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单模光纤的相关标准介绍与分类
单模光纤的分类

单模光纤的分类光纤传输技术作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高速、大容量、低损耗的优势在信息传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光纤传输技术中,单模光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类型。
单模光纤是指光在其中只能沿一条特定路径传播的光纤。
那么,单模光纤又可以根据不同的特性进行分类。
首先,根据纤芯结构的不同,单模光纤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缓变折射率单模光纤,它的纤芯折射率在径向上逐渐变化,纤芯与包层的折射率差异较小,可以实现较小的模态色散。
第二类是分布折射率光纤,纤芯折射率基本保持不变,主要靠包层的折射率分布来限制光的传输模式。
这两类单模光纤在结构上存在差异,但都能有效限制多模传输,提高传输质量。
其次,根据纤芯直径的不同,单模光纤可以分为标准单模光纤和大模场单模光纤。
标准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一般为9μm至10μm,适用于长距离的高速传输,具有较小的损耗和色散。
而大模场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一般超过10μm,适用于特殊环境下的应用,如传感器、激光器等。
这两种单模光纤在不同场景下发挥不同的优势,能够满足不同传输需求。
再次,根据工作波长的不同,单模光纤可以分为普通单模光纤和特殊单模光纤。
普通单模光纤主要工作在两种波长范围,即1310nm和1550nm,这两个波长在光纤传输中具有较小的损耗和色散。
而特殊单模光纤则可以工作在其他波长范围,如980nm、1060nm等,主要应用于特殊要求的领域,如光纤激光器泵浦、光纤传感等。
最后,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单模光纤可以分为通用单模光纤和特殊环境单模光纤。
通用单模光纤适用于一般通信等领域,能够满足常规传输需求。
而特殊环境单模光纤主要应用于极端环境下,如高温、低温、高压、高湿等环境,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单模光纤的分类主要包括缓变折射率单模光纤和分布折射率光纤、标准单模光纤和大模场单模光纤、普通单模光纤和特殊单模光纤、通用单模光纤和特殊环境单模光纤等。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单模光纤类型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使用环境来进行,以确保光纤传输的性能和稳定性。
光纤的分类及比较(包括各种单模光纤的色散及衰减特性)

4 对各种单模光纤特性的比较
• G652 • G653 • G654 • G655
1 )G652光纤又被称为标准单模光纤,这种光纤是目前应用在1310nm窗口的最广泛的零色散波长的单模光纤。
2)其特点是当工作波长在1310nm时,光纤的色散很小,约为3.5ps/nm*km,系统的传输距离基本上只受光纤衰减所限制;但在1550nm波段色散较大,约为20ps/nm*km。
1)G654光纤又称为非零色散光纤,这是一种改进的色散位移光纤,其零色散波长不在1550nm处,而在1525nm或1585nm处。 2)零色散光纤同时削减了色散效应和四波混频效应,所以非零色散光纤综合了标准单模光纤和色散位移光纤,有比较好的传输特性,特别适合于高密度的波分复用系统的传输。
G655
A(l) = 10lg p1 (dB)
p2
p1、p2分别为光纤注入端和输出端的光功率。 ( dB与dBm)
光纤损耗(衰减)的定义
若光纤是均匀的,则还可以用单位长 度的衰减即衰减系数α来表示:
a (l) = 1 A(l) = 1 10 lg p1 (dB / km)
L
L
p2
光脉冲注入光纤后,长距离传输后脉冲的宽 度被展宽
色散补偿技术
当前,发展比较成熟的、主流的色散补偿技术主要是采用色散补偿光纤(DCF)来进行色散补偿。其主要技术是在每个(或几个)光纤段的输入或输出端通过放置 DCF色散补偿模块(DCM),周期性地使光纤链路上累积的色散接近零,从而可以使单信道1550nm外调制光纤干线的色散得到较好的补偿。
因此,对于超长距离的光纤传输,现有的色散补偿技术可以相对较好的解决色散问题,对于超远距离的传输,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光纤的衰减特性。
ps/nm·km
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分类知识

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分类知识一、单模光纤单模光纤(Single-Mode Fiber, SMF)是光纤的一种类型,其传输模式仅为单一的模态,也就是说,光线在光纤中传播时只以一种方式进行。
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很小,约为4~10μm,只有单一的反射镜面,因此只能传输单一的波长光。
这种光纤主要用于长距离、大容量的数据传输,如长途电话线、高速网络连接和海底光缆等。
1.传输特性:单模光纤的传输特性包括低损耗、高带宽和低色散等。
由于其纤芯直径很小,光线在光纤中传播时不易发生散射,因此传输损耗较低。
同时,由于只传输单一的模态,其色散效应也较小,适合高速、长距离的数据传输。
2.应用领域:由于单模光纤具有传输容量大、传输距离远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长距离、高速的光纤通信系统,如高速网络连接、数据中心、云计算和远程医疗等领域。
3.技术发展:随着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单模光纤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新型的单模光纤材料和制造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光纤的性能和可靠性,为未来的光通信系统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数据传输解决方案。
二、多模光纤多模光纤(Multi-Mode Fiber, MMF)是光纤的一种类型,其传输模式为多个模态,也就是说,光线在光纤中传播时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
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较大,一般在50~100μm之间,允许多种不同路径的光线在光纤中传播。
这种光纤主要用于短距离、低容量的数据传输,如建筑物内的网络连接、局域网等。
1.传输特性:多模光纤的传输特性包括高带宽和低成本等。
由于允许多种模态传输,其带宽相对较大,适合短距离、低容量的数据传输。
同时,多模光纤的成本较低,易于安装和维护。
2.应用领域:由于多模光纤具有成本低、易于安装和维护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短距离、低容量的光纤通信系统,如建筑物内的网络连接、局域网和校园网等。
3.技术发展:随着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光纤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新型的多模光纤材料和制造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光纤的性能和可靠性,为未来的短距离光通信系统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数据传输解决方案。
光纤规格说明

光纤规格说明
光纤是一种用于传输光信号的纤维。
不同类型的光纤有不同的规格和特性,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光纤规格说明:
1.单模光纤:单模光纤的直径一般为9微米,可以传输单一波长的光信号,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和高速数据传输。
其典型传输距离可达数十公里。
2.多模光纤:多模光纤的直径一般为50或62.5微米,可以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适用于短距离传输和低速数据传输。
其典型传输距离为数百米至数千米。
3.光纤缆:光纤缆包括光纤和保护层。
其中保护层一般由聚乙烯、尼龙等材料制成,可以保护光纤免受损坏。
常见的光纤缆类型包括单芯、多芯、分支等。
4.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器用于将两根光纤连接在一起,常见的光纤连接器类型包括SC、LC、FC等。
5.光纤放大器:光纤放大器是一种将光信号放大的设备,常见的光纤放大器类型包括EDFA、Raman放大器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光纤规格说明,通过了解这些规格和特性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光纤产品。
- 1 -。
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 光谱范围

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光谱范围
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是光纤传输中常用的两种类型,它们在光
传输的特性、适用范围和光谱范围上有所不同。
1. 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是一种具有较小芯径的光纤,通常在9/125微米的尺
寸范围内。
它能够传输单一模式的光信号,即只允许光信号以一种
特定的传播模式通过。
由于芯径较小,光线在光纤中的传播路径较
为集中,减少了光的传输损耗和色散效应。
单模光纤适用于长距离
的高速数据传输和光通信,具有较大的带宽和较低的衰减。
2. 多模光纤:
多模光纤的芯径较大,一般在50/125微米或62.5/125微米的
尺寸范围内。
它可以传输多个模式的光信号,即允许光信号以多种
传播模式通过。
由于芯径较大,光线在光纤中的传播路径较为分散,导致光的传输损耗和色散效应较大。
多模光纤适用于短距离的低速
数据传输,如局域网和视频传输等。
3. 光谱范围:
光谱范围是指光纤传输中所能覆盖的频率范围。
单模光纤的光谱范围较宽,可以覆盖从红外到可见光的大部分频率范围。
它适用于光通信、光传感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多模光纤的光谱范围相对较窄,主要适用于短距离的数据传输和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
总结起来,单模光纤适用于长距离高速数据传输,具有较大的带宽和较低的衰减;多模光纤适用于短距离低速数据传输,适合局域网和视频传输等应用。
光谱范围上,单模光纤覆盖的频率范围较宽,多模光纤相对较窄。
这些特性使得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性。
单模和多模光纤 国际标准

单模和多模光纤国际标准
在国际电联(ITU)和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对于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定义和规格都有明确的标准。
这些标准是为了确保不同厂商和不同地区的光纤产品具有互通性,从而方便了光通信网络的建设和维护。
一、单模光纤(Single-Mode Fiber, SMF)
单模光纤是只允许一个模式(即光的传播路径)在光纤中传播的光纤。
由于其传播路径单一,所以信号畸变和噪声较小,传输距离较远。
在国际标准中,单模光纤的主要参数包括:
1. 波长:单模光纤主要在1310纳米(近距离)和1550纳米(长距离)的波长上工作。
2. 纤芯直径:一般为8-10微米。
3. 包层直径:一般为125微米。
4. 数值孔径(NA):表示光纤接收光的能力,通常在0.8-0.9之间。
二、多模光纤(Multi-Mode Fiber, MMF)
多模光纤是允许多个模式在光纤中传播的光纤,通常用于短距离通信,例如建筑物内或校园内的网络连接。
由于其传播路径较多,所以信号畸变和噪声较大,传输距离较短。
在国际标准中,多模光纤的主要参数包括:
1. 波长:多模光纤主要在850纳米和1300纳米的波长上工作。
2. 纤芯直径:一般为50微米或62.5微米。
3. 包层直径:与单模光纤相同,一般为125微米。
4. 数值孔径(NA):通常在0.2-0.3之间,表示光纤接收光的能力较小。
除了以上主要参数,还有一些其他的规格参数,如拉丝长度、衰减系数等,也在国际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
这些标准确保了不同厂商和不同地区的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具有互通性,从而方便了光通信网络的建设和维护。
单模和多模光纤的特点和应用

单模和多模光纤的特点和应用一、光纤结构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是一种新的光波导,是光通信系统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传输媒质。
它由单根玻璃纤芯、紧靠纤芯的包层、一次涂覆层以及套塑保护层组成。
(光纤呈圆柱形,由纤芯、包层和涂覆层三部分组成。
)纤芯和包层由两种光学性能不同的介质构成,内部的介质对光的折射率比环绕它的介质的折射率高。
包在外围的覆盖层就像不透明的物质一样,防止了光线在穿插过程中从表面逸出。
1. 纤芯位置:位于光纤的中心部位,直径:在4-50卩m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4-10 ^m ,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50卩m。
纤芯的成分:含有极少量掺杂剂的高纯度二氧化硅(如二氧化锗,五氧化二磷)作用是适当提高纤芯对光的折射率,用于传输光信号。
2. 包层位置:位于纤芯的周围直径:125 ^m成分:是含有极少量掺杂剂的高纯度二氧化硅。
掺杂剂(如三氧化二硼)的作用:适当降低包层对光的折射率,使之略低于纤芯的折射率,即纤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折射率(这是光纤结构的关键),它使得光信号封闭在纤芯中传输。
3. 光纤的最外层为涂覆层,包括一次涂覆层、缓冲层和二次涂覆层。
一次涂覆层:一般使用丙烯酸醋、有机硅或硅橡胶材料;缓冲层:一般为性能良好的填充油膏;二次涂覆层:一般多用聚丙烯或尼龙等高聚物。
涂覆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纤不受水汽侵蚀和机械擦伤,同时增加光纤的机械强度与可弯曲性,起着延长光纤寿命的作用。
涂覆后的光纤外径约 2. 5 mm。
4. 光纤最重要的两个传输特性损耗和色散是光纤最重要的两个传输特性,它们直接影响光传输的性能。
(I)光纤传输损耗:损耗是影响系统传输距离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纤自身的损耗主要有吸收损耗和散射损耗。
吸收损耗是因为光波在传输中有部分光能转化为热能;散射损耗是因为材料的折射率不均匀或有缺陷、光纤表面畸变或粗糙造成的。
当然,在光纤通信系统中还存在非光纤自身原因的一些损耗,包括连接损耗、弯曲损耗和微弯损耗等。
这些损耗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光纤传输距离的长短和中继距离的选择。
光纤分类

一、G.652标准单模光纤标准单模光纤是指零色散波长在1.3μm窗口的单模光纤,国际电信联盟(ITU-T)把这种光纤规范为G.652光纤。
其特点是当工作波长在1.3μm时,光纤色散很小,系统的传输距离只受光纤衰减所限制。
但这种光纤在1.3μm波段的损耗较大,约为0.3dB/km~0.4dB/km;在1.55μm波段的损耗较小,约为0.2dB/km~0.25dB/km。
色散在1.3μm波段为3.5ps/nm·km,在1.55μm波段的损耗较大,约为20ps/nm·km。
这种光纤可支持用于在1.55μm波段的2.5Gb/s 的干线系统,但由于在该波段的色散较大,若传输10Gb/s的信号,传输距离超过50公里时,就要求使用价格昂贵的色散补偿模块。
二、G.653色散位移光纤针对衰减和零色散不在同一工作波长上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开发成功了一种把零色散波长从1.3μm移到1.55μm的色散位移光纤(DSF,Dis?persion-ShiftedFiber)。
ITU 把这种光纤的规范编为G.653。
然而,色散位移光纤在1.55μm色散为零,不利于多信道的WDM传输,用的信道数较多时,信道间距较小,这时就会发生四波混频(FWM)导致信道间发生串扰。
如果光纤线路的色散为零,FWM的干扰就会十分严重;如果有微量色散,FWM干扰反而还会减小。
针对这一现象,人们研制了一种新型光纤,即非零色散光纤(NZ-DSF)———G.655。
三、G.654衰减最小光纤为了满足海底缆长距离通信的需求,人们开发了一种应用于1.55μm波长的纯石英芯单模光纤,它在该波长附近上的衰减最小,仅为0.185dB/km。
G.654光纤在1.3μm波长区域的色散为零,但在1.55μm波长区域色散较大,约为(17~20)ps/(nm·km)。
ITU把这种光纤规范为G.654。
四、G.655非零色散光纤针对色散位移光纤在1.55μm色散为零,会产生四波混频,导致信道间发生串扰,不利于多信道的WDM系统的问题,如果有微量色散,FWM干扰反而还会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单模光纤的相关标准介绍与分类
1、概述
光纤是光缆的核心部分,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推动了光纤的标准化工作的进程。
目前,主要从事光纤和光缆国际标准化研究的组织是IEC(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和ITU-T(国际电信联盟)。
IEC侧重于光纤光缆生产厂商,主要关注的是产品性能规范和测试方法,而ITU-T则侧重于通信运营商和传输设备制造商,主要关注光纤在通信运营网络中的正确合理使用。
虽然IEC与ITU-T的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两个组织对光纤传输特性的要求是相同的,他们根据光纤的零色散波长、截止波长等是否产生位移而将单模光纤进行划分。
2、光纤的分类
光纤从传输模式上可分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两种。
而IEC和ITU-T又根据零色散波长和截止波长是否产生位移将单模光纤划分为6种类型。
其中ITU-T标准将单模光纤分为G.652、G.653、G.654、G.655和G.656等类型,而IEC则将单模光纤分为B1.1、B1.2、B1.3、B2、B4等,两个国际标准中光纤的分类对应关系及主要特征详见下表:
ITU-T与IEC光纤型式对照表
ITU-T分类 IEC分类光纤名称主要特征及应用
G.652A
G.652B B1.1 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零色散波长在1300~1324nm处,最佳工作波长为1310nm,也可用在1550nm波长范围,但1550nm的色散较大,适用于10GBit/s以下中距离传输。
如在1550nm波段长距离传输需要进行色散补偿。
G.654 B1.2 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零色散波长在1300~1324nm处,截止波长位移至1310nm以上区域,1550nm衰减最低,可达0.18dB/km,主要用于海缆。
1550nm色散大。
G.652C
G.652D B1.3 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也称全波光纤或低水峰光纤) 零色散波长在1300~1324nm处,消除了G.652A、B光纤存在的1383nm处的水峰,将工作波长扩展到1360-1530nm,用于城域网全波段CWDM传输。
G.653 B2 色散位移单模光纤为在1550nm波长进行传输而优化的光纤,为解决1550nm色散大而将零色散波长移至1550nm附近,1550nm衰减小,适用于C波段长距离单通道传输。
但当采用波分复用传输时会产生非线性效应。
/ B3 色散平坦光纤在1310-1550nm波长区具有小的色散系数。
G.655A
G.655B
G.655C B4 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为在1550nm波长区进行多信道传输而优化的光纤。
使1550nm波长上有一定的色散值,可抑制四波混频等非线性效应,适用于C、L波段长距离DWDM传输。
G.656 / 宽带传输用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为在1460-1625nm波长区进行多信道传输而优化的光纤。
其非零色散波长区域在1460-1625nm,光缆截止波长不大于1450nm,可在更宽的传输波段上(S、L和L共3个波段)应用DWDM和CWDM传输技术。
/ B5 色散补偿光纤在1550nm波长具有大的负色散值,可对G.652光纤进行色散补偿,实现G.652光纤在C波段长距离、大容量传输。
3、各类常用单模光纤的性能
3.1 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G.652光纤)
为了符合通信系统对传输性能的要求,ITU-T将G.652光纤细分为G.652A、G.652B、G.652C和G.652D四个子类。
G.652A和G.652B光纤也称常规单模光纤,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光纤。
其最佳工作波长是1310nm区域,也可使用1550nm区域,但由于该区域色散很大,传输距离被限制在70-80km左右,如果需要在1550nm区域进行10Gbit/s以上速率的长距离传输时,需要进行色散补偿。
G.652A和G.652B光纤的区别是:G.652A光纤支持2.5Gbit/s的单通道SDH传输系统及10Gbit/s以太网系统;G.652B光纤则可应用于10的单通道SDH 传输系统及40Gbit/s以太网系统,另外,G.652B光纤的偏振模色散系数规定要比G.652A光纤的严格许多,更加适合长距离的传输。
G.652C和G.652D光纤是分别在G.652A、B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工艺,消除了1383nm处的水吸收峰,使得1350-1450nm区域的衰减大大降低,将工作波长扩展为1280-1625nm,全部可用波段比常规单模光纤增加了一半以上。
所以G.652C、D光纤称为波长段扩展单模光纤,也称全波光纤或低水峰光纤。
该光纤完全能够满足城域网大容量、高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发展的需求。
除了扩展了工作波长区域以外,G.652C的其他属性与G.652A光纤基本相同,而G.652D光纤的其他属性也与G.652B光纤基本相同,G.652D光纤的偏振模色散系数也比G.652C光纤严格很多,更加适合长距离的传输。
目前在我国通信系统中最常使用的是G.652B和G.652D光纤,有些专业光纤生产厂家也已经将G.652A、B、C光纤淘汰,只生产G.652D光纤。
3.2 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G.655光纤)
G.655光纤的出现,目的是想有效利用衰减较小的1550nm工作波长。
为了改善G.652光纤在1550nm波段的大色散系数,将零色散波长位移,使1550nm波长区域具有合理的低色散,既可以支持远距离传输,同时又利用低色散值来有效抑制四波混频等非线性效应的影响,更适用于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应用。
由于这种光纤在1550nm波长下并不是零色散,所以也称为“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ITU-T根据对光纤1625nm波段的要求和PMD值的要求,将G.655光纤划分为G.655A、G.655B和G.655C三个子类。
G.655A光纤只规定了C波段的特性,而G.655B和G.655C规定了1625nm处的衰减,同时增加了L 波段的色散要求,增加了最大值同最小值间的差值,因此G.655A主要用于C波段而其它两种可用于L波段。
G.655B和G.655C光纤的基本要求均相同,但G.655C光纤对光缆的PMD链路设计值要求更严格,所以G.655C 光纤具有更长的传输距离。
3.3宽带传输用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G.656光纤)
G.656光纤是近几年新研制的用于DWDM和CWDM系统的更大带宽的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与G.655光纤相比,具有更宽的工作波长(1460-1625nm)和更优化的色散值,是一种更适合于未来光通信网络发展需要的光纤,但目前还未进入商用阶段。
G.653和G.654光纤由于在现代传输中存在的缺陷或制造上的困难,几乎不在国内使用,所以在此就不做详细的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