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篮球运动发展编年史
篮球发展简史

篮球发展简史:篮球运动是在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帅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
起初,他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10英尺(3.04米),以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
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
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
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
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均无统一规定,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
篮球运动是1895年9月由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天津,随后在天津、北京、上海等沿海各大城市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的第3届奥运会上,美国的2支球队首次将篮球进行了表演展示。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
从此,篮球运动登上了国际体育竞技舞台,世界性的比赛推动着篮球技术、战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动作、战术组织和训练方法逐渐走上了合理化、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道路。
随后,由于规则的不断修改,促进了篮球攻防战术的变化运用,提高了攻防的速度。
篮球项目能登上奥运会竞技舞台,对于篮球运动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女子篮球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我国篮球史解放前,中国曾参加了第11届和第14届奥运会的男篮比赛,均在小组赛上即遭淘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篮球运动有了很大普及和发展,努力追赶着世界的步伐。
在参加的7届夏季奥运会中,男篮历史最好成绩为第八名,分别在亚特兰大和雅典奥运会上获得;女篮则在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取得银牌。
1952年8月,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十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由于国际体育组织中少数人制造“两个中国”,中国体育代表团发表声明,退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断绝同它的关系。
篮球历史

山东的篮球运动最早出现于烟台,当时叫“筐球”。
1893年在黄县教会办的崇实学院有玩球活动。
1895年烟台会文书院出现抢球活动。
这种玩球和抢球活动是篮球运动的起源。
1903年,烟台教会学校出现了筐球运动,这是山东最早出现的篮球运动。
1904年以后,篮球从游戏发展成有组织的体育运动。
烟台青年会首先建立篮球队,接着英文馆也组织了球队,两队时有比赛。
此后其他城市的学校也相继开展篮球运动,组织起了篮球队,如青岛的青岛大学队、济南的山东高等师范队、济宁的中西中学队、胶县的瑞中中学队等。
1928年以后,女子篮球运动也在大中城市学校中开展起来。
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篮球运动从学校发展到社会,篮球比赛活动日益增多。
到30年代,山东有不少的县、市建有篮球活动场地。
1931年,为参加第十五届华北运动会,山东组织了全省城市间的篮球选拔赛,这是山东省最早的省级篮球比赛。
此后分别组队参加了第十五届、十八届华北运动会和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的篮球赛。
新中国成立后,篮球运动在山东广泛开展,济南仅解放两个月就举行了纪念“12.9”篮球赛,半年后又举行了“红五月”运动会篮球赛。
1950年又组织了百余队参加了“中苏友好月”篮球赛。
同年山东举行首届省体育运动大会,篮球比赛盛况空前,比赛设男女青年组、学生组和男子工兵组5个组,有15个地市、县43支球队共500余名运动员参赛。
同时,山东军区还举办了“拥政爱民杯”篮球赛。
1951年4月,山东组队参加华北篮球比赛大会,男女队双双获得亚军。
1955年5月,在济南、青岛举行五省篮球联赛,山东派出了“铁路”、“南海”两队参赛。
8月,济南、青岛参加全国城市篮球赛,分别获得天津赛区男第一、二名、女第三、五名。
山东各行业体协的篮球队在全国行业比赛中也取得较好名次,如全省铁路、纺织、公安、银行等队,都分别获得全国系统篮球赛前三名。
山东省于1956年4月成立省篮球集训队。
1957年全国丙级联赛,男队获得第十二名,女队获得第六名并晋升为乙级队。
篮球发展历程

篮球发展历程篮球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运动,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
下面是篮球发展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起源与发展篮球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
1891年,美国人詹姆斯·内斯密斯在斯普林菲尔德大学创造了篮球这项运动。
当时篮球的规则还很简单,使用了一块篮球和两个水果箱作为篮筐。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篮球逐渐发展壮大。
世界各地的学校和大学纷纷开始设立篮球队,并且举办比赛。
篮球运动也开始进入一些国际体育赛事,例如1904年的奥运会,篮球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二、规则的完善与变更随着篮球的发展,规则也逐渐完善和变更。
最初的篮球规则较为简单,只有13条。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规则有待改进,于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变更。
其中最重要的规则变更是引进三秒区规则、罚球规则和24秒违例时间规则。
这些规则的引入不仅增加了比赛的公平性,也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
三、篮球职业化与全球化20世纪后半叶,随着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篮球开始向职业化发展。
职业联赛如NBA、CBA等相继成立,职业球员开始拥有高额的薪水和广泛的代言商机。
同时,篮球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起来。
NBA作为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篮球职业联赛,吸引了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球员。
球迷可以通过电视和互联网观看篮球比赛,而不用亲自到现场。
四、篮球的奥运历程篮球逐渐在奥运会上崭露头角。
1936年,篮球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美国队凭借出色表现多次获得奥运会篮球项目的冠军。
然而,在20世纪后半叶,国际篮球水平逐渐提高,美国队并不再垄断奥运会冠军。
例如,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美国“梦之队”以一场场精彩的比赛征服了全世界,向世人展示了篮球运动的魅力。
五、篮球在中国的发展篮球在中国也有着较长的历史。
20世纪初,篮球传入中国,并逐渐在学校和大学中流行起来。
随后,中国也成立了自己的篮球运动组织,开始组织篮球比赛。
1950年代以后,中国篮球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男篮发展史范文

中国男篮发展史范文中国男篮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
以下是中国男篮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以及相关的事件和成就。
1951年,中国篮球协会成立,标志着中国篮球运动的组织化和正规化开始。
在这一时期,中国男篮参加了多次国际比赛,如1954年的亚洲运动会和1956年的澳门亚洲杯。
虽然在这些比赛中中国男篮表现不尽如人意,但这些经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1960年代,中国男篮开始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1960年,中国篮球职业联赛成立,为中国男篮提供了更专业的比赛机会。
这一时期,中国男篮开始培养一批出色的球员,如陈小春、马常青和刘康等。
1964年,中国男篮首次参加了奥运会,虽然未能获得好成绩,但这一经历为中国男篮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信心。
在1970年代,中国男篮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1973年,中国男篮获得了亚洲杯的亚军,这是中国男篮首次在亚洲大赛中取得的重要成绩。
1978年,中国男篮参加了第10届亚洲运动会并夺得了冠军。
这一时期,中国男篮的整体实力逐渐提高,国际声誉也有所增加。
1980年代是中国男篮最辉煌的时期之一、1984年,中国男篮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第8名,这是中国男篮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1986年,中国男篮获得了亚洲杯的冠军。
此外,中国男篮还多次参加亚洲运动会,并获得了2002年和2024年两届亚运会的冠军。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男篮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尽管如此,中国男篮仍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
比如在2001年,中国男篮获得了亚洲杯的冠军;在2004年,中国男篮获得了亚洲杯的亚军,并成功晋级雅典奥运会;在2024年,中国男篮获得亚洲杯的季军。
然而,近年来中国男篮的发展受到了一些挑战。
尤其是在国际大赛中的成绩下滑,给中国男篮带来了压力和困扰。
虽然中国男篮在亚洲地区仍然占据一席之地,但与世界强队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缩小。
总的来说,中国男篮的发展经历了起伏,但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
简述篮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07篮球运动是世界运动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是当今世界最为普遍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篮球运动自诞生之日,迄今已有过百年的历史,传入中国的时间也已经过百年。
在这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篮球运动始终保持着其诞生之初的核心思想,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竞技体育的发展而不断强化。
一、篮球运动的起源篮球运动诞生于19世纪末,此时西方社会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而且前期启蒙思想运动的兴起更是让自由、平等等人权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正是在这样的土壤中,当今世界上许多的体育项目开始诞生,篮球运动也是在这样的社会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上孕育而生[1]。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西方社会更高的物质生活奠定了基础,此时欧洲社会在教会的带领下开始出现一些体育组织,带领信徒在礼拜日进行一些体育娱乐活动[2]。
南北战争后的美国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积累使美国社会有能力成立一些体育组织,并开始体育专业教育。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19世纪末期,美国马萨诸塞州基督教会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了篮球运动,并迅速地在美国社会推广开来。
二、篮球运动传入中国的具体情况有关于篮球运动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很多学者认为,篮球运动最早是在1892年传入中国,但也有的学者认为,是在1909年,而关于具体的传入地点同样也是众说纷纭。
但几乎所有学者都对篮球运动是由基督教会的青年会带入中国的这一说法莫衷一是。
全国体育院系的通用教材《篮球》一书中明确记载着1894年中国的天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的基督教青年会就已经有了篮球运动活动,随后全国各地的教会学校里都逐渐开始了这项运动。
对于篮球运动何时传入中国的问题,篮球运动的发明者奈史密斯博士曾经在其回忆录中写道,“篮球运动是由一个叫做盖利的美国人传入中国的天津,时间是在1898年”。
当时盖利博士的身份是一名橄榄球运动员,来中国的目的也是介绍西方体育运动。
关于篮球发展史的介绍

关于篮球发展史的介绍篮球发展历史的介绍到1893年,才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
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
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
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
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
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相对于原始的五大宗旨以及十三篮球竞赛规则来说,1893年的规则又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
在1910年旧中国举行的第一届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
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
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
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
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
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
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
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
中国篮球运动

全面提高阶段我国的篮球运动
1996年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 1996年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 男篮获得第八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赛,中国 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赛,中国 男女篮分别获得亚军。
Cba联赛简介 Cba联赛简介
中国篮球协会成立于1956年 月,简称“ 中国篮球协会成立于1956年6月,简称“中国篮 协”;英文名称为“CHINESE BASKETBALL ;英文名称为“ ASSOCIATION” ,缩写为“CBA” 1997年11月 ASSOCIATION” ,缩写为“CBA”。 1997年11月 24日,国家体育总局实行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运 24日,国家体育总局实行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运 行机制转变,成立了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 理 中心: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是具有篮 球项目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又是中国篮球 协会的 办事机构。 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下设综合部、 竞赛部、国家队管理部、训练科研部、开发部、 社会发展部,对全国篮球的协会建设、外事、财 务、各级竞赛、各俱乐部、运动员、教练员、裁 判员注册、培训、产业开发、青少年后备人才培 养和群众性篮球运动的开展实行全面的管理。
1956~1957年全国篮球指导员训练班在北 1956~1957年全国篮球指导员训练班在北 京举行,聘请了苏联篮球专家切特林进行 讲学,并训练国家队一年之久,对我国现 代篮球理论于实践带来了深远影响。 1957年 1957年9月为培养中国现代篮球专门人才, 国家体委上海体育学院举办篮球研究生班, 为中国篮球教学与训练培养了骨干力量。 至此,中国男篮开始战胜一些世界强队, 确立了“积极、主动、快速、灵活、准确 积极、主动、快速、灵活、 的指导方针,形成了以快攻、跳投、紧逼 快攻、跳投、 防守为制胜法宝的独特风格与打法。
中国篮球史

史说说起来可能很多读者都会感到惊讶,到今天,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已经整整 110 年了。
从晚清时期到 21 世纪,几代中国篮球人为这项运动不断做出贡献。
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中国的篮球再也不是当年连菲律宾都打不过的弱队,而是稳坐亚洲霸主宝座,让欧美也不敢小视的强手了。
1895 年,美国人来会理博士受北美青年会的派遣来中国天津筹建城市青年会。
同年12月 8 日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在医学堂成立。
成立大会上进行篮球表演,这也是史料记载中,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场篮球表演。
这是中国篮球的起源。
近代篮球传入中国,并被我们的民族所接受也是一种历史必然。
旧中国废科举向西方学习的大社会背景是一个关键,更重要的是,篮球作为西方体育项目,具有较为明确和具体的竞赛规则,以及趣味性和可接受性。
“期待下个100 年”李元伟寄语:篮球运动进入中国110 年来,有无数篮球人为这项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做过或正在做出着努力,我们同所有喜爱这项运动的球迷一同见证了中国篮球110 年的成长。
在未来更多的100 年里,中国篮球还将继续创造更多的辉煌。
竞报:您是怎样看待中国篮球100 多年来的发展的?李元伟:这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1895 年篮球从国外传入中国,在这里落地生根。
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篮球也在日渐强大。
作为一个体育大国,中国篮球的发展对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要决定了篮球在中国受到大众的普遍喜爱并成为一项重要的群众体育项目,开展篮球运动的同时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
所以综合来讲,篮球传入中国不但对世界是件幸事,对中国老百姓也是件幸事。
竞报:中国篮球史上有几次影响重大的转折事件,您是怎么看待的?李元伟: 1936 年中国的篮球运动员、裁判员就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这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
但中国篮球的蓬勃发展却是在建国以后,有了正确的领导和明确的发展方向,才使得中国篮球迅速强大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篮球运动发展编年史新浪体育现代篮球运动是满清末期(1895年)由美基督教青年会传教士,传入我国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的传播人为青年会第一任总干事来会理(willard.lyon)因此,天津市是我国篮球运动的起源地。
1896年,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举行了我国第一次篮球游戏表演,此后逐步由天津向全国传播、推广。
一百多年来,篮球运动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现代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篮球运动在我国的传播、普及、发展、提高受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为了便于了解篮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历史,通常可以按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后的社会变迁,篮球运动及其技、战术在中国的发展和重大国内外竞赛活动、事件等综合(或分别)将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分成3个时期,7个不同阶段。
1、1895-1948年为第一时期:传播缓慢普及时期,期间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895--1918年的初始传播阶段;第二个阶段为1919--1936年的缓慢推广阶段;第三个阶段为1937-1948年的局部普及阶段;2、1949-1995年为第二时期:有限推广、停滞困惑、复苏发展时期,期间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949--1965年的普及、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为1966--1978年的徘徊、困惑阶段;第三个阶段为1979-1995年的复苏、提高阶段;3、1996年至今为第三时期:即中国篮球运动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进入总结经验、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攀登的新阶段。
具体情况如下:第一时期(1895-1948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篮球运动传入中国以后,未能得到当局的重视和有组织地传播、普及,基本处于自流的状态。
但由于篮球运动特有的趣味性和健身性仍深受青少年学生自发的喜爱。
经过近十年的传播,篮球运动才逐渐成为20世纪初大、中学校的主要体育活动并从学校传入社会,如:当时天津市的南开学校、高等工业学校、省立一中等;北京市的清华学校、汇文学校、协和书院等;上海市的圣约翰、南洋、沪江大学等;南京市的金陵、东南大学等;苏州市的东吴大学等。
到1910年旧中国举行的第一届全会上篮球被列为男子表演项目,1914年的第二届全运会上被列为男子正式竞赛项目,1924年第三届全运会上被列为女子正式竞赛项目。
此后逐渐也在社会上活跃起来,如在华北等地区性的运动上篮球也最先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男子参加了10次远东运动会篮球比赛,在1921年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上获得了一次冠军。
另外,在1936年和1948年曾派队参加了第11届和第14届奥运会篮球赛,都未能进入决赛,但这些对外交往一定程度上,对推动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作用,并在1936年奥运会期间加入了国际篮球联合会,篮球运动再我国被更多人关注,社会篮球竞赛也较过去活跃。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在革命根据地由于边区政府重视开展体育活动,篮球运动更受广大人民群众和红军、八路军将士的喜爱。
当时特别引人注目,在国内享有盛誉的是1938年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和政委关向应亲自组建的“战斗篮球队”,以及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以东北干部为主组成的“东干篮球队”,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宗旨明确、纪律严明、斗志顽强、技术朴实、打法泼辣、体能良好,充分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人优良道德品质和战斗风格,给根据地军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影响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篮球运动在这些地区的普及和提高,而且成为当今我国部队篮球队的优良传统。
我国“八一”男子篮球队长时间保持国内榜首地位,与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密切相关。
其中不少人员有的成为新中国党、政、军部门的高级干部,有的成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拓者、领导者,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及篮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而在同一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和日伪占领区,因受政局的影响,篮球活动处于起伏停滞状态。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篮球运动有所活跃,特别是社会篮球竞赛活动较前频繁,天津、北京、上海以及东北地区涌现出不少新球队,给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群众性篮球运动的大普及、运动技术的迅速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时期(1949----1996)在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前夕举行的解放区运动会上,篮球运动就列项参赛,新中国成立后由京津两地大学生组队参加了匈牙利举行的第10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赛,获第10名。
此后,我国篮球运动进入了空前的普及、发展和提高时期。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一部集篮球竞赛、社会群众性篮球活动、学校篮球教学、篮球科研与篮球基础理论为一体的中国篮球运动发展史。
为了加速我国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20世纪50年代初始在北京成立了中央体训班篮球队。
为了学习前苏联经验、加强国际交往,1950年12月24日,世界强队苏联队访问了我国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昌、沈阳、哈尔滨等八个城市,进行了33场比赛,对比之下充分暴露了我国篮球竞技水平的落后状态。
为了摆脱这一状态,我国主管理部门采取措施,进一步加速组建专门队伍,学习先进经验、先进打法,更新束缚自己的传统观点,并积极参加国际比赛,短期后成效显著,战胜了不少欧洲的强队,黄柏龄等优秀运动员的技艺表演在中国篮球历史上写下了光辉记事。
不久各大地区都组建了篮球集训队,篮球运动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至1955年举行全国篮球联赛以后,我国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分级的竞赛制度。
这一期间由于当时的国际奥运会制造两个中国,导致我国退出国际篮球组织,减少了参加国际大赛的机会,但国内竞赛仍十分活跃。
随着普及与发展的需要,1956年至1957年间又行了篮球等级升降级联赛制度和教练员、裁判员等级制度。
1959年举办的新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四川男队、北京女队获得冠军。
当时我国篮球界提出了“以投为纲”,发扬狠、快、准、灵的风格和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以小打大、积极防守的战术指导思想。
经多年实践后,又在总结我国篮球运动发展历程和对比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的现状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召开多次篮球训练工作会议,专门研究了篮球运动的训练指导思想,以使我国篮球运动发展在思想建设、队伍建设、理论建设、赛制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之后,随着篮球运动国际交往逐步增多,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技术、战术上逐步形成了我国篮球运动以“快攻”、“跳投”、“紧逼防守”为制胜法宝的独特风格。
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我国篮球运动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战胜了不少欧洲强队,后因十年“文革”影响而停滞,从而扩大了与国际强队的距离。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体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我国篮球竞技运动确立了赶超国际水平的新目标,在1972年12月全国篮球训练工作会议上总结经验,把握篮球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从中国实际出发,较全面完整的确定了“积极主动”、“勇猛顽强”、“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篮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和贯彻“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原则。
篮球运动得到了迅速恢复与发展。
我国男、女篮球队开始重新活跃在国际上。
1975年,中国篮球协会在亚洲业余篮球联合会取得了合法席位,1976年,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篮球协会在该会中的合法席位,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篮球协会是全中国唯一合法组织。
1979,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篮球界不负重望,深化改革,严格训练,严格管理,对外加强了交流,篮球运动进人最佳发展时期,在世界级及洲际性竞赛中不断获得优异成绩。
其中女子在1983年第9届世界锦标赛上和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均获得了第3名,进入了世界强队行列,先后涌现出一批如宋晓波、柳青等在亚洲和国际具有声誉的选手以及后来涌现的郑海霞、丛学娣等著名运动员,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又获得亚军;1993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冠军;1994年第12届世界锦标赛上获亚军。
男子则在蝉连亚洲榜首的基础上,在1994年第12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第一次进入了世界前8名,表明我国篮球运动竞技水平向世界最高水平冲击,跨入了百年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男、女篮球队在国际大赛中成绩不尽人意,呈滑坡状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体育战线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篮球运动从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着手。
一方面进一步抓好篮球运动的全面普及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结合;另一方面针对我国男、女篮先后在竞技水平上处于滑坡状态,狠抓竞技水平的提高,并从改革管理体制和竞赛制度,依靠社会办队着手,进行了大胆的实践。
如引进外资与外援,举行职业化主客场制联赛,有力促进了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与提高,加快了与国际篮球运动的接轨。
第三时期:CBA十年1995年,篮球界在国家体委“坚持正确方向,抓住有利时机,继续深化改革,发展体育事业”的精神指导下,坚持“积极稳妥,健康有序”的改革方针.抓住了外商注资的机遇,与国际管理集团等外资合作,在1996年在举办全国甲级队联赛的同时,举办了由前卫体协、吉林、北京体师(现首都体院)、上海交大等8个省市、部队、学校组队参加的男子“职业”篮球联赛,当时称CNBA职业联赛,这是我国职业化联赛的开端,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不久因故暂停。
此后,中国篮协决定进一步对竞赛制度进行改革,并以全国男男篮甲级联赛赛制为突破口,以产业化、职业化主导向,开始加速篮球竞赛体制改革的进程。
1997年,国家体委成立了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在管理体制改革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即把传统的甲级联赛正式命名改为CBA职业联赛。
通过至今9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篮球事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初步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CBA联赛的进行,吸引了众多篮球爱好者和社会的关注,新秀姚明、王治郅、巴特和刘玉栋、孙军等人的出色表现,扩大了社会化、人文化和科技化篮球的影响。
而巨大的潜在的篮球市场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为他们提供了有利的商机,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篮球运动加快职业化、产业化的新进程,CBA甲A、甲B联赛赛事已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树立形象、体现实力、拓展市场的新舞台。
在赛制改革的引导下,众多篮球俱乐部纷纷建立,一种适应篮球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俱乐部管理体制已成雏形。
篮球学校、训练中心、培训班等社会办篮球的形式开始出现,例如,1998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在企业资助下组织了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对活跃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生活,在学生中普及篮球运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详细史料:中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从1995-1996赛季起,至2004-2005赛季止整整10年的时间。
1995年2月5日-4月9日举行的全国男子篮球甲级八强主客场制,揭开了中国篮球商业化的序幕,为10年甲A联赛起到了投石问路、奠定基础的作用,因此,又称之为“开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