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监测(1)资料
大气题库(1)

大气监测题库一、名称解释1.降尘:分散在大气中的微小液体和固体颗粒等粒子状态的污染物,粒径大于10um时能较快地沉降到地面上,称为降尘。
2.飘尘:分散在大气中的微小液体和固体颗粒等粒子状态的污染物,粒径小于10um时可长期漂浮在空气中,称为飘尘。
3.总悬浮颗粒物(TSP):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
4.雾:由悬浮在空气中微小液滴构成的气溶胶。
5.硫酸盐化速率: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硫酸蒸气等含硫污染物,经过一系氧化演变和反应,最终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过程称为硫酸盐化速率。
6.质量浓度: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量,常用mg/m3或ug/m3为单位表示。
7.总氧化剂:指空气中除氧以外的那些表现有氧化性的物质,一般指能氧化碘化钾的物质,主要有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氮氧化物等。
以外的能氧化碘化钾析出碘的物质,是总氧8.光化学氧化剂:指大气中除去NOX化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与光化学烟雾有关的污染物质,主要包括臭氧和过氧乙酰硝酸酯等。
9.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出的污染物扩散到某个地区的室外空间,污染物质的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综合影响而引起某个地区居民中大多数人的不适感,并使健康和福利受到恶劣影响。
10.空气污染指数:指将空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依据适当的分级质量浓度限值进行等标化,计算得到简单的量纲为一的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地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
二、选择题1、下列各项不属于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必测项目的是( C )A、氮氧化物B、一氧化碳C、臭氧D、二氧化硫2、在进行大气采样时,采样口与基础面的相对高度应( B )A、大于1米B、大于1.5米C、小于1米D、小于1.5米3、飘尘的粒径( B )A、大于10umB、小于10umC、大于1umD、小于1um4、直径为0.5—1米的圆形烟道,在采样断面上应设立的采样点数为(B )A、2个B、4个C、6个D、8个5、奥氏气体分析器吸收法中用KOH吸收。
2022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章末复习总结课件

资料3 发达国家大气污染及治理案例 问题1 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和“伦敦烟雾事件”相比,人为原 因有何不同? [思维线索] 主要从污染物来源方面分析。 答案: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的污染气体主要来自交通运输中的 汽车尾气排放;而“伦敦烟雾事件”中的污染气体主要来自工业生产 中的煤炭燃烧。 问题2 仅考虑人为原因,试对“洛杉矶烟雾治理时间比伦敦烟雾治 理时间更长”作出合理解释。 [思维线索] 结合城镇化发展、交通运输发展及能源利用方式分析。 答案:随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汽车拥有量不断增长,且 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
对点演练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 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 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 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 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 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根据有关数据,美国平均每年会发生近1 200场龙卷风。大多数年份 的4~6月是美国遭遇龙卷风袭击的高峰,一天出现好几次龙卷风的情 况时有发生。大部分都发生在美国中东部大草原上,所以这些地区又 有“龙卷风通道”的称谓。
龙卷风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大气的不稳定性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受急流中最大过境气流的 影响,它被进一步加强。 (2)由于与在垂直方向上速度和方向均有切变的风相互作用,上升气 流在对流层的中部开始旋转,形成中尺度气旋。 (3)随着中尺度气旋向地面发展和向上伸展,它本身变细并增强。同 时,一个小面积的增强辅合,即初生的龙卷在气旋内部形成,形成龙 卷核心。 (4)龙卷核心中的旋转与气旋中的不同,它的强度足以使龙卷一直伸 展到地面。当发展的涡旋到达地面高度时,地面气压急剧下降,地面 风速急剧上升,形成龙卷风。
大气环境污染物记录和检测方法

大气环境污染物记录和检测方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记录对于评估环境质量、制定污染控制政策以及保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气环境污染物记录和检测的一些方法。
一、大气环境污染物记录方法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的方法之一。
通过安装在不同位置的传感器,可以实时记录大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
例如,颗粒物传感器可以测量PM2.5和PM10等细颗粒物的浓度。
传感器技术具有实时性强、安装方便等优点,但其准确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2. 监测站点:在城市和工业区建立监测站点,对大气环境进行定期监测记录。
监测站点通常会安装各种仪器,如气象站、气体分析仪等,以记录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
监测站点的数据可以提供给政府和研究机构,用于环境评估和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控措施。
3. 无人机监测:近年来,无人机监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通过搭载污染物检测设备的无人机,可以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高空、大范围的监测。
无人机监测具有灵活性高、数据准确度较高等优点,可以有效地获取大气环境污染的实时数据。
二、大气环境污染物检测方法1. 气体分析仪:气体分析仪是检测大气环境中气态污染物浓度的常用工具。
不同的气体分析仪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污染物。
例如,气象球气体分析仪可以测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的浓度。
气体分析仪通过取样、分析和记录数据,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大气污染物的浓度。
2. 颗粒物监测仪:颗粒物监测仪是检测大气环境中颗粒物浓度的常用仪器。
颗粒物监测仪有多种类型,如激光散射式颗粒物监测仪、光学颗粒物计数器等。
这些仪器可以测量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浓度,提供有关颗粒物污染水平的定量数据。
3. 样品采集器:样品采集器是一种用于采集大气中污染物样品的设备。
通过样品采集器,可以收集大气中的颗粒物、气态污染物等样品进行后续分析。
常见的样品采集器有高体积采样器、低流量采样器等。
大气污染1(PPT)3-1

1、烟尘: 来自煤、石油等燃烧
2、SO2 :
来自煤、石油等燃烧,居民区小煤 炉灶排放是重要来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 3、光化学烟雾
(1)形成原因:
汽车等排出的废气 在紫外线的 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 后
的产物与废气一起组成的混合
气体。
色或灰色材料组成的广大区域。散布在中纬度和极区的硫磺,经常受到辐射的破坏,造成稳定的8链硫磺被破坏。这种辐射的破坏使得艾奥的极区呈现红褐色。 爆发的火山,经常产生伞形的流束,将表面涂装上硫磺和硅酸盐的材料。流束在艾奥表面的沉积物会依据流束内硫磺和二氧化硫数量的不同而呈现白色或红 色。通常,从包含大量S的火山形成的流束,会导致红色的扇形沉积,或是在极端的例子中,形成大的(高度达到公里(8英里)的主要事例中)红色环。一 个流束形成红色圆环沉积的明显例子是裴蕾火山,这个红色的沉积主要是硫磺(通常是或链的硫磺分子)、二氧化硫、或者还有ClSO。形成在硅酸盐熔岩边 缘的流束(通过熔岩和先前已经沉积的硫磺和二氧化硫)会造成灰色或白色的沉积。由艾奥的结构图和高密度,认为艾奥没有或是只有少量的水,虽然侦测 到含冰屑或含水矿物的小矿穴,最著名的是在季禧霸山(GishBarMons)的西北侧。水的缺乏可以归咎于木星在早期有足够的热,在太阳系的演化过程中将 在艾奥附近的挥发性物质,像水,都;开奖接口 开奖接口 ;蒸发掉了,但热不足以影响更远处的地方。火山作用由艾奥的轨道离心率引发的 潮汐热迫使这颗卫星成为太阳系中火山最活跃的天体,有数百座火山中心和四处流窜的熔岩流。当发生主要的喷发时,主要成分是玄武岩的硅酸盐与富含铁 镁质或超铁镁质岩石的熔岩流长度十倍于平时,可以长达数百公里。做为这些活动的副产品,硫磺、二氧化流和硅酸盐碎屑等物质(像是灰烬),可以被吹 送到公里(英里)的高空中,形成巨大的扇形流束,为周围的地型提供了红色、黑色和白色等采绘的材料,并且提供了广泛的材料补充艾奥大气层和木星广 大磁层的物质。艾奥的表面有许多由沉积物构成,被称为火山口的点,火山口一般都有高耸的墙壁和一定数量的平坦表面。这些特征类似地球上的破火山口; 如果他们是如同地球上的表兄弟一样,是经由崩塌导致一些熔岩管的形成,但这些仍都是未知的。有一种假说认为这些特点可已经由发掘火山形成的岩层, 和被叠加进入或排除在岩层上的材料来鉴识。不同于地球和火星的特征,这些沉积物没有在盾状火山中心的尖峰,并且更为巨大,它们的平均直径是公里 (英里),最大的洛基火山口直径达到公里(英里)。无论形成的机制是如何,许多火山口的型态学和分布状态建议这些特征是受到结构上的控制,或者至 少有一半与山或断层有关。这些特征通常是火山爆发的特征,可能是熔岩流横越过火山口内的平原,像是年季禧霸山的喷发,或是熔岩湖的形成。在艾奥的 熔岩湖有一个会持续翻转
高二地理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PPT)5-3

【玻璃纤维】?用熔融玻璃制成的极细的纤维,绝缘性、耐热性、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用作绝缘材料和玻璃钢的原料等。 【玻璃纸】?名透明的纸状薄
古)。②同“钵”。 【盋】〈书〉同“钵”。 【哱】[哱罗]()名古代军中的一种号角。 【趵】〈书〉踢。 【趵趵】〈书〉拟声形容脚踏地的声音。
【钵】(鉢、缽)名①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饭~|乳~(研末的器具)|一满~水。②钵盂。[钵多罗之省,梵a] 【钵头】〈方〉名钵?。 【钵
盂】名古代和尚用的饭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 【钵子】?〈方〉名钵?。 【般】[般若]()名智慧(佛经用语)。 【饽】(餑)[饽饽](?)〈方〉
一、大气污染概述
2. 大气污染源的形成原因
①天然污染源
自然界自 行向大气环 境排放物质 的场所。
膜,用纸浆经过化学处理或用塑料制成,可染成各种颜色,用于包装或装饰。旧称赛璐玢。 【玻璃砖】?名①指较厚的玻璃。②用玻璃制成的砖状建筑材料,
多是空心的。坚固耐磨,能透光,隔音、隔热; /ask/ 三农问答;性能好。 【砵】①地名用字:铜~(在福建)|麻地~(在内蒙
缘有锯齿,花紫色,果实密集在一起,外部呈鳞片状,果肉味甜酸,有很浓的香味。产于热带地区,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湾湾等地都有出
产。②这种植物的果实。‖也叫凤梨。 【菠萝蜜】同“波罗蜜”。
??)名金属元素,符号()。有放射性,由人工核反应获得。 【鱍】*(鱍)
[鱍鱍]()〈书〉拟声形容鱼跳跃或摆尾的声音。 【播】①动传播;传扬:广~|~音|电台正在~重要新闻。②动播种:条~|点~|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资料

环境污染的资料一、大气污染1.污染现状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见图3-1)。
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3~248微克/米3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66微克/米3。
一半以上的北方城市和三分之一强的南方城市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60微克/米3)。
北方城市年均值为72微克/米3;南方城市年均值为60微克/米3。
以宜宾、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地区的城市和北方能源消耗量大的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的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
2.污染来源能源使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量不断上升。
自1980年以来,中国原煤消耗量已增加了两倍以上。
1997年原煤消费已达13.9亿吨,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14.5亿吨。
以煤炭、生物能、石油产品为主的能源消耗是大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大气中细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和超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对人体健康最为有害,它们主要来自工业锅炉和家庭煤炉所排放的烟尘。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大多来自这些排放源。
工业锅炉燃煤占我国煤炭消耗量的33%,由于其燃烧效率低,加之低烟囱排放,它们在近地面大气污染中所占份额超过其在燃煤使用量中所占份额。
虽然居民家庭燃煤使用量仅占消耗总量的15%左右,然而其占大气污染的份额常常是30%。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呈急剧增长之势。
90年代初,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00多万吨,到1997年,已上升至2300万吨,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2800万吨左右。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二氧化硫排放的头号大国。
研究表明,我国大气中87%的二氧化硫来自烧煤。
我国煤炭中含硫量较高,西南地区尤甚,一般都在1%-2%,有的高达6%。
这是导致西南地区酸雨污染历时最久、危害最大的主要原因。
机动车尾气。
近几年来,我国主要大城市机动车的数量大幅度增长,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重点(1)

题型选择题:15题,每题1分填空题:10题,15空15分名词解释:5题,每题3分简答:4题,每题6分综合题:2题,15分、16分综合题某企业计划新增一35吨/时的卧式燃煤(无烟煤含硫0.5%)蒸汽锅炉,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排放限值分别为:颗粒物30mg/m3、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200mg/m3,请回答以下问题:1、正常工况下锅炉烟气主要污染物产生浓度范围一般是多少?烟气量多少?要点:颗粒物2000-3000mg/m3、二氧化硫约800mg/m3、氮氧化物250-350mg/m3、烟气量约7万m3/h。
2、你认为需要针对那些污染物采取工程防治措施?分别给出经济可行的污染处理技术或工艺。
要点:颗粒物,旋风(或多管)+布袋(或电除尘),去除率大于99%,处理能力大于7万m3/h;二氧化硫,湿法(石灰石膏法、双碱法等),去除率大于75%,处理能力大于7万m3/h;氮氧化物,低氮燃烧,或SCR,或SNCR,去除率大于40%。
注意事项:如烟温、烟速、除雾、固废等3、给出锅炉烟气处理总工艺流程图。
第一章1、环境空气:对人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的空气层,一般指不含对流层以上的近地面空气层。
2、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3、大气污染的范围可分为四类:(1)局部地区污染,局限于小范围的大气污染,如受到某些烟囱排气的直接影响;(2)地区性污染,涉及一个地区的大气污染,如工业区及其附近地区或整个城市大气受到污染;(3)广域污染,涉及比一个地区或大城市更广泛地区的大气污染;(4)全球性污染,涉及全球范围的大气污染。
4、空气中的臭氧属于二次污染5、气溶胶:气体介质和悬浮在其中的分散粒子所组成的系统称为气溶胶。
6、飞灰在实际生产中是指通过除尘器截留的灰分,固体燃烧产生的灰分。
7、霾:能见度在1~10km 雾:能见度小于1km 霾产生的天气条件:静稳天气8、pm2.5: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一)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 ⼤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是: 1.掌握评价⼯作等级的划分; 2.掌握各等级⼤⽓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3.掌握常⽤预测模式的适⽤条件; 4.熟悉⼤⽓污染源调查的对象。
5.熟悉各等级⼤⽓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6.熟悉⼤⽓环境现状监测因⼦选择、监测布点原则与监测制度。
7.熟悉⼤⽓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的基本要点。
8.熟悉建设项⽬所在地附近台站现有常规⽓象资料的采⽤原则。
9.熟悉各等级评价项⽬⼤⽓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
10.熟悉⼤⽓环境影响预测中的多源叠加的技术要求。
11.熟悉评价⼤⽓环境质量影响的基本原则。
⼀.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1.等标排放量(评价等级判别参数)Pi Pi=(Qi/C0i)X109 m3/hQi-第i类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t/h;C0i-第i类污染物环境空⽓质量标准mg/m3;各污染物按1h平均取值时间的⼆级标准浓度限值计算。
对于没有1h平均浓度限值的,按⽇平均浓度限值计算。
2.评价⼯作等级的划分 根据评价项⽬的主要污染物(选择1~3个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的⼤⽓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依据主要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Pi,将⼤⽓环境影响评价⼯作划分为三级。
见表3.1如果污染物数量⼤于1,取Pi值中者,确定评价⼯作的级别。
项⽬周围地表特征可分为平原和复杂两类地形。
复杂地形指:⼭区、丘陵、沿海、⼤中城市的城区等。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后的排放量,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前的排放按⾮正常⼯况处理,只作事故排放情况的空⽓质量预测。
3.对⼈体健康和⽣态环境有危害⽽⼜没有环境空⽓质量标准的特殊污染物,其评价⼯作等级不应低于⼆级。
对于评价⼯作级别的调整,可根据项⽬的性质、总投资额和产值、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当地⼤⽓污染程度、评价区域所在地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环境功能区划,对评价⼯作的级别作适当调整,调整幅度上下各不超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孔筛板吸收管
玻璃筛板吸收瓶
对吸收液的要求:
• 对气态污染物溶解度大,与之发生化学反应的速 度快;
• 污染物质在吸收液中有足够的稳定时间;
• 要便于后续分析测定工作;
• 价格便宜,易于得到。
2、固体阻留法
(1)填充柱阻留法
• 反应原理过程:
可分为:
• 溶液吸收法
• 填充柱阻留法;
• 滤料采样法; • 低温冷凝采样法。
1、溶液吸收法
• 一般与抽气装置连用。 • 作用原理: 物理作用:如吸附、溶解; 化学作用:如中和、 氧化还原等。 • 根据吸收原理,常用吸收管分为: 气泡式吸收管
冲击式吸收管
多孔筛板吸收管
玻璃筛板吸收瓶
冲击式收集管
气泡收集管
第一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第一节
概述
一 、大气及其组成
(一)、大气圈的结构
热层 中间层顶顶顶
中间层平流Leabharlann 顶顶平流层 对流层顶 对流层
大气圈垂直分层图
(二) 大气的组成
• 自然状态的大气由空气、水蒸气和尘埃组成。
• 按其可变性可分为:
• 恒定组分:包括氮N2(78.09%)、氧O2(20.95%)、稀 有气体等。
(二)主要污染物
一般有两种存在状态,即粒子状态和分子状态。 • 粒子状态污染物也称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或颗粒污染 物,包括飘尘和降尘; • 分子状态污染物也称气体状态污染物,如 SO2 、氮 氧化物、CO、氯化氢、氯气、臭氧等。
第二节
大气污染物样品的采集
一、环境空气中污染物采样
• 常规大气污染物监测; • 污染源监测。
发生变化,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遭到
破坏,对人类生活、工作、健康造成急性和慢性危
害,并对财产和器物造成损害的现象。
• 大气污染的主要过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气传播、人 与物受害这三个环节所构成。
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① 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② 固定污染源、移(流)动污染源
③ 污染源排放方式 A)点源:如发电厂和供暖锅炉; B)线源:如汽车、火车、飞机等构成的大气污染; C)面源:如石油化工区或居民住宅区的众多小炉灶 构成的大气污染。 ④ 污染源排放时间:连续源、间断源、瞬时源等。
三、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一)大气污染物分类
• 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称为大气污染物。
• 按污染源:自然源污染物、人为源污染物。
• 按性质: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 按其变化: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
污染 物类别 产生 特征 物理和化学性状 未发生变化 实例 二氧化硫、二氧 化氮、一氧化 碳、碳氢化合 物、颗粒性物质 硫酸盐、硝酸 盐、臭氧、醛、 类、过氧乙酰硝 酸酯(PAN)
• 可变组分:CO2、O3、H2O(0.02~6%),从总量上来 讲,夏天比冬天多,陆地比海洋多,城市比乡村多。
• 不定组分:即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形成的气态物质和悬 浮颗粒。 成分的关系为: • 恒定组分 + 可变组分 = 纯净大气 • 纯净大气 - H2O = 干洁大气
二、大气污染源
• 大气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使清洁大气中 混入各种污染物,并达到一定程度,致使大气质量
如:
• 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空气中的苯系物;
• 用紫外荧光法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1、直接采样法特征
• • 时间短; 采样量少;
•
•
方便快速;
测定值真实性不够。
2、直接采样法采样仪器
• • • • • 注射器 塑料袋 球胆 采气管 真空采样瓶
(二)富集(浓缩)采样法
• 适用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低的情况。 • 采样的分析结果反映大气污染物在浓缩采样时间 内的平均浓度。
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可以按其功能分:
工业区 居民区 交通稠密区 商业繁华区 文化区 清洁区 对照区 各功能区的采样点数目的设置不要求平均,通常在污染集 中的工业区、人口密集的居民区、交通稠密区应多设采样 点。同时在对照区或清洁区设1~2个对照点。
2、网格布点法
•
每个方格为正方形,可从地图上均匀描绘,方格实地面积视 所测区域大小、污染源强度、人口分布、监测目的和监测力 量而定,一般是1~9km2布一个点。若主导风向明确,下风 向设点应多一些,一般约占采样点总数的60%。这种布点方 法适用于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2、采样频率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采样次数。
• 显然采样频率越高,监测数据越接近真实情况。
三、污染物采样方法
不同的采样方法: a. 直接采样法 b. 富集采样法
(一)直接采样法及其设备
• 直接采样法:适用于大气中被测组分浓度较 高或者所用监测方法十分灵敏,此时直接采 取少量气体就可以满足分析测定要求。
④ 城市郊区和农村,人口密度小及污染物浓度低的地 区,可酌情少设采样点; ⑤ 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 ⑥ 应将采样器或测定仪器设置于常人呼吸带高度,即 采样口应在离地面1.5~2m处;
(二)布点方法
A、功能区布点法 B、网格布点法
C、同心圆布点法 D、扇形布点法
1、功能区布点法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
3、同心圆布点法
• 布点是以污染源为中心画出同心圆,半径视具体 情况而定,再从同心圆画45°夹角的射线若干, 放射线与同心圆圆周的交点即是采样点。
4、扇形布点法
• 扇形角度一般为45°~90°。采样点设在距点源不
同距离的若干弧线上,相邻两点与顶点连线的夹角
一般取10°~20°。
采样时间和频率
1、采样时间是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 间,也称采样时段。
一次 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 污染物 的有害物质。又称原发性污 染物。
二次 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 污染物 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 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 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 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 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与一次污染物的 化学、物理性质 完全不同,多为 气溶胶,具有颗 粒小、毒性一般 比一次污染物大 等特点。
(一)环境空气中污染物采样
1、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 污染物浓度
人口密度
优化 布点 基本 原则
污染源 工业分布
超标情况 监测类型
具体体现:
① 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 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② 下风向多设,上风向设少量对照;
③ 人口、工业多密集地区、易较超标地区要适当增设 采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