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驻马店小麦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河南农业2017年第5期(上)LIANG ZHONG LIANG FA良种良法三、科学施肥(一)施肥原则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提倡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合理分配氮肥的基追比例(高肥力麦田6:4、中高肥力麦田7:3),推广“前氮后移”技术。
(二)施肥指标每667 m 2产量600 kg 以上的麦田,每667 m 2底施纯氮8~9 kg、五氧化二磷7.5~8.0 kg、氧化钾7.0~7.5 kg、硫酸锌1.5~2 kg,拔节期追施纯氮5~6 kg; 每667 m 2产量550~600 kg 的麦田,每667 m 2纯氮稳定在8~9 kg、五氧化二磷7~8 kg、氧化钾7~8 kg、硫酸锌1~1.5在犁地前根腐病、10万~12.5万株。
(三)足墒匀播适播期内,要足墒下种,墒情不足的地块,及时造墒播种;播种时做到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种机械行进速度5 km/h,播种深度为3~5 cm。
(四)优化种植模式推广宽窄行种植和小麦宽幅匀播等先进播种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推广小麦机械整地、施肥与播种一体化轻减栽培技术。
六、加强田间管理(一) 播种期至出苗期1.及时浇水。
播种后土壤口墒较差的麦田,要及时浇好蒙头水,保证出苗整齐、苗全、苗匀。
2. 查苗补种。
播种后5~7 d 查看田间出苗情况,对缺苗断垄的地块要及时补种同样的品种。
(二)出苗期至越冬期1.浅耕划锄。
麦苗分蘖后,根据土壤墒情进行麦田中耕划锄,破除土壤板结,提墒增温,消灭杂草,促进根系和大分蘖的形成。
2.化学除草。
杂草发生量大的麦田,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针对杂草类别选用除草剂进行化除。
防除猪秧秧、繁缕等阔叶性杂草可选用苄嘧磺隆、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等除草剂;防除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可选用精恶唑禾草灵(严禁用于大麦田);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混生的麦田,可用精恶唑禾草灵+苯磺隆进行防除。
每667 m 2用水量为 40~50 kg,按照除草剂用量说明配制适宜浓度,喷洒均匀,不重喷、不漏喷。
小麦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

壤平整, 深度2 e 5 m左右 , 翻平 整 , 耕 避免 出现墒 沟伏脊 等 ,
做 到浇 水 时畦 内“ 寸水 棵棵 到 ”; 匀是指 播种 均匀 , 度 二 密 适 宜 , 育壮 苗 ; 松是 指松 紧适 度 , 有 明暗坷 垃 , 细 培 三 没 要 耙 , 到上松下实 , 做 利于 出苗保墒 。
般每6 7 0 k d 麦施 肥量 为 : 氮1 6 m 产5 0 g  ̄ 纯 7~ 2 k , 氧化 0 g五
二磷 65~ 8 g 氧 化 钾5~ 75 g 硫 酸锌 l g 其 中 , 素 . k, .k , k。 氮
食 品安全越来 越被人 们重 视 , 为人们 的主要 粮食作 物之 作
32 加 强 田 管 , 建 合 理 的 群 体 结 构 . 创
321 查苗补缺, .. 浇好越冬 水 及 时查苗补种 , 密补稀 , 疏 剔
除 疙瘩 苗 , 补栽 于 缺苗 断垄 处 ; 冬水 适宜 时 间宜 选择 在 浇 小雪后 封冻前进行 。
肥 沃 的土 壤是 小麦 优质 高产 的基 本保 障. 保 证小 麦 要 获得 高 产优 质 的中 强筋 小 麦标 准 , 土壤 肥 力 的要 求 比 对 较 高 。 整 地 时 一定 要 增 施优 质 土 杂 肥或 生 物 有机 肥 , 。 每 6 7 30 0 g 右 , 6 m 施 0 k左 在土杂肥缺乏 时 , 用小麦秸秆或 玉 可 米 等秸 秆 还 田, 肥地 力 , 土配 方 , 学施 肥 , 培 测 科 中等肥力 地块 一般 每6 7 测 土配方复 合肥4 5 k , 加锌 肥 6 m施 0 0 g再 1~ 2 g 。 k等
5 6
安 徽 农 学通 报 ,A h i r SiB l2 1 ,8 1) n u i c. u1 0 21 (6 Ag .
小麦高产栽培方法

Z a i p e i j i s h u小麦适应能力较强,既能在温度较高的南方生长,也能忍受北方-20℃的严寒。
为提高小麦产量,现将其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整地高产栽培要求土壤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0%以上,全氮含量0.10%以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钾100mg/kg以上,C、N比为25∶1。
实践证明,连年增施有机肥或利用玉米粉碎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小麦高产的保证。
精细整地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应在适耕期内及时机耕、机耙,要求土壤深耕或深松,耕深20~25cm,畦面平整,无明显坷垃,切实耙透、耙实、耙平,耕后耙碎,达到上松下实,沟渠配套,排灌方便,为播全苗创造良好基础。
2.选种要求选用丰产性好、高产稳产、抗病、抗性强、成熟期较早、品质优良的品种。
3.种子处理为防治土壤发生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3%甲拌磷颗粒或3%呋喃丹颗粒剂拌毒土结合耕地边撒边犁。
为综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达到省时、省工、降低成本低、增产显著的目的。
播种前应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可用50%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1%加种子量6%的水拌种,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h,晾干后干拌种子量0.2%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4.施肥肥料是小麦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随着安徽省测土配方项目的实施,在小麦播种前应当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农家肥与化肥相结合,施优质农家肥37.5~52.5t/hm2、纯N210~ 240kg/hm2、磷120~150kg/hm2、钾90~120kg/hm2、ZnSO4 15.0kg/hm2农家肥与磷钾肥全部底施。
最佳氮肥运筹方式为:茎肥∶枝节肥∶导穗肥为3∶5∶2。
5.播种小麦播期直接决定分蘖数,影响到麦苗的强弱,对产量的影响很大,所以小麦适期播种可使小麦充分利用秋冬期间比较适宜的温度等自然条件,及时出苗,盘根分蘖,冬前形成壮苗,有利于安全越冬。
6.田间管理小麦播种后要进行管理,杂草危害严重的麦田,要及时喷施除草剂,以消灭苗期杂草。
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推广,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介绍当前普遍适用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择优质小麦品种选择优质小麦品种是小麦高产的基础。
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叶面积指数,光温条件,病虫害抗性等因素,以确定适合本地区的品种。
二、科学施肥小麦是一种营养需求量大的作物,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是小麦高产的关键。
应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品种特性,选择合适的肥料,并合理科学施肥。
三、避免重茬重茬会导致土壤营养失衡,病虫害滋生,根系损伤等问题,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应适当轮作,并加强土壤管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四、加强病虫害防治小麦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
加强病虫害防治,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式控制病虫害。
五、合理控制灌水量小麦生长发育需要适量的灌溉水,但过量的灌溉会使农田产生水渍,导致水泡病、浸润病等病害滋生。
应根据土壤情况和降雨量合理控制灌水量,避免过量灌溉。
六、科学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小麦高产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选垄、揭盖、跟肥、松土等措施。
应根据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结合本地区的气候、土壤环境等多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小麦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粮食作物,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可以保证人们食用小麦的安全性。
要严格把控小麦种子的来源,对小麦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生物制剂等农业生产资料进行严格管理,对采收后的小麦进行质量检测等措施,确保小麦产品的安全性。
总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育种选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一、育种选种1. 选育优质抗病品种小麦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础,育种工作首先要选育出耐逆境、抗病害的优质品种。
目前,我国已经选育出了许多高产的小麦品种,各地种植者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 种子处理在种子处理方面,可以进行浸种、干热处理等措施,使种子消毒、消毒,增加种子的萌发力和抗病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二、田间管理1. 种植密度小麦的种植密度对于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过大或者过小的密度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种植密度在每亩750-900株之间为宜,株距在10-15cm为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小麦的产量。
2. 水肥管理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因此在田间管理中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及时进行水肥施用,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表土覆盖上一层稻草或麦秸,可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
3. 施肥小麦生长初期需要施加磷、钾肥,中后期需要施加氮肥。
在肥料施用方面,应做到量少、多次,适时施肥,避免一次施入过多肥料造成短时间内的快速吸收,从而引发病虫害的滋生。
4. 田间杂草管理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田间的除草工作,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止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5. 栽培措施在小麦生长初期,要加强耕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中后期要合理控制浇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
三、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防治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在田间管理中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防范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4. 合理间作在田间管理中,可以适量种植一些对害虫有防治作用的植物,例如:黄秆根、百善草等,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小麦的危害。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增加粮食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小麦栽培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制定了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该规程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的小麦优质高产品种。
要求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稳定,品质优良。
二、土壤准备:选择良好的耕地进行小麦种植,确保土壤排水良好,富含养分。
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深翻,松土,使土壤达到适宜的墒情。
三、施肥措施: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养分需求,采取适当的施肥方式,包括基肥和追肥。
并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四、良好的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良好,及时排水排涝,确保作物生长环境良好。
采用适宜的间套作制度,合理安排田间作物轮作,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及时清除杂草和病虫害,进行消毒处理。
五、适时的灌溉措施: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的灌溉。
注意避免过湿和干旱的情况,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六、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在小麦生长期间,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注意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采用合适的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少产量损失。
七、合理的田间操作:严格按照小麦栽培的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包括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及时进行中耕、追肥、浇水等田间管理操作。
八、适时的收获和处理:在小麦成熟时适时收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割干净、晒干等。
注意收获方式和时间,避免小麦粮食质量下降。
九、科学合理的后期管理:在小麦收获后进行适时的田间管理,包括及时清除残株,施肥翻耕等。
合理安排土地使用规划,避免连作与华本。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粮食生产提供保障,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也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要点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要点为:一、注意选择高肥水地块高产优质小麦品种要求土壤养分必须全面、充足,才能满足其高产栽培的需要,所以宜选择地力高、水浇条件好的地块,要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二、注意适期晚播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基本苗。
要防止播量过大,造成后期管理被动。
三、注意防止倒伏、重施起身拔节肥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有的不抗倒伏,特别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在返青至拔节前须进行一次化控处理,可喷施多效唑或麦业丰。
要重施起身拔节肥,控制多余下落穗的形成,促进穗大粒多。
四、注意浇好灌浆水、麦黄水、喷施叶面肥浇好灌浆水,对于增粒重、预防干热风有重要作用。
天气干旱,运用麦黄水,有利于下茬套种,防止早衰。
在5月上中旬,结合防治病虫害,喷2~3次叶面肥,如0.2%~0.3%磷酸二氢钾,能减轻干热风危害,增产效果明显。
五、注意防治病虫害一般说优质小麦更易遭受病虫害,如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比常规品种发生早且重。
应根据预测预报,及早防治。
六、喷施一次小麦宝在小麦刚破口、抽穗扬花前约达60%~70%的时候喷施一次小麦宝,激活小麦内生物酶活性,促进雌、雄性器官发育协调,增强功能叶光合作用,明显减少空秕率,提高结实率及千粒重,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七、抗旱增产1、深浅轮耕,以土蓄水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透水性,加大蓄水量,并能促进根系下扎和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提高水肥利用率。
但深耕一定要因地因时制宜,一般在整地早、降水多、墒情足的年份宜深耕,耕深22—25厘米,耕后接着耙实、耧平;耕后少雨干旱,往往会因土壤不实而严重失墒。
实践证明,旱地小麦在3—4年时间里,遇足墒深耕一年,以后浅耕2—3年,既能达到深耕改土的目的,又增加了沉土保墒的机会,是旱麦增产的重要措施。
2、增施肥料,以肥调水旱地麦田要尽量多施有机肥,配方施足无机肥,尤其要施足磷肥,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蓄水保肥能力和水分的利用率。
一般地块,每亩可施有机肥2500—3000千克,碳铵和过磷酸钙各50千克,并酌情配施适量钾肥和微肥;如果地力差,可在三四年内连续亩施标准氮肥40—60千克,磷肥50—100千克。
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就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关键之一。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不同土地类型和小麦生长期的需要,合理选用肥料和施肥方法。
2.注意调节氮磷钾元素的平衡,以保证小麦生长所需元素的均衡供应。
3.根据土壤养分吸收情况、农业生产经验和小麦生长期变化特点,适时适量地进行追肥。
二、高效节水水分是小麦生长所必需的,然而在干旱地区,水资源较为匮乏。
因此,高效节水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
1.合理选择地块和时间,避开旱期和盛夏高温季节,降低水分蒸发损失及蒸腾量,提高有效灌溉率和渗透利用率。
2.通过提高灌溉效率,减少地表流失和深层渗漏,加强土壤水分的蓄积和节约,实现节水效果。
3.透过高精度微灌技术,对土壤中过量水分进行实时处理,合理控制水量和浇灌深度。
三、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小麦高产栽培的必要从。
如果病虫害防治不到位,将会影响小麦产量甚至完全毁掉。
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田间杂草,挖除病体、虫体,保持田间清洁。
2.选用适当的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但过量使用农药可能会导致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
因此,应注重选择安全、高效、环保的农药,科学、合理恰当地使用。
3.加强生物防治,选用具有低毒、高效、具有长时间残效期的高效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四、合理种植小麦种植方法和技术的合理运用,是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1.选择适宜的品种,选择有抗贫瘠性强、抗日照短、产量高的品种在适宜的地块上进行种植。
2.调整种植密度,适度控制作物间隔,控制茎叶的分布,提高茎叶比。
这样,在达到一定粗度条件下,对于营养物的支配会更加的合理。
3.地形的选择,小麦适生于较平坦的地形,而泥土过于粘重或过于松散的地形并不适合进行种植。
总之,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重点在于科学施肥、高效节水、病虫害防治和合理种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摘要总结了小麦产量超9 000kg/hm2的成功经验,包括:培育高产土壤;选用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的小麦品种;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合理运筹肥水;建立高产低耗的群体结构;强化中后期管理,提高群体光合能力,增加穗重等。
关键词小麦;高产;品种;配套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9-0227-02
2008年为响应农业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我单位承担了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小麦高产开发项目,在项目小组的领导下,高产创建工作圆满完成。
在5月21日自测的基础上,5月28日通过了河南省农业厅组织育种、栽培、植保、种子、农技推广等方面的16人专家组的复测验收,平均产量达9 474.9kg/hm2;6月5日受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委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7位专家对我单位的万亩泛麦5号示范田进行了实收测产,平均产量达9 516kg/hm2;最终小麦实际产量达9 436.5kg/hm2(不含田间收割损失和晒场落选的不完善粒小麦)。
现将万亩小麦产量超9 000 kg/hm2种、管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培育高产土壤
我地区为小麦、大豆轮作区,自2003年农作物秸秆禁烧后,小麦与大豆秸秆一直采取粉碎还田。
土壤化验结果显示,土地耕层养分含量有机质1.96%,碱解氮
79.54mg/kg,速效磷28.5mg/kg,速效钾350.21mg/kg,速效锌
1.99mg/kg。
根据土壤化验结果,应补施尿素442.35kg/hm2,实际在小麦全生育期补施尿素600kg/hm2(50%作底肥,50%作追肥);应补施过磷酸钙1 456.35kg/hm2,实际补施1 500kg/hm2;虽是富钾土壤,为提高小麦的综合抗性,又补施硫酸钾150 kg/hm2。
2选用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的泛麦5号小麦品种
泛麦5号是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农科所培育的小麦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
该品种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
幼苗匍匐,叶色浅绿,苗期生长势弱,拔节后生长快,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多,株型紧凑,旗叶斜上冲,穗层厚,产量三要素协调,高产、稳产性好,综合抗性好。
2008年5月28日由河南省农业厅组织育种、栽培、植保、种子、农技推广等方面的16人专家组对“泛麦5号”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结果为:成穗690万穗/hm2,穗实粒数35.9粒,千粒重取前3年平均值为45g,平均产量达9 474.9kg/hm2,成为河南省万亩连片小麦最高产量。
3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
实践与相关栽培资料证明,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进行深耕整地,增加土壤肥水储量,促进根系下扎,是培育壮苗的基础。
为此9月28日至10月10日采用大马力拖拉机犁地1遍,耙地4遍,耕深达24cm,确保整地质量达到上虚下实的小麦播种要求。
4合理运筹肥水
肥水是实现小麦高产的物质基础。
肥料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小麦吸收的氮、磷养分靠土壤供给的比例逐渐增大,土供与肥供各占50%;钾的需要量增多,肥供的比例也增大[1]。
根据小麦高产创建目标产量9 000kg/hm2和土壤化验结果,进行配方施肥。
施肥指导思想:本着适量偏高的原则,实际施肥量既可满足高产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对各种养分的需求,实现产量超9 000kg/hm2的产量指标;同时也可使土壤中各种养分略施节余,达到不断提高地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也为小麦高产的重演性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施肥方法:除留50%氮素化肥用于小麦返青、起身期结合浇水追施外,其他肥料均作底肥铺施;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结合防病治虫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4.05 kg/hm2、矮大穗450g/hm2、双效活力素600g/hm2、丰优素600g/hm2。
作为黏壤土质,土壤肥力较高,但宜耕期短,抓苗比较难。
为此,根据小麦高产实施方案,采用浅播种,播后及时浇出苗水,小麦出苗高峰时,再浇1次水,可破除板结,提高出苗率,确保小麦一播全苗,为小麦高产打下较好的苗情基础。
另外,结合三看(看天气、看墒情、看苗情)于2007年12月上中旬浇灌1次小麦越冬水,促进小麦分蘖和壮苗越冬;2008年3月上旬结合追肥浇灌1次小麦起身、拔节水,再加上3月12日降雨17.3mm及4月中旬的透墒雨(4月9~20日累计降雨75.6mm),利于小麦结实、灌浆,使2008年的小麦穗大、粒多、籽饱。
5建立高产低耗的群体结构
高产麦田合理的群体结构是充分利用地力、光能,协调苗、株、穗、粒关系,保证穗足粒多籽饱,是实现小麦高产的中心环节。
围绕这一中心环节,要求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为确保小麦安全越冬,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结合前几年该品种的综合表现,适当推迟播期,于10月11~18日播种。
②小麦行距由20cm等行距调整为15cm、30cm的宽窄行种植,以增加小麦行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小麦的综合抗病、抗倒伏能力。
③在人为推迟播种期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基本苗(小麦播种量为142.5kg/hm2),确保小麦一播全苗。
④根据小麦阶段管理目标任务,合理运筹肥水和化学药剂进行促、控栽培管理,实现高产小麦合理的群体动态目标,小麦基本苗
222~243万根/hm2,越冬群体1 110~1 245万根/hm2(单株分蘖5~6个,大分蘖3个),最高群体1 650~1 770万根/hm2。
6强化中后期管理,提高群体光合能力,增加穗重
此期麦田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在壮秆大穗的基础上,防早衰,增粒重,防治好小麦病虫灾害,为高产创建提供保证。
围绕这一目标任务于2月15~20日追施尿素270~300kg/hm2,结合土壤墒情于3月上旬浇灌1次小麦起身拔节水;3月2~4日进行了早春两增一防(增穗、增粒、防倒伏)工作,配方:三唑酮1.5l/hm2+矮大穗450ml/hm2+磷酸二氢钾1.995 kg/hm2+水450kg/hm2;4月上旬的一喷三防配方:氧化乐果750ml/hm2+粉锈宁900ml/hm2+双效活力素300ml/hm2+水225kg/hm2;4月下旬一喷三防配方:氧化乐果900ml/hm2+高效氯
氰菊酯375ml/hm2+粉锈宁1 500ml/hm2+丰优素600ml/hm2+磷酸二氢钾1.995kg/hm2+水225kg/hm2。
通过以上生产技术措施的落实,有效防治了小麦病虫的危害;促使小麦分蘖多成穗(成穗690万穗/hm2);提高小麦生长后期的根系活力,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穗粒数35.9粒);延长了叶片和穗部的功能期,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
实现了小麦产量三要素三增的管理目标,也是小麦平均产量达9 516kg/hm2的重要保证。
7参考文献
[1] 张道玺,刘安民,刘清毅,等.冬小麦亩产600kg配套技术指标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96(6):4-7.
[2] 余松烈.作物栽培学(北方本)[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3] 任德昌,王法宏,王旭清,等.冬小麦每公顷产量超9000kg 综合栽培技术体系[j].麦类作物,1998(5):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