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概述

合集下载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本文的内容主要是讨论一些例子。

例子就是资料,它是很重要的。

李荣先生在《方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方言》1983年第2期81-91页)说过:“例子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

要先想好例子,再表示意见。

要是举不出合适的例子,那种意见是站不住脚的。

例子一摆呀,你的功夫就出来了。

就能看出你的学力如何,见识如何。

例子就好比商店橱窗里陈列的商品。

摆出来的都不怎么样,仓库里的就可想而知了。

”一关于方言词语的调查研究(一)《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方言词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词典》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汉语共同语词典,但是很多人平时不太注意词典里收入了很多带<方>字标记的方言字、方言词。

很多带<口>字标记的口语词,还有很多专用于地名、姓名的字头其实大部分也是方言字词。

这些条目加起来在词典里至少都有上千或更多的数量。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这么多的方言字词,是需要方言的词语研究的。

这就是“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的道理,现代汉语是整体的,它包括现代汉语方言。

下面随意举一些《现代汉语词典》里方言词:阿姨姨母腌臜(1)脏;不干净。

(2)(心里)别扭;不愉快。

娭毑(1)祖母。

(2)尊称年老的妇女。

爱人儿逗人爱:这孩子的一双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多~啊!俺代词。

(1)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

(2)我。

熬心心里不舒畅;烦闷。

熬磨(1)痛苦地度过(时间)。

(2)没完没了地纠缠:这孩子很听话,从不~人。

巴结(2)努力;勤奋:他工作很~巴望(1)盼望。

(2)指望;盼头。

吧嗒(2)抽(旱烟):他~着叶子烟打主意。

拔白(天)刚亮。

白日撞白天趁人不备走进人家去偷东西的小偷儿。

摆子疟疾:打~。

板实(1)(土壤)硬而结实。

(2)(书皮、衣物等)平整挺括。

半彪子不通事理,行动鲁莽的人。

半拉子(1)半个;一半:猪圈修了个~,还没完工。

(2)旧社会指未成年的长工。

半晌半天:前~| 后~| 他想了~才想起来。

帮衬(1)帮助;帮忙:每逢集日,老头儿总~着小张照料菜摊子。

《现代汉语词典》方言词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方言词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方言词研究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方言词,分析其概念、历史背景以及使用情况。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方言词,然后再进一步研究其在词典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方言词指的是在特定地区或文化背景下使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

这些词语往往反映了特定地区的社会文化、历史传统和人民生活方式,因此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方言词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方言词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方言词的历史背景和使用情况。

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词典,我们可以发现,方言词的数量和种类在不断增长。

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性在不断增强。

将《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方言词与其他类型的词汇区分开来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因为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一些词语可能被广泛使用,而其他一些词语则可能很少使用。

但是总体而言,方言词在词典中仍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词语对于理解当地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方言词的存在具有多重价值。

方言词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各地的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

方言词可以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元,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表达个性和创新的需求。

方言词还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有助于推进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方言词是中国地域文化多样性和融合性的生动体现。

这些词语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满足人们表达需求以及推动学术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方言词文化资源,以及如何让其在现代社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明代末年流传于山东地区的世情小说,其中涵盖了大量当地婚嫁礼俗的描绘。

通过这些描绘,我们可以对明清山东的婚嫁礼俗进行深入探究。

明清时期,山东地区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镇的兴起,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也不断演变。

然而,尽管社会不断进步,山东地区的婚嫁礼俗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本文的内容主要是讨论一些例子。

例子就是资料,它是很重要的。

李荣先生在《方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方言》1983年第2期81-91页)说过:“例子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

要先想好例子,再表示意见。

要是举不出合适的例子,那种意见是站不住脚的。

例子一摆呀,你的功夫就出来了。

就能看出你的学力如何,见识如何。

例子就好比商店橱窗里陈列的商品。

摆出来的都不怎么样,仓库里的就可想而知了。

”一关于方言词语的调查研究(一)《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方言词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词典》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汉语共同语词典,但是很多人平时不太注意词典里收入了很多带<方>字标记的方言字、方言词。

很多带<口>字标记的口语词,还有很多专用于地名、姓名的字头其实大部分也是方言字词。

这些条目加起来在词典里至少都有上千或更多的数量。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这么多的方言字词,是需要方言的词语研究的。

这就是“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的道理,现代汉语是整体的,它包括现代汉语方言。

下面随意举一些《现代汉语词典》里方言词:阿姨 姨母腌臜 (1)脏;不干净。

(2)(心里)别扭;不愉快。

娭毑 (1)祖母。

(2)尊称年老的妇女。

爱人儿 逗人爱:这孩子的一双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多~啊!俺 代词。

(1)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

(2)我。

熬心 心里不舒畅;烦闷。

熬磨 (1)痛苦地度过(时间)。

(2)没完没了地纠缠:这孩子很听话,从不~人。

巴结 (2)努力;勤奋:他工作很~巴望 (1)盼望。

(2)指望;盼头。

吧嗒 (2)抽(旱烟):他~着叶子烟打主意。

拔白 (天)刚亮。

白日撞 白天趁人不备走进人家去偷东西的小偷儿。

摆子 疟疾:打~。

板实 (1)(土壤)硬而结实。

(2)(书皮、衣物等)平整挺括。

半彪子 不通事理,行动鲁莽的人。

半拉子 (1)半个;一半:猪圈修了个~,还没完工。

(2)旧社会指未成年的长工。

半晌 半天:前~| 后~| 他想了~才想起来。

20世纪以来的两汉词汇研究综述

20世纪以来的两汉词汇研究综述

20世纪以来的两汉词汇研究综述马莲(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62)摘要:20世纪以来的两汉词汇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研究内容的不断拓展、研究材料的不断开掘、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等方面。

目前,还有很多踏实的工作要做,如加强词汇理论研究;做好资料整理工作,继续重视断代、专书研究;某些课题有待深入研究;加强语料库建设,加强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两汉词汇;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320(2005)06-0070-07在汉语史研究中,词汇史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1947年,王力先生提出对/旧训诂学的清算0,认为/等到训诂学脱离了经学而归入了史的领域之后,新的训诂学才算成立0[1]。

王先生所说的/新训诂学0,实际上就相当于词汇史。

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20世纪80年代以后,古汉语词汇学开始建立起来,词汇研究从内容到材料、方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在汉语史研究的三个方面中,词汇史研究却是相当薄弱的。

笔者不揣浅陋,拟对20世纪以来的两汉词汇研究做一回顾和展望¹,以期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所裨益。

疏漏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两汉词汇研究内容不断拓展20世纪以来,不少前辈时贤对两汉词汇给予了关注。

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个别词语,特别是疑难词语的考释上。

80年代,程湘清先生主编的5两汉汉语研究6首次以/两汉汉语0作为书名,旗帜鲜明地对两汉进行断代专书研究。

此后,两汉词汇研究的内容不断拓展,对很多问题的研究也逐步深入。

(一)词语考释词语考释是词汇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

一些词语考释专著常旁及或专释两汉词语,如蒋礼鸿先生5敦煌变文字义通释6、5义府续貂6、5怀任斋文集6,徐复先生5后读书杂志6、5徐复语言文字学丛稿6、5徐复语言文字学论稿6,郭在贻先生5训诂丛稿6,徐仁甫先生5广释词6、5古诗别解6,董志翘先生5训诂类稿6,宋子然先生5古汉语词义丛考6,王云路、方一新先生5中古汉语语词例释6,方一新先生5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词语笺释6,张家英先生53史记4十二本纪疑诂6等,或广泛征引两汉书证,或专条、专篇考释两汉语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概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概述

第28卷第5期2006年9月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 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28No.5Sep.2006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概述Ξ李康澄(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摘 要:近20多年来,随着方言研究全面展开,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通过方言词汇比较提取方言特征词;(2)通过方言词汇比较探讨方言之间的关系;(3)通过方言词汇比较促进普通话教学。

方言特征词研究是方言研究的崭新课题,通过方言词汇比较探讨方言关系是方言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方言;比较;特征词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82(2006)05-0112-03 和任何一种独立的语言一样,方言是一个由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组成的结构系统。

方言研究领域中的语音研究、词汇研究及语法研究是方言研究的三个重要的、平行的组成部分,三个方面应该并行开展,协调前进。

但在汉语方言研究的三大领域中,作为构建语言整体的“建筑材料”———方言词汇的研究相对薄弱和落后,这主要是因为“词汇不像语音和语法那样有明确的系统性,而且各方言的词汇材料分散,没有放在一个平面上,不便于比较。

”[1]近20年来,随着方言研究的复兴和全面展开,方言词汇研究也掀起了一股热潮,不但各地方言词汇材料得到全面深入地挖掘和整理,而且方言词汇的研究也不断向纵深开拓,其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方向就是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

一 近20年现代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的数据统计及展望我们检索《人大复印资料光盘索引》(1978~2001),《人大复印资料索引》(2002~2004),《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1981~1985),《语言论文索引》(1991~1996)发现一共有43篇关于方言词汇比较的论文,其中20世纪80年代6篇,90年代至今37篇。

汉语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汉语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各地汉语方言的词汇语义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不同方言区的词汇进行比较研究,本文期望揭示出方言词汇在语义上的共性与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反映了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它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信息。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各地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语音、语法上,更体现在词汇和语义上。

因此,对汉语方言词汇语义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汉语方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汉语方言词汇语义进行比较研究。

我们将对各地汉语方言的基本词汇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在语义上的共性和差异。

我们将结合历史文献和语料库数据,探讨方言词汇语义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

我们还将关注方言词汇中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分析它们如何反映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通过对汉语方言词汇语义的比较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汉语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科学依据,为汉语方言区的文化交流和理解搭建桥梁。

我们也希望这项研究能够为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汉语方言分区及其特点汉语方言,作为中华语言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汉语方言的分区及其特点,不仅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了解各地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重要窗口。

汉语方言的分区,主要依据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划分。

按照学界通常的划分方法,汉语方言大致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

这七大方言区下,又细分出诸多次方言和土语。

北方方言,也称为官话,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其特点是语音较为统一,词汇和语法与普通话较为接近。

吴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等地,以其独特的语音和词汇著称,如“阿”作为人称代词的使用。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对历年来汉语方言学研究著作以及学术论文的文献整理,从研究方向、研究历史、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新视角等几个方面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归纳分类。

不仅只局限传统的汉语方言学,还结合了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以及描写语音学等方面。

同时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对比,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

关键词汉语方言学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地域方言“方言”的概念最早大约出现在我国周代,就是所谓的殊方异语。

在这里我们引用袁家骅提出的“方言”定义,“方言是共同语的继承或支裔,一个方言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在历史时期往往从属与民族的统一标准”。

1.研究方向:关于方言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在《汉语方言概要》中表示方言研究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方言本身的调查,系统地描写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第二,方言和标准语比较。

第三,把以上研究的结果,跟该语言的较古阶段比较,揭示这个语言分化和发展的过程。

李如龙则认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可分为横纵两个方面:横向比较是指,就现代普通话和汉语方言做横向比较,也就是做结构系统的比较,自然包含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比较。

这些比较,就其同的方面可以概括出现代汉语的特征,就其异的方面可以区别开各方言的特征,从而更好地展现现代汉语的共性及其方言的个性。

纵向比较则是指,将方言与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做比较。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描写研究的一个对象,一个方言就是一个语言单位,是全民性的,有它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袁家骅,198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语方言的比较往往立足于自身情况的描写,通过与共时描写和历时演变的比较来探索出方言系统中的共性以及自身的个性。

2.研究历史:我国有关汉语方言研究的第一人,应当是两千多年前汉代的扬雄,他编纂了我国第一本汉语方言词汇比较词典--《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但可惜的是,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有关于汉语方言的研究往往是依附于文字学、音韵学等学科,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

汉语方言人体词语比较研究

汉语方言人体词语比较研究

汉语方言人体词语比较研究汉语方言人体词语比较研究一、引言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语言之一,拥有众多的方言。

这些方言在人体词语的表达上存在一些差异。

人体词语作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用的词汇之一,对于了解方言之间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旨在比较不同汉语方言中人体词语的差异,以探讨方言演变与语言使用的关系。

二、方言概述中国地域广阔,方言众多。

主要的汉语方言包括官话、粤语、闽南语、湘语、客家话等。

这些方言代表着中国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和文化传统。

三、人体词语比较研究1. 头部(1) 官话中,头部通常用“头”表示,如“头发”、“头痛”等。

(2) 粤语中,头部用“頭”表示,如“頭髮”、“頭痛”等。

(3) 闽南语中,头部用“頭”表示,与粤语相同。

(4) 湘语中,头部用“頭”或“脑袋”表示,如“頭髮”、“脑袋痛”等。

(5) 客家话中,头部用“頭”或“腦袋”表示,如“頭髮”、“腦袋痛”等。

2. 眼睛(1) 官话中,眼睛用“眼睛”表示。

(2) 粤语中,眼睛用“眼”表示。

(3) 闽南语中,眼睛用“眼睛”表示。

(4) 湘语中,眼睛用“眼睛”表示。

(5) 客家话中,眼睛用“眼睛”表示。

3. 耳朵(1) 官话中,耳朵用“耳朵”表示。

(2) 粤语中,耳朵用“耳”表示。

(3) 闽南语中,耳朵用“耳朵”表示。

(4) 湘语中,耳朵用“耳朵”表示。

(5) 客家话中,耳朵用“耳朵”表示。

4. 嘴巴(1) 官话中,嘴巴用“嘴巴”表示。

(2) 粤语中,嘴巴用“嘴”表示。

(3) 闽南语中,嘴巴用“口”表示。

(4) 湘语中,嘴巴用“嘴巴”表示。

(5) 客家话中,嘴巴用“嘴巴”表示。

四、讨论与结论通过对比不同汉语方言中人体词语的差异,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官话外,其他方言在人体词语的表达上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导致的。

方言的差异不仅体现了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当地人们对人体部位的认知与观念的差异。

方言的演变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5期2006年9月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 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28No.5Sep.2006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概述Ξ李康澄(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摘 要:近20多年来,随着方言研究全面展开,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通过方言词汇比较提取方言特征词;(2)通过方言词汇比较探讨方言之间的关系;(3)通过方言词汇比较促进普通话教学。

方言特征词研究是方言研究的崭新课题,通过方言词汇比较探讨方言关系是方言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方言;比较;特征词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82(2006)05-0112-03 和任何一种独立的语言一样,方言是一个由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组成的结构系统。

方言研究领域中的语音研究、词汇研究及语法研究是方言研究的三个重要的、平行的组成部分,三个方面应该并行开展,协调前进。

但在汉语方言研究的三大领域中,作为构建语言整体的“建筑材料”———方言词汇的研究相对薄弱和落后,这主要是因为“词汇不像语音和语法那样有明确的系统性,而且各方言的词汇材料分散,没有放在一个平面上,不便于比较。

”[1]近20年来,随着方言研究的复兴和全面展开,方言词汇研究也掀起了一股热潮,不但各地方言词汇材料得到全面深入地挖掘和整理,而且方言词汇的研究也不断向纵深开拓,其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方向就是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的比较研究。

一 近20年现代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的数据统计及展望我们检索《人大复印资料光盘索引》(1978~2001),《人大复印资料索引》(2002~2004),《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1981~1985),《语言论文索引》(1991~1996)发现一共有43篇关于方言词汇比较的论文,其中20世纪80年代6篇,90年代至今37篇。

另外据《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1998~2003)统计所得共有6篇论文,其中博士论文5篇,硕士论文1篇。

除了各种期刊所发表的关于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的文章和关于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的博硕士论文外,还出现了三部关于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的专著,分别是董绍克《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2002),李如龙编《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2002),涂良军《云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2001)。

此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李荣,1998)、《汉语方言大词典》(许宝华、宫田一郎,1999)、《河北方言词汇编》(李行健,1995)、《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陈章太、李行健,1996)等都为现代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从以上各种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现代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的论文数量随着年代呈阶梯式骤长,论文数量从80年代的6篇上升至现在的37篇;不仅有公开发表的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的学术论文,而且还有一批关于现代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的博、硕士论文;不仅有关于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的各种词典和方言词汇集,而且还出现了现代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的专著。

这一切都说明现代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已越来越受重视,越来越吸引研究者的目光。

因此,我们充分相信,未来的现代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将成为方言研究中的聚焦领域之一。

二 近20年现代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的内容与目的目前现代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比较研究的内容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方言词汇与共同语词汇比较研究,二是方言与方言之间词汇比较研究,三是方言词汇的计量研究。

1.方言词汇与共同语词汇比较研究。

共同语是全民族共同使用的通语,它在言语生活中具有统一性、权威性和规范性;而方言则由于受特殊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因此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纷繁的复杂性和鲜明的个体性。

因而在推广普通话的社会大背景下,方言与共同语的差异便成为整个民族语言中最显著的差别,而在这种差别中,方言词汇与共同语词汇的差异显得尤为突出。

方言词汇与共同语词汇的比较研究一般分为地域性方言词汇与共同语词汇的比较和地点性方言词汇与共同语词汇的比较,其中又211Ξ收稿日期:2006-04-23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南京师范大学“211课题”子项目的资助。

作者简介:李康澄(1980-),男,湖南绥宁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方言、语法研究。

以后者居多。

地域性方言指某一特定的较大地区范围的方言;地点性方言指某一特定地点的方言。

至今尚未发现某一大方言区词汇与共同语词汇的比较研究。

方言与共同语的词汇比较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义同形不同,义同形有同有异,形同义不同,形同义有同有异,形同义同。

这五个方面的差异性质其实都是从构词差异与意义差异进行探讨,并将构词差异和意义差异有机结合起来在共时平面展开研究。

2.方言与方言之间的词汇比较研究。

这里的方言既指某一大方言区,也可指方言片、方言点。

既有方言内部比较,又有方言之间的外部比较。

这种比较根据研究目的又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通过横向比较归纳方言之间词汇差异类型,如:贺魏《吴方言词语与官话的差异》[2]。

第二类通过方言词汇比较探求方言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如:张振兴《闽语及其周边方言》[3],范俊军《从词汇看粤北土话与湘南土话的异同及系属》[4],练春招《从词汇看客家方言与粤方言的关系》[5],李冬香《从湖南、江西、粤北等方言中的“咖”看湘语、赣语的关系》[6]。

第三类通过内部各点横向比较和外部比较寻找方言特征词,如:李如龙主编《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7]。

3.方言词汇的计量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需要大量数据处理和运算的语言分类工作变得切实可行了。

方言词汇也可通过数理方法的计量表述来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地探讨方言关系。

郑锦全《汉语方言亲疏关系的计量研究》[8]对《汉语方言词汇》的905个词条及其在18个方言点的变体进行测量来探求汉语方言的亲疏关系。

王士元《方言关系的计量表述》[9]采用计量研究方法对33个吴方言点的44个亲属称谓词进行比较,从而探讨亲缘关系。

现代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其研究目的并不是单一的,而是趋于多元。

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第一,通过现代汉语方言词汇与共同语词汇以及汉语方言词汇之间的比较展现方言词汇差异,从而确定方言词汇差异类型,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言词汇比较类型。

第二,通过现代汉语方言词汇比较辅助方言分区。

以前方言分区工作一般依据方言语音标准,而疏于方言词汇标准。

结合方言语音标准和方言词汇标准给方言分区应该比只用语音标准分区更科学、更合理。

第三,通过现代汉语方言词汇比较考察方言之间的关系。

张振兴《闽语及其周边方言》:“主要以词汇举例,说明闽语和周围吴语、粤语、客家话都有密切的关系”。

范俊军《从词汇看粤北土话与湘南土话的异同及系属》的词汇比较结果表明,“与湘粤客赣等大方言相比,粤北北乡话接近赣语,湘南熬泉话更接近湘语”。

练春招《从词汇看客家方言与粤方言的关系》显示与客家方言最接近的不是赣方言,而是粤方言。

李冬香《从湖南、江西、粤北等方言中的“咖”看湘语、赣语的关系》:“通过考察湖南、江西、粤北等地方言,发现湘语、赣语、平话、乡话及土语中普遍存在表处置结果和动作完成的‘咖’,并由此推测:湘语、赣语在唐代前后可能关系还比较密切,而赣语同客家话的密切关系则在此之后”。

方言计量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考察方言关系。

从词汇比较探讨方言之间的关系近来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这种研究将会成为方言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第四,通过现代汉语方言词汇内部和外部的比较,考察探寻方言特征词。

方言特征词是不同方言词汇之间的区别特征,是表现该方言词汇特征的最重要的方言词。

方言特征词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对汉语方言分区和汉语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李如龙编《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共收录12篇研究特征词的文章,这些文章从内部和外部比较分别研究了官话方言、山东方言、晋语、北部吴语、徽语、赣语、客家方言、闽方言、闽东方言、粤语、雷琼闽语的特征词。

第五,通过方言词汇比较揭示现代汉语方言的发展变化及发展趋势。

邢向东《神木方言词汇的内外比较》[10],从词语替换角度比较神木话新、老之间的词汇差异,说明神木话词汇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一些过去常用的词语悄悄退出了言语交际活动,同时,一大批普通话词语进入了方言词汇系统。

第六,通过现代汉语方言词汇比较来进行普通话教学,从而达到推广普通话的目的。

推普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摸清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方言和普通话之间不仅存在语音差异,还存有词汇和语法差异。

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比较研究一般都以推普为目的,属于方言学的应用型研究范畴。

三 现代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的理论研究理论从实践中产生,一旦产生,又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方言词汇的研究以描写为基础,并进一步由现象描写发展为理论探讨。

方言词汇比较的描写研究尽管不是方言词汇比较理论的专门探求,但始终贯穿着方言词汇比较理论的成果。

在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的成果中,也有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的理论成果。

对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进行理论探讨的主要有李如龙、李行健、董绍克三位先生。

李如龙《论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11],对汉语方言词汇差异类型、程度和性质作了研究。

文章把方言词汇差异分为五类:(1)源流差异;(2)意义差异;(3)构词差异;(4)价值差异,指一个词的派生能力和使用频率不同;(5)音变差异。

另外,关于方言词汇差异的性质该文总结了五种类型:(1)对立型;(2)对应型;(3)交叉型;(4)并用型;(5)补充型。

李行健《论方言词的产生和今后的发展》[12]把方言词产生的原因和手段归结为五个类型:(1)突出不同特征式;(2)模仿式;(3)词汇系统制约式;(4)地区生活局限式;(5)古语存留式。

20世纪80年代末,许宝华、詹伯慧撰文把方言词差异归结为五个方面:(1)源流差异;(2)造词差异;(3)构词差异;(4)意义差异;(5)价值差异。

董绍克先生《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13]是方言311词汇比较研究的第一部理论著作,论述全面、细致、精当。

该书对汉语方言词汇差异的诸多特征都进行了深入探讨。

书中阐明:方言词汇在构词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语素及构词类型的不同;在语义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义位、义场及语素义的不同;方言词汇成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及古语词的不同;方言词汇差异是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特征。

李如龙先生《论汉语方言特征词》[7]出的“汉语方言特征词”理论是一种崭新的理论。

“方言特征词”是李如龙先生于1999年7月在福州举行的中国语言学会第十届年会上的《论汉语方言特征词》一文中提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