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绘画中的符号化形式语言

合集下载

我看“符号”——绘画中的符号形式语言

我看“符号”——绘画中的符号形式语言

理论研究ART EDUCATION RESEARCH绘画中的符号,就是一种传递的记号或者印记。

绘画符号由多种结构构成:一种是绘画符号本身必须组成整体符号结构,符号是代表者;另一种是绘画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

绘画主体经常以某些绘画符号为基础进行创作和审美。

欣赏者乐于接受这些奇特而简化的符号。

一、绘画中的符号根据符号的一般理论,一件艺术作品是否被称为符号有待验证。

苏珊?朗格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把符号看作一种用来再现另一种事物并进而在论述中代表这种事物的记号的语义学家的观点完全忽视了符号的原始作用,即在最初有的将经验构成某种形象性的东西的功用,而这种功用是先于甚至“高”于一般逻辑符号的。

苏珊?朗格的这一理论解释并没有脱离绘画符号性,反而更突出了绘画符号性。

苏珊?朗格认为,绘画符号的几个主要方面能使积累的经验成果形式化,然后经过这种形式化将经验成果的表面现象或内在的精神运动的各种形式的特征加以形式化。

苏珊?朗格再次加以论述,一个所谓的绘画符号,假如只是一个词,它单纯来讲只是一个印记。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其感到好奇的并非这个词本身所表达的内容,令人们感兴趣的也许是它的概念所代表的某个具体事物。

相反,绘画艺术不是这样。

绘画艺术并没有引导人们超出概念自身,人们所看到的艺术创作是渗透着人类情感的表面现象,并不是人类情感的符号。

正是在这种特有的属性下,凡是人类生产活动所具备的所有情感形式,从比较简单的情感感性形式到错综复杂的情感知觉形式,再到人类的特殊情感形式,在绘画艺术创作中都可以表现、运用。

二、艺术符号化的演变摄影技术的出现,给以写实叙事性为主的古典传统艺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寻找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家试图将艺术语言符号化,使其呈现出一种特别的表现意义。

但是,由于艺术家对古典观念意识、学院派制度以及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思考,区别于古典艺术的现代艺术样式逐渐形成了。

虽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探索是“符号化”的,然而所呈现和传达出的是传统的“绘画样式”。

关于版画作品中符号语言的研究

关于版画作品中符号语言的研究

关于版画作品中符号语言的研究
版画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通过印刷技术制成的多幅同样的图像。

在版画作
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独特的符号语言,这种语言反映了画家艺术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

在版画作品中,符号语言的运用可以看作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用
简练明了的图像语言,传递出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而这种语言既包括了形式化的、具体的
符号,也包括了非常抽象的、文化符号等多种形式,这些符号的组合和运用,构成了一个
版画作品的整体意义。

其次,版画作品中的符号语言是具有多样性的,这种多样性体现在不同文化和历史时
期中,艺术家们对符号的认识和运用的不同。

在中国古代的版画作品中,常常使用龙、凤、麒麟等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形象,配以吉祥的花卉或神话故事的场景,表现出对宇宙中奇妙
灵动的事物的赞叹和想象;而在17世纪的欧洲版画中,多数使用人类形象,强调重视个体情感的特征。

最后,版画作品中的符号语言是富有独特性的,这种独特性来自于画家的创造性思维
和个人经历。

一些重要的版本艺术运动,例如德国表现主义和法国立体主义,都在版画上
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而这些运动背后的艺术家也往往具有丰富的艺术经验或时代性的独
特经历,这些经历让他们对符号语言的运用更加深刻。

总之,版画作品中的符号语言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主题,它是一种通过形象表现来传
递思想和情感的语言,是文化表达的重要手段。

当我们欣赏版画作品时,应该注重理解符
号语言的重要性和它所传递的深刻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艺术作品。

关于版画作品中符号语言的研究

关于版画作品中符号语言的研究

关于版画作品中符号语言的研究1. 引言1.1 引言符号语言在版画作品中的运用常常是隐含的,需要仔细观察和解读。

从古至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版画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符号,这些符号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和象征,反映着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通过对版画作品中常见的符号及其含义的分析,探讨符号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以及如何解读版画作品中的符号语言。

我们也将讨论符号语言的研究方法与技巧,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通过深入研究版画作品中的符号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艺术形式,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共通之处。

愿本文能够为读者带来新的视角和启发,引领大家走进版画作品无限精彩的世界。

2. 正文2.1 符号语言在版画作品中的重要性版画作品是一种艺术形式,其中符号语言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符号语言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情感和意义。

在版画作品中,符号可以是具象的,如动植物、人物等,也可以是抽象的,如图案、符号等。

通过这些符号的组合和排列,艺术家可以传达出他们想要表达的信息。

符号语言可以帮助艺术家表达复杂的主题和情感。

有时候,用语言无法完全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可以通过符号来传达。

符号的含义往往是多义的,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文化背景来解读,从而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符号语言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符号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富有趣味性,引发观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观者在欣赏作品时,除了欣赏图像本身,还可以通过解读符号来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含义,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内涵。

符号语言在版画作品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艺术家通过巧妙地运用符号,可以使作品更加有力地传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欣赏角度。

符号语言不仅丰富了版画作品的表现形式,也使作品更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2 版画作品中常见的符号与其含义版画作品中常见的符号包括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形等。

这些符号通常具有特定的含义,能够传达艺术家想要表达的主题或情感。

关于版画作品中符号语言的研究

关于版画作品中符号语言的研究

关于版画作品中符号语言的研究版画作品中的符号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通过一些特定的图形、符号和标志来传达特定的意义和信息。

它是版画创作中的核心要素之一,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性的元素,更是艺术家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研究版画作品中的符号语言对于理解和欣赏这种艺术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版画作品中的符号语言可以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艺术家采用一些普遍的符号或象征,来代表一些特定的概念、情感或主题。

在中国传统的版画作品中,狮子通常被视为勇气和力量的象征,牡丹花则代表富贵和美好的愿望。

这些符号的使用使得观众能够迅速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和含义。

版画作品中的符号语言可以具有多义性。

艺术家经常使用一些模糊或抽象的符号,使得观众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和感受。

这种多义性可以激发观众的思考和联想,使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更加深入和具体。

梅花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既可以代表坚贞不屈,也可以代表孤独和寂寞。

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背景,赋予这个符号不同的意义和感情。

版画作品中的符号语言还可以表达艺术家对于社会和人类问题的关注。

一些作品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社会、政治或经济方面的符号,艺术家通过这些符号传达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看法。

一些版画作品中可能会出现锁链和枷锁等符号,表示对于压迫和束缚的反思。

这些符号可以唤起观众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版画作品中的符号语言也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不同的时代和地域有着不同的符号和文化内涵,艺术家会根据自己的背景和经验,选择适合自己创作的符号语言。

中国古代的版画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传统的文人画符号,而现代的版画作品可能更加注重表达对于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

这些符号和文化内涵使得作品具有了特定的历史和地域背景,增加了作品的独特性和个性。

浅析绘画中的符号化形式语言

浅析绘画中的符号化形式语言

浅析绘画中的符号化形式语言内容摘要:如今我国的艺术作品逐渐侧重于超常化形式语言的创造,绘画语言不断倾向于个体的表达,注重感受和情绪的表现。

艺术家从流行文化中抽取表面化的符号进行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创造,这种现象催生了符号化形式语言。

绘画中的符号化形式语言具有个性化、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和象征性的形式风格,可以说,它是艺术家被广为人知的个人标签,它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风格化,它是风格化跟随时代发展的结果。

如何使自己的艺术语言更符号化,并且不断创新,是艺术家在当今纷杂的视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关键词:当代绘画符号化标签创新近年来,在中国现当代艺术中,“符号化”日趋成为一个流行词语,尤其是在绘画创作的形式语言中,更是常被提及。

那么,何谓符号化形式语言?概括来说,符号化形式语言是具有独创性、不可复制性、较强的识别性以及象征性等特征的视觉形象。

它是艺术家独特的个人标识。

它借助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和时空错位的结构方式,营造出一种超常的情境与气氛,或者说,符号化的形式语言是一种超常形式的艺术语言。

从一定程度上说,符号化绘画形式语言背离了传统绘画技巧和审美法则。

与追求和迷恋传统绘画语言技巧的具象写实性画家们不同,极具符号化形式语言的艺术家们在创作时抛开了构图、光影是否合理,造型是否准确符合比例,色彩是否采用厚或薄等技法因素,着力从传统的造型体系中脱出、突破以往的视觉方式,在形的变幻与图式的重构中体现出有别于传统绘画的新锐的创意。

艺术家在确定其不同于他人的个人符号化形式语言时,都不同程度地带有自己的个人主观意识,这种主观意识可以换言之为每个创作者的个人偏爱,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的不同体验。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说,艺术家通过添加主观意识而获得的这种个性化的形式语言必然是具有独创性的。

艺术作品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独创性。

独创性决定了这种极具个性的符号化形式语言也一定是唯一的,是不可被复制的。

“求新”是一切艺术创作得以发展的前提,符号化形式语言作为现当代艺术表现语言的一种类型,它之所以能够被广泛认可,正在于它不断地追求材料之新、形式之新、风格之新、视觉之新。

关于版画作品中符号语言的研究

关于版画作品中符号语言的研究

关于版画作品中符号语言的研究
版画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是通过雕刻技术在木板、金属板、石板等材料上制作图案,并通过印刷技术制成多个印刷品的艺术作品。

在版画作品中,符号语言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方式。

符号是一种代表事物或概念的具体图像或标记,可以通过简洁明了的方式传达信息和思想。

在版画作品中,符号语言常常用来表现艺术家的主题和观点。

艺术家通常会选择特定的符号来传达特定的意义和情感。

在中国的版画作品中,常见的符号有柳树、山水、人物等。

柳树通常被用来象征自由、坚韧或寂寞等情感;山水则常常代表着中国文化中的理想境地;人物则可以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传达情感和故事。

符号语言在版画中还常常被用来表达某种文化或历史的特点。

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符号具有不同的意义和象征。

在印度的标志性版画作品中,常常使用莲花、神像等符号来表达宗教和神圣的意义;而在日本的浮世绘版画中,经常使用富有象征意义的花卉、动物等符号。

除了传递意义和情感,符号语言在版画作品中还可以帮助观众理解艺术家的思考方式和创作背后的理念。

符号的选择和运用方式反映了艺术家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分析符号的使用,观众可以解读艺术家对社会、人性、自然等主题的思考和观点。

研究版画作品中的符号语言对我们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家的思想和观点,增进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研究符号语言还可以拓宽我们对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的认识,增加对不同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和体验。

幼儿绘画活动中符号语言解读

幼儿绘画活动中符号语言解读

幼儿绘画活动中符号语言解读【摘要】“符号语言”是幼儿语言世界中最早出现的书面语言,是儿童想用绘画、图像、标记等形式将所见、所闻、所想的事描述出来。

是儿童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事件,是儿童心象的自然流淌。

孩子们掌握的文字不多,可以把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情和感想用图画标记描绘下来,它能够弥补幼儿期语言表达的不足。

在活动教学中已被广泛运用的表现手段,它的解读体现着教与学的重要关系。

【关键词】解读绘画符号语言一、符号语言解读的意义瑞吉欧的理念:孩子有一百种语言,其中文字、动作、图象、绘画、建筑构造、雕塑、皮影戏、戏剧、音乐……等都作为儿童语言,并归纳为:表达语言、沟通语言、符号语言(标记、文字)、认知语言、道德语言、象征语言、逻辑语言、想象语言和关系语言等等。

瑞吉欧经验显示“学龄前幼儿能够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图象和媒介来表达,以及与他人沟通彼此的认知。

”将图像、绘画等符号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愿望是幼儿期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绘画过程中幼儿的任何涂鸦都有他特别的意义,都是他心里的所想。

在选择座位时,他们会根据桌子上的线条符号或具体的水果、小动物图案来辨别。

通过观察了解,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开始产生了表达的愿望,对简单的符号标记感兴趣。

用一根线条,一个记号,或是一个毫不引人注意的小点,但它却是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的一种独有方式。

也正因为符号语言是他们最得心应手的表达工具,所以在绘画活动进行的各个环节中,幼儿经常会利用它进行必要的探索和表达。

也许画面并不精美,构图并不完整,表达也不清晰,但却从中透露出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教师反复咀嚼的信息。

这种咀嚼的过程让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幼儿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还需要什么但是表达往往具有随意性。

而中大班幼儿由于知识经验的积累,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运用所掌握的图案、符号来表达他们的经验和愿望。

正如《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中指出的:教师要具有越过高墙的眼睛,才能看见孩子的思想。

才能准确地了解幼儿、走近幼儿;耐心地品读符号语言,才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看见幼儿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关于版画作品中符号语言的研究

关于版画作品中符号语言的研究

关于版画作品中符号语言的研究版画作品中的符号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态,它在版画创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符号作为信息呈现的基本元素,通过简洁明了、形象具体的表达方式,在版画中扮演着传递情感、表达主题的重要工具。

研究版画作品中的符号语言,有助于理解版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为欣赏和评价版画作品提供更深入的视角。

首先,版画作品中的符号语言具有符号化的特点。

符号化即是将事物、概念、观念等抽象、复杂的信息转化为简单、具体的符号形式,使其易于传播和理解。

版画艺术作品中的符号,往往经过艺术家的精心构思和提炼,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凝聚着作品的核心内涵和艺术特色。

比如,中国民间版画《毛文锡百姓请愿图》,通过简洁的线条和粗糙的色调,表现出百姓对官府不满的情绪,实现了情感与表达形式的完美配合。

其次,版画作品中的符号语言具有语境依赖性。

语境依赖性是指符号的意义不仅取决于符号本身的表现形式,还与其所处的环境、所传达的信息和接收者的语境有关。

在版画中使用的符号同样是如此,因为它们要诠释的是复杂的情感和思想,需要考虑到受众的文化背景、认知习惯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例如,美国艺术家狄亚·伯德的版画作品《联邦田地》中,她采用的黑色科技符号,突显了科技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侵耗和破坏,表现出她对"进步"代价的深刻反思。

其次,版画作品中的符号语言具有多重意义性。

符号的意义不仅有固定的象征意义,而且可以随着时代、文化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解释。

艺术家在设计符号时,会考虑到符号的多重意义,以求达到最大的艺术效果。

例如,象征和平和自由的鸽子符号,既可以代表和平、宽容和友爱,也可以表示希望、梦想和未来,这种多重意义的符号在版画中非常常见。

总之,版画作品中的符号语言是一门广泛的艺术研究领域,通过对符号的语义、形式、构成规律等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揭示出版画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加深我们对美学的理解,也为版画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绘画中的符号化形式语言
内容摘要:如今我国的艺术作品逐渐侧重于超常化形式语言的创造,绘画语言不断倾向于个体的表达,注重感受和情绪的表现。

艺术家从流行文化中抽取表面化的符号进行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创造,这种现象催生了符号化形式语言。

绘画中的符号化形式语言具有个性化、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和象征性的形式风格,可以说,它是艺术家被广为人知的个人标签,它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风格化,它是风格化跟随时代发展的结果。

如何使自己的艺术语言更符号化,并且不断创新,是艺术家在当今纷杂的视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关键词:当代绘画符号化标签创新
近年来,在中国现当代艺术中,“符号化”日趋成为一个流行词语,尤其是在绘画创作的形式语言中,更是常被提及。

那么,何谓符号化形式语言?概括来说,符号化形式语言是具有独创性、不可复制性、较强的识别性以及象征性等特征的视觉形象。

它是艺术家独特的个人标识。

它借助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和时空错位的结构方式,营造出一种超常的情境与气氛,或者说,符号化的形式语言是一种超常形式的艺术语言。

从一定程度上说,符号化绘画形式语言背离了传统绘画技巧和审美法则。

与追求和迷恋传统绘画语言技巧的具象写实性画家们不同,极具符号化形式语言的艺术家们在创作时抛开了构图、光影是
否合理,造型是否准确符合比例,色彩是否采用厚或薄等技法因素,着力从传统的造型体系中脱出、突破以往的视觉方式,在形的变幻与图式的重构中体现出有别于传统绘画的新锐的创意。

艺术家在确定其不同于他人的个人符号化形式语言时,都不同程度地带有自己的个人主观意识,这种主观意识可以换言之为每个创作者的个人偏爱,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的不同体验。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说,艺术家通过添加主观意识而获得的这种个性化的形式语言必然是具有独创性的。

艺术作品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独创性。

独创性决定了这种极具个性的符号化形式语言也一定是唯一的,是不可被复制的。

“求新”是一切艺术创作得以发展的前提,符号化形式语言作为现当代艺术表现语言的一种类型,它之所以能够被广泛认可,正在于它不断地追求材料之新、形式之新、风格之新、视觉之新。

一味地重复某一具体视觉符号而不具创新的艺术语言不能算是真正的符号化形式语言。

另一方面,一个艺术家根据个人的情感体悟确定了其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个人符号”,并且这种符号被大众所认可和熟知,那么这个符号便成为这个艺术家用以区别于他人的“标签”,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复制和替代的。

即便成功复制,也只能说是模仿,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抄袭。

这也是符号化形式语言的另一个特征——强烈的识别性。

在当代艺术语言多元化和多样化环境之下,艺术家更加注重自己艺术语言的直接性与文化指向,以及更出众、更鲜明的识别性,如何让大众记住“我”,是艺术家创作“个人符号”的最终目的。

比如,在中国当代绘画中,我们看到“光头”就会想到方力钧,看到“大嘴傻笑”就会想到岳敏君,看到老照片上表情木讷的人物就会想到张晓刚,看到红色的芭蕉叶就会想到蔡锦。

这种符号化的视觉形象可以说已经成为艺术家被广为人知的一个“注册商标”。

此外,符号化形式语言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象征性。

这与符号化形式语言作为符号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一个延伸结果是有必
然联系的。

象征性的产生及其所代表的意义都是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下而言的。

在解读这类作品时,我们要了解符号的意义指向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所指和能指,才能更好地理解它所象征的意义。

艺术家独有的符号化的表达形式可以解读为是其独特的个人风格,但是很多人将其与风格化完全对等起来,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

符号化与风格化或者个人化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度”的问题,风格化再极端一点,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唯一的且不可复制的个人风格才能称为符号化。

探究符号化形式语言出现的原因,有几方面,究其根本,笔者认为是现如今我们生存环境的改变。

或者可以说,符号化是个人风格化跟随时代更进一步的发展。

自从文艺复兴结束,更为个人化的巴洛克艺术风格登上历史舞台
之后,绘画便不再是一种对现实的自然呈现与模仿、对神的追忆,艺术家们开始注重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个性因素。

发展至今,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全球化”的趋势也慢慢渗透到了艺术领域,艺术语言和风格趋向国际化、多元化,中西方之间的艺术交流比过去更加快捷、方便。

而这种“全球化”却可以被视为双刃剑。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艺术的表现语言日渐丰富,这为艺术家个体的创作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新空间。

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此类的“方便”和“快捷”,艺术家们要想在这样一个视觉因素纷杂、佼佼者众多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仅仅有高超的技术和鲜明的个人风格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促使他们要更加特立独行,使自己的表现语言成为更具文化意义以及强烈识别性与标志性特征的语言——符号化形式语言。

符号化形式语言作为现代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态和表现手法,对于推动艺术向前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作用。

但是,仔细解读中国当代符号化绘画,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弊病。

比如,当下一些“符号化”艺术家,其所创作的“符号”一旦被认可,往往都倾向于简单化的重复,不顾大众的审美疲劳,反复使用自己的表现符号,不断地进行重复题材的批量生产,尽最大可能使自己的面貌特征被人们所熟知。

在笔者看来,这不但违背了符号化形式语言的“不可复制性”这一特征,也在某种程度上制
约了艺术家的发展,这对于艺术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符号化形式语言是来自艺术家对生活和艺术的个性体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表达,只有认真地关注社会、生活和艺术,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探索和发掘,才能够真正创造出富有生命力而又感人肺腑的个性化艺术语言。

有些人把创造个人符号语言当成了通往成功捷径的密码,这么做或许过于激进,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符号化”在中国当代绘画中已然成为一条必经之路。

艺术家必须努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能够表达内心情感与体悟的符号化形式语言,使自己的绘画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形式美感。

如何更好地运用这种艺术语言,不被其束缚,才是年轻艺术家们需要不断学习与探索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勤国.绘画形式语言[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3.
[2]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吴风.艺术符号美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4]陈佳.探析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符号化”现象[d].南京艺术学院,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