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之事物象征

合集下载

中西方植物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植物的文化差异

中西方植物的文化差异自然界中绚丽多彩的植物历来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

自《诗经》与《楚辞》开拓了花卉入诗的先河,引花入诗、以花喻人、借花言志在我国便成为一种极普遍的文化现象,汉语中的许多植物也因而具有了极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英语国家受西方古典神话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对植物的情结同样悠久而强烈。

本文拟就汉英两种语言中植物的象征意义,尤其花木进行比较,探讨汉英植物文化的某些特征,从中窥知汉英文化的差异。

一、植物的象征意义东西方国家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背景、文化传统的差异,赋予花木的象征意义异大于同,对花木习性的观察和所产生的联想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意趣和民族特性。

1.象征意义相同由于人脑的生理机制和思维能力是相同的,再加上共同的认识规律的影响,汉英民族赋予一些花草树木的象征意义基本相同。

,如:在汉英文化中,月桂都象征着胜利和荣耀。

福建地区古越人将月桂编织成“桂冠”,奉献给荣誉最高的人。

古希腊人也用月桂树枝编成冠冕,授予竞赛的优胜者,称为桂冠(1aureate)。

英文中win(gain)laurels指得到荣誉;rest on one’S laurels指满足已有的成绩;look to one’s laurels指小心翼翼地保持已得到的荣誉。

此外,在中西文化不断交融的过程中,英语中一些花木的喻义为汉语所接受。

如:玫瑰象征爱与美、幸福与美好,橄榄枝象征和平,均已被中国文化认同。

英文中,a bed of roses比喻愉快舒适的生活;rose-colored(玫瑰色的)象征乐观、愉快。

汉语也有“玫瑰色的梦”(美梦)、“玫瑰色的前程”(美好的前程)、“玫瑰色的眼镜”(过于乐观的眼光)等表达法。

2.象征意义不同由于观察的角度和侧重点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一样,东西方国家对同样的花木联想到的特性和所引起的情感也不尽相同,这种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在一种文化中某种花木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却联想不到任何特性。

中西文化中的蛇意象的比较

中西文化中的蛇意象的比较

论中西文化中的蛇文化意象摘要:蛇,从古至今就是一个颇为神秘的动物,古代先民将其敬为神灵图腾,它给人的感觉亦正亦邪,本文将从中外文化方面叙述蛇在中西方文化中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蛇,中西文化,探究1.引言蛇在中国和西方等各种文化类型中有着神秘的魅影,几乎在世界各个民族的宗教、神话、传说、建筑、绘画中都有蛇元素,但由于民族、宗教、地域等因素的的差异,中西文化中关于蛇的意象既有相同点,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都丰富着全世界人类的文化内涵,显示人类的智慧和人蛇之间的特殊关系。

2中国文化中蛇的象征意义。

2.1中国古代关于蛇的图腾崇拜蛇是一种带有非常复杂认识的现象,在古代人类文明历史中关于蛇的传说异常精彩丰富,不管是中外文化如何差异,但是都有关于蛇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大概都传递出人们对于蛇的或畏惧或敬畏或崇拜的心理。

在世界各种文化中都有图腾崇拜的现象,关于对于蛇的图腾崇拜更是贯穿于各种文明,每种文明中都有蛇的影子。

中国人对于蛇的崇拜远在上古创世纪时期,在先秦具有百科全书之喻的经典古籍《山海经》中,通篇都有关于蛇的描述,从其中可以看出先人对于蛇都是抱着一种敬仰的带有敬畏的恐惧心理,在远古异常残酷的生存环境中,人们的生存艰辛,对于拥有强大的生存力的蛇自然而然的怀有崇拜的心理,希望能够拥有蛇的力量来改善、创造生存环境,关于蛇的图腾崇拜便产生。

在《山海经》中就描述了好多以蛇为图腾的部落,在传说中伏羲、女娲都是人面蛇身,后来出土的汉代石砖画也证明了这一点。

该书中对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君主—夏启,就描述其耳朵上挂着两条蛇,这些看似滑稽荒唐的背后,更是说明先民对于蛇的推崇,认为蛇具有和祖先进行灵活交流的能力。

也许是蛇的形象有些让人恐怖、害怕,不被老百姓所接纳,所以在告别氏族社会进入生产力更加发展的封建社会时,产生了一个和蛇极其相似的代表着皇权象征的龙,当然大家仅从两者的形象上就可以看出直观看出,龙是以蛇为原型想象出来的一个神异动物。

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文化有所不同:中国人信奉儒教, 讲顺从孝顺。

而西方人就有所不同了!他们讲民族自由.个人权力。

中国人民与外国人的吃饭习惯也有所不同:中国人常常围着一大桌,同吃一盘菜,虽然热闹,但一点儿也不卫生。

西方人自己吃自己的,这就是自助餐,既卫生又方便;中西方教育也大不相同,中国人教育学生,大多是一种封闭教育,得遵守校规,西方教育完全是一种开拓自由思维的空间,他们是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

中西方文化在请客吃饭方面的差异,如:中餐通常先上菜,后上汤,西餐相反;中餐主人一般多次向客人敬酒、敬莱,而西餐主人通常只敬一次;西餐主人通常不会坚持要客人非吃非喝不可,而是希望客人自己动手(Help yourself),不要拘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筷子与刀叉折射中西文化差异暗藏科学原理提起筷子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每天吃饭的家伙什,一双在手方便实用,除了汤以外,保您可以席卷全桌。

很多用惯了筷子的国人对老外的刀叉很不以为然,就是吃个饭嘛,还要刀子、叉子、勺子一长排,一不小心遇到大块的食物还要双手启动,实在是麻烦。

每每想到此处,心中便禁不住生发出很多自豪感来。

也许你猜不到,其实这简简单单的两根小棍里,可是大有学问。

筷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之所以得名与江南民间忌讳有关说起为人类饮食服务的历史,这筷子可以算得上刀叉的老祖宗。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茹毛饮血",主要靠手抓吃食物,自从"人猿相揖别"之后,人们发现把食物做熟了吃更有滋味。

先秦时代,人们吃饭一般不用筷子。

根据《礼记》中的记载推测,当时人是用手把饭送入口内的。

后来由于人们在烧烤食物时,不可能直接用手操作,需借助竹枝一类的工具来放置和翻动食物,在炊具中烧煮肉块和蔬菜的羹汤,也要用它们来取食,久而久之,聪明的先民逐渐学会用竹条来夹取,这就是筷子最早的雏形。

筷子古时候单叫箸,箸的起源可追溯到周代,《礼记》、《荀子》、《史记》都提到箸,在《韩非子》特别提到以荒淫奢侈闻名的纣王,使用"象箸"进餐。

中西文化差异(数字、颜色、对事物的认识)

中西文化差异(数字、颜色、对事物的认识)

中西文化差异(认识、数字、颜色)1)对事物认识的文化差异例如,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龙)不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动物,而是表示邪恶的怪物。

在中世纪,dragon是罪恶的象征,圣经故事中恶魔撒旦(satan)就被认为是the great dragon。

另外,dragon还有“泼妇’的意思,由此可知,dragon在英语国家人中所引起的联想与中国人的“龙”完全不同,所以,翻译时就要特别小心。

东亚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四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被西方人称为“亚洲四小龙”,将其翻译成英语Four Asian Dragons恐怕不太妥当。

有人建议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文化信息的对等,因为tiger(老虎)在西方人心中是一种强悍的动物,至少不会让人联想到某种可怕的动物。

再者,tiger一词收在1993年版的《牛津英语词典增补本第二卷》(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Additions SeriesⅡ)中的释义:A nickname for any one of the more successful smaller economies of East Asia, esp. those of Hong Kong,Singapore,Taiwan,and South Korea.(任何一个在经济上较为成功的东亚小国或地区,尤其指香港、新加坡、台湾和韩国。

)所以说,将“亚洲四小龙’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在文化信息方面基本达到了对等。

再如,我国著名的“白象”牌电池,翻译成英语White Elephant,语义信息对等虽然不错,但从文化信息对等来看却是糟糕的翻译,因为white elephant在西方国家中意思是“没有用反而累赘的东西”。

这个含义源自一个传说。

相传有个国王讨厌手下的一个大臣,为了惩罚他,国王送给该大臣一头白色的大象。

中西文化中动物的不同象征意义

中西文化中动物的不同象征意义

2009.7(下旬刊)摘要动物常被人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民族对动物象征意义的理解也不同.通过对中西文化中动物基本象征意义的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强调了英汉动物象征意义的民族特性,以更好地了解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

关键词动物象征意义中西文化1前言各个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心理、自然、文化的原因,赋予了动物一定的象征意义,来寄托人的一种感情。

各种文化中,许多图腾信仰都是以某种动物为原型,这种信仰在国徽中有所体现。

如罗马的古徽为母狼、俄国原始图腾为熊、波斯的国徽为猫,比利时、西班牙、瑞士以狮为徽志。

这种图腾信仰因国家或者民族不同而不同,这就说明动物对于不同民族的象征意义是不同的。

对这些差异的区分、归类可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文化差异,避免交际障碍。

2中西文化中动物的象征意义的区分、归类动物的象征意义在每个民族的日常用语中有丰富的体现。

在语言的翻译过程中,有的可以直译,有的却需要用不同的动物来代替,下面就将常见的动物分为三类来总结、阐述。

2.1在两种文化中有相似象征意义的动物两种文化总有相互交融的地方,由于动物的生理特性决定有些动物留给人们的联想是相似的,如:蜜蜂是辛勤的;狐狸是狡猾的;狼是凶狠的;猪是肮脏、懒惰的;鹦鹉善于模仿;蜗牛行动缓慢;猴子机灵活泼;蛇凶残奸诈;鹿胆小温顺;天鹅是美丽纯洁的象征;驴倔强笨拙。

从下面的例句中我们来体会这种相似性:People are busy preparing for the new year as bees.人们像蜜蜂一样忙着准备过年。

I play the fox several times ,pretending to be in pain.有几次我故意装疼。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

You can put lipstick on a pig,but it is still a pig.给猪涂上口红,它还是猪。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

中外文化差异_中西方文化差异举例中西方文化差异举例1、饮食西方人的早餐和晚餐更偏向于冷食,而中国人习惯一日三餐吃热食或者是熟食。

就像在喝水的选择上也是一样,西方人习惯喝加了冰块的凉水,而中国人更喜欢热水或者是凉白开。

2、天气西方人的心情会受到天气的影响,但是天气对于中国人的影响不大。

这一点,可能是个误区了。

恶劣的天气对于中国人心情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的,对于一些室外的工作也会造成麻烦。

3、生活西方的生活倾向于独立生活,而中国人自古就是集体生活。

4、老人日常生活西方人的老年生活是遛狗,有自己的空间。

而中国老人则是帮家里的儿女带孩子,抚养第三代,一生都奉献给了孩子们。

5、孩子中国家庭的日常生活工作都围绕着孩子展开,孩子是重心。

而西方家庭对于孩子放得没有那么重,在18岁后还会要求孩子一个人生活。

中国则是子嗣问题自古就是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1、饮食差异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2、观念差异西方人认为一个人只有完全脱离社会关系,真正做到“关注自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而在中国的文化中,人之所以为人,必须成为社会关系中的一环。

儒家文化中定义:“仁者,人也。

”强调整体和综合。

3、服饰差异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

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

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

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

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

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

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

4、语言差异象形文字强调视觉和闪点,拼音语言强调逻辑和哲学,所以中国文化注重的是写意和系统思维,而西方文化则更多注重抽象和数据。

中西图腾文化差异

中西图腾文化差异

图腾纹身
人与图腾的关系
• 1.图腾使自己的血缘亲属,他们用父 亲祖父母等亲属称呼来称呼图腾,并以 图腾名称作为群体名称 • 2.图腾是群体的祖先,认为群体成员 都是由图腾繁衍而来 • 3.图腾是群体的保护神
Video
中国图腾文化
2、 龙图腾 3、 葫芦的图腾 4、各民族图腾文化
• 1、 1、彩陶上的图腾
蒙古族狼图腾vide中国香港紫荆花俄罗斯北极熊美国鹰法国大公鸡英国狮子日本菊花樱花韩国朝鲜木槿蒙古苍狼白鹿新加坡狮子马来西亚马来虎泰国大鹏老挝亚洲象缅甸圣狮斯里兰卡狮子孟加拉国睡莲印度狮子石刻尼泊尔黄乌兹别克斯坦凤凰哈萨克斯坦飞马吉尔吉斯雄鹰土库曼斯坦阿尔哈捷金马叙利亚埃及利比亚萨拉丁神鹰苏丹沙漠阿曼阿拉伯刀黎巴嫩雪松沙特巴林椰枣树阿联酋科威特隼也门鹰德国突厥狼在香港的历史上还有一段关于紫荆花的悲壮故事
Contras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Totem Culture
图腾
•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它的 亲属","它的标记"。图腾(totem)是原始人群 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 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生产力的低下 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是图腾产生的基础。运 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 获得举一反三之功。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 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 族的徽号或标志。
对龙的崇拜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 绵延了数千年的特殊现象。对 龙的崇拜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 绵延了数千年的特殊现象。在 中国人的心目中,龙具有非凡 的能力,他有鳞有角,有牙有 爪,能钻土入水,能蛰伏冬眠; 他有自然力,能兴云布雨,又 能电闪雷鸣。 在西方,龙是罪恶和邪恶的代表。 在西方传说神话中,龙是一种 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 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 能够从嘴中喷火 。到了中世纪, 龙演化为罪恶的象征。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1、人际关系-西方人注重团队合作,中国人则喜欢抱团撒网。

点评:看到右边这幅画,我不禁哑然失笑。

可不是吗?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关系”。

过去叫“关系”,现在有人玩新词,不再叫什么“关系”了,改称“人脉”。

叫什么也不能改变其本质特征。

正如“第三者”的女人,旧称“破鞋”,现在叫“第三者”一样,尽管换了称呼,意思还是一样。

很多老外到了中国之后,也染上找“关系”的毛病,不停地在国人面前玩namedropping(吹牛X),说自己认识认识某某等,以表示自己在中国的“人脉”很好,“关系”很多。

看来,这种习惯像流感,传染性极强。

2、生活方式-中国人关心别人在干什么,却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外国人不管周围的在干什么,却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点评:中国人非常非常非常喜欢热闹,生活方式在老外眼中看来,就是如图所示,永远喜欢有人陪,永远不喜欢独处。

而且,认为一个人总是独处,那这个人可可怜了。

老外却正好相反,他们总喜欢独来独往。

假如有人总是没有任何目的地,只为陪而陪地过去陪他们的话,那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个人空间受到了侵害。

此外关键是,他们在独来独往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人山人海地相处时得到的同样的快乐,甚至更多。

3、准时-外国人说的12点就是12点,中国人说的12点很可能是11点55到12点10的一段时间。

点评:老外(主要是欧美西方人?)对于时间观念十分强。

而汉语里关于时间方面的词句,最发达的就是:差不多,还行,基本上那时间吧,等等。

如果与人相约的话,很多中国人最习惯的说法就是:上午吧,下午吧,晚上吧,等等。

至于具体几时,则要根据两人对时间的感觉而定。

如果与老外相约,则老外必定会加上一句,上午几点?下午几点?晚上几点?等等。

“不准时”以及“没有时间观念”,几乎可以成为“中国人”的代名词了。

4、表达个人观点时:外国人喜欢一针见血直接表达;中国人喜欢旁征博引,委婉意会。

点评:中国人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总喜欢拐弯抹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狗盗、狼心狗肺等>
Dog:在西方,dog虽然有时含贬义,但中性和褒义的情 况居多,如:treat someone like a dog(虐待某人)
You are a lucky dog(你这家伙真幸运)
第三种情况,咱们就下面几个例子谈一谈:
松(pine)、柏(cypress)、鹤(crane)、桃(peach):在汉 语文化中,都象征长寿;但英语中却没有上面的内涵意义 。
数字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是历代君王都推崇的数字 ,皇帝穿九龙袍,京城建九个城门,宫殿的台阶也是九层 或九的倍数。但在英语中nine却没有这样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许多专有名词具有丰 富的文化内涵,比如人们一说“张飞”就马 上想到他性格豪爽,脾气暴躁的形象,“林 黛玉”英语中也有就代表弱不禁风,多头善 感的形象。但在西方文化中就仅仅是个人名。
虎藏龙、生龙活虎
Dragon:在西方神话中,是一只大蜥蜴,长着翅膀,拖着 蛇尾,身上长有鳞片,还能喷火。在西方文化中代表罪恶、 邪恶,被用来作为战争的旗帜。
猫头鹰:在汉文化中被认为是不祥之鸟
Owl:在西方文化中是智慧之鸟 如as wise as an owl
狗:在汉语文化中,狗一般用于贬义,如狗急跳墙、鸡鸣
2.1不同语言之间词汇意义出现的几种情 况:
A 、B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相同或大 致相同 A、B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同 A、B概念意义相同,A有内涵意义,B没 有内涵意义
例如:猪:猪头猪脑、猪狗不如 pig:crazy pig
“肮脏” “贪婪” “令人讨厌”,在
英语和汉语中,“猪”都有类似这样的意 思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狐狸”(fox)等
政治:在汉语中是中性,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含有 褒义
对应的英语中的“politics”却含有中性意义或 贬义,比如,be concerned about politics.
农民: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没有丝毫 贬义;而对应的英语中的“peasant”却指没有 受过教育、举止粗鲁、思想狭隘的人。
龙:在中国是吉祥、飞黄腾达的象征。如龙凤呈祥、卧
跨文化交际
语言交际与文化差异
一: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就语音要素而言,语音与文化的关系最不密切, 语法次之,而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词汇
二:如何更好的掌握词义与文化的关系
1)了解词义
英国学者把词义分为:概念意义(认知意义)、内涵意义、 风格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
2)兼顾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
梅兰竹菊:在中国文化中,梅象征高雅纯洁,兰代表高雅 的品格,竹象征有节气,有骨气,菊象征坚毅淡薄的品格 。但plum blossom orchid bamboo chrysanthemum 只是一些植物名称,并不具有汉语词汇包含的丰富文化内 涵。
数字13:在西方文化中,普遍被认为是不吉祥的数字。 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具有这些内涵意义。
在汉语中,“松”象征坚毅高洁的高尚 品质,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岁寒知松柏,逆境见本色”、“要知 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在日语中也有 类似的意思。
还有像“莲”、“蝙蝠”、数字“四、 八”等在日语和汉语中也有相似的内涵 意义。>
就这一点,我们选出汉语和英语中的一些词作比 较:
“红”(1)风俗习惯:春节、婚礼(红对联、红灯 笼、红“福”字、红盖头)
(2)语言应用上:红利、红榜、红得发紫、开 门红
象征幸福、喜庆、吉祥、欢乐、兴领 巾、红色政权、红色根据地
Red:不具有汉语的“红”包含的那些文化内涵。 如red flags(需要提高警惕预防出事的情况)(不 过,在red carpet treatment中表示对客人隆 重的欢迎,似乎包含了一些喜庆的意思)
在英语中,也有一些出自文学作品和历史事 件的人名或地名,具有其独有的特殊内涵意 义,如Cinderella(指不受重视的人或部门, 或指有才干但一时未受赏识的人),Shylock (指心肠狠毒、唯利是图的小人),地名 Waterloo(指遭到决定性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