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发展史复习题讲课教案
《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学讲稿教学课题:绪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主要了解《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发展概况、基本内容及教学要求,重点掌握该课程的目标、具体任务以及如何建设。
教学重点:《学校体育学》课程的目标及具体任务及如何建设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形式:讲授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我国《学校体育学》的发展简况20世纪20年代,我国留美学者引进了欧美的《体育理论》。
建国后,国家十分重视体育师资的培养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在借鉴前苏联《体育理论》的基础上,50年代初在高等学校体育系科中开设《体育理论》课程。
61年编写出版了体育院系通用的《体育理论》教材。
80年代初,提出将原有的《体育理论》教材分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和《运动训练学》三门课程进行教学,从而启动了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建设。
二、《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任务、基本内容(一)课程目标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基本的规律,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二)具体任务1使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政治、业务素质。
基本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
忠诚党的教育、体育事业。
2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中等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初步掌握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内容1学校体育概论2学校体育教学3学校课外体育4学校体育管理三、《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建设与发展1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准则2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广泛运用、吸收和移植相关学科的知识4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批判与吸收的关系四、《学校体育学》教学的基本要求1在加强学校体育基本理论和知识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反映学校体育,特别是乡镇中等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成果与新动向,以及有关新的学术观点,不断充实与完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确保教学的时代性与先进性。
006第06课时教案(新中国体育发展史)

第06课时(新中国体育发展史)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的发展概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新中国体育取得的成绩。
一、导入新课:提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不能不讲一下《解放日报》发表这篇社论的背景。
1943年3月,蒋介石在他的《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提出了‚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口号,蒋统区的媒体就此展开了强大的舆论攻势,大肆进行反共宣传。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需要动员起全国同胞共同抗日。
正如毛泽东所说,‚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
‛为此,党中央指示各地党组织深入到群众中去,运用各种宣传方式,如报刊、戏剧、歌曲、墙报、群众大会、演讲等等,向群众说明目前的形势和出路,揭露蒋介石的伪善伪装,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
1943年8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了这篇的社论,正是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并针对蒋介石‚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等一系列反共宣传而撰写的。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一经传唱,便引起热烈反响,尤其是1945年9月12日《晋察冀日报》刊登了这首歌的词曲后,很快唱遍了晋察冀边区和各个抗日根据地,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热情,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斗志和决心。
全国解放后,这首歌曲又唱红了全中国,成为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
再说毛泽东改歌名。
叶子龙是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
他从1935年至1962年一直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既是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同时还负责毛泽东的日常生活,时间长达27年。
叶子龙在他的回忆录中披露了毛泽东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改歌名的细节:新中国成立时,叶子龙的大女儿叶燕上小学三年级。
一天下午,她放学回家,走到院子里还唱着歌。
毛泽东正在院子里散步,听到歌声就好奇地问:‚小燕子,你唱的是什么歌呀?再唱一遍给我听听好不好?‛叶燕很有礼貌地回答:‚毛伯伯,我唱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学校体育发展史(全套完整课件)课件

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与改善
除了传统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田径等,还引入了新兴的体育项目,如攀岩、滑板、街舞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体育活动的丰富
定期举办校内、校际间的体育赛事,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和国内的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交流能力。
体育赛事的举办与参与
鼓励学校开展创新性的体育活动和项目,如校园健身挑战赛、亲子运动会等,以促进学校体育的多元化发展。
古代中国学校教育注重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和御与体育相关,体现了对身心健康的重视。
古代希腊的体育活动
古希腊的学校教育重视体育训练,通过跑步、跳跃、游泳等运动项目来锻炼身体和意志。
古代学校的体育活动
中世纪欧洲的骑士教育以培养武艺高强的骑士为目标,体育课程包括骑马、剑术、射箭等,旨在培养骑士的战斗技能。
体育与德育、美育的结合
未来的学校体育将更加注重与德育、美育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体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05
CHAPTER
结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体育课程逐渐在各个教育阶段得到普及,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课程普及
学校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运动条件和环境,促进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通过分析学校体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和问题,可以发现学校体育的不足之处,为推动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依据。
丰富体育学科知识体系
学校体育发展史是体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学校体育发展史有助于完善体育学科知识体系,提高体育学科的地位和影响力。
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
研究方法
《学校体育学》考研课件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体育和体育教育思想的早期传播
二、自然体育学说 的传入及其影响
托马斯·伍德
三、凯洛夫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体 育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 一、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
约翰·奈斯比特
二、终身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
三、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节 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 学校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身体活动(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 运动奠定了现代体育的思想基础。
11—15世纪骑士七艺
• 《教育论:论体育》讨 论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任 务与内容,认为游戏与 自然运动优于体操。
三、20世纪学校体育思想的发 展
(一)20世纪前期的学校体育 思想
高尔霍费尔(1885—1941), 奥地利体育课程的设计者。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学生自己活动的原则 教材内容乡土化原则 体育课采取合科教授的原则
班级授课制
卢梭
(1712——1778)是法国 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 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 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 物
自然的教育
1762年首次出现“体育” 一词physic eduque
• 巴塞多
• 德意志德绍学校
• 德绍五项(跑步、 跳高、攀登、平 衡、负重)
• 最早把体育课作 为学校的正式课 程
• 古茨姆茨 • 德国体操之父 • 体育教育家 • 体育方法体系化
• 19世纪裴斯泰洛 齐创立和谐教育 与要素教育理论。
体育演变历史教案

体育演变历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体育演变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体育的起源和演变历史;2. 掌握体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3. 培养学生对体育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信息整合能力。
教学重点:1. 体育的起源和演变历史;2. 不同历史时期的体育特点和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1. 整合历史资料,了解体育的起源和演变过程;2. 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体育特点和发展趋势。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2. 体育历史相关的书籍、图片和视频资料;3. 学生手册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谈对体育的了解和体育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
2. 提问:你知道体育的起源吗?它是如何演变发展的?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体育起源的相关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体育的起源;2. 分析体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如古代体育、近代体育等;3. 解释体育演变的原因,如社会变革、科技进步等。
三、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的体育进行深入研究;2. 学生利用教材、书籍、图片和视频等资料,了解该时期的体育特点和发展趋势;3. 每个小组汇报研究结果,展示相关资料和观点。
四、整合讨论(15分钟)1. 整合各小组的研究成果,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体育的共同点和差异;2. 引导学生思考体育演变的原因和影响;3. 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体育演变历史的思考和感悟;2. 引导学生思考体育的未来发展趋势;3.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和实践,深入了解体育的演变历史。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体育演变历史的文章,包括起源、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等内容;2. 提供相关书籍和网站资源供学生参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体育的起源和演变历史,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体育特点和发展趋势。
《体育史》课程教案

要求:运用辩证法正确评价西方近代体育传入我国的历史背景。
四、教学重点:西方近代体育传入我国的历史背景和途径和体育先进思想的传播。
五、教学难点:西方近代体育传入我国的历史背景的辨证思考
六、教学方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讲授、提问等方法。
七、作业:思考题:试述西方近代体育传入我国的历史背景和途径。
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体育课程对今天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体育的课程化、课程内容的体系化和体育的初步社会化基本知识
及其产生的历史根源
五、教学难点:体育的课程化、课程内容的体系化和体育的初步社会化
如何对现代学校体育的产生影响
六、教学方法:理论分析、讲授、讨论、问答等方法。
七、作业:思考题:P196.1-2题
五、教学难点:本时期体育演变的正确分析。反映当时社会变化的正确性。
六、教学方法:逻辑分析、讲授、提问等方法。
七、作业:思考题:P.129 2-3题
八、小结:
九、教具:
《体育史》课程教案
第六讲
一、课题:第五章 中世纪欧洲体育
二、主要内容:基督教文明对古代体育的影响,骑士教育中的体育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民间体育活动
要求:积极参与问答参与讨论。
四、教学重点:当代中国体育曲折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五、教学难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去认识
当代中国体育曲折发展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六、教学方法:阅读、理论分析、讨论、问答等方法。
结合现实分析。
七、作业:思考题:试述当代中国体育曲折发展的主要特征与表现;P413:1
八、小结:
九、教具:
八、小结:
九、教具:
《体育史》课程教案
体育史高教版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体育的特点和成就。
2.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古代体育的起源与发展2. 近代体育的兴起与传播3. 现代体育的发展与挑战教学重点:1. 古代体育的特点和成就2. 近代体育的兴起与传播过程3. 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1. 古代体育的起源与发展过程2. 近代体育的传播途径与影响3. 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与挑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体育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体育的认识和了解。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古代体育的起源与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体育的特点和成就。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代体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古代体育的起源与发展,总结古代体育的特点和成就。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代体育的特点和成就。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古代体育。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古代体育的认识和了解。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近代体育的兴起与传播,引导学生了解近代体育的传播途径和影响。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近代体育的兴起与传播过程。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近代体育的兴起与传播,总结近代体育的传播途径和影响。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近代体育的兴起与传播。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疑问。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现代体育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代体育、近代体育和现代体育的发展历程有较全面的了解。
《体育史》课程教案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目标:掌握古希腊罗马时期体育的特点,了解体育的发展无不受政治、社会、文化
等方面的影响的理论。学会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分析
体育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要求:积极思考参与讨论。
四、教学重点:古奥运盛况与衰落的原因,体育思想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养生思想。
人类追求健康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方法:主要理论分析、讲授、讨论、提问等方法
七、作业:思考题:试说中国古代体育从辉煌走向衰落的原因
八、小结:
九、教具:
《体育史》课程教案
第五讲
一、课题:第四章 古希腊罗马体育
二、主要内容:古代奥林匹克祭典的兴起与衰落;古希腊城邦社会中的
目标:了解古代美洲体育、亚欧草原游牧民族的体育、古代大河流域农耕文
明社会体育的基本特点
要求:积极参与问答与讨论,弄懂体育起源与发展的社会背景等。
四、教学重点:不同特色的区域体育文化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
五、教学难点:不同特色的区域体育文化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产生的原因
六、教学方法:主要理论分析、讲授;用中外比较法来分析问题。
八、小结:
九、教具:
《体育史》课程教案
第九讲
一、课题:第八章 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1896—1945)
二、主要内容:现代体育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形成与早期发展,自然体育和“新体育”学说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目标:了解现代体育的国际传播的作用与历史意义;
从体育思想的传播看今天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体育发展史复习题复习题一、填空题1、(成均和庠)的出现,为中国古代学校体育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从公元前720年开始,斯巴达人在140年间,一直在奥林匹克祭神竞技会上保持优势,便是(体育训练制度)带来的结果。
3、巴泽多(JohonnBasedow,1724—1790),德国18世纪泛爱主义教育家。
巴泽多受卢梭的影响极力推崇自然主义教育,于1744年在德绍创办了一所(私人学校)。
4、菲特(GerhardAntonVieth,1763—1836)于1794年至1795年间相继出版了(《体育百科全书》)1~3卷。
5、(古茨穆斯)(JohannChristophFriedrichGutsMuths,1759—l839),德国体育教育家,从1786年起担任司尼芬撤尔泛爱学校的体育教师,任教长达50年。
6、中国: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在该章程中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都设“体操科”(体育课)。
7、学校体育以体操为主要手段,主要有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而(英国学校体育)却以户外运动和游戏为主要手段,形成了近代体育教学内容的三大基本体系。
8、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的巨作(《爱弥儿》)讲的是一个按照全新的教育原则,使用全新的教育方法,将一个贵族子弟培养成自食其力、身强体壮、勇敢刚毅、心地善良、能独立思考的人的故事。
9、健美性体操的鼻祖是曾经当过演员的法国人(戴尔萨特)(FrancoisDelsarte,1811—1871)。
他的第三代后继者———邓肯家族把该流派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10、(篮球)是春田专科学校(SpringfieldCollege)的一位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J.Naismith)为了安排冬季的室内活动,于1891年的深秋发明的。
二、选择题(单选或者多选)1、古奥运会最初的时间是(一天)。
①一天②三天③五天④七天2、在国际赛场使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来的是(吴传玉)。
①郑凤荣②吴传玉③容国团④陈镜开3、下列运动项目源于美国的有(篮球排球棒球)。
①篮球②排球③网球④棒球4、古代奥运会是从(前776年)年正式开始的。
①前576年②前676年③前776年④前876年5、属于我国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有(礼御书)。
①礼②御③诗④书6、我国的《体育锻炼标准》,是模仿(苏联)的体育制度。
①瑞典②苏联③德国④日本7、我国古代一般称“跑”为(走趋奔)。
①走②行③趋④奔8、旧中国一共参加了(三)届奥运会。
①一②三③五④七9、我国“体育”一词直接来源于(日本)。
①希腊②日本③德国④英国10、西方近代体育最早传入我国的(军队)。
①教会②学校③军队④商会11、原始社会萌发的体育活动有(击壤干戚舞消肿舞)。
①击壤②击鞠③干戚舞④消肿舞12、我国古代一般将“跳远”称为(超距绝远距跃)。
①超距②踊跃③绝远④距跃13、我国古代的(捶丸)活动类似于现代的高尔夫球。
①蹴鞠②弄丸③击鞠④捶丸14、古代奥运会是在(公元394年)年被罗马皇帝下令禁止的。
①公元392年②公元394年③公元396年④公元398年15古奥运会最初的竞技项目是(短跑)。
①跳远②铁饼③短跑④标枪16、“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的名言出自(朱维纳利斯)。
①苏格拉底②朱维纳利斯③柏拉图④亚里士多德17下列体操器械源于德国的有(双杠单杠)。
①双杠②单杠③跳马④肋木18、最早传入中国的运动项目时(体操)。
①体操②球类③田径④游泳19、我国最早的体育课的名称是(体操科)。
①游艺科②唱游科③体操科④体育科20、旧中国一共举办了(七)届全国运动会。
①一②三③五④七三、名词解释1、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指宗教文化传承的扈从培养和沿袭的使命追寻熏陶,自己本身也是小封建领主的子弟去爵位比自己高一级的勋贵那里成为侍从,在上帝的指引下护从自己的主人,贯彻神圣的使命和责任,获得更高阶的恩赐和封赏,追求那种崇高使命感并不惜为之付出生命,是为骑士教育。
2、古茨穆斯:德国体育教育家,从1786年起担任司尼芬撤尔泛爱学校的体育教师,任教长达50年。
3、体操联盟:1812年,杨氏组织柏林的体操爱好者开展体操运动,队伍不断扩大,最后建立了近代最早的体育组织---“体操联盟”。
4、自然体育观: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突出强调了体育在培养一名优秀人才中的首要作用,认为健康强壮的身体是更好地进行智育和德育的物质基础。
5、礼射:我国西周时期含有礼仪要求的射箭活动。
6、古奥五项运动:短跑、标枪、铁饼、跳远和角力。
四、简答题:1、古代奥林匹克与现代奥运会主要有哪些区别(不少于三点)?没有女子参加;运动员赤身裸体;运动项目少;参与地域小,等2、简述西方近代体育传入我国的主要原因。
外因是帝国列强的入侵(3);内因是国人的学习引进(2)。
3、简述裴斯塔洛齐的“和谐发展课程体系”。
主要包括体育(2)、劳动教育(1)、道德教育(1)、智育(1)。
4、奥林匹克精神与古代奥运会有哪些联系?和平的象征源于古奥的神圣休战(2);拼搏精神源于古奥的名次录取规则(2);公平精神源于古奥的参与、竞赛规则(1)。
5、简述卢梭的自然体育思想?自然体育思想:顺应人的自然本性(3),利用大自然(2)。
6、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史上出现的体育思想主要有哪些?德日军国民主义、法美自然主义、前苏主智主义等。
7、简述西方近代体育传入我国的主要途径?聘洋教习;派留学生;翻译外文;教会系统;洋人影响(各 1 分)。
8、古奥林匹克与现代奥运会有哪些联系(至少指出四点)?现代奥运会的名称来源于古代(1),以田径为中心的运动项目(1),圣火等宗教仪式(1),宣誓仪式(1)。
9、简述英国的主要体育运动?英国学校体育的开展是以本国的户外运动和竞技运动为主的,同时体操的内容也在学校体育中开展。
10、孔子的体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孔子的体育思想有:文武兼备但重文轻武(2);注重伦理教化(2);养生保健注重静养和饮食起居(2)在正确认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加强体育的德育功能、开展大众体育活动中均有现实意义。
四、论述题1、试述现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历程。
1949-1956 年改旧建新、1956-1966 年曲折发展、1966-1976 年停滞倒退、1977-1992 年改革发展、1993 年以来的深化改革五个阶段。
2、阐述欧洲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欧洲古代的学校体育:斯巴达,为了维护统治,斯巴达实行全民皆兵,一切活动皆以军事为出发点。
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体育,乃至整个教育,实质上都被局限于单纯的军事训练上了。
雅典,雅典体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体育的民主性。
公民都享有体育权,不因财产的多寡而有所差异。
雅典人进行身体练习不仅着眼于军事准备,而且重视身体的匀称健美、动作的协调灵活,还重视培养勇敢、果断、谦让等品质。
欧洲中世纪的学校体育:日耳曼人的入侵,毁灭了昔日繁荣的罗马文明。
封建制度在罗马文明的废墟上逐渐形成,但在培养效忠教会和领主的骑士教育中,古代希腊和罗马的体育活动和竞技得到一定的继承和发展。
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学校体育:英国:当时英国学校体育的开展是以本国的户外运动和竞技运动为主的,同时体操的内容也开始在学校中开展。
德国:德国的普通教育在19世纪末已经相当完善。
学校的普及与增多,为学校体育的开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使近代体育在这些学校中得以延续实施。
瑞典:瑞典的学校体育教育和师资培训在近代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当时很多国家效仿的对象。
俄国:沙皇俄国是欧洲教育近代化进展最慢的国家,全国文盲比例很高,近代体育的发展也大大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学校体育:英国:20世纪初,体育在英国进一步引起重视,但是大学并不强行实施体育锻炼,学校不开设体育课。
1944年国会通过教育法案有关于体育训练的条款更加明确,使它成为强制性的规定。
随着学校体育受到国家重视和广泛开展,体育师资培训的受到重视程度也进一步提到。
德国:20世纪以来,德国体育内容有了很大的变革,表现为:德国体操之外的各种运动形式受到全面重视,竞技运动和户外运动由私人推动逐渐转为由社会组织管理的一项事业,体育场和体育团体大量出现。
瑞典:进入20世纪后,瑞典体育运动虽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但仍有进步,学校体育也进一步发展,增添了体操、滑雪、越野赛跑、游泳等项目。
法国:20世纪初,法国的教育有了根本的改变,普及了初级学校教育,由政府管辖教育,使课程标准化,1928年体育法规定政府与奥林匹克委员会合作,督导学校体育和管辖业余运动,使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有所改进。
人类文明快速的进步,教育继续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学校体育也不例外!3、试述改革开放之后30年我国体育的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后的 3 0多年里 ,我国体育事业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 ,锐意改革 ,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不但在竞技体育上跻身世界体育大国的行列 ,而且在群众体育上也成就非凡 ,人民的体质状况在不断改善 ,生活方式朝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国家的体育事业真正实现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同步发展的战略目的。
回顾3 0多年里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 ,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解决竞技体育水平不高与参加奥运会的高水平竞技之间的突出矛盾,在当时经济条件差、政府财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确定了“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基础上,侧重抓提高”的体育发展战略,形成了事实上的“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这一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在对“文革”时期学校体育的教训进行充分认识和反省的基础上,以学校体育的规范化和秩序化为主要手段,将学生体质健康确立为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强调了“体质健康”的体育思想。
这一时期的学校体育思想形成了“体质教育”和“技术技能教育”并重并存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我国的经济文化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等与改革开放之间的矛盾逐渐表现出来。
在体育方面,前一时期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开始显现。
1987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次全国体育发展战略讨论会首次提出了“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战略和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战略协调发展”的方针。
在学校体育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与展开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薄弱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而这一状况在当时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和体育师资缺乏等因素影响下显得更为突出。
同时,这一时期诸如“快乐体育”等国外学校体育思想和“程序学习”“探索学习”等教学模式开始引入国内学校体育实践,形成了多种体育思想和学习模式并存的状况。
总之,这一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仍然延续了前一时期的注重技术技能学习和注重学生体质健康的思想,但体育思想认识的惯性和国外体育思想的盲目模仿,使得这一时期学校体育思想滞后于社会发展,学生体质健康薄弱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模式的建立仍然有待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