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潜水位及其等水位线图
水文地质学-潜水位及其等水位线图-2019-文档资料

不十分密切时则呈定角度与此边界斜交穿过。
>>潜水和承压水相互联系或补给地带
在平原中部,由于下伏松散沉积层由许多砂、砂砾石层和 粘土、亚粘土或亚砂土层互层构成。在这些地区的钻孔中揭露
的含水层又不止一层,它们多少存在着一定的越流关系。所以,
在这些井孔中反映的地下潜水位多为混合水位。要在潜水等水 位线图上反映出该处的地下水分布特征,多采用分层止水观测
水位线呈封闭的与梁、塬近似的形状。越向梁、塬内部地下 潜水位埋深越大,越向梁、塬边缘地下潜水位埋深越小。沟
底边缘处地下潜水等水位线与梁、塬边缘地形等高线相交,
多发育有下降泉。
>>大型沟谷地形 大型沟谷地带,地下潜水面坡度比地面坡度缓的多。 等水位线呈向地形等高线标高3、水文条件的影响 在河流和湖泊(水库)周围,不同水文季节地下潜水面分布 不同。 >>河流条件 河流在丰水期,河水通常是补给地下水,河床附近的地下水
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编制
一、预备知识 >>潜水面上任一点的高
程称为该点的潜水位。
>>将潜水位相等的各点 连线,即为潜水等水位线。 >>按一定的间距连成的 等水位线组成的图,称为 潜水等水位图。 图3-5 潜水等水位线图
>>潜水等水位线图即为潜
水面的等高线图。
二、编制原则
>>编图前必须掌握本地区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 互联系状况;周围山区基岩与平原或盆地松散沉积层的接触
及水力联系状况;区内断裂分布特征及导水性质:含水层与
隔水层产状与分布特征;降水入渗与蒸发强度等 );地形地貌 特征及组成物成因类型。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相关资料, 才能正确勾绘出各条潜水等水位线走向。 >>选用的地形图底图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水文地质观测 实际材料图和所编制的潜水等水位线图。
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编制与判读

130
32 2 1 129.80 5.20
126.00 1.50
132
6
126.30 4.80 125.80 1.80
124.00 0.00
4 3
122.90 1.00
124.80 2.20
7
127.60 4.70
5
124.00 1.20
37 38
125.00 2.70
水文站
128
12
129.00 5.00
潜水位、潜水埋藏深度、潜水含水层厚 度指的是什么?
潜水位:潜水面上任意一点的海拔高程。m 潜水埋藏深度:从潜水面至地面的铅直距离。m
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铅直距离。m
T
h
H
海平面
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编制
实训内容
实训目的
编图准备用品
编图方法和步骤 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的意义
实 训 内 容
根据所给资料,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
19
126.40 5.40
21
34
126.00 0.00
120.70 1.00
134
20
124.80 3.20
28 27
120.50 0.70
122.20 1.60
29
124.20 2.20
132
126.00 3.50
22
124.40 1.40
23 24
25
121.00 0.90
120.10 1.10
观测 点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观测点 类型 试坑 试坑 试坑 试坑 试坑 试坑 钻孔 钻孔 泉 泉 泉 钻孔 钻孔 钻孔 钻孔 钻孔 钻孔 钻孔 钻孔 钻孔 钻孔 钻孔 钻孔
潜水等水位线图的判读

潜水等水位线图的判读一、基本知识潜水等水位线图即地下水的等值线图。
要对其作出正确的判断,首先必须搞清潜水的几个基本要素。
如图1,潜水面即潜水的自由表面(B);潜水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h);潜水位即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海拔(H);潜水含水层厚度即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垂直距离(m)。
图1二、判读方法1. 潜水的流向:潜水是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高处向低处作下降运动的,所以潜水的流向就是与潜水等水位线垂直且由潜水位数值大的指向潜水位数值小的短线,如图2中的箭头指向。
图22. 潜水的埋藏深度:埋藏深度=某点地面标高-潜水位,即某点对应的等高线的数值(地表高度)与其潜水水位数值的差。
一般来说,地势越高,潜水的埋藏越深,如图2中P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5米,Q点潜水的埋藏深度为10米。
3. 潜水与地表水(如河水)的补排关系:对照图示观察,若潜水等水位线图上的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河水水位低于潜水水位,潜水补给河水;相反,河水水位高于潜水水位,河水补给潜水。
我们也可以通过确定地表水附近潜水的流向来确定彼此的补排关系,方法是在图上按潜水位数值从大到小方向作潜水等水位线的垂线,若垂线指向河流,说明潜水补给河水;若作出的垂线偏离河流,则说明河水补给潜水,如图3所示,①是潜水补给河水,②是河水补给潜水。
图34. 水井位置的选择:井是开采地下水的管状垂向集水工程的设施。
为增加开采补给量,保证水源地的长期均衡开采,水源地应尽可能选择在可以最大限度拦截区域地下径流的地段,接近补给水源和能充分夺取各种补给量的地段,如水源地尽量靠近补给地下水的河流岸边、区域地下径流的排泄区附近等。
如图2中,要获得充足的地下水资源,图示地区打井的最佳地点应是②处。
根据等值线的特点和有关知识可知,等值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该地的数值小,即该地是集水区。
四个地点中,②处的曲率最大,说明此处变化大,且③④等处的潜水流向②处,所以四个地点相比,②处的地下水资源最为充足。
水文地质基础实习报告--编制潜水等水位线图及潜水位埋藏深度图

二
实
习
内
容
5.总结潜水等水位线图上所揭示的各种水文地质信息。(空间不够可另附纸)
实习II编制承压水等水压线图
一、实习目的
1.掌握绘制承压水等水压线图的基本方法。
2.学会读承压水等水压线图。
二
实
习
内
容
1.根据图Ⅱ─1资料,绘制龙泉镇地区中寒武统承压含水层等水压线图(等水压线间距取5m)。
2、主大纯、张人权等, 1995,《水文地质学基础》地质出版社。
3、任天培等, 1986,《水文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4、于开宁、刘金峰, 1998,《水文地质学》石家庄经济学院。
5、沈照理, 1986,《水文地球化学基础》地质出版社。
6、国家地质总局, 1975,《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及规范》地质出版社。
Al3+
合计
阴
离
子
Cl-
SO42-
HCO3-
NO2-
NO3-
合计
总计
水化学类型:
分析审核
水样编号:12取样地点:河北某地
分析编号:012钻孔或井编号:W15
自地面到水面:5m取样日期:2000年3月15日
取样深度
自水面到取样处:1m分析日期:2000年3月16日
物理性质
其它项目
水温(℃) 41.5气温(℃) 8
2.用舒卡列夫分类法确定这两个水样的水化学类型。
说明:以上内容均表示在表III—1和表III—2中。要求表格填写整洁、清楚。对计算结果要进行检验。
III—1水化学分析报告表
水样编号:10取样地点:河北某地
分析编号:010钻孔或井编号:W13
潜水等水位线图判读

4. 水井位置的选择:井应尽可能选择在可以最大限度拦
截区域地下径流的地段,接近补给水源和能充分夺取各种
补给量的地段,如水源地尽量靠近补给地下水的河流岸边、 区域地下径流的排泄区附近等。
4. 水井位置的选择:打井的最佳地点是②处。等值线向
数值大的方向凸出,说明该地数值小,即该地是集水区。
四个地点中,②处的曲率最大,说明此处变化大,且③④ 等处的潜水流向②处,所以四个地点相比,②处的地下水
B.②
C.③
D.④
2.这种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可能发生在 D A.里海沿岸 C.密西西比河下游 B.青海湖沿岸 D.黄河下游
下图中实线为地形等高线,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 (单位:米),读图回答。 3. 钻孔井甲的潜水埋藏深度约 B A.10米 B.5米 C.2.5米 D.0米 4. 地下水流速 C A.①=② B.②=④
8.图中潜水的流向主要是: D A.自北向南 B.自东向西 C.自西向东 D.自南向北 9.在A. C.D. E.四点中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C A.A点 B.E点 C.C点 D.D点
10.如果在BCDE四点打井,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仅
考虑地下水水位离地面的距离,最容易打到水是 C
A.E点
B.B点
右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形 与潜水分布示意图 7、①②③④ 四点中, 潜水埋藏最浅的是( ③ ) 设地面的海拔高度为H,该 地对应的潜水水位线的高 度为h;埋藏深度为M ①
④
5
10
15
③ 15
25
② 35
20
等高线(米) 1:3000000 潜水等水位线(米)
①地:25<H<35,15<h<20,则5<M<20 ②地:25<H<35,15<h<20,则5<M<20 ③地:5<H<15,10<h<15,则-10<M<5 ④ 地:5<H<15,0<h<5,则0<M<15
一轮复习课件:潜水及等潜水位线图的判读.(共19张PPT)

考点六:人类活动对潜水的影响
潜水更新快,交替周期短,利用后短期内即 可恢复更新,属于可再生资源。人们只要合理开 采就可保证永续利用。但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开采, 则会引发一些环境问题,如过度开采地下潜水、 开采速度超过潜水的自然补给和恢复速度,就会 引起潜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漏 斗区即是指地下水位明显低于周围地区,潜水面 呈现漏斗状曲面的地区,如图。更为严重的是, 超采地下水还会造成地面沉降、建筑物倾斜或倒 塌,如果在沿海地区,还会引发海水倒灌、地下 水变咸等。
深度约
A.10米
B.5米
C.2.5米 D.0米
9、地下水流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排水沟位置选择不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二为某地潜水等水位线 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潜水的流向主要是: A.自北向南 B.自东向西 C.自西向东 D.自南向北
12.在A. C.D. E.四点中可能 发育河流的是: A.A点 B.E点
A
读下图,回答6—7题(在地形图上,将某一含水层中承 压水位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曲线称等水压线)
6、图中能正确 表示承压水流向 的箭头是
A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中a、b、c、d四口井中,水能自动流
出的是 A、a B、b C、c D、d
C
读图一回答8-10题
8、钻孔井甲的潜水埋藏
考点五:水井和排水沟位置的选择
①水井位置应选在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地点 ②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集区。 ③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水面积较大的地点。 ④一般沿等水位线布置水井和排水沟。
在解决此问题时,首先要判断潜水的埋藏深度, 其次标出潜水的流向,以确定潜水的汇集区和各 地点汇水面积的大小,最终确定取水点(即水井) 的最佳位置。
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编制与判读

地面 潜水位 潜水位 高程 埋深 高程 (m) (m) (m) 121.90 0.90 121.00 121.20 1.10 120.10 118.80 0.20 118.60 121.20 0.70 120.50 123.80 1.60 122.20 126.40 2.20 124.20 133.00 6.20 126.80 134.90 6.20 128.70 124.00 0.00 124.00 122.50 0.00 122.50 126.00 0.00 126.00 129.00 5.30 123.70 124.00 0.30 123.70 127.60 1.80 125.80 127.70 2.70 125.00 130.30 3.40 126.90 132.00 5.60 126.40 136.20 7.20 129.00 124.30 1.30 123.00 123.50 0.50 123.00 123.00 0.00 123.00 123.20 0.20 123.00 123.30 0.30 123.00
126 128 130 132
30
134
3、水点资料整理
将全部地下水位观测点的水位与埋深以
如下的形式标定。
水位标高(m) 水点编号 潜水埋深(m)
例如
122.5 11# 1.0
观测 点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编图必须资料及用品
有测绘要求比例尺的地形底图。
各井、泉、钻孔、试坑等水文地质点的实
际资料(如编号、水文标高、潜水埋深等
资料)。 其他工具。
130 132
水文站
128
某 地 区 地 形 等 高 线 图
等值线(二)等潜水位线

等值线专题(二)————等潜水位线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一.相关知识:1.潜水是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水。
2.潜水的补给来源:①主要是大气降水:对潜水补给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降雨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地表植被良好。
②河、湖水补给:河、湖水位高于潜水面时,河、湖水补给两岸潜水。
反之,潜水补给河湖水。
黄河下游为单向补给(因为是地上悬河,故河水补给地下水)。
3.潜水特点:有自由水面;在重力作用下潜水从地势高处向低处渗流;埋藏较浅,水量不稳定;水质易受污染。
4.潜水涉及的相关概念:水位指水体的自由水面在某地某时高出某一基面(如海平面)以上的高程;潜水的自由表面称潜水面;潜水面的绝对标高称为潜水位;潜水面距地面的距离称为潜水埋藏深度。
(上右图示河流处A点水位低于B、C,故潜水流向河流,是潜水补给河流)5.等潜水位线常见考点:①.河流流向判断: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②.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③.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
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④.潜水流速的大小:取决于潜水的坡度。
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
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⑤.确定引水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不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汇流处,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
⑥.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第一步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第二步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水面上任一点的高程称 为该点的潜水位。
>>将潜水位相等的各点连线, 即为潜水等水位线。
>>按一定的间距连成的等水 位线组成的图,成为潜水等水 位图。
图3-5 潜水等水位线图
>>潜水等水位线图即为潜水面的等高线图。
>>潜水等水位线图不仅能反映潜水面形状,实际上还包含了各种 水文地质内容,例如:
*内插法绘制等高线的原理: 地形点常常是选在地面坡度变化处。在同一坡度上相邻两地形点
之间,其高差与平距成正比关系。
B
D
h2
C
d2
h0
A
h1
d1
d0பைடு நூலகம்
a
b
c
d1 d0
h1 h0
,即d1
h1 h0
d0
d
d2 d0
h2 h0
,即d2
h2 h0
d
0
要注意的是:潜水水位具有时间性,因此在等水位线图上必须表
*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水位线由高到低为潜水流向(严格地 说,这是潜水流向的水平投影)。
*潜水的水力坡度:相邻两条等水位线的水位差除以其水 平距离即为潜水面坡度。当潜水面坡度不大时,即可视为潜 水水力梯度。
*潜水的埋深:利用同一地方的潜水等水位线图与地形图 可以求取各处的潜水埋藏深度。
*与地表水的补排关系:判断沼泽、泉的出露与潜水面的 关系以及潜水与地表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等。
>>潜水面(water table): *潜水含水层具有自由水面,该自由界面即为饱水
带的上界面,称作潜水面。
*潜水面通常是个起伏的面,其形状与含水层的补 给、排泄和渗透性能有关,一般情况下,潜水面是指 向排泄区倾斜的曲面,起伏大体与地形一致而较缓和。 强大的人类活动正日益改变着潜水面的形状。
*潜水面的升降和高低与含水层内储水量的变化一 致。
*判断潜水含水层厚度与渗透性变化:潜水面的陡缓有时 也能反映潜水含水层厚度与渗透性的变化。
>>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绘制
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绘制原理与地形等高线图基本相同: *等高线:将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 线,也称高程等值线。
*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
i h D
等高距:两相邻等高 线之间的高差。
明测量水位的日期。
等高线平距:相邻两等 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i越大,等值线越密集,地面坡度越急。
*等高线的特性:
→同一条等高线上任何一点的高程都相等。 →等高线是水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因此,它必定是 闭合的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相邻图符 内闭合。 →除陡壁外,等高线不能相交,而绝壁是符号来表 示的。 →在等高距些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愈稀,表示地 面的坡度愈平缓;等高线愈密,则地面坡度愈陡。 →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