准是对《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 6921-86)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 1986 年,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将飘尘改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三章内容;——增加了PM10和PM2.5 的术语和定义;——对PM10 采样器性能指标进行了修改,将切割粒径Da50=(10±1)μm改为Da50=(10±0.5)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σg≤1.5 改为σg =(1.5±0.1)μm。

全部性能指标要求符合《PM 10 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93-2003 )中的规定;——增加了PM2.5 采样器性能指标,切割粒径Da50=(2.5±0.2 )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为σg=(1.2±0.1)μm;其他性能指标要求符合《PM10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93 -2003 )中的规定。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86 年 10 月 10 日批准、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 6921-86)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1 年9 月8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1 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

大气采样器校准记录表

大气采样器校准记录表

标准流量(L/min)=
式中: V——标准状况下皂膜流量计两刻线间的体积,ml;
校准人:
日期:
复核:
日期:
式中: V——标准状况下皂膜流量计两刻线间的体积,ml; Vm——皂膜流量计通过两刻度线间的体积,ml; P——校准时大气压力,kPa; P0——标准状况大气压力,101.3kPa; T0——标准状况绝对温度,273K; t——校准时的温度,℃。
采样器标准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计算:
V 60 3次测定的时间平均值 1000
大气采样器校准记录表
编 号:
采样器型号
采样器编号
皂膜流量计编号
温度(℃)
大气压(kPa)
采样器流量计 读数(L/min)
皂膜通过两刻度 线的时间(s)
平均时间 (s)
皂膜通过两刻度 标准体 标准流量 线的体积(ml) 积(ml) (L/min)
皂膜流量计的标准体积计算:
V=Vm(
T0 p ) T0 t p0

流量校准记录

流量校准记录
校准人 复核 科长审核 质控审核 共 页 第 页
总共 页 第 页
WFHJ/ZY-C-168(01)
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记录表
日期: 校准时大气压:(kPa) 校准时温度(K) 校准时温度下的饱合蒸汽压:(kPa)
采样器型号
采样器编号
流路
表观流量
(L/min)
皂膜通过两刻度的时间t(s)
皂膜通过两刻度间的体积V(mL)
总共 页 第 页
校准流量Q
(L/min)
1
2
3
平均
计算公式:Q= 其中:T1-标况温度(273K) T2-校准时温度(K) t-皂膜通过两刻度间的平均时间(s)
P1-标准大气压(101.325 kPa) P2-校准时大气压(kPa) PV-校准时温度下的饱合蒸汽压(kPa) V-皂膜通过两刻度间的体积(mL)
校准人 复核 科长审核 质控审核 共 页 第 页
环境空气采样原始记录表
监测项目:采样地点:监测点编号:采样方式: 连续□ 间歇□
日期/min)
累积采样时间(min)
流量校准值(L/min)
采样体积(L)
校正系数
标况下体积(L)
备注
仪器名称: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采样人 复核 科长审核 质控审核 共 页 第 页
总共 页 第 页
中流量空气采样器流量校准记录表
校准时大气压:(kPa) 校准时温度:(K) 校准日期: 年 月 日
采样器型号
采样器编号
流量计指示流量(L/min)
水压差△h(mm)
校准流量Q
(L/min)
校准计算公式:Q= ( -a) 其中:a:流量计曲线截距,P1、T1:标准气压(kPa)、标况温度(K),

环境空气采样技术导则

环境空气采样技术导则

环境空气采样技术导则一、范围本导则在进行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时,对采样点位,采样高度,采样时间和频率,以及采样方法和质量保证措施等项做出规定.本导则适用于环境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的采样。

二、采样环境空气监测中的采样点、采样环境、采样高度及采样频率的要求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执行。

SO2采样:空气采样器:用于短时间采样的普通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

用于24h连续采样的采样器应具有恒温、恒流、计时、自动控制仪器开关的功能。

流量范围0.2-0。

3L/min,采样器均应在采样前进行气密性检查和流量校准.吸收器的阻力和吸收效率应满足技术要求.1。

短时间采样: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高低,采用内装10ml 吸收液的U形多孔吸收管,以0.5L/min的流量采样。

采样吸收液温度的最佳范围在23—29℃,采样时间为45min—1h.2。

24小时连续采样:用内装50ml的吸收液的多孔吸收管,以0。

2—0。

3L/min的流量连续采样18—24h.吸收液温度须保持在23-29℃的范围.NO2、NO X1.便携式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L/min.采气流量为0。

4L/min,误差小于±5%。

2。

恒温自动连续采样器:采样流量为0。

2L/min,误差小于±5%。

将吸收液温度保持在20±4℃.3。

短时间采样(1h以内):内置10ml吸收液,用0.4L/min流量采气6—24L.4。

长时间采样:内置25ml或50ml吸收液,吸收温度保持在20±4℃采样18—24h,采气的流量为0.2L/min。

TSP:大流量后中流量采样器应按HYQ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大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0。

7—1。

4m3/min,流量分辨率0。

01m3/min精度优于±2%。

中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70-160L/min,流量分辨率1L/min,精度优于±2%.三、采样的质量保证措施1。

实验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实验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一、原理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一般分为大流量(1.1—1.7m3/min)和中流量(0.05—0.15m3/min)采样法。

其原理基于: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测定。

二、仪器1.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滤膜直径8—10cm。

2.流量校准装置: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

3.气压计。

4.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或聚氯乙烯滤膜。

5.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

6.分析天平:感量0.1mg。

三、测定步骤1.采样器的流量校准:采样器每月用孔口校准器进行流量校准。

2.采样(1)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2)迅速称重在平衡室内已平衡24h的滤膜,读数准确至0.1mg,记下滤膜的编号和重量,将其平展地放在光滑洁净的纸袋内,然后贮存于盒内备用。

天平放置在平衡室内,平衡室温度在20-25℃之间,温度变化小于±3℃,相对湿度小于5 0%,湿度变化小于5%;(3)将已恒重的滤膜用小镊子取出,“毛”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夹的网托上,拧紧采样夹,按照规定的流量采样;(4)采样5min后和采样结束前5min,各记录一次U型压力计压差值,读数准确至1mm。

若有流量记录器,则可直接记录流量。

测定日平均浓度一般从8:00开始采样至第二天8:00结束。

若污染严重,可用几张滤膜分段采样,合并计算日平均浓度;(5)采样后,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使采样“毛”面朝内,以采样有效面积的长边为中线对叠好,放回表面光滑的纸袋并贮于盒内。

将有关参数及现场温度、大气压力等记录填写在表1中。

表1 总悬浮物颗粒物采样记录——————市(县)——————监测点3.样品测定:将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迅速称重,结果及有关参数记录于表2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样后校准记录
采样流量(L/min)
平均值Q采
(L/min)
校准流量(L/min)
平均值Q校
(L/min)
采样流量(L/min)
平均值Q采
(min)
校准流量(L/min)
平均值Q校
(L/min)
L1-1
L1-1
L1-2
L1-2
L2-1
L2-1
L2-2
L2-2
L1采样前相对偏差(%)
L1采样后相对偏差(%)
L2采样前相对偏差(%)
L2采样后相对偏差(%)
被校准采样器设备信息(设备名称:便携式恒流大气采样器;型号:出厂编号:)
校准
次数
采样前校准记录
校准
次数
采样后校准记录
采样流量(L/min)
平均值Q采
(L/min)
校准流量(L/min)
平均值Q校
(L/min)
采样流量(L/min)
平均值Q采
(L/min)
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记录
XXXXXXXXXXX检测有限公司
便携式恒流大气采样器校准记录
受控编号:XXXXX/BG-SY-096第页共页
工程名称
校准日期
校准仪器名称
仪器型号/编号
气温(℃)
大气压(kPa)
被校准采样器设备信息(设备名称:便携式恒流大气采样器;型号:出厂编号:)
校准
次数
采样前校准记录
校准
次数
校准流量(L/min)
平均值Q校
(L/min)
L1-1
L1-1
L1-2
L1-2
L2-1
L2-1
L2-2
L2-2
L1采样前相对偏差(%)
L1采样后相对偏差(%)
L2采样前相对偏差(%)
L2采样后相对偏差(%)
被校准采样器设备信息(设备名称:便携式恒流大气采样器;型号:出厂编号:)
校准
次数
采样前校准记录
L2采样前相对偏差(%)
L2采样后相对偏差(%)
计算公式
(注:相对误差≤5%即可正常使用)
审核:校准:
校准
次数
采样后校准记录
采样流量(L/min)
平均值Q采
(L/min)
校准流量(L/min)
平均值Q校
(L/min)
采样流量(L/min)
平均值Q采
(L/min)
校准流量(L/min)
平均值Q校
(L/min)
L1-1
L1-1
L1-2
L1-2
L2-1
L2-1
L2-2
L2-2
L1采样前相对偏差(%)
L1采样后相对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