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汉语方言研究
第三章 汉语方言形成的文化背景

sym
3、近代时期
域界:元明清(十四世纪——十九世纪) 近代汉语(recent Chinese):也称为“近古 汉语”。指近代时期的汉语。 近代音(recent Chinese sounds):也称为 “近古音”。指近代汉语的语音,多以《中 原音韵》(元· 周德清)音系为代表。
4、现代时期
sym
《论语· 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 也。 雅,假借为“夏”。 夏,最早是大禹的国号(“禹受封于夏伯” 《帝王世纪》),汉· 许慎《说文解字》: “夏,中国之人也。” “夏”是西周王畿一带的古名。“雅言”即 “夏言”,是王畿或周室所使用的语言。 雅言的代表作:《诗经》(构拟上古汉语最 重要的材料)、《易传》、《论语》等先秦 文献。 雅言的确立对于汉语的最终形成起到了决定 性的作用。
sym
不同类型的文化从相互隔离进入渗透和交融 状态,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迁徙, 亦即移民。移民一方面造成文化的传播,另 一方面又使不同地域的文化发生交流,产生 新的文化,推动文化向前发展。所以移民史 在文化史上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振鹤、游 汝杰1986:15)。 五代以前,湖南的外地移民多来自北方;五 代以后,湖南的外地移民多来自东方。
其他文献对上古方言的记载
《孟子· 滕文公上》:“南蛮鴂舌之人”(孟子讥讽 楚人许行说话如同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 人)。 《孟子· 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 也”(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 孟 子把对尧舜君臣关系的不正确传说斥为“齐东野人 之语”)。 《礼记· 王制》:“无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 同。” 汉· 许慎《说文解字· 序》:“言语异声,文字异 形。”
汉语方言研究文集

汉语方言研究文集近年来,汉语方言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
汉语方言作为世界上最为丰富多样的语言之一,其研究不仅对于语言学界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汉语文化的传承和汉民族的认同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角度,探讨汉语方言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汉语方言研究的生动表现在对方言的收集和保护工作上。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方言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
但是,许多学者和学术机构积极参与方言的田野调查和数据收集工作,通过大量真实的语料,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方言信息。
这些记录和保存的努力,确保了方言的流传,并且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其次,汉语方言研究的全面性表现在对方言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多个方面的全面考察。
方言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方言词汇的收集和整理上,而应该深入探讨方言的基本特点和内在规律。
比如,通过对语音变异、词汇差异以及语法演化等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汉语语言发展的历史脉络,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方言的特殊之处。
最后,汉语方言研究的指导意义在于对方言保护与传承的启示。
方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不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体现了地区特色和民族精神。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汉语方言正面临着消亡的威胁,因此,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方言的科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方言的独特之处,并提出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方案。
同时,也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力度,加强方言的保护工作,为方言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汉语方言研究是一门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学问。
我们需要致力于方言的采集与保护、多维度的研究以及方言传承的指导工作。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将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化遗产,同时也为世界语言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汉语方言研究能够进一步深入发展,为我们了解汉语世界和推动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方言研究研究内容

方言研究研究内容
方言研究是一门研究语言变化的学科,主要研究方言的发展、变化、分布、结构、历史、社会因素等。
研究内容包括:
1. 方言的发展及变化:研究方言的发展及变化,探讨方言的历史演变,以及
方言的变化原因。
2. 方言的分布:研究方言的分布,探讨方言的地理分布,以及方言的地域差异。
3. 方言的结构:研究方言的结构,探讨方言的语音、语法、词汇等结构特征。
4. 方言的历史:研究方言的历史,探讨方言的发展历史,以及方言的变迁过程。
5. 方言的社会因素:研究方言的社会因素,探讨方言的社会功能,以及方言
的社会影响。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语方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展现出中国民族的文化多样性。
汉语方言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政治环境下影响汉语的各种因素,促进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发展,增进中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中国普遍面临着各个方言差异的现象,传统的方言研究主要从拼写学、音韵学、构词法、语法学等角度探讨汉语方言。
从拼写学的角度,方言不同之处体现在拼写上,例如北方地区以“儿”字结尾的汉字拼写为“营”,南方地区以“化”结尾的汉字拼写为“华”等。
而从音韵学的角度,其差异体现在发音上,一些汉字的音义会有所不同;如“山”字的发音会有“shi2”和“shan1”两种方式,这也正反映了中国语音多样性的特点。
此外,构词法在研究汉语方言的时候也有重要作用,它的差异体现在使用连音的不同、词组的使用和形象的塑造方面。
例如“大”字,北方一般使用三声“dà”,而南方则用四声“dài”。
各地也会使用不同的词组直接表达某一个概念,如“来自”使用“得”、“有”或“出自”等词组。
同时,不同地方的人们也有自己的方法去塑造形象,常以动物的习性等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如“出头”比喻一只小狗转身,南方叫做“扭头”。
此外,汉语方言还有风俗文化研究,研究表明,汉语方言所代表的文化和传统常常在某一个方言中十分鲜明地体现出来,从而让人们对当地的节日、文化礼节和传统习俗有了深刻的了解,从而强化社会上的信任和尊重。
归结起来,汉语方言的研究既考虑到它的多样性、丰富多彩,又要考虑它在不同地方的改变以及它的文化与传统,有助于加强民族间的相互信任,增进中国的面貌多样性。
而且,研究的成果也会为其他的研究者提供一些语言学理论的依据,从而进一步深入到汉语及其背后的文化社会现象。
方言课题研究报告

方言课题研究报告引言方言是指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或社会群体中所出现的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差异。
方言的存在对于文化的传承、社会交流以及语言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方言的研究,深入了解方言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保护与传承的方式。
背景方言是语言沿着地理、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下生成的不同变体。
不同的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既反映了地域特色,也反映了群体间的文化和社会差异。
在现代社会中,方言受到了大规模的语言同化和文化冲击,亟需保护与传承。
方言的特点方言有着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 1. 语音差异:方言在语音方面的差异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发音不同、声调差异以及语音规律的不同。
2. 词汇差异:方言在词汇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词汇来表示相同的事物或概念。
3. 语法差异:方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句法结构、语态以及语序的差异。
4. 土地文化:方言承载着地域的文化,通过方言可以了解到当地的历史、地理、风俗等方面的信息。
方言的影响因素方言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环境:地域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会影响方言的形成,如山区、河流等地方会产生相应的方言差异。
2. 社会因素:社会群体的组织形式、交流方式等因素也会影响方言的形成及演变。
3. 历史文化:方言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历史变迁、文化交流对方言的形成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4. 语言本身:每种语言内部有自己的规律和发展趋势,这些规律和趋势也会对方言的形成和演变产生影响。
方言的保护与传承面对方言的逐渐消失和流失,保护与传承方言变得日益重要。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保护与传承方言的方式: 1. 记录与收集:通过采集、整理方言资料,制作方言词典、方言语法等形式,保留方言的文化价值。
2. 教育与培养:通过方言教育、方言课程的设置,培养年轻一代对方言的认知和兴趣,促进方言的传承。
3. 媒体与文化传媒: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传播和弘扬方言文化,增强对方言的认同感。
方言的研究报告

方言的研究报告概述方言是指在某个语言系统中使用的特殊变体,通常是地域或社群所共同使用的口头语言。
方言研究是一门关于方言的学科,通过对方言的收集、描述、比较和解释,研究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方面的特征。
本研究报告将介绍方言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方言在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
通过对方言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保护方言的多样性,促进不同地区和社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方言的定义与分类方言是由不同地区或社群中的人们以特定的方式使用的语言变体。
方言和官方标准语言之间的区别在于方言通常是非正式的、口头传播的,并且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存在一些差异。
方言的分类可以基于不同的标准,包括地理区域、社会群体、历史和文化等。
地理方言是指由地理位置引起的语言变体,如中国的各地方言、英国的各地方言等。
社会方言是指与特定社会群体相关的语言变体,如年轻人使用的网络方言、某个职业领域中的专业术语等。
历史方言是指受到历史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语言变体,如拉丁语对各个罗马帝国的殖民地所影响的方言。
方言的成因方言的形成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地理因素是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地理分隔导致了语言的变异。
社会因素也对方言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如隔离的社群和特定的职业领域都会形成独特的语言变体。
历史因素也是方言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的历史发展和演变为方言提供了基础。
此外,语音演变和语言接触也是方言形成的因素。
语音演变指的是语音系统的演变,如发音、声调等方面的变化。
语言接触是指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和影响,例如当两种语言接触时,它们可能会相互借用词汇、语法结构和发音特点。
方言在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方言在社会和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方言是地区和社群的文化标志。
方言代表了一定地域或社群的特定身份和认同,是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通过保护和传承方言,我们能够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
其次,方言在社交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方言是地方社群之间的通信工具,使用方言可以加强社群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汉语方言调查(绪论词汇)

04
汉语方言词汇的演变
词汇演变的规律与特点
规律
语言的发展变化是连续的,词汇演变也不例 外。词汇演变的过程通常遵循一定的规律, 如语音变化、语义变化和词形变化等。
方言词汇演变的过程与结果
过程
汉语方言词汇的演变过程通常是渐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词出现,旧词消亡或意义 发生变化。这个过程有时是缓慢的,有时则是迅速的。
结果
方言词汇演变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即新词不断产生,旧词逐渐消亡或意义 发生变化,但总体上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动态平衡有助于语言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地理特征词在不同方言中可能存在差异,如“山”在某些方言中可能被称为“岭”、“峰”,而“河”在 某些方言中可能被称为“溪”、“浜”。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区人们对地理环境的称呼和认知。
民俗习惯词
民俗习惯词是指描述民间习俗、传统、 信仰等方面的词汇。例如,描述传统 节日的“春节”、“中秋节”,描述 民间信仰的“神”、“鬼”,描述婚 丧嫁娶的“婚礼”、“葬礼”等。这 些词汇反映了人们对民俗文化的传承 和语言的地域性特征。
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方言调查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有助于深入了解语言的演变和 发展,丰富语言学理论。
汉语方言的分类与分布
方言分类
根据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差异,汉语 方言可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 言、赣方言、客家方言和粤方言等七 大方言。
方言分布
汉语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 ,其中粤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 和港澳地区,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福 建、台湾、江西、广东和湖南等地。
方言研究报告

方言研究报告方言研究报告一、引言方言是指一种特定的语言变体,地区性的语言使用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流,方言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本报告旨在对方言进行研究,探索方言的特点、起源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以期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二、方言的定义和特点方言是在特定地理区域内使用的一种语言变体。
它与普通话或官方语言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方言的特点在于地域性和民间性,它是一种口头传承的语言形式,较少有正式的文字体系。
三、方言的分类方言可以根据地域划分,如北方方言、南方方言等。
另外,方言还可以根据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差异进行分类。
比较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是韵母的发音差异,如普通话的“i”音在南方方言中发音为“ei”。
四、方言的起源方言的起源有着多种解释,主要有地理环境、历史因素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方言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因为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气候差异会导致方言的差异。
历史因素包括人口迁移、战争和政治统一等,这些事件都可以导致方言的分化和变异。
另外,社会文化也会对方言产生影响,比如南方方言中的很多词汇与乡土文化和农耕生活有关。
五、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方言在现代社会中正逐渐消亡和衰退,主要原因是国家统一语言政策的推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为了保护方言,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方言教育:在学校中将方言作为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对方言的兴趣和认识。
2. 方言研究:开展方言研究项目,深入了解方言的历史和特点,为方言保护和传承提供依据。
3. 方言活动:组织方言交流活动,让方言使用者有机会交流和传授方言知识,激发年轻人对方言的兴趣。
六、方言的影响方言对社会文化和语言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还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言可以反映出不同地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传统习俗等。
因此,方言在多样化的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地区间的交流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侯精一、温端 政主编了《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 。 山东:钱曾怡老师主持《山东省方言志丛书》、 《山东方言研究》 。 云南:《云南方言志丛书》。 湖南 :《湖南方言研究》。 粤语:詹伯慧、张日升主持的《珠江三角洲方 言调查报告》 。 客赣:李如龙、张双庆主持的《客赣方言调查 报告》、刘纶鑫《客赣方言比较研究》。
第二时期:方言普查期
1957年开始,为了推广普通话,由国务院 直接领导,各省市开展了对各县、市的方 言普查,历时两年完成。 语言研究所编《昌黎方言志》。 袁家骅主编《汉语方言概要》。 北京大学语言教研室编《汉语方音字汇》、 《汉语方言词汇》等 。
第三时期:蓬勃发展期
大型项目多。
第三章 汉语方言研 究
科学的汉语方言学建立于五· 四之后。可以 分为三个时期。
(一)第一时期是五四到解放前。
(二)第二时期是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 (三)第三时期,1979年至今,为蓬勃发展时
期。
(一)第一学研究》,赵元 任、罗常培、杨时逢、丁声树、董同龢等,先后 调查了不少方言,出版了一批方言研究著作,建 立了科学意义上的汉语方言学。 赵元任《现代吴语的研究》,罗常培《厦门音 系》、《临川音系》,赵元任、丁声树等《湖北 方言调查报告》 此时期的方言研究主要是语音系统的描写。
研究方法不断改进
实验语音学在方言语音研究中的运用。
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在方言研究中也越
来越受重视。 比较方言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方言地理学重新得到重视。 社会语言学方法在方言学中的运用。
1987年和澳大利亚人文社会科学院联合出版
《中国语言地图集》 陈章太、李行健主持,1986年出版了五卷本《普 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 李荣先生主持《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 本、综合本) 侯精一主持《现代汉语方言音库》
各地区方言调查研究的系统成果不断,合 作研究成为重要趋势。
方言分区问题引起热烈讨论。 调查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传统的方言调查 研究注重语音,轻视词汇、语法,这一倾 向正在得到纠正。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 关系,方言与民俗的关系,方言与文化的 关系等,都有人在做较深入的研究。方言 与文化的关系,最典型的成果是游汝杰、 周振鹤的《方言与中国文化》一书。 在语音研究中,由过去只重视音系描写, 逐步把眼光投向连读变调、文白异读、儿 化、轻声、语义语法变调、分音、合音等 语音变化,向真正的活的口语研究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