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A卷(函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及习题与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及习题与答案绪论基本知识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4.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
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等的《清诗话续编》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
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
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和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思考题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
“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中国文学批评史习题及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习题及答案(中文考研远离尘嚣)一、名词解释:1.思无邪2.兴观群怨3.文质论4.以意逆志5.知人论世6.知言养气7.得意忘言8.“虚静”和“物化”说9.“三表法”10.“发愤著书”11.《毛诗序》12.文气说13.诗缘情而绮靡14.风骨15.六观16.应感17.《体性》18.《情采》19.文以明道20.不平则鸣21.气盛言宜22.含英咀华,闳中肆外23.点铁成金24.夺胎换骨25.竟陵派26.肌理说27.理、事、情28.《南词叙录》29.童心说30.“脂评”31.《艺概》32.《饮冰室诗话》33.古雅说:二、简答题:1.简述荀子文论的特色。
2.简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两句的理论内涵。
3.简述先秦两汉文论的历史影响。
4.简述《周易》对古代文论的影响。
5.简述《典论·论文》的产生背景。
6.《典论·论文》主要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文学理论?7.“文学的自觉时代”有哪些表现?8.简述曹丕文体论的主要内容。
9.简述曹丕文学批评论的主要内容。
10.简述陆机《文赋》的主要内容。
11.陆机是如何论述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与想象的关系的?12.陆机认为文学创作应注意那四个问题?13.陆机认为文学创作应防止那五种弊病?14.陆机是如何论述文体与风格的关系的?15.简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16.简述刘勰文体论的主要内容。
17.钟嵘《诗品》的主要理论内容18.钟嵘是如何论述五言诗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的?19.钟嵘进行诗歌批评的方法有哪些?20.简述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
21.简述殷璠的诗歌理论。
22.简述元好问诗论的主要内容。
23.简述唐代的小说理论批评。
24.简述宋元小说理论的特点。
25.简述皎然的“诗教”观。
26.皎然的“复变”观。
27.韩愈的文论思想包含哪几方面?28.简述苏轼“有意而言”“有为而作”的文学观。
29.简述苏轼“辞达”的文学观。
30.简述苏轼的传神论。
31.简述黄庭坚对诗法的基本观点。
文学批评真题(原题完整版)附答案

A.体认文眼诗魂 B.只讲述故事梗概 C.综合段落大意
D.传达原作神 E.抓住全文线索
标准答案:A|D|E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4.第 23 题
20 世纪文学批评的世纪特征表现为
A.强烈的变化态势 B.自觉的语言批评意识 C.文学批评的理论化倾向 D.坚持对传统的继承 E.文学批评的世界性传播
13.第 17 题
直接脱胎于妇女政治运动的女性主义批评,必然带着
A.审美性 B.文学性 C.政治性 D.权威性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14.第 18 题 <p>被视为 20 世纪文学批评的开端和源头的是</p> A.俄国形式主义 B.新批评 C.结构主义 D.解构主义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19.第 53 题 形式主义的什克洛夫斯基在分析托尔斯泰小说时提出
A.文学性概念 B.陌生化概念 C.非个性论 D.诗性语言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0.第 55 题
文本批评的一个鲜明特征是立足文本,强调批评的
标准答案:
是大众文化最为核心的方面之一。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 文化,即以图像为主作为传达工具而非以文字符号为主的文化。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41.第 34 题
简述文体学批评的基本特征。
标准答案: ①突出文学的语言性质。文体学批评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的语言;在研究方法上,文
体学批评系统地采用了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由于文体学批评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一种可见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题目及答案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题目及答案名词解释:1温柔敦厚:见于《礼记?经解篇》:“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孔颖达解释为“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
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曰温柔敦厚诗教也。
”要求作诗者“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即合于“中和”的要求。
2“兴观群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来的诗学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①兴(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朱熹解释为“感发志意”,指诗歌的生动具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②观(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侧重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
观世与观志是读诗的两个重要方面。
③群(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群”,就是“群居相切磋”。
文学作品可以使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
④怨(文学作品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怨”的主体是对现实不良政治的批判。
但怨的对象不一定都是“上政”,可以对社会不合理现象的牢骚和感情上的不如意。
3.以意逆志:孟子《万章》上篇,针对《诗?小雅?北山》: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读诗不能以“以文害辞,以辞害志”,亦即不能以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了解,也不能以个别词句影响对原诗本意的认识,应当“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
对“以意逆志”的理解,历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是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二是以诗人之意,逆诗人之志。
4.知人论世:孟子批评和欣赏文学作品的重要原则与方法。
要正确地做到“以意逆志”须要能“知人论世”,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
5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提出的命题,意思是说真正美妙的声音是听不见的,真正美妙的形象是看不见的。
老子认为具体的声音只是声音美的一部分,不是全美,故非“大音”,而“无声”则可以使你去想象全部最美的声音,而不受有限声音的局限,故而是“大音”。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试卷A答案及评分标准

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专科期终考试试卷《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试卷答案(A)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说明:答案中凡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
1.竹林的故事 2.肥皂 3.北京人4.春蚕 5.谈龙集 6.故事新编7.查良铮 8.老舍 9.苏汶10.茅盾 11.武则天 12.冰心13.药 14.1924 15.中国新诗16.朱自清 17.郭沫若 18.中国诗歌会19.周冲 20.四世同堂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lo分)说明: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B 2.B 3.D 4.D 5.B6.C 7.D 8.A 9.C 10.B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说明: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给分。
1.ACD 2.A BC 3.AB 4.ABCD 5.BCD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说明:只要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即可给高分,观点和行文可以不与本答案相同。
1.[评分标准]A上海文坛很复杂,既有典型的商业化的流行文学、堕落的文学,又有新感觉派之类的前卫文学,还有张爱玲这样很传统又很现代的文学,更有富于使命感而受青年倾赖的左翼文学。
(3分) B商业化的流行文学主要指周瘦娟、张恨水等的“鸳鸯蝴蝶派”文学。
(2分)C新感觉派的前卫文学主要以施蛰存,或穆时英、刘呐鸥为代表;左翼文学以茅盾为代表。
(2 分> D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分)2,[评分标准]A沈从文展观的两个文学世界是“湘西世界”和“都市世界”。
(1分)B沈从文对性爱题材的描写是他观察不同生命形态的重要角度,他要由此探词不同文化制约下的人性的健全或病态;他是把性爱当作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意识的符号来看待的。
(2分) C:在他的湘西世界中,面对性爱的涌动,乡下人总是能返朴归真,求得人性的和谐;而都市人却用文明制造的种种绳索绑住自己,压抑自己。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题(课程代码262338)一、单选题1、朱熹《论语章句集注》对孔子“诗可以兴”中的“兴”的解释是(c)。
A.和而不流B.引譬连类C.感发志意D.考见得失2.最早指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d)A.陆机B.刘勰C.钟嵘D.曹丕3、"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b)关于辞赋的观点。
A、司马迁B、扬雄C、班固D、刘安4、《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b)。
A.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B.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C.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D.读者只须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并不重要5、“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C)。
A.司马迁的《报任安书》B.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诗》C.王充的《论衡•超奇》D.《毛诗大序》6、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文论家是(b)A.曹丕B.陆机C.刘勰D.钟嵘7、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b)。
A.《文心雕龙•体性》B.《典论・论文》C.《诗品序》D.《文赋》8、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是(b)。
A.庄子B.钟嵘C.孟子D.刘勰9、在中国文论史上,首次提出“兴象”这一概念的人是(b)A.陈子昂B.殷璠C.刘禹锡D.司空图10、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二者写作的方法分别是(b)A.“因文生事”和“以文运事”B.“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C.“因事作文”和“文事相济”D.“因事生文”和“因文运事”11、李渔涉及戏曲、建筑、园林、饮食等方面的著作是(d)。
A.《十二楼》B.《风筝误》C.《比目鱼》D.《闲情偶记》12、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以及他的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a)。
A.读者之意B.作品之意C.作者之意D.古人之意13、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b)。
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中国文学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中国文学史》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中国文学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声音之道与政通”2.世说新语3.正始之音4.《文心雕龙》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1902年梁启超的________一文将小说提高至新国新民的高度。
2.被称为“南戏之祖”的元代作品是《________》。
3.欲度黄河冰塞川,()。
4.建安时期在诗歌创作上影响最大的除“三曹”外,就是“建安七子”与女作家________。
5.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辨》对宋诗特点的概括是:以________为诗、以才学为诗、以________为诗。
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析新月派“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及意义。
2.试析窦娥这一人物形象。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批判的异同。
2.简述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中国文学史》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声音之道与政通”是音乐政治化的阐释,出自公孙尼子。
公孙尼子《乐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声成文,谓之音。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公孙尼子认为,音乐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音乐要反映真实的思想感情,音乐必然表现社会的政治,为政治服务。
2.《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述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中国文学批评史》习题及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习题及答案《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填空题:1、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大致可以春秋末期的孔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孔子以前——————————————,从孔子开始————————————。
2、人类早期的文艺观总是和——————————相联系的。
3、战国以前人们(包括孔子在内)都不把《诗经》看作一部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把它作为————————————————————。
4、朱自清先生说“诗言志”是我国历代诗论的——————————。
二、解释概念:1、文学观念2、文艺观念三、简答题:1、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有何特点?2、先秦时期所讲的“文学”和今天所讲的“文学”含义相同吗?3、试述“诗言志”提出的大概时间和具体内涵。
4、春秋时期,人们对诗的认识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第一章答案一、填空题:1、严格地说还没有什么正式的文学理论批评,在有文字记载前的原始艺术中,只能看到当时人们对文艺和劳动、宗教、自然、社会关系的初步的认识。
从孔子开始,我国古代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
2、功利3、一种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对待的,把它看作一部政治、伦理、道德、文化修养的百科全书。
4、“开山的纲领”二、解释概念:1、关于文学的思想和认识。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往往文学观念是不同的,如文学价值观、文学本质观、文学历史观等。
2、关于文艺的思想和认识。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往往文艺观念是不同的,如文艺价值观、文艺本质观、文艺历史观等。
三、简答题:1、体现在对总体文化的论述之中,而不是纯粹的、单一的;蕴涵于哲学、政治思想体系之中,而不是以论述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学思想和艺术思想、文学理论批评和艺术理论批评浑然不分;没有专门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大都还只是一些片断的论述。
2、先秦时期所讲的“文学”和今天所讲的“文学”的含义是不同的。
先秦时期所讲的“文学”和今天所讲的“文化”意思相近,有博学和文章两个方面的意思,如《墨子·非命》中说:“凡出言谈,由文学之为道也”,《荀子·大略》中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他们所讲的“文学”有学术、文化修养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批评史考核类型考试 A 卷别专业(班级)
(本大题共9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诗言志
思无邪
浩然之气
物化(物我交融、物我同一)
毛诗序(诗大序)
发愤著书
诗缘情而绮靡
《诗经》、《楚辞》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
“虚静”说
(2分)“虚静”最早是老子
(2 )这是要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存在,抛弃—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
分)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出只有达到.知人论世
是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原则和方法。
(2分)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
(4分)
.发愤著书
《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
(2分)“愤”指作家意有所郁结,“愤”包含了个人怨愤的情绪,同时也显示了穷且益坚的意志,同
(4分)
.得意忘言
(2分)在庄子。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言外之意”。
(4分)
自然英旨
提出“自然英旨”说。
“自然英旨”
(2分)二是指诗歌是抒发感情的,
为了抒发真挚的感情,就应该反对掉书袋(用典故)派和声律派,直以抒情
“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直寻”就是不假借用典
“直寻”说是钟嵘文学思想的核心。
“直寻”与“自
(4分)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孔子在《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提出了“诗可。
(5分)
“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
《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
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的《桑、《民劳》等,或揭露,或批评,或讽刺,或讽谕,都可以说是“怨刺上(举其他的例子也可以)(5分)
“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分)
2.(说明,本题需联系《典论·论文》中具体内容进行论述,若未联系原文,
)
文气说是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一个论诗文论的观点,文中说:
”因而提出了“文以气为主”
(5分)其内涵在于:首先,所谓“气”是指在气质、个性、才
,强调作品应当体
“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文章的风格也必然会不同,这就
(6分)但他过分强调了作家的个性对文学(5分)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历述韩非、屈原等人的事迹后,总结说:“《诗》
”提出了“发愤著书”说。
(4分)司马迁通
(6分)“发愤著书”说对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
(6分)(展开论述)
(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
古人说:"身在江湖之上,心却在朝廷之中。
"这就是被为"神思"的精神
活动了。
文章在构思时,精神活动的范围非常广阔。
所以静静地凝神思索,
分:文通字顺,符合原文观点,意思完整。
分:符合原文观点,但部分语句翻译不准确或不完整。
分:与原文意思差别较大,逻辑、词句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