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案例
外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外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美国对中国企业反倾销案例第一部分、外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1)美国对中国企业反倾销案例 (1)案例一美国对中国薄荷醇反倾销案(1980年7月2日) (2)案例二美国对中国陶瓷餐具反倾销案(1982年7月19日) (7)案例三美国对中国缝制帽子反倾销案(1988年5月26日) (11)案例四美国对中国三氧化锑反倾销案(1991年5月2日) (17)案例五美国对中国制动鼓和制动盘反倾销案(1996年4月) (23)案例六美国对中国首例钢板反倾销案(1996年12月3日) (27)案例七美国对中国漆刷反倾销案(1999年8月27日) (33)案例八美国对中国钢丝绳反倾销案(2000年3月17日) (42)案例九美国对中国折叠礼品盒反倾销案(2001年3月12日) (49)案例十中国输出美国球轴承反倾销案(2002年2月15日) (63)案例十一美国对中国滚珠轴承反倾销案(2002年3月25日) (75)案例十二美国对中国、马来西亚彩电反倾销案(2003年5月2) (95)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98)案例一欧盟对中国扑热息痛反倾销案(1981年12) (98)案例二欧共体对中国出口的刷子征收反倾销税案(1988年) (101)案例三欧共体对我国小屏幕彩电征收反倾销税案(1988年11月) (103)案例四欧盟对中国彩电反倾销案(1988年11月) (105)案例五欧盟诉日本、中国等国打火机反倾销案(1991年11月25日) (122)案例六欧盟对中国黄磷反倾销案(1999年1月4日) (127)案例七欧盟诉中国、韩国电子秤反倾销案(1999年9月16日) (137)案例八欧盟对中国节能灯反倾销案(2000年5月17日) (145)案例九欧盟对中国花岗石的反倾销案(2000年11月11日) (150)案例十欧盟对中国氧化锌反倾销案(2000年12月20日) (154)案例十一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糠醇作出反倾销初裁(2002年8月9日) (160)日本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163)案例一日本对中国硅锰反倾销案(1991年11月29日) (163)韩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178)案例一韩国对中国一次性打火机反倾销案(1997年2月27日) (178)案例二韩国对中国糠醇反倾销案胜诉案件(1997年4月30日) (180)加拿大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184)案例一加拿大对中国热轧钢板反倾销案(2001年1月19日) (184)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 (189)案例一澳大利亚对中国草柑膦反倾销案(1996年3月27) (189)案例一印度对中国焦炭反倾销案件(1997年8月28日) (193)案例一美国对中国薄荷醇反倾销案(1980年7月2日)一、案情概述1980年6月11日,美国新泽西州的Haarmann&Reiner公司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薄荷醇提起反倾销诉讼。
关于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案例以及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关于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案例以及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案例一:中国光纤电缆反倾销案在2024年,美国多家光纤电缆制造商对中国光纤电缆进行了反倾销调查,指控中国对光纤电缆进行了非法补贴和倾销。
在此案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确认了中国的倾销行为,并决定对进口的中国光纤电缆征收反倾销税。
这个案例的启示是,反倾销措施可以帮助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影响。
在这个案例中,中国光纤电缆制造商通过非法补贴和倾销手段,以低价竞争打击了美国本国制造商的市场份额,给本国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通过反倾销措施,美国可以对这些不公平竞争行为进行制裁,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
同时,这个案例也提醒了我们,即使是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反倾销措施也需要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并确保公正和透明。
在这个案例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审查,最终做出了公正的裁决。
这表明反倾销措施需要有一个公正的机构来监督和执行,以保证其有效性和合法性。
案例二:欧盟反补贴案在2004年,欧盟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进行了反补贴调查,并最终决定对进口的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反补贴税。
此举是因为欧盟认为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补贴和优惠政策,使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远低于市场价,从而影响了欧盟本国产业的利益。
这个案例的启示是,反补贴措施可以用来应对非市场行为对本国产业造成的损害。
在这个案例中,中国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政府补贴而获得了非常低的生产成本,并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口到欧盟。
这样的行为扭曲了市场竞争,给欧盟本国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通过反补贴措施,欧盟可以对这些非市场行为进行制裁,维护本国产业的正常竞争秩序。
同时,这个案例也提醒我们,反补贴措施应该是临时的和有限的。
反补贴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扭转非市场行为对本国产业的损害,而不是永久限制进口。
在这个案例中,欧盟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征收的反补贴税是有时限的,以确保公平竞争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是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政策工具,用来应对不公平竞争和非市场行为对本国产业的损害。
最近三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例

最近三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例09经济学2班3109010657 韩维伟一、中欧钢铁扣件反倾销案胜诉,击破欧盟贸易保护:以反倾销之名,2009年,欧盟开始对进口中国的钢铁扣件课以重税。
由于实在忍无可忍,2009年7月31日,中国在WTO起诉欧盟。
首先进行的是必经的磋商程序,但磋商无果。
同年10月12日,中国要求成立专家组进行审理。
巴西、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印度、日本、挪威、中国台湾、泰国、土耳其和美国以第三方身份参加诉讼。
2010年12月3日,WTO专家组就中国诉欧盟对中国钢铁扣件反倾销案作出一审裁决,支持了中国的8项诉求;同时,认为中国对11项诉求证明不充分不予支持,并对另外9项诉求不予裁决,或者认为不在管辖范围,或者没有裁决必要。
中国获得支持的8项诉求是双方争议的核心,所以从整体上讲,中国胜诉。
二、中美轮胎特保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2009年6月29日提出建议,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
根据程序,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为期三年。
2010年12月13日,WTO驳回中国提出的美国对其销美轮胎征收反倾销惩罚性关税的申诉,仲裁小组表示美国在2009年9月对中国销美轮胎采取“过渡性质保护措施”征收惩罚性关税未违反WTO规定。
2011年9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定中国败诉。
三、国际对华钢材反倾销案例:2009年,国际方面对中国钢铁反倾销案共计21例,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盟,美国7起,欧盟4起,俄罗斯3起,印度3起。
从品种上看,中国的钢管产品又成为各国主要的反倾销对象,总计有12起之多,未来中国钢管出口环境将受到严峻的威胁和挑战。
1、美国对中国石油钢管征收反补贴税。
12月3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表决认定,美国国内钢铁工业受到从中国进口石油钢管产品的损害,该裁决为美国商务部11月24日的终裁结果扫清了道路。
反倾销反补贴案例

反倾销反补贴案例在国际贸易中,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是保护国内产业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们将以几个案例来说明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反倾销的案例。
某国家生产的钢铁产品以低于成本价出口到另一个国家,导致受害国的国内钢铁产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大量企业面临倒闭。
受害国政府启动了反倾销调查,最终确定对进口的钢铁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
这一举措有效地保护了受害国的钢铁产业,恢复了市场秩序,也给出口国的钢铁生产商敲响了警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进行市场竞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反补贴的案例。
某国家对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给予了大量的财政补贴,导致该国的太阳能电池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
受影响的国家对此进行了调查,最终决定对该国太阳能电池板产品征收反补贴税。
这一举措有效地阻止了该国对外补贴的行为,恢复了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也促使该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综合应对的案例。
某国家的家电制造业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既有来自低成本国家的倾销产品,也有来自其他国家的补贴产品。
该国政府采取了综合应对措施,既对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也对补贴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同时加大了对国内家电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这一系列举措有效地保护了该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也促使国际市场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得到了遏制。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它们不仅可以保护受害国的产业利益,恢复市场秩序,也可以促使其他国家企业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实现公平竞争。
当然,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也需要在国际贸易规则框架下进行,避免滥用和扭曲市场。
希望各国能够共同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共同维护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环境。
反倾销案例及分析

反倾销案例及分析反倾销是指进口国通过采取法律和政策手段,对进口国市场上倾销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的行为。
倾销是指出口国出口的产品价格低于其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通常是通过削减生产成本等方式来实现。
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免受倾销产品带来的不公平竞争,进口国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来制止这种不公平竞争。
以下是两个反倾销案例及其分析:案例一: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2024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并于2024年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这一调查及税收举措引发了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
分析:1.倾销行为存在:美国通过反倾销调查发现,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存在倾销行为。
这导致了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2.反倾销措施的正当性: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进口国可以采取反倾销措施以保护本国市场利益。
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税属于合法行为。
3.反制措施的影响: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导致其在美国市场上价格上涨,从而降低了中国光伏产品的竞争力。
这对中国光伏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4.贸易争端的解决:中美两国就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税进行了多次磋商,最终在2024年达成了双边协议,取消了具体的反倾销税率。
双方通过协商解决了这一贸易争端。
案例二:欧盟对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2024年,欧盟对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并于2024年对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这一举措导致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出口减少,对中国太阳能产业带来了较大影响。
分析:1.倾销行为存在:欧盟通过反倾销调查发现,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存在倾销行为。
这使得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2.欧盟的反倾销措施合法:欧盟采取反倾销措施是为了保护本国太阳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影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
3.反制措施的影响:对中国太阳能玻璃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导致其在欧盟市场上的价格上涨,降低了其竞争力。
wto反倾销案例

wto反倾销案例WTO反倾销案例。
WTO反倾销是指一国政府或企业对进口商品实施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
在国际贸易中,反倾销措施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贸易争端解决手段,也是WTO成员国在维护自身利益和市场秩序方面的重要工具之一。
下面将以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说明WTO反倾销的实际运作和影响。
1999年,美国对进口的钢铁产品实施了一系列的反倾销措施,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这一案例中,美国政府认为来自巴西、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钢铁产品在美国市场上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导致了美国国内钢铁产业的严重损失。
因此,美国政府向WTO提起了反倾销诉讼,要求对上述国家的钢铁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
经过WTO的调解和裁决,最终确定了各国钢铁产品的反倾销税率,并对相关国家提出了具体的贸易限制要求。
另一个著名的案例是中国对进口的聚酯原料进行反倾销调查。
中国政府认为来自美国和韩国等国家的聚酯原料在中国市场上存在倾销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内产业的利益。
中国政府随后向WTO提起了反倾销诉讼,并对相关进口产品征收了高额的反倾销税。
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争议,也引起了美国和韩国等国家的强烈不满。
经过WTO的调解和裁决,最终确定了中国对相关进口产品的反倾销税率,并对相关国家提出了具体的贸易限制要求。
以上两个案例充分展示了WTO反倾销的实际运作和影响。
通过WTO的调解和裁决,各国在贸易争端中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也能够有效维护自身的贸易利益。
然而,WTO反倾销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为名,对进口产品实施不合理的贸易限制,这不仅损害了国际贸易的公平性,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因此,各国应当在利用反倾销措施时,遵循WTO的规则和程序,维护公平的贸易秩序,共同促进全球贸易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WTO反倾销是国际贸易中一个重要的争端解决机制,它能够有效维护各国的贸易利益,也能够促进全球贸易的公平和有序发展。
中国反倾销成功案例及启示

中国反倾销成功案例及启示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反倾销那些超酷的成功案例,就像是在讲超级英雄打败大反派的故事一样带感。
你知道吗?就好比国外某些企业像一群贪婪的小怪兽,总是想把低价倾销这个“炸弹”扔到中国市场。
但是中国可不会坐以待毙啊!比如说光伏产业,之前国外的光伏产品就像洪水猛兽般低价倾销进来。
可咱中国的光伏企业就像是一群坚韧不拔的小超人。
中国政府和企业联手开始调查反击,这过程就像是一场侦探破案,搜集证据那叫一个细致。
最终成功反倾销,就像小超人把小怪兽打回了老家。
这不仅保护了国内的光伏产业,还让这个产业在国内健康蓬勃地发展起来,现在中国的光伏都走向世界,像明星一样闪耀呢。
还有钢铁行业,那些国外倾销的钢铁产品仿佛是一群不速之客,企图搅乱中国市场这个大派对。
咱们中国的钢铁企业和相关部门就像是一群严格的保安,把那些不合格的、恶意倾销的产品统统挡在门外。
经过一系列复杂又厉害的反倾销措施,中国钢铁行业又恢复了生机,像凤凰涅槃一样。
从这些成功案例里呀,我们能得到好多有趣的启示呢。
这就像是从魔法宝库里发现了宝贝。
首先,团结就是力量。
企业和政府的合作就像齿轮之间的完美咬合,少了谁都不行。
政府是那个大指挥家,企业就是冲锋陷阵的士兵,两者配合默契,才能在反倾销这场大战中获胜。
再者,证据是关键啊,这就好比打官司的时候,证据就是最厉害的武器。
得像福尔摩斯一样仔细寻找那些倾销的蛛丝马迹。
而且,自身强大也是硬道理。
中国企业得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就像武林高手修炼绝世武功一样。
不能老是靠保护,也要有实力去和国外企业公平竞争。
这些反倾销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在国际贸易这个大江湖里,中国就像一个智慧又勇敢的大侠。
面对那些不正当的贸易手段,咱们不会害怕,而是用智慧和规则来保护自己。
中国的企业们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就像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以后啊,相信中国在国际贸易舞台上会越来越厉害,像一颗永不熄灭的星星,照亮整个贸易的天空呢!不管那些国外的倾销手段有多狡猾,咱们都能像孙悟空对付妖魔鬼怪一样轻松化解。
熟知反倾销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贸易摩擦日益加剧。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外的反倾销调查。
本文将以中国光伏产业反倾销案为例,探讨反倾销法律的相关问题。
二、案情简介1. 案件起因2012年,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指控我国光伏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倾销,对欧盟光伏产业造成损害。
同年11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华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关税,税率为11.8%。
2. 调查过程2013年,欧盟委员会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案进行了全面审查。
在调查过程中,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的光伏产业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中国光伏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对欧盟光伏产业造成了损害。
3. 裁决结果2013年12月5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案作出终裁,决定对华光伏产品征收为期两年的反倾销关税,税率为47.6%。
这一裁决对中国的光伏产业造成了严重打击。
4. 争议与上诉在中国光伏产业对欧盟委员会的裁决表示强烈不满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于2013年12月11日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申诉。
2014年9月,WTO专家组驳回了中国的申诉,维持了欧盟委员会的裁决。
5. 调解与协议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中国光伏产业与欧盟光伏产业进行了多次协商。
2014年8月,双方达成一项为期5年的价格承诺协议,以避免贸易战。
根据协议,中国光伏产品在欧盟市场上的最低限价由每瓦0.56欧元提高到每瓦0.87欧元。
三、案例分析1. 反倾销法律依据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依据为《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定》(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SCM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措施协定》(Agreement on Anti-Dumping Measures,AD协定)。
2. 倾销的认定在反倾销案件中,倾销的认定是关键环节。
欧盟委员会认为,中国光伏产品在欧盟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低于成本,构成倾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4年2月25日,谊华被指定为强制性调查对象, 同行企业都说谊华不走运。谊华公司上下却感到 机会难得:“可以凭此一搏了!”这时,全国涉 案的123家企业中,只有60多家企业应诉,超过 一半的企业选择放弃。
• 谊华公司何美乐董事长胸有成竹:“我们绝对没 有低于成本卖,绝对没有倾销,中国虾成本低, 是因为我们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比较便 宜的劳动力资源。美国对我们中国虾业来说,是 个很大的市场,我们决不轻言退出!”由此,谊 华公司携手香港谊林集团,大手笔付出近千万元 的诉讼费用,打起了这场“国际官司”。
• 最终结果让人满意,今年9月7日,反倾销官司水 落石出,谊华公司打了个漂亮的反击战。Fra bibliotek案例分析
• 要赢得应诉反倾销斗争的胜利,光有决心和毅力是远远不 够的,企业内部严格的管理、扎实的内功才是制胜的根本。
• 正如谊华代理律师达颢文所说,美国方面主要的考察点在 于,中国企业是否具备健全的内部管理体制、健全的财务 数据。“要让美国人相信我们提供的数据,我们企业的生 产管理、财务管理必须要国际化、规范化,适应反倾销的 调查要求。”
• 在赢得这场“洋官司”后,谊华公司董事长何美 乐的话语更是掷地有声:“我们的企业很规范, 团队很优秀,我们完全按市场规则办事,按WTO 规则做生意。”
• 必须拥有国际化的人才,按国际一流的标准生产,管理与 国际惯例接轨,这些年谊华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从2003 年投建新厂开始,谊华先后取得了美国、韩国等国家的认 证,到目前为止,公司已通过ISO9001认证、英国BRC高 级认证、泰国FAI认证、美国ACC认证、欧盟注册等认证。 在预警的过程中,福清谊华也按照国际惯例建立财务系统、 会计信息,这使得他们在应诉时底气十足。
• 2005年1月2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我国虾 反倾销做出第二轮终裁结果。我国四家强 制应诉企业税率为0.07%-82.27%,非强 制应诉企业中39家获平均加权税率55.23%, 有18家应诉企业被拒绝加权税率,未参加 应诉企业获112.81%的税率。
• 谊华便是四家强制应诉企业之一。不可思 议的是,美国商务部竟然违反WTO关于非 市场经济国家选取替代国替代价格的基本 原则,滥用自由裁量权,十分离奇地选取 了印度一家在调查期以外的、不分规格的 混合虾的价格,虾的品种也与我国出口美 国的不同,印度是黑虎虾,而谊华出口的 大部分是南美白对虾。基于美国商务部不 合理的税率计算方法,为获取合法的权利, 谊华公司所属的香港谊林公司代理律师团 顶着高额的律师费,积极向美国贸易法院 申诉,2005年美国贸易法院受理香港谊林 公司的申诉。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谊华的应诉团队,他们不仅精 通国际法律,其敬业精神更令人佩服。为了填写 厚达数百页的答卷,为了回答美国商务部随时提 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谊华的员工和律师们几乎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应诉资料铺满了大会议室。 回忆这段经历,谊华的财务总监吴孝香说:“美 国商务部的调查最重视的就是数据,每一个问题 都要及时、准确、完整地交出答案,稍有差错就 前功尽弃。”
• 经过近一年的调查取证,美国贸易法院认为谊林 公司提出的税率计算方法是合理合法的,要求美 国商务部在2006年9月26日前提出新的合理的税 率计算结果,但遗憾的是,美国商务部并没有完 全按照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判决要求更改该案件 税率的计算方法,而是仅仅对于其引用的印度制 造商 NAKKTANI 原料虾的单独加权成本进行了 细微调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向美国贸易法 院递交了第一次重新计算税率的结果,其中谊林 集团经过重新计算的新税率为56.73%。美国国际 贸易法院不接受此次美国商务部的重新计算结果, 并责成美国商务部一个月内重新按照法院的判决 做出新的税率计算。
• 2003年底,美国反倾销的风声渐起。福清 谊华同香港谊林集团第一时间向中国土畜 商会咨询,聘请了专业处理反倾销案的律 师团。
• 2003年12月31日,美国南方虾业联盟向美 国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越南等6个 国家生产的冷冻虾和罐装温水虾采取反倾 销措施。2004年1月,美国商务部正式开始 立案调查。此时,大部分中国企业才匆匆 上阵,应诉准备粗糙马虎,甚至出现公司 名字翻译错误、提交过期的营业执照等低 级错误,有的企业尚未应战就已出局。
案情
• 早在2002年,美国南方虾业联盟就酝酿对包括中 国在内的进口虾采取反倾销行动,这个消息当即 引起了谊华公司的高度重视。中国虾产品70%对 美出口,是输美的主要农产品之一,美国一旦实 施反倾销,将对福清市整个出口虾产业造成毁灭 性的打击。就是从那时开始,谊华水产开始了应 对反倾销的各项准备,公司领导层及管理层学习 反倾销的知识,研究中国小龙虾、蘑菇、苹果汁 等各种各样的反倾销案例,不断跟踪了解美国方 面的信息。
中国输美冻虾遭遇反倾销案
概要
• 2007年9月7日,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日子,美国商务 部终裁,福清谊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在美国对中国出 口的冻虾反倾销案中胜了,成为目前继湛江国联水产 食品有限公司后,在输美冻虾反倾销案中获得零关税 待遇的第二家中国国内企业。
• 与之同时传开来的还有一条遗憾的消息:中国输美冻 虾在这次反倾销案中遭受重挫,美国对中国输美的其 他企业的冻虾及罐装温水虾征收27.89%到112.81% 不等的反倾销税,平均税率为55%。业内人士称,关 税超过20%,企业在市场上就失去竞争力。中国加入 WTO已达6年,反倾销应诉捷报频传,冻虾出口作为 涉案金额最大的一宗农产品却遭惨败,这引起了业界 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