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如何处理心律失常

合集下载

夜班急诊必备!严重心律失常不再慌,急救处理一文搞定

夜班急诊必备!严重心律失常不再慌,急救处理一文搞定

夜班急诊必备!严重心律失常不再慌,急救处理一文搞定夜班或者急诊常会遇到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房扑、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室扑室颤,它们常会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意识丧失,甚至猝死,因此早期的识别和处理十分重要。

下面就分享一下严重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急救处理,供大家参考。

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一)临床特点突然发作并突然终止,发作可持续数秒钟、数小时或数日,部分病人发作时可伴有晕厥先兆或者晕厥。

(二)心电图特点理应分为房性与交界区性,但因P波常不易明辨,故将两者统称之为室上性,心律绝对规则,频率多在150 ~ 240次 / 分,QRS波与窦性者相同,但若有束支传导阻滞或因差异传导时可宽大畸形,ST-T 可有继发性改变(图-1)。

图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三)急救处理可先用简单的迷走神经刺激法,但此种方法在急危重症抢救中受到一定限制,对于无效或效果不良者可采用药物治疗。

用药原则切忌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使用,应为临床医生所注意。

01 机械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1、用压舌板刺激悬雍垂,诱发恶心呕吐;❈2、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吸动作(Valsava法);❈3、颈动脉按摩,病人取仰卧位,先按摩右侧约5 ~ 10秒,如无效再按摩左侧,切忌两侧同时按摩,以防引起脑部缺血;❈4、压迫眼球:嘱病员眼球向下,用拇指压迫一侧眼球上部10 ~ 15秒,如无效可试另一侧,此法老人不宜,有青光眼或高度近视者禁忌。

02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1)维拉帕米(异搏定):5mg稀释后静注(5分钟),发作中止即停止注射,15分钟后未能转复可重复一次;❈(2)普罗帕酮(心律平):70mg稀释后静注(5分钟),10 ~ 20分钟后无效可重复一次;❈(3)三磷酸腺苷(ATP):为一种强迷走神经兴奋剂,常用ATP-20mg稀释后快速静注,5 ~ 10秒内注射完毕,3 ~ 5分钟后未复律者可重复一次;❈(4)洋地黄:西地兰0.4mg稀释后缓慢静注,2小时后无效可再给0.2 ~ 0.4mg,室上速伴有心功能不全者首选,不能排除预激综合征者禁。

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引言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或不规则的情况,可能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给患者带来危险。

针对心律失常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和相应处理流程非常关键,可以有效地提供快速、准确的应对措施,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档旨在介绍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以供参考。

应急预案1. 在发生心律失常的紧急情况时,首要任务是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向医护人员报告患者的症状、基本情况以及所在位置。

2. 保持患者的体位尽可能平卧,使其处于相对休息状态。

如果患者有意识且能够配合,可以帮助其采取适当的体位,如坐位。

3. 若患者停止呼吸或心跳,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按照正规的CPR程序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4. 在等待医护人员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便提供给医护人员参考。

处理流程1.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细致的询问和初步评估。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2.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可能会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检查,如心电图(ECG)、血液检查等,以确诊心律失常类型和程度。

3. 确立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电生理检查、心脏起搏器植入等进一步措施。

治疗方案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4. 医护人员会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和建议,包括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合理饮食、控制心理压力等。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治,定期复诊,遵循医嘱。

结论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措施。

在心律失常紧急情况发生时,及时呼叫急救电话,进行心肺复苏,并等待医护人员的到达。

医护人员将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和建议。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治,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复发。

心内科应急预案

心内科应急预案

心内科应急预案心内科是一个充满挑战和风险的科室,随时可能面临各种紧急情况。

为了能够在紧急状况下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心内科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一、心律失常应急预案心律失常是心内科常见的紧急情况之一。

当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医护人员应迅速做出反应。

1、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迅速准备除颤仪,选择合适的能量进行除颤。

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等。

2、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评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若不稳定,立即进行电复律。

稳定的患者,给予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并进行抗凝治疗。

3、房室传导阻滞一度和二度 I 型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需密切观察。

二度 II 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时,应立即安装临时起搏器。

二、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的危急重症,时间就是生命。

1、早期识别患者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大汗等症状,结合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尽快明确诊断。

2、紧急处理绝对卧床休息,吸氧,监测生命体征。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

嚼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3、再灌注治疗具备条件时,尽快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

在转运过程中,做好心电监护和急救准备。

三、心力衰竭应急预案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可能突然加重,需要及时干预。

1、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取端坐位,双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

高流量吸氧,必要时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给予快速利尿、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和正性肌力药物(如西地兰)。

2、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寻找并纠正诱因,如感染、心律失常等。

调整原有治疗方案,增加药物剂量或联合用药。

四、高血压急症应急预案高血压急症可导致严重的心、脑、肾等脏器损害。

1、评估病情测量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了解靶器官受累情况。

2、降压治疗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硝普钠、乌拉地尔等,静脉滴注,根据血压调整剂量。

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置

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置

注:电复律或迅速心房起搏前,酌量使
用钙拮抗剂、 β阻滞剂或洋地黄类药物,可 提升转复成功率并使窦性心律得以长久维持。 c、伊布替胺(Ibutilide),转复成功率60%, 副作用主要为过分延长复极时间,而造成尖 端扭转型室速(TDP),但因本药半衰期短, 故TDP常为自限性,虽然如此,仍应备用硫 酸镁制剂与电除颤器。剂量:1mg稀释后静 脉注射10min,如无效,15’后可反复给1mg。
处理:
禁用洋地黄类、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均可增进旁道下传, 并阻滞房室结下传,从而进一步加紧心室率,诱发休克或 室颤)。
伴低血压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应立即同步电击复律,如机 器对多变旳QRS波辨认困难而不放电,应即改用非同步放 电,一般150~200焦耳即可复律。
普罗帕酮静注可迅速有效减慢旁道下传,从而减慢心室率, 合用于不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一般而言,AT伴明显症状和/或合并心功能不全时才 需主动治疗。
药物治疗可克制心房异位兴奋灶或减慢、阻断房内 折返径路而终止心动过速;或经过减慢房室传导而降低 心室率。
总旳来说,AT尤其是慢性AT旳药物治疗效果不够理 想。近年对AT起源部位旳心内标测与射频消融治疗已取 得较大进步,故伴严重症状旳顽固性慢性AT患者应考虑 射频消融治疗。
⑤普罗帕酮 首剂70mg(1.0~1.5mg/kg)20ml注射用 水稀释后静脉注射10分钟,无效者10分钟后反复注射 70mg,总剂量不宜超出210mg。
(3)伴心功能不全或低血压者 禁用维拉帕米、地尔 硫卓与普罗帕酮,应使用电复律或心房调搏法终止PSVT。 药物可先用西地兰(总量可达1.2~1.4mg)或腺苷类,但 伴有显性预激征和反复发作房颤史者不宜用西地兰以防洋 地黄类药缩短旁路前传不应期,加速旁路前传、增快心室 率,而促发室颤。

突发心律失常抢救应急预案及流程

突发心律失常抢救应急预案及流程

一、应急预案概述突发心律失常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医疗状况,可能迅速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和患者死亡。

本预案旨在规范医疗机构及个人在面对突发心律失常时的应急处理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二、预案启动条件1. 患者出现突然的心悸、头晕、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怀疑为心律失常。

2. 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抽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怀疑为严重心律失常。

3. 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为严重心律失常。

三、应急预案流程1. 发现与判断- 立即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判断意识、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

- 尽快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

2. 呼叫救援- 立即呼叫急救中心,报告患者情况,请求救援。

- 指导家属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帮助。

3. 基础生命支持- 确保患者气道通畅,清除口腔、鼻腔异物。

- 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救援人员到达。

4. 高级生命支持- 救援人员到达后,立即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 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抢救药物,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

- 使用除颤器进行电除颤,纠正严重心律失常。

- 进行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5. 后续处理- 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观察病情变化。

-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如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等。

- 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告知病情及治疗方案。

四、应急预案注意事项1. 抢救过程中,保持冷静、有序,确保各项操作准确无误。

2. 加强与救援人员的沟通,及时传递患者信息。

3. 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减轻其紧张情绪。

4. 做好抢救记录,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五、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心律失常抢救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理能力。

2. 组织心律失常抢救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3. 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通过以上应急预案及流程,旨在提高医疗机构及个人在面对突发心律失常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救治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救治
①常由药物、电解质紊乱或各种原因心动过缓引起 ②心电图:在TDP发作前,常有长间歇与巨大U波,且
TDP发作前心动周期呈长-短顺序规律性变化,且间歇 越长,U波越明显,俟其达一定高度即促发TDP ③TDP频率一般较快,达160~250次/分
A.长间歇依赖性—治疗
①去除诱因、停用可疑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
4)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静息心电图正常(包括QT间 期),但常有窦缓,运动易诱发VT,但其不能被程 序心室刺激所诱发。家族性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 性VT,常定位于染色体Iq42-q43(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和染色体Iq31-2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0%有 Ryanodine 2型受体(RyR2)基因突变,有报道可能 与家族性CASQ2基因突变有关
2006 ACC/AHA/ESC 指南中指出,既往有心脏骤停 史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接受最佳内科治疗和合 理预计良好功能状态生存期超过1年,ICD治疗是I 类适应证。
3.原发性心电疾病
1) Brugada综合征
2)LQT综合征
LQT 综合征由于先天遗传性或后天获得性因素 ,导致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使心肌 细胞动作电位复极时间延长,从而诱发尖端扭 转性室速的一类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的晕厥 、抽搐,甚至猝死为特征
(3)右室心肌病(ARVC)
ARVC指的是正常心肌组织逐渐被脂肪组织和纤维组 织所取代,病变主要发生在右室,病人可出现反复 发作的心律失常或猝死。ARV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性疾病, 30%患者呈家族性发病,已明确ARVC 的致病基因为位于1q42-43的RYR2,其他与ARVC相 关的基因突变位点已有7个,分别被定位于第2、3、 6、10、14、17号染色体上

急诊科中的急性心律失常处理策略

急诊科中的急性心律失常处理策略

急诊科中的急性心律失常处理策略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率过快、过慢以及心律不整等病症。

这些病症可能会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在急诊科中,对于急性心律失常的处理策略至关重要,接下来将讨论几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情况及其处理方法。

一、室速室速是指由心室产生的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律。

在急诊科急性心律失常处理中,对于室速的处理策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快速控制:对于症状明显的室速,应考虑使用药物进行快速控制。

常用的药物包括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等。

2. 恢复窦性节律:当室速持续时间较短或患者病情较重时,应考虑通过电复律来恢复窦性节律。

3. 处理基础疾病:在治疗室速的同时,还需要针对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全面治疗,如控制心肌缺血、降低心室负荷等。

二、室颤室颤是一种高度紊乱的、快速而无序的心室活动。

它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病症,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急诊科中对于室颤的处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快速电复律:室颤是一种需要立即进行电复律的紧急情况。

应该立即采取除颤设备进行除颤,并尽快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

2. 心脏衰竭支持:同时,对于室颤引起的心脏衰竭,急诊科还需提供有效的心脏衰竭支持,如进行心肺复苏等。

三、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节律快速不规则,心室率不稳定。

对于急诊科中的心房颤动患者,处理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心室率:心房颤动患者通常会出现心室率过快的情况,需要采取药物来进行控制。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2. 恢复窦性节律:对于一些病情较轻或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较短的患者,可以尝试通过电复律来恢复窦性节律。

3. 抗凝治疗:心房颤动存在较高的栓塞性并发症风险,所以对于适合抗凝的患者,应考虑给予抗凝治疗。

四、窦性心律过速窦性心律过速是指窦房结发放的冲动频率加快,心律逐渐加快超过100次/分钟。

在急诊科中,窦性心律过速的处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急诊室如何处理心律失常

急诊室如何处理心律失常
• 识别是否存在诱发因素 ——电解质紊乱?低血钾? ——血气和酸碱平衡紊乱? ——医源性因素?(致心律失常的药物, 致长QT的因素等)
急性心律失常诊治的特点
• 情况紧急时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详细询问病史和 体检。边询问边抢救
• 病史采集和体检要突出重点: ——既往有无心脏病? ——既往有无类似发作? ——本次发作的时间? ——体检集中于判定有无血流动力学障碍:血 压,意识,胸痛,心衰
伴束支阻滞) • 房性心动过速伴不规整传导(包括伴差
传,伴束支阻滞)
房颤的分类
新发现的房颤
阵发性房颤1,3
(能自行终止)
持续性房颤3
(不能自行终止,≥ 7天)
房颤的“3P”分 类
Paroxysmal AF
永久性房颤2
1 持续时间<7天,绝大多数 <24小时
2 复律无效或无指征
3 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均可 复发
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
• 终止心律失常: ——本身可造成非常严重的血流动力学 障碍,如室颤,无脉搏室速 ——有些心律失常没有可寻找的病因, 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唯一的治疗目标就 是使其终止
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
• 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 ——快速心律失常不容易立刻终止,但 快速的心室率会使血流动力学状态恶化, 减慢心室率可使病人情况好转,如快速 房颤、房扑 ——心动过缓的处理
10分钟 35-30mg 210mg
急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 规整窄QRS心动过速 • 不规整窄QRS心动过速 • 规整宽QRS心动过速 • 不规整宽QRS心动过速 • 室颤和无脉搏室速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不规整窄QRS心动过速
• 心房颤动(包括伴差传,伴束支阻滞) • 心房扑动伴不规则传导(包括伴差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伴束支阻滞)
房颤的分类
新发现的房颤
阵发性房颤1,3
(颤的“3P”分 类
Paroxysmal AF
永久性房颤2
1 持续时间<7天,绝大多数 <24小时
2 复律无效或无指征
3 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均可 复发
Persistent AF 2010年ESC房颤指南新增加了一种:长期持续性房颤>1年 Permanent AF
• 要根据心律失常的危急程度和基础疾病 处理的策略,决定处理的顺序
急性心律失常诊治的特点
• 情况紧急时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详细询问病史和 体检。边询问边抢救
• 病史采集和体检要突出重点: ——既往有无心脏病? ——既往有无类似发作? ——本次发作的时间? ——体检集中于判定有无血流动力学障碍:血 压,意识,胸痛,心衰
2013年5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正式发 表
急诊心律失常的识别
• 识别是哪一种心律失常 ——很重要,但是否为首先要进行的评 价?
急诊心律失常的识别
• 首先识别有无血流动力学障碍 ——意识不清? ——低血压?休克? ——心肌缺血症状? ——急性心衰?
急性处理一个重要原则
有无血流动力学障碍
• 有血流动力学障碍
• 处理原则:首先顾及主要矛盾 方面,即当前对患者危害较大 的方面
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
• 终止心律失常: ——本身可造成非常严重的血流动力学 障碍,如室颤,无脉搏室速 ——有些心律失常没有可寻找的病因, 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唯一的治疗目标就 是使其终止
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
• 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 ——快速心律失常不容易立刻终止,但 快速的心室率会使血流动力学状态恶化, 减慢心室率可使病人情况好转,如快速 房颤、房扑 ——心动过缓的处理
窦性心动过速
• 窦性心动过速可以超过150次/分,甚至达200次 /分,无法识别P波,易被误为室上速
• 有逐渐加快和减慢的特征 • 一般由原因,如心衰,发热等 • 若原因未除,一般不可强行减慢心率 • 强行减慢心率可带来不利后果
室上性心动过速
• 迷走神经刺激 • 药物:腺苷:可以终止某些心律失常
急诊心律失常的识别
• 识别是否存在诱发因素 ——电解质紊乱?低血钾? ——血气和酸碱平衡紊乱? ——医源性因素?(致心律失常的药物, 致长QT的因素等)
基础疾病和诱因处理 与心律失常处理的关系
• 凡是有明确基础疾病和诱因的,一定在 恰当的时候进行处理
• 急诊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判断有无心肌 缺血,心衰,酸碱和电解质紊乱等
(AVNRT, AVRT),不能终止者(如房速) 可明确诊断。 • 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不能用于预激和心衰 • β-阻滞剂:我国有美托洛尔,艾司洛尔。不能 用于预激和心衰。 • 普罗帕酮:指南中没有,我国使用广泛 • 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效果不好,副作用大 • 食管心房调搏
窄QRS心动过速药物用法
如何处理急症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解读
急性心律失常的特点
• 所有医生都会遇到急性心律失常 • 诊断治疗要有应急反应的能力 • 权衡效益与风险是永恒的主题
有关急诊室性心律失常处理的指南
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急诊应用的指南: ——2006ACC/AHA/ESC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指南 ——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 ——2010ESR心肺复苏指南 ——2010ESC房颤处理指南 ——2011AHA房颤指南更新 ——2008胺碘酮应用指南 ——2004ACC/AHA心肌梗死治疗指南,2005年ESC急性心衰指南等相
药物
起始剂量 推注速度 无效间隔 再次用药 最大剂量
腺苷
6mg

1-2分钟 12mg
12mg
维拉帕米 2.5-5mg 1-2分钟 15-30
5mg
20-30mg
地尔硫卓 0.25mg/kg 1-2分钟 15分钟 0.35mg/kg 可静脉维持
普罗帕酮 35-70mg 5分钟
10分钟 35-30mg 210mg
急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 规整窄QRS心动过速 • 不规整窄QRS心动过速 • 规整宽QRS心动过速 • 不规整宽QRS心动过速 • 室颤和无脉搏室速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规整窄QRS心动过速
• 窦性心动过速 • 房性心动过速(包括慢性持续性) • AVNRT • AVRT • PJRT (包括伴差传和束支传导阻滞)
应章节
我国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急诊应用的指南: ——2001年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 ——2008年胺碘酮抗心律失常临床应用指南 ——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的防治建议 ——2010年房颤治疗专家共识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
目的: 普及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知识, 推动心律失常紧急处理规范治疗 聚集四大学会权威专家,广泛征集临床意见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2012年2月开始筹备,经专家委员会多次讨论 征询2000多名临床医生意见
——判断时间短,在某些情况下不需过 分苛求完美的诊断流程
——治疗措施要快,对快速心律失常
多采用电复律
急性处理一个重要原则
有无血流动力学障碍
• 无或轻度血流动力学障碍 ——有充分时间进行较为详细的诊断, 可采用多种方法
——处理余地较大,可选措施较多
急诊心律失常的识别
• 识别是否伴有器质性心脏病? • 识别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功能不全?
急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 规整窄QRS心动过速 • 不规整窄QRS心动过速 • 规整宽QRS心动过速 • 不规整宽QRS心动过速 • 室颤和无脉搏室速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不规整窄QRS心动过速
• 心房颤动(包括伴差传,伴束支阻滞) • 心房扑动伴不规则传导(包括伴差传,
伴束支阻滞) • 房性心动过速伴不规整传导(包括伴差
急诊心律失常的处理
风险与效益之比
• 对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多考虑对患者的主要效益——维持生命 ——采用较为积极的措施
• 对相对稳定的心律失常: ——多考虑风险,用药的安全性 ——治疗过分积极,有时会欲速 不达或弄巧成拙
急诊心律失常的处理
存在治疗矛盾
• 急诊处理时经常遇到的情况。如 ——平时心动过缓,发生快速房颤 ——心律失常时血压低,需要用胺碘酮 ——需要用抗心律失常药,存在心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