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古文翻译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1. 《观书有感》杨绛在《观书有感》一文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情地描述了书籍对她的影响和启发。

她认为,读书扩展了她的视野,增长了见识,使她懂得了生活的真谛。

通过读书,她成为了一个有深度的思考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

杨绛深情地表达了她对读书的热爱,并鼓励人们要多读书,以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快乐。

2. 《步韵》《步韵》是南朝宋代文学家刘义庆创作的一篇古文。

在这篇文章中,刘义庆用华丽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五音六律的美妙之处。

他通过诗词的韵律将音乐与文字相结合,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刘义庆以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的探索。

3. 《天净沙·秋思》苏轼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词。

苏轼用流畅而精湛的词句,将秋天的景色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他描述了麦穗金黄、菊花黄烂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苏轼对家乡的深情。

4. 《暮江吟》南宋时期文学家杨万里的《暮江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通过描绘江水、庐山等景物,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深邃。

杨万里运用生动的词句,让读者感受到他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对世界万物的赞美之情。

这篇文言文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宇宙的无尽思考。

5. 译文文言文古文译文的目的是将古代文言文转化成现代汉语,以便现代读者能够理解和体味古人的思想和感情。

译文要忠实于原作的意境,同时也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通过译文,读者可以更好地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情感表达。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关于文言文古文及译文的内容。

这些文言文作品和译文,展示了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阅读这些古文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并感受到文学的美妙与魅力。

八年级上册期中文言文翻译检测

八年级上册期中文言文翻译检测

八年级上册期中文言文翻译检测班级:姓名:成绩:《桃花源记》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3、复前行,欲穷其林。

解词:穷:尽。

译: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解词:属:类。

译: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解词:交通:交错相通。

译:6、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解词:要:同“邀”,邀请。

译: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解词:妻子:妻子小孩;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译:1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1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1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14、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15、欣然规往。

未果解词:规:计划。

译:16、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词:寻:不久;津:渡口。

译:《陋室铭》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解词:名:著名;灵:灵气。

译: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6、孔子云:何陋之有?译:《爱莲说》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解词:蕃:多。

译:2、予独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译: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译: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6、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解词:鲜:少。

译:8、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译: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核舟记》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解词:奇:零数;许:上下、光景。

译: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译: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5、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熠中。

解词:比:并。

译:6、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仰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八年级上册必考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必考文言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必考文言文翻译八年级上册必考文言文翻译 2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八年级上册必考文言文翻译 3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喜爱牡丹。

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艳,它中间贯通,外部笔直而不弯曲,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在远处观赏它,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它呀。

初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带翻译)

初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带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①朝服.衣冠:②孰.视之:③皆以.美于徐公:④期年..之后: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⒎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答:。

⒏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答:。

【参考答案】5.①朝服.衣冠:穿戴②孰.视之:通“熟”。

缜密,仔细,周详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④期年..之后:一年⒍ (4分)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⒎(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⒏(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

语文八上必备文言文翻译

语文八上必备文言文翻译

一、《学而》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解读:这段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倡人们要勤奋学习,按时复习。

同时,也表达了对待朋友的真挚情感,以及对待误解和批评的宽容心态。

二、《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

”解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即以德治国。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引领民众向善。

三、《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义之地才是美好的,选择不住在仁义之地,怎么算是有智慧呢?”解读:这句话强调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选择居住在仁义之地,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四、《公冶长》原文: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翻译:子贡问道:“我怎么样?”孔子说:“你呀,是个器具。

”子贡说:“什么样的器具?”孔子说:“是宗庙里的瑚琏。

”解读:这句话揭示了孔子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就像器具一样,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发挥。

五、《雍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和爱好对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喜爱所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以上对《论语》中重要篇章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以及他对教育、治国、为人处世的看法。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译文1:《秦庭燎原》
秦朝东击赵国,烽烟四起。

一时间,天下大乱。

在这混乱中,
有一个叫陈胜的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农民起义。

他打败了秦军,进军都城咸阳,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因为内部的分裂和
外部的围剿,陈胜的起义最终失败了。

译文2:《董卓的野心》
东汉末年,董卓是个野心勃勃的宦官,他唆使汉少帝杀害了大
将军何进,掌握了朝政大权。

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迁都洛阳,加强了自身的兵力。

他极度残暴,任意妄为,引发了各地民众的不满。

最终,义军联合起来推翻了董卓的统治。

译文3:《刘备的演说》
东汉末年,刘备是一个仁德之人,他希望能够平定天下,建立
安宁的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与诸葛亮一起努力,先后组建
了蜀国和蜀汉政权。

在一次重要的演说中,刘备表达了他对民众的
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他的演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为他
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译文4:《文学修养》
在古代,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标志。

通过学习文学,人们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素养。

文学作品也
是人们思想和感情的表达。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文学修养,多读经
典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自己的修养。

部编版八上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上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含答案)

《三峡》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船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的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凉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译文: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澄澈透明,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与朱元思书》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译文: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看到日光。

《富贵不能淫》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译文:这怎么能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10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10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

其中没有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感到很惊奇。

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

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以后,告辞离开了。

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离开桃花源以后,找到了他的船,顺着从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陋室铭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

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古文翻译
原文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

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

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注释
1. 羁:拘束,束缚。

2. 环堵:四壁。

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

3.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4.辍:停止,停下。

5.畜:同“蓄”,储蓄。

6.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7.适:满足。

8.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9.尝:曾经
10.蔽:遮挡
11.此:这样 12.解:理解 13.具:具备
译文
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

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

曾写作《五柳先生传》说:“家里四壁很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穿破了,盛饭的容器屡次空着,是安然自若的样子。

”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

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

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

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诵。

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们来喝酒。

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何必要有琴的声音呢?”
《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译诗】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原文
赵襄主①学御②于王子期,俄而③与子期逐④,三易⑤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⑥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⑦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⑧远。

今君后则欲速⑨臣,先则恐逮于⑩臣。

夫⑾诱⑿道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13)君之所以后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
( 1 )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君王。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此处指王良。

( 2 )御:通“驭”,驾车。

( 4 )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 5 )易:更改,改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 6 )尽:穷尽。

(7 )调:相协调。

(8 )致:达到。

( 9 )逮:追捕。

这里是“追赶”的意思。

(10 ) 于:被,表被动
(11 )夫:语气词,不译,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12 )诱道争远: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赛。

诱,引导,这里指沿着同一路线奔跑。

(13 )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14 )“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中的“于”字:向,介词
(15)上何以调于马”中的“于”字:与。

上:同“尚”,还。

语句注释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我的本领已经全部都教给你了,只是你使用得不恰当。

(2)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但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

(3)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如今国君
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驾车赛跑,不是领先就是落后。

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关心调整马呢?
(4)此君之所以后也:这就是您会落后的原因了。

译文
战国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术。

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比赛之时他多次改换马匹而多次都落在王子期后边。

襄主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一定留着一手,没有完全教给我。

”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你了,只是您在使用的时候有问题。

不管驾驶什么车辆,最重要的是,马套上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注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跑得很远。

现在,你在我后面,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了上来。

其实,驾驭(引导)马匹长途竞争,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

而你的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顾得上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你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乎,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

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山中野味,田野蔬菜,杂乱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的举行酒宴。

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