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结构建筑有哪些类型
木屋百科知识

木屋百科知识木屋是用松木、桦木等天然木料做成的木结构房屋。
利用拆装后的木料或木材废料做房架,上覆盖板材而建造的各类居住用房屋。
又称为“木结构房屋”。
木屋的分类:木结构房屋按其所用木材可分为实木结构和复合木结构两大类。
1。
实木结构木结构主要有用木桩和木材制成的桩木房屋;用胶合板材和小规格木材制成的胶合木房屋;用定向刨花板制成的定向刨花板房屋;用木材和木板拼合制成的板木结构房屋。
2。
复合木结构(指以胶合板作为房屋承重结构的木结构)主要有胶合木结构、定向刨花板结构和集成材结构等3种形式。
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村木结构房屋常用的是墙板式和平台式两种形式,南方地区常用的是墙梁式和平台式两种形式。
木屋不仅质量轻,抗震性好,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而且还有较强的吸收噪音功能。
在我国江南地区的许多传统民居中,都采用了较为简单的组合方式,这些民居就是典型的传统木结构民居。
据专家介绍,一般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由于自重较重,抗震性差,不利于安全度过地震带来的灾难,因此,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态与环境保护问题,从自然和谐角度出发,逐渐认识到了木材的特性,将木材应用到结构建筑中,再配以防火、隔热等安全防范设施,以满足对自然生态的追求。
同时,木结构建筑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它能够很容易地融入周围的环境之中,从而提升了整体的艺术美感。
此外,木结构建筑还有着相对较低的造价,以及优异的舒适性和良好的耐久性,从而更好地符合当代人的消费理念,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生态建筑。
目前木结构建筑广泛应用于乡村、旅游度假村、别墅、临时居所、学校、运动场馆、交通管理站、娱乐休闲场所、运动训练场所、商业设施、会议中心、政府办公楼、工厂及仓库、文化教育建筑、防震救灾及军事用途等建筑。
木结构建筑作为新兴的结构类型,也是建筑领域中的新宠,它的保养及维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在这方面处理不当,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影响到使用寿命。
木结构建筑的表面需要每隔五年或十年粉刷一次,可选用环保涂料,粉刷厚度不能超过1mm。
古建人必读,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主要建筑形式

古建人必读,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主要建筑形式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建筑形式主要是指屋顶部分的造型,细分起来种类很多,主要的是下面所列的前四种,其他的各种造型都是从这四种主要的造型中演化、组合而来的:1.庑殿;2.歇山;3.悬山;4.硬山;5. 攒尖;6. 卷棚;7.盝顶;8.盔顶;9.单坡顶;10. 平顶;11. 勾连搭;12、重檐(多重檐);13.复合(组合)型。
各类建筑形式的屋顶造型中国明、清传统建筑的建筑形式各类建筑形式的屋顶造型明清建筑曾有“四大法则”之说,就是指前四种类型的木结构权衡尺度,其等级庑殿为最高,依次歇山、悬山、硬山,硬山为最低。
硬山建筑硬山建筑以小式居多,也有大式。
大式硬山建筑中有带斗栱和不带斗栱两种,不带斗栱大式硬山建筑在体量、规模、用材等上明显高于小式建筑(详见下面所讲大小式建筑的区别)。
1. 硬山建筑的应用范围硬山建筑在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是应用最为普遍的建筑形式,在民居、园林、寺庙中大量使用。
2. 硬山建筑的外形特征硬山建筑的屋面只有前后两坡,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一平,两山桁檩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
3. 硬山建筑的结构特征硬山建筑木构架是抬梁式结构中最基本的构造形式,也是其他各类建筑的主体构架。
4. 硬山法则桁檩两山端头与两山梁架外皮齐。
硬山建筑详见下图硬山建筑小式硬山建筑大式硬山建筑木构架硬山建筑——硬山法则悬山建筑悬山建筑大小式及杂式都有,大式悬山建筑中有带斗栱和不带斗栱两种,不带斗栱大式悬山建筑在体量、规模、用材等上明显高于小式建筑(详见下面所讲大小式、杂式建筑的区别)。
1. 悬山建筑的应用范围悬山建筑在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是应用较为普遍的建筑形式,在民居、园林、寺庙中也常有使用。
2. 悬山建筑的外形特征悬山建筑的屋面也只有前后两坡,与硬山不同处在于悬山建筑屋面两端悬出两侧山墙,桁檩梁架外露,象眼柁当封堵象眼板,或山墙随梁架举折砌五花山墙,或墙身封砌到顶,仅露明檩子及燕尾枋。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详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详解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主要由梁、柱、枋、榫卯等构件组成。
木梁是悬在柱上的木制水平构件,承担着屋顶和地板等重量。
木柱是垂直支撑梁和屋顶的主要构件。
木梁和木柱之间通过枋连接,使结构更加稳固。
榫卯则是木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榫头榫眼的结构,使得构件能够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采用了木制榫卯结构,这也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具特色的一种结构形式。
榫卯结构有着很高的可塑性,可以实现各种不同形式的建筑结构,例如大型木构建筑和小型的木构家居。
同时,榫卯结构还能够有效地分担负荷,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榫卯结构的特点是连接牢固、拆卸方便、结构简洁。
榫头和榫眼的设计非常巧妙,形状和尺寸经过精确计算和实践总结,使得构件可以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即使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也能够保持稳定。
同时,榫头和榫眼的设计也考虑了拆卸的需求,使得在需要维修或更换部分构件时能够方便地进行拆卸和重建。
除了榫卯结构,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还采用了其他一些特殊的设计和加固方式。
例如,通过使用斗栱、斗拱和斗额等构件,可以增强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斗栱是木结构的桁梁,用于支撑梁的两端,增强梁的承载能力。
斗拱是一种将梁和柱连接在一起的结构,通过斗拱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斗额则是悬挑在屋檐下部的构件,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加固屋顶的结构。
此外,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还注重平衡和对称的原则。
例如,在建筑的平面布局中,常常采用对称的设计,使得建筑在外观上显得平衡和谐。
在建筑的结构上,也常常采用悬挑的设计,使得梁和柱之间的力能够平衡,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总体而言,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结构是一种巧妙而复杂的设计,表现出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建筑技术水平。
这种结构形式通过采用榫卯连接和其他特殊的设计和加固方式,使得建筑能够保持稳定和坚固,并且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和适应性。
不仅如此,木结构结构还体现出中国古代人民对平衡、对称和美的追求,为中国古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解读】12张图带你看懂古建筑大木结构的分类

【解读】12张图带你看懂古建筑大木结构的分类中国传统建筑大多数属于抬梁式建筑的类型,包括:殿堂型构架、厅堂型构架。
在多层或高层木构建筑中,抬梁式构架又有两种类型:殿阁型构架、堂阁型构架。
本文带大家梳理一下抬梁式结构及其分类。
抬梁式建筑穿斗式的屋面荷载和屋顶自重完全由柱子直接承载,柱子之间的穿枋起着串联柱子的作用,不承重。
抬梁式不同之处在于柱子承接梁栿,梁栿再承接檩子等最上层构架,屋面荷载通过各层依次传递到地基。
其中,枋是柱网之间的联系构件,梁在各层直接承重,它的搭接直接反应了屋顶荷载怎样传递到地基。
殿堂型构架唐宋建筑的殿堂型构架做法复杂,有清晰的柱网层、铺作层、屋架层、屋面层这样的层次划分,并且檩子传下的荷载需要通过由斗子、短柱、驼峰等组成的节点传到下面的大梁上,再经过铺作层到立柱最后传至基础。
明清建筑的结构趋于简化,一些建筑(特别是宫殿建筑)虽采用厅堂型,但其结构形式和空间效果是很接近殿堂型构架的,虽然没有铺作层,但却内外柱取平,也用了随梁枋,所以明清时期的'厅堂'是与殿堂型很类似,以故宫太和殿和明长陵裬恩典为代表。
长陵裬恩殿明清时期,斗子、短柱、驼峰这样的节点不存在,因为明清建筑梁大檩小,梁端头开榫卯,檩可部分置于其中,所以不需要像唐宋那样用叉手托脚来扶稳檩,而且明清的'檩—垫板—枋'的模式更加保证了这一点。
明清时期,位于额枋(阑额)和脊枋之间的所有枋子都称为金枋,它们依次可分为:下金枋、中金枋、上金枋。
处于正脊位置的枋子称为脊枋。
建筑额枋外观殿堂型构架平面殿堂型构架的平面定型为四种分槽形式,且都按照严格的柱、铺作、梁栿这些复杂的分层做法,可变性不大。
晋祠圣母殿是现存宋代唯一单槽建筑。
单槽柱网上文提到的故宫太和殿和明长陵裬恩殿是双槽建筑的代表。
双槽柱网分心斗底槽以一列中柱和柱上的斗拱将殿身分为两列相同的空间,一般用于殿门,如辽代蓟县独乐寺山门,明长陵裬恩门。
独乐寺山门在柱网上排列内外两圈柱与斗拱,这在《营造法式》中称为金厢斗底槽。
中国传统建筑之木结构

中国传统建筑之木结构摘要: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基材,发展出系统的木结构形式。
本文是作者将对木结构的基本类型、组成元素和历史沿革进行简要叙述和论述。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材,并发展繁衍出完整缜密的木结构,其历史源远流长。
中国建筑之源头究竟起于何时何地,当无法考证,而木构建筑似乎也是如此。
但是从有较详尽史料记载起,到后世的考古发现,屡屡有关于木构建筑的记载和发现。
殷代末年(约公元前十二世纪)“纣王广作宫室,益广囿苑”,“其后约三千年,乃由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寓以发掘,发现若干建筑遗址。
其中若干处之木柱之遗炭尚宛然存在,盖兵乱中所焚毁也。
后代中国建筑之若干特征,如阶基之上立木柱之构架制,……已可确考矣。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第19页)“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
/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
百堵皆兴,鼛鼓弗胜”(诗经·大雅·文王之什)至此(周),传统木结构,如木柱的采用,翼形的屋顶,已经初露端倪。
至春秋战国,木结构之立柱、门扇、斗拱、枋以及斗拱承托平坐的形式已初具规模,此情况可以从故宫博物院藏“采桑猎钫”中的宫室图上看出。
(插图1)至秦始皇更是开始亘古未有的大肆兴建,“先建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史记·秦始皇本纪),我们熟知的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到“蜀山秃,阿房出”,可见当时修建宫殿囿苑的主要用材乃为木材。
至两汉,宫苑和市井建设仍绵延不绝,“长安城内诸宫散置,有长乐、未央、明光、长信及桂宫、北宫六处,有九市,百六十里,八街,九陌”(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第24页)。
从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及汉代的仿木构墓室建筑中可以看出,至此,传统建筑的木结构(椽,斗拱,枋等)已经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最基本的模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起,大江南北石窟洞穴星罗棋布,其中大部分的石窟从结构上看均是模仿木构,更有完全忠实模仿木构的实例,可见木构建筑在当时应是建筑的主流所在。
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制

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制
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形制包括以下几种:
1. 平房结构:平房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简单的一种木结构形制,通常由多根木梁或木柱组成,木材之间通过榫卯连接。
这种形制常见于民居、农舍等建筑中。
2.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较为常见的木结构形制,它由多根木梁和木柱组成,形成一个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中的木材通常通过榫卯和木楔连接,使整个结构更加稳固。
3. 斗拱结构:斗拱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较为复杂的一种木结构形制,它由多根木梁和木柱组成,形成一个架空的拱形结构。
斗拱结构中的木材通常通过彼此相交的榫卯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强大的支撑系统。
4. 叠梁式结构:叠梁式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特殊的木结构形制,它主要用于建造楼阁、寺庙等高大建筑。
叠梁式结构利用多根平行的木梁相互叠加,通过榫卯连接形成一个强大的支撑系统,使建筑物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和风力。
这些传统木结构形制在中国历史悠久,并且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改进,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体系。
这些木结构不仅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还能够适应中国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震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文化意义。
木材建筑结构规格及种类

木材建筑结构规格及种类一、木材建筑结构规格的概述木材建筑结构是指用木材作为建筑结构材料的建筑工程结构。
它具有质轻、强度高、易加工、绿色环保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住宅、别墅、商业建筑等领域。
木材建筑结构规格主要包括木材的种类、加工工艺、尺寸、强度等方面的规定。
二、木材建筑结构的种类1. 木材梁结构木材梁结构是指将木材加工成不同形状的梁,用于支撑建筑物的重量。
常见的木材梁结构包括悬挂梁、桁架梁、梁柱结构等。
2. 木材框架结构木材框架结构是指将木材加工成框架形状,用于支撑建筑物的墙体和屋顶。
常见的木材框架结构包括平房框架、斜屋架框架、箱式框架等。
3. 木材板结构木材板结构是指将木材加工成厚度较薄的板材,用于建造建筑物的墙体、屋顶和地板等。
常见的木材板结构包括单板结构、夹板结构、框架板结构等。
三、木材建筑结构的规格要求1. 木材的种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结构要求选择适当的木材种类,常见的木材种类包括松木、云杉、橡木、柚木等。
2. 木材的加工工艺木材加工工艺主要包括干燥、刨削、修整等工艺,要求木材表面光滑、无裂纹、无歪曲等。
3. 木材的尺寸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重量要求,确定木材的尺寸,常见的木材尺寸包括厚度、宽度、长度等。
4. 木材的强度木材的强度是指木材能承受的负荷大小,根据建筑物的重量和使用要求,确定木材的强度等级,常见的等级有C18、C24、C30、C35等。
四、木材建筑结构的加工工艺1. 木材干燥木材加工前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使木材的含水率降低到合适的范围,以免木材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开裂等问题。
2. 木材刨削木材刨削是将木材加工成所需的尺寸和形状,常用的工具有手工锯、电锯、刨子等。
3. 木材修整木材修整是指对木材表面进行抛光和修整,使其表面光滑,无裂纹、无歪曲等问题。
五、木材建筑结构的优缺点1. 优点木材建筑结构具有质轻、强度高、易加工、绿色环保等优点,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自重,提高抗震能力,同时也符合环保要求。
木结构分类

关于木结构建筑的种类
轻型木结构建筑
轻型框架即是将间距紧密的规格材部件和覆盖层联合使用,以形成一幢建筑物的结
构基础。
此结构基础可提供刚性、为内装修和外包层提供支持、并为放置保温材料留出
空洞。
在建造结构型构架时,轻型框架使用的是规格材(通常为38毫米(名义尺寸为
2英寸)宽的锯木、深度可高达286毫米(名义尺寸为12英寸))、以及尺寸相当的制成木制品。
重型木结构建筑
重型木结构是指采用工程木产品以及方木或者原木作为承重构
件的大跨度梁柱结构。
重型木结构因为其外露的木材特性,能充分体现
木材的天然的色泽和美丽的花纹,被广泛用于一些有高尚、环保追求的
建筑中。
原木屋建筑—俄罗斯风情小木屋
木刻楞俄罗斯典型的民居,具有冬暖夏凉,结实耐用等优点,在国
内人们一般叫它原木屋。
木刻楞的建筑方法,主要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
来的,有楞有角,非常规范和整齐。
修建木刻楞房一般情况下不用铁钉,
通常都用木楔,先把木头钻个窟窿,再用木楔加固。
木刻楞房整栋房子完全由粗大的圆架互相咬合而成,室内铺设的也
多为圆木地板,结实而简朴。
这样的房子冬暖夏凉,在严冬里也不会被
冻裂,它的寿命大约在50年左右。
任何一个初次见识这种房子的人,都会被这种粗犷的美所震撼,有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美妙感觉。
相对于轻型木结构而言,重型木结构建筑完全裸露木制材料,更能体现木结构的视觉效果。
重型木结构被广泛的用于休闲会所,学校,体育馆,展览厅,教堂,火车站,桥梁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结构建筑有哪些类型
许多发达国家早已广泛的采用了木屋作为自己的住所。
比较成熟的有日本、加拿大和美国的木结构建筑,由于客户众多,需求广泛,逐渐的发展了各种不同的木结构建筑类型,全部用木材以及混合石膏板材等材料等的类型都有涉及,为中国的木结构建筑的开发提供了很多的宝贵经验。
1.梁柱结构体系
梁柱结构是一种传统的木建筑形式。
它是由跨距较大的梁、柱为主要的传力体系,无论竖向荷载,还是水平荷载,都由梁柱结构体系承受,并最后传递到基础上。
通常采用实木(原木或方木)、胶合木等材料制作梁、柱、檩条,用木基结构板材作为楼盖与屋盖的覆板,采用金属紧固件来链接构件各部分。
在金属件出现之前,采用榫卯方式链接,接头处有时会用木销子,无任何金属件。
菲特威尔梁柱式木结构被广泛采用于宗教、居住、工业、商业、学校、体育、娱乐、公共建筑中。
2.井干式结构体系
井干式结构又称木刻楞,是北欧和俄罗斯民族的典型民居,具有冬暖夏凉,结实耐用等优点。
井干型的建筑方法,传统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有角,非常规范和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房。
修建木刻楞房的第一步是要打地基,地基都是石头的,而且要灌上水泥,比较结实。
第二步就是盖,把粗一点的木头放在最低层,一层一层地叠垒,
第二层压第一层。
修建木刻楞房一般情况下不用铁钉,通常都用木楔,先把木头钻个窟窿,再用木楔加固。
建木刻楞的传统方法是要垫苔藓。
苔藓垫在中间,好处在不透风。
冬天零下30℃到40℃,有了苔藓压在底下,等于是水泥夹在隔缝里一样,不透风,冬天非常暖和,而夏天又
非常凉快。
木刻楞房盖好以后,可以在外面刷木腊油,保持原木本色;也可以根据各家各户不同的爱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建木刻楞有用原(圆)木、方木、胶合木。
3.轻型木结构体系(2*4体系)
北美轻型木框架结构是由构件断面较小的规格材均匀密布链接组成
的一种结构形式,它由主要结构构件(结构骨架)和次要结构构件(墙
面板、楼面板和屋面板)组成结构层,承受各种荷载,最后将荷载传递到基础上。
在结构层两面辅以装饰层,具有经济、安全、结构布置灵活特点。
木框架结构可用于独户别墅和四层以内的公寓和商用物业。
当这种结构通过合理设计,部分结构体系能够承受和传递跨距较大的荷载时,它也能用于其它大型的工业和民用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