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的养生要诀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人体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它们分别对应着人体的心脏、肝脏、脾脏、肺部和肾脏。
在中医中,五脏被视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与五行学说、阴阳学说和经络学说等密切相关。
下面将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首先是心的养生。
心是人体的中枢,人体重要的脏腑功能都与心相关。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掌握着人体的思维、意识、记忆等。
要养护好心脏,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以通过参与运动、学习放松的技巧和充足的睡眠来实现。
还要注意饮食的调理,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吃些心脏健康的食材,如鱼类、坚果等。
戒烟限酒也是良好心脏养生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肝的养生。
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也是内分泌的调节中心。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如果肝功能不好,就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要养护好肝脏,首先要合理饮食,少吃油腻和煎炸食品,多摄入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海鲜、豆类、水果等。
还要适量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肝脏的代谢功能。
还要避免过量饮酒、抽烟等不良习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
第三是脾的养生。
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生化之源,它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输布水气等功能。
中医认为,脾虚会导致胃肠道问题,如胃溃疡、消化不良等。
所以,脾脏的养生十分重要。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食寒凉和油腻食物,尽量吃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煮熟的蔬菜等。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第四是肺的养生。
肺脏是人体呼吸的重要器官,不仅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还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水液代谢等密切相关。
要养护好肺脏,关键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尽量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的气体和烟雾。
饮食上,可以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有助于增强肺部的抵抗力。
最后是肾的养生。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负责着人体的水液代谢、排泄功能、生殖等多种功能。
保护和养护肾脏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情志调摄平衡五脏的精神养生法

中医情志调摄平衡五脏的精神养生法中国传统医学中,情志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五脏包含心、肝、脾、肺、肾,它们对应着人体五个方面的功能。
情志的平衡对五脏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情志调摄平衡五脏的精神养生法。
一、心脏:养心防护心脏是人体的"君主",其主要功能是主管血脉、调节情绪以及控制血液循环。
要保持心脏的健康,首先应保持乐观和愉快的情绪状态。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与亲友交流、参与户外活动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同时,保持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以及健康的饮食也是维护心脏健康的重要方面。
二、肝脏:疏肝理气肝脏在中医中被称为"将军",主要功能是保护血液,调节情绪和脾气。
肝与情绪之间紧密相连,当情绪波动大或者过于压抑时,容易影响肝脏的健康。
因此,平衡情绪对肝脏的健康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放松心情的活动,如听音乐、欣赏艺术、散步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适度锻炼,也有助于疏肝理气。
三、脾脏:调养脾胃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中央",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产生能量。
脾脏和情绪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情绪不稳定或者过度思虑会导致脾气虚弱。
要调养脾脏,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偏食。
此外,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适当的锻炼也有助于脾脏健康。
四、肺脏:宣肺养护肺脏在中医中被视为"官员",主要功能是呼吸、排泄、水液循环调节等。
肺与情绪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过度悲伤或者抑郁会对肺脏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要宣肺养护,可以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当增加体内水分、远离烟尘等环境污染,都是维护肺健康的重要措施。
五、肾脏:滋养肾气肾脏在中医中被视为"将相",主要功能是储存精气、控制生殖和水液代谢等。
肾脏的健康与情绪也有一定关联,过度恐惧或者焦虑会损伤肾脏功能。
心、肝、脾、肺、肾五脏养生诀

心、肝、脾、肺、肾五脏养生诀心、肝、脾、肺、肾五脏养生诀在中医之子刘博士眼里,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不仅仅是身体器官,更是人体养生的最终落脚点。
今天,刘博士整理了老中医们多年总结出来的五脏养生诀送给大家。
一、“肝将军”怕堵“肝木生发,犹如树木。
”中医理论讲,肝脏为将军之官,其特性就是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
只有当肝不受约束时,身体才能达到一种轻松、疏泄的状态,犹如一棵枝叶舒展的树。
但以下几个坏习惯往往会给肝“添堵”。
过量喝酒。
少量饮酒能够活血,但如果过度,很容易乱肝性。
心情郁闷。
压抑、生气、小心眼等情况都会令肝脏不能舒展。
肝气郁结会引出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胃疼、头疼、高血压等。
用眼过度。
肝脏贮藏着丰富的血液,其主要作用是保持眼睛的明亮。
长期看电视、对着电脑,很容易用眼过度,从而导致肝血不足。
世医妙招:保持心情的愉悦,千万不能做情绪的奴隶;生气不要超过3分钟,气头上不盲目做决定。
二、“心君主”怕累心主血脉,是一个阳气非常旺盛的脏器,相当于一国之君。
心气旺盛,则面色血润。
反之则会出现心胸面痛、心气衰弱等症状。
所以,一些“伤心”的坏习惯需要特别重视。
接收海量信息。
现代人每天要接收到许多信息,这很容易使人乱了心神。
如果“心君主”变得心浮气躁,就会影响其他“部门”的协调。
情绪压抑、劳累。
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
看不开,放不下,都会导致体内器官调节作用失衡。
世医妙招:养心,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中午静卧或静坐30分钟,但切忌午饭后马上睡觉。
做一些有氧运动,多接触阳光,也对心有好处。
三、脾胃忌生冷“脾胃是健康的根。
”中医上讲的脾,实际包括脾脏和胰脏两个脏器,并经常将脾胃当作一个整体。
食物要靠脾的运化才能化为精微,从而化生为精、气等滋养五脏六腑。
伤脾的坏习惯主要和饮食有关。
吃得太生、太冷、太撑。
生冷的食物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容易伤及脾胃。
而饥一顿,饱一顿也对它伤害很大。
思虑过多。
中医认为“思伤脾”,如果思虑过多,就会损伤脾气,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道医:如何用六字诀调理自己的五脏六腑!

道医:如何用六字诀调理自己的五脏六腑!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
《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一、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
1、六腑:除上表中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外,还有三焦。
六腑是这六个内脏的合称。
2、三焦的含义: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头部、胸、上肢和心肺叫上焦。
横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肝胆、脾胃叫中焦。
脐以下的部位和有关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叫下焦。
3、三焦的生理功能:一为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
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
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
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象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
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 1 、“顺乎自然之道”。
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
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

浅谈人体的五脏养生人体的五脏养生对于健康至关重要,五脏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五脏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所以要保养好五脏健康,才能保持整体的身体健康。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人体的五脏养生。
心脏是人体的“君主”,它掌管全身的血液循环,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养护好心脏对于保持整体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要保持心脏健康,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熬夜,不过度劳累。
要注意饮食健康,少吃油腻和高热量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类水果和绿叶蔬菜。
经常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等,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具有储存和分解营养物质的作用。
保持肝脏的健康对于人体的整体代谢和免疫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肝脏养生首先是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过度紧张和烦躁,因为情绪波动会对肝脏产生不利影响。
要注意合理膳食,不要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平衡,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少吃盐和油腻食物。
戒烟限酒也是保持肝脏健康的重要措施。
肺脏是人体的重要呼吸器官,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场所。
保养好肺脏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首先要注意呼吸道的卫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粉尘。
要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深呼吸和缓慢呼吸可以增强肺部的功能。
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不要长时间待在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如要定期开窗通风。
饮食方面,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红萝卜和柑橘类水果。
然后,脾脏是人体的能量转化器和营养吸收器官,是消化功能的调节中心。
保养好脾脏可以提高身体的消化能力和免疫力。
要保持脾脏健康,首先要注意饮食的规律性,不要过度饮食和饱食,要咀嚼细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要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便秘的发生,可以通过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来调节排便。
要经常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等,可以提高脾脏的功能。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毒器官和内分泌调节中心,对于人体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保养好肾脏可以延缓衰老和提高免疫力。
中医养生秘籍五脏调养的方法

中医养生秘籍五脏调养的方法中医养生强调身体的平衡与调养,其中五脏调养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根据中医理论,五脏包括心、肝、脾、肺和肾,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合理调养五脏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中医养生秘籍,帮助您保持五脏的健康。
1. 心脏调养心脏是人体的泵,对身体血液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心脏主火,主宰血液循环,并与喜悦情绪相关。
心脏调养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心脏健康十分重要。
避免压力过大、情绪波动过大,可以通过冥想、太极拳等放松身心。
(2)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2. 肝脏调养肝脏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将军”,它主要负责气血的存留和调节情绪。
肝脏调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保护肝脏:避免饮酒过度、吸烟等不良习惯,减少对肝脏的负担。
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对肝脏的保护也十分重要。
(2)舒缓情绪:肝脏与情绪紧密相关,过度的愤怒、焦虑都会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肝脏的健康。
3. 脾脏调养脾脏在中医中被称为“后天之本”,它主要负责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并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脾脏调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饮食规律: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
合理安排三餐,定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脾脏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运转。
(2)注意饮食搭配:中医强调五味平衡,饮食中应包含五味的食物,如苦、酸、甘、辛、咸。
同时避免过食油炸、刺激性食物,对脾脏健康更为有益。
4. 肺脏调养肺脏是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具有呼吸、气化的功能。
肺脏调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呼吸训练:合理的呼吸方式对肺脏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建议进行深呼吸、缓慢呼气的训练,增加肺活量,促进气血运行。
(2)保护呼吸道:避免接触有害气体、让房间保持通风等,对肺脏健康有益。
中医调理五脏六腑顺序 中医教你如何调节五脏六腑

中医调理五脏六腑顺序中医教你如何调节五脏六腑一、中医养生五脏六腑如何调理一、五脏六字诀养生法我们都知道好听音乐是可以缓解人的疲劳,并且可以让人的心情变得更加的舒畅,所以说好听的声音是有利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并且我们也是可以通过发出声音来让我们的身体起到保健的作用哦。
六字诀是我国传统养生功法之一,通过“嘘、呵、呼、呬、吹、嘻”6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配合呼吸吐纳,可充分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从而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之目的。
特邀多位权威专家,教您学学这六字诀。
二、多念“嘘”字,护肝六字诀中的“嘘”字功是护肝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练养肝“嘘字功”,不仅可以养肝明目,还有助于治疗眼疾、肝虚、肝火旺、消化不良,以及缓解两眼干涩、头晕目眩等症状。
肝脏不好的人或者是肝脏的气血不足的人,一般都会经常出现头晕眼花的现象,再要么就是经常手脚不方便、抽经或者是眼睛歪了。
像这一类的人都可以通过这个发声的方法来缓解这些症状。
1、口形:“嘘”字音xū。
发音吐气时,唇齿微开,嘴角后引,口唇微微用力拉“扁”,槽牙上下平对,中留缝隙,舌尖放平,舌体微微后缩,槽牙与舌边亦有空隙。
发声吐气时,气从槽牙间、舌两边的空隙中呼出体外。
2、做法:面朝东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
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两手掌轻靠于大腿外侧。
全身放松,两眼睁开,平视前方年老体弱或因病不能立者,可改坐位。
两手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
吸气时,屈臂两手经胸腹前缓缓下落。
3、呼吸法:嘘完之后就可以开始调节您的气息即可,之后就可以改为正常的呼吸节奏了。
但是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
还是需要坚持用鼻子来吸气,嘴巴来吐气。
之后在来平复一下自己的情绪,让心情放松下来,最后慢慢的叩齿三十六下就可以了。
嘘气后调息的目的在于补养体内正气,促进生长。
嘘字功宜每天早晚各练一次,最好天天坚持。
三、多念“呵”字,补心“呵”字功是六字诀吐纳法的一种,比较适合夏季练习,有养心补心,提神醒脑的作用。
五脏调和中医药养身秘籍

五脏调和中医药养身秘籍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其中,五脏调和是中医药养生的重要理念之一。
本文将介绍五脏调和的概念、方法和相关的中医药养生秘籍。
一、五脏调和的概念五脏调和是中医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通过调整五脏功能的平衡,达到身体的健康和谐。
中医认为,五脏分别为心、肝、脾、肺、肾,每个脏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生理作用。
当五脏功能失调时,就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和疾病。
因此,调和五脏功能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五脏调和的方法中医药养生中,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调和五脏功能,以下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1.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药养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根据五行学说,食物的味道与五脏相应,可通过不同味道的食物来调和相应的五脏。
如苦味食物有助于调和心脏功能,酸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肝脏功能,甘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脾脏功能,辛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肺脏功能,咸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肾脏功能。
因此,合理搭配不同味道的食物,可以实现五脏的平衡调和。
2.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药养生中常用的调理工具之一。
根据五脏的功能特点,中医药可以选择相应的药物来调理五脏的功能。
例如,可选择具有安神补心作用的中药来调和心脏功能,选择具有清肝明目作用的中药来调和肝脏功能,选择具有健脾益胃作用的中药来调和脾脏功能,选择具有润肺止咳作用的中药来调和肺脏功能,选择具有补肾壮阳作用的中药来调和肾脏功能。
3. 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药养生中常用的调理方法之一。
通过练习气功,可以调整人体内部的气血流动,达到五脏调和的效果。
有些气功练习注重调和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太极拳》中的五行运动、《八段锦》中的五脏调理等,都可以很好地帮助调和五脏功能。
4. 情志调理情志是中医药养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中医认为,情志与五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情绪会对五脏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过度的悲伤会伤及肺脏,过度的愤怒会伤及肝脏,过度的忧思会伤及脾脏,过度的喜悦会伤及心脏,过度的恐惧会伤及肾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的养生要诀
尤乘,字生洲,别号无求予。
清代医学家。
早年习儒,后弃而习医,从师于名医李中梓。
由于他学医刻苦,肯于钻研,重视防与治,不仅善于治病,亦善于养生。
着有《寿世青编》上、下两卷。
尤乘对脏腑甚有研究,他在《养生说》中,提出了五脏养生要言,其论述概不用药,主要讲述摄养之法。
他说“疗身不如疗心”,认为,人的生命以五脏为主体,协调脏腑的功能。
是一条重要的养生法则。
寡欲——养心之道
尤乘在《养生说》首先指出“养心莫善于寡欲,目无妄视,耳无妄听,口无妄言,心无妄动,贪嗔痴爱,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然,应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怒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以养心之法也。
”尤乘这一番话对于人们日常如何养心很有帮助。
中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指出了“神明”在思维,调节行为和统帅全身生理活动等中的特殊机能,而这些都是由“心”所主。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
”人有“七情六欲”,欲望过大,好高骛远,心神必然
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乱而不定,必然忧乱脏腑,耗伤气血,轻则招生疾病,甚至催人衰老,减短寿命。
尤乘告诫人们,欲使养心,就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戒怒——养肝第一要务
尤乘认为,肝喜条达,有疏泄功能,能调畅人体气机。
他告诫人们“怒易伤肝”。
因为忿怒可阻塞气机而不舒,使其疏泄条达功能失调。
肝病易出现“薄厥”(相当与中风)等病,多与爱生气,易激怒有关。
书云大怒伤肝,血不荣于筋而气激矣。
气激上逆,呕血、飧泄、目暗,使人薄厥。
《名医叙论》曰世人不终善寿,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乏肌肉,正气日衰,邪气日盛,摧残身心非浅也。
陶渊明诗曰怒气剧炎火,焚和徒自伤。
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
节食——保养脾胃良方
平素如何保养脾胃?尤氏主张节食。
他说“欲不可过,过则湿而不健,食不可过,过则壅滞而难化。
因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故宜…常令欲少‟,少吃禽兽肉,茹素则心清而肠胃厚。
”
从现代养生说,尤氏的“节食”保养脾胃观符合科学饮食原则。
专家
们研究,长期饱食有四大危害
1.营养过剩,导致肥胖,可诱发许多严重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脂肪肝、胆结石、痛风等。
所以,“肥而不寿,是百病之源”。
2.使血液酸化,由于长期过食,体内代谢增加,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过多而使血液酸化,而酸化的血液可诱发许多疾病,所以,医学家们说“万病皆始于酸中毒”。
3.产生过多自由基。
长期过食,尤其是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摄入过多,可促使身体产生过多的自由基。
研究证实,自由基是引起衰老的“元凶”,它不仅促进病理性衰老,还可以加速生理性衰老。
4.引发老年性痴呆。
研究发现,一种叫“纤维芽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可促进脑动脉硬化,引发老年性痴呆。
长期饱食,这种“纤维芽胞生长因子”物质在大脑中积聚,使脑动脉发生硬化,引发老年性痴呆。
《本草纲目》云“饱食不节,杀人顷刻”。
《退庵随笔》中说“所食欲多,心愈塞,年愈损。
”美国抗衰老专家希尔严肃地指出“长期饱食是用牙为自己掘墓,如果你为美食所诱惑,一味追求吃喝,那么,它的危害会进入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最终会将你毁掉。
”
养气——养肺要旨
尤乘在《养肺论》中指出肺主统帅一身之气,而“七情之客,皆气主之”,所谓调节七情以养气就可直接养肺。
此外,慎言语,节饮食,也可以防止肺气耗伤。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人体一身之气皆归属于肺,受肺之统领,凡元气、宗气、卫气、营气等,皆需要通过肺的呼吸得以敷布而人体中各脏腑功能活动之气及经络、营卫之气,皆赖肺的调节而实现其升降出入,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作用。
可见,肺为气之主宰。
正如《素问·五脏生成》中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的精神活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尤乘说“调节七情以养气,就可直接对肺腑保养。
因为情志的种类与五行、五脏相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心病及肺,心气不足,则血运无力,从而导致肺之气血不畅。
脾病及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的津气依靠脾运化生成水谷精微提供。
如果脾气亏虚,气血生化不足,常引起肺气不足。
肝病及肺,肝的疏泄失常,可影响肺气的肃降,使肺气痹阻。
肝病累及于肺,导致肺之功能失常。
肾病及肺,肾阳不足时,气化不行,水液泛滥,亦
可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
由此可见,情志所对脏腑的影响,都可波及到肺,使其功能受到不同的影响。
调节七情对于五脏功能都有良好作用,也是直接对肺脏的保养。
慎言语,可以防止肺气耗伤。
节饮食,尤其是少食肥甘厚味可防止胃肠炽热,不使痰火胶结于肺,使其肺络免于阻闭,都利于养气利肺。
惜精——养肾之要
尤乘据“肾藏精之理,主张寡情欲,节房事”。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肾精的盈亏,决定人的生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人们常说“未老先衰”,就是因为肾虚之故。
明代着名医家张景岳说“五脏为人身之本,肾为五脏之本。
故欲长寿,须补肾。
”
现代医学认为,肾与“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密切相关。
肾虚可表现为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生殖功能减弱和早衰。
证实了肾藏精有利于抗衰延年。
研究证实,中医学中的肾功能还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肾虚者T细胞减少,功能也减弱,经补肾治疗后,T细胞数量及功能有不同程度回升(T细胞淋巴细胞的一种,在免疫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引起肾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理的,也有病理的,其中房事过度,情欲意念太过,七情过激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黄帝内经》曰“夫精也,身之本也。
”中医历来认为,房事不节,纵欲耗精,是养生防衰的祸根。
情欲太过,势必耗损肾精,损害人体正气,致使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减退,抗病力低下,代谢紊乱,从而引起多种疾病。
寡情欲是养肾的要旨,日常生活中务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