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作品报告
信息安全竞赛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提高我国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与技能,培养高素质的网络安全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了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
本次竞赛旨在通过攻防对抗、漏洞挖掘与利用等形式,锻炼参赛者的实战能力,推动信息安全教育的发展。
二、实验目的1. 提高对信息安全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 培养信息安全实战能力,包括漏洞挖掘、渗透测试、安全防护等。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应对信息安全挑战的能力。
4. 了解当前信息安全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华中赛区线下赛为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比赛规则解读:了解比赛规则,包括参赛资格、比赛形式、评分标准等。
2. 攻防对抗:参赛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修补自身服务器漏洞、挖掘对手服务器漏洞,提交flag夺取分数。
3. 漏洞挖掘与利用:分析服务器漏洞,编写漏洞利用代码,获取flag。
4. 安全防护:对服务器进行安全加固,防止攻击者入侵。
四、实验步骤1. 赛前准备:- 了解比赛规则和赛程安排。
- 组建参赛队伍,明确分工。
- 在永信至诚e春秋竞赛平台注册账号,进行赛前测试。
2. 比赛阶段:- 攻防对抗: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修补自身服务器漏洞、挖掘对手服务器漏洞,提交flag夺取分数。
- 漏洞挖掘与利用:分析服务器漏洞,编写漏洞利用代码,获取flag。
- 安全防护:对服务器进行安全加固,防止攻击者入侵。
3. 赛后总结:- 分析比赛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 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不足。
- 对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攻防对抗:在比赛中,参赛队伍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成功修补自身服务器漏洞,并挖掘对手服务器漏洞,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 漏洞挖掘与利用:参赛者通过分析服务器漏洞,编写漏洞利用代码,成功获取flag。
历届信息安全竞赛优秀作品集锦

作品奖项作品名称作品所属类别一等奖AisenForce网站DDoS防御系统系统安全一等奖基于资源受限环境下的密码算法设计系统安全一等奖基于指纹认证的物联网智能远程安全控制系统系统安全一等奖云存储加密数据模糊关键字信息检索研究与实现系统安全一等奖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虚拟磁盘系统云安全一等奖面向空气信道传播的实时水印嵌入系统综合运用一等奖基于硬件虚拟化的进程检测系统模式识别一等奖iSeeu-网络痕迹搜集与分析系统网络安全一等奖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网络安全一等奖立体式密码防盗系统网络安全二等奖可加密算法编译器的设计实现监控管理二等奖可信云存储平台云安全二等奖防破坏防窃取防丢失的安全云端存储系统云安全二等奖防范网页木马的安全浏览器设计与实现综合运用二等奖商业软件保护系统综合运用二等奖Privacy Guard_个人隐私保护系统综合运用二等奖一种基于指纹的无票化乘车系统模式识别二等奖手机在线口令生成器手机应用二等奖iSurvivor: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逃逸系统网络安全二等奖基于主动防护的AP 网络安全二等奖面向无线局域网的轻量级入侵检测系统网络安全二等奖物联网中基于系统指纹的动态可信通信系统网络安全二等奖面向WLAN空中接口安全的自主安全网络接口网络安全二等奖SuperGuard数据防护系统数据安全二等奖基于动态函数监控技术的溢出漏洞检测系统数据安全作品奖项作品名称作品所属类别一等奖USEN 优信移动存储与网络安全管控系统系统安全一等奖隐形猎隼—基于网络数据流的透明应用核查系统系统安全一等奖基于ARM系统和GPS的动态密码移动安全关锁系统系统安全一等奖基于硬件虚拟化的Rootkit检测与防御系统系统安全一等奖物联网中基于动态混淆环的位置隐私保护通信系统系统安全一等奖基于偏振光的密钥分发系统系统安全一等奖基于分布式的微博舆情热点分析系统监控管理一等奖微博上的密码工具箱监控管理一等奖基于云存储的安全招投标系统云安全一等奖基于分布式的微博舆情热点分析系统综合运用一等奖基于RFID的磁盘加密系统模式识别一等奖基于社交网络的即时隐蔽通信系统综合运用一等奖基于驻波的信息保密传递系统内容安全一等奖Android手机安全检测与取证分析系统手机应用一等奖基于策略的Android应用检测系统手机应用二等奖基于位置定位的Android手机寻回和隐私保护系统系统安全二等奖基于通信行为的木马检测系统系统安全二等奖基于MID凭证的合法用户动态识别系统安全二等奖基于DHCP的网络准入控制系统系统安全二等奖网侠——网页漏洞挖掘系统系统安全二等奖安全视频数据源认证技术研究与实现系统安全二等奖基于动态加解密的内网涉密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安全二等奖“天机”—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安全通信系统监控管理二等奖基于专用进程监控的移动办公安全通信系统监控管理二等奖基于云计算的低冗余远程智能恢复系统云安全二等奖SNS Cartographer社交网络拓扑勾勒系统综合运用二等奖安全漏洞库的可视化展示与攻击预测应用综合运用二等奖SNS cartographer-社交网络拓扑勾勒系统综合运用二等奖面向移动终端的非接触式掌纹识别系统的实现及应用开发综合运用二等奖基于rMAC的安全语音信息隐藏技术研究与实现综合运用二等奖基于扩展视觉密码方案的身份认证系统模式识别二等奖网络化U盘管理系统系统应用二等奖面向移动终端的非接触式掌纹识别系统的实现及应用开发系统运用二等奖基于AES对用户文件的新型加密认证内容安全二等奖基于声纹的android手机访问控制及文件加密系统手机应用二等奖数据跨网单向安全传输系统研究与创新设计数据安全二等奖基于版权图像的数据库零水印系统数据安全作品奖项作品名称作品所属类别一等奖基于Android数据泄露动态监控系统系统安全一等奖基于手机令牌和短距离通信技术的身份认证系统系统安全一等奖基于Openflow的SDN操作系统安全性增强系统安全一等奖基于行为的Android恶意软件自动化分析与检测系统系统安全一等奖基于云计算的微博敏感信息挖掘系统监控管理一等奖面向云存储的安全电子医疗系统云安全一等奖基于VLSI的电路知识产权保护系统综合运用一等奖网络图片盲检测与图文一致性分析综合运用一等奖基于二维码的物流业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方案设计综合运用一等奖基于移动终端NFC的安全防伪票务系统综合运用一等奖基于眼球追踪与面部认证的涉密文档阅读器综合运用一等奖基于蓝牙的公众信息安全发布系统综合运用一等奖基于击键压力和RGB的新一代动态密码系统综合运用一等奖面向Android智能手机的可认证拍照系统手机应用一等奖EzPay——基于NFC的移动支付令牌手机应用一等奖基于android的新型防盗防骚扰的智能隐私保护系统手机应用一等奖基于netFPGA的智能高速入侵防御系统网络安全一等奖基于网络回声的跳板监测网络安全一等奖电子刺青——基于文档内容的安全标记物理绑定系统数据安全二等奖软件行为可信性分析工具系统安全二等奖基于Windows的物理内存取证分析系统系统安全二等奖异常网络行为检测及屏蔽系统安全二等奖无懈可击--基于Windows的Apk安全行为检测系统系统安全二等奖基于Honeyd的嵌入式主动型防火墙系统安全二等奖Vif-Sentry :一种面向云环境的安全可感知信息流防护系统系统安全二等奖基于虚拟化环境的并行恶意代码检测系统系统安全二等奖实用加密芯片的PA安全性评测系统系统安全二等奖基于人脸识别的WLAN安全通信系统系统安全二等奖基于行文特征的互联网作者识别工具监控管理二等奖基于Zigbee的无线双因子认证监控管理二等奖骨干网络“路由地震”的监测、定位与重现监控管理二等奖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敏感目标屏蔽技术监控管理二等奖蓝盾云存储安全系统云安全二等奖面向云存储的密文搜索系统云安全二等奖基于人体特征识别的隐私保护系统综合运用二等奖基于NFC的安全认证和云环境同步系统综合运用二等奖基于智能手机的门禁系统综合运用二等奖基于行为特征的网络诈骗嫌疑人追踪系统综合运用二等奖边疆省份社会稳定分析系统内容安全二等奖基于体感的扩展身份认证系统生物特征二等奖基于代码混淆算法的应用软件保护技术内容安全二等奖基于DCT域的分类乐种隐写及隐写分析对抗平台内容安全二等奖面向监控视频篡改的被动检测系统监控管理二等奖基于粒度控制的位置隐私保护系统手机应用二等奖基于Android的安全包裹签收系统手机应用二等奖Android下基于SM2和分形的语音隐秘通信系统手机应用二等奖“机”不可失——基于蓝牙检测的android手机防盗系统手机应用二等奖Web环境的安全防护与黑色产业分析系统数据安全二等奖基于多因素综合评定方法的反钓鱼系统数据安全二等奖微博炒作账户识别系统数据安全二等奖基于Fuzzing技术以及网络爬虫技术的XSS漏洞检测系统数据安全二等奖基于多秘密分享视觉密码的多级访问控制系统数据安全二等奖轻量级RFID双向通信认证与协议数据安全二等奖基于蓝牙NFC的防泄露密码使用管理系统数据安全2014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决赛成绩序号作品题目名次1随机序列测试工具的设计一等奖2WearableSafe——基于NFC的手机智能加密系统一等奖3基于步态识别的身份认证系统一等奖4Android隐形窃听防护系统一等奖5支持关键信息检索的云笔记隐私保护系统一等奖6电脑防盗追踪系统一等奖7基于二维码和指纹混合图像防伪和轨迹追踪的粮食抽查安全系统一等奖8基于生物特征和时间节奏记忆属性的移动设备隐私保护系统一等奖9基于Android平台的”防伪基站短信骚扰”安全提醒系统一等奖10云环境下面向移动终端的毕业证书防伪认证系统一等奖11基于NFC技术的安全物流系统一等奖12基于Hadoop的数据安全仓储一等奖13Android手机的输入环境安全测评与控制一等奖14一种基于依存分析和语义规则的微博情感评测软件一等奖15综合性恶意代码分析平台设计一等奖16基于android传感器的用户认证系统一等奖17高可靠的反机器识别视频验证码一等奖18基于同态加密的短信数据统计系统一等奖19基于蓝牙的移动支付系统一等奖20基于ZigBee的智能门禁系统一等奖21基于安卓的多云盘存储加密软件一等奖22“隐形”U盘一等奖23移动平台上基于情景感知的访问控制系统一等奖24基于全同态加密的可信云数据库系统一等奖25基于汉语语音验证码的Web登录系统一等奖26基于重打包的Android应用安全增强系统研究一等奖27WiFi-DISK:WiFi环境动态智能安全密钥管控系统一等奖28基于RFID的安全增强型数字证件系统一等奖29录音屏蔽器一等奖30面向信息安全的快递物流管理系统一等奖31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智能门禁系统二等奖32基于安全二维码的快递隐私保护系统二等奖33基于ZigBee技术的防丢失银行卡二等奖34液晶旋光加密系统二等奖35基于硬件key加密的Android系统隐私保护系统二等奖36个人隐私保护及其在医疗系统中的应用二等奖37基于3D图形密码的Android平台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二等奖38基于虚拟化蜜罐技术的恶意用户防御跟踪系统二等奖39Web恶意行为的检测与监控系统二等奖40基于匹配交友的隐私保护系统二等奖41基于Android系统的新型CAPTCHA验证系统二等奖42基于音频物理指纹的设备认证二等奖43面向Android应用程序的代码安全分析工具二等奖44防御涂抹攻击的智能手机图案锁系统二等奖45WebShellKiller二等奖46基于行为分析的智能监控系统二等奖47基于虚拟机的安全U盘系统二等奖48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隐形侦察员”二等奖49进程监控与分析管理系统二等奖50面向Android智能移动平台的信息隐藏系统二等奖51基于动态口令的遥控安全U盘二等奖52融合指纹信息的二维码智能锁二等奖53基于Windows64位平台的内核安全分析系统二等奖54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密钥生成系统二等奖55基于TinyOS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防窃听安全通信系统二等奖56基于路由器的无线网络安全助手二等奖57DNA—基于个人生物特征的统一身份认证手环二等奖58安全功能动态可配置的Android系统安全增强框架二等奖59基于视觉密码的安全移动支付系统究与实现二等奖60基于网络DNA全周期流监控系统二等奖61跨物理隔离网络单向非接触通用数据传输二等奖62SQL注入终结者——基于指令随机化的SQL注入防御系统二等奖63基于android移动平台的数据安全系统二等奖64基于行为特征的网络业务监测系统二等奖65多功能安全转接接口设计二等奖66基于云计算的安卓手机数据安全管理系统二等奖67基于抗合谋数字指纹的音频文件版权追踪系统二等奖68面向数字压缩音频的被动篡改检测系统二等奖69云平台KVM虚拟化条件下Zeus僵尸网络检测系统二等奖70基于控制意图感知的网络木马检测系统二等奖71基于OpenFlow的SDN状态防火墙系统二等奖72安卓无线网络卫士二等奖73基于无线定位的无线网络安全保障系统二等奖74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动态监控沙盒分析测评工具二等奖75分级安全QR码生成与识别系统二等奖76基于蓝牙的文件秘密分享系统三等奖77口袋小安:基于动态加密的校园社交及服务平台三等奖78基于二维码的ATM机动态键盘交易保护系统三等奖79HyperSec --- SDN架构下的可组合安全服务系统三等奖80支持DRM的移动HEVC多媒体加解密系统三等奖81面向Android智能设备的安全存储系统三等奖82Android音盾-基于语音特征分析的垃圾语音屏蔽系统三等奖83位置服务查询隐私保护系统三等奖84基于广播加密的P2P社交网络的隐私保护方案三等奖85面向Hadoop云平台基于属性加密的密文分享系统三等奖86伪图像识别与鉴定三等奖87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网络异常检测系统三等奖88智能知识验证的学习型身份认证系统三等奖89基于密级标识的涉密机构电子文档保护系统三等奖90基于安全隐患预防的无线网络防护系统三等奖91面向windows的恶意软件的监测与取证系统三等奖92基于流媒体的安全远程技术支持系统三等奖93基于动物行为机制的文件安全管理系统三等奖94基于特征匹配的恶意代码变种检测三等奖95基于U盘的文件加解密服务三等奖96基于感知哈希的语音敏感信息检测系统三等奖97基于Windows 7电子数据取证与分析系统三等奖98基于OPENWRT的智能安全路由器系统三等奖99基于数字水印的可信拍照系统三等奖100密级文件安全隐藏与分发控制系统三等奖101基于DES多种加密方式的点对点信息发送设计与实现三等奖102基于主机的用户行为分析取证系统三等奖103基于CP-ABE的ORACLE数据库访问控制设计三等奖104基于属性加密的安全云共享系统三等奖105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视频分层设计和实现三等奖106面向企业的智能移动终端安全管理系统三等奖107面向新浪不实微博的网民互动辨伪系统三等奖108面向涉军安全信息人员的防失泄密(监控)系统三等奖109Android虚拟磁盘保险箱三等奖110基于电容屏触摸特征的身份识别与短信拦截系统三等奖111基于生物指纹认证的二维码信息的保护三等奖112面向内网的用户行为取证分析系统三等奖113基于蓝牙系统的随身密钥三等奖114基于邻域粗糙集及支持向量机集成的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三等奖115基于绘制的图形口令认证系统三等奖116基于云存储的文档加密搜索系统三等奖117结合选择加密和同步压缩技术的移动设备安全管家三等奖118基于轻量级PRINCE加密算法的医学图像加密与显示三等奖119基于Android的敏感数据传播检测系统三等奖120基于Android的敏感数据传播检测系统三等奖121基于智能学习的人体步态识别系统三等奖122通用接口侧信道安全评测系统三等奖123面向HTML5的网页安全检测系统三等奖124SmartDefensor--基于云端推送的轻量级web应用防火墙三等奖125基于IBE的云文档安全存储管理系统三等奖126小型微信用户行为分析系统三等奖127基于可视密码的多用户水印版权保护方案三等奖128基于Android的智能防骚扰短信系统三等奖129android卫士三等奖130面向IaaS云服务基础设施的电子证据保全与取证分析系统三等奖131基于Android平台的远程监控系统三等奖132基于BB84协议的量子视频聊天系统三等奖。
2023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获奖情况

基于RFID技术的分布式密钥安全保护机制
同济大学
基于ARM系统和GPS的动态密码移动安全关锁系统
石家庄铁道大学
基于情感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
首都西安工业大学
二维码加密算法的研究与改善
国际关系学院
基于IBM移动Agent的局域网信息采集和预解决器
安徽理工大学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人脸辨认的手机安全防护系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分布式的微博舆情热点分析系统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物联网中基于动态混淆环的源位置隐私保护通信系统
武汉大学
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的教师是:
张立朝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张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秋华
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
邹德清
华中科技大学
尚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胡卫
海军工程大学
蔡志平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孙怡峰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王明钟
北京理工大学
梁刚
四川大学
彭国军
武汉大学
王超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付绍静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迟乐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牛晓光
武汉大学
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单位是: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武汉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组委会
基于进程行为树辨认的恶意代码检测系统
北方工业大学
基于发包行为分析的信息防泄漏系统
中山大学
个人密码保镖
贵州大学
获得三等奖的作品和单位是:
基于混沌的高质量伪随机序列发生器
东北大学
信息安全竞赛撰写总结报告

信息安全竞赛撰写总结报告一、竞赛概述本次信息安全竞赛旨在提高参赛者们对信息安全的理解和实践能力,通过解决实际安全问题,提高参赛者的技能水平。
竞赛内容涵盖了网络安全、密码学、操作系统安全等多个领域。
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支队伍参赛。
二、目标与规则本次竞赛的目标是考察参赛者们对信息安全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竞赛规则如下:1.每支队伍由5名参赛者组成。
2.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采用线上答题方式,决赛采用现场攻防赛。
3.初赛成绩将根据答题准确率和完成时间计算,决赛成绩将根据攻防策略和实际得分计算。
4.竞赛时间为6小时,期间参塞者们需完成指定的题目并提交答案。
5.参赛者们需遵守竞赛规则,不得使用任何作弊手段。
三、赛题解析本次竞赛的赛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网络攻击与防御:考察参赛者对网络攻击手段和防御措施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⒉密码学应用:考察参赛者对密码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加密算法、密钥管理等。
3.操作系统安全:考察参赛者对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和漏洞挖掘的能力。
4.应用安全:考察参赛者对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和防护措施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四、团队策略及实施在比赛过程中,我们的团队采用了以下策略:1.对赛题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
2.充分利用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分工合作,提高解题效率。
3.在遇到困难时,及时调整策略,寻求解决方案。
五、成果展示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在本次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以下是我们的成果展示:1.在初赛中,我们的队伍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决赛。
2.在决赛中,我们的队伍在攻防赛中成功地防御了对手的攻击,并取得了实际得分第一的好成绩。
3.我们荣获了本次竞赛的一等奖,这是对我们团队实力的肯定。
六、问题与挑战在比赛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1.时间限制:由于比赛时间较短,我们在解决一些问题时时间比较紧张,需要不断提高解题速度。
2.知识面广度:本次竞赛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对我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

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竞赛赛制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分初赛和决赛。各高校组织、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由组委会组织的大赛;专家组评审 通过的参赛队伍可进入决赛。进入决赛的参赛队伍数由专家组根据当年参赛队伍总数及参赛作品质量确定。
参赛对象
全国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大学生均可参加,专业不限。鼓励非信息安全专业大学生参加。
2019年第十二届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信息安全作品赛,2019年3月至8月举行,东南大学承办。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2019年3月至8月举行,电子科技大学承办。
2018年第十一届
2018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暨第四届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创新创业发展论坛,2018年 7月29日举 行,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国卫信安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办。
第三十五条章程解释权 本章程的解释权归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所有。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网络安全专项基金
感谢观看
目录
014 2013年第六届
015 2012年第五届
016 2011年第四届
017 2010年第三届
018 2009年第二届
为了宣传信息安全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技术水平和综合设 计能力,促进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 信息安全协调司的指导下,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决定开展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 自2008年起,每年举行一届,每届历时四个月,分初赛和决赛。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信息安全作品赛,2017年3月至5月举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承办。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2017年6月至7月举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承办。
信息安全竞赛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为了提高我国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水平,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我国定期举办各类信息安全竞赛。
本文将结合某信息安全竞赛的实践经历,对竞赛过程、收获与体会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竞赛背景与目的某信息安全竞赛是由我国某知名高校主办,旨在选拔和培养信息安全领域的优秀人才,提升我国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本次竞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支队伍参加,竞赛内容涵盖了网络安全、密码学、逆向工程等多个领域。
三、竞赛过程与内容1. 报名与准备阶段在报名阶段,我们团队积极筹备,选拔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同学加入。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学习教程、参加线上培训等方式,对竞赛涉及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和准备。
2. 初赛阶段初赛以线上答题的形式进行,考察了参赛队伍对信息安全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我们团队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针对每一道题目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在众多队伍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复赛。
3. 复赛阶段复赛分为两个环节:理论考试和实战演练。
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参赛队伍对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最佳实践的掌握程度。
实战演练则要求参赛队伍在限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复杂的安全问题,包括漏洞挖掘、渗透测试、应急响应等。
在实战演练环节,我们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我们首先对目标系统进行信息搜集,分析其架构和特点,然后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制定渗透策略。
在渗透过程中,我们团队不断调整策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最终成功完成了渗透任务。
4. 决赛阶段决赛阶段,我们团队与其他晋级队伍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在决赛中,我们不仅要展示自己在理论知识和实战能力方面的优势,还要与对手进行深入的技术交流。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我们团队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四、收获与体会1. 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在竞赛过程中,我们团队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共同面对挑战。
通过分工合作、信息共享、互相支持,我们成功完成了各项任务,这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015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作品报告

2015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作品报告作品名称:Wi-Fi反钓卫士——基于Android平台的Wi-Fi安全检测软件电子邮箱:****************提交日期:2015年7月31日填写说明1. 所有参赛项目必须为一个基本完整的设计。
作品报告书旨在能够清晰准确地阐述(或图示)该参赛队的参赛项目(或方案)。
2. 作品报告采用A4纸撰写。
除标题外,所有内容必需为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
3. 作品报告中各项目说明文字部分仅供参考,作品报告书撰写完毕后,请删除所有说明文字。
(本页不删除)4. 作品报告模板里已经列的内容仅供参考,作者也可以多加内容。
目录1.摘要2.作品概述a)背景分析b)相关工作c)特色间接3.作品设计与实现a)技术方案b)软件设计c)系统流程d)模块功能实现4.作品测试分析5.总结6.参考文献摘要随着Wi-Fi技术的普遍使用,Wi-Fi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在免费Wi-Fi提供便捷上网的同时,“钓鱼Wi-Fi”时刻威胁着用户的隐私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
针对免费Wi-Fi的主要安全风险——“钓鱼Wi-Fi”问题进行防范,其重点在于提高用户的Wi-Fi连接安全意识,通过在用户Wi-Fi连接时评估Wi-Fi安全性以识别“钓鱼Wi-Fi”,并提醒用户,避免连接“钓鱼Wi-Fi”,从而避免隐私泄露和经济损失的发生。
该软件是一款主要针对Wi-Fi安全问题,对接入的网络做出安全检测的手机应用。
该应用是基于安卓平台下开发,做到对网络环境信息进行识别,并对其做特征检测;同时对所在Wi-Fi网络进行主动探测例如路由跟踪等,通过测量数据包在网络中处理和响应结果获知网络状态;将获取的数据提交到云端,对所连接的Wi-Fi网络安全进行评估,对于可能存在风险的Wi-Fi提交危险警告给用户进行最终决断。
本文在对“钓鱼Wi-Fi”的命名特征、网络环境、安全性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特征识别技术和多特征交叉检测的Wi-Fi安全性评估方法,以下是实现内容。
信息安全大赛作品报告

2010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作品报告作品名称:基于二维码的安全移动身份识别系统设计参赛学校: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系:网络工程学院指导教师:万武南组长:周瓴组员:林珑、张庆、王姝懿通信地址: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网络工程学院办公室电话:电子邮箱:提交日期:填写说明1. 所有参赛项目必须为一个基本完整的设计。
作品报告书旨在能够清晰准确地阐述(或图示)该参赛队的参赛项目(或方案)。
2. 作品报告采用A4纸撰写。
除标题外,所有内容必需为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
3. 作品报告中各项目说明文字部分仅供参考,作品报告书撰写完毕后,请删除所有说明文字。
(本页不删除)4. 作品报告模板里已经列的内容仅供参考,作者也可以多加内容。
目录第一章摘要 (1)第二章作品介绍 (2)研究背景 (2)产品功能简介 (2)可行性分析 (4)二维码技术的产生背景 (4)QR码的优点 (4)手机二维码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4)产品特色与意义 (5)市场前景 (5)第三章实现方案 (6)系统概要 (6)系统功能概述 (6)系统功能示意图 (7)功能模块 (7)功能模块简介 (7)功能模块示意图 (8)工作流程 (8)信息注册 (8)信息生成 (9)信息验证 (10)安全模型 (11)安全性方案 (12)信息审核机制 (12)信息加密机制 (12)手机串号验证机制 (13)时间验证机制 (14)挂失机制 (14)第四章系统安全性评估 (15)评估方案 (15)评估过程 (15)用户注册阶段安全性评估 (15)用户验证阶段安全性评估 (16)服务器网站安全性评估 (18)评估结果 (18)第五章功能测试 (19)用户注册阶段 (19)填写注册信息 (19)审核用户信息并生成身份验证码 (20)下载客户端软件 (22)二维码生成阶段 (22)设置身份验证码 (22)输入密钥 (23)生成二维码 (24)身份识别阶段 (25)身份验证 (25)第六章创新性 (28)第七章总结 (29)参考文献 (1)第一章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QR码作为一种可以存储信息和快速识别的矩阵式二维码,其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作品报告作品名称:Wi-Fi反钓卫士——基于Android平台的Wi-Fi安全检测软件电子邮箱:791060802@ 提交日期:2015年7月31日填写说明1. 所有参赛项目必须为一个基本完整的设计。
作品报告书旨在能够清晰准确地阐述(或图示)该参赛队的参赛项目(或方案)。
2. 作品报告采用A4纸撰写。
除标题外,所有内容必需为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
3. 作品报告中各项目说明文字部分仅供参考,作品报告书撰写完毕后,请删除所有说明文字。
(本页不删除)4. 作品报告模板里已经列的内容仅供参考,作者也可以多加内容。
目录1.摘要2.作品概述a)背景分析b)相关工作c)特色间接3.作品设计与实现a)技术方案b)软件设计c)系统流程d)模块功能实现4.作品测试分析5.总结6.参考文献摘要随着Wi-Fi技术的普遍使用,Wi-Fi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在免费Wi-Fi提供便捷上网的同时,“钓鱼Wi-Fi”时刻威胁着用户的隐私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
针对免费Wi-Fi的主要安全风险——“钓鱼Wi-Fi”问题进行防范,其重点在于提高用户的Wi-Fi连接安全意识,通过在用户Wi-Fi连接时评估Wi-Fi安全性以识别“钓鱼Wi-Fi”,并提醒用户,避免连接“钓鱼Wi-Fi”,从而避免隐私泄露和经济损失的发生。
该软件是一款主要针对Wi-Fi安全问题,对接入的网络做出安全检测的手机应用。
该应用是基于安卓平台下开发,做到对网络环境信息进行识别,并对其做特征检测;同时对所在Wi-Fi网络进行主动探测例如路由跟踪等,通过测量数据包在网络中处理和响应结果获知网络状态;将获取的数据提交到云端,对所连接的Wi-Fi网络安全进行评估,对于可能存在风险的Wi-Fi提交危险警告给用户进行最终决断。
本文在对“钓鱼Wi-Fi”的命名特征、网络环境、安全性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特征识别技术和多特征交叉检测的Wi-Fi安全性评估方法,以下是实现内容。
本作品的测试结果,突出效果。
关键词:Wi-Fi安全;第一章作品概述1.1 背景分析1.1.1 国内移动终端的发展现状2011年初数据显示,仅正式上市两年的操作系统Android以其极大优势,发展空间更胜一筹,超越称霸十年的塞班系统,使之跃居全球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平台。
现在,Android系统不但应用于智能手机,也在平板电脑市场急速扩张。
业界预计,到今年底时,中国将拥有5亿智能手机用户.1.1.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Wi-Fi安全威胁随着移动互联网在近几年的飞速发展,WIFI已成为商家、家庭、单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通过移动互联网访问的应用越来越多、愈发便捷,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不法分子们开始逐渐将作恶手段升级并转移至其他阵地,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信息安全的重灾区。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在Android用户中有49.75%的人会使用Wi-Fi联网,但仅有49.14%的人会关注安全问题。
而在如今移动应用火热的背景下,用户的各种上网账号、网银密码、隐私文件等私密数据,都会通过这一陷阱而被黑客截获,那么之后所造成的影响及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1.1.3 WiFi安全防护的缺乏从今年3.15WiFi安全威胁曝光至今,可以说这些威胁仍然充斥在整个网络中,但是相关安全软件公司却罕有涉及这一领域,关注的重心依旧停留在对电脑等大型用户机上,这就使得市场上对手机用户的WiFi安全防护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
1.2 相关工作1.2.1 对其它WiFi安全软件信息收集WiFi安全助手:该软件仅仅对WiFi是否连接给出一个提示。
提供可信WiFi热点,但是只有一些类似CMCC等知名WiFi,但是对于一些极强伪造性的钓鱼WiFi来说,不具备任何识别能力。
360手机助手V6.2.1.1053这是构建一个类似VPN通道技术,利用隧道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密传输,但是并不提供对WiFi安全检测的功能。
百度卫士V6.7.0百度卫士没有提供任何关于WiFi的安全功能WiFi管家该软件也不提供任何WiFi安全检测功能。
以上是我目前找到的安卓平台下的一些涉及WiFi的安全软件,可以看见,无论是否存在安全检测的功能,他们都不会告知用户如何确保WiFi安全,甚至一些安全软件都没有提供对手机WiFi安全的防护。
但是时下WiFi的安全问题又亟待解决,我们便提出了针对WiFi安全开发一款基于安卓平台的WiFi防护软件。
1.2.2 异常Wi-Fi表现要对WiFi安全进行有效防护,就要先了解其危险WiFi的情况。
因此,根据现阶段针对WiFi的恶意攻击,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归为两类:人为主动构造危险WiFi、安全的WiFi网络环境中存在用户恶意对他人攻击。
而部分危险WiFi可以根据用户接入WiFi后的一些行为表现特征可以判断出网络中可能存在威胁。
这些危险特征在用户接入时主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异常跳转未知网页2、不提供数据交互服务3、DNS异常1.2.2 Wi-Fi异常检测上述几类都是在用户前台可视界面中可以直观显现出来的,但是,现阶段钓鱼WiFi的构造越来越复杂,也愈加接近正常WiFi,这些无疑使检测出异常的难度大大增加。
我们根据所学理论并结合借鉴现阶段一些已存在的电脑WiFi检测软件,我们计划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WiFi进行判断:1、WiFi的热点信息2、DNS信息3、ARP检测4、网络中其它用户状态但是这些单一的侦测特征的结果往往不能够有效结合体现出WiFi的安全性,因此就需要人为统计计算,所以,提出使用贝叶斯网络对各项特征类计算得出最终的安全概率。
1.3 特色简介1.3.1 侧重考虑用户被其它用户主动攻击时下WiFi安全的检测软件对用户所在的网络环境检测大都止步于WiFi热点信息以及网关服务器异常判断,可以说绝大部分忽略了对其它接入用户行为的检测,而我们会对其它用户行为检测,将WiFi环境中存在Kali主机、存在网卡开启混杂模式主机、发生ARP攻击都将其纳入对WiFi安全性的判断规则。
1.3.2 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Wi-Fi安全检测方案钓鱼Wi-Fi的构造往往比较复杂,一般会同时采用多重迷惑手段,建立十分接近于真实网络的Wi-Fi环境,仅仅基于本地的安全检测识别的内容有限。
本软件将采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Wi-Fi安全检测方案,手机只要收集必要的数据,进行简单整合之后,交给贝叶斯网络处理即可得到结果。
在云端,我们将采集大量Wi-Fi相关安全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一个Wi-Fi安全识别库。
应用这一个安全识别库,利用贝叶斯算法将手机上传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对手机所连接Wi-Fi的安全评估结果,将结果返还给用户。
第二章作品设计与实现2.1 技术方案针对用户可能面临的两大类WiFi安全威胁,我们提出了个工作系统,主要完成对WiFi信息的收集以及对用户的告警,实现对接收的信息分析判断并回执结果。
2.1.1 被动信息获取1、WiFi热点信息获取调用系统函数,获取SSID、IP、加密方式信息。
将这三个信息上传贝叶斯网络。
2、ARP流量统计我们将手机一定时间内收到的包过滤,得到只有ARP包的流量数据。
根据ARP流量数据判断这个时间内收到的ARP包的个数,将数量上传至贝叶斯网络。
2.1.2 主动探测网络1、DNS信息获取首先让手机对某一知名域名发出请求,通过服务器将解析回一个IP地址之后我们获取IP地址后直接将解析回的IP地址上传至贝叶斯网络2、路由信息获取自主构建traceroute函数,主动ping某一地址,不需要把整个路由表都录下来,仅仅只需要第一跳的IP地址信息。
因此我们获取到第一跳IP地址后将信息上传贝叶斯网络。
3、主动探测网络中渗透攻击主机渗透主机通常会固定打开一些特定的端口,而在无法准确获取整个网络拓扑时,这些特定端口开启与否就是我们对主机类型的判断,我们向外广播探测包,根据回复的GTL字段判断是否存在Linux主机,同时对端口进行探测,等待一定时间,根据收到的回应包来判断是否存在渗透攻击主机,并将信息传至贝叶斯网络。
4、主动探测网络中开启混杂模式网卡的主机对于存在开着混杂模式网卡的主机的判断,同样是构建特殊的探测包,由于混杂模式会让所有包通过硬件过滤器,所有反应都是内核完成,因此,我们广播探测包,根据回应回来的消息判断是否存在混杂模式网卡的主机2.1.3 安全概率计算对用户的信息整理统计计算安全概率,我们决定使用贝叶斯网络。
有八项类:SSID、IP、加密方式、路由信息、DNS信息、ARP流量统计、Kali 主机判断、混杂模式主机判断。
这八大类去利用大量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得到各项类的先验概率供给网络计算下次输入的数据。
在消除关联性后,我们将其与存储在云端的行为准则比较,获取其先验概率,各个特征都将得到的先验概率输入网络中可以计算出最终安全概率,同时将这一安全概率提交。
2.2软件设计我们在对系统提出规划设计时,首先考虑到贝叶斯网络需要学习数据训练才能投入使用,其次贝叶斯网络的对计算的需求较为苛刻,而且该网络同样需要数据的再学习使网络中的各项先验概率越来越迫近真实,优化用户体验。
所以我们打算利用时下热门的云端网络技术,将我们这款软件设计成具有前后台分隔的系统。
将贝叶斯网络置于云端服务器上,既保证计算效率同时又能收集大量用户使用软件后的结果反馈再进行自训练。
前台系统我们针对上述的判断技术方案收集所需要的信息,将信息传递到后同时根据后台反馈的信息对用户发出告警。
后台系统我们打算采取利用贝叶斯网络计算安全概率,将收集到的特征信息量化后通过训练后的贝叶斯网络,得到最终的概率后,返回给用户。
2.3系统流程2.4 模块功能实现2.4.1被动信息获取模块1、热点信息获取针对WiFi热点信息获取,主要利用系统函数获取WiFi的热点信息。
通过函数将会获取所链接WiFi的热点信息,其中包括:SSID、加密方式、IP 地址、Mac地址、DNS信息、WiFi信号强度将SSID、加密方式、IP地址上传至服务器2、ARP流量统计借助TCPdump脚本,(安装脚本需要手动获取权限,这个没办法手动安装,这要不要写进来)运行如下指令,手机流量拦截过滤,只收集ARP的包。
Runtime.getRuntime().exec("/data/local/tcpdump -p -vv -c 200 -s 0 -w /sdcard/test.cap arp");十秒内收集到所有的ARP数据包流量,由于被手机取包分析格式速度的限制,我们决定简化分析过程,将获取的流量大小除以ARP包格式的最小大小,得到ARP包数量。
将包的数量上传。
2.4.2 主动探测模块1、DNS信息获取我们选取百度域名作为请求的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