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 积极心理学与人类幸福(1)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的追求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的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幸福和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旨在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和力量,帮助人们更好地追求幸福。
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幸福的追求。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和力量为主导的学科,它强调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包括积极的情绪、乐观的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自我实现等。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主观层面(幸福感、满足感等)、个体层面(积极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等)和群体层面(社区发展、组织效能等)。
二、幸福的定义与追求幸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幸福是指个体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满足,感受到内心的愉悦和满足的状态。
追求幸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积极心理学认为,追求幸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追求幸福的基础。
要保持乐观、自信、宽容、感恩等心态,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同时,要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发掘自己的潜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与家人、朋友、同事等建立良好的关系,相互支持、关爱和理解,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幸福和满足。
同时,要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3.培养积极的习惯积极的习惯是追求幸福的重要手段。
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
同时,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学习和成长,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三、积极心理学在追求幸福中的应用积极心理学在追求幸福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情绪体验是追求幸福的重要手段。
要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和满足,从而增强幸福感。
同时,要学会应对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平衡。
积极心理学——幸福82163课件

05
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与未来发展
对社会的影响
1 2
促进社会和谐
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情绪、美德和力量的重要性 ,有助于减少消极情绪和行为,促进社会和谐与 稳定。
提升社会福祉
通过培养人们的积极品质和行为,积极心理学有 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幸福感和福祉水平。
3
强化社会支持系统
积极心理学倡导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和支持系统 ,有助于个人在困难时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 帮助。
研究内容与目标
研究内容
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 情绪体验、积极认知过程、积极 个性特征以及积极社会组织等。
研究目标
通过培养和提升人类的积极心理 品质,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和谐 与幸福。
历史与发展
起源
积极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末,以塞利 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等为代表的一 批心理学家开始关注人类积极心理品 质的研究。
跨文化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积极心理学将更加注重跨文化研究, 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积极心理特点和共性。
科技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积极心理学将更加注重科技在心理 干预和辅导中的应用,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 高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和效果。
整合发展
积极心理学将进一步整合其他心理学分支的理论和方法, 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理论Fra bibliotek系和实践应用。
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
提升自我认知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潜能,认识自己的价 值观和目标,从而更好地规划个人发展。
培养积极情绪
通过关注个人的积极情绪和心态,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幸 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应对挑战与压力
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应对挑战和压力的方法,如乐观思考、适应性 管理等,有助于个人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积极心理学——如何幸福

积极心理学——如何幸福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忙碌于工作、学习和各种琐事,却很少停下脚步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答案和启示。
幸福并非仅仅是物质的丰富和外在的成就,它更多地关乎我们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态度。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发现和运用这些方法。
首先,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学会关注生活中的小美好,比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路边绽放的花朵、朋友温暖的笑容。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却能给我们带来愉悦和满足。
试着每天花几分钟时间,静下心来感受这些美好,让积极的情绪在心中蔓延。
同时,培养感恩的心态也能极大地提升幸福感。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拥有的一切,而忽略了去感恩。
不妨每天晚上在睡前,想一想这一天中值得感恩的事情,可能是家人的关爱、同事的帮助,或者是自己取得的一点小进步。
通过感恩,我们能更加珍惜所拥有的,减少抱怨和不满。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通向幸福的重要途径。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与他人的连接和互动对我们的幸福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与亲朋好友保持密切的联系,真诚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学会包容、理解和尊重,营造和谐、温暖的人际氛围。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追求梦想能给我们带来方向感和成就感。
当我们为了一个目标努力奋斗,并逐步实现它时,内心会充满自豪和满足。
但要注意的是,目标要切实可行,并且是基于我们内心真正的渴望,而不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
再者,保持身心健康是幸福的基础。
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不仅能让我们拥有良好的体魄,还能改善心情,增强心理韧性。
学会应对压力,通过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来缓解紧张情绪。
积极的自我认知也是不可或缺的。
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不要过分自我批评和自我否定,而是关注自己的优点和进步。
用积极的自我对话取代消极的内心声音,比如当面临挑战时,告诉自己“我可以尝试,我有能力应对”。
积极心理学之幸福是-种能力PPT课件

能够调节情绪,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平衡,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
情绪稳定
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避免人际冲突。
人际关系和谐
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社会适应良好
心理健康的标准
03
幸福感可以作为心理问题的预警信号
如果个体感到不幸福,可能是心理问题出现的先兆。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接受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幸福感是个人成长的体现
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个人成长需要幸福感
幸福感能够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个人在各个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成长与幸福感相互促进
个人成长能够带来幸福感,而幸福感也能够促进个人成长。
01
幸福感与心理问题呈负相关
幸福感较高的人往往较少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02
心理问题可能导致幸福感下降
长期的心理问题可能导致个体幸福感下降,影响生活质量。
幸福感与心理问题的关系
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从中寻找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积极面对生活
学会感恩,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抱怨、不贪婪。
社会政策对幸福感的影响
02
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社会政策,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能够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幸福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03
幸福感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一方面,经济增长能够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另一方面,居民的幸福感水平也会影响经济增长。
幸福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能够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提高幸福感。
心理学视角下的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感

心理学视角下的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感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智和行为的科学领域,而积极心理学则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积极情感、个人优点和能力,以及幸福感的产生。
在心理学视角下,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感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积极心理学对幸福感的影响,并分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提高幸福感。
一、积极心理学对幸福感的影响积极心理学研究了人类的优点、正向情感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它关注的是人们如何追求幸福、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以及提高个人满意度和幸福感。
这是一个从传统心理学中逃离负面缺陷观念的新兴领域。
首先,积极心理学研究了幸福感的内在因素。
通过研究积极情感和幸福感的关系,心理学家发现积极情感对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人们在面临积极情绪时,会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满足,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其次,积极心理学还关注个人的积极特质和能力。
个人的优点和能力是提高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如乐观、自尊、自律、适应能力等等。
这些积极特质帮助个体应对挑战和压力,增强人们的幸福感。
最后,积极心理学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人们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社交支持、亲密关系和友谊都是提高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亲密关系可以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而社交支持则能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
二、如何培养和提高幸福感从心理学视角出发,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首先,积极情感的培养是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思考、表达感激之情和参与积极的活动来增加积极情感。
例如,每天写下一些感恩的事情,或者参与志愿者活动,都可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其次,发展个人的积极特质和能力也是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培养自己的乐观思维、自尊心和自律等积极特质,提高个人的幸福感。
此外,发展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境,提高幸福感。
最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提高幸福感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参与社交活动,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生活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生活幸福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而积极心理学则是关注个体心理健康以及积极情绪和行为的学科。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帮助人们实现幸福生活。
本文将探讨积极心理学与幸福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实践方法来促进个体的幸福感。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述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个体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学科,它强调个体的优势、力量和资源。
与传统的心理学主要关注消极心理状况和问题解决不同,积极心理学试图研究人们的积极情绪、个人发展和幸福感。
二、积极心理学与幸福生活的关系幸福生活的实现与积极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积极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和策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提升幸福感。
1. 积极情绪的培养积极心理学强调培养积极情绪,如喜悦、满足和乐观态度。
通过关注自己的积极经验和回忆,以及积极情绪的引导,个体可以提高幸福感。
2. 个体优势的发掘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个体可以通过发掘和运用自己的优势来增强自信心和幸福感。
3. 目标的设定与追求设定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是实现幸福生活的关键。
积极心理学鼓励个体制定积极、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通过具体的行动和计划去实现这些目标。
4. 社交关系的建立与维护良好的社交关系对幸福生活至关重要。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际互动和社交支持的重要性,个体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建立友谊和关心他人来提升幸福感。
三、促进幸福生活的实践方法除了理论的探讨,积极心理学还提供了一些实践方法来帮助个体提升幸福感。
1. 感恩实践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每天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事物和人际关系,能够改善个体的心理状态,提高幸福感。
2. 心理流的体验心理流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体验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会感到非常愉悦和满足。
通过追求个体所擅长和感兴趣的活动,并且恰当地挑战自己,可以帮助人们进入心理流状态,增加幸福感。
3. 乐观态度的培养乐观态度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之一。
积极心理学的幸福五要素

积极心理学的幸福五要素积极心理学的幸福五要素,听起来就很有意思,对吧?首先得说,这五个要素就像是幸福的调料,缺一不可。
咱们一块儿来瞧瞧。
首先是“积极情绪”。
谁不喜欢快乐呢?每天早上,阳光一照,鸟儿一叫,心情就像喝了蜜一样甜。
笑一笑,十年少,心里那种轻松的感觉就像漫步在春天的花海中。
积极情绪就像那股清新的空气,让你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能偶尔停下脚步,感受一下生活的美好。
每天给自己设定个小目标,比如说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对镜子里的自己笑一笑,这可不是小事,久而久之,笑容就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接下来是“投入”。
这个词可能有点生涩,但简单来说,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件事情中去。
当你在工作或爱好中找到那种“心流”的状态,时间仿佛都静止了。
想象一下,做你最爱的事情,仿佛周围的世界都消失了,只剩下你和那件事。
每当你沉浸其中,那种感觉就像是和世界合二为一,浑身充满了力量。
投入并不是让你一味工作,而是要找到那些让你热爱的小事,无论是画画、写作,还是做饭,都能让你忘却烦恼。
然后是“人际关系”。
这可真是幸福的法宝。
俗话说,孤独的树木很难成林。
和朋友们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这种简单的快乐是无法替代的。
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会让你的人生更丰富。
想象一下,和好友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滴,那种温暖的感觉就像冬天里的一杯热巧克力,甜蜜又温馨。
生活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朋友相聚,毕竟,笑声是最好的良药。
接下来是“意义”。
这听起来很深奥,但其实很简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找到你生命中的意义,就像找到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无论是帮助别人,还是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些都能给你带来一种内心的满足。
想想那些为公益事业而努力的人,或是为了实现梦想而奋斗的你自己,心中那种火焰熊熊燃烧,绝对能给生活增添色彩。
最后一个就是“成就感”。
哇,这可是一剂强心针。
每当完成一件事情,不管是大是小,心中那种成就感就像是赢得了人生的大奖。
第13讲 积极心理学与人类幸福

“我们不会做出任何伤害经济的事情,因为对我们来说,首要的是生 活在美国的人民。”——布什总统2001对他拒绝签署京都协议的解释, 该协议是由100多个国家商定的。 “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世界的领袖,他必须懂得关注整个地球,而不仅 仅是美国的工业。”——欧盟主席普罗迪2001对美国总统的回应。
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资源环境保护和发展问题?对经济发展三驾马车:
2
积极心理学的范畴:
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快乐、快乐、满意、实现感;
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性格特点、天赋、兴趣、价值观; 积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学校、单位和社交圈等。
3
2、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积极的主观体验
快乐(pleasure)是最常见的积极的主观体验,每个人都希望自
己的生活是快乐的,大多数人都会深深体会到它并努力维持或强 化它。Kahneman(1999)提出的峰-终理论(peak-end thoery) 认为:人们对过去体验的总体评价主要反映了体验过程中感受最 强的时刻以及体验结束的时刻,而不是每个阶段的总和。
21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积极的人际与社会关系
积极的人际关系 Harlow(1965)把恒河猴隔离起来进行饲养,一年以后,这些
猴子变得胆怯和孤僻。这些被隔离的猴子不能跟其它猴子进行
正常的互动,并非营养不良或有生理缺陷,仅仅是因为它们跟 自己的同类没有过接触,它们的社会功能便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积极的人际关系包含的范围很广,人类的友谊、爱情等都属于 积极的人际关系。
22
积极的社会关系 什么样的特点是一个好社会应该具备的?自有人类以来,这 个问题便存在着。罗马人用美德——比如庄重和诚实来刻画整
个社会。在他们看来,富裕只意味着有足够的食品提供给所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人口继续增长 好消息:出生率正不断地下降,在40多个国家中,人口出生率已经下跌到 生育更替水平(平均一个妇女2.1个孩子)甚至更低。 坏消息:在发展中国家,出生率的下降甚微,并不能抑制人口的快速增长。 1830年 10亿 1930年 20亿 1960年 30亿 1975年 40亿 1987年 50亿 1999年 60亿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积极心理学的范畴:
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快乐、快乐、满意、实现感;
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性格特点、天赋、兴趣、价值观; 积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学校、单位和社交圈等。
3
2、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积极的主观体验
快乐(pleasure)是最常见的积极的主观体验,每个人都希望自
己的生活是快乐的,大多数人都会深深体会到它并努力维持或强 化它。Kahneman(1999)提出的峰-终理论(peak-end thoery) 认为:人们对过去体验的总体评价主要反映了体验过程中感受最 强的时刻以及体验结束的时刻,而不是每个阶段的总和。
社会智力:能够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动机和感受,
知道如何做才能适应不同的社会情境。
12
• 正义(Strengths of justice)
与个人和群体之间的最优互动有关的积极品质: 公平:基于正义和公平的观念,对别人一视同仁;不 让个人感受干扰涉及到他人的决策;给每个人 一个公平的机会
领导力:鼓励群体,促其达成目标,并培养出良好的
4
福流(flow):Csikszentmihalyi指我们高度参与某些活动时
所伴随的一种心理状态。他在研究画家的创造力时发现艺术家
在专心地创作一幅画时会忘掉饥饿、疲劳和不舒服。然而一旦 作品完成之后,兴趣会很快投入到另一个创作中去。处在福流 状态的个体,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所做 的事情上,作为社会角色的自我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个体觉
节制可能要比存在节制更容易被观察到。
14
• 超越(Strengths of transcendence)
与更庞大的宇宙形成联系,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意义:
对于美和优秀的欣赏:注意并欣赏生活中的美
感激:意识到美好的事物并心怀感谢; 希望:期望未来最好的结果,相信美好的未来可以实现; 幽默:喜欢笑与戏弄,为他人带来欢笑,能够开玩笑; 宗教性/灵性:对宇宙的更高目的和意义有着一致的信念,
“我们不会做出任何伤害经济的事情,因为对我们来说,首要的是生 活在美国的人民。”——布什总统2001对他拒绝签署京都协议的解释, 该协议是由100多个国家商定的。 “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世界的领袖,他必须懂得关注整个地球,而不仅 仅是美国的工业。”——欧盟主席普罗迪2001对美国总统的回应。
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资源环境保护和发展问题?对经济发展三驾马车:
其中终极价值观是指存在的理想状态的信念,包括:
舒适的生活 成就感 充满善的世界 家庭安全感 快乐 成熟的爱 兴奋的生活 世界和平 平等 自由 内正和谐 国家安全
愉悦
自尊 真正的友谊
救助
社会认可 智慧
18
Sissela Bok (1995)用抽象程度来评价价值观的普遍性,
她认为所有人都应该赞同三种价值观: 一是相互关心和相互对等 二是反对抛弃、欺骗以及背叛 三是积极责任和消极命令冲突之时平等与正义的规范 Bok称之为最小化价值观,她认为这些价值观对于一个有活力 的社会而言是最小的需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很难想象社
耐心(patience):有度过危机的能力
远见(providence):对未来命运的感知 安全(safety):拥有健康和公共福利
24
二、构建人类可持续未来
1.我们面对的危机及应对策略
(1)地球超负荷与资源的过度消耗
200多年以前,马尔萨斯预言人口会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由于
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和农业的发展,马尔萨斯关于人口超出粮
消费增加导致资源枯竭
谁应该为全球变暖和资源枯竭负大部分责任呢?如果有20 亿人口对资源 的消耗量像今天的西欧和北美地区那样,那么地球不可能永远支撑人们
的需要。
联合国用所谓“生态覆盖区”——不同国家的人们分别需要多少生态空 间来生产他们所需的消费品以及吸收他们产生的垃圾。加拿大人均需要 10个足球场多一点的空间;美国人均所需的空间比加拿大人多30%;英 国、瑞士和德国的人均需要空间比加拿大少30%。如果每个人的消费量 都像今天的美国人和加拿大人一样,需要三个地球那么大的空间才能满 足需求。
21
二
(4)积极的人际与社会关系
积极的人际关系 Harlow(1965)把恒河猴隔离起来进行饲养,一年以后,这些
猴子变得胆怯和孤僻。这些被隔离的猴子不能跟其它猴子进行
正常的互动,并非营养不良或有生理缺陷,仅仅是因为它们跟 自己的同类没有过接触,它们的社会功能便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积极的人际关系包含的范围很广,人类的友谊、爱情等都属于 积极的人际关系。
10
• 勇气(Strengths of courage) 面对内外阻力时努力达成目标的意志:
真实性:不掩饰自己的意图,对自己的感觉和行动负责
勇敢:在困难和痛苦面前退缩,为正确的事物辩护 恒心:不顾艰难险阻有始有终地坚持行动 热忱:饱含激情,不半途而废,活泼有生气
11
• 人道(Strengths of humanity) 关心他人的那些积极品质: 友善:做好事,帮助他人,关心他人 爱:重视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互相关心和分享
22
积极的社会关系 什么样的特点是一个好社会应该具备的?自有人类以来,这 个问题便存在着。罗马人用美德——比如庄重和诚实来刻画整
个社会。在他们看来,富裕只意味着有足够的食品提供给所有
社会成员,只有社会本身被描绘成和谐与平安才能被看成是一 个好的社会,积极的社会关系有以下特征:
23
公平(equity):社会内的公平交易,人与人之间的机会均等 好运(good fortune):好事会发生在个体身上 正义(justice):存在合理的法律和统治基础
6
被试是哈佛大学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3%,他们首先要完成 调查生活状况的问卷,然后还要参加心理和体育测验,最后接
受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访谈,研究中所有的资料都被完整地记
录和保存下来。研究者对这些被试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几 乎所有被试在二战期间都在美国军队服役,一些人完成了学业, 一些人中途中断,多数人在战争结束时还活着。1945年,每个 人都再次接受了一次问卷调查,还描述自己战争中遇到的困难
组内关系。 团队合作:忠于群体;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
13
• 节制(Strengths of temperance) 免于过度的积极品质:
谦虚/谦卑:不寻求成为他人关注的焦点。
审慎:小心地做出选择;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不做可能后 悔的事,不说可能后悔的话。 自我调适:守纪律,控制个人的欲望和情绪。 节制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人对于行为的抑制而定义的,缺乏
发誓永远不会将我们的后代带入一个充满伤痛的世界?
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促进可持续未来的途径之一是发展生态科技。现在我们已
经用不发热的荧光灯替换了许多白炽灯,用电子信件和电
子商务替换了需要打印和寄送的信件,发展环保型汽车。 今天人们的所开的汽车与早期的汽车相比,行驶的路程增 加一倍,而产生的污染量仅为以前的二十分之一。
会将怎样维持下去。
19
Schwartz和他的同事们在70个不同的国家进行了重复的研究,
在每个样本中发现了相似的结果。在世界范围内区分出的十
个不同的价值观是: 成就感:和社会标准相联系的个体成功 善心:为别人着想 一致性:始终如一
20
享乐主义:个体满足感以及愉悦感
力量:社会地位、威望、以及对他人的控制 安全感:社会安全、和谐和稳定 自我定向:独立思考和行为,例如自由; 鼓舞:生活中的兴奋感、新奇以及挑战, 传统:尊重和接受他人的文化和宗教习俗 普遍性:理解、感激、和保护所有的人和大自然
经历。结果证明乐观可以很好地预测以后的健康和幸福。。
7
Harold Zullow(1988)主持了一项总统候选人乐观对选民和选 举结果影响的研究。他以候选人在党派提名会上的演讲为原始
素材,把候选人分为乐观型和悲观型,研究了从1900年到1984年
的22场选举中总统候选人的乐观表现,结果发现有18次是更乐观 的人获得了胜利。比如克林顿在1992年选举中向美国公众发出 了乐观的信息:“我来自一个叫做‘希望’的地方。” 尽管他 的对手也发出了乐观的信号,但克林顿在演讲者提到了更多的
知道个人在环境中的位置,具有关于生活意义的信念,这种
信念能够塑造一个人的行为。
15
(3)积极的价值观 概念
价值观是一种偏好某些目标的持久信念(Rokeach),不同的
人,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价值观。斯科特用这些开放性 描述,得到的价值观包括:成就、创造力、诚实、独立、理 性、友好、忠诚、体力、笃信、自我控制、社会能力、社会 地位。
减少消费
第二条通道路要通过减少消费来实现:未来不是更多的人消
耗更多、污染更多,而是稳定的人口,消耗和污染都更少。
Robert Frank:市场经济不仅要奖励成功,还应该促进更多
可持续性的消费。他提出一种累进制的消费税,这种方法通
过提高对非必需的奢侈品的价格来鼓励储蓄和投资。他建议 不对人们的收入,而是对人们的支出征税。
外贸-投资-消费的反思?
(2)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吃吃喝喝,然后愉快地等待世界末日的 来临?像许多参加囚徒困境的游戏的人一样,每个人都追求 将个人利益最大化,结果造成对整个集体的伤害? “在全球范围内,我的消耗量是无穷小的;这样的消费给我 带来了快乐,但对于世界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