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计算及日期范围的判定
地球自转地理意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

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间和日期范围的计算
其他常见时间或经度信息的提取
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间和日期范围的计算
其他光照图中常见时间或经度信息的提取
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间和日期范围的计算
其他光照图中常见时间或经度信息的提取
6时
左图中,阴影表示黑夜。
1. 弧线AC表示_晨__线,BC表示昏___线。(填“晨” 或“昏”)
规律:除南北两极外,约为15°/时
线速度
单位时间内扫过的弧长
变化规律: ①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负相关) ②60°纬线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线速 度的一半 ③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正相关)
1 地球自转特征
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应用 1.判定半球及纬度带
地球线速度数值向北减少,为北半球,反正南 半球 ① 0——837km|h 60°--90° 高纬度地区 ②837——1447km|h 30°—90° 中纬度地区 ③1447——1670km|h 0°—30° 低纬度地区
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间和日期范围的计算
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间和日期范围的计算
时间数轴法
1.定时:确定用于计算的参照时间 2.定向:确定两地的相对的东西方向 3.定差:确定两地的时区差(同减异加)时区差*1小时=时间差 4.定值:所求的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3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时间和日期范围的计算
4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及其应用
偏移规律:南左北右,赤道不偏
地转偏向 力规律及 其应用
水平运动物体受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产生偏转,在 气流和水流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时间的认识与计算

时间的认识与计算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安排日程、约定活动时间,并且是我们测量和记录事件发生顺序的基本工具。
本文将探讨时间的认识和计算方法,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是人们对事件顺序的感知和把握。
在物理学中,时间是一种连续的、不可逆的量,以秒为单位进行衡量。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将时间分为小时、分钟和秒钟等更小的单位来计算。
二、时间的计算方法1. 时间的加减计算当我们需要计算时间间隔或者将不同时刻的时间相加时,我们可以使用加减法来进行计算。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一个活动开始的时间点和持续的时长,我们可以通过时间相加来计算活动的结束时间。
2. 时间的换算计算有时候我们需要将时间从一个单位换算为另一个单位,例如将分钟换算成小时,或者将小时换算成天。
这可以通过简单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完成。
例如,一小时等于60分钟,一天等于24小时。
三、时间的应用领域1. 学校和工作在学校和工作中,我们需要按时完成任务、参加会议或上课。
时间管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个人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使用日历、提醒事项和时间表等工具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
2. 旅行和交通时间在旅行和交通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交通工具的时刻表帮助我们确定出发和到达的时间,而全球统一的时间标准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时间对比更加方便。
3. 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领域,时间的精确测量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科学家们使用各种精密的计时器和计时设备来进行时间测量,以确保研究数据的可靠性。
4. 健康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时间和掌握时间管理技巧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
充足的睡眠时间、规律的作息和科学的饮食习惯,都需要我们对时间的合理认知和利用。
四、时间的价值和意义时间是我们生命中有限的资源,也是我们可以支配的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懂得合理分配时间,专注于重要的事情,避免时间的浪费和消耗。
地球和地图(经纬网和时区计算)

08年高二地理复习学案之一——第一篇地球和地图考点知识和考纲解读[《考试说明》中涉及本考点的知识点]: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级、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经纬网及意义,时区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和北京时间;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考纲解读]:地球和地图部分是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学会阅读地图也是地理学的基本技能要求之一。
地球部分重点内容为经纬网部分,地图部分的重点为地图的比例尺和方向及其等高线地形的判读。
在近几年高考中,涉及本考点的内容的命题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计算能力及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综合行、分析性和实用性明显加强。
如时区计算、昼夜长短、根据经纬度判断位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等,特别是于现实联系密切的内容。
第一章 地球基础知识-经纬网一、知识结构体系二、基础知识思考训练(一)经线和纬线基本常识对比要求:阅读教材-区域地理第3页至第4页,结合图1-1,完成以下问题和表格。
①、观察经纬线,说出经线和纬线的不同;区分东西经和南北纬,确定经度和纬度的范围。
②、描绘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描绘0°经线和180°经线。
③、读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读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半球位置。
基本常识经线及经度 纬线及纬度实际应用 纬线的概念、特点 纬度的划分 重要的纬线经线的概念、特点经度的划分重要的经线确定某一点的经纬度位置 确定两点的相对位置(方向) 确定两点间最近距离的方向地图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地球的形状及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纬表格1-经线和纬线对比表格2-经度和纬度的对比东半球20°北极南极60°30°0°°60°10°40°70°100°130°160°西半球图1-1[实战操练]1.以下有关地球上纬线和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任何地方,纬度差1°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B .经度差1°的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C .O °纬线的长度是O °经线的两倍多 D .任何纬线圈都长于任何经线圈2.关于东西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经度的范围都在东半球B .本初子午线和180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界线C .1800经线在东半球D .200W —00—1600E 的经度范围为东半球 3.用200W 和1600E 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界线的依据是( ) A .这两条经线都从海洋上经过,不经过陆地 B .这两条经线正相对 C .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各国边界上通过D .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通过,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读右经纬网图,回答4—7题: 4、穿过海洋最长的经线是:( )A 、A 线B 、B 线C 、C 线D 、D 线 5、比较不同纬线的长度:( )A 、①线是②线的1/2B 、②线比③线长C 、③线比④线长D 、①②③④四条纬线一样长 6、甲、乙两人从G 点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 如果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 A 、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 、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 、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D 、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7、图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的是:( )A 、E 点B 、G 点C 、H 点D 、K 点(二)经纬网的基本常识及其应用1、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训练1要求:阅读教材-区域地理第4页至第5页,结合图地图册,完成以下问题和表格。
《世界地理》第一课 地球与地球仪

划分 半球 和其他
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 球;160°E向东至20°W为西 半球
作用
定距离
只有在赤道上经度 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水平距 相差1°的水平距 离均约为111千米 离约为111千米 地球仪上,经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利用经纬 网可确定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纬度、 经度)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地理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地理
本章概览 地球与地图部分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也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为了研究 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地球仪上又作出了一些点与
线,这些点与线(极点、经纬线)就是地球仪的基本要素。本章另一部分知
识是地图,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以及地图上的各种等值线是我们学习和研 究地理知识的基本工具。
地理 (2)区时的计算。
①求某点所在时区:该点经度除以15°,所得商“四舍五入”保留的整数
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 ②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 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③求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 若所求地与已知地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 “+”;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2时。读图,回答(1)~(2)题:
地理 (1)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
C.乙地昼长20小时
D.甲地夜长12小时 (2)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是( A.四分之一 C.三分之一 B.二分之一 D.大于二分之一 )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 圆圈 一个圆,且都平行 指示东西方向 南北对称,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给纬线标注度数 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某地到球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 角(线面角) 北纬用N、南纬用S表示
时间的认识与计算

时间的认识与计算时间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基本的度量方式。
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科学研究,时间的认识与计算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从时间的认知、时间的划分和时间的计算三个方面来探讨时间的本质和应用。
一、时间的认知时间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感知和认知的对象。
人们从自然现象和生活经验中逐渐认识到时间的存在和流逝。
天空中日升日落的变化、季节的轮回、植物的生长等都是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和观察的方式。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借助各种工具和仪器来更加准确地认识时间。
日历、钟表、计时器等工具成为人们划分时间的重要依据。
同时,人们还通过时间单位的定义和标准来统一对时间的认知。
国际原子时、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等标准对于实现全球时间的统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时间的划分时间的划分是人们对时间进行分类和组织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将时间分为年、月、日、时、分、秒等单位。
这些单位都是人类社会根据时间流逝的特点而进行的抽象和约定。
时间的划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安排和利用时间。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在时间的划分上可能存在差异,但都离不开对时间流逝规律的基本认识。
在科学研究领域,时间的划分更为精确,科学家们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时间刻度和单位,如纳秒、皮秒等,以满足实验和观测的需要。
三、时间的计算时间的计算是对时间进行数值运算和操作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时间的加减、求差等运算。
例如,计算两个事件之间的间隔时间、计算某个活动所需的总时间等。
时间的计算还涉及到时间的单位换算,在不同的单位之间进行换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比较时间的长度和差异。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时间的计算更加精确和复杂。
科学家们使用各种数学工具和算法来进行时间的推算和模拟,以研究时间的规律和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总结起来,时间的认识与计算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时间的感知和认知,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利用时间。
时间的划分和计算则为人们提供了时间规划和时间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地球运动——难点突破系列3(时间计算问题)(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难点突破系列3
2 北京时间
时区和区时 美国时间
中国使用统一的北京时间,实际跨5个时 区。美国本土使用四个时间(按时区)。 无论哪种方式都存在弊端,试举例说明。
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A.西二 区 B.西十区C.东十区 D.东 二区 情境类时间计算,计算的障碍来自时间信息隐藏,突破图文信息,获得时间。
难点突破系列3
精练2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超联赛)大结局阶段,巴西实施夏令时(时间提早1小时)。 2018年11月11日中超联赛最后一轮开赛时间是15时,此时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西三区)夏令时为( )A.11月10日4时 B.11月11日3时C.11月11日5时
D.多于2/3
方法:求180°的时间。 110°E地方时12:00,180°为16:40,16:40/24:00>2/3。D正确。
难点突破系列3
5 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时长
上午
正午 12:00
下午
例如:某日日出5:00, 求昼长?
根据当地正午12:00, 可知5:00--12:00上 午时长为7小时,上 午和下午等长(以 12:00平分),可知 昼长为2*7=14小时。
180°
90°W A 0°
90°E B
180°
35°W
120°E
2.定点:即将Βιβλιοθήκη 知点和所求点标在轴的相应位置34小.定结差值:(1地)确定方定向时两:计地求算的要经点具度位体差于到。已准如知确上点经图的度中西,A边北、,京B取时两“间地-是的”区经。时度(要差2)先如为转上35换图°+成中1地所20方求°=时的, 133555°°W°W。的某(2地地)确方经定时度时=已间2知0差时,,-时即1间01计小55算时°×与240分纬分钟度钟/无=1°关9=时,642所00分以分钟已钟。知,两转地化时成间为,10一小地时经20度分, 钟求。另一地经度的问题,再复杂的时间计算都会归结为已知三个量,求未知量。 难度在于挖掘(隐性)信息,建立位置关系和复杂事件顺序。 拆分法(更简单):155°=150°+5°,即10小时+20分钟。
高中地理必修1《地方时、区时、日期计算》

“乾坤大挪移”— —
1、晨线与赤道的交点 所在地经线为__6___时,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地 经线为_18____时,
2、太阳直射点所在的 经线为___12__时,夜半 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 __24___时。
——会判读晨线和昏线及经度
A FE G
O B
A
PN
B
“乾坤大挪移”— 图解
—
18点
A
A 6点
E O
F
G
24点 P
12点
12点
B
24点
B
18点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地经线为__6___时,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地经线为_18____时;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___12__时,夜半球 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__24___时。
如下图,阴影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8点
A 1、AB为( )线
P
午
12阳时
6时
B
地方时计算一 简单的计算
我国的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约为 东经 73°,我国的最东端在黑龙江的东部 经度约为东经 135°,试算一下东西时差?
例1、北京时间为15点时,赤水(106°E)地
方时是几时几分? 答案:14点4分
解析:①计算出两地的经度差;②经度相差15°时刻相差1小 时,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1´时刻相差4秒。
时间差
90°W
经度差
0°
N
自转方向
东+西-
90°E
180°
120°E
106°E
已知南康当地时间为10点,请问北京当地 的时间为多少?(注南康经度约115°E)
时间差4分钟
90°W
经度差 1°
地球运动知识点梳理

一、地方时1 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的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
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的各种时刻不同。
2 、定义: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它把一天中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定为中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小时之间等分为24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遵循“东早西晚”的原则,其差异是1小时/150、4分钟/10、4秒钟/1‘。
注意:“如日中天”中的“日中天”就是一天中太阳最高的时刻,是一天中地方时为12点的时刻,这时太阳辐射在一天中最强。
但此时气温并不一定最高,因为地表受热需要一个过程。
3、与地理位置的关系: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同一天,24小时制)4、经度差的计算方法:若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地区,则经度差=大的经度数-小的经度数若两地分别为东经或西经地区,则经度差=两地经度数之和二、时区和区时1、时区: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分为24个时区,即每隔150划分24个时区注意:东12区位于东经范围以内,西12区位于西经范围以内,其中东12区与西12区都只跨7.50个经度,东、西12区合为一个时区。
但东、西12区都位于西半球。
2、区时:每个时区的区时,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又称为标准时。
注意:①、中央经线是指该时区的“标准经线”,其度数的大小为该时区数×150②、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
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
③、东西12时区时刻相同,而日期相差1天。
3、根据经度推算时区的方法①经度÷150/h=整数和余数。
若余数小于7.5度,同该经度的时区数就是整数;②若该余数大于7.5度,则该经度的时区数就是整数+1;③某地为东经度,为东时区;某地为西经度,为西时区;若整数为12,则为东西12区4、时区差的计算方法:同区相减,异区相加5、世界各个国家区时的确定:(1)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即1200E的地方时,是中国各地统一采用的时间(2)国际标准时: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即中时区的区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的计算及日期范围的判定
1.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
”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一定时: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
光照图中,特殊经线地方时的确定,以下图为例: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
(2)二定向: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 点的地方时,以D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 点位于D 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 点地方时,以B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 点位于B 点以西,应“西减”。
(3)三定差: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 点所在经线与ND 经线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四定值: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
点地方时为12:00+45°15°=15:00,F 点地方时为24:00-45°15°
=21:00。
2.区时的计算
该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第二步:求时差,即求时间间隔,每相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
第三步: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注:①“+、-”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
②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3.日期范围的判定
地球上日期变更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是自然变更的0时所在经线。
如下图所示。
(1)经线展开图
(2)极地投影图
(3)两种日界线的区别
注: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新的一天所占时间就是几个小时。
技法点拨
1. 图示法巧解时间计算问题
运用图示法解答时间计算问题直观简洁,不易出错。
应用时要熟记经度和时区的分布规律,注意以下几点:
(1)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自西向东,西经度越来越小,东经度越来越大。
按下图记忆:
(2)中时区在中间,东时区在东,西时区在西,自西向东,西时区数由12逐渐到1,东时区数由1增大到12。
如下图:
(3)根据题意在图中标出已知地的经度和时间,未知地的经度等信息。
(4)计算。
根据图中标注的信息求两地的经度差、时区差或时间差,然后进行计算。
例如:①当东八区为6月9日20时时,求东十区和西五区的区时。
图解如下:
②当东八区为6月9日20时时,求35°W和125°E的地方时。
图解如下:
2. 图示法判断不同日期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
(1)若0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则全球属于同一天。
(2)若0时经线与180经线相对(即与0°经线重合),则全球新、旧两天范围相等。
(3)若0时经线位于东经度,则全球“今天”范围小于“昨天”,且当0时经线向东离180°经线越近,“今天”范围越小。
(4)若0时经线位于西经度,则全球“今天”范围大于“昨天”,且当0时经线向西离180°经线越近,“今天”范围越大。
3.掌握特殊时间的重要方法
(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2)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
(3)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4)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
(5)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是0时。
4.两个日期所占比重的计算技巧
(1)早的一天所占的比重为:国际日界线的时间/24。
(2)晚的一天所占的比重为:1-(国际日界线的时间/24)。
落实体验
2.[2012·海南地理]下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
甲地经度为15°E。
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时间为( )
A.5日5时20分B.6日6时20分
C.6日5时20分 D.5日6时20分
(2)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
A.悉尼B.上海
C.雅加达D.莫斯科
【解析】(1)本题考查区时计算。
15°E位于东一区,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通过计算可知东一区区时为6日6时20分。
注意计算过程中是否需要日期增减。
(2)由东一区区时为6日6时20分可知,图中晨昏线为晨线,据其倾斜方向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越向北昼越长,D项正确。
【答案】(1)B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