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A效应下香港与泛珠三角一体化的实证分析
CEPA协议下的区域体化进程中香港经济增长的分析报告

第八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字数共计10101字CEPA协议下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中香港经济增长的分析李成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区域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跨行政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热潮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持续升温。
而CEPA 是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一个区域性经贸安排,也是我国在WTO的框架下积极寻求参与区域经贸安排的一次有益尝试。
本文通过构建经济增长模型分析CEPA 实施前后香港经济的变化,来说明CEPA对香港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政策性的建议。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香港经济增长CEPA一、引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跨行政区的经济合作发展很快,区域互动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CEPA是中国签署的第一个两个独立关税区之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文件,是中国迈向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步,对中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当前各经贸强国都在通过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完善自身的经济战略,缺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家经济战略是不完善的。
香港在内地政治、经济改革与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作用不仅表现在过去的桥梁枢纽角色,也表现在未来珠三角经济增长的核心地位和对中国统一的政治影响。
香港是东亚地区重要的国际经济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尽管其他地位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有所下降,但是香港的综合经济功能目前还不可能被内地的城市取代。
内地和香港有着不同于一般单独关税区之间的特殊政治、经济关系,两地之间的经济合作不能简单的以经济利益来衡量。
可以这样认为,CEPA实际上是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质性区域经济合作的第一步,其追求的利益是长远的,造成的影响也将是广泛而深刻的。
从中国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世界经济竞争中要想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关键就是要把自身(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的资源整合到最佳状态,构建起大中华(作者简介:姓名:李成,出生年月:1988年1月29号,性别:女,学位: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福州大学管理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是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会员。
CEPA新协议基本实现香港内地服贸自由化

CEPA新协议基本实现香港内地服贸自由化作者:苏雯来源:《沪港经济》2016年第01期去年岁末,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与国家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香港签署了CEPA框架下的《服务贸易协议》,进一步对香港开放内地的服务业市场,令内地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今次的协议为两地多年来在CEPA下持续开放服务贸易的里程碑。
2003年,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CEPA,对内地与香港经济互动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CEPA为内地与香港经济的更紧密融合、共同繁荣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空间。
自签署CEPA以来,内地在协议框架下不断扩大对香港服务业的开放幅度,对于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商贸和航运中心的地位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2011年,中央政府宣示政策,公布在2015年底“十二五”规划期末,通过CEPA新协议,内地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自此,特区政府一直与商务部就实现这一目标进行磋商和研究。
过去四年,两地每年都签署新协议,扩大CEPA的开放内容,稳步朝着目标前进。
2014年签署的《关于内地在广东与香港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协议》(《广东协议》),以先行先试方式率先在广东实现此目标,亦是内地首次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方式制定的自由贸易协议。
在《广东协议》基础上,双方2015年继续磋商,并于11月27日签署“服务贸易协议》。
在内容方面,《服务贸易协议》进一步加大内地开放措施的宽度和深度,当中包括把大部分在广东先行先试的开放措施推展至在内地全境实施,以及减少负面清单中的限制性措施。
整体上,内地对香港服务贸易开放了153个部门,占全部服务贸易部门的95.6%;就“商业存在”的服务模式,有62个部门对香港实行国民待遇,即内地对香港服务提供商再无特殊限制,实行国民待遇。
此外,在跨境服务和文化及电信领域的正面清单中亦新增了多项开放措施。
在提高投资便利化方面,香港服务提供商在大部分服务贸易部门的投资,其公司设立及变更的合同、章程审批将改为备案管理。
从CEPA看香港危机和优势再造

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08月/18日/从CEPA看香港危机和优势再造郎咸平 零关税不具吸引力粤港两地紧密经贸关系(CEPA)的安排主要分两个层面,分别为将港产品入口内地的关税逐步降至零,以及降低本港服务业进入内地的门槛。
但是对企业来说,税项只是一个非常次要的因素;一个企业决定到某个地方投资,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成本问题。
但税项占总体成本的比例十分低,大约只占百分之五左右。
零关税安排只能将税项占总成本的比例再降低大约百分之一至二,所以任何一家公司不会因为有了CEPA而来本港投资,它一定会到大陆投资,因为内地的经营或劳动成本远比香港低。
因此零关税安排只能对短期的贸易和物流带来一点刺激作用,长期而言则没有效用。
而得益比较大的行业估计有珠宝、钟表和高科技零件行业。
不过这些行业占本港G DP的比例相当低,不能解决结构性的经济问题,故大家不应对CEPA感到太过兴奋。
CEPA的另一个安排,是移除香港服务业到内地营商的阻碍。
但外地公司对内地企业的吸引之处在于“credibility”(可信性)。
例如在找会计师时,内地一定会找美国的四大会计师行而不会找香港的公司,因此香港服务业并不具备“可信性”的优势,与国际企业相比难有竞争力。
加上香港人的普通话水平不佳、不熟悉内地的法律和国情、人工成本比较高,因此与内地中小企一样不具备“credibility”。
所以本港中小服务业到内地的竞争力相当有限,甚至没有生存机会。
此外,有关安排对本地就业也没有帮助,相反更可能加快本港服务业移向内地的速度。
我的观点很明确,如果以CEPA本身而言,他的效益肯定是有限的。
香港各界的估计与我的判断类似。
例如香港总商会的估计CEPA能增加5,000-7,000个职位,而时代周刊和德意志银行估计的就业量也差不多,大概5,000人左右。
但对于香港30万的失业人口而言,这几千个职位的增加简直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但是既然CEPA的直接功效有限,那么CEPA对于香港的意义何在呢?我认为温总理七月一日访港之时已经清楚地告诉港人答案————那就是香港的未来必须要靠香港人自己去奋斗。
CEPA框架下粤港澳区域经济的整合与辐射.

透视珠三角一、CEPA体现的基本特征二、CEPA框架下粤港澳区域经济的内部整合1.CEPA框架下粤港澳区域经济内部整合的必然性2003年6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与f’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协议。
2003年10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Mainland/MacaoPartnershipArrangementCloserEconomic0吲卜刊V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比较晚,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刚刚起步。
而CEPA协议的实施是中国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早也是最快的实践,这一措施的实行无疑将会使粤港澳成为获利最快和最大的地区。
从世界经济形势来看,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
目前世界经济的竞争一方面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但更多地则表现为地区之间和区域集团之间的竞争。
顺应这一潮流,粤港澳必须加快区域内部的整合步伐,推进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从而把粤港澳经济区发展成为亚洲和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地区。
2.CEPA框架下粤港澳区域经济内部整合的条件冷CEPA)协议。
两个协议在原则上是一样的,并都是在2004年1月开始实施。
CEPA协议的签署反映了内地与港澳同胞的共同心愿,是中国内地与港澳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具有深远的意义。
CEPA体现的主要特征是:1.CEPA体现了贸易自由化特征。
CEPA的总目标是逐步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减少或取消双方之间实质上所有歧视性措施,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这一总目标充分体现了CEPA协议的贸易自由化特征。
2.CEPA体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特粤港澳区域经济的整合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条件。
首先,“一国两制”和CEPA征。
CEPA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是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许可下的运作原则,其实质是类似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贸易安排的一种形式。
CEPA效应下香港与泛珠三角一体化的实证分析

用 计量 经济 学 模 型计 算 出反 映贸 易壁 垒 的综 合 指标 . 过分 析该 指 标 的水平 和演 化 过程 , 通 研究 香 港 与 泛 珠 三 角地 区的贸 易一 体 化 进程 。 过 计算 在 香港 消费 中本 地 产 品和 来 自泛 珠三 角 其 他省 份 产 品的 比率 , 通
对 于 C P 产生 的具 体 效 应 , 内 已有 许多 学 者进行 了分析 和 阐述 。封 小 云 (0 3 认 为香港 制 造业 EA 国 20 ) 份额 很 低 , 多利 用 内地 的低 廉 土地 和 劳动 而 采取 离岸 形 式 。 大 因而 C P 的签 署对 香 港 的制 造业 在 一定 EA
与 泛珠 江三 角 洲 内地 省份 的 贸 易障碍 ,必须采 取 其他 更 强有 力的措 施 来促 进 两地 区的一 体化 进
程 。
关 键 词
C P 边 界 效 应 一 体 化 EA
J L分类 : 1 。 3 5 中图分类号 :8 0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0 2 9 2 0 )9 0 5 0 E G 5C 3 1 F3 A 10 - 4 (0 6 0 - 3 - 8 6 0 0
力 , 进本 港 服务 业 升 级 。胡 华 军 ( 0 4 对 内地与 香港 C P 促 20 ) E A合 作效 应 进行 了评 估 , 认为 “ 他 零关 税 ” 会
增 强香 港 对 内地 的出 口竞 争 力 , 港产 品相 对 于 国外 产 品将 获 得 内地 市 场 的 相 对优 势 。李 善 民 (0 4 认 20 ) 为 , E A 的签 署标 志 着香 港 与 大陆一 体 化进 程 的加深 , 仅有 利 于香 港 经济 的复苏 和转 型 。 会促 进 两 CP 不 还 地 资金 、 技术 、 员 、 息 的双 向 自由流 动 , 除两 地 的贸 易壁 垒 , 人 信 消 为两 地 的经 贸 往来 和 合作 带 来新 契 机 。
CEPA背景下中国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对*服务贸易的影响
扩大*服务贸易市场
CEPA协议的签署为*服务业提供了更广阔 的市场空间。*的服务业可以利用CEPA的 优惠政策,进入内地市场,开展更多业务 合作,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
促进*服务业转型
CEPA的实施,促使*服务业加快改革和创 新步伐,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适应 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与内地的交流和合 作,*服务业在人才培养、管理创新等方面 也得到了提升。
CEPA的签署背景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以及内地与*之间的 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 EPA 的签署意义
促进内地与*的经济联系
推动段,为两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 新的机遇和挑战。
CEPA的签署为内地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更 广阔的市场和机会,有助于提高服务业的竞 争力和水平。
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服务业升级和创新 ,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加强金融支持
加强金融创新和金融支持力度,为服务贸易 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法律建议
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
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法律法规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为服务贸易提供更加规范 和公正的法律环境。
促进*服务业转型
加强内地与*的贸易和投 资合作
CEPA的签署为*服务业的转型提供了更广阔 的空间和机会,有助于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 和水平。
CEPA的签署为内地与*的贸易和投资合作提 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机会,有助于促进两地 的经济发展。
02 cepa对中国内地与香港 服务贸易的影响
对中国内地服务贸易的影响
内地与*的技术交流日益频繁, 为双方在技术领域的合作提供了 更多的机会。
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服务贸 易的发展至关重要,内地与*需 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几年来CEPA给珠江三角洲经济带来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进入21世纪,全球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了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
2003年6月29日香港与内地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简称CEPA),标志着两地的经贸关系从民间自发合作迈向政府之间制度性合作安排的新阶段,随着内地与香港CEPA的签署,珠江三角洲也加快了与港澳的经济融合的步伐。
CEPA于2004年开始实施,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贸易投资便利化三大方面,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三方面内容,总目标是提高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的经贸合作水平,实现共同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CEPA签署的背景及意义;其次详细分析了CEPA给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使其面临着更加激烈的挑战;再次,为了合理地利用这些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和对策。
总而言之,CEPA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少好处。
只要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稳定推进中国与港澳之间的经济合作,那么面向21世纪的中国与港澳经济合作的前景就必然是光明的。
【关键词】CEPA 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AbstractDuring the mid-1990s of last century, after a series of economic events such as serious financial crisis, depression of US economy as well as global economy, and so on, the economy of Hong Kong has been through a downturn. In the 21st century,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 collectivization have become the trend of the world economy. Hong Kong turned back to Mainland before 6th anniversary one day on 29 June 2003, finally, reached a final agreement of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CEPA)”which was born by citizen of two lands and passed to government for making it become reality. As the mainland has signed the CEPA with Hong Kong and Macao, the Pan-Pearl River Delta also promoted its economic integration with Hong Kong and Macao. CEPA carried out in January 1, 2004, included the good trade, the service trade and conveniences of the investment in order that to improve the lever between Hong Kong, Macao and the mainland.In recent years, many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on CEPA’s impact to the mainland, and certain accomplishment has been made. With the predecessor’s studies,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influence of CEPA; secondly, analyses the problems brought by CEPA to Pan-Pearl River Delta, which come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opportunities; thirdly, give some advises and measurements for thos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inally, predicts the future of Pan-Pearl River Delta’s economy after the signing of CEPA.All in all, CEPA have a substantial effect to China’s economy. As long as we go forward and never give up for the failure, Mainland ,Hong Kong and Macau economic cooperation will be secure .Hopefully, in 21 century their successful cooperation could be seen it clearer.[key words] CEPA, The Pan-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Economy目录文献综述 (2)1 CEPA给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4)1.1 CEPA给货物贸易带来的有利影响 (6)1.1.1 CEPA中货物贸易的有关政策 (7)1.1.2 CEPA货物贸易达到共赢局面 (7)1.1.3 对制造业的有利影响 (9)1.2 CEPA给服务贸易带来的有利影响 (10)1.2.1 CEPA中服务贸易的有关政策 (10)1.2.2 对金融业的有利影响 (11)1.2.3 对房地产业的有利影响 (11)2 CEPA给珠江三角洲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12)2.1 CEPA给货物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 (12)2.1.1 地理优势面临挑战 (12)2.1.2 对制造业的不利影响 (13)2.2 CEPA给服务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 (13)2.2.2 对金融业的不利影响 (14)2.2.3 对房地产业的不利影响 (14)3 CEPA下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对策 (15)3.1 货物贸易下的对策 (15)3.1.1 加强交通建设 (15)3.1.2 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15)3.2 服务贸易下的对策 (15)3.2.1 合理利用优势 (16)3.2.2 向国际惯例靠拢 (16)参考文献 (19)致谢 (20)几年来CEPA给珠江三角洲经济带来的影响及对策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经过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经济的低谷时期,全球经济的不景气等等一系列的经济事件,香港经济一度处于低迷状态。
从CEPA看中国四方一体化

ASIA-PACIFICECONOMICREVIEW2005・52004年1月生效的《内地和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是祖国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文件。
CEPA实施前后,学术界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互补的角度,对大陆与香港间的紧密经贸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
本文应用一体化理论,从区域经济合作角度,探讨CEPA的影响,以期丰富对两岸四地经贸合作的研究。
一、CEPA的一体化含义加入WTO,是中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如果用一体化概念分析,那么从香港的独立关税区地位出发,CEPA是哪一层意义上的“一体化”?CEPA一体化含义的影响究竟是什么?经济一体化最本质的特征,是指政策上的协调,即参与者间通过政策上的相互配合与衔接对各种资源和要素进行最优配置,如在区域范围内协调成员间的投资政策及产业政策等。
实践中,一体化的实施又可区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指某些经济职能和某些经济手段,被指派给同盟或共同体,这些手段实施的特征是在同盟或共同体层面上运作,而不是在成员间层面上运作。
第二个层次指的是政策上的协调一致,各成员可以采取协定的方式,施行并运用他们所各自保留的那一部分政策工具。
第三层次指立法层次上的协调一致,如采用共同体机构方式立法。
这种立法具有可以改变成员内部法规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层次以合作为主要特征,尤其指在特定领域内,各成员在政策上和措施上自愿采取的、在很大程度上非强制性的统一合作行动。
据此,罗布森认为,“一体化”的最大含义在于“可以被用来说明任何一种共同的经济政策”。
基于上述分析,CEPA的一体化含义在于:首先,CEPA是大陆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根据“一体化例外”实行特殊性制度安排的范例。
其次,CEPA可以定位于一体化的第二个层次。
即成员间以协定的方式保持了各自对既有政策保留的权力,含有相对的独立性。
再次,CEPA反映了政策上的协调一致。
作为大陆和香港之间的临时协议,大陆按照对WTO承诺全面开放之前,从制度安排上为香港企业和资本率先进入内地提供更多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EPA效应下香港与泛珠三角一体化的实证分析周余辉李郇*内容摘要本文使用“边界效应”的分析方法,将边界看作是贸易壁垒的一个综合指数,沿用Head和Mayer的边界效应模型,尝试性地研究了香港与泛珠江三角洲内地省份存在的贸易障碍。
实证结果表明,最近几年,作为两地贸易壁垒综合指数的边界效应还在上升,市场在逐渐趋于非一体化。
这说明CEPA的签署,虽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未能真正消除香港与泛珠江三角洲内地省份的贸易障碍,必须采取其他更强有力的措施来促进两地区的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CEPA边界效应一体化JEL分类:G15,C33,C51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249(2006)09-0035-008一引言2003年6月底,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订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这是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做出的特殊安排。
CEPA规定,内地将于2004年1月1日起对香港出口到内地金额最多的273种商品实行零关税,并将不迟于2006年1月1日前对其它的所有港产品实行零关税,同时许诺不对香港原产地货物实行关税配额或其它与WTO规则不符的非关税措施。
CEPA涉及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内容,将最直接地促进香港与内地经济的融合,进一步提高两地经贸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使两地的经济共同受益。
对于CEPA产生的具体效应,国内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封小云(2003)认为香港制造业份额很低,大多利用内地的低廉土地和劳动而采取离岸形式,因而CEPA的签署对香港的制造业在一定时期内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这却是香港服务业发展的大好机会,会使得香港先于其他国际现代服务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香港可以利用内地广阔的市场空间进行服务业对外投资以加强自身经济增长动力,促进本港服务业升级。
胡华军(2004)对内地与香港CEPA合作效应进行了评估,他认为“零关税”会增强香港对内地的出口竞争力,港产品相对于国外产品将获得内地市场的相对优势。
李善民(2004)认为,CEPA的签署标志着香港与大陆一体化进程的加深,不仅有利于香港经济的复苏和转型,还会促进两地资金、技术、人员、信息的双向自由流动,消除两地的贸易壁垒,为两地的经贸往来和合作带来新契机。
李惠武(2003)的分析更为积极,他认为CEPA的实施有利于粤港澳的资源整合,为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周余辉: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广州510275电子信箱:huiyu_ren@163.com;李郇: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广州510275电子信箱:lixun23@126.com。
提供了重要平台,并将为“9+2泛珠三角经济协作区”(即广东及周边和珠江上游的福建、海南、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8省区加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的最终建立提供有力的辐射引擎。
香港与泛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程度究竟处于什么水平?CEPA的实施是否会增加香港与内地的贸易流量,加快它们的一体化进程呢?本文将用“边界效应”的方法,把边界看作是贸易壁垒的一个综合指数,来分析以上的问题。
我们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计算出反映贸易壁垒的综合指标,通过分析该指标的水平和演化过程,研究香港与泛珠三角地区的贸易一体化进程。
通过计算在香港消费中本地产品和来自泛珠三角其他省份产品的比率,估量省级边界引起的贸易障碍对进口流的负作用。
在本文中,香港的经济在其边界内被视为一个整体,而边界阻碍了它同外部的贸易交流,我们以香港与泛珠三角地区的贸易流量为参照系来评估它们的贸易一体化进程。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节介绍关于边界效应的研究文献,第三节建立实证模型,第四节用模型回归香港与泛珠三角协作区的数据并讨论分析结果,第五节为文章的结论部分。
二边界效应的文献回顾研究边界效应的模型大多基于引力模型。
这一模型是指两地区的双边贸易流量规模与它们各自的经济总量成正比,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类似于物理学中的“引力法则”,引力模型因此而得名。
一般认为贸易引力模型的形式可表示为:(1)其中Mij为某一时期i国从j国的进口额,Yi为进口国的GDP;Yj是出口国的GDP;Dij为两国之间的距离;Aij为其它促进或阻碍两国之间贸易流动的因素;!ij为随机误差项。
引力模型不是从各种理论假设推导而来,而是出于对现实经验直觉的判断,但这一模型在实证运用中较为成功,能有力地解释贸易流量中的一些经济现象,所以还是被众多学者加以运用,作为分析贸易流量和流向的重要工具。
随着引力模型的发展,一些学者开始用它来对边界问题进行研究。
McCallum(1995)是最早将引力模型用来研究边界效应的,他利用修改过的引力模型分析了加拿大各省之间以及这些省与美国各州的贸易流量数据,证明了在1988-1990年间两国的边界效应是非常大的。
他发现,在控制了经济规模和距离的情况下,加拿大的国内贸易量比该国与美国的跨境贸易量大20倍,这就是所谓的“边界效应”问题。
McCallum(1995)的文章引领了边界效应的研究潮流,众多学者开始应用这一方法,来研究某一国家内部的市场分割或是一国与其贸易伙伴国的市场一体化程度。
Wolf(1997)年也分析了美国的市场一体化,尽管美国宪法鼓励州际间贸易,并且各州实行固定汇率,具有相同的文化和制度,他仍得出了美国的边界效应在3.0到4.5之间的结论。
Helliwell(1998)通过对1996年数据的分析,发现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边界效应已呈下降的趋势。
Head和Mayer(2000)放弃原始的引力模型,以Krugman(1980)提出的垄断竞争贸易模型为基础推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型。
他们首次从产业上对欧盟1978-1995年间的市场分割程度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将非关税壁垒和消费偏好的异质性都纳入这一模型来作为边界效应的解释因素。
结果发现,欧洲的边界效应从19世纪70年代末的21,下降到了1993-1995年的11.3,这一结果证实了欧洲的边界效应正在减小,市场一体化程度在加强。
Anderson和Wincoop(2003)对边界效应也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McCallum(1995)的研究扩大了边ij ij ij j i ij A a D a Y a Y a a M e +++++=43210ln ln ln ln①具体推导过程略。
界效应,模型缺少了一个重要的解释变量———多边排斥力,因而从大国角度测量的结果与从小国角度测量的结果差别很大,如从美国各州的角度测量的边界效应仅为1.5倍。
除了对美国、加拿大、欧盟这些典型国家或地区的一体化,外国学者对于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国内市场分割程度,也进行了研究,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着争议。
以Naughton和Bai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中国的国内市场已逐渐趋于一体化,其中Naughton(2000)对比分析了中国1987年和1992年的省级贸易流,发现省级贸易流的增长速度远大于省际GDP和对外贸易的增长,Bai等发现1985-1997年的各省制造业两位数水平上的行业空间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这都表明国内市场的一体化水平已有所提高。
持相反观点的Young(2000)认为,过去20多年的中国经济改革导致了国内商品市场处于越来越严重的分割状态,Poncet也认为中国省际间的贸易障碍较为严重,国内市场有走向“非一体化”的危险,如果将当前省际间的贸易壁垒折算成隐含的关税率来看,1987年和1997年中国省级间贸易障碍的等价关税分别达到了37%和51%,这和当前欧盟内部各国之间的关税水平相差无几,中国的贸易壁垒仍然比较严重。
三边界效应的实证模型本文沿用Head和Mayer的边界效应模型,他们曾用该模型来计量欧洲的市场一体化进程,我们这里用来测量香港与泛珠三角内地省份贸易壁垒的综合指标。
设cijh是i省的某个代表性个体从j省购得物品h的总消费量,aij是i省的消费者从j省进口的消费偏好权重,常替代弹性的效应函数为:(2)则i省从j省进口的CIF值mij为:(3)其中pij是i省对j省进口产品支付的价格;nj和nk为产品种类;mi是i从所有贸易伙伴j=1,2,…k进口的总额(mi=!kmik=!kcikpik);从这个表达式可以获得如下模型:①(4)其中vi、vj分别为i、j两地的生产总值;Aij为一虚拟变量,当两地有共同的语言时为1,否则取值为0;"ij=(#-1)(eij-eii)。
方程(4)表示某地的消费者对省内产品和省外产品之间的消费分配,方程(4)中的常数项包括了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u和本地偏好$。
我们使用样本对这个负数项进行了测量,它代表了实际观察到的贸易量和该模型所预测的无贸易壁垒情况下的贸易量之间的偏差。
本文将此模型应用于香港与泛珠三角地区,估算香港与泛珠三角内地省份在1996-2003年间的贸易一体化程度。
香港是珠三角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者有着紧密的经济贸易联系,虽然两地区的贸易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进行的,并非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联系,但香港是一个独立关税区,在发展与{}1111)(-åå==-=s s s s k j n i ijh ij i j c a U s s ss ----å1111ik k ik k ij j ij p n a p n a =ij m ijij ii ij ii ij i j ii ijA u p p d d v v m m e l s b s s d s +-+++-----=)1()]1ln()[1()ln()ln()1()ln(ln内地的经济贸易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因此原先用于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模型,可以被我们用作探讨省与省(即香港与泛珠三角内地各省)的贸易问题。
模型(4)还有个关键的问题是对距离的测量。
区域外部距离dij可定义为i省与j省的相对里程,这里用两省省会城市的公路里程来度量;但是内部距离的测量一般比较麻烦。
Wei(1996)指出,对一个国家内部距离的测量能极大地扩大边界效应。
在外部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过高度量了内部距离,则会过低估计距离的阻碍影响,使得产品运输到外国的费用近似等于国内的运输费用,因而边界效应在回归中应给予更高的权重。
内部距离的测量方法一般有如下几个观点:Wei(1996)认为,i省的内部距离是它到离它最近的k省的经济中心的距离的1/4,而Wolf(1997)则把i省范围内两个经济中心城市的距离看作是内部距离。
Nitsch和Leamer(1997)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测量了区域的内部距离,他假设每个地区的地理经济近似于一个圆盘,生产者聚集在中心,消费者随机分布在剩下的区域里,因而一个生产者和一个消费者之间的平均距离为:R是圆盘区的半径,f(r)是在任意给定的到中心距离为r处的消费者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