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的医学解读和练习方法
八段锦的动作讲解、图解及呼吸方法

八段锦的动作讲解、图解及呼吸方法1. 预备势(1)动作方法:并步站立,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向左提起(吸),下落成开立步(呼);两臂内旋,两掌分别向斜下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吸),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指间距10公分,目视前方(呼)。
动作要点:头向上顶,下颚微收,舌抵上颚,嘴唇微闭,全身放松,平心精气,顺项提顶,沉肩垂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立敛臀,上体重症,意守丹田。
易犯错误:抱球时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正确做法是注意沉肩、垂肘,指尖相对,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膝关节不超越脚尖,两脚平行站立。
2. 两手托天理三焦(1)动作方法:两腿微屈,两手插掌,两腿徐缓挺膝伸直目视前方,两手上托经胸前内旋向上托起至两手心朝上抬头目视两掌(吸),两臂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下颚内收,舒胸展体(闭气)略有停顿目视前方;身体重心缓缓下降膝关节微屈,双手分开,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呼)。
动作要点: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伸拉;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两掌上托时抬头不,上举时松懈断劲。
正确做法是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用力,下颚尖先向上助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立在掌根。
功效:三焦是指人体上、中、下三焦,属于六腑之一,位于胸腹之间,其中胸膈以上为上焦,胸膈与脐之间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
人体三焦主司疏布元气和流行水液。
这一式为两手交叉上托,拔伸腰背,提拉胸腹,可以促使全身上下的气机流通,水液布散,从而周身都得到元气和津液的滋养。
在练两手攀足时,需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同时呼吸要平稳自然。
该动作的功效是可以固肾腰,从而预防和缓解腰痛等问题。
动作方法:动作要点:易犯错误:功效:说明:动作方法:动作要点:易犯错误:一些人在冲拳时上体前俯、端肩、先肘。
在回收时,他们悬腕不明显,抓握无力。
八段锦的动作讲解、图解及呼吸方法

八段锦的呼吸方法概括八段锦的呼吸方法则是根据动作的开、合、提、落、屈、伸、升、降、旋、收等原理配上各种合理的呼吸。
例如:动作的开为吸,合为呼;提为吸,落为呼等。
还有过渡动作的暂时性闭气,如果出现上下肢不同动作,呼吸方法则看以哪个动作为主,依据主动作进行合理呼吸。
八段锦整套动作的呼吸方法介绍1.预备势(1)动作方法:并步站立,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向左提起(吸),下落成开立步(呼);两臂内旋,两掌分别向斜下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吸),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指间距10公分,目视前方(呼)。
动作要点:头向上顶,下颚微收,舌抵上颚,嘴唇微闭,全身放松,平心精气,顺项提顶,沉肩垂肘,腋下虚掩,胸部宽舒,腹部松沉,收髋立敛臀,上体重症,意守丹田。
易犯错误:抱球时大拇指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正确做法是注意沉肩、垂肘,指尖相对,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膝关节不超越脚尖,两脚平行站立。
(2)说明:预备势可以采用自然呼吸方法,形成预备势静立桩时再做一到两次循环性呼吸,这样又利于调节身体松静和气血的运行,为两手托天里三焦动作做好身心准备。
2.两手托天理三焦(1)动作方法:两腿微屈,两手插掌,两腿徐缓挺膝伸直目视前方,两手上托经胸前内旋向上托起至两手心朝上抬头目视两掌(吸),两臂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下颚内收,舒胸展体(闭气)略有停顿目视前方;身体重心缓缓下降膝关节微屈,双手分开,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呼)。
动作要点: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伸拉;两掌下落,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两掌上托时抬头不,上举时松懈断劲。
正确做法是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用力,下颚尖先向上助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立在掌根。
功效:三焦,是指人体上、中、下三焦,属于六腑之一,位于胸腹之间,其中胸膈以上为上焦,胸膈与脐之间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
八段锦详细讲解及要领

八段锦详细讲解及要领八段锦,是一种古老而又经典的健身功法,它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八段锦是一种以舒缓、柔和的动作为主的健身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身体的各种机能,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同时还可以提高人的精神意识和心理素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解一下八段锦的具体内容和要领。
第一段:两手攀足两手攀足,是八段锦的第一段,也是最基础的一段。
它主要锻炼腰部和下肢的柔韧性,可以缓解腰痛和腿部酸痛等问题。
具体动作如下: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2、吸气,两手向上伸直,手臂与耳平行;3、呼气,两手向下弯曲,尽量触碰脚踝或脚尖;4、保持呼吸,两手用力向下拉,感觉腰部和大腿的肌肉在拉伸。
第二段:白鹤亮翅白鹤亮翅,是八段锦的第二段,主要锻炼肩膀和背部的肌肉,可以预防和缓解肩颈痛和背部疲劳。
具体动作如下:1、两手自然下垂,双腿分开与肩同宽;2、吸气,两手向前伸直,手臂与地面平行;3、呼气,两手向两侧分开,手臂与地面垂直,同时右脚向右侧迈一步,左脚跟着移动;4、保持呼吸,双臂向两侧用力拉伸,感觉肩膀和背部的肌肉在拉伸。
第三段:左右搂膝左右搂膝,是八段锦的第三段,主要锻炼腰部和下肢的柔韧性,可以缓解腰痛和腿部酸痛等问题。
具体动作如下:1、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2、吸气,右脚向前迈一步,同时两手向上伸直;3、呼气,两手向下弯曲,尽量触碰右膝盖,左膝盖向前弯曲;4、保持呼吸,两手用力向下拉,感觉腰部和大腿的肌肉在拉伸。
第四段:三步蹲三步蹲,是八段锦的第四段,主要锻炼下肢的肌肉和耐力,可以提高人的腿部力量和爆发力。
具体动作如下:1、双脚并拢,两手自然下垂;2、吸气,右脚向前迈一步,同时两手向上伸直;3、呼气,右脚向前弯曲,左脚向后迈一步,同时两手向下伸直;4、保持呼吸,右脚向后迈一步,同时两手向上伸直,再次回到起始姿势。
第五段:摇头摆尾摇头摆尾,是八段锦的第五段,主要锻炼脖子和腰部的柔韧性,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和腰痛等问题。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范文大全)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范文大全)第一篇: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预备式动作解说: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
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尖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头向上顶,下颌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松,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抱球时大拇指往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正确做法:沉肩垂肘,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脚平行站立,功法作用: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解说:首先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插,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然后,两掌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合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
然后,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动作要点: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身拉,两掌下落,松腰成宽,沉臂坠肘,松腕竖指,上体通正。
易犯错误: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上举时松懈断劲。
正确做法: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用力,下颌先向上注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有掌根。
功法作用:根据中医说法,脐以下为下焦,胸格至脐我中焦,胸格以上我上焦。
这一式动作,通过两手交插上举,缓慢用力,保持身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
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与韧带,下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骨颈椎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动作解说:第一个动作,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两掌向上交插与胸前,左撑在外,目视前方。
八段锦详细讲解及要领示范

八段锦详细讲解及要领示范八段锦,又称八宝锦,是一套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健身功法,起源于中国的道家文化。
它由八个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名称和动作要领。
以下将对八段锦的详细讲解及要领进行示范。
第一段:双手托天理三焦。
双手自然下垂,慢慢抬至头顶之上,掌心向上。
同时呼吸深吸气,感受全身舒展开来。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
双手向左右两侧分开,像拉开弓弦一样。
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同时保持呼吸顺畅。
第三段:调理脾胃气虚受。
双手平举至胸前,心口位置。
左手顺时针揉腹,右手逆时针揉腹,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
第四段:五劳七伤向后瞧。
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后。
缓慢仰头,尽量向后望,有助于舒展颈部和腰背。
第五段:摇头摆尾去心火。
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头部轻微向左右摇晃,然后向前低头,尽量碰到胸部。
这个动作可舒缓压力和调节心理状态。
第六段:两手攀足固肾腰。
双手放在腰间,掌心贴着腰部。
身体上下弯曲,尽量将手指触碰到脚尖,强化腰腹的力量。
第七段:双手托天护心脏。
双手置于胸前,掌心向前。
先向上抬手,然后分开,至肩高,再收回手臂,感受心脏区域的舒展。
第八段:五禽戏展翅飞。
双手自然下垂,脚尖并拢。
一脚踩实地面,另一脚尖着地,身体转向,展开双臂,仿佛展翅欲飞的鸟儿。
每个动作重复5-10次,每次练习时间约为10-15分钟。
练习八段锦时,注意呼吸要均匀,动作缓慢而流畅。
切忌用力过猛或过度伸展身体,避免造成损伤。
八段锦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调节情绪,预防疾病。
练习者应保持坚持练习的习惯,逐渐提高练习的难度和力度。
配合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将八段锦融入日常生活中,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八段锦详细讲解

八段锦详细讲解八段锦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健身功法,起源于古代道教,被称为“养生之宝”。
它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方法,调节人体内部的气血流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达到延年益寿、强健身体的功效。
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解一下八段锦的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动作要领:两手抬过头顶,手心向上,手臂伸直,手指自然张开,掌心对着天空。
吸气,手臂从头顶往下收,收到胸前时,掌心向下,手指轻轻合拢,同时用力下压,呼气。
作用:调和三焦,促进气血流通,提高免疫力。
注意事项:手臂要保持伸直,不要弯曲;掌心要对准天空,手指自然张开;下压时用力要适度,不要太用力。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动作要领:右脚向前迈一步,两手伸直向前,左手与右脚成一条直线,右手与后面的腿成一条直线。
吸气,双手向两侧分开,左手向左,右手向右,同时转动腰部。
呼气,双手向前收拢,左右手互换位置。
作用:开通肝经,舒展腰背肌肉,增强体质。
注意事项:身体要稳定,不要左右晃动;双手向两侧分开时,手臂要尽量平行于地面;转动腰部时,要轻松自然。
第三段:左右擦脚洗手跟动作要领:两手下垂,身体保持直立,左脚向左迈一步,同时将右手向左伸出,擦过左脚踝,再向右伸出,擦过右脚踝,同时左手向右伸出,擦过右手手腕,再向左伸出,擦过左手手腕。
重复多次。
作用:刺激膀胱经和脾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弹性。
注意事项:身体保持直立,不要弯腰;手臂伸出时,要尽量贴着身体;擦过脚踝时,不要用力过猛。
第四段:左右擒拿牛鼻子动作要领:两手下垂,身体保持直立,左脚向左迈一步,同时将右手向左伸出,从下往上擒拿住“牛鼻子”,再将右手从上往下拉向右侧,同时左手向左伸出,擒拿住“牛鼻子”,再将左手从上往下拉向左侧。
重复多次。
作用:刺激心肺经,增强肺功能,提高呼吸能力。
注意事项:身体保持直立,不要弯腰;手臂伸出时,要尽量贴着身体;拉手时要保持力度适度,不要过猛。
第五段:左右扭转脊髓盘动作要领:两手下垂,身体保持直立,左脚向左迈一步,同时将右手向左伸出,手心向上,从下往上旋转,直到手臂伸直;再将左手向右伸出,手心向下,从上往下旋转,直到手臂伸直。
中医养生八段锦

中医养生《八段锦》解说词第一段:两手托天理三焦口诀⏹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左右分掌拨云式,双手捧抱式还原,⏹式随气走要缓慢,一呼一吸一周旋,⏹呼气尽时停片刻,随气而成要自然。
第二段:左右开弓似射雕口诀⏹马步下蹲要稳健,双手交叉左胸前,⏹左推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交叉右胸前,⏹右推左拉眼观指,双手收回式还原。
第三段:调理脾胃单臂举口诀●双手重叠掌朝天,右上左下臂捧圆,●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转至脾关,●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丹田。
第四段:五劳七伤往后瞧口诀⏹双掌捧抱似托盘,翻掌封按臂内旋,⏹头应随手向左转,引气向下至涌泉,⏹呼气尽时平松静,双臂收回掌朝天,⏹继续运转成右式,收式提气回丹田。
第五段:摇头摆尾去心火口诀⏹马步扑步可自选,双掌扶于膝上边,⏹头随呼气宜向左,双目却看右足尖,⏹吸气还原接右式,摇头斜看左足尖,⏹如此往返随气练,气不可浮意要专。
第六段:两手攀足固肾腰口诀●两足横开一步宽,两手平扶小腹前,●平分左右向后转,吸气藏腰撑腰间,●式随气走定深浅,呼气弯腰盘足圆,●手势引导勿用力,松腰收腹守涌泉。
第七段:攒拳怒目增气力口诀⏹马步下蹲眼睁圆,双拳束抱在胸前,⏹拳引内气随腰转,前打后拉两臂旋,⏹吸气收回呼气放,左右轮换眼看拳,⏹两拳收回胸前抱,收脚按掌式还原。
第八段:背后七颠百病消口诀●两腿并立撇足尖,足尖用力足跟悬,●呼气上顶手下按,落足呼气一周天,●如此反复共七遍,全身气走回丹田,●全身放松做颠抖,自然呼吸态怡然第二种解说词:八段锦具有完整精美的医疗保健功效,总结来说有疏通血脉、健脾胃、益心肺、去心火、强肝、固肾、疗劳伤、防治百病的作用,据现代医学研究有调整免疫、清除疲劳、强化体能、抗老防病的功效,是现今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最佳选择。
(《八段锦》四段作用:治病)第一式:双手托天理三焦作用:调节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延展脊柱,改善弯腰驼背等姿势,降低内脏神经的压迫,促进各脏腑之新陈代谢。
详解健身气功八段锦(附完整版视频)

详解健身气功八段锦(附完整版视频)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导引术。
4000~5000年前,中国中原大地洪水泛滥,百姓深受雨水潮湿的侵害,筋骨多瑟缩而不达,气血多郁滞而不行。
有贤能者发明了“舞”,用来摆脱这些病痛。
这种祛病健身的“舞”后来就演变成导引术。
导引者,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导引术就是通过自身的特殊锻炼方式,使机体气机流畅,骨正筋柔;可以很好的激发自身调理能力,消除病痛,增进健康,延缓衰老。
健身气功八段锦当初是由一些治病保健的单式动作发展组合起来的,因此八段锦每一式都有其独自的功效,既可选择单式或几式练习,也可以整套练习。
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八段锦各式的健身功效。
八段锦动作歌诀: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攥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01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适宜人群:办公室群体及肠胃虚弱者。
分解动作:1.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2.两臂自然松垂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侧下方上举至头顶,两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同时顺势踮两脚跟。
3.再将两臂放下复原, 同时两脚跟轻轻着地。
动作要领: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
主要功效:这一式主要是四肢及躯干的伸展运动,活动上肢关节,可消除疲劳,增加肺活量,并以调理三焦为主。
三焦,是指人体上、中、下三焦,属于六腑之一,位于胸腹之间,其中胸膈以上为上焦,胸膈与脐之间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
人体三焦主司疏布元气和流行水液。
与此同时,四肢、躯干的伸展运动亦带动内脏器官的运动。
上举吸气时,胸腔位置提高,增大膈肌运动,横膈下降,小腹内收,从而形成逆呼吸,使腹腔内脏得到充分自我按摩。
呼吸时上肢下落,膈肌向上松弛,腹肌亦同时松弛,此时腹压较一般深呼吸低得多,改善了腹腔和盆腔内脏的血液循环,起到防治各内脏疾病作用,特别对肠胃虚弱者效果尤佳。
02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适宜人群:学生及长期伏案的白领人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八段锦的医学解读和练习方法太极拳可以和健身气功结合起来练习。
“在我国古老的导引术中,八段锦是流传最广,对导引术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
国家委托北京体育大学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作为一种新功法,每一式功法名称都由7字短句组成,其中既有动作要领,又有主要作用。
八个动作反复演练,以完成对人体的调理与保健。
武术冠军:罗婧婷传统八段锦传统八段锦有坐八段锦、立八段锦之分,北八段锦与南八段锦,文八段锦与武八段锦,少林八段锦与太极八段锦之别,在我国深受知识分子和习练者的喜爱。
主要思想与太极拳类似,重视“调理”与“平衡”,注重呼吸与气息。
坐八段锦坐八段锦之名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的《夷坚乙志》:政和七年,李似炬为起居郎。
...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
具体内容首见于臞仙的《活人心法》,其歌诀为:闭目真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浑,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
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迍。
子前午后作,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
明代嘉靖年间,托名为河滨丈人撰《摄生要义》,以坐八段锦为基础,编成《导引约法十六势》。
后冷谦在《修龄要指》中改为“十六段锦”。
清代徐文弼撰《寿世传真》,对上述功法套路进行调整,命名为“十二段锦”。
武术冠军:罗婧婷立八段锦立八段锦的内容首见于南宋曾慥《道枢·众妙篇》。
南宋陈元靓所编的《事林广记·修真秘旨》中将该养生功法定名为“吕真人安乐法”开始歌诀化:昂首仰托顺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兼西胃;五劳回顾七伤调;鳝鱼摆尾通心气;两手搬脚定于腰;大小朝天安五脏;漱津咽纳指双挑。
明代《道藏·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中的“导引诀”大致相同: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肝单托西通肾;五劳回顾七伤调;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
清末《新出保身图说》首次以八段锦命名,并绘有图像,形成了较完整的动作套路,其歌诀为: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1]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从此,传统八段锦动作固定下来。
健身气功八段锦01两手托天理三焦调全身,平衡阴阳。
以中医学的三焦学说为指导。
“三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术语,其意大至有二:一指人体的三个部位——上焦、中焦、下焦,如唐代医家杨玄操注《难经·三十一难》谓,“自膈以上,名曰上焦”,“自齐(脐)以上名曰中焦”,“自齐(脐)以下,名曰下焦”;二指六腑(胃、小肠、大肠、心包、膀胱、三焦)之一,功能通调水道,主持气化。
本段所称的“三焦”,显然是指前者,是借用“三焦”代指全身上下。
本式锻炼时通过站立状态下的十指交叉上托至极,使脊柱得以充分伸展。
这一动作对全身的影响是明显的:全身各个关节几乎全部参与锻炼;如果在两手托天时配合逆腹式吸气(锻炼有素者可以应用),还会使胸腹部的几乎所有内脏得到间接的“按摩”;同时,由于人体的上、下肢,分别有手足三阴、三阳经分布,躯干的前后除有足三阴、三阳经外,尚有任、督两脉循经,故全身经络系统中最主要的十四经及其相关的络脉、经筋、皮部,也随着锻炼的进行而得到调理。
因此,本式的“理三焦”作用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调理作用。
对包括关节、肌肉、脏腑等在内的全身均起作用。
二是平衡作用。
通过对阴阳经脉的调理,起到调整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
三是桥梁作用。
通过运动量较小的、全身性的“两手托天”运动,为整套功法的锻炼起到“热身”作用,使锻炼者顺利地从偏于静的“预备势”,过渡到运动量较大的下一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左右开弓似射雕调左右,平衡金木旧称“左肝右肺似射雕”,以中医学的五脏生成说为指导。
这里的“左肝右肺”不是指肝肺的解剖位置,而是指“肝生于左,肺生于右”。
(《素问·刺禁论》)隋代医家杨上善注曰:“肝者为木在春,故气生左。
肺者为金在秋,故气藏右也。
肝为少阳,阳长之始,故曰生。
肺为少阴,阴藏之初,故曰藏也。
”从五行属性而言,肝属木,主疏泄,肝气以升发为顺;肺属金,主全身之气,肺气以肃降为畅。
从肝肺的关系来看,肺金对肝木保持适度的制约,是正常的生理状态,称为相克;如果肝木太甚,对肺金形成反克,则为病理状态,表现为肝升太过,肺降不及,称为相侮。
保持肝(木)肺(金)之间正常的相克关系,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是必须的。
据此,本式功法锻炼时,通过马步状态下两手“射雕”样的“左右开弓”,对左(主升之肝气)、右(主降之肺气)进行科学地调节,以保持其正常的升降状态。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本式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调节肝肺两脏,来调整人体气机的升降;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左右开弓似射雕”的动作,无形之中有扩胸作用,因此它除了对肝肺两者有保健作用外,对位于胸腔(上焦)的心脏,也有较好的作用。
又因为肺主气、心主血之,故经常习练本段功法,也有利于气血的运行。
03调理脾胃须单举调中焦,平衡升降本段的“调理脾胃”说的是它的作用,或者说锻炼的目的;“须单举”是其动作要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句话在语法上用了一种称为“互文”(也即“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
“单举”的意思是一只手举起来,那么,另外一只手怎样动作呢?字面上没有直接的交代,但透过修辞手法,我们可以知道另一只手的动作与上“举”相反——下按,也即本段功法的动作要点是“须单举、单按”。
本式功法以中医学的脾胃理论为指导。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同居中焦,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而重要的生理功能。
如饮食物的受纳、消化与水谷精微的吸收,气血的生化,气机升降的调节等等。
本式功法主要作用于脾胃气机的调节。
脾为五脏之一,其气主升;胃为六腑之一,其气主降,脾胃之升降,是全身气机升降枢纽。
一旦这种脾升胃降的状态遭到破坏,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疾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清气在下,则生(夕食)泄;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指的就是一旦该升而不升的脾气“在下”,就会出现下利清稀、完谷不化之类的疾病;反之,如果该降而不降的胃气“在上”,则会出现胀闷不舒类病变。
练功时通过两手一上一下的动作,意在帮助中焦脾胃气机的升降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如能配以相应的调心方法,和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则效果更佳。
04五劳七伤往后瞧调劳伤,平衡标本本式功法为治疗功法,暗含“往后瞧”能治疗“五劳七伤”类疾病,它以中医学的病因病机学说为指导。
中医对“五劳七伤”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如“五劳”既指心劳、肝劳、脾劳、肺劳、肾劳五种虚劳病证;又指五种劳伤的病因,所谓“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七伤”既指七种劳伤的病因:饱伤脾,大怒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又指肾气亏损的七种症状。
但从本式的语境结合锻炼方法来看,这里的“五”“七”均为约数,泛指各种慢性、劳伤性疾病。
中医学认为,肾中精气为五脏精气的根本,肾气充足,是五脏及全身气血充沛的前提;另外,中医还有“久病及肾”之说,任何疾病如久治不愈,都会影响到肾。
因此,无论何种劳伤,其治当离不开补肾。
肾居下焦,位于腰部,“往后瞧”能通过转腰对肾脏进行“按摩”,以增强肾气的功能,从而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劳伤性疾病之“本”;同时,这一动作对于劳伤性疾病常见的腰酸腿软等症状,还能起到治“标”的作用。
05摇头摆尾去心火调上下,平衡水火本式也是治疗性功法,以中医学的藏象学说为指导。
与上式相比,本式功法有以下几个特点:在操作方面,本式转腰的幅度与强度均大大增强;同时,其名称以“摇”“摆”割裂应用,一方面强调了动作的轻巧与放松;另一方面还含有以腰部运动带动颈部运动之意。
在作用方面,由于大幅度地“摇摆”加大了对命门与肾脏的按摩作用,能起到养阴滋水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心属火,应对自然界之南方,位于人体上焦;肾属水,应对北方,位于下焦。
正常情况下,肾水上济,以制约心火,使之不至于过旺;心火下降,以温肾,两脏之间的这种生理关系称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当因某种原因引起心火过旺为患时,通过补益肾水的方法,加以“灭火”是常用的治疗法则之一。
本式动作正是居于这一理论设定的,通过大幅度地晃海(中晃海为主,上晃海为辅),增北方肾之水,去南方心之火。
在适应病证方面,上式主要作用于属于虚症的劳伤性疾病;本式作用于心火表现比较明显的虚实夹杂症候。
在操作注意点方面,上式动作范围、运动量均不大,男女老少都可锻炼;本式动作范围、运动量均较大,颈椎病、高血压等患者,及年老体弱者,应适可而止,不必过分强求动作的标准和幅度,以免引起头晕眼花等不适,甚至摔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06两手攀足固肾腰调命门,平衡任督本式功法通过大幅度俯仰的“两手攀足”锻炼,达到“固肾腰”的目的,它以中医学的经络学说为指导。
中医学认为,肾居人体下焦,位于腰部,故有“腰为肾之府”的说法;腰、背部和腹部有多条经络分布,如足之三阳经、督脉均过腰部;足三阴经、任脉均过腹部;而且腰还是命门的所在地,而命门在功能上与肾息息相通。
因此,本式功法的“固肾腰”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大幅度俯仰时对命门的丛向性按摩,起到补肾健腰的作用;二是通过对腹部和腰背部经络一紧一松的“刺激”,起到调和经气、平衡阴阳的作用,其中对任督两脉及其经气调整作用的意义,尤为重要。
因为任脉为“阴脉之海”,能调节全身阴经之气血,且与上丹田相连;督脉为“阳脉之海”,能调节全身阳经之气血,且与中、下丹田相连,古人将气血在任督两脉的运行过程喻作“小周天”。
本式的主要特点是:在运动方式上,由腰部旋转运动,变为俯仰运动,加强了对任督两脉及足三阳、足三阴经(尤其是对督脉的作用),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
在作用方式上,与上两式相同,均以肾为主要作用对象,但前两式是分别针对“五劳七伤”、“心火”的治疗性功法;本式则是主要针对平人的日常调养性功法。
由于本式对腰部的柔软性有较高的要求,年老体弱及心脑血管疾病者,不必刻意强求动作的幅度,意到即可。
07攒拳怒目增力气调肝系,平衡身心如上所述,上式的作用重点在于调摄肾系,本式则重在调摄肝系,旨在通过“攒拳怒目”的动作,达到“增力气”的目的。
它以中医学的藏象学说为指导。
中医学认为,肝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与人体多项形体(身)和精神(心)方面的功能相关。
如肝主疏泄的功能,就包括了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运化和胆汁的分泌排泄、男子的排精与女子的排卵、调畅情志等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再如肝主筋的功能,是指肝血对于“筋”的濡养作用,而“筋”的内涵,实际应包括有收缩功能的肌肉和有传导支配作用的条索样组织(如神经)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