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

九年级思想品德《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参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过程与方法:培养关注社会生活,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知识与能力: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识记并理解新方针的内容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其对新方针内容的理解。

【教材内容分析】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是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二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的教学内容。

“依法治国”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九年级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今天,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为建设民主法制国家,党和国家提出了实施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及其新方针的内容,提高自身法治意识,依法律已,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之一是进行国情国策教育,通过了解今天中国的基本国情,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组间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制健全、管理有序的 社会,它要求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纳入依法治 理的轨道。请回答: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坚持什么基 本方略? 答: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3)为什么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答:因为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 更为严格。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所以依法治国的核 心是依宪治国,我们要自觉树立宪法意识,生后,国家对地方政府及负有监管职责的主要 部门依法实行了责任追究,共有18名涉案人员被逮捕判刑。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法律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方式是( B ) A.提起讼诉 B制裁违法犯罪 C协商和解 D.解决权利义务纠 纷 2.对涉案人员追究法律责任,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 本要求中的( D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3、上述材料说明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 A ) ①以宪法为最高的行为准则 ②加强立法,健全法律监督 ③提 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④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某中学校门口,常常有向同学们出售“三无”商品的不法商 B 贩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对此,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学校保卫处没收商贩的“三无”商品B.向工商局等有关部 门反映,要求依法治 C.积极向同学们宣传,希望大家根据需要购 买 D.学校对不法商贩罚款,迫使其不在此处出售“三无”商品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环节一:聚焦治国方略——依法治国 (1)什么是依法冶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 (2)我们党领导人民冶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3)依法冶国有什么意义?(或我国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4)实施依法冶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 系如何? (5)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什么?

公开课: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九年级思品)[1]

公开课: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九年级思品)[1]

5
25 16
2
5 15
题号 11
答案 C
正确(答C)人数 23
答A人数 2
答B人数 25
答D人数 0
( )11.右图“2008—2012 年人民法院审 执结(审理、执行、结案)案件数量”告诉我 们 A.我国犯罪率不断上升,社会治安面临严峻 挑战 B.我国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逐渐增 强 C.我国法治建设取得成绩,司法工作日益进步 D.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立法保障和司法保 障
导致的交通事故大幅下降。“实施前”与“实施后”,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联系以上材料,请从不同角度谈谈依法治国有什么作用意义? 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员轮流谈作用意义,组 员当小老师评分,不能得分一起帮助他纠正。( 限时2 分钟)
(3)实行依法治国有什么重要性?(P50)
答:①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③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④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①公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材料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薄熙来贪污受贿,滥用职权, 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山东省济南市 中级人民法院于9月22日作出一审宣判,对被告人薄熙来以受贿罪、 贪污罪、滥用职权罪依法判处刑罚,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 ②执法机关?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材料二: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政治生活的一个新名词,是 社会力量参加反腐的重要形式。从近些年来查处的国家机关工作人 员和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来看,很多案件是根据网民举报提供的线 索查处的。 ③公民?
在学习中进步! 在进步中快乐!
题号 7
答案 B
正确(答B)人数 26
答A人数 1
答C人数 10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导学案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导学案

2.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第二课时: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学习目标】1、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理解依法治国的新方针和重要意义,体会依法治国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3.通过学习,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一、自主学习1.什么是依法治国?2.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是什么?3.依法治国意义是什么?4.怎样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二、自主学习检测,能力提升。

1、依法治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和‗‗‗‗‗‗‗‗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管理‗‗‗‗‗‗‗‗‗‗‗‗。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依法治国中的“法”是指‗‗‗‗‗‗‗‗‗‗‗‗‗‗‗‗,其中最重要的是‗‗‗‗‗‗‗‗‗‗‗‗‗‗‗‗。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国中的“治”是指‗‗‗‗‗‗‗‗‗‗‗,‗‗‗‗‗‗‗‗‗‗‗‗,‗‗‗‗‗‗‗‗‗2、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是:‗‗‗‗‗‗‗‗‗‗‗‗‗‗‗‗、‗‗‗‗‗‗‗‗‗‗‗‗‗‗‗‗、‗‗‗‗‗‗‗‗‗‗‗‗‗‗‗‗、‗‗‗‗‗‗‗‗‗‗‗‗‗‗‗‗。

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国的‗‗‗‗‗‗‗‗‗‗,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

3、请将下列事件中所体现的依法治国新方针的要求正确连线①制定劳动合同法科学立法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制意识严格执法③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严惩醉酒驾车司机公正司法④司法机关平反冤错案全民守法4、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5、落实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青少年(公民个人)应该怎样做?6、依法治国对国家机关和政府有什么要求?三、巩固练习1、据统计,在近5年多的时间里,近20万人因涉嫌贪腐被查办,省部级高官达32人。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以下是关于《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王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依法治国的含义、主体;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依法治国的意义。

理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观察、质疑、感受、体验、参与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及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负责任地作出选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时内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制意识,深刻感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从而增强关心、参与国家民主政治生活的自觉性,主动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新方针及意义;2、难点:明确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深刻感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礼记·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图1大意是说: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依然是我们今天尊崇的是信条。

我们今天就从此处切入,谈一谈如何“治国”这个话题。

(图2)纵观中国历史,不难发现,古代社会特别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治国是这样的。

(图3)“人治”社会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图4)在人治社会里,谁的地位越高,权力越大,谁就说了算。

不难看出,这种治国方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全册2.2《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学案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全册2.2《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学案

2.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第2课时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学习目标】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的含义。

2.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及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具有基本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3.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制意识,深刻感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从而增强关心、参与国家政治民主生活的自觉性,主动参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重点难点】1. 重点:依法治国的概念、基本要求、及意义;2. 难点:明确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深刻感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使用说明】请各位同学课前自学本课第三框《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并完成导学案,不明白的地方用红色笔做标注,准备小组讨论,做完后交给小组长,小组长负责检查评价后交学科班长,课前一天交给任课老师批阅评价。

【导学指导】阅读教材45—46页,回答下列问题。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3页的《法制巡礼》,回答以下问题:1.(1)教材中的图片体现了什么主题?它说明我国实施怎样的治国方略?(2)谁是实施的这一治国方略的主体?这一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3.怎样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试着从公民、国家两方面来回答)【拓展训练】1.下列关于依法治国含义理解,正确的是()①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②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制度化、法律化③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这种制度也必然发生改变④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2. “依法治国”最主要的依据是()A.宪法 B.刑法 C.行政法 D.民法3.____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依法治国C.人民当家作主D.以德治国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在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修改,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

依法治国教案

依法治国教案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就教材内容和地位而言,本节课涉及依法治国的内涵,基本要求,公民(特别是中学生)落实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等。

就逻辑联系而言,本节内容和前面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而且“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识记“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能够依法自律,依法办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这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要求下,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所开展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化”的特点,力求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学科上掌握阅读学习方法。

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的法律意识还不强,对于“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还比较模糊,加上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比较欠缺,所以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法制的国情教育,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思辨能力。

其次,就一堂复习课而言,重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考察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能否将知识学活用活。

而农村教育的共性之一就是学生缺乏较为通畅的信息渠道,较为闭塞,思想也比价规律化,因此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熟悉的资料分析,进行适当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识记: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

2.对于复习课,要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

发展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初步认识和理解依法治国的必要性,能够依法自律,依法办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用经典影视剧,学生思辨导入新课。

2.学生阅读提取信息,活动感悟依法治国与百姓生活的关系。

3.借助“宪法修正、班规执行、任长霞、宋鱼水”等材料,解读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4.学生说法,加深对依法治国的理解。

依法治国教学设计

依法治国教学设计
价值取向,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学重点
依法治国的要求及重要性。
教学难点
依法治国的要求及重要性。
教学准备
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搜集与依法治国相关的案例,并准备课堂展示。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和讲授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猜谜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谜语引导学生猜谜,由些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政治教学的趣味性。
依法治国,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其次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它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要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违法必究,是指凡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第一环节: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和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1.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法律,社会会变成怎样?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从刚才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发现公民的生活、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法律。没有了法律,公民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国家就不能长治久安。因此,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走依法治国之路。那么,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呢?
课堂小结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实现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保证。
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课题;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 ↓ ↓
是前提 → 中心环节→关 键→有力保障
教学反思
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板书设计构思巧妙,课堂练习针对性强。但课程内容多,教学中没有注意对学生的分层设计和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⑵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在实际行动中做个自觉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美人靠衣装,水去了无痕,滴滴润亭台,院内生玉香。

——依法治国
导入1:
前几天,老师的硬盘数据线断了,就在淘宝上买一根数据线,插上去,显示灯是亮的,可是硬盘读取不出来。

当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卖家有权不退货吗?是什么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师:对!是法律!那么,你知道我们的生活还跟哪些法律有关吗?
师: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假如生活中没有这些法律会怎样?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和发言,启发学生明白:公民的生活、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法律。

离开了法律,公民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国家就不能长治久安。


教师总结:俗话说,“法律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法律是万万不能的”。

我们都愿意生活在一个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出示【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⑵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
发展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设计意图: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从而顺利完成本节学习任务)一、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师:那么,究竟什么是依法治国?为什么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又有怎样的要求?
【自主学习,思考回答】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9-50,思考以下问题:
1、依法治国的地位?
2、什么是依法治国?
3、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依法治国的地位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出示材料:
1980年,邓小平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民主建设要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

他希望全党同志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治理国家。

1986年,邓小平又强调把正确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师:你知道依法治国方略是在什么时候明确提出的?又是在什么时间载入宪法的?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的基本方略确立的过程。

目的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问题有所了解,对学生不必作一定的要求。


承转:那究竟什么是依法治国?
(二)依法治国的含义
多媒体展示: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师:您认为这句话中哪几个是关键词?为更好的理解依法治国,我们可以从领导、主体、客体、依据、目的等几个方面去把握依法治国的内涵。

强调:依法治国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基本依据是宪法和法律;目的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设计以学生自己的领会为主,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借助自身的知识积累,深入浅出地加以讲解和说明,把依法治国这一抽象的问题划分成容易理解的小部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问题的兴趣。


承转: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那么,我们该如何推进依法治国呢?或者说,实行依法治国对国家机关和公民个人提出了什么要求?让我们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

(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案例一】2002年,清华大学机电系大四学生刘海洋,为了验证“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的说法是否正确,在北京动物园先后用硫酸泼伤了5只熊。

提问:你认为刘海洋的行为是否属于犯罪?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师:看是不是属于犯罪,我们要根据什么?
出示:我国《刑法》第341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
濒危野生动物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师:我国刑法第341条只规定了猎捕、杀害行为是犯罪,而未规定伤害是犯罪,因此,刘海洋的行为不能构成犯罪。

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这对实行依法治国有何启示?
小结: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和要求之一,即有法可依。

【案例二】2005年5月23日,安徽来北京务工人员杜宝良查询得知自己于2004年7月20日至2005年5月23日在北京市西城区真武庙头条西口同一地点被“电子眼”记录105次违章,被交管部门扣罚210分、缴纳罚款1.05万元。

提问:(1)杜宝良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2)你认为出现“杜宝良违章105次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执法者有及时告知的义务,公民有被告知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没有法定依据或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小结:实行依法治国,国家机关和个人都必须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案例三】河南村民赵作海因涉嫌杀害同村村民赵振响,又因证据不足,被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杀人罪入狱11年后。

2010年4月30日,“被害人”赵振响突然复活回到村中。

提问:(1)你的第一反映是什么?用最简洁的话回答。

(2)你认为法院在判决时要做到怎样?
小结:实行依法治国,国家机关必须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案例四】2010年10月16日晚,在河北大学新校区易百超市门口,一辆黑色轿车撞倒了两名女生,但司机并未停车相反还去女生宿舍楼接女友。

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但该男子却高喊“我爸是李刚!”后经记者了解,两位被撞女生一死一重伤,而男子所叫嚣的父亲李刚则为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

提问:你认为该男子会因为一句“我爸是李刚”而逃脱法律的制裁吗?为什么?
小结:任何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追究。

小结:综上所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可以简单概括为十六个字,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承转:那么,实行依法治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哪些具体的现实
意义?
(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材料一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出巡,遇一羊群失窃案,久查未决。

忽有人来告发,使案成功告破。

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

该人却要求开恩,从轻处罚窃羊贼,因为那人是他父亲。

“什么?你竟敢告你父亲?”国王怒道。

“我认为你告父即不孝父母,不孝即不忠,不忠自己的父亲,即犯国法,犯法则死!”国王说道。

可怜的告发人被揪出去杀了。

材料二 2013年10月28日12时许,乌斯曼·艾山、其母库完汗·热依木及其妻古力克孜·艾尼3人驾乘吉普车闯入长安街便道,沿途快速行驶故意冲撞游人群众,造成2人死亡,40人受伤。

嫌疑人驾车撞向金水桥护栏,点燃车内汽油致车辆起火燃烧,车内的乌斯曼·艾山等3人当场死亡。

在新疆等地公安机关大力配合下,北京警方先后将玉江山·吾许尔、古丽娜尔·托乎提尼亚孜等5名同伙抓获,并在嫌疑人暂住地发现“圣战”旗帜、长刀等物品。

经初步审查,嫌疑人玉江山·吾许尔等人供述了他们与作案人相识、结伙策划并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情况。

案件仍在进一步审查中,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
1、国王的判案是“人治”还是“法治”?如果此案在现在,会怎么判处?
2、材料一、二说明了实行依法治国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小结: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也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所以,依法治国也是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课堂小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依法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做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自己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