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伦理
新世纪以来都市电视剧中“家道”观念的现代化表达

新世纪以来都市电视剧中“家道”观念的现代化表达新世纪以来,中国都市电视剧在呈现家庭观念和家道价值观念上出现了新的表达方式,传统的家道观念被现代化的理念所取代,家庭在电视剧中的形象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现代化。
本文将从现代都市电视剧中家道观念的演变、现代化表达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新世纪以来,都市电视剧中家道观念的演变呈现出了明显的现代化趋势。
传统的家道观念主要强调家族的延续和传承,强调封建礼教和传统伦理道德。
而在现代都市电视剧中,家道观念更加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个体尊严和人格发展,强调平等、包容和理解。
在剧情和人物塑造上,现代化的家道观念也更加注重性别平等和家庭和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父权、封建等关系,而是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平等。
比如在《欢乐颂》这部剧中,五个女性主人公表现出了各自独立、坚强并且追求自己事业和爱情的态度,展现了现代女性的独立自主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
现代都市电视剧中对家道观念的现代化表达主要体现在剧情内容和人物角色的刻画上。
在剧情内容上,现代都市电视剧更加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在人物角色刻画上,现代家庭成员不再是单一的形象,而是多样化的,尤其是女性形象更加现代化和多元化,她们既有事业上的追求,又有家庭责任。
比如《小别离》中的秦海璐饰演的罗子君,她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女强人,在家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她的独立自主、坚韧不拔等个性特征展现了现代女性的形象。
现代都市电视剧中对家道观念的现代化表达也体现在对传统家庭观念的批判和反思上。
传统的家道观念强调家族的封闭性和传统伦理道德,但在现代社会中,家庭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定义,而是更加开放和包容。
在电视剧中,对家庭观念的现代化表达也更多地展现了对传统价值观的批判和反思,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包容的家庭模式。
比如《人民的名义》中,剧中反腐斗争的导火索就发生在一个家庭内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展现了家道观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都市白领丽人的伦理困惑:谁在背叛

都市白领丽人的伦理困惑:谁在背叛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价值观也随之世俗化、物质化,权力、钱财、声色、名气成为成功的标志,短短二三十年间世道人心的变化让人惊叹。
知识女性、白领丽人,这些代表了现代都市浪漫色彩和想象空间的群体,在市场化的浪潮中频繁面临伦理道德和物欲名利的纠缠。
在商场上,她们难逃上下游企业的算计;在官场上,也避免不了同僚上司的争权索利。
本书以四位闺蜜的家庭生活为背景,抽茧剥丝般地揭示都市白领丽人的心路历程,以及人性的幽暗和复杂,对当代女性在中国崇尚自由、追求独立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思索,使得这部小说即是一幅都市生活的世情风俗画卷,也是对转型期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的探索之作。
《谁在背叛》第一部分这鬼天气,时冷时热,忽阴忽晴的,搅得人心很不安稳。
辛平看着窗外,下了一整天的雨是停了,但那颗大樟树还湿漉漉的,雨水顺着树叶一点一点往下滴,一滴一滴。
她想着心事,老公扬帆今天主动约自己在外面吃晚饭,一定在动什么脑筋,或者就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不然,在这段最忙的季节,哪能抽得出时间来讨好自己?暮春像一个空巢的少妇,恨不得被盛夏裹挟而去。
快下班了,辛平整理了一下办公桌上那堆凌乱的文案,关掉电脑,然后从桌上拿起随手可及的、有显卡哇伊的小镜子,细致地补了补妆,又把束成发髻的头发披散下来,喷了点发胶。
镜子里的她暗香浮动,她自恋式地对着镜子笑了。
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的,是辛平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尽管已年过不惑,岁月无情地磨损了一些姿色,但辛平懂得用精致去弥补。
这鬼天气,时冷时热,忽阴忽晴的,搅得人心很不安稳。
辛平看着窗外,下了一整天的雨是停了,但那颗大樟树还湿漉漉的,雨水顺着树叶一点一点往下滴,一滴一滴。
她想着心事,老公扬帆今天主动约自己在外面吃晚饭,一定在动什么脑筋,或者就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不然,在这段最忙的季节,哪能抽得出时间来讨好自己?哼,把我当傻瓜可不行!辛平伸了伸四肢,离了座位活动了一下身体,又琢磨起来,也不该老猜忌他,照最近几年来看,扬帆还是想把家庭搞好的。
从“海清三部曲”看当今家庭情感伦理剧_广播电视编导

从“海清三部曲”看当今家庭情感伦理剧_广播电视编导(本回答由AI语言模型撰写)家庭情感伦理剧是当前国内电视剧市场中的一大热门题材,其主题涉及家庭、婚姻、情感、道德等多个方面,对于当前中国家庭、社会以及人们的心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中,“海清三部曲”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部代表作,其力图以当代女性群体的视角,还原家庭生活中的恩怨情仇,引发公众浓厚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第一部作品《欢乐颂》通过刻画五位极富个性的女性形象,展现了都市女性在职场、爱情、家庭等诸多方面所遭遇的各种挫折和考验,因此也被称作“职场情感喜剧”。
其中,主人公之一的小区业主陆涛和杨磊的感情故事,反映出现代都市男女对于婚姻、爱情的追求和选择,以及对家庭责任和家庭纽带的理解。
同时,本剧还揭示出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种种复杂、艰难,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如何处理彼此的关系和矛盾,从而给观众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生活智慧和解决思路。
第二部作品《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则着眼于古代贵族家庭中的血缘关系、婚姻制度、家族兴衰等方面。
剧中女主角明兰从一个小女孩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女性,历经了数次婚姻、亲情的考验。
其中,明兰婚后遭遇夫家反目,对夫家的对待犯了难,艰辛的生活磨练磨练了她的意志。
她不仅守护了儿子卓文君,还在人事纷争中帮助夫家度过难关。
同时,本剧也刻画了现代家庭中很多熟悉的问题,比如家长和子女之间的矛盾、亲戚间的地位关系等,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神大餐。
第三部作品《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则更为注重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展现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利益输送以及家族之间的复杂关系。
剧中女主角龙梅子为了替死去的丈夫讨回公道,成功挑战了时代的歧视和男女界限的束缚。
她虽身为一个女人,却有着男儿般的义气和英勇,为民众伸张正义。
在本剧中,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帮助和支持、家族间的地位关系和利益线条,都展现出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特殊面貌和价值。
综上所述,从“海清三部曲”可以看出,当今家庭情感伦理剧的题材、受众和表现手法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都市婚姻家庭小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都市婚姻家庭小说篇一:都市长篇小说都市长篇小说《花非花》[连载]作者简介作者岳彤,上世纪末开始在网上写作。
主要活动在新浪网的读书沙龙和金庸客栈论坛。
曾任读书沙龙版主。
创作有诗集《放荡鸟》、《秋风集》;游记《行走的记忆》;短篇小说《寂寞空港》、《升迁》、《转岗》、《德加和他的女人》、《过年》、《野站》、《野性》、《野合》、《晚风》、《晚钟》、《晚霞》、《局子》、《国殇》、《清欠办主任》等;还有未成集的文论、杂评等文章。
长篇都市小说《花非花》、长篇历史小说《河》上部(二十余万字)已完成。
目前《河》的下部和他的另一部探索性小说《痴梦者语》正在写作中。
作品简介论坛版主李峙飞是个家有“悍妻”的政府职员。
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与身份复杂的有夫之妇罗韵诗结识,并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故事由此展开。
本故事沿着两条主线发展。
一条是风从南来也就是李峙飞和化名苹果的罗韵诗网上那朦胧的感情纠葛。
一条是现实中的他们在爱情、亲情、友情之间,在事业家庭和理想现实之间的挣扎。
这是一个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虚构的故事。
铺展开来,勾勒了一幅现代都市白领阶层的生活图画。
本篇以即兴创作的方式在新浪网红茶馆论坛连续写出。
用时16天。
稍事修改后,作为参赛作品正式首发榕树下。
此次在这里连载,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和批评。
关于本作品版权的声明因本小说已经在榕树下网站参加长篇小说大展赛,并已经b级授权。
为尊重榕树下网站,并更好保护原作版权。
未经作者或榕树下网站许可,一律不得转载、引用、发表。
权属人保留对不法行为追究的权利。
(0)(0)回复本贴转发本帖返回本版修改帖子转发微博岳彤?等级:0级?积分:59[个人信息][发送信息][返回顶部][举报]2楼20XX-06-0713:13:58管理?修改删除加黑Ip报名1、李峙飞开始在网上写字那年,十岁大的女儿已经先他学会了替妈妈收发邮件。
小丫头长得跟人精似的,什么东西一点就通,一学就会。
《名利场》:虚荣与堕落的现代都市生活

名利场:虚荣与堕落的现代都市生活介绍名利场是指都市生活中充斥着虚荣、权力和金钱交易的社交圈子。
在这个环境中,人们为了得到名誉、财富和地位而不择手段。
本文将探讨名利场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其中存在的道德困境。
名利场的特点名利场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虚荣:人们追求外在的荣耀和社会认可。
2. 权力:权力在名利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影响着资源分配和人际关系。
3. 金钱交易:金钱成为了达成目标和维持地位的重要工具。
名利场的负面影响1.堕落:一些人会因为追求名利而背离自己内心真正的价值观,沦为道德底线。
2.社会压力:在竞争激烈的名利场中,人们常常承受巨大的压力,导致精神健康问题增加。
3.不公平:由于金钱和权力对资源分配的影响,社会不平等现象日益凸显。
名利场的道德困境1.伦理考量:在名利场中,道德选择常常被个人利益所替代,对他人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2.诚信与责任:金钱和权力使得一些人放弃了诚信和责任感,以达成自身目标。
3.自我认同:在名利场中,人们常常陷入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中而忽略其他重要的伦理原则。
应对名利场的方式1.坚守原则:无论面临多大的压力和诱惑,保持自己内心的原则是最重要的。
2.强化道德教育:加强道德教育和伦理约束,让人们意识到追求名利不能以牺牲他人为代价。
3.寻找平衡:不要完全投入于名利场,在生活中寻找其他有价值的事物来平衡个人发展。
通过深入探讨名利场虚荣与堕落现象及背后隐藏的道德困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应对名利场的挑战,保持自己的底线并追求更加全面、有意义的生活。
当代家庭伦理剧的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

当代家庭伦理剧的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作者:杨一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9期摘要:家庭伦理剧以反映家庭生活为灵感来源,以探讨家庭关系为内容主体,贴近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本文着重以近年来国内家庭伦理剧剧作家六六所创作的电视作品为研究对象,从纵横交错的人物关系、复杂多变的人性冲突、现实化的语言风格的创作特点;从其作品的传播学价值、对家庭伦理道德艺术化表现的美学价值以及从作品中所折射出的现实意义这两方面来分析和研究目前国内的家庭伦理剧的发展及革新。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六六;创作特点;现实意义;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124-02一、家庭伦理剧(一)家庭伦理剧的界定家庭伦理剧即是一种以反映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为其主要内容的通俗剧,它构成了通俗剧创作的主要形态,或者说,以反映社会道德、伦理为内容的电视剧,主要采用的是通俗剧的形式。
伦理剧,主要以家庭伦理道德为其中心内容,因而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和大众性。
伦理道德几乎是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因此,由它构成的故事,最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和认同。
家庭伦理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家庭伦理剧因其题材、主题表述角度同中存异。
又可分为百姓生活剧、都市言情剧、青春偶像剧、家庭情景剧等。
它们之间有交叉处,精彩纷呈,交相辉映,是不同题材的电视剧,只要以情感道理为核心内容,皆可被看做广义的家庭伦理剧。
狭义的家庭伦理剧是专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人伦道德的电视剧。
(二)国内家庭伦理剧的现状近年来,现实题材的家庭伦理剧播出了很多部,像《王贵与安娜》、《媳妇的美好时代》、《双面胶》、《蜗居》等都获得了很好的收视率。
家庭伦理剧走俏荧幕其实反映了观众希望借助多彩荧屏观照现实生活,观察时代发展的客观现实需求,也部分反映了观众通过荧屏观照人生,并反省自身的内在精神需求。
但是,在一部分热播的现实题材家庭伦理剧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与倾向。
【中国家庭伦理电影TOP10】韩国三级韩2018

【中国家庭伦理电影TOP10】韩国三级韩2018中国家庭伦理电影TOP10。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伦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也经常以家庭伦理为主题,通过影片展现家庭中的情感纠葛、道德困境和人性的复杂性。
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国家庭伦理电影的TOP10,让我们一起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伦理的力量。
1.《活着》。
《活着》是由张艺谋执导,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家庭在中国历经了战争、饥荒和社会变革的磨难中艰难生存的故事。
影片通过展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责任和牺牲,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家庭伦理中的坚韧和温暖。
2.《小时代》。
《小时代》是根据郭敬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都市中的成长故事。
影片通过展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嫉妒和理解,揭示了现代家庭伦理中的焦虑和挑战。
3.《妈妈》。
《妈妈》是由张艺谋执导,讲述了一个母亲为了孩子不惜一切代价的故事。
影片通过展现母爱的伟大和牺牲,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伦理中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和责任。
4.《红高粱》。
《红高粱》是由张艺谋执导,根据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家庭在战乱年代中的生存故事。
影片通过展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恨情仇和生死离别,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家庭伦理中的忠诚和坚守。
5.《让子弹飞》。
《让子弹飞》是由姜文执导,讲述了一个家庭在农村中与土匪的斗争故事。
影片通过展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勇敢和智慧,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伦理中的正义和团结。
6.《一一》。
《一一》是由杨德昌执导,讲述了一个家庭在现代都市中的生活故事。
影片通过展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理解,揭示了现代家庭伦理中的挑战和包容。
7.《父亲》。
《父亲》是由张艺谋执导,讲述了一个父亲为了孩子奋斗的故事。
影片通过展现父爱的伟大和牺牲,让观众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伦理中父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和责任。
8.《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由陈凯歌执导,讲述了一个戏剧家庭在战乱年代中的生存故事。
独家浅析当代家庭伦理剧的发展

浅析当代家庭伦理剧的发展对于“什么是幸福”的回答,古今中外,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伟大的思想家都有各自的思考,从日常生活体验到伦理学、心理学做出不同的解释,既有某种共识,也是个人的体验。
当我们将视线投到艺术的世界中,会发现以审美的方式对幸福追问会有另外一番启示。
艺术往往通过“想象的表现方法诠释世界的意义,尤其是展示那些从生存困境中产生的、人人都无法回避的所谓‘不可理喻性问题'”。
叙事类艺术作品往往会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除了曲折跌宕的情节和丰满扎实的人物,它也将一种对于幸福、美好、家庭、爱情的诠释融汇在认知、审美的主题表意之中。
以家庭伦理剧为代表的当代电视剧艺术不断尝试着在欲望与守望的追求、得到和失去中领悟“幸福”的秘密。
仅从剧名上来看,既有《老大的幸福》《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守望幸福》的直呼其名,也有《金婚》《父母爱情》《嘿,老头!》的风格化表达。
毫无疑问,拥有财富、成就可以得到“幸福”,但不能否认当代中国人也有更加朴素与简单的生活追求,于是电视剧中对“幸福”的定义总是围绕着简单与繁复、快乐与非快乐之间嬗变。
既然幸福观念本身拥有深刻的审美价值和思维逻辑,我们可以借用幸福观的产生与成长来关注电视剧人物的审美表意和审美理想,进而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社会进程中究竟有多少幸福的密码和时代的祈祷。
一、追求“快乐”的幸福把“幸福”当作社会整体文化实践的目标,是理性为人类设计的价值课题。
以英国学者杰里米?边沁为代表的现代功利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就是给利益相关者带来实惠、好处、快乐、利益。
这与现代性的种种设计相一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已经在物质文化生活领域有了极大发展,幸福的现代性内涵就应该包括生活水平提高、民主法制建设等一系列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成就感。
无论《金婚》中佟志每次乔迁新居的呼朋唤友,还是《老马家的幸福往事》中马一毛第一次用冰箱的兴奋劲头,生活水平层面的快乐在物质短缺时代总是能与幸福感划上等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伦理、欲望与人性【摘要】现代都市生活纷繁复杂,不仅存在着灵与肉的交织,更体现现代都市人于伦理道德边缘的挣扎,体现着人性的解放与张扬。
张爱玲的《半生缘》在伦理、欲望和人性彼此的交织、对立中构成了一幅别具风情的都市风景线。
【关键词】现代都市;伦理;欲望;人性;张爱玲现代都市生活纷繁复杂,都市题材的文学写作又以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为主要写作背景。
在当时的上海滩生活中,不仅存在着浮华中灵与肉的交织,人们追求精神的解放,亦不排斥肉体的欲望;更体现着现代都市人在伦理道德边缘的痛苦挣扎,渴望遵循道德,却因之而背叛道德,彰显着人性的扭曲、解放与张扬,于矛盾中孕育着躁动与抗争。
张爱玲的代表作品之一《半生缘》,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滩为背景,以顾曼桢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描写了夹杂着两代人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一场唯美凄婉的爱情故事。
与以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为代表的30年代“海派”作家的写作风格不同,张爱玲是四十年代成名的海派作家,与同一时期的作家如潘柳黛、苏青等一批都市女性,“以自我的生活实录,以女性唠叨式的文学叙述,与国统区作家共同组成40年代都市文学的特殊风景:对都市凡俗人生的悲剧写实。
”而张爱玲与同时期的其他作家又有所不同,李俊国先生认为:“相比而言,张爱玲是个‘异数’。
她不仅描写了‘孤岛’上海男女的生存‘状况’,更着意于‘苍凉’背景下的‘上海智慧’与人性的扭曲与变异。
”张爱玲的作品充溢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悲凉”或者“苍凉”成为其小说的情感基调。
《半生缘》由原作《十八春》改编而成,小说以回忆性的方式作为开始。
最开始便是沈世钧的回忆。
前面提到张爱玲的作品主要是写都市的凡俗人生,因此作品中无论是家境还算富裕的沈世钧,处于普通阶层的许叔惠,还是生活相对较拮据的顾曼桢,都不过是生活在都市的平凡人。
虽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却又都各有特色。
沈世钧为人淳朴、善良,却又疏于表达,不善交际,和工厂里的许多同事都无法搞好关系,人缘并不好,只是和许、顾二人合得来。
他具有当时青年的进步和叛逆心理,敢于摆脱封建家庭的桎梏,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却又身怀旧时代的烙印,具有一定的落后性,他自始至终还是以家庭为主,无法真正的摆脱。
可以说沈世钧这一人物形象具有那个时期都市生活中男性的典型的特征,身负时代的烙印。
顾曼桢应该算得上是一个新时期的新女性形象,她努力挑起家庭的重担,在纸醉金迷的上海滩,虽追求物质上的进步,却能够洁身自好,具有纯洁、进步的精神。
她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家人生活幸福,然而她终究无法摆脱社会和家庭带给她的灾难和残酷命运:被姐姐设计陷害失去了贞洁,母亲和家庭又在最关键的时候抛弃了她;努力抗争,却因为孩子而最终妥协嫁给了祝鸿才,使之前的一切努力付之东流;虽然最后离婚恢复了自由,却深感虚度了自己的一生;多年后遇到心爱的人,才发现一切都已不复从前,回不去了。
顾曼桢在痛苦的挣扎中不断地抗争—妥协—抗争,她的精神具有时代的进步性,然而社会的现实又将一切打回了原形。
三个人中许叔惠最善交际,也最有自信,然而因为家境平凡,最终无法正视自己的感情,在自信的背后却是无法掩饰的自卑心理。
他的身上显现的是普通阶层对命运的抗争性和软弱性的矛盾结合体。
可以看出,作品的主要人物虽都具有很强的抗争意识,却又因为各种原因而以一幕幕的悲剧作为收场。
这与张爱玲自身的经历和创作意图有关。
她的创作风格与她成长时期的“情感缺失性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童年时父母的亡故、离异等痛苦的遭遇对作家的性格、气质的影响,为作家艺术创作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指向性。
张爱玲情感的缺失无疑来自于父爱、母爱的缺失,爱情的悲剧,国家的失落。
而这些在本部作品中有着相当性的体现,沈世钧、顾曼桢都缺少父爱的滋养,爱情悲剧在小说中更是比比皆是,由故事发生的时间可以看出家国命途多舛。
具体而言,可有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概括描述:首先,作品中另外一些角色更加具有戏剧性和代表性。
顾曼桢的姐姐曼璐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父亲去世后,曼璐为了养活一家人,放弃学业、爱情和贞操做了舞女,她出卖自己的身体来负起维系家庭的责任,可以说这一精神是伟大的,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同时也体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为了生存,普通女性的悲惨命运。
在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之后,封建的世俗伦理却没能轻易放过她,当家庭不再需要她时,她的家人开始嫌弃她,为她的身份而感到不齿和羞愧,连家里的小孩子也看不起她。
虽然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家庭的维系,然而传统的伦理道德早已在这个家庭、在这个社会根深蒂固,她的所作所为显然无法让得周围的人们安然接受。
于是家里人开始厌烦她,催她早点嫁人。
更重要的是,在家人不再需要她的时候,她自己也无法接受自己的所作所为,尤其是面对昔日的情人,于是她被迫嫁给了祝鸿才,一个一无是处的无赖。
由此我们可以窥探出她已经无比悲惨的命运,没有人可以真正的理解她,没有人愿意接近她,只有这个无赖。
就在她以为一切都可以结束了的时候,却不知不久以后更大的悲剧还在等待着她。
婚后,祝鸿才发了财,行为渐渐不端;由于自己早年的工作原因,已无法生育,这使得这个家庭变得岌岌可危。
为了维系家庭,她竟然想出了借腹生子的主意,曾经一度想到自己的二妹。
起初她为自己会有这样的念头感到不寒而栗,后来的事情出乎她的意料。
曼璐的父母撮合自己昔日的恋人张豫瑾和自己的妹妹,这成为了后来悲剧的导火线。
虽然曼璐自认为自己已经配不上张豫瑾,但依然希望他可以为自己坚守,这是她多年来能够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
然而在此刻这一支柱却由自己最疼爱的二妹亲手摧毁了。
她在并不知道二妹拒绝张豫瑾的情况下,设计让祝鸿才玷污了自己的妹妹。
她做舞女的初衷是希望家庭幸福,希望自己的妹妹能够冰清玉洁的嫁给一个心爱的人;最终却为了一己之私,她背叛道德伦常,泯灭人性,亲手葬送了妹妹的一生,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
可叹的是,她是为了维系自己家庭,实现自己家庭的完整这一道德原则上,背叛了社会道德。
在亲情、伦理和人性面前,曼璐选择了欲望,而她的欲望再简单不过,只是希望维系自己的家庭。
仔细想想,却又不能怪她,怪只怪那个表面文明的“吃人”的都市社会,而且这也是当时能够在上海滩生存下去的特有的“上海智慧”。
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是张爱玲悲剧艺术中对同胞手足之情的无情揭露和讽刺。
封建人伦在张爱玲的笔下是虚伪的,所谓的家庭亲情在她冷峻的目光下也绝少温情的成分,手足同胞相残相煎也不乏其例。
另外,张爱玲的悲剧艺术具有代表性的一点就是对传统母爱神话的解构和对传统父权的无情颠覆。
母亲这一角色无疑是个体生命里最重要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人对母亲的尊重是要远远超越父亲的。
张爱玲解构传统的母爱神话,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失望或被环境所异化的母亲形象。
本部作品中,顾曼桢母亲的形象就是这一悲剧艺术的具体体现。
在作品之初,这位顾太太可以说是一个慈母形象,勤俭持家,教养子女。
她的身上有一定的进步性,并不逼迫子女成婚,对女儿谈恋爱的事情并不反对,甚至是默许。
然而她身上的软弱性和封建女性固有的落后性却彻底颠覆了我们对她已有的印象。
曼璐设计陷害妹妹之后,为顾太太发觉,由于对大女儿心存愧疚,又不愿相信大女儿会如此心狠;得知女儿清白已失,非但不去想为女儿讨回公道,反而认为此等丑事不宜公开,甚至采取了不得已而默认的态度,并在大女儿的撺掇下希望曼桢能够嫁给祝鸿才。
更有甚者,在大女儿的欺瞒之下,竟对曼桢生死不管不顾,并举家搬离了上海。
这样的母亲形象,出乎我们的想象,然而在那个时代却也并非罕见。
虽然自以为是为了子女着想,但在根本立足点上就出现了严重偏差,使读者深感都市浮华的背后那令人心酸的人事变迁。
至于对传统父权的颠覆,该作品提到的并不多,却也可窥之一二。
文化标榜的传统父亲形象是坚强、勇敢、刚毅、伟岸,是小至家庭,大至社会的擎天柱。
而在作品中,沈世钧的父亲始终是一个病怏怏的形象,他抛弃原有的家庭,和姨太太呆在小公馆而常年不回家,只有去长辈家拜年的时候才想起他的结发妻子。
即使在有了姨太太以后也不老实,借去上海办公之便,到舞厅与舞女纠缠不清。
张爱玲撕破了父权社会强加在男性身上的各种耀眼的光环,贬抑了父权宗法制的传统文化,彻底颠覆了人们心目中惯常认为的高大威严的父亲形象,对男权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嘲讽。
由于和胡兰成之间的爱情悲剧经历,张爱玲在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上,也存在着很深的质疑。
沈世钧在和顾曼桢因为一些列事情分手以后,因为感情的失落或者说是对顾曼桢的报复,最终在他生活的小圈子里,在父母的期望中,选择了与毫无感情可言的石翠芝结婚。
而石翠芝喜欢的人是许叔惠,她也不过是不希望再出现类似于和别人解除婚约这样的事情,避免情感上的孤独而与沈世钧结婚。
十四年后,旧人重逢,才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荒唐,十几年的夫妻生活脆弱的不堪一击。
张爱玲从父母及自身不圆满的经历中戳穿了婚恋面纱下的可笑与龌龊,彻底消解了爱情与婚姻的神话。
在张爱玲看来,英雄不过是特殊和个别,而有着种种缺陷的凡人才是广泛和普遍,因而普通的人生和人性才更为真实。
“当处于绝望窘迫中的都市,‘活着’成为都市生存的第一要义。
”“无法关注希望只好关注当下的日常生存。
”所以,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激烈的矛盾冲突,她总是对自己笔下人物的悲剧冲突进行低调的弱化处理,以一种低调悲剧中凡夫俗子在现实挤压下隐忍退缩的弱化模式,凸现沉重人生给软弱的凡人所造成的伤痛与无奈。
这种“唠叨式”的文学叙述,“让读者从作家的唠叨叙事过程中,重新演绎曾经经历的生活和生命流程,重新咀嚼出当下生存的艰辛与无奈。
”也是对那一时期上海等地区都市状态的一种反讽。
《半生缘》中张爱玲对都市平凡人的悲剧命运进行了多方位的透视,她将人物置于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下,将人性放在物欲、情欲的现实考验中,用社会、文化、生命本身三个层面诠释了这些普通人的悲剧命运。
用细腻的笔触于伦理、欲望、人性的彼此交织、对立中建构了一幅颇具风情的都市风景线。
【参考文献】[1] 李俊国.中国现代都市文学论纲[M]. 湖北大学学报.2003[2] 李俊国.科学精神与新感觉派都市叙事[M]. 江汉论坛.2007[3] 李俊国.祝复兴.精神漫游者的都市超验叙事—透视海派小说的超验审美[M].甘肃社会科学学报.2007[4] 杨黎丽. 爱的缺失与张爱玲文本的悲剧性[D]. 郑州大学. 2007[5] 杨黎丽. 张爱玲笔下的文化视角和女性意识[J]. 名作欣赏.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