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中国文学之怪现象(20200623175403)

合集下载

浅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笑话、新闻

浅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笑话、新闻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笑话、新闻饶苏青 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摘 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吴趼人所创作的一部具有再现晚清官场、商场、家庭等生活现实的社会小说,小说中多次用笑话、新闻的方式来叙述主人公九死一生所遇、所见、所感,使小说整体带有明显的戏谑精神和、实时价值。

关键词:怪现状;笑话;新闻[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3-088-02《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下文简称《怪现状》)是晚清小说家吴趼人的代表作品,它原连载于梁启超创办的《新小说》中,后由广智书局陆续分册出版单行本,是报刊文学的产物。

本文将根据小说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笑话”、“新闻”,结合吴趼人本人以及创作特色来探讨《怪现状》所展现的笑话精神和新闻价值。

一、笑话、新闻中戏谑与实时的价值(一)新闻中晚清社会实况主人公九死一生所叙述的笑话、新闻中,一部分为他人转述,一部分为他在为吴继之管理商号而四处奔走时的所见所闻。

这些笑话、新闻大致分为官场、商场、家庭三类。

首先是官场生活,在九死一生的记载中,官场上的笑话、新闻不在少数,揭露了晚清官场混乱、官员作风不正问题。

其一,晚清官场中官爵买卖现象普遍,官员贪污贿赂严重。

如小说中重要角色苟才一生的起起落落,加官或被开除都与钱财挂钩,苟才曾为了保官把自己的儿媳送给了上司,但却没有捞到好处,后来成为银元局总办,打着为官的名义捞取钱财。

在最后苟才被查时,“化了六十万两银子,好钦差,就此偃旗息鼓地去了……化的六十万虽多,幸得他还不在乎此,每每自己宽慰自己道:‘我只当代他白当了三个月差使罢了。

’”[1]六十万两银子在苟才眼里只够得上三个月的差使,足以见得官差的腐败作态。

其二,官场行政的荒唐性,官员在执政时常是大动干戈而无所作为。

如第二十六回一位靠偷钱获得安徽臬台的职位后,继续偷官钱被抓,在审讯时臬台的伤被发现后各个官员的神情值得深思,“一时抚台怒了,藩台乐了,首道、首府惊的呆了,首县却一时慌的没了主了”[2]。

浅析十七年文学思潮中的怪现象

浅析十七年文学思潮中的怪现象

浅析十七年文学思潮中的怪现象作者:黄小玲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1期摘要:十七年文学思潮是指建国后的十七年文学思潮。

即1949年到1966年的文学思潮。

对文学来说,这本应该是一个包容开放繁荣发展的多元化的时代。

但实际上,在建国新时代下它却是在艰难的前行。

这是文学发展的一个怪现象,但此时说的“怪”在当时却是“怪”的那么的正常,那么的理所应当。

本文将对十七年文学思潮中的怪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学思潮;怪现象;原因一、对十七年文学思潮怪现象的分析一位学者曾说“照理说,经过五四新文化洗礼的一代知识分子,通过30年的磨练,应该更加成熟,更有驾驭文学向更高境界奋进的能力。

但是,谁曾想到,自由翱翔于心宇的凤凰折断了想象的翅膀;带刺的野玫瑰枯萎了挺拔的绿叶;冲破家的藩篱,却又走进非文学的国度;…夜莺‟亦只会吟唱“白天的歌曲”……缘何五四的宗师和宿将们在风和日丽的朗朗晴空下难以唱出无愧时代和历史的动人诗篇?甚至那圆润的歌喉居然几近失声了呢?为何诗人们只能鹦鹉学舌了呢?”由此,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在建国以来的十七年里,文学家们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窘迫和困境,这是令他们窒息的噩梦。

在这十七年里,统治者管理着国家,也操控着文艺界。

统治者在三次文代会中一次又一次限定着文学发展的方向和任务。

政治的魔爪一点一点捏紧文学瘦弱的躯干,却不让其发出一点点呻吟声。

统治者亲自来为文艺界限定着一个个条条框框,这本就是一个怪想象。

可是当时却未及时遏制住这样的行为并让其变本加厉,这难道不更是怪中之怪吗?在三次大的文艺思想批判运动和“左倾”思潮的升级运动中,有多少不平的声音?在一次次不公的批判中,有多少枉死的冤魂?整风反右运动、大跃进和新民歌运动的兴起,这不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和在统治者的影响下展开的吗?十七年文学思潮其实并非是真正的文学,也并非是真正的思潮。

在某个程度来说,不过是被时代和政治把玩的玩物,阶级斗争的工具,它失去自己本该有的独立性和存在价值。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4 第九十九回老
叔祖娓娓讲官 箴少大人殷殷 求仆从
5 第一百回巧机
缘一旦得功名 乱巴结几番成 笑话
第一百一回王 1
医生淋漓谈父 子梁顶粪恩爱 割夫妻
第一百二回温 2
月江义让夫人 裘致禄孽遗妇 子
3 第一百三回亲
尝汤药媚倒老 爷婢学夫人难 为媳妇
4 第一百四回良
夫人毒打亲家 母承舅爷巧赚 朱博如
5 第一百五回巧
丧礼痛砭陋俗 祝冥寿惹出奇 谈
第八十回贩鸦 1
头学政蒙羞遇 马扁富翁中计
第八十一回真 2
愚昧惨陷官刑 假聪明贻讥外 族
3 第八十二回紊
伦常名分费商 量报涓埃夫妻 勤伺候
4 第八十三回误
联婚家庭闹意 见施诡计幕客 逞机谋
5 第八十四回接
木移花丫鬟充 小姐弄巧成拙 牯岭属他人
第八十六回旌孝子 瞒天撒大谎洞世故
心计暗地运机 谋真脓包当场 写伏辩
第一百七回觑天良 不关疏戚蓦地里忽
遇强梁
第一百六回符弥轩 调虎离山金秀英迁
莺出谷
第一百八回负屈含 冤贤令尹结果风流
云散怪现状收场
作者介绍
吴趼人 (1866—1910),原名宝震,又名沃尧,清代谴责小说家,字小允,又字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 海(佛山)人,号沃尧,出生于北京,因居佛山镇,在佛山度过青少年时代,自称我佛山人。以此为笔名,写了 大量的小说、寓言和杂文,名声大噪,成为近代“谴责小说”的巨子。清末(近代)小说家。活跃在清代文学时 期,代表作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九命奇冤》等。
我以为一个人要做善事,先要从切近地方做起。第一件,对着父母先要尽了子道,对着弟兄要尽了弟道,对 了亲戚本族要尽了亲谊之道,夫然后对了朋友要尽了友道。果然自问孝养无亏了,所有兄弟、本族、亲戚、朋友, 那能够自立、绰然有余的自不必说,那贫乏不能自立的,我都能够照应得他妥妥帖帖、无忧冻馁的了,还有余力, 才可以讲究去做外面的好事。所以孔子说:‘博施济众,尧舜犹病。’

2020高考作文素材: 文学现象

2020高考作文素材: 文学现象

“反矫情文学”:不必拿“格调”来压人近日,随着豆瓣“矫情文学品鉴小组”的走红,网络开展了一场“反矫情文学”运动。

短短五个月内,“品鉴小组”便累积了4万多名成员、6000多条帖子,这股风潮还日益发展壮大,在微博等多个社交平台盛行。

“矫情文学”又称“咯噔文学”,指看到后心里会“咯噔一下”。

据品鉴小组各路网友整理,“矫情文学”包括“矫情语段”“金句”和“矫情”的文学文本。

典型“金句”从泛滥社交网站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到文辞不通的“铁马是你,冰河也是你”……“反矫情”的网友们还罗列了一众下笔具有“矫情”特征的作家,从郭敬明到张嘉佳,分别对他们的作品和句子进行嘲讽、调侃和吐槽。

“反矫情”的理由众多,但大多数人抨击的原因是,“矫情文学”往往过于堆砌文辞,流失了文字用以表情达意的真诚感,言过其实,矫揉造作。

而且,诸如“左眼明媚,右眼忧伤”之流的“矫情语段”大多徒显华丽,却常犯基本的语文错误,实在“格调不高”。

但是,当这种对于矫情文学的反感,发展成“反矫情文学”时,事情就有些不太对了。

“反矫情文学”的人们,多举出王小波、余华、毛姆等“正统的文学”作为矫情文学的反例,推崇真正“文学性”的表达,并对那些读、写“矫情文段”的人报以嘲讽,鄙弃诸如QQ空间、微博评论中被用滥的、文辞不通的句子。

澄清什么样的文学是格调更高的,是一件好事。

毕竟,《红楼梦》之辈和《小时代》之流,无论从文字审美还是思想深度上,不可同日而语。

要提升社会整体的审美,最起码要先分清楚“什么是好东西”。

可是,问题在于,“罗列好作家”“批判坏文字”,不能过于强调格调以至于上升到攻击和贬低人的程度。

“反矫情文学”到这一步,就流于铺排名词,标榜“文化”来立道统,这在无形中划分了审美圈层,过于凸显自我身份的“优越感”了——这样叫嚣、贬低过了,然后呢?有什么意义吗?如此“踩低捧高”,并无益于真正规范“矫情文学”的语用,也不能让人们对“文字表意应该有怎样的真情实感”有更多的了解。

目睹中国学术之怪象举隅

目睹中国学术之怪象举隅

作者: 孙培军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学术界
页码: 120-123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9期
主题词: 中国学术;怪象;崇洋媚外;霸权化;课题化
摘要:中国学术的生产、传播和评价等环节有许多令人不解的怪象,这其中比较典型的现象涉及到学术之"崇洋媚外"、学术之"霸权化"和学术之"课题化"。

这些怪象背后有其特殊的表现形态、内外原因和影响。

清醒冷静地认识这些怪象的本质,可以理解和反思中国学术的现状,从怪象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挖掘出改善学术环境,提高学术质量的理念和举措。

古代文学中的神奇异象

古代文学中的神奇异象

古代文学中的神奇异象古代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智慧,更是展现了人类对神奇异象的追求和想象。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够发现各种神奇的现象和奇异的景象,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意义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思考。

古代文学中的神奇异象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超自然的存在。

在《山海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描绘自然景观和奇异生物的记载。

比如,《山海经·海内北经》中描述了一个名为“瀛洲”的岛屿,岛上的景色美不胜收,有着奇特的风景和动物,令人难以置信。

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追求,也展示了古代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古代文学中的神奇异象还可以是人物的超凡能力或者神奇的经历。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以及他的火眼金睛都是非常神奇的能力。

这些超凡的能力不仅给故事增添了趣味和刺激,更展现了人类对力量和自由的向往。

而在《红楼梦》中,作者以草木皆有灵的设定,让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

这种神奇的设定不仅给小说增添了浓厚的神秘氛围,也让读者对自然界的奥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古代文学中的神奇异象还可以是梦境和幻象。

在《聊斋志异》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关于鬼怪、妖魔的故事。

这些故事中的幻象和梦境给人一种超越现实的感觉,让人们对梦境和现实之间的界限产生了思考。

同时,这些幻象和梦境也反映了人们对未知和超自然力量的恐惧和迷茫。

古代文学中的神奇异象不仅是作者想象的产物,更是对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在古代社会,人们对自然界和超自然力量的认识相对有限,因此,他们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神奇异象的想象。

这种想象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奇异和神秘的好奇心,也反映了人们对力量、自由和生命的思考和追求。

古代文学中的神奇异象不仅是文学作品的一部分,更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们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思考。

通过这些神奇异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自然界和人类的关系。

名著阅读怪现象溯源论文

名著阅读怪现象溯源论文

名著阅读怪现象溯源培根在《论读书》里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的确,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育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阅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除了课内阅读名篇外,还推荐了十八种课外名著阅读书目,希望通过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衷心希望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所以我经常去书店淘宝,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

前不久,我带着女儿去书店,给她买几本名著。

在名著区,放眼望去,一排排,一列列,外国名著浩如烟海,多如牛毛,而中国名著却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女儿疑惑地问我:“中国的书没外国的有名吗?”“当然不是!”我肯定地答道。

“那为什么中国的名著没外国的名著多呢?”我一时语塞,无法回答。

我突然想起,课堂上一个同学也问过类似问题,因为教育部推荐的十八种课外名著阅读书目中,外国名著十二部,而中国名著只有六部,我当时回答说:“你们对中国名著了解得多,对外国名著了解的少,所以推荐的外国名著多一些。

”事实果真如此吗?为此,我在班里做过调查,,每人写十部你最喜欢的名著,全班五十六个人,有三十八位同学的答案中,有六个以上是外国名著,甚至有的高达八个。

为什么外国名著比中国名著推荐的多,出版的多,喜欢阅读的多呢?针对此问题,我决定追本溯源,探究国人热衷外国名著的原因。

一、拓宽视野,增强语感,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是外国名著比中国名著推荐的多的原因教育部推荐的十八种课外名著阅读书目是从内容、形式和语言多个角度衡量考虑的。

如《西游记》《水浒传》《傅雷家书》《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等六部名著,从语言形式上看,有古代白话小说,现代小说,现代散文,现代诗歌和书信等;从内容上看,有描写古代社会生活和历史传奇的《水浒传》,有讽喻社会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有同情社会底层劳动人民、揭露黑暗现实生活的《骆驼祥子》;有回忆个人生活经历的《朝花夕拾》;有教育子女成才的《傅雷家书》;,有表达对母亲依恋的《繁星·春水》。

文学作品变异的例子跨国作品

文学作品变异的例子跨国作品

文学作品变异的例子跨国作品
文学作品的变异是指作品在跨国交流、翻译和改编中逐渐产生的
变化。

以下是一些跨国作品变异的例子。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在日本被称为
《紅樓夢》并进行了许多翻译和改编。

其中,東海堂籍文库在1923年
出版了新本《紅樓夢》的日语译本,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这个版本在
日本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对后来的研究和改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被翻
译成多种语言,并且在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版本。

例如,法国的翻译
家在翻译时将原作中的情节、角色和对话做了一些改变,以适应法国
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

这些变异使得法语版《傲慢与偏见》与
原著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英国作家J·K·罗琳的系列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全球广泛流传。

在不同国家的翻译中,译者通常会根据目标读者的文化和语言习惯对原作内容进行一些修改
和调整。

例如,在中文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译者为了更好
地适应中国读者的理解,对部分人名、法术名和地名进行了翻译和改编。

这些例子都展示了文学作品在跨国传播和翻译过程中的变异现象。

跨国作品的变异既保留了原作的精神和故事情节,又加入了相应国家
或地区的文化和习惯,使作品能够更好地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得在晚清的时候,当时有这样的一位非主流作家,我几乎已经想不起他的名字来了,他写了一本书叫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通过他二十余年来九死一生的见闻和遭遇,揭露出晚清时社会的混乱和黑暗。

我想,对于我们现在的中国文学来说,当然不是这样,我们现在中国的文学就要进入一个蓬勃生辉,兴盛而灿烂的时代了,这是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一个叫做网络文学的名词已经登上了主流舞台了,我们的中国即将进入一个全民文学时代,这何其不是一件幸事,何其不是一件伟大的历史事件,我们难道还不应该为此欢呼雀跃,万众欢腾吗?而我,也就借用一下上面那位非主流作家的书名,来开始今天我的这篇文章。

引子
我并非是中国文学这条道上的人,我已不在这个江湖里混好多年,我现在掐指一算,我整整的隐匿在这个喧嚣而浮华的社会里已经有四年多,我在一个美丽而清幽的大学里,每天清晨起来,在公园里跑跑步,读读书,跑累的时候坐在石凳上泡一壶清茶,偶尔作上一首小诗,倒也自得其乐,只是,当我站在这偌大的校园里,望着悠悠之天地间,人间却依旧满是沧桑,我心里纵有感慨万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个冬天里寒风凛冽,我们所有人在这个充满经济危机的冬天里第一次感受到经济寒冬的冷酷。

而我,如同中国千千万万个即将要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我马上就将面临着失业的问题,我被中国教育按照它的模式硬生生的培养出来了,他们告诉我,我是个人才,可是我们的社会却告诉我,我是个一无是处的人,因为在这个社会里没有一项工作需要我。

甚为可笑的是,我们的教育家,我们伟大的改革者,我们忧国忧民的热心网友们,他们在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即将要饿死的时候,却在激烈争论着中学的教育是不是应该文理分科。

于是,我不得重新拿起了我的笔,我不得靠写文章来挣些稿费以维持我的生活,偶尔,我也会发发牢骚,以我独有的观点来评论评论我们的这个社会,这就是我现在的待业生活,简单而又无聊。

这不,我昨天在网上因为写了一篇带有点批判性的文章,结果引来网友们的痛骂,新浪也将我的文章推到首页上,供人们来玩味和评判。

我其实不想引起争论,我更不想炒作自己,我不过是个性格有点拗的社会主义文学青年,我敢说些真话,能比别人看的更深刻一点,看来我们现在的中国文坛如此的衰败和混乱,我本想投身中国的文学事业,将自己宝贵的青春奉献给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的建设,没想到,我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我被他们所排斥在外,直到现在,我仍然是一事无成,原因就是我与现在所谓的主流文学格格不入。

二)目睹中国
文学之怪现象
有人说纯文学从古至今根本就是个伪概念,它根本就不符合历史潮流,
是到了它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因为文学自古以来,只有流行与不流行,并没有纯与不纯的这一说。

他说到这,话锋一转,那么现在,什么是最流行的呢,当然是时下最流行的网络文学了,把网络文学扶正,坐上主流文学的宝座,当然是名至实归,民心所向了。

在这,我先不跟大家谈网络文学与纯文学,大家注意到没有,说这些话的这位先生是什么身份,他可不是一般人啊,他是盛大文学公司的CEO也就是现在网络小说类点击率第一的起点中文网的大当家。

我先声明一点,我从来没有在起点中文网发表过一篇文章,不过最近,我倒有在起点中文网发表我的连载小说的打算,因为起点实在是太火爆了,我何尝不乐意让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看到呢,我又不是自命清高的文人雅士,名利双收的事情,我何乐而不为呢?希望您不要因为我上面所说的话而封杀我,想必您也是公私分明的人,我们仅就学术问题讨论讨论,让我们能带动我们的文坛来一场大讨论,每个人都来参与参与,辩一辩,这样,才能明辨出什么是真知,什么是灼见,让我们的中国文学能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向着理性而又蓬勃的方向发展下去。

言归正传,您在IT 方面是高手,但您因为在中国最大的文学网当了个一把手,看了几本网络小说,也想众人面前耍一耍大刀,来文学这条河里搅一搅浑水,就未免显得太自不量力了。

为什么呢,大家别急,请听我慢慢道来。

您说纯文学根本就是个伪概念,只有流行的才是主流的,那么我问你,既然纯文学是伪概念,那么什么是真概念呢,网络文学么?按您的意思,文学本身就是个伪概念,只要码上的一堆字,不管是呈什么排列组合的,它是人们想看的,并且大部分人看过它,它就是主流的。

那么照这说法,我家的大慈大悲咒更具备这种资格,中国上了一点年纪的人们,哪个人没看过,哪个人没有一本,他们哪个人又没有向观音菩萨祷告过。

再者说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纯文学这一流派,文学从来就是万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没有哪个人把文学写的纯得跟初恋似的,即使他写了,也从来没有举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纯、纯、纯文学派”,所以我想,您批判的时候选错了对象,因为这个对象根本就不存在。

但是,您批判就批判吧,却非得要摇旗呐喊,把网络文学扶上老大的位置,一幅天下之大,唯我独尊的样子,这我们就有点看不过眼去了。

你口口声声网络文学,我们从来没有排斥和反对过网络文学,文学从来就是开放和包容的,我们欢迎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

但是我想问你一句,在现在的中国,究竟什么是网络文学?我想,我们所说的网络文学其实早已变质变味,根本就不是原来那个样子了。

网络文学其实从其定义上来,它根本就与传统文学没有任何冲突,它只是一种文学实现的技术手段,是一种文学的表现形式,我们用笔写文章和用键盘打文字没有任何区别,而且,随着现在网络的发达程度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学青年的创作和发表途径更为简便易寻,这应该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但是现在,网络文学根本演变成了魔幻和玄幻小说的代表词,像当年痞子蔡那样给我们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那是何等的让我们欢欣鼓舞,让我们值得期待。

可是,现在,我们的网络文学却仿佛成了混乱和低俗的代名词,我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的网络写手如此的
曲意逢迎,疯狂追求商业利益,刻意的去满足大众的各种需求,您最为起点文学网的一把手,我想,这其中,难道没有你们文学网站的推波助澜吗?你们的身上是不是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负一点责任?
进一步说,你说只要是流行的就是主流的,只要是人们喜欢看它就是代表我们中国文学的,换而言之,我想,是不是说只要是点击率高的就是主流的,它就能统治我们整个文坛,或者说,在中国,只要是点击率高的,它就一定代表中国文学的最高水平?如此而来,我们还争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每年参赛的时候,在百度上搜一下,把点击率最高的作品送去瑞士就行了,包管手到擒来。

有人问我,玄幻小说怎么了,他们也有他们的长处啊。

我并没有全盘否定玄幻小说,这些小说是很好的剧本,起码能为我们现在乏味而又缺乏的创新的电影提供一些新鲜的灵感。

但是问题是玄幻小说现在已经是过度泛滥了,我为我们的青少年每天沉迷于这类的小说中,而担忧不已,在当前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空前空虚的时候,他们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容易沉浸在玄幻小说编织的各种幻境中而不能自拔。

我们的文学需要负起责任来,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商业利益,迎合大众口味。

有人拿《红楼梦》、和《西游记》来对比现在的玄幻小说,说古代也有玄幻小说啊,你怎么不去批判红楼梦?对此,我只能说一句,我真是服了YOU你拿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来对比现在的网络魔幻、玄幻小说,也亏你想的出来,一个时代的主流文学必然代表那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水平,而好的文学作品是人民集体文化智慧的结晶,它闪耀着我们这个时代最具深刻,最具理性的光芒,好的文学作品不是吹捧和炒作出来的,历史最能检验出一部作品的真正水平,因为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它不论经过多少争辩和批判,它总能闪现出它最耀眼的光芒,我们说越磨砺,越光芒,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我真的想象不到,在几百年之后,一帮子后人们指着我们几万本的玄幻小说说,看,我们的先人,原来那时他们每天想的就是这个。

依我现在看来,我们现在的中国文学是个不折不扣的怪胎,我真不知道它是怎么长成这样的,它的脑袋大,脖子粗,一只胳膊长一只胳膊短,下半身还小儿麻痹,最为奇怪的是他的内心,因为他现在已经毫无责任感可言,它对现在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毫不关心,他有一句著名的口头禅,叫做关我屁事。

他现在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依据人们的需求,向人们摆出各种各样扭捏的姿态,供人们玩笑,然后完事收钱。

我真的不希望他这样,我希望他能慢慢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能像以前,用美妙而又蕴含哲理的文字去激励人们不断前进,不断的提升我们的文化氛围,不断的一起拼搏和奋斗,永不放弃。

好了,这就是我的结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