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I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实习目的熟悉
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编制与判读

130
32 2 1 129.80 5.20
126.00 1.50
132
6
126.30 4.80 125.80 1.80
124.00 0.00
4 3
122.90 1.00
124.80 2.20
7
127.60 4.70
5
124.00 1.20
37 38
125.00 2.70
水文站
128
12
129.00 5.00
潜水位、潜水埋藏深度、潜水含水层厚 度指的是什么?
潜水位:潜水面上任意一点的海拔高程。m 潜水埋藏深度:从潜水面至地面的铅直距离。m
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铅直距离。m
T
h
H
海平面
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编制
实训内容
实训目的
编图准备用品
编图方法和步骤 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的意义
实 训 内 容
根据所给资料,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
19
126.40 5.40
21
34
126.00 0.00
120.70 1.00
134
20
124.80 3.20
28 27
120.50 0.70
122.20 1.60
29
124.20 2.20
132
126.00 3.50
22
124.40 1.40
23 24
25
121.00 0.90
120.10 1.10
观测 点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观测点 类型 试坑 试坑 试坑 试坑 试坑 试坑 钻孔 钻孔 泉 泉 泉 钻孔 钻孔 钻孔 钻孔 钻孔 钻孔 钻孔 钻孔 钻孔 钻孔 钻孔 钻孔
实训二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编制

实训
编制** 地区潜水等水位线图(图A-4),并标出潜 水流向
从图件分析潜水的补给来源和排泄去路 本区潜水面形状有何特征?说哪些因素影响?分析
作图计算法
选择相邻或相近、且水位差较大的两点(A、 B)进行内插;
用直线连接所需要内插的两点
求出两点水位差,量出连点的距离,计算单 位距离的水位差,求出内插点到已知点(A 点或B点)的距离;
在图中找出内插点的位置;
用圆滑曲线连接内插点及和该点水位标高相 等的各点
根据地形地貌对等水位线进行适当修正。
水点编号#水位标高 1 1 # 1 2 2 .5
潜水埋深
1 .0
确定等水位线等高间距
根据编图目的、比例尺的大小和观测点的多少而
定。比例此大,观测点多,等高距应小一些。一
般为1m,2m,5m,个别为10m。本次作业等高 间距采用1m。
求水位标高
求水位标高
透明方格坐标纸法 作图法 计算法 计算机制图法 目估法
注意事项
测量各点水位工作时在有代表性的季节内进行(避 免在雨后立即测量)。实测为潜水埋深。测量工作 最好在清晨居民未用水之前进行。
潜水面的形状主要取决于地形的变化,多与地形的 变化一致,但比地面坡度平缓的多。(隔水底板的 产状、含水层透水性)
泉和沼泽分布区,潜水埋深等于0 潜水和地表水体之间有直接水力联系时,岸边各点
潜水面形状变化的原因。 计算图A-4中C、D间水力坡度、C点潜水埋藏深度
_地下水综合实习报告

_地下水综合实习报告第一章实习目的地下水综合实习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必修的集中实践环节,使学生通过实践和训练,巩固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利用工程、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质勘探等与地下水相关的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掌握地下水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内容和方法,为后续课程学习和深化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实习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有关地下水含水层、地下水运动和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野外观察能力和地下水位的实际测试能力以及收集有关水文地质资料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地下水资源评价所需资料——地下水位统测、地下水等水位线图的编制和基本统计的方法,为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学会野外地下水调查和观测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对野外调查工作所获资料进行正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能熟练应用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编制规范的地下水调查研究报告和图件。
了解基本装备、GPS 的使用方法、观测井的描述和记录、写好工作日记、观测数据记录、图形的绘制方法、埋深图、水位图和与影响因素的叠加图。
通过野外调查走访,增强与人沟通交流的基本能力,并且能够通过调查走访了解近十年来人类活动对杨凌地区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发生了何种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二章实习任务认真完成杨凌示范区的地下水调查工作,绘制地下水潜水等水位线图等,最后提交实习成果报告。
第三章实习时间及地点 20XX年6月20日到24日在杨凌示范区野外实地观测现有地下水水井。
第四章实习器材及分组任务实习器材有:钢尺、万用表、测针、若干米长测绳、GPS、全专业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7个人,每个组负责杨凌区不同的地方水井的寻找、水位测量,我们组负责区域主要有法禧村、永安村、小村、石家村、渭河滩等。
第五章杨凌示范区水文地质条件 5.1、自然地理条件 5.1.1、地理位置杨凌示范区位于渭河以北,关中平原西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7°59′~108°08′,北纬34°14′~34°20′之间,东西长16km,南北宽6.5km。
实习I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

实习I 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一、实习目的1.熟悉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的编制方法。
2.初步学会阅读和利用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
二、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的编制原则1.编图前必须掌握本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联系状况; 周围山区基岩与平原或盆地松散沉积层的接触及水力联系状况; 区内断裂分布特征及导水性质; 含水层与隔水层产状与分布特征; 降水入渗与蒸发强度等); 地形地貌特征及组成物成因类型。
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相关资料, 才能正确勾绘出各条潜水等水位线走向。
2.选用的地形图底图比例尺, 应大于或等于水文地质观测实际材料图和所编制的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水位埋藏深度图。
3.将水文地质观测点(井、泉、地表水体水位等)按水文地质勘测规范要求统一编号, 以适当的大小和规定的代表符号投在地形底图上(如图Ⅱ—2图例)。
4.所选用的水文地质观测点水位必须是同一时间(一般要求最多不超过2天)统测的数据。
5.不同比例尺的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 应有相应密度或数量的控制点(水文地质观测点)。
若局部地段控制点少于水文地质勘测规范要求, 对于大比例尺(>1: 5万)的图件必须在野外现场实测补足观测点; 对于中、小比例尺的图件(<1 : 10—20万) , 可利用地形地貌、构造、附近观测点水文地质资料进行推测勾绘, 但必须在水文地质报告或有关图例中说明和表示清楚。
三、潜水等水位线图和潜水位埋藏深度图绘制方法潜水等水位线图和潜水位埋藏深度图绘制方法很多, 主要是根据观测点水位标高和水位埋深结合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体特点凭经验用内插法确定出一定间距的潜水面高程和埋深点, 再用规定标高和埋深厚度段的光滑曲线连接这些点:1.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潜水地下水位的分布特征主要受地形地貌的控制, 潜水面形态与地表形态基本一致, 不同地貌形态其地下潜水面分布形态和埋深不同。
实习报告(水文)

实习报告(水文)第一篇:实习报告(水文)水文实习(一)河流水文观测衡量和表示河流水文变化情况的因素,一般包括水位、流速、流量、水温、泥沙和水化学。
通过上述因素的观测得到的数据,能定量表示河流水情变化的基本特征。
1.水位观测水位观测是河流水文实习的重要内容。
观测所得的基础资料可直接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如防汛、给水、灌溉、排水等建筑物的设计,通过水面比降的调查测量,还可以根据水位流量关系推测流量。
(1)水位观测断面的布设。
一般河道的水位观测应尽量选择河道顺直、稳定、水流集中,便于布设测验设施的河段。
基本水尺断面一般设在测验河段的中央,大致垂直于流向或直接平行于测流断面。
若河段内有固定分流,流量超过总流量的20%,且两者之间没有稳定的关系时,一般应分别设立水尺断面。
堪闸和水库的观测河段,一般选在建筑物的下游,避开水流紊动影响的地方。
水库和湖泊的水位观测点,应选在岸坡稳定、水位有代表性、便于观测和建立测验设备的地方。
(2)水位观测设备及布置。
实践中简便办法多采用水尺和自记水位计观测水位。
水尺多用坚硬平直的木板条或用搪瓷铁片制成,并画出间距为2厘米(或1厘米)的刻度,标出米、厘米数。
沿江河一带布设基面,多由木桩和水泥墩固定建成,基面保证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都可测到。
如图3-1所示。
图4-1 水尺的设立33(3)水位观测的内容和方法。
每次观测水位时,将水尺直立在基面上(木桩或水泥墩),读出水尺读数,水位值等于水尺读数与基面高程之和,即水位=水尺读数+基面高程在冬、春平水位时,于每日08时、20时观测水尺两次;夏、秋季节,于每日02、08、14、20时观测四次;在洪水涨落过程中,观测次数增多,甚至半小时观测一次。
自记水位计由浮筒、传递和自记钟3部分组成,在一昼夜内连续纪录(在自记纸上)水位随时间变化过程曲线。
每日定时取换下来的自记纸,所纪录的水位过程线,要用水尺观读数据进行校核,保证数据准确。
2.流速测验和资料统计流速是指单位时间(秒)内河水质点所流动的距离(米),单位为米/秒。
水文基础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水文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水文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习地点:XX省XX市XX水文站三、实习内容1. 水文观测基本原理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水文观测的基本原理,包括水位、流量、泥沙含量、水质等水文要素的观测方法。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水文观测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水位观测水位观测是水文观测的基础,我们学习了水位尺、超声波水位计等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自操作水位尺,测量了不同时间的水位变化,并记录数据。
3. 流量观测流量观测是了解河流输沙能力的重要手段。
我们学习了流速仪、浮标等流量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了实地测量。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不同时段的流量数据。
4. 泥沙含量观测泥沙含量观测是了解河流泥沙运动规律的重要途径。
我们学习了采样瓶、筛网等泥沙含量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了实地采样。
通过分析样品,我们得到了不同河段、不同时段的泥沙含量数据。
5. 水质观测水质观测是了解河流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
我们学习了水质检测仪、化学试剂等水质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了实地检测。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得到了不同河段、不同时段的水质状况。
6. 数据分析实习过程中,我们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水文基础理论的理解。
2. 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掌握了水文观测的基本方法。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4. 增强了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水文基础实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水文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还对水文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水文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水文地质基础实习报告--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

2.学会读承压水等水压线图。
二
实
习
内
容
1.根据图Ⅱ─1资料,绘制龙泉镇地区中寒武统承压含水层等水压线图(等水压线间距取5m)。
2.在图Ⅱ─1下面的I―I′剖面上绘出中寒武统灰岩含水层的测压水位线,并标明地下水流向。
3.根据图Ⅱ─1资料,绘出龙泉镇地区中寒武统承压含水层顶板等高线图(顶板等高线间距取20m)。
总硬度
mg/L
透明度
透明
颜色
无色
永久硬度
mg/L
气味
无
口味
无
暂时硬度
mg/L
离子成分
游离CO2
离子
mg/L
meq/L
mmol/L
meq%
mmol%
固定CO2
mg/L
阳
离
子
Na++k+
干涸残余物
(105℃)
Ca2+
PH
Mg2+
H2S
Fe2+
-
-
-
-
-
库尔洛夫式:
Al3+
-
-
-
-
-
合计
阴离子
Cl-
SO42-
物理性质
其它项目
水温(℃) 9气温(℃) 8
总硬度
39.85 mg/L
透明度
透明
颜色
无色
永久硬度
Mg/L
气味
无
口味
无
暂时硬度
Mg/L
离子成分
游离CO2
离子
mg/L
meq/L
mmol/L
meq%
水文站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对水文站的实地实习,我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对水文工作的认识和了解。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应用和巩固水文学及气象学等专业知识,学习并掌握水文测验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在水文站的工作中的综合素质。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本次实习时间为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30日,地点为四川省夹江县焉城镇千佛村的水文站。
三、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水文站的日常工作和一些特别项目的研究。
主要实习内容如下:1. 观察和学习水文站的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包括水位观测、流量测量、含沙量测定、水温测量等。
2. 学习使用各种水文测量仪器,如水位计、流速仪、含沙量计等,并了解其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
3. 参与水文站的采样工作,对水中的溶解氧、pH值、氨氮、总磷等参数进行测定。
4. 学习和应用水文学及气象学的理论知识,对水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预测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
四、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水文站的工作内容和流程。
每天清晨,我会和水文站的同事们一起进行水位观测,使用流速仪测定流速,采集水样进行化验分析。
在下午,我会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也会参与一些特别项目的研究。
在实习期间,我也有机会参与一些实地考察,如考察水文站下游的水电站和河道,了解水文站对河流水文特性的控制和监测作用。
五、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水文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水文测量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水文学在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等方面的重要性。
我明白了水文工作的艰辛和责任重大,对水文站的同事们辛勤工作表示敬意。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上的不足,需要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
最后,我要感谢水文站给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我将把在实习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为水文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I 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一、实习目的1.熟悉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的编制方法。
2.初步学会阅读和利用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
二、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的编制原则1.编图前必须掌握本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联系状况; 周围山区基岩与平原或盆地松散沉积层的接触及水力联系状况; 区内断裂分布特征及导水性质; 含水层与隔水层产状与分布特征; 降水入渗与蒸发强度等); 地形地貌特征及组成物成因类型。
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相关资料, 才能正确勾绘出各条潜水等水位线走向。
2.选用的地形图底图比例尺, 应大于或等于水文地质观测实际材料图和所编制的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水位埋藏深度图。
3.将水文地质观测点(井、泉、地表水体水位等)按水文地质勘测规范要求统一编号,以适当的大小和规定的代表符号投在地形底图上(如图u —2图例)。
4.所选用的水文地质观测点水位必须是同一时间(一般要求最多不超过2 天)统测的数据。
5.不同比例尺的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 应有相应密度或数量的控制点(水文地质观测点)。
若局部地段控制点少于水文地质勘测规范要求, 对于大比例尺(>1: 5 万)的图件必须在野外现场实测补足观测点; 对于中、小比例尺的图件(<1 : 10 —20万) , 可利用地形地貌、构造、附近观测点水文地质资料进行推测勾绘, 但必须在水文地质报告或有关图例中说明和表示清楚。
三、潜水等水位线图和潜水位埋藏深度图绘制方法潜水等水位线图和潜水位埋藏深度图绘制方法很多, 主要是根据观测点水位标高和水位埋深结合地形地貌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体特点凭经验用内插法确定出一定间距的潜水面高程和埋深点, 再用规定标高和埋深厚度段的光滑曲线连接这些点:1.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潜水地下水位的分布特征主要受地形地貌的控制, 潜水面形态与地表形态基本一致, 不同地貌形态其地下潜水面分布形态和埋深不同。
(1) 穹隆或山包地形地下潜水面形态多与其地面相似, 但起伏程度远比地面缓。
潜水等水位线呈封闭的环形状, 越向山峰方向等水位线标高值越大, 中心地下水位埋深最大, 越向边缘埋深越小。
(2) 坡地与沟谷间梁、塬地形在山坡处潜水面呈倾斜的平缓凸形曲面, 潜水等水位线呈向地形标高降低方向凸出弯曲, 且越向坡顶等水位线标高值越大, 地下潜水位埋藏越深。
越向坡脚处等水位线标高值越小, 地下潜水位埋藏越浅, 一些坡脚地方甚至有地下水出露。
在沟谷间梁、塬处, 潜水面呈长垣凸形状, 地下潜水等水位线呈封闭的与梁、塬近似的形状。
越向梁、塬内部地下潜水位埋深越大, 越向梁、塬边缘地下潜水位埋深越小。
沟底边缘处地下潜水等水位线与梁、塬边缘地形等高线相交, 多发育有下降泉。
(3) 大型沟谷地形大型沟谷地带, 地下潜水面坡度比地面坡度缓的多。
等水位线呈向地形等高线标高增大方向凸形弯曲, 且越向谷底地下潜水位埋深越浅。
(4) 盆地或洼地地形地下潜水面多呈缓锅底状, 等水位线呈近似盆地或洼地形态的封闭环状。
越向盆地或洼地边缘, 等水位线标高值越大潜水位埋深亦越大, 越向盆地中心等水位线标高值越小, 潜水位埋深越浅。
甚至与地形等高线重合发育有沼泽或湖泊。
(5) 洪积扇地形地下潜水面呈缓倾斜的凸形扇状, 扇脊和扇顶部位潜水位埋深大, 边缘处埋深浅。
地下潜水等水位线向洪积扇下游方向凸形弯曲, 因扇脊部位沉积物颗粒较粗, 导水性强, 所以等水位线较疏两侧则较密。
在洪积扇的扇形相和滞水相沉积接触带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 潜水位埋深为零, 地下水溢出。
2.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主要包括隔水边界、供水或透水边界、潜水和承压水相互联系和转换地带以及排泄边界等。
(1) 隔水边界常见的有不透水岩层与透水岩层相接触带、大型压性或剪性断裂带、地下分水岭地带等。
由于隔水边界无水流通过, 在稳定流场条件下, 隔水边界可看作是一条流线。
因此, 其潜水等水位线可垂直隔水边界勾绘。
(2) 供水边界或透水边界此类边界常存在于山区基岩与平原或盆地的张性断裂接触带、可溶性灰岩与松散的砂或砂砾石层接触地带以及平原或盆地中湖泊和河流周边附近。
其地下潜水等水位线形状由山区基岩风化程度、断裂带破碎状况和地形陡峭情况决定。
当透水性能很强两侧水力联系十分密切时, 潜水等水位线则平行该边界走向绘制, 当水力联系不十分密切时则呈一定角度与此边果斜交穿过。
(3) 潜水和承压水相互联系或补给地带在平原中部, 由于下伏松散沉积层由许多砂、砂砾石层和粘土、亚粘土或亚砂土层互层构成, 在这些地区的钻孔中揭露的含水层又不止一层, 它们多少存在着一定的越流关系。
所以, 在这些井孔中反映的地下潜水位多为混合水位。
要在潜水等水位线图上反映出该处的地下水分布特征, 多采用分层止水观测水位。
下面各承压含水层水压线可用所附水文地质剖面图表示。
(4) 排泄边界在山前平原或盆地内部单独泉排泄点, 地下水等水位线多以该点为中心, 以隔水层为边界呈不对称环带分布。
越向补给方向潜水位埋深越大, 越靠近泉点越浅。
在沟谷、河谷和平原或盆地边缘常由泉群组成泄流带, 该处潜水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 且沿这些出水点走向分布, 潜水位埋深为零。
3.地表水体条件的影响在河流和湖泊( 水库)周围, 不同水文季节地下潜水面分布不同。
(1) 河流在丰水期(我国北方为6、7、8、月份)河水通常是补给地下水, 河床附近的地下水位常高于周围的地下水位, 形成长垣状潜水面。
其水流方向一方面向两侧渗流, 另一方面向河流下游方向渗流。
因此, 地下潜水等水位线向河流下游凸形弯曲, 越向下游方向潜水等水位线标高值越小。
河床位置水位埋深最浅。
在枯水期(我国北方为1、2、3月份), 地下水通常补给河水, 河床水面与地下水面相交, 其交线由若干条潜水等水位线组成。
由于水流方向一方面向河床泄流,另一方面向河流下游方向渗流。
因此,地下潜水等水位线向河流下游凹形弯曲。
越向下游等水位线标高值越小。
沉降平原中部的地上河附近,地下潜水面分布同丰水期河流。
但水位埋深极浅,许多地方沼泽发育。
⑵湖泊湖泊(水库)水面为流动很小或水力坡度小到可以忽略的地表水体。
该水体边界线被看作是定水头,可用一条封闭的同水体边界重合的环形潜水等水位线表示。
若湖水补给地下水,则潜水等水位线标高向周围依次降低,若地下水补给湖水,则潜水等水位线标高向周围依次增高。
4 •含水层沉积岩相平原或盆地下伏潜水含水层中,有时在一定范围存在着不同规模和不同厚度的湖相、河漫滩相的淤泥、粘土和亚粘土透镜体。
当地下水流经这些透镜体时,便会产生绕流,流线与等水位线均发生变形。
因此,绘制潜水等水位线图前还必须收集第四系等厚线图、第四系钻孔剖面图等资料,以便能够正确处理。
5•沉陷或塌陷构造我国北方许多山麓平原地区下伏奥陶纪灰岩岩溶水,上覆第四系松散层。
由于煤田开采强疏干,使下伏石炭、奥陶系中岩溶溶洞呈负压。
常常在上覆第四系较薄处产生地面塌陷,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潜水通过塌陷天窗补给下面灰岩含水层。
因此,地下潜水等水位线是以这些塌陷为中心呈漏斗状分布。
在沉积平原或盆地中,由于多年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造成下伏承压含水层孔隙压缩和释压,地面大面积发生缓慢沉降。
因而这些地区的地下潜水等水位线也发生改变,与该沉降凹陷区形状基本一致,潜水面呈降落漏斗状,且越向中心潜水位埋深越大。
6 •内插法设两个己知水文地质观测孔为孔#1和孔#2,其水位标高值为H和H2,两水文地质观测孔之间的距离为L,绘潜水等水位线〒勒翌的孔#x点位于两个己知水文地质观测孔之间枫的连线上,且距孔i的距离为11,水位标高为卜】! ,式中:L和l i距离可用直尺从投在地形底图I—1 内插标咼示意图上的两个己知水文地质观测孔之间距离和要绘潜水等水位线那一点孔#x距孔#1之间的距离量得。
最后,在连潜水等水位线之前,应找出全区地下水位的大致变化规律。
先勾绘资料多容易勾绘的线段,然后加密并处理异常点。
绘完后还应详细检查,对特殊地段孔连线进行反复斟酌处理,使其尽量符合周围地下水流场规律。
四、松散沉积物水文地质剖面编制方法1. 将地形图上所标的剖面线与各地形等高线相交点按其标高值以适当比例分别投在该地形图下方对应的座标位置上(该座标垂向代表地形标高,横向代表剖面线在平面上的沿伸长度)。
得到该剖面的地面起伏线。
2. 将剖面线上或距离最近的代表性钻孔也分别投在该地形图下方座标内对应位置(若钻孔不在剖面线上,可将其先投影到该剖面线上)。
然后以地面起伏线为起点根据钻孔揭露终孔深度按适当比例向下作延长线段,表示剖面上孔深。
3. 将各个钻孔在不同深度揭露的不同厚度的沉积层,用规范要求的岩性符号按比例标在各钻孔从地面起伏线处向下延长的线段上。
沉积较薄无法标出的沉积层可将成因类型相同的进行合并处理或适当加大垂向标高比例表示,但不得过分夸大使整个地形起伏失真。
4. 根据地表形态、地表水流向、该剖面处地质构造特征用光滑曲线将成因类型和岩性相同的沉积层连接起来。
一般延伸方向应越向水流下游越低(除非其间有断层抬升或构造隆起),中间连不起来的沉积层,按尖灭或透镜体处理。
5. 将各个钻孔揭露的地下潜水位标高值按上述相同比例标在各个钻孔的不同深度位置。
最后将各个钻孔水位用光滑虚线连接起来,即编制出该水文地质剖面图。
五、潜水等水位线的判读1. 潜水位埋深潜水位埋深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
在潜水等水位线图上, 除了利用井、孔上标注的孔口高程和潜水面高程数据之差计算外, 还可依据潜水等水位线和地形等高线相交点的两个标高差值得到。
在地下水露头处潜水位埋深为零。
2. 潜水面分布特征可依据上述绘制方法中介绍的各种条件下潜水等水位线分布的形态特征和标高值变化规律来进行辩别。
3. 潜水与河水补排关系可根据潜水面分布形态与河水面的高差进行判读。
当潜水面高于河水面时, 由于潜水渗流速率远远小于河水流速, 河水面处于水槽最底处, 地下潜水向河水排泄。
当河水面高于附近潜水面时, 由于河水下渗和向两侧渗透较慢, 河流上游来水较快, 故潜水面上凸呈长垣形状。
4. 水文地质特征依据上面绘制方法中介绍的各种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决定潜水等水位线走向原理, 由潜水等水位线走向和分布形态, 可判断出该流场的隔水边界、透水边界、补给与排泄条件、甚至导水和不导水断层等。
由等水位线反映的地下水流汇集集中范围, 结合该处钻孔揭露的下伏含水层岩性、厚度和分布规模, 隔水层分布状况, 可初步圈出其富水区和确定供水井井位。
六、实习内容1. 根据表I —1 资料, 在附图I —1 上, 编制该地区潜水等水位线图(水位等高距2m, 取偶数)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间隔为0—2m, 2 —4m, 4 —6m, >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