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茨《管理学》核心笔记

孔茨《管理学》核心笔记
孔茨《管理学》核心笔记

管理学----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着主要考点

1.管理各职能及相互关系

2.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3.泰勒主要思想

4.法约尔的14项

5.管理学派图案及主要思想

6. 7-S管理法,随机制宜学派

7.环境的影响社会责任,赞成还是反对8.计划定义,投入原则

9.计划是展望未来,控制是回顾过去

10.目标管理,目标原则

11.未来是不可知的,所以制定目标无意义

12.计划跟不上未来,所以制定计划无意义

13.什么是策略,道斯矩阵

14.决策的合理性或满意性

15.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16.制定决策是管理人员的首要工作

17.限定因素原则

18.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19.管理幅度

20.决定管理幅度的因素

21.矩阵组织,SBU,职能职权

22.直线与参谋

23.影响分权的因素

24.怎样进行有效的组织,组织文化

25.了解各激励理论

26.了解各领导理论

27.试述委员会,中山大学03年

28.如何改善信息沟通

29.计划与控制

30.控制的过程及灵活性

31.关键点控制

32.前馈控制与反馈

第一章,管理学:科学\理论和实践

一,名词解

1. 管理: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有

关定义:通过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进行一系列活动,合理配备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2.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它们的具体定义及相互关系. 二,简答\论述

1. 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五星级.厦大98年真题

①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管理作为科学是指它是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管理作为艺术是指管理的实践.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面临问题也不同,因而解决

问题的方法也不同,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艺术.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要谋划

一种有用的,即能达到预期结果的解决方法,而艺术就是达到某种具体的预期结果的决窍.

②管理作为科学与艺术,两者是无法截然分开的,艺术总以科学为基础,科学与艺术相互补充.如果不具备一定管理知识,管理会陷入盲目,经验主义或碰

运气.有了系统知识,对于管理问题就有可能找到可行的,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

③管理作为科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因为管理学研究的现象特别复

杂多变.没有一种能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办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管理问题,

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但并不能直接用于解决具体的管理问题.因此,有效的管理总是随机制宜的,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

2. 管理各职能的关系,五星级,03,04年都考了

①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它们分别回答了一个组织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做,怎么做得更好和做得怎么样的问题.它们不是截然分开的独立活动,它们相互作用,融为一体.

②在时间上,它们通常按一定的先后顺序发生,然而这种前后工作逻辑

也不是绝对的,这些职能往往相互融合,同时进行.

③没有计划,也就没有控制;没有控制也就无法积累制定计划的经验.人们往往在进行控制工作的同时,又需要编订新的计划或对原计划进行修补.同时没有组织构架,便于工作无法实施领导,而在领导过程中,又可能反过来对组织进行

调整.

④管理过程是一个各职能活动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而且在大循环中又有小循环.

适当注意一下管理的三大技能.可作答题时的素材.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

一,名词解释

1. 科学管理:旨在发展通过简化工作进行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激励人们使用节省劳动的技术方法.它的内容包括:制定科学规则代替经验管理; 取得和谐 ;实现合作; 为最大产出而工作.; 尽可能培训工人.

2. 法约尔的14项.

3. 命令一致原则:一个下级只应向一个上级负责.这表明越多的下属向一个上司汇报工作,则命令冲突越小,个人对结果的责任感越强.

4. 等级原则(权限分明原则):组织中从最高管理层职能中分给每一个下级的职权越明确,则组织决策的责任越明确,组织的交流系统就越有效力.

5. 7-S法

二,简答,

1. 管理理论丛林,.走出管理丛林的思考(可参考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一文)

①管理的统一定义,

②把管理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但要区分

③澄清语义

④对基本原理进行提炼和验证

⑤可用过程学派框架把各个学派理论统一起来,形成统一的基本管理理论体系.

2. 为什么把泰罗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把法约尔称为经营管理之父

答题要点是把科学管理定义经营管理定义,他们分别做的贡献,及重要意义回答完全.

3. 各个学派的图案及主张,五星级.

第三章

1. 有效的管理为什么既要使组织适应环境,又要为组织创造和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98年

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它既为组织活动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必然对组织的活动起制约作用组织既要适应环境,又要为自身的发展创造环境.外部环境对每个企业都至关重要.组织要生存发展,要利用机会,避开威胁,就必须认识了解所处的环境,并及时掌握环境变化的新情况适应环境的变化发展.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会给组织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所以组织为了长远发展,既要适应外部环境,又要为自身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一个多元的环境中,企业如何处理与各利益主体方的关系?04年

第二篇计划

一,名词解释

1. 投入原则:合理的计划应包括未来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为通过一系列活动来预测现在的决策中投入的实现情况所必须的.

2. 目标原则:对人们来说,有意义的目标拟定是明确的,可以实现的,而且是可以被考核的.还要答出理由.

二,简答论述

1. 计划是对未来而言的,而未来总是不确定的,那么管理者如何防止计划的重大失败?

计划是为完成组织目标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它涉及到未来,而未来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和变化.因此一个合理的计划,必须是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通过事先估计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同时计划本身应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可以借助应急计划和流动计划法不断调整计划实施中的偏差,使计划符合实际,从而对企业的管理起指导作用.

总之计划并不能消除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有效的管理只能有计划地冒险,预先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以防止计划的失败.

2. 编制计划是展望未来,控制工作是回顾过去.

①计划是为实现未来目标而预先确定的行动方案,是面向未来的,而不是为了检查过去.因此编制计划必须着眼于未来,分析各种环境因素用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确定可行的行动方案.所以编制计划是展望未来.

②控制是指衡量和纠正个人或团体的业绩以确保实际情况与原计划相符合,主要涉及确定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三个方面,它是一个发现实际工作结果与标准的差异,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过程,是计划工作的保证,从一定程度上控制就是回顾过去.

③计划职能与控制职能都是管理的两个基本职能,它们分别回答了做什么和做得怎么样的问题,它们与其它职能相互依存,相互协调,不可分割.

2. 组织制定计划时,为什么既要制定长期计划,又要制定短期计划?00年考题

①计划是为实现未来目标而预先确定的行动方案,它为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长期计划是确定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描述企业未来的形象,战略,远景.短期计划则是反映企业在短期内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具有比较具体的方法和程序.短期计划往往更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利益.

②组织在制定计划时,要坚持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相协调,应考虑眼前

利益与长期的生存和发展相结合,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3. 投入原则在多大程度上如何运用到计划决策中去?

4. 由于未来是不可知的,所以制定长期计划目标就毫无意义

①回答未来及计划的不确定性,见题1

②目标的重要性:任何组织或个人从事每项活动都需要了解他们的目标是什么,哪些活动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人们就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也就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因此目标是一切行动的起点,管理工作也一样,管理者首先应有明确的目标,才能确定应做些什么样的工作.

③适当总结.

5. 目标管理的优缺点,也可做名词解释,五星级

6. 决策,五星级]

一,名词解释

限制因素原则:在备选方案中进行抉择时,人们越准确地识别并解决那些妨碍既定目标实现的限制性因素或关键性因素,也就越容易和越准确地选定最有利的备选

方案..

②人类理性的局限性使人很难识别所有可能用来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

③对于所有备选方案,人的分析利用能力是有限的.

8. 程序化决策:也就是把决策程序化,用以解决重复出现的日常的,例行的问题,非程序化则相反.

9. 制定决策是管理人员的首要工作

①决策的定义及重要性.决策是从行动方针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的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过程.是计划工作的核心.决策是行动的基础.

②管理人员有时把决策看成是他们的中心工作.是因为他们必须经常地就要做什么如何做由谁做等问题作出决策.没有决策就没有合理的行为,特别是制定计划时更离不开决策.

③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但孔茨认为制定决策是计划工作的一个步骤.计划工作的制定过程包含着决策的过程.

为什么经常把经验称为不仅是做决策代价昂贵的基础,而且还是危险的基础?管理人员如何才能做到最好地利用经验?

第三篇,组织

一,名词解释:

组织:一个正式的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或职位结构说明.或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的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

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所没建立或不需要的,而是由于人们互相联系而自发形成的个人和社会关系的网络.

二简答]

1. 简说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正式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作用.

①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不同:正式组织是以组织的目标建立的,强调效率原则,非正式组织是以共同的价值观为基础,强调感情关系.

②针对上述不同,如果管理者能善于利用非正式组织,它会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Ⅰ能促进信息传递.通过非正式组织传递信息,有利于管理者了解情况.Ⅱ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通过非正式组织传递信息的作用,让组织成员对目标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促使目标的实现.Ⅲ给正式组织带来一种粘合力,为组织成员提供归属感,地位感,自尊感和满足感.

2. 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应如何正确处理对待正式组织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

①与前题类似:一般地管理人员注重效率,员工强调感情需要

②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就会影响组织效率.因此管理人员应该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妥善处理好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③注重非正式组织的优点:它的存在也有利于激励员工士气,便于沟通,创造各谐的组织气氛,但重要的是处理好正式组织与非组织的关系.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关于利用它来达到目标.

3. 决定管理幅度的因素.重点

4. 把组织工作看成是一个过程,需要考虑以下几项基本因素.

①企业结构必须反映目标和计划,因为企业的活动是从目标和计划而来的

②企业结构必须反映出企业管理者可使用的权力

③与任何计划一样,组织结构必须反映它的环境

④组织以人员构成,必须反映人员结构的配备

5. 什么决定了管理幅度因此又决定了组织层次?(与题3同)

6. 矩阵组织:六星级

是在同一组织机构把职能划分部门和按产品划分部门结合起来,是由纵横两管理系统组成的矩形组织结构,一个是纵向职能管理系统,一个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横向和纵向的职权具有平衡对等性.

矩阵组织打破了统一指挥的传统原则,它有多重指挥线.当组织面临较高的环境不确定性组织目标需要同时反映技术和产品双重要求时矩阵型组织结构应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形式.

优点:

①由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不同专业知识所组成的项目人员为某个特定项目共同工作.一方面可取得专业化分工的好处,另一方面可跨越各职能部门获得他们需要的各种支持活动资源可在不同产品之间灵活分配.

②通过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可以有效克服职能部门间相互脱节的弱点,同时易于发挥事业部门之间灵活的特点,增强职能人同直接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矩阵主管和项目人员共同组织项目的实施的责任感。

管理中的问题及方针

⑴组织中的信息权力等资源一旦不能共享,项目经理与职能经理势必为争取有限的资源或权力平衡而发生矛盾。协调这些矛盾必然牵扯管理者更多的组织成本。

⑵另外,一些项目成员需要接受双重领导,他们要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平衡协调能力

⑶成员间还可能存在任务分配不明确,权责不统一的问题从而影响组织效率发挥

⑷如何客观公平地评价其绩效,并在成本时间质量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将是此类组织机构正常运行的关键。

从实践中看理想的双重平衡式矩阵组织结构的应用局限性比较明显,实践中衍生的以职能主管职权式矩阵结构和以项目管理主管职权的项目式矩阵结构都取得了成效。

名词解释:

SBU:如同设在大企业中的小企业一样,策略经营单位是一种独立的产品或业务经营单位。它需要全面负责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等一系列工作的组织规划和实施。SBU的标准是,一要有自己的区别于其他SBU的任务和总体规划,二是有明确的竞争对手,三是能在关键领域内安排好自己的资源,四规模适度。

等级原则(权限分明原则):从企业最高管理职权中分给每个下级职位的直线职权越明确,则决策的职责越明确,组织的沟通方式就越有效。

职能职权:是授予个人或部门的权力,以控制规定的工作进程,实践、方针或其他与别的部门人员承担的活动有关的事项。

7.为什么长期以来存在直线与参谋的矛盾?这种矛盾能否消除?五星级

①为了维护命令的统一和指挥统一的原则,而确定了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的关系为主导和从属的关系。直线职权是上级对下级行使管理的权力。参谋职权是顾问性和服务性的权力。只有咨询和建议权,从属于直线职权。

②在实际工作中直线管理人员抱怨参谋人员削弱了直线管理人员的权力,职责不明确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还可能提出不合实际的建议,缺乏责任感。而参谋人员认为直线人员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独断专行。

③为了实现组织目标,避免冲突,就要处理两者的关系。首先,直线人员应明确设立参谋职能的目的。随着管理科学和环境的不断变化,直线人员需要参谋人同的帮助。应向参谋提供情况倾听参谋人员的意见,发挥他们的作用。其次,应明确参谋人员与直线人员的关系,直线人员执行具体管理工作,可以下命令,参谋人员协助直线人员做好工作,但只能提建议,在组织中充当配角,当他们的建议示被采纳时,仍应努力工作下去。

8.决定分权程度的因素。五星级。

9.侵权的优势与局限性。

第四篇与第五篇分别为人事与领导,由复试有人力资源一书专门考查,出题的可能性不大。浏览一下即可。

第六篇控制

控制:对业绩进行徇与纠正以便确保企业目标能够实现和为达到目标所制定的计划能够得以完成。它涉及到确定标准,徇业绩和纠正偏差三个步骤。

关键点控制:从事有效的控制,就需要注意那些对按照各种计划评价业绩时有关键意义的因素。

例外原则:管理人员越是把控制工作集中于重大的例外情况,则他们的控制工作的后果越见成效

1.计划与控制是一个系统但有人常说控制是一个系统。请辨析

①计划与控制密切相关说两者是一个系统,是强调两者关系的密切性。计划和控制是管理的两大职能,它们分别回答了做什么和怎么做得更好的问题。计划与控制就像一把剪刀的两刃,没有计划,也就没有控制。没有控制,就无法

积累制定计划的经验。计划是控制的前提,控制是计划的保证。因此就两者关系而言,说计划与控制是一个系统是强调两者关系的重要性。

②控制作为管理的一个独立性职能,是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它有着自身的方法原则,内容和过程。说控制是一个系统是就它作为一项独立职能而言的。

③这两种观点是从问题的不同角度得出的不同结论。

2.前馈控制系统也是一种反馈系统。请辨析

①前馈控制的定义:为一控制系统,旨在迟早找出未来出现的计划偏差之处,以便在偏差出现之前,通过开发系统模式,处理投入并监督投入的执行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不希望出现的或未经计划出现的系统结果。而反馈控制是从已执行的计划或事件获得信息,运用这种信息来评价,指导和纠正今后的行动。

②见书上及图。

3.控制篇需注意

①计划组织控制三者的关系

②前馈控制

③名词解释

一般与前几篇综合考查。

现代分子生物学_复习笔记完整版.doc

现代分子生物学 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的基本含义 ?广义的分子生物学: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 对象,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分子生物学: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 等过程,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1.1 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原则 1) 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相同的 2) 生物遗传信息表达的中心法则相同 3) 生物大分子单体的排列(核苷酸、氨基酸)的不同 1.3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 ●基因的表达调控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第二节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1 准备和酝酿阶段 ?时间: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初。 ?确定了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二: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实验 RNA也是重要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过程 2 建立和发展阶段 ?1953年Watson和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 ?主要进展包括: ?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建立 3 发展阶段 ?基因工程技术作为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并能动改造生命的新时期开始。 ? 第三节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思考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哪些? ?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列举5~10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简要说明其贡献。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概念含义? 答: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管理职能的基本活动中。 这一表述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世界上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2、管理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就是使个人努力与组织的预期目标一致。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决策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任何组织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由于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还有精神需要,因此,社会与人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协调产生重要的影响。 5、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来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6、协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7、管理活动即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强调目的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的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在效果与效率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即“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其他: ⑴管理目的:管理是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 ⑵管理主体:管理者;一种职业;

⑶管理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⑷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 (5)有效的管理者=理论掌握+技巧运用 2、管理的职能 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最基本智能。 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的目标。另外,他们必须制定一个支配和协调它们所负责的资源的计划,从而能够实现工作小组的目标。 组织:计划的执行需要靠他人的合作。组织工作正是源自人类对合作的需要。应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领导;组织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全体成员的努力,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与信任,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控制的时效性越强,控制的定量化程度也越高;越是高层的管理者,对控制的时效性的要求就越弱,而控制的综合性越强。控制与信任不完全对立。管理中可能有不信任的控制,但不存在没有控制的信任,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 创新:最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活动的空前活跃,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不创新就无法维持。成功的关键就是创新。 各项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新的一轮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个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位置,成为推动管理

中医内科学整理笔记-方便背诵版

一、感冒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六淫之邪、时行病毒和正气亏虚,以风邪为主 1)?)暑45) 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医学心语论病理。 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病机: 邪犯于肺,肺气上逆。内伤:脏腑失调,內邪上干于肺。病理因素:痰、火 外感咳嗽祛邪利肺,忌敛涩;内伤咳嗽祛邪扶正,忌宣散。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2) 56)7)肺阴亏耗三、哮证 宿痰伏肺(夙根),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引发 病机: 123肺睥气虚-《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1.?2)表寒里 5 2. 2)3?) 4) 肺痨 阴虚为主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明确病因为“肺虫”,元代《十药神书》 收载十方,治疗肺痨第一部专著。千金要方明确在肺,朱丹? 七、肺胀 《丹溪心法》:痰挟瘀血碍气而病;《证治汇补》分虚实。 5)八、饮证 《金匮》始有名称,提出“用温药和之”治则 清代叶天士重视脾、肾,提出“外饮治脾,内饮治肾” 阳虚阴盛,输入失职 ?. 悬饮 胁下1?)肺络)4?)饮停胸胁 12)脾肾阳虚 九、血证 《血证论》治血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 : 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 病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气虚不摄,血溢脉外;瘀血阻络,血不循经 治则:治火、治气、治血 1 .鼻衄 1) 2342.齿衄 23.咳血 2) 4.吐血 2)肝火犯胃 3)气虚血溢5.便血 3)肾虚火旺 4)7.紫斑 123)十、心悸 《内经》病因:宗气外泄,心脉不同,突受惊恐,复感外邪 病名首见于《金匮》《伤寒》提出治则及炙甘草汤等 《医学正传》认为尚与与肝胆有关,并区分惊悸与怔忡 ? )2?)气血不足3

中医内科学重点笔记新版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中医内科古称“疾医”、“杂医”、“大方脉”, 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及《温病学》所说的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它们主要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 内伤病主要指《金匮要略》及后世内科专著所述的脏腑经络病、气血津液病等杂病,它们主要由七情、饮食、劳倦等内伤因素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理论为指导。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阶段(殷周时期) (二)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三)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 (四)成形阶段(明清时期) 明代,薛己的《内科摘要》是首先用“内科”命名的著作,王纶在《明医杂著》中指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 明清时期,杂病和外感病的理论有很大的发展。杂病方面,《景岳全书,杂证谟》主张“人体虚多实少”,慎用寒凉攻伐;赵献可强调命门之火;叶天土有“久病人络”之论。这一时期的专病论著明显增多,如《慎柔五书》《理虚元鉴》《疟论疏》《血证论》《中风论》等,对中医内科学的形成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温病学家的成就,如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首创卫气营血辨证,成为后世诊治温病的准绳;薛

生白的《湿热病篇》对湿热病证的发挥,充实了温病学说的内容;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提出三焦辨证,完善了内科热病学术体系。 三、中医内科疾病发病学要点 疾病的发生形式、轻重缓急、病证属性、演变转归等,往往也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或制约。 (一)体质因素(二)病邪因素(三)情志因素(四)行为因素 (五)时间因素:大多疾病一般有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变化规律。 (六)地域因素:《诸病源候论·瘿候》说:“诸山《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指出瘿病的发生与水土有关 咳痰色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咳痰黄而稠者属热;咳痰白而粘者属阴虚、属燥;咳痰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气虚、属寒;咳嗽喉痒,痰为泡沫状者,属风痰咳嗽;咳痰粉红呈泡沫样者属阳虚血瘀络伤;咳吐铁锈色痰或痰中带血或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络伤;咯吐脓血腥臭痰,则为热壅血瘀之肺痈 腹痛部位不固定,多为气滞腹痛;腹痛固定,痛如锥刺,多为瘀血腹痛。自胸至腹皆痛,脉沉而紧,苔黄腻者,为大小结胸症;大腹疼痛,多病太阴;痛连胁肋,肝脾不和;少腹疼痛,痛在厥阴;少腹硬满急痛,漱水不欲咽,或如狂喜忘,大便色黑,此蓄血腹痛;脐周阵发剧痛而腹柔软,或有吐下蛔虫者,多为虫痛。 但头汗出:即病人仅头部或头颈部出汗较多,余处无汗。兼见面赤心烦,口渴, 头面多汗,兼见头身困重,身热不扬,脘闷,苔黄腻者,是中焦湿热循经上蒸所致;若见头额汗出如油,四肢厥冷,气喘,脉微者,为虚阳上越,津随阳泄的危象。

分子生物学笔

(gene) RNA DNA --(exon) --(intron) 5'-3'-(UTR) () (split-gene) (genome) () DNA 3X1 09(30bp)10 DNA C(C-value Paradox) 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genomics,structural genomics functional genomics proteome proteomics DNA (2--3) DNA• ()(>lO5) DNA(Satellite DNA) () 1 DNA () 2 (long interspersed repeated segments) LINES (Short interspersed repeated segments) SINES SINES<500bp>105Alu LINEs>1000bp(7Kb),104-105LINEl ()(Unique Sequence)

(gene family) (ancestral gene)(duplication) (gene cluster)(tandemly repeated genes)rRNA tRNA (Pseudogene) a1a1 (processed pseudogene) 1tRNA 1300tRNA tRNA 2rRNA >l00copy rRNA(28S18S 5.8s-rRNA) 3 30-40copy7q32-q36 (H1H2A H2B H3H4) intron Poly(A)- RNA 4 16p13(24Kb)5'------1--2--1--3' 11p15(60Kb)5'----Gr--Ar--------3' (Supergene family Superfamily) 1A1u 50-1003-6Kb Alu A1u300bp 2X130bp +31bp() 7-21bp(direct repeats)? Alu90%Alu Alu 2• • Variable number tamdem repeat VNTR DNA(minisatellite DNA) (6-40bp)(6-100) VNTR----DNA fingerprint. DNA H-Ras 3short tandem repeat,STR DNA microstallite DNA 2-6(10-60), l0kb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教材:《管理学》人大出版,(美)斯蒂芬P. 罗宾斯 参考书1:《中国企业管理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以变革为中心,两条主线:历史实践发展,职能线计划,组织导控制,学会一套行话,讲一套理论,成一套习惯。 参考书2:《管理学精要》(亚洲篇)(美)约瑟夫普蒂…… 《西方管理思想史》孙耀君,山西人民出版社。 《德鲁克文集》 《竞争优势》(美)迈克尔波特,清华大学出版社。 管理的目的:效率+效果 背景知识: 一、 顾客观存在customer主导权转移到顾客手中① 3c’sworld竞争competition② 变化change③ ①不能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不能使顾客满意的企业,注定要被淘汰出局。 ②竞争的规模,范围和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竞争几乎覆盖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领域,从传统的工商业,一直到金融、服务、教育、医疗卫生、大众传媒、通讯等。 ③除了变化本身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从一年为单位变成了以月为单位企业的新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除了质量高、价格低、服务好外,速度还必须快。

二、技术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企业存在及活动的方式。 三、全球化的影响 竞争者不再受国界之限,新的竞争者可能会在任何时刻,在世界上任何地点突然出现。如果组织者要想取得长期的成功,管理者必须从全球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国际经营领域中,跨国公司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区域性贸易组织、国际化组织也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全球化经营中,必须考虑各国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 四、人类环境意识的普遍高涨 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 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生存所必需的特征有:FFII 快速Fast 灵活Flexible 勇于创新Innovation 持续不断地改进Improvement 企业及企业管理的演变 ——股东(shareholder)受益各方(stakeholder)(顾客、职工、供应商、社会、股东) ——组织结构扁平化,部门间界限更加模糊甚消失,自我导向的团队成为组织活动的核心。 ——横向的过程联系取代纵向的部门分割而成为管理的核心 ——企业间新型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导致了共生共荣的企业生态系统诞生

最新中医内科学精华笔记整理

中医内科学精华笔记 一、感冒 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痈 1. 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四、哮证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2.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五、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2.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六、肺胀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七、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中医内科学考试笔记个人整理版

中医内科学笔记 肺系病证 一感冒 内经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明确指出病位属肺分列辛温辛凉两大治法-丹溪心法,感冒之名始于仁斋直指方,感冒与伤风互称始于明清 感冒不呈流行性;时行感冒症状呈流行性,全身症状重,起病急,易化热入里,变生他病,不常见痰热郁肺感冒若失治可转变-肺痈、肺胀 风寒证-荆防败毒散 风热证-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证-新加香薷饮(藿香正气散和鸡苏散)夏令感冒-身热汗少,头昏,肢体酸重,心烦口粘,苔黄腻,脉濡数 气虚感冒-参苏饮,患者久虚,面色晄白,汗出畏寒,动则益甚,平时易感冒,苔薄白,脉细弱-玉屏风散 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晕,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咳嗽 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景岳全书 肺体属金,譬如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若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缚之火自内之则亦鸣-医学心悟 内伤咳嗽与-肺、肾、肝、脾有关 咳嗽的辨证要点-外感与内伤 久咳兼便溏用六君子汤-虚者补其母 咳嗽初起,用收涩药最易关门留寇 肺系病证同肝肺同治立论-泻白散合黛蛤散;五磨饮子;椒目瓜蒌汤;香附旋覆花汤 外感 风寒袭肺-三拗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温燥咳嗽桑杏汤清宣凉润 凉燥咳嗽咳嗽少痰,口干鼻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杏苏散温润止咳外感咳嗽,用解表药邪未尽去,仍咳嗽咽痒,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止嗽散 内伤 痰湿蕴肺-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久咳气逆,阵阵发作,痰少质粘,引胸胁疼痛,口燥咽干,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和黛蛤散 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 内伤咳嗽久延可演变为-肺胀,喘证 三肺痿 首见于金匮要略 用清燥救肺汤作主方-肺痿 肺痿的病因-肺燥津伤;肺气虚冷 治疗肺痿首先应辨别虚寒虚热;阴阳 治肺燥津伤肺痿-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 虚热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虚寒甘草干姜汤生姜甘草汤 四肺痈 首载肺痈之名-金匮要略;创苇茎汤清热排脓-备急千金要方;认为乘初起时极力攻之-张氏医通;主张清热涤痰-杂病源流犀烛;以清肺热,救肺气-医门法津;提出初起在表宜散风清肺,己有里热宜降火抑阴,成脓宜平肺排脓,脓成

中医内科学笔记

第一章肺系疾病 第一节感冒 一、定义: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导致得常见外感疾病。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二、源流:1、《内经》提出病因与主证。 2、《伤寒论》认识到风寒感冒有轻重之别。 3、《诸病源候论》倡导时行致病。 4、《仁斋直指方》首提感冒一名。 5、《丹溪心法》认为病位在肺,提出治疗大法。 6、《类证治裁》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7、从温病学说兴起之后,把风热感冒纳入温病得卫分 证,创立了银翘散、桑菊饮等著名方剂。 三、病因病机: (一)发病学特点: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 (二)病理关键:邪袭肺卫,以卫表失与为主。 (三)病理性质有寒热两类: (四)预后良好,少有传变。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辨不同兼夹、辨虚实 (二)、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三)、分型论治:

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 4、气虚感冒:参苏饮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五、感冒与温病早期得鉴别诊断、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得鉴别诊断 六、预防及预后 第二节咳嗽 一、定义:定义: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伤及于肺)各种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出现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时,谓之咳嗽病。 二、源流:1、《内经》论述咳嗽得病因病理。 2、《景岳全书》明确分为外感内伤两类。提出了治外 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治内伤咳嗽甘平养阴为宜得 著名观点。 3、《医学正传》强调调畅气机。 4、《医门法律》论述燥得病机与治法,提出温润、凉 润两大方法。 5、《医宗必读》谈治疗咳嗽得动静原则。 6、《临证指南医案》进一步谈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得 治疗。

分子生物学笔记完全版

分子生物学笔记第一章基因的结构 第一节基因和基因组 一、基因(gene)是合成一种功能蛋白或RNA分子所必须的全部DNA序列. 一个典型的真核基因包括 ①编码序列—外显子(exon)②插入外显子之间的非编码序列—内合子(intron)③5'-端和3'-端非翻译区(UTR) ④调控 序列(可位于上述三种序列中) 绝大多数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split-gene) ,外显子不连续。 二、基因组(genome) 一特定生物体的整套(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基因组的大小用全部DNA的碱基对总数表示。人基因组3X1 09(30亿bp),共编码约10万个基因。 每种真核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全部DNA量称为C值,与进化的复杂性并不一致(C-value Paradox)。 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 基因组学( genomics ),结构基因组学( structural genomics )和功能基因组学( functional genomics )。 蛋白质组( proteome )和蛋白质组学( proteomics ) 第二节真核生物基因组 一、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①真核基因组DNA在细胞核内处于以核小体为基本单位的染色体结构中. ②真核基因组中,编码序列只占整个基因组的很小部分(2 —>% ), 三、基因家族(gene family) 一组功能相似且核苷酸序列具有同源性的基因. 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ancestral gene) 经重复(duplication) 和突变产生。 基因家族的特点: ①基因家族的成员可以串联排列在一起,形成基因簇(gene cluster)或串联重复基因(tandemly repeated genes),如 rRNA、tRNA和组蛋白的基因;②有些基因家族的成员也可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如珠蛋白基因;③有些成员不产生 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种基因称为假基因(Pseudogene) . ¥ a1表示与a1相似的假基因. 四、超基因家族(Supergene family ,Superfamily) 由基因家族和单基因组成的大基因家族,结构上有程度不等的同源性,但功能不同. 第四节细菌和病毒基因组 一、细菌基因组的特点。 1 .功能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往往串联在—起,受它们上游的共同调控区控制,形成操纵子结构,2.结构基因中没有内含子,也无重叠现象。 3 .细菌DNA大部分为编码序列。 二、病毒基因组的特点 1 .每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或者DNA,或者RNA ; 2 .病毒核酸大小差别很大,3X10 3 一3X106bp ; 3.除逆病毒外,所有病毒基因都是单拷贝的。 4 .大部份病毒核酸是由一条双链或单链分子(RNA或DNA),仅少数RNA病毒由几个核酸片段组成. 5. 真核病毒基因有内含子,而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基因中无内含子. 6. 有重叠基因. 第五节染色质和染色体 (二)组蛋白(histone): 一类小的带有丰富正电荷<富含Lys,Arg)的核蛋白,与DNA有高亲和力. (二).端粒(telomere) :真核生物线状染色体分子末端的DNA 区域端粒DNA的特点: 1、由富含G的简单串联重复序列组成(长达数kb). 人的端粒DNA重复序列:TTAGGC。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管理实践悠久历史原因 二.管理的必要性 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的企业建立的基础。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的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的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效果。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决策 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 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三)领导 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

精品管理学笔记总结归纳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 1、定义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就是管理 2 4 5)、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是一个组织的管理者;管理管理者的管理者(团队意识);管理工作或工作的管理者。 二、管理的性质 1、组织劳动(自然属性) 2、监督和指挥劳动(社会属性)

3、管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指管理过程中总结出的规律性方法的属性。 三、管理学的特点和内容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特点: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实践性。 1 2 3 2 3 第二节 一、 1、早期管理方法或实践阶段(人类社会产生到18世纪) 2、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 3、管理理论的形成发展阶段(19世纪至今) 二、早期管理活动实践 1、四大文明古国的管理实践 2、中世纪的管理实践

三、管理思想的萌芽 1、有关管理职能原则方面; 2、有关具体管理技术方法方面 四、管理学的产生(管理活动为基础,并在近代的科学管理理论和过程,组织理 论的研究上产生)。 1、 2 3 五、管理学的初步发展 1、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2、管理科学理论 伯法(美国)

一系列现代管理科学方法理论,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有决策和规划的科学。它是与行为科学平行发展的,是古典管理科学的新发展。 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丛林”及其发展 一、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1、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2、 3、 4、 5、 6、 7、 统。 李维特 8、数学学派 二、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探索 1、系统管理理论 2、权变管理理论

研究生-分子生物学Ⅱ笔记整理版

分子生物学Ⅱ 专题一细胞通讯与细胞信号转导(一)名词解释 (1)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是指在细胞间或细胞内进行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 (2)受体(receptor):是指细胞中能识别信息分子,并与之特异结合、引起相应生物效应的蛋白质。 (3)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是指使蛋白质磷酸化的酶。 (二)简答分析 (1)细胞通讯的方式及每种作用方式的特点。 答: (2)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途径的基本规律。

答:配体→膜受体→第二信使→效应蛋白→效应。(3)试以肾上腺素、干扰素、胰岛素、心纳素为例,阐述其信息转导过程。 答:①肾上腺素:cAMP-PKA途径; 过程:首先肾上腺素与其受体结合,使G蛋白被激活;然后G蛋白与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相互作用,后者将ATP转化为cAMP;最后cAMP磷酸化PKA,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②胰岛素:受体型TPK途径; 过程:胰岛素与其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使其受体中的TPK激活,随后通过下游的Ras途径继续传递信号,直至发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③干扰素:Jak-STAT途径; 过程:首先干扰素与受体结合导致受体二聚化,然后受体使JAK(细胞内TPK)激活,接着JAK将下游的STAT磷酸化形成二聚体,暴露出入核信号,最后STAT进入核内,调节基因表达,产生生物学效应。 ④心钠素:cGMP-PKG途径; 过程:心钠素与其受体结合,由于该受体属于GC型酶偶联受体,具有鸟苷酸环化酶的的活性,因此结合后可直接将GTP转化为cGMP,进而激活下游的PKG,最终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

(4)类固醇激素是如何调控基因表达的? 答:类固醇激素穿膜后与细胞内(或核内)受体结合,使受体变构形成激素受体活性复合物并进入细胞核中,然后以TF的形式作用于特异的DNA序列,从而调控基因表达。 专题二基因分析的策略 (一)名词解释 (1)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是指具有一定同源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DNA或RNA)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经退火处理,形成异质双链的过程。(2)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指采用杂交的手段(方式),用一已知序列的DNA或RNA片段(探针)来测检样品中未知核苷酸顺序。 (3)探针(Probe):是指用来检测某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标记DNA或RNA片段。 (4)增色效应:是指DNA变性时260nm紫外吸收值增加的现象。 (5)解链温度(Tm):是指加热DNA溶液,使其对260nm 紫外光的吸光度达到其最大值一半时的温度,即50%DNA 分子发生变性的温度。 (6)转基因:是指是借助基因工程将确定的外源基因导入

管理学笔记

第一篇导论 第1章管理者与管理(了解,可简要回答) 1.1 谁是管理者,他们在哪里工作 管理者指的是在一个组织里指导和监督他人工作的那群人。管理者通常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管理者在组织中工作,每个组织都有三个共性:目标、人员及其考虑周全的组织结构。 1.2 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指通过与其他人共同努力,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地把事情做好的过程。 1.3 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者做什么可以通过三种观点来描述:职能的观点,角色的观点和技能的观点。 职能的观点是说管理者要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项基本职能。明茨伯格的角色观点认为管理者要担当十种工作角色。这十种角色被归为三个部分: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转换角色以及决策角色。技能的观点则从管理者必须掌握的技能出发将其概括为四项关键的管理技能,分别是:理念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技术技能和政治技能。尽管管理者怎么做以及做多少是根据他们在组织中层级的不同而变化的,不管组织是营利机构还是非营利机构,组织的规模有多大以及组织位于什么地方,所有的管理者都要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工作。 1.4 为什么要学管理 学习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与各种组织息息相关,所以,对组织的妥善管理跟我们的利益息息相关。另一个原因是等你踏上工作岗位后,要么就是管理他人,要么就是被人管理。通过学习管理,你可以对你的上司、同事的行为以及组织的运行,获得大量深入的理解。 1.5 什么要素重新塑造和重新定义了管理 在当今的世界中,管理者天天都要处理变化着的工作职场、道德与信任问题、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以及日新月异的技术方面的问题。对管理者来说,最关键的两个领域是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以及鼓励创新。 第2章管理环境(掌握,可简要回答,并可以用于案例分析) 2.1 外部环境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外部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绩效的外部因素、力量、形势和时间。它包括经济环境、人口统计数据、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和国际环境。其重要性在于它给管理者带来了约束和挑战。 2.2 外部环境如何影响管理者 外部环境影响管理者的三种方式:它对工作和就业的影响;环境不确定性的程度;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性质。 2.3 组织文化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组织文化是指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和影响组织成员行为方式的做事方式。其重要性在于对组织成员的决策、行为和行动的影响。 2.4 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 组织文化影响管理者的两种方式:通过它对员工“做什么,如何做”的影响;通过它对管理者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方式的影响。

中医内科主治打印版

中医主治中医内科学笔记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林佩琴 《类证治裁、伤风》 提出:时行感冒 之名 病机 治则:解表达邪 忌用补敛之品 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葱豉汤加味?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虚体感冒: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 汤 6。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补中益气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合加减泻白散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朱丹溪首创病名;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平时治本 1。 发作期? 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2.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补充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杏子汤;寒饮内伏,复感外寒引发者用小青龙汤)?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 痰浊阻肺:化痰降气 二陈汤与三子养亲汤 5)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 1)肺虚 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 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加减 3)正虚喘脱 扶正固阳,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上实下虚:化痰降逆,温肾纳气 苏子降气汤 ;阳虚水停, 上凌心肺伴喘咳心悸,用真武汤加桂枝等。舌青紫加丹参红 ;备急千金要方之苇茎汤清热排脓 1、 初 期:疏散风热、清肺化痰-银翘散?2.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 散,若热毒瘀结,咯浓浊痰,腥臭味重,合犀黄丸 3. 溃脓期: 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若形证俱实,胀喘不得卧,大便秘结,脉滑数,可加桔梗白散,峻驱浓痰 :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明确病因为“肺虫” ,治疗肺痨第一部专著 朱丹溪滋阴降火;明代虞抟医学正传提出“杀虫”“补虚” 肺痿以咳吐浊唾延沫,肺痨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及形体明显消瘦为特征。?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内经首载病名 :痰挟瘀血碍气而病;《证治汇补》分虚实。 1)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 (小青龙汤) 2)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安宫、至宝丹)4)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若喘脱,急用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再用皱肺丸 :宗气外泄,心脉不同,突受惊恐,复感外邪,病名首见于《金匮》《伤寒》提出治则及炙甘草汤等,《医学正传》认为尚与与肝胆有关,并区分惊悸与怔忡;《医林改错》补充瘀血可致心悸,并记载血府逐瘀汤治疗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虎磁朱) 痰热内扰,胃失与降,致心神不安者, 用黄连温胆汤?2) 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气血两虚,血不养心,心动悸而脉结代用炙甘草汤 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致心悸者用生脉散益气养阴 3)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 或朱砂安神丸(如阴虚火旺,相火妄动,见 五心烦热、梦遗腰酸者,予栀柏地黄丸) 4)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病情严重,汗出肢冷,面唇青紫,喘不得卧者, 重用人参、附子,加服黑锡丹以回阳救逆 5)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真武汤) 6)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龙骨牡蛎汤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阳微阴弦”创立了瓜蒌薤白白酒汤等 明清《玉机微义》鉴别心痛与胃脘痛 《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 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加减 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5))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与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分子生物学笔记完全版

分子生物学笔记 第一章基因的结构 第一节基因和基因组 一、基因(gene) 是合成一种功能蛋白或RNA分子所必须的全部DNA序列. 一个典型的真核基因包括 ①编码序列—外显子(exon) ②插入外显子之间的非编码序列—内合子(intron) ③5'-端和3'-端非翻译区(UTR) ④调控序列(可位于上述三种序列中) 绝大多数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split-gene),外显子不连续。 二、基因组(genome) 一特定生物体的整套(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基因组的大小用全部DNA的碱基对总数表示。人基因组3X1 09(30亿bp),共编码约10万个基因。 每种真核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全部DNA量称为C值,与进化的复杂性并不一致(C-value Paradox)。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基因组学(genomics),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和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 蛋白质组(proteome)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第二节真核生物基因组 一、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①真核基因组DNA在细胞核内处于以核小体为基本单位的染色体结构中. ②真核基因组中,编码序列只占整个基因组的很小部分(2—3%), 三、基因家族(gene family) 一组功能相似且核苷酸序列具有同源性的基因.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ancestral gene)经重复(duplication)和突变产生。 基因家族的特点: ①基因家族的成员可以串联排列在一起,形成基因簇(gene cluster)或串联重复基因(tandemly repeated genes),如rRNA、tRNA和组蛋白的基因;②有些基因家族的成员也可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如珠蛋白基因;③有些成员不产生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种基因称为假基因(Pseudogene).Ψa1表示与a1相似的假基因. 四、超基因家族(Supergene family ,Superfamily) 由基因家族和单基因组成的大基因家族,结构上有程度不等的同源性,但功能不同. 第四节细菌和病毒基因组 一、细菌基因组的特点。 1.功能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往往串联在—起,受它们上游的共同调控区控制,形成操纵子结构, 2.结构基因中没有内含子,也无重叠现象。 3.细菌DNA大部分为编码序列。 二、病毒基因组的特点 1.每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或者DNA,或者RNA; 2.病毒核酸大小差别很大,3X103一3X106bp; 3.除逆病毒外,所有病毒基因都是单拷贝的。 4.大部份病毒核酸是由一条双链或单链分子(RNA或DNA),仅少数RNA病毒由几个核酸片段组成. 5.真核病毒基因有内含子,而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基因中无内含子. 6.有重叠基因. 第五节染色质和染色体 (二)组蛋白(histone):一类小的带有丰富正电荷<富含Lys,Arg)的核蛋白,与DNA有高亲和力. (二).端粒(telomere):真核生物线状染色体分子末端的DNA区域 端粒DNA的特点: 1、由富含G的简单串联重复序列组成(长达数kb). 人的端粒DNA重复序列:TTAGGC。

管理学笔记总结

第一章管理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已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职能 法约尔首次提出了管理具有五种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课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决策和计划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依据; (3)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和计划的顺利实施。 三、管理的性质(P11) (一)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管理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二)科学性和艺术性 科学:经过系统整理的管理知识是科学,它有一套科学客观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艺术:管理知识的应用,即管理实践是艺术,是灵活运用管理知识、技能的技巧和决窍。 管理工作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四、管理者分类 操作者(Operatives)—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 管理者(Managers)—是指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1、按管理者的层级分类 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2、按管理者的领域分类 综合管理者是指负责管理组织中若干类乃至全部活动的管理者。 专业管理者则是指组织中那些仅仅负责某一类活动(或职能)的管理者 五、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 信息角色 决策角色 六、管理者的技能(P19) 图1-2 管理层次与管理技能要求

第二章 一、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2、一般管理理论 3、行政组织理论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P13) 三、对泰勒制的评价 (2)科学管理理论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判断、意见和经验. (3)泰勒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重视实践的实干精神、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都是难能可贵的。 但泰勒的科学管理也有一定局限性: ①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 人是会说话的机器 人是“经济人” 工人只有单独工作才能好好干,集体的鼓励是无效的. ②泰勒的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③“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四、一般管理理论 内容: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项职能。 管理的14条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