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各院系介绍

合集下载

哈工大电气学院电气工程系

哈工大电气学院电气工程系

哈工大电气学院电气工程系哈工大电气工程系的前身是电机系,建立于1952年,是我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的电机系之一。

电气工程系设有电气工程(电工)博士后流动站;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4个博士点,其中电机与电器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8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现设有1个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国防重点专业,分为微特电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电器、楼宇自动化五个专业方向;拥有三个教学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中心和学生电子科技创新中心。

电气工程系现有专职教师117人,其中教授48人(含院士2人、博导41人),副教授38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带头人3人。

建系50多年来,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育人特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材;现已培养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共计13000余人。

着名校友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企业家耿昭杰、院士封锡盛、俞大光、马大遒等。

电气工程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与研究环境,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近年来,出版18部国家级规划教材,其中《电工学》等6部教材着作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或国家级教材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4项;现有国家级精品课3门,省级精品课2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被确定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所所长:徐殿国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沿革:“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是始建于1953年的“电力传动教研室”,它是国内最早创建的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

研究所现隶属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及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1981年获“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师资队伍: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9名(博士生导师7名),副教授12名,讲师3名。

哈工大电气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

哈工大电气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

哈工大电气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创建于1955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以前苏联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国内第一批精密仪器专业研生和本科生,这批学生均成为我国该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

该学科现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1998年成为全国首批按一级学科培养和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点,同年被批准建立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在2001-2003年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全国排名第二, 2004-2006年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全国排名第三。

本学科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本学科始终瞄准国际高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针对航天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与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以航天、航空、尖端与先进装备制造、微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为背景,以精密/超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综合测试与控制技术、光电信息技术与系统为主要特色的科学研究方向,取得了以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为标志的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近三年累计科研经费超过2.6亿元。

此外,还申请国际发明专利和中国发明专利150余项,已获授权70余项;近年来完成国防航天重点预研和工程项目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百项。

本学科由四个研究所、五个研究室及一个基础课教研室组成。

现有教授32人,副教授3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8硕士生导师53人。

本学科不仅在科学研究与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上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还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共有4人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硕士研究生就业去向:国内各科研院所、国企、外企、各大公司、技术开发类企业,以及国家机关等单位,或去国内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已走过17年的风雨路程,作为哈工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上始终处于校内的前列,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哈工大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本科

哈工大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本科
规划教材和重点建设教材 • 目前《非线性控制》、《控制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等已被
列入为国家重点建设教材或十一五规划教材
航天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教学建设与成果
实验室建设
• 两大类:(1)科研实验室。与研究课题紧密相关的科研环境与条件 _在导师或责任教授梯队所在的单位或实验室; (2)公共基础实验室。控制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 包括5个基础实验室、5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创新实验室
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教学建设与成果
实验室建设
• 为提高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和实验室教师结合我专业的特点,开 发了10多个实验设备,均在良好运行
• 远程课堂实验、任课老教授指导实验、实验室教师பைடு நூலகம்真指导实验, 提高了实验效果
• “智能控制系统”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989年) • “自动控制基础实验室”通过省级“双基”评估(2000年) • “仿真测试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获得批准筹建 航天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系统设计、计算机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为校优 秀课程——基本覆盖专业基础课程
航天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教学建设与成果
教材建设
• 近10年来,出版教材23部 • 《线性系统理论》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 《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智能控制论》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 • 2006年出版的《自动控制原理》、《惯性技术》等为国防科工委十五
主楼523——控制系统设计实验室
• 实验中心现主有楼面61积9—90—0平计算方机米控,制设实备验1室000多台套,固定资产总金 额1100多万主元楼620——过程控制与检测技术实验室
主楼623——单片机与PLC技术实验室
主楼624——直流调速系统实验室

哈工大的航空航天工程专业介绍

哈工大的航空航天工程专业介绍

哈工大的航空航天工程专业介绍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的航空航天工程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专业。

哈工大的航天工程学科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我国最早开设飞行器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校之一。

哈工大的航天工程系由哈军工导弹工程系的战术导弹部分组成,于197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航天工程系主要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两个专业。

其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为国防特色专业和国防紧缺专业。

在科学研究方面,航天工程系的研究方向涵盖了飞行器设计、力学和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重点开展以舰载机为核心的气动、流固耦合技术、智能材料与结构、民用航天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此外,哈工大还在固体火箭引擎、航天载人系统、卫星应用和导弹仿真等领域具有深入的科研积累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体来说,哈工大的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如需更多关于该专业的信息,建议访问哈工大官网或咨询相关人员。

哈工大各院系科研实力(转)

哈工大各院系科研实力(转)
锅炉专业,工程热物理SCI论文和学科建设都不错,谈和平一人之力,就支撑起该专业的发展,年轻教师成长很快。热能工程以秦裕昆院士和陆慧林为代表,前者侧重工程,后者侧重基础研究,如果燃烧研究所能更偏重基础一些,热能工程学科发展可能更快一些。以王仲奇院士为带头人的热能动力工程,已经从传统的汽轮机完全转变涡轮涡扇发动机、超燃冲压发动机、等离子发动机方向,研究方向更加结合军工和航天,但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因素,SCI论文很少。希望于达仁领导的等离子发动机能在不久将来取得突破。整体上,以上几个专业发展得不错。 2系很多优秀的年轻博士很多留校了,理论工程都不错,有后进,后继有人。
哈工大各院系科研实力(转)
1、哈工大的一系当然是除了理科中最弱的了,现在能一级学科排名第二,进步是最明显的,在学术带头人谭久彬、孙圣和的带领下,无论是工程和学术论文,发展势头都不错,尤其是将精密机械的学科方向,转变为光、机、电结合,传统学科有了很新的学科方面。谭久彬的学科开口较广阔,包容内容较多.从特种加工到光学,以及计算机安全,局域通信,图象处理,照明设备,什么都搞.搞的太多是否使其老本行减弱了?谭的国际声誉比较高,前几天一个早稻田大学没有解决的问题放在了谭这里解决,说明谭课题组的理论和工程能力都很强.孙圣和的课题组理论和工程都很强,但是理论是理论工程是工程,二者没有联系.孙工程方面搞VXI总线起家,其弟子彭喜元和付平继承了这项技能,现在还在做总装的大项目.理论方面做图象安全和数字水印,代表人物是孙的两个百名博:牛夏牧和陆哲明.另外,张毅刚编的那本编的一般呀,怎么这么多学校用呢?孙圣和不当院士简直是国家的损失 !
3、哈工大的三系1)以方滨兴、胡铭增和杨孝宗为带头人的计算机机系统结构学科,以前是国内三强,以容错计算为特色,但由于人才流失,计算机系统结构没有评上国家重点学科,专业中的主要力量转变为研究网络信息安全,从事并行和系统结构研究的老师较少,部知道当年的MPEC解码芯片方面为什么没有继续下去,可穿戴方面,短时间内获得很大突破,不大可能,容错方向,当年工大计算机的看家本领,还应该重视啊。网络信息安全,希望既有大工程造也有好的基础研究。2)以高文、王晓龙、徐晓飞为代表的计算机应用学科,近年发展不错,国外论文逐步增多,视频编解码、人脸识别、手语识别与合成、自然语言处理、企业智能计算等方向,在国内有一定地位,生物信息学是新方向,希望引进的李霞,以及刚涉足该研究领域方面的王晓龙能带领该方面能有好的发展。张大鹏和王宽全的生物特征识别,也不错。只是计算机应用方面,没有计算机图形学方向,为什么不在深圳研究生院重点发展计算机图形学呢?计算机应用学科

学院各科系介绍

学院各科系介绍

学院各科系介绍学院是一个充满知识和学术氛围的地方,其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的科系,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学术领域和发展机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学院的各个科系,带你了解他们的特点和学习内容。

以下是具体介绍:1. 理工科系理工科系通常包括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

这些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们可以掌握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些科系中,学生们将会学习不同的数理知识,并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2. 工程科系工程科系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实践和应用方面的能力。

在工程科系中,学生们将会学习设计和制造产品的技术,如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

学生们将会通过实验和项目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毕业后可以投身到相关工程领域。

3. 人文科系人文科系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其中包括了历史、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

在人文科系中,学生们将会学习分析和理解人类社会的方法,通过研究历史和文化现象来拓宽自己的视野。

人文科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选择。

4. 商科系商科系主要研究经济学和商业管理等学科。

学生们将会学习经济原理、市场营销、会计等知识,培养商业决策和管理能力。

商科系培养学生在商业领域中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进入商界和创业提供了基础知识和技能。

5. 艺术科系艺术科系主要培养学生在艺术领域中的创作和表演能力。

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专业。

学生们将会通过练习和创作来提升自己的艺术技能和审美能力。

艺术科系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传达情感和思想,丰富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6. 医学科系医学科系主要培养学生在医疗和健康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生们将会学习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

医学科系的学生需要具备责任心和耐心,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为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做出贡献。

以上是对学院各个科系的简要介绍。

学院通过这些科系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发展个人潜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VIP专享】哈工程自动化学院各实验室详细介绍

【VIP专享】哈工程自动化学院各实验室详细介绍

欢迎报考自动化学院,很荣幸为大家介绍四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四系共有双控、导航、模式、检测、精密仪器、系统工程、电力电子、电力系统、生物医学、电机、探测制导等学科其中导航国家重点学科排名前三,双控排名20左右模式识别排名20左右双控、导航两专业师资最强其次是模式识别、精密仪器四系共有大小教研室11个401~412,其中研究所10个其中所有教研室都招双控专业,其他专业主要分布402、407、411导航、精密仪器、检测,408模式识别,401 系统工程、模式识别,406 模式识别,检测,等等401系统工程402测控技术与惯性导航研究所招收导航制导、精密、探测制导、双控等主要方向有惯性技术(光纤陀螺)、精密仪器、惯性技术(光纤惯导系统)应用(海陆空天),探测制导、导弹控制(张晓宇老师),小型水下机器人。

导师高延斌李绪友,李光春,张晓宇,何坤鹏等。

学生待遇比较好。

403 本科教学404自动控制系统所做减摇旗,主要收双控、检测、模式三个专业,主要导师博导金鸿章(双控学科带头人)、梁利华硕导吉明405电气工程研究所主要收电气方面和双控导师姚续梁等,主要方向电力系统、船舶电气系统、船舶控制406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研究所招双控模式检测导师:朱齐丹孟浩夏桂华等,主要方向全景视觉、机器臂控制、双目视觉等407组合导航招导航、精密等导师郝艳玲(导航学科带头人)孙枫(精密带头人)徐定杰袁赣南赵琳等,主要有惯性技术(孙枫、高伟、王伟)、电子海图(赵玉新)、组合导航综显台(袁赣南),卫星导航与惯性技术(赵琳部分),雷达无线电、卫星(徐定杰)。

学生待遇比较好,实验室项目基本是由老师们做的。

很少有硕士参与,参与也是体力活。

408模式识别及智能系统招模式、双控导师王科俊(模式带头人、副院长)叶秀芬(水下机器人、图像处理、声纳图像、虚拟现实)郭书祥(长江学者、与叶秀芬同是仿生微机器人实验室,基本不在学校)王宗义(机器视觉)莫宏伟汝长海(不在学校)等,推荐叶秀芬教授长江学者实验室网址/409北飒所招双控模式检测等导师边信黔(学科带头人、牛人)、严浙平(水下机器人方向)、林教工、付明玉、王宏建、夏国清等410 自动化工程所411探测制导与控制所导师史震(导弹控制)412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等导师李金以上导师均可以在百度搜索到简介其中规模大小407规模最大其次是409、402 再次是406、408、405三个教研室差不多大404等每年所有专业招生共300人左右含保送。

哈工大——电气工程系方向介绍

哈工大——电气工程系方向介绍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20 世纪50 年代初在前苏联专家指导下创建的,是我国最早建立该专业的院校之一。

1961 年应国家院校布局调整要求,该学科部分资源分迁至北京。

1978年开始恢复重建,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于1984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创建至今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电力领域专业人才。

学科下设两个研究所:分别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研究所和电力科学与新技术研究所。

学科在恢复建设初期得到了东北电力管理局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使得学科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又得到了985 二期资金的大力支持,学科的发展如虎添翼,成果显著。

现有教师16 人,包括教授7 人,副教授6 人,讲师 3 人。

其中博士生导师6 人,硕士生导师13 人,60 岁以下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学研究队伍,为创建一流学科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该方向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电力市场、能量管理系统、配电管理系统、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电力系统安全评估、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能质量、电力系统光学测量与保护技术、现代电力系统战争毁伤与防御技术、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等。

该方向主要科研成果:近5 年来,承担和完成了包括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大型企业横向合作项目30 余项。

通过部级科技成果鉴定2 项(其中两部联合鉴定1项),获得各种科技奖励近10 项国家专利13 项,科研经费达2000 余万元。

并有多项科研成果成功投入市场,如自适应光学电流互感器、静态无功补偿装置等均已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工程各院系介绍
———————————————————————————————— 作者:
———————————————————————————————— 日期:

哈尔滨工程大学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是入选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进入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工程、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实验教学中心:
1、船舶设计实践教学基地
依托学院下属的黑龙江水运规划设计院作为开放的实践教学基地,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和轮机工程专业大三以上学生,引导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工程设计,使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就能够真正接触、参与实际课题,从而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已经成为掌握专业知识、具有工作经验的科技工作者。设计院根据多年的积累,建设了本科生毕业设计题库,目前共有完整的船型资料300余项,港口与码头工程资料近百项,每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数量占船舶工程学院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十一五”以来,学校坚持以国家和国防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凝炼前沿科学研究方向,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家和国防“973计划”及“863计划”、国防预研和型号等一大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科研产品质量管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双认证”的大学。学校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和产学研合作蓬勃发展。2011年科技经费到款6.3亿多元,位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
近三年来,学院始终立足于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承担了多项国防及地方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共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基金项目20余项,军品纵向横向课题,民品横向课题118项,其中一半以上为“三海一核”领域的科研项目。支配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类)二等奖2项;获省专利6项。
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心
“大学生科技பைடு நூலகம்新活动中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开放实验室,实验室现有两台激光雕刻机和两台机械切割机,以及必要的仪器设备,并制订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规章制度。中心由20余位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组成的兼职指导教师队伍,涉及船舶设计、结构力学、流体力学、新能源开发、深海工程、水下机器人、水利水电和港口航道等专业,确保有想法的学生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指导教师。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办学最悠久的院系之一,于1971年成立。它的前身是由哈军工导弹工程系的战术导弹部分组成的航天工程系,1978年正式招收四个专业的本科生,即导弹结构设计专业、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飞行器自动控制专业和导弹制导专业。
现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及“质量与可靠性工程”7个本科专业。学院每年承担面向全校的4门公共基础课,其中“材料力学”每年34个班,1360名学生;“理论力学”每年34个班,1360名学生。“工程力学”每年24个班,1100名学生,“材料力学实验”每年34个班,1360名学生。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心以大学生“启航杯”、“五四杯”、“船舶结构物及水利设计竞赛”等创新竞赛活动为主导,开展本科生的自主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活动、制作竞赛类活动、以普及科技知识和营造学术氛围为目的的非竞赛类活动等。
2007年,举办了首届新船型设计大赛,该比赛是我院“一院一品”特色活动开展的探索项目,2008年10月开展了首届“太平洋造船杯”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竞赛,全校88人次参与了本次比赛。2010年11月开展了“熔盛杯”第二届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及水利创新设计大赛,此次比赛吸引了8个院系近40组130余人次参与。
当前,学校以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使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内涵建设与内涵式发展,紧紧抓住“三海一核”领域的国家战略机遇,强化特色,继承创新,以人为本,统筹发展,正在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阔步迈进。
船舶工程学院简介:
船舶工程学院,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时期创办的海军工程系船舶设计专业,自1953年建立以来,一直是我国船舶工业、海军装备和海洋开发方面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现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未招生)4个本科专业,主要培养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的总体设计、制造、管理等领域等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前学院设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设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国家级重点学科、智能水下机器人国防重点实验室、多体船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在岗教职工139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7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36人。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7万多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院士,2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历来有重视科研工作的传统,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学校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船舶减摇、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核动力仿真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现已成为我国舰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一、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的重要依托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