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 在山的那边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第1课在山的那边打牢基础1.给加线字注音。
凝成( ) 诱惑( ) 瞬间( ) 隐秘( )2.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2)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3.请用诗中的原句填空。
(1)“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一句中的“种子”是指面无私。
(2)“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一句中的“失望”是指。
4.马克思说过这样的话:“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毛泽东有一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
”本诗中,与马克思、毛泽东的名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5.仿照例句,补充句子。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力,让人。
发掘潜力阅读课文第二节第二段,回答文后问题。
6.选段中押韵的三个词语分别是:(1) (2) (3)7.理解诗句,回答“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的原因是什么?8.诗句中的“漫湿”改为“浸湿”好不好?为什么?创新应用9.(浙江杭州中考题)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
春,以她的盎然生机,秀丽妩媚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炽热强悍让人奋发;;。
10.读下面一则小幽默,回答其后面的问题。
在经过一场激烈的争论之后,作家对厨师说:“你没有从事过写作,因此,你无权对这本书提出批评。
”厨师反驳道:“。
”根据以上情境,选出最适合厨师作答的一句话,将答案序号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A.对某一作品提出批评,是每一个读者的权利。
B.我没有从事过写作,就不能对你的作品提意见吗?C.即使你从来未做过厨师,我也允许你对我做的饭菜说三道四。
D.我从未下过一个蛋,可我能品尝出炒鸡蛋的滋味,母鸡行吗?11.下面语句的语序调整后,意思没有什么变化的一项是( )A.屡战屡败——屡败屡战B.我要那种带小花点的布——我要那种布,带小花点的C.事出有因,情有可原—情有可原,事出有因D.你吃了饭再回来——你回来再吃饭1.níng yòu shùn mì2.(1)可以强调出内心的失望程度。
7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书1~3单元课后词语及拼音

1、在山的那边隐秘yǐnmì(1) 隐蔽不显露(2) 秘密的事情(刺探隐密) 凝níng成铁青tiěqīng指人恐惧、震怒或患病时的脸色发青。
喧腾xuānténg 喧闹沸腾。
瞬间shùnjiān眨眼的工夫,转瞬之间。
痴想chīxiǎng入迷的想;不现实的空想。
诱惑yòuhuò(1)吸引(2)使用手段引诱人做坏事。
2、走一步,再走一步迂回yūhuí曲折回旋的;环绕的。
凝视níngshì不眨眼地看。
啜泣chuòqì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纳罕nà hǎn诧异;惊奇。
耸立sǒnglì高高地矗立。
瘦骨嶙峋shòugǔ-línxún瘦得连骨头都露出来,形容十分消瘦。
心惊肉跳xīnjīng-ròutiào因担心灾祸临头而惊恐不安的样子。
小心翼翼xiǎoxīn-yìyì本是虔诚,庄严的意思,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3、短文两篇零落língluò树木枯凋。
断续宽恕kuānshù宽容饶恕。
卑微bēiwēi地位低下而渺小。
收敛s hōuliǎn收拢,合拢。
一丝不苟yīsī-bùgǒu对每一个细节都很审慎的。
形容办事认真。
4、紫藤萝瀑布终极zhōngjí最终;穷尽。
繁密fán mì多而密。
伫立zhùlì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稀零凝望蜂围蝶阵仙露琼浆xiān lù qióng jiāng神仙所喝的饮料和美酒,多喻美酒。
盘虬卧龙pán qiú盘曲而卧的龙的样貌。
迸溅bèngjiàn向四外飞溅。
伶仃língdīn g瘦弱无力的样子。
忍俊不禁rěnjùn-bùjīn忍不住要笑出声。
《在山的那边》课文原文

《在山的那边》课文原文在山的那边
【作者】王家新
【朝代】现代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浸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
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1、在山的那边

一、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芋元中学赵文文知识目标: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诗句的深刻含义。
理解“山”和“海”所蕴含的意思,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思想感情,感悟人生。
能力目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相信理想可以实现,要为之不懈奋斗。
教学重点:顺畅地朗读这首诗,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海”和“山”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分析,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重点是朗读全诗,整体感知课文,初步学会如何朗读、齐读,讨论第1节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1:同学们,如果我们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由同学的回答,导入新课:同学们的想法和诗人王家新小时候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二页第一课《在山的那边》。
2、作者简介和题解:王家新,1957年出生在湖北省山区---武当山下,一直到1978年读大学才走出大山。
1982年毕业,到师专任教。
后来为更高的追求,又在1992年到英国,1994年回国到北京教育学院任教。
本诗是作者“小时候”的真实写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利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投影)提出齐读课文的要求。
痴想chī 隐秘yǐn 铁青tiě 凝成níng 诱惑yòu 喧腾xuān 扎下zhā 漫湿màn 一瞬shùn间3、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出语气,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提出朗读课文的要求。
(如何读出语气和感情)同学回答,互相补充。
第1节诗,写了我童年时候的想望和困惑,现实中“山”和“海”;第2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山”和“海”是理想中的境界。
三、朗读、分析第1节1、自己大声读(要求读出语气来,体会作者感受)2、投影出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生字词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在山的那边》1、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chī xiăng( 痴想 ) ──山那边是什么呢?2、于是,怀着一种yĭn mì(隐秘)的想望,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3、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huàn xiăng(幻想)打了一个零分!4、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níng chéng(凝成)的海。
5、当我爬上那一座座yòu huò(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xuān téng(喧腾)。
6、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shùn jiān(瞬间)照亮你的眼睛……2、《走一步,再走一步》1、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xùn jiè(训诫)。
2、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sŏng lì(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
3、它是一堵垂直的qiào bì(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
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gāo bù kĕ pān(高不可攀)的险峰。
4、我落在最后,全身chàn dŏu(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
我的心在shòu gŭ lín xún(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5、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yū huí(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6、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níng shì(凝视)着我。
7、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tóu yūn mù xuàn(头晕目眩)。
8、我听见有人chuò qì(啜泣),正nà hăn(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9、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dĭ dá(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1.《在山的那边》课件

喧腾: 喧闹奔腾
一瞬间: 一眨眼之间
王家新(1957-):1957年 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 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 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 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 任教。 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 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 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 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50年)、 《游动悬崖》(1997年)等。
文本分析(三)
7.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 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 是什么意思?
8.结尾表达的信念,如果 用议论语言该怎样表达?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五、合作探究,交流解疑。{继续目标3 的学习}
1.难句赏析:“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 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 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
三、有感情地朗读
• 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 3.学生一对一练习朗读、学生齐读诗歌。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 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 那边//就是海呀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 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 那边//就是海呀
一、日积月累,反复吟读 二、知人读诗鉴赏法
三、关键词句推敲法 .学完本课,你想到了哪些古今中外的关于理想的名言,或名人事迹请写在笔记本上。
字
使得境界全出,此字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春日里,万紫千红,青 山朗润、幽泉清冽、春泥润泽、红杏满园……
如宋祁的《玉楼春》中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其中一“闹”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词语拼音及解释

蜂围蝶阵
fēng wéi diézhèn
蜜蜂、蝴蝶簇拥围绕。
11
盘虬卧龙
pán qiúwòlóng
盘曲的枝条,犹如躺卧的龙。【注意】不要将“虬”写成“球”。
12
挑逗
tiǎo dòu
逗引;招惹。【注意】“挑”另外读“tiāo”,如“挑选”。
13
笼罩
lǒng zhào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14
嚷
rāng
鞭打。
6、理想
6、理想
1
饥寒
jīhán
饥饿和寒冷。
2
离乱
líluàn
因战乱而分离。
3
缀连
zhuìlián
连接。缀,用针线等使某些物连起来。【注意】不要将“缀”写成“辍chuò”。
4
远行
yuǎn xíng
9
头晕目眩
tóu yūn mùxuàn
头脑昏乱,迷失方向。(眼睛)发花。
10
小心翼翼
xiǎo xīn yìyì
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翼翼:谨慎、严肃。
11
眩
xuàn
(眼睛)昏花。
12
峭壁
qiào bì
陡直的山崖。
13
灌木
guàn mù
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如荆、玫瑰、茉莉等。
14
颤抖
chàn dǒu
1、在山的那边
词语解释
1
痴想
chīxiǎng
不能实现的痴心想法。很投入,很入迷,很忘情地思想。
2
隐秘
yǐn mì
隐蔽,不外露。【注意】“秘”在“秘鲁”中读bì。
3
铁青
tiěqīng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在山的那边》课件1 版

8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 亮你的眼睛。”这句话蕴涵 作者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照 亮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 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 奋、惊喜。
9
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 “海”的含义是什么?
2、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3、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0
诗人成长的探索一定早己打打动了成 长的你,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有无数座山 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 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把我们的人 生经
5
检查生字词
chī 痴 想 yò u huò 诱 惑 yīn 隐 秘 xuān 喧 腾 ní ng 凝 成
shun
一瞬间
6
阅读诗的第一部分,你觉得小 时侯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 子? 一个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 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而愿 追求新天地的孩子.
7
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 着脸”?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山的那边2.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3.体会本诗中“山”和“海”的艺术形象及蕴涵意味。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和感情。
2.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1. 鉴赏诗歌寄寓哲理的形象美。
2. 体会诗歌语言凝练、意味隽永的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山的画面一、导语设计(1)山对于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当我们登高眺望,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层峦叠嶂的崇山峻岭时,我们心中一定会有感慨万千。
而恰恰就是在这大山之中,有那么一群勤劳善良的人们,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无言的大山中,从孩提时他们就怀有最美丽的梦,便是对山那边世界的憧憬,让大海秀美的面容和自由奔放的豪情照亮眼睛和生命,便成为他们生活中不断的追求。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去倾听有关“山”和“海”的诉说。
导语设计(2)同学们,你们已经从小学进入了中学,这个时候就是你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
在这个起点上,相信你们都有着新的憧憬和希望。
作为现代化都市中的孩子,你们追求的是一种什么东西呢?二、资料助读1、诗歌文体常识简介:诗歌:文学的一种,“五四”以来产生的一种新的诗体。
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偏重于抒情言志。
特点:高度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包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诗歌一般用于歌咏、朗诵。
2、作者简介:作者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
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
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
1992年去英国。
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
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
本文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那时候他刚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于是写下了自己当时对人生的感叹。
三、诵读感知:1、生字词(注音并解释词语)痴()想隐()秘( )凝()成诱()惑喧()腾瞬()间几()乎痴想: 入迷的想。
隐秘: 隐藏,不外露。
凝成: 凝结而成。
诱惑: 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吸引,招引。
喧腾: 喧闹,沸腾。
瞬间:一眨眼之间,形容时间很短。
几乎:将近于,接近于;差点。
2、听朗读,认真地想一想,在这首诗中,有哪些句子、词语是值得我们三思的,把它们找出来。
朗读要求:1、读出感情。
2、注意语气、语调。
3、读准字音、不读错别字。
4、要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5、语音适中、能让人听清楚。
播放完后,说明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字音,词意和句子停顿。
然后由学生自己朗读一遍。
1、诗分两节,你能说说为什么吗?——时间不同了,长大前与长大后——没找到海/找到了海2、请你概括第一节、第二节的内容。
第一节写了——小时候的理想、憧憬、追求。
第二节写了——长大后对人生的感悟。
3、请从不同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1)从事情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第二节写“我”追寻海(2)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3)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感悟与信念(4)从方式看:第一节写我与妈妈的对话第二节写我与读者的对话(5)从写作角度上看: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是实写;第二节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是虚写。
4、作者小时候有一个愿望:看到山那边的海,在当时,他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哭着回来了/依然是山5、你心目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请描述出来。
惊涛骇浪、风平浪静、碧水红花、水天一色6、作者说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呢?信念凝成的海。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四、合作探究1、课题(1)、这首诗歌的题目是《在山的那一边》,那么看到这个题目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2)、为什么作者会这样想?(也就是是什么原因使作者去想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因为大山挡住了作者的视线。
这里就涉及到了这首诗的作者王家新,他在童年的经历。
(3)、作者:王家新,出生在湖北省的武当山下,在他童年的五六年里,一直没有走出那山的世界。
一片寂静的校园,一条清澈的小溪以及无数座环抱着的群山,便构成了他幼小的心灵世界。
而作为一个充满着强烈好奇心的少年,决不会满足于这片小小的天地。
于是他产生了一种想法,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并为着这一个理想进行艰苦地探寻,甚至影响了作者的一生。
后来,他把在探寻和奋斗过程中的所有感受和体验写成了一首诗,于是就有了这篇课文《在山的那边》。
因此我认为这篇课文对于你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并培养自己为理想不懈努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就请大家把刚才找到的,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句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其中蕴涵着什么样的含义。
2、诗中“山”、“海”的象征(蕴含)意义。
山—重重艰难险阻海—理想世界3、你知道“海”和“山”还有其他的象征意义吗?山:巍峨、高大、雄伟、沉稳――成熟、稳健曲折陡峭、封闭堵塞――愚昧狭隘、贫穷落后海:海纳百川而不言――大度、宽容、谦虚、渊博动荡莫测、狂暴不驯――残暴、凶恶4、本文的“文眼”是什么?请尝试找出来。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即能体现出文章中心的词或句子. 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答:本文的文眼:“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5、你认为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五、研读赏析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划下来一起讨论。
范例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满以为能够看见大海了,望见的却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 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象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表面写山的颜色,实际写自己心情难过,形象生动。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幻想破灭范例2: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飘来”是说童年的认识毕竟肤浅,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也并非确指理想;“种子”比喻信念。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说后来“我”不懈努力: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
范例3: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强调失望次数多。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一座座”说明遇到的困难非常多;“诱惑”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强调“我”的努力,不灰心。
范例4: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指总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
一次次漫了我枯干的心灵形容对理想的渴望六、体验与反思诗人成长的探索一定早己打打动了成长的你,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把我们的人生经历与个人体验与同学们分享。
七、课堂小结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告诉人们的是自己的人生感悟与坚定信念,即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
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
我们知道,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就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
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八、拓展延伸1、如何划分诗的节奏:所谓诗,是指借助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样式,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1)古代诗歌的节奏划分可以从音节和意义的角度来划分如:“不尽/长江/滚滚/来”、“两个/黄鹂/鸣/翠柳”。
(2)自由诗的节奏,由句意和语法规律来确定,或停于主谓之间,或停于谓宾之间,或停在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
灵活性较大。
如:父亲的/身影,像个/问号,多少年/一直把什么/寻找;紧弯的/腰身,弓成了/小桥,驮着儿女/走向明朝……2、比较两首诗在写法与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相似处:都表达了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表现了追求过程中的艰难与曲折,抒发了理想实现时的喜悦心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预感王家新此诗以第二人称的口吻,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显示了诗人与时间与生命抗争的冷静和沉着,同时包含了作者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一夜风吹风哐哐地扑打门窗风从远方而来,转瞬把一座座城市裹进宇宙的大气流里这时房子在漂流,你的灵魂开始漂流你干脆熄了灯,不再写诗回到黑暗中让诗来写你让风把你随便带到一个什么地方你听到无数声音,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世纪最后在一个看不见的地方在自己的肋骨深处,听到风在拔着树木的根一下,又一下你躲不开了秋天终于找到了你第二天,醒来推门见满地簌簌的落叶你已形同老人。
(1)风象征了时间飞逝。
落叶随风凋零喻示了青春衰老,生命流逝。
“风”象征了什么?“落叶”喻示了什么?(2)诗人用“夜晚”、“早晨”在全诗中的深刻内涵是什么?诗人用一个“夜晚”和一个“早晨”,预演了整个生命的历程。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0~12题。
山民韩东小时候,他问父亲“山那边是什么”父亲说“是山”“那边的那边呢”“山,还是山”他不作声了,看着远处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他只能活几十年所以没有等他走到那里就已死在半路上了死在山中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到他死的时候儿子就长大了儿子也会有老婆儿子也会有儿子儿子的儿子也还会有儿子他不再想了儿子也使他很疲倦他只是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1)为加点字注音。
疲倦:遥远:遗憾:(2)对本诗主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山民”是闭塞、保守、愚昧的象征。
B.“山民”有渴望冲破封闭、保守的强烈愿望。
C.“山民”的遗憾是见到大海的理想在他儿子、儿子的儿子身上也不会实现。
D.“山民”对自己理想的实验只是进行了想像,却没有付诸行动。
(3)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山民》属于寓言诗,它假借一个山民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人,不安于“山”,总向往着“海”,见异思迁,总不会成功。
B.“他问”“他想”“他觉得”“他只是遗憾”——诗人选择这样的词语,旨在刻画一个有思想,有活力,却战胜不了命运的“山民”形象。
C.“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山民”对山的疲倦,意味着对现状的不满足,因而激发了新的思维,激起了对新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