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药物分离技术 教学大纲

药物分离技术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50310Z10课程名称:药物分离技术/Drug Separation Techn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制药工艺学药物化学适用专业:制药工程教材、教学参考书:1、冯淑华主编,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李淑芬,白鹏主编,制药分离工程(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是利用待分离物系中有效活性成分与共存杂质之间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离纯化的工程技术学科,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
药物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最重要的前提是获得所需纯度的化合物。
药物特别是制剂中的药物的分析,也大多要求先进行分离纯化。
因此,分离纯化技术是药物的研究、开发、生产与分析中的关键技术。
本课程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药物研究、开发相关的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药物分离纯化工艺过程中的基本原理、方法、流程,熟悉各种分离纯化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了解新型药物分离工程与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药物分离知识,针对具体的药物分离目标设计选择合理的分离工艺和方法。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合成药、生物药、植物药的分离纯化技术,包括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的基本概念;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的特点及一般工艺过程;分离与纯化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的分类、工艺及原理,以满足制药工程专业适应本专业工作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
能力:1、具有对药物混合物进行分析、分离的能力,合理设计分离工艺和选择设备类型;2、具有对药物分离工艺、技术进行优化的能力;3、具有能够恰当运用现代分离技术手段对药物混合物进行分析,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能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涉及的相关工作进行分析,并用于解决复杂制药工程问题。
《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58504课程名称: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英文名称: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Sample Investigation 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64学分:4适用对象:应用统计学、统计学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先修课程:微积分、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二、课程简介主要介绍抽样调查及其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以及几种基本的抽样方法和抽样调查的步骤与设计流程。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抽样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特别是估计量的分布及其特征;并要求具有对一般实际场合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抽样方法、制订抽样方案的能力。
This curriculum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sampling survey and sampling survey, as well as several basic sampling methods, steps and design process of sampling survey. Students Ieam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sampling technology through this course, especially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stimators, and require the ability to choose suitable sampling methods and draw up sampling plans for general practical situations and specific situation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专业课、选修课2、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抽样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制药专业《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制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413104002课程名称:制药分离工程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开课教研室:生化与制药教研室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讲授药物提取、分离、纯化的理论与技术,是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药物成分分离的一门课程。
内容包括常用分离技术及近年发展的新型分离技术的原理、理论、方法、工艺及其应用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物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能够掌握制药过程所涉及分离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固液萃取、萃取分离、非均相分离、沉淀分离、膜分离、吸附与离子交换、电泳分离技术等内容。
使学生能够在将来的生产过程中具有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成绩考核形式:期末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分离过程基本原理的概念、定义;熟悉和了解制药工业现状、分离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熟悉制药工业下游技术的工艺过程、特点及其重要性,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动态。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工业发展状况;分离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分离过程基本原理概念、定义。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分离过程基本原理的概念、定义。
教学难点是制药工业下游技术的工艺过程、特点及其重要性。
4.教学内容(1)制药工业主要知识点: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
(2)制药分离技术主要知识点:制药分离技术的作用;制药分离原理及分类;制药分离技术的进展。
第二章固液萃取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固液萃取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过程计算;熟悉分离过程的特点、影响因素、工艺流程;了解使用设备结构。
中药制药分离工程(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二节中药提取智 能制造关键技术及
应用
第一节智能制造总 体设计原则
第三节中药智能化 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第一节智能制造总体设计原则
一中药提取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 二智能制造相关概念 三智能制造总体设计
第二节中药提取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一关键工艺技术 二在线检测技术 三 MES与EMS 四产业化节能新技术
一中药制药分离技术的选择 二中药制药分离技术选择的工业生产影响因素 三中药制药分离技术选择的优化
第三节中药制药分离工程的环保、卫生与安全
一 EHS管理体系 二中药制药分离过程的环境保护 三中药制药分离过程的职业卫生和生产安全
第四节中药制药分离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一中药制药分离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中药制药分离工程技术的耦合(集成)
第三节化学萃取技术
一化学萃取原理 二化学萃取剂及其应用 三化学萃取基本流程及应用
第二节常用的膜技 术
第一节概述
第三节膜技术应用 中的相关问题
第四节膜技术 在中药制药领 域中的应用与
展望
习题
第一节概述
一膜技术发展简史 二膜的分类与膜材料 三膜组件
第二节常用的膜技术
一微滤 二超滤 三纳滤 四反渗透 五膜蒸馏 六渗透汽化 七电渗析 八其他膜技术
第二节溶剂回收
一溶剂回收的依据 二溶剂回收的基本原则 三溶剂回收工艺 四溶剂回收工艺的验证
第一节常用干燥技术 及设备
第二节干燥在中药生 产中的应用
第三节沙参麦冬颗粒 临床前研究中用到的 干燥技术
习题
第一节常用干燥技术及设备
一传统干燥方法 二现代常用干燥方法
第二节干燥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一药材及饮片的干燥 二料液的干燥 三固体的干燥
中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中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药分离工程/ Separation Engineering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l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剂学、中药学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药分离工程本课程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是一门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分离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各类超临界流体分离、色谱分离、吸附分离、膜分离、固液分离、蒸馏分离、结晶分离、生物分离、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分离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药中的主要类型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精制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掌握中药分离的基本了解寻找中药有效成分的途径,为开发研究新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1.绪论中药分离工程的定义、中药分离工程的内容、中药分离工程的发展、中药有效成分。
2.超临界流体分离工程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超临界CO2特性、中药的超临界CO2萃取过程及设备、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夹带剂在超临界CO2萃取中的作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前景、中药传统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超临界CO2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主要优点、临界流体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实例、超临界萃取CO2技术与其他分离手段的联用、超临界流体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前景。
3.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分离工程超声及微波特性简介、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特点、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基本原理、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原理、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操作及设备、影响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过程的因素、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超声及微波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实例、超声及微波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前景。
4.色谱分离工程色谱分离的概念、色谱分离方法的分类、色谱分离方法的发展、特点、色谱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色谱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制药工程专业)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制药分离工程相关技术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其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1)知识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固液萃取,液液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反胶团萃取与双水相萃取,非均相分离,精馏技术,膜分离,吸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过程,结晶过程与电泳技术等制药分离工程常用技术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制药工程领域常用分离技术及近年发展的新型分离技术的原理,能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较好地运用各种分离技术来设计合理的提取、精制的工艺路线,并能从理论上解释各种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正确、有效的解决制药生产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思想教育目标: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展示等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结合板书,讨论讲解课堂习题。
学习方法: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完成每章的课后习题。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固液萃取,液液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反胶团萃取与双水相萃取,非均相分离,精馏技术,膜分离,吸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过程,结晶过程,电泳技术。
教学难点:超临界流体萃取,精馏技术,膜分离,吸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过程,结晶过程,电泳技术。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安排课程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第1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制药工业发展情况。
2.理解分离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作用及应用情况。
【授课内容】1.1 制药工业1.2 制药分离技术第2章固液萃取(浸取)【目的要求】1.理解固液萃取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掌握浸取分离的计算方法。
3.熟悉浸取工艺的技术流程及常用设备。
【授课内容】2.1 概述2.2 浸取过程的基本原理2.3 浸取过程的计算2.4 浸取工艺及设备2.5 浸取强化技术简介第3章液液萃取【目的要求】1.理解萃取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大学教学大纲_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

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第一部分大纲说明课程代码:S0913开课时间:第一学期总学时数:32学时开课部门:中药学院授课对象:硕士生考核方式:开卷笔试主讲教师:李医明,王新宏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常建华,董绮功.波谱原理及解析.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王峥涛,梁光义.中药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版张祥民主编.现代色谱分析.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陈培榕,李景虹,邓勃.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药中所含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检识、分析以及结构鉴定。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中药研究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本课程的研究范围以及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简单介绍了中药有效成分结构研究方法、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程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旋光谱、圆二色谱等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1.了解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的研究范围。
2.了解中药有效成分结构研究方法。
3.熟悉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程序。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主要内容:本章节主要介绍了中药材提取前的粉碎原则及方法;中药化学成分的常用的方法以及分离纯化新技术,重点介绍半仿生提取、免加热提取等;分离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同时介绍了中药化学成分分析在技术和方法上的基本要求以及分离、分析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研究中的综合运用。
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常规提取方法。
分离工程课程设计教课书

分离工程课程设计教课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分离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2)掌握常用的分离方法及其原理,如过滤、沉淀、吸附、蒸馏等;(3)了解分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物料性质等;(4)熟悉分离工程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分离工程问题;(2)具备初步的分离工程设计和优化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分离工程的模拟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分离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关注环保、安全意识,强化工程伦理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分离工程概述:介绍分离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2.分离方法原理:讲解过滤、沉淀、吸附、蒸馏等常用分离方法的原理和应用;3.分离过程影响因素:分析温度、压力、物料性质等对分离过程的影响;4.分离工程设计计算:学习分离工程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5.分离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分离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3.实验法:进行分离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离过程;4.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分离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分离工程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分离工程的相关概念和案例;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分离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分离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药分离工程/ Separation Engineering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l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剂学、中药学适用专业:制药工程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药分离工程本课程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是一门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分离的一门学科,内容包括各类超临界流体分离、色谱分离、吸附分离、膜分离、固液分离、蒸馏分离、结晶分离、生物分离、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分离等。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药中的主要类型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精制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掌握中药分离的基本了解寻找中药有效成分的途径,为开发研究新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绪论
中药分离工程的定义、中药分离工程的内容、中药分离工程的发展、中药有效成分。
2.超临界流体分离工程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超临界CO2特性、中药的超临界CO2萃取过程及设备、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夹带剂在超临界CO2萃取中的作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前景、中药传统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超临界CO2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主要优点、临界流体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实例、超临界萃取CO2技术与其他分离手段的联用、超临界流体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前景。
3.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分离工程
超声及微波特性简介、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特点、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基本原理、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原理、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操作及设备、影响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过程的因素、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超声及微波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实例、超声及微波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前景。
4.色谱分离工程
色谱分离的概念、色谱分离方法的分类、色谱分离方法的发展、特点、色谱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色谱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
5.吸附分离工程
吸附分离的概念、吸附分离的种类、吸附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吸附与吸附平衡、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常用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吸附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应用实例、新型吸附剂及其应用。
6.膜分离工程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史、膜分离技术简介、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分离膜、膜分离过程的操作及分离装置、膜分离技术的影响因素、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应用实例、应用前景、存在问题及建议。
7.固液分离工程
固液分离的特点、固液分离的分类、固液分离的基本原理、过滤分离、沉降分离、过滤分离设备、固液分离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中药固液分离的特点、过滤分离技术的发展。
8.蒸馏分离工程
蒸馏技术的发展简史、蒸馏技术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蒸馏技术的基本原理、蒸馏技术的工艺流程及设备、蒸馏分离的影响因素、蒸馏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展望、应用实例、技术展望。
9.生物分离工程
生物分离的特点、中药中的生物物质、分离效率的评价、细胞内产物的分离与溶解、细胞分离、细胞破碎、包含物的分离、酶技术、酶工程技术,结晶原理、溶
解度、过饱和溶液与介稳区、成核、结晶的生长、生长速率、ΔL 定律、结晶过程设计基础、结晶粒度分布、粒数衡酸方程、结晶器、冷却结晶器、蒸发结晶器、结晶操作及其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结晶操作特性。
(二)基本要求 1.掌握下列内容
中药分离工程的定义及意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色谱分离的概念、色谱分离方法的分类,色谱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
结晶原理,熟悉结晶操作及其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
2.熟悉下列内容
中药分离工程的内容、中药分离工程的发展、吸附分离的概念、吸附分离的种类、吸附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蒸馏技术的基本原理。
熟悉生物分离的特点、中药中的生物物质、分离效率的评价,
3.了解下列内容中药主要有效成分。
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及前景、中药传统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超临界CO2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主要优点,超声及微波特性、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特点、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基本原理、掌握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操作及设备、影响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过程的因素、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
固液分离的特点、固液分离的分类、固液分离的基本原理。
细胞内产物的分离与溶解、细胞分离、细胞破碎、包含物的分离、酶技术。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32学时,课内学时分配如下:
生物分离工程 2 2
合计
(四)课程内容重、难点
1.重点:中药分离工程的定义及意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色谱分离的概念、色谱分离方法的分类,色谱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
结晶原理,熟悉结晶操作及其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
吸附分离的概念、吸附分离的种类、吸附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蒸馏技术的基本原理。
生物分离的特点、中药中的生物物质、分离效率的评价, 2.难点: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中药传统提取方法及其优缺点、超临界CO2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主要优点,超声及微波特性、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特点、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的基本原理、掌握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操作及设备、影响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过程的因素、超声及微波辅助萃取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分离中的应用。
固液分离的特点、固液分离的分类、固液分离的基本原理。
细胞内产物的分离与溶解、细胞分离、细胞破碎、包含物的分离、酶技术。
三、课程改革与特色
本课程是一门运用现代分离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分离的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内容覆盖面大,知识新颖。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中药分离工程》,主编:刘小平、李湘南、徐海星,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5年参考书:《中药化学》,主编:匡海学,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3年《天然药物化学》(第四版),主编:吴立军,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1年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McHugh M A, Krukonis V J.. Boston:Buterworth,1998
执笔:徐海星
审阅:刘小平日期:2005.8.30. 审定:刘小平日期:200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