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与石膏配伍浅析

合集下载

中医方剂-柴葛解肌汤

中医方剂-柴葛解肌汤

现代药理研究:具有促进汗腺分泌、抗过敏、抗病毒、
抗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现代医学相关疾病:本方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神经 性头痛、腮腺炎、扁桃体炎等病的临床表现而符合感冒风寒、 郁而化热证者。
加减:若头痛甚者,加川芎、薄荷,以利头目止痛;若内热甚 者,加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 芒硝,以清泻积热等
热,渐次传人阳明,波及少阳,故属七阳合病。治宜辛凉解肌,兼清里 热。
方解:
葛根 :入阳明经,外透肌热,内清郁热; 柴胡:入少阳经,祛邪解表退热; 羌活、白芷:辛散发表,止痛; 黄芩、石膏:清泄里热; 桔梗:宣肺利气; 芍药、大枣:益阴养血; 生姜:散寒解表; 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温清并举;三阳共治;表里同治,重在疏泄透邪;
辨证要点:本方治疗太阳风寒未解,入里化热,初犯阳明或三阳合病
常用方;以发热重பைடு நூலகம்恶寒轻,头疼,眼眶痛,鼻干,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
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嗌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方论选录:
张秉成:“治三阳合病,风邪外客,表不解而里有热者。故以柴胡
中医方剂
柴葛解肌汤 《伤寒六书》
组成:
葛根9g 柴胡6g
羌活3g
白芷6g 黄芩6g 石膏3g
桔梗3g 大枣2枚 甘草3g
芍药6g 生姜三片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
证候病机:本方所治证候乃太阳风寒未解,化热人里。外
感风寒,本应恶寒较甚,而此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为寒郁肌腠逐渐 化热所致。因表寒未解,故恶寒仍在,并见头痛、无汗等症。阳明经脉 起于鼻,经眼眶下行;少阳经脉行于耳后,经面颊到眶下。人里之热初犯 阳明少阻,故目疼鼻干、眼眶痛、咽干、耳聋;热扰心神,则见心烦不眠; 脉浮而微洪是外有表邪,里有热邪之征。此证乃太阳风寒未解,郁而化

葛根黄芩黄连汤·石膏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石膏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石膏汤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柯琴:“桂枝证,脉本缓,勿下后反促,阳气重可知。

邪束于表,阳扰于内,故喘而汗出。

利遂不止者,此暴注下迫,属于热,与脉微弱而协热利者不同。

表热虽未解,而大热已入里,故非桂枝、芍药所能和,亦非厚朴、杏仁所能解矣。

故君气轻质重之葛根,以解肌而治利;佐苦寒清肃之芩、连,以止汗而除喘;用甘草和中。

先煮葛根,后纳诸药,解积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又与补中逐邪之法迥殊矣。

”(《伤寒来苏集》)功效:清泄里热,解肌散邪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现代运用: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汤头: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石膏汤《外台秘要方·卷一·深师方四首》疗伤寒病已八九日,三焦热,其脉滑数,昏愦,身体壮热,沉重拘挛。

或时呼呻而已攻内,体犹沉重拘挛,由表未解,今直用解毒汤则挛急不瘥,直用汗药则毒因加剧,而方无表里疗者,意思以三黄汤以救其内,有所增加以解其外,是故名石膏汤方。

石膏黄连黄柏黄芩各二两香豉一斤,绵裹栀子十枚,擘麻黄三两,去节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

取三升,分为三服,一日并服,出汗。

初服一剂,小汗。

其后更合一剂,分两日服。

常令微汗出,拘挛烦愦即瘥。

得数行利,心开令语,毒折也。

忌猪肉、冷水。

出第十四卷中。

功效:清热解毒,发汗解表。

主治:伤寒表证未解,里热已炽证。

现代运用:重型感冒、斑疹、流感等。

汤头:石膏汤用芩柏连,麻黄豆豉山栀全;清热发汗兼解表,表里三焦热盛宣。

葛根葱白石膏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葛根葱白石膏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葛根葱白石膏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

导语:葛根葱白石膏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看起来并不怎么好看,但是葛根葱白石膏汤却有很多的功效,下面就来看看吧。

【处方】葛根1钱半,黄芩1钱,
葛根葱白石膏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看起来并不怎么好看,但是葛根葱白石膏汤却有很多的功效,下面就来看看吧。

【处方】葛根1钱半,黄芩1钱,黄连3分,石膏3钱,炙草6分,葱白2个。

【功能主治】风温热化,辄喉痛,喉间红肿,喉头见白腐,初起白点在两侧扁桃,继而延及悬壅垂,唇干舌绛,口燥而苦,面赤目赤,多汗骨楚,或壮热,或热有起伏。

【摘录】《热病学》
经过上面详细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葛根葱白石膏汤的功效作用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时要多注意自身的锻炼,增强抵抗力,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药物也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

生活常识分享。

葛根石膏汤的功效与作用

葛根石膏汤的功效与作用

葛根石膏汤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葛根石膏汤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很陌生,实际上它是一种中药方剂。

今天大家就一起来聊聊葛根石膏汤的功效与作用等相关小常识。

【处方】
干葛、石膏、知母、粳米。

【功能主治】
燥火腹痛,口干脉数者。

【摘录】
《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
葛根1两,麻黄1两,石膏2两,黄芩半两,芍药半两,桂枝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解肌出汗。

主天行热毒未解,欲生豌豆疮,发热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煎8分,温服。

取小汗。

【摘录】
《伤寒总病论》卷四
【处方】
葛根、石膏、山栀、黄芩、荆芥、丹皮、生地。

【功能主治】
外伤吐血,表邪已散,阳明热盛,吐血不止,身仍发热,目痛不眠。

【用法用量】
【摘录】
《症因脉治》倦二
以上就是本文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葛根石膏汤的一些小常识,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起来,也不要忘了分享给朋友哦。

黄仕沛治验:小柴胡加石膏汤合葛根汤治全身症状较重的“上感”

黄仕沛治验:小柴胡加石膏汤合葛根汤治全身症状较重的“上感”

黄仕沛治验:小柴胡加石膏汤合葛根汤治全身症状较重的“上感”黄仕沛治验患者,陈某,女性,89岁,素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病史,坚持服用解痉平喘药物及降压、降糖药,并长期使用表面激素。

2013年7月19日,患者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间有咳嗽,当时未就诊。

2013年7月20日傍晚开始出现高热,最高38.5℃,无恶寒、汗出,伴头痛,即由家属送至我市某三甲医院就诊,予热毒宁针静滴,处理后体温有所下降。

2013年7月21日晨,患者仍发热,体温37.6℃,无恶寒、汗出,头痛剧烈,四肢乏力,全身骨节疼痛,难以起床,甚至来不及上厕所,引致遗尿,勉强扶行时,几乎不能举步。

遂由家属送至我院门诊,予清开灵针静滴,处理后,症状未见缓解,遂入我院住院。

刻诊:低热,无恶寒、汗出,头痛难忍,全身乏力,骨节疼痛,以双膝及腰部为主,语声低弱无力,不欲言语。

查体:心率:86次/分,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伸舌居中,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4+级,舌暗红,苔少,脉弦数。

当时考虑,患者以发热、无汗,全身骨节疼痛为主要表现,全身症状较重,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虽肺部无明显干湿啰音,未排肺部感染的可能。

即予查血象及胸片,结果回复,均未见感染征象,故考虑为全身症状较重的上呼吸道感染。

再者,患者头痛剧烈,四肢乏力,行走蹒跚,未排除存在急性脑血管意外,但血压不高,未见明显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故暂观察。

嘱安静休息,多喝水,中药汤剂处以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处方如下:柴胡45g 黄芩15g 法夏24g 党参30g 大枣15g 甘草20g 葛根60g 桂枝15g 麻黄15(先)白芍20g 石膏60g(包)白芷15g 两剂,再煎,日一剂。

在煎药过程中,下午2点左右,患者出现明显寒战,寒战后,体温升高至37.9℃,嘱覆被保暖。

并嘱患者趁热服药,服药后覆被静卧,并喝一杯温水以取汗。

患者下午五时及晚上九时各服药一次,服药后有小汗出。

次晨查房,患者精神明显好转,无发热头痛,体温36.5℃,全身骨节疼痛明显减轻,以可以下床走动,今晨解大便一次,量较多。

石知柴葛汤

石知柴葛汤

石知柴葛汤
组成石膏100克知母25克葛根15克柴胡15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夜服2剂,6小时服一次,儿童酌减。

功效解肌退热
主治病毒感染性发热。

发热微恶寒,头痛身楚,有汗或无汗,咽干口渴,心烦欲呕,舌红苔黄,脉象浮数。

方解本验方,用治病毒性感染发热确有较好的疗效。

对细菌性感染的发热也有效。

外感风热,邪犯肺卫,或入气分,肺气失宣,里热亦盛,故有发热头痛等症。

治当辛凉重剂,透泄肌表之邪,清泄内郁之热。

方中君以石膏,辛甘大寒之品,辛能解肌热,寒能清里热,甘能生津,为解肌透表之良药;辅以知母,苦寒泻火,质润生津,配石膏则清气泄火之力倍增;再以柴胡疏泄少阳半表之邪,葛根辛透阳明肌腠(cou)之热。

四药合用,解肌透热,泄火清里之功显著,为治高热的有效方剂。

运用本方乃柴葛解肌汤之简化方。

长于解肌清热;用治外感风热,邪郁肌腠为病机;高热为主症;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洪数为佐征;病在气分,属实热症。

病案张**,女,21岁。

病初恶寒身疼,继而发热,体温最高达39.7℃。

经用抗生素体温一直不降,波动在38-39.5℃之间。

来诊时,主要症状为发热微恶寒,周身酸痛,咽干口渴,心烦欲呕,纳呆便燥,舌尖红,苔微干黄,脉滑数。

体温38℃,诊断为病毒感染。

投予石知柴葛汤2剂,体温逐渐降至37.3℃,继服竹叶石膏汤以清余热,热退而愈。

温馨提示:验方分享仅供参考,病症各有不同,用药亦会不同。

用药还请遵医嘱!。

葛根汤加石膏治疗太阳温病临床观察

葛根汤加石膏治疗太阳温病临床观察

太 阳温病 与 中风 、 伤寒 同为 外感热 病 的初期 阶段 , 均以“ 浮 , 脉 头项 强痛 而恶寒 ” 主要脉 证 , 因皆为外 为 病
邪侵袭 , 病位居 于一身之表 , 不同者 , 中风证脉浮缓而
自汗 出 , 伤寒 证脉 浮 紧无汗 , 温病 发热 口渴 微恶寒 。太
阳中风 之表证 治 以桂 枝 汤 ,太 阳伤寒之 表证 治 以麻黄
维普资讯
塑 生堕 量
7 月 1 卷第3 JTM Mr 07V1 6N. 年3 第 6 期 EC . a 20,o 1,o . . 3

临 床 研 刘 敏 z
中 图分 类 号 : 2 4 9 文 献 标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4— 4 X(0 7 0 R 5 . B 10 7 5 2 0 )3—0 8 0 2 2— 2
数 正 常或减 少 , 中性 粒 细胞 减少 , 巴细胞相 对增 多 ; 淋
() 3 多见 于冬 春季 节 。 1 3 纳入 与排 除标 准 .
热4 O例 , 均退 热时 间 (86 平 3 .7±1. 6h 两组 比较 差 35 )。 异 有显 著性 ( <0O ) P .1。
. 符 合上 述诊 断标 准 ,病 程 均 2 3 不 良反 应 对 照组 有 5例 出现 头 晕嗜 睡 ,未影 停药 后 消失 ; 治疗组 未 出现 明显 不 良反应 。 在 4 h以内 ,血 白细胞 <1 8 0×1。 L 0/ 、中性粒 细胞 < 响治疗 ,
医学 “ 冒” 感 范畴 , 因感 受风 寒外 邪而致 。笔者 20 04年 转 : 热消退 , 发 主症 减轻 。无 效 : 发热不 退或 增高 , 主症 1月 ~ 06年 1月 采 用 葛 根 汤 加 石 膏 治 疗 太 阳 温病 未 改善 , 或加重 。 20 甚 4 5例 , 疗效 满意 。现报 告 如下 。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石膏三根汤治外感高热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石膏三根汤治外感高热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石膏三根汤治外感高热
石膏三根汤治外感高热
苏忠应,主治医师(云南省江县风麓卫生院)。

主治:伤风感冒、时行感冒、风温初起,体温在39℃以上的高热。

处方:石膏(碎,先煎)30克、葛根30克,芦根20克、茅根20克,连翘10克、薄荷10克、竹叶10克,甘草5克。

用法:先煎石膏,同时将其它药用冷水浸泡,20分钟后将浸泡的药连水一起加入石膏中,武火再煎沸15分钟取汁,约200毫升。

成人每天1剂,煎3次,服3次。

小儿可酌情减轻药量。

加减:
咳嗷者加枯梗、杏仁各10克;
咽痛者加板蓝根20克,射干10克;
头痛甚者加钩藤、蔓荆子各10克;
大便干者加大力子15克、瓜蒌仁10克;
口渴甚者加天花粉、玉竹各15克;
恶寒甚者加麻黄6克,荆芥10克;
夹湿者加白蔻仁10克,苡仁20克。

疗效:治疗100例,治愈(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消失)77例;好转(体温有所下降,但未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改善)11例。

有效率88%。

按语:
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葛根辛、甘、凉,发散表邪,解肌退热。

二味合用,同气相求,有较强的解肌退热作用。

芦根清热生津,利尿;
茅根清热凉血,利尿,以助膏葛清热;
薄荷加强解表之力;
连翘、竹叶以增清热解毒之效;
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上药合用,发表解肌,清热解毒,有较好的解表退热作用。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8 卷 第 9期 2 0 1 0年 9月 CH INESE



OF




V o. l 28 N o. 9 Sep. 2 0 1 0
ARCH IVES
TRAD IT I O NA L CH INESE M ED I C INE
葛根与石膏配伍浅析
文颖娟
( 陕西中医学院 , 陕西 咸阳 712046) 摘 要 : 从 病机环境 、 功效发挥方向以及临床应用三方 面探讨了 葛根与石膏 配伍规律 , 分析认 为葛根与 石膏
配伍主要针对热毒壅盛于机体的病证 , 通过作用于肌肉 , 促 进肌肉的 运动以散邪 除热 , 临床可广泛 运用于以 浊邪 堆积于机体 、 热毒壅盛为 主要病机的相关病症 , 包括外感之热 、 内伤之热 、 肢体运动障碍 、 热盛灼津之口渴 、 热盛肉 腐化痈成脓之证以及小儿与孕妇或产妇因热而引起的一系 列见证等 。 关键词 : 葛 根 ; 石膏 ; 配伍 中图分类号 : R285.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 7717( 2010) 09- 1954- 02
A bstrac :t F rom the pathog enesis , effect and c linical app lication Study the co m pa tibility of R adix Puerar iae and Gyp sum F ibrossum. The co m patib ility m ay effect m uscle to prom ote action of muscle in order to e li m inate H eat . In the clin ic , the compatib ility m ay effect som e diseases . T he pa thogenesis o f these diseases is H eat accum ulation in the In te- riov , and the H eat inc ludes ex ter io r- H eat , interna lH eat , extreme th irst , pus o f ca rbunc le and the correlative febrile disease a bout k id , grav ida and parturient w o m an . K ey w ords: radix puerariae ; gypsum fibrossum; com patibility applica tion 任何 一味中药 都具有多重 功效 , 但如何控制 这些功效 的发挥方向呢 ? 这就需要其与另一味中药或多味中药进行 配伍 , 通过合理的组 织 , 调其偏性 , 制其毒性 , 增强或改变原 有功能 , 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 的不良因素 , 发挥其相辅相成 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 , 使 各具特 色的群药 组合成 一个新 的有机整体即方剂 , 以增效减毒 , 达到治病疗伤、 防病控疾、 强身固体之目的。药对作为方剂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配伍组 合 , 虽由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组 成 , 但它在一个完整方剂中往 往作为一个单元而存在 , 针对 某一病症发挥特定的作用 , 具 有复杂体系 单味药 的性质 , 所 以它是中 药与方剂 联系的 桥梁和纽带 , 通过对 其研究 有利于 进一步了 解中药 配伍的 规律 , 并可为新药的 研发提供有效途径。因此 , 在临床中要 准确地配伍就应掌握一些常见药对的配伍规律、 功效发挥、 适用范围等情况。而作为 主要针 对浊邪 壅滞 , 尤其 是热毒 中 华 中 医 药 1954 学 刊 壅盛所致病证的常见药 对葛根 与石膏 , 在临 床中应 用较为 广泛 , 所以我们有必 要掌握 和熟悉 其配伍 情况。现 就其病 机环境、 功效发挥方 向、 临床应用等阐述如下。 1 葛根与石膏配伍的病机环境 目前中医院校所适用的规划教材中多把葛根列为辛凉
The S tudy o f the Com patib ility o f Rad ix Puerariae and Gypsum F ib rossum
W EN Y ing juan
( Shaanx iU n ivers ity of T rad itionalCh ineseM ed icin e , X ianyang 712046, Shaanx, i Ch ina)
第 28 卷 第 9期 2 0 1 0年 9月 CH INESE


中OFΒιβλιοθήκη 医药学刊
V o. l 28 N o. 9 Sep. 2 0 1 0
ARCH IVES
TRAD IT I O NA L CH INESE M ED I C INE
状态较重 , 阻滞气血的运行 , 此处的热邪包括外感之热邪与 多种因素所形成的体 内热毒 的状态。且 此热邪 多为 郁热 , 是因气血阻滞蕴而化热甚或成毒。 故葛根与石膏配伍所 针对的 病机环 境为热 盛于 里 , 郁 滞于肺胃、 脾胃以及 体表与 肺胃或 脾胃相 关的部 位等。而 此热的形成包括外寒束 表之郁 而化热 , 或脏 腑气血 运行不 及浊邪堆积之蕴而化热。 2 葛根与石膏配伍的功效发挥方向 ( 包括机理 和部位 ) 针对热毒壅盛的病机环境 , 葛根和石膏配伍 , 以散肺胃 或脾胃之郁热。但其实质 却是作 用于肌 层 , 而 不唯 肺胃或 脾胃 , 是针对 肌层 的壅 热本 身 , 以 泄肌 层 之热。 当外 寒束 表 , 则影响肺之宣降 , 久之由皮毛内传肌肉。而脾胃主一身 之肌肉 , 实质是脾为其提供精 微以养 , 而胃则促其运动而散 邪。当实邪束于肌层 , 则肌层 难以疏通致气血运行不畅 , 且 胃肠气机不降 , 浊邪 难以排出 , 郁而化热。故葛根与石膏配 伍 , 可通过作用于肌肉以散肌 肉之郁热或肺胃、 脾胃之功能 失常所导致的郁热。 同时五脏本身虽以 藏 而 满 为用 , 但 却 不可 藏 久与壅满 , 其精微应饱满而又 能及时濡养机体 , 否则蕴久则 精微代谢障碍 , 形成病理产物 即浊邪 , 其难以排出而蕴生内 热、 甚至热毒。 且人 体为 血肉 之躯 , 五脏 本身 亦 应富 含肌 肉 , 充分发挥 其疏 通之性 , 以 保持五 脏 藏而 不积 、 满而 不壅 之动态 和谐 状态。 而葛 根以 归脾 胃经 为主 , 其 作用 部位亦为肌肉 , 通过 作用于 肌肉 , 包括在 表外象 之肌 , 以及 组成内脏之肌 , 以发挥输肌以 散之功效 ; 而石膏也以散肺胃 之郁热为主 , 包括肌肉 , 故葛根和石膏配伍也可作用于五脏 六腑 , 以缓解脏腑气 血运行郁滞所致的热毒壅盛的状态。 可见 , 葛根输肌 以散 , 通 过促进 肌肉的 运动 以散 邪 , 而 石膏性大寒主要针对热邪本身 , 两者结合以散热祛邪 , 其功 效发挥方向在 肌肉 , 包 括在 表外 象之 肌 , 以及 组 成内 脏之 肌。 3 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 , 无论是针对外 感之热或内在之热毒 , 葛根与 石膏配伍作用的部位在肌肉。葛根辛甘以散 , 促肌层之用 , 调动全身肌层之运动以输散浊 邪 ( 热毒 ); 而石膏则 大寒针 对肌层的壅热本身以 清热。故两 者配伍 , 临床 应用 以肌分 热毒壅盛为核心展开。 外感之热 , 强调 热邪壅滞于体表。如 !备 急千金 要方 ∀ 治伤寒三日外 与前 药不 瘥脉 势仍 数者 , 阳 气犹 在经 络未 入脏腑。桂枝 黄 芩 甘草 ( 各 二两 ) 升麻 葛 根 生姜 ( 各 三两 ) 芍药 ( 六两 ) 石 膏 ( 八两 ) 栀子 ( 二七 枚 ) 。 !外台秘 要 ∀ 知母解肌汤 , 疗温 热病 头痛 , 骨 肉烦 疼 , 口燥 心闷 者 ; 或是夏月天行毒 , 外 寒内热者 ; 或已下之 , 余热未尽者 ; 或热 病自得痢 , 有虚 热烦 渴者。 葛根 ( 三两 ) 石膏 ( 三两 ) 麻黄 ( 二两去 节 ) 知母 ( 三两 ) 甘 草 ( 二 两炙 ) 。 !太 平圣 惠 方 ∀ 治风头痛 , 或头旋目眩 , 四 肢烦疼 , 坐卧不 安。蔓荆 实 ( 一 两 ) 芎 ( 一两 ) 玄参 ( 一两 ) 葛 根 ( 三两锉 ) 甘 菊花 ( 三 两 ) 石膏 ( 半斤 ) 。 内伤之热 , 强调 脏腑功能失 调所导 致的热 毒壅 盛的状
收稿日期 : 2010- 04 - 09 作者简介 : 文颖娟 ( 1973 - ), 女 , 陕西户县人 , 副 教授 , 博士后 , 研 究 方向: 脾胃病证方药的研究。
解表药 , 性味辛、 甘、 微寒 , 功 效为 : 发表 解肌、 升阳 透疹、 解 热生津 [ 1] 。但无 论是 查阅 古代 中医 文献 还是 结合 现代 中 医临床用 药 , 可以发现葛根的功效很丰富 , 不仅仅是一味辛 凉解表药 , 只可以解肌、 透 疹 ; 也 不只升 阳气、 生津 液 , 其主 归脾胃经 , 通过作用于肌肉 , 可针对机体浊邪壅滞与精微不 足的病机 , 分别发挥输 肌以散 与升精以 养的功 效 [ 2] 。石膏 甘、 辛、 大 寒 , 主归肺胃经 , 以清 透肺胃 之热 见长 , 且其 辛可 散郁滞之邪、 寒 可清 热 , 故多 用于 缓解 肺胃 郁 热所 致的 病 证 , 如 !伤寒论 ∀ 中 阳明经 证的 代表方 白虎 汤 , 以 石膏 为君 药 , 针对热邪郁于肌肉 所形成 的高热、 大汗、 大渴 等阳 明气 分热盛的 病证。以 上只是从中药药性的角度分析了葛根和 石膏功效 , 然而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的环境当中 , 其性质受 其所处特 定环境的限制 , 环境是认识事物必不可少的 , 它界 定了事物存在或客观或抽 象的范 围 , 所 以对于 任何事 物的 分析都应考虑其所处的 特定环 境。众所周 知 , 药 物配 伍是 针对病证 的 , 证的核心在于病机 , 而病机也必然存在其特定 的环境 , 即病机环境 , 它是导致疾病发生变化的关键因素所 界定的范围 , 故分析药 物配伍 后的具体 功效应 结合它 所针 对的具体病机环境。因此 , 当葛根与石膏配伍时 , 其主要针 对的是浊邪壅滞的病机 , 尤其 是热毒壅 盛于肌 表所致 的病 证。正如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有广义 和狭义 之分一 样 , 葛根 与石膏配伍所针对的热毒并非仅指狭义上的具体的对人体 的伤害性 , 而是突出强 调机体 感受热邪 较重或 热毒壅 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