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的强氧化性
硝酸使石蕊褪色的原理

硝酸使石蕊褪色的原理
硝酸使石蕊褪色的原理是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质。
这种强氧化性质与石蕊中的一些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导致有机化合物分解或改变,从而使石蕊的颜色褪色。
以下将从两个方面来详细说明硝酸引起石蕊褪色的原理。
1. 硝酸的氧化性质导致石蕊有机化合物分解
硝酸(HNO3)具有强氧化性质,它能够使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从而破坏有机物的结构。
石蕊中含有一些有机物质,例如类黄酮、花色素等,这些有机物是石蕊呈现出鲜艳颜色的原因。
当硝酸与石蕊接触时,硝酸分子中的氧原子能够与石蕊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
这些反应会导致石蕊中的有机物分解,从而使石蕊的颜色褪色。
2. 硝酸的酸性导致石蕊有机物质结构改变
硝酸是一种强酸,其在水中能够完全离解产生氢离子(H+),这使得溶液呈酸性。
酸性条件下,石蕊中的有机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有机物质的结构改变,并影响其颜色。
例如,酸性条件下,花色素分子中的某些官能团可能会发生质子化反应,导致花色素分子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石蕊的颜色。
总结起来,硝酸使石蕊褪色的主要原理是硝酸的氧化性质和酸性条件导致石蕊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或结构改变。
这些反应导致石蕊颜色的改变,使其褪色。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石蕊含有不同的有机成分,并且其对硝酸的反应性也可能有
所不同。
因此,石蕊褪色的速度和程度可能会因石蕊的种类和具体条件而有所差异。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硝酸、含氮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第21讲 硝酸、含氮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课程标准]1.掌握硝酸的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考点一 硝酸的性质及应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JP3]不稳定性:4HNO 3A=====光照或△ 4NO 2↑+O 2↑+2H 2O 。
(2)强氧化性:不论浓、稀硝酸都有强氧化性,而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方程式:①与金属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浓硝酸与铜反应: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
②与非金属反应:浓硝酸与C 的反应:C +4HNO 3(浓)=====△ CO 2↑+4NO 2↑+2H 2O ;③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硝酸可氧化H 2S 、SO 2、Na 2SO 3、HI 、Fe 2+等还原性物质。
稀硝酸与FeSO 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Fe 2++4H ++NO -3 ===3Fe 3++NO ↑+2H 2O 。
3.工业制法(1)NH 3在催化剂作用下与O 2反应生成NO :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 。
(2)NO 进一步氧化生成NO 2:2NO +O 2===2NO 2。
(3)用水吸收NO 2生成HNO 3:3NO 2+H 2O===2HNO 3+NO 。
学生用书第100页[正误辨析](1)硝酸可与Na 2S 反应制得H 2S 气体( )(2)Cu 溶于稀HNO 3:3Cu +8H ++2NO -3 ===3Cu 2++2NO ↑+4H 2O( )(3)常温下,将Al 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原因是Al 与浓硝酸不反应( )(4)浓硝酸、浓硫酸的浓度大,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写分子式,不拆写为离子形式( )(5)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 )答案: (1)× (2)√ (3)× (4)× (5)×一、金属与硝酸反应的定性分析1.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①②③A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D[本题考查硝酸的氧化性、不稳定性、挥发性等性质。
浓硝酸的知识点总结

浓硝酸的知识点总结一、浓硝酸的基本性质1. 化学式:HNO32. 分子量:63.0128 g/mol3. 外观:浓硝酸为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气味。
4. 密度:浓硝酸的密度约为1.51g/cm3。
5. 沸点和凝固点:浓硝酸的沸点为83°C,凝固点为-41°C。
6. 溶解性:浓硝酸在水中能够完全溶解,生成盐酸和硫酸。
7. 强氧化性:浓硝酸为强氧化剂,能够氧化许多物质,包括有机物质和金属。
8. 腐蚀性:浓硝酸对皮肤、黏膜和许多材料都有腐蚀作用。
二、浓硝酸的制备方法1. 卷云闪法:将稀硝酸浸渍的硝硫磷矿放置于铜球状容器中,然后点燃弹药以引起硝硫磷矿的爆炸,使硝酸生成固态,再用水冲洗即可得到浓硝酸。
2. 爬塔法:将硝石与浓硫酸按一定的比例加入硝酸塔,利用二者的化学反应,得到浓硝酸。
三、浓硝酸的性质及用途1. 氧化性:浓硝酸能够与很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用作氧化剂。
例如,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在浓硝酸中均能够发生氧化反应。
2. 硝化作用:浓硝酸与许多物质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化合物。
这种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有重要作用。
3. 腐蚀性:浓硝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在工业上用作腐蚀剂,可用于金属的表面处理等。
4. 漂白作用:浓硝酸可以漂白和去除污渍,被用于纺织和造纸工业中。
5. 用途:浓硝酸广泛用于化工、医药、农药和爆炸品的制造中。
四、浓硝酸的安全注意事项1. 腐蚀性:浓硝酸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接触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2. 氧化性:浓硝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会使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因此在使用时需小心谨慎,避免导致意外伤害和事故。
3. 化学反应:浓硝酸在与其他物质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并释放出有毒气体,故应在通风处使用,并避免混合不相容的化学物质。
4. 储存和处理:浓硝酸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并远离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和氨、碱性气体等可燃易爆物质。
五、浓硝酸的应用领域1. 化工行业:浓硝酸广泛用于有机合成、染料、颜料、医药、化肥等领域。
纯硝酸沸点

纯硝酸沸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纯硝酸,即无水硝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氧化性。
它是由硝酸分子组成的,其中每个硝酸分子含有一个硝基(NO3-)和一个氢离子(H+)。
纯硝酸在室温下即可液化,熔点为-41°C,沸点为83°C。
硝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在实验室中经常被用作强氧化剂和反应物。
它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气体。
由于硝酸的腐蚀性和毒性,操作硝酸时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纯硝酸的沸点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硝酸由液态变为气态所需的温度。
沸点是一个物质的特有性质,可以根据沸点的高低来区分不同化学品。
对于纯硝酸,其沸点为83°C,意味着当硝酸受热到83°C时,会迅速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发生沸腾。
硝酸的沸点与其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有关。
硝酸分子中的硝基团和氢离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些相互作用力在加热时会被打破,使硝酸分子逐渐蒸发成气体。
硝酸的沸点比水低很多,是因为硝酸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容易被加热打破。
硝酸沸点低的特性使其在实验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硝酸可以用来加热催化反应,促使反应速率加快;也可以用来提取其他物质,通过加热使其蒸发然后冷凝;还可以用来洗涤玻璃仪器,去除表面的杂质等。
在这些应用中,需要控制硝酸的沸点,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除了硝酸的沸点,还有其他和硝酸性质相关的温度参数。
硝酸的燃点是指硝酸在接触明火时燃烧的最低温度,硝酸的自燃温度是指硝酸在无外加能量下自行燃烧的温度。
这些温度参数也是评价硝酸危险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掌握硝酸的物性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硝酸的沸点和其他相关性质,可以更好地控制硝酸的使用和储存,避免发生事故和意外。
了解硝酸的沸点也有助于设计相关实验和工艺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硝酸的沸点是硝酸特有的物理性质之一,它反映了硝酸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和稳定性。
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浓度界限

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浓度界限1. 引言浓硝酸和稀硝酸是常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
它们在不同的浓度下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本文将对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浓度界限进行详细讨论,包括定义、性质、用途等方面。
2. 浓硝酸2.1 定义浓硝酸是一种含有高浓度硝酸(HNO3)的溶液,通常指质量分数在70%以上的硝酸溶液。
它呈无色或微黄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2.2 性质•强氧化性:浓硝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如与有机物接触会引起爆炸。
•腐蚀性:浓硝酸能腐蚀金属、皮肤和眼睛等组织,对人体有较大危害。
•易挥发性:浓硝酸在常温下会慢慢挥发,因此需要储存在密闭容器中。
2.3 用途•工业生产:浓硝酸广泛用于生产炸药、染料、塑料等化工产品。
•实验室研究:浓硝酸常用于有机合成反应和金属蚀刻等实验中。
3. 稀硝酸3.1 定义稀硝酸是一种含有低浓度硝酸的溶液,通常指质量分数在5%以下的硝酸溶液。
它呈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3.2 性质•弱氧化性:稀硝酸相对于浓硝酸而言,氧化性较弱,不会与许多物质剧烈反应。
•轻微腐蚀性:稀硝酸对金属和组织的腐蚀作用较小。
•较低的挥发性:稀硝酸不易挥发,在常温下相对稳定。
3.3 用途•实验室研究:稀硝酸常用于金属清洗和去除氧化层的实验中。
•化肥生产:稀硝酸是制备氮肥的重要原料之一。
4. 浓度界限浓硝酸和稀硝酸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其浓度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一般而言,质量分数在5%以下的溶液可被视为稀硝酸,而质量分数在70%以上的溶液可被视为浓硝酸。
5. 安全注意事项由于浓硝酸和稀硝酸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戴防护手套、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操作。
•避免与有机物、还原剂等易燃易爆物质接触。
•储存时应密封、避光、远离火源。
6. 结论本文对浓硝酸和稀硝酸的浓度界限进行了详细讨论。
浓硝酸是含有高浓度硝酸的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中。
高考化学硝酸知识点

高考化学硝酸知识点高考化学硝酸知识点(一)概述1.硝酸是强酸,具有酸的通性;2.浓、稀硝酸都有强的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3.硝酸属于挥发性酸,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98%以上为发烟硝酸),4.硝酸不太稳定,光照或受热时会分解(长期放置时变黄色的原因?保存注意事项?棕色瓶冷暗处);5.硝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不但腐蚀肌肤,也腐蚀橡胶等,6。
工业制硝酸用氨的催化氧化法(三步反应?)。
7.硝酸可与大多数金属反应,通常生成硝酸盐。
8.浓硝酸可氧化硫、磷、碳等非金属成高价的酸或相应的'氧化物,本身还原为二氧化氮。
9.硝酸(混以浓硫酸)与苯的硝化反应硝酸(混以浓硫酸)与甲苯的硝化反应(制TNT)10.硝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与甘油的酯化反应(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特殊性”及规律1.浓硝酸与铁、铝的钝化现象(原因及应用:钝化。
常温可以用铝罐车或铁罐车运硝酸)(表现了浓硝酸的什么性质?)2.浓、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都不生成氢气(原因?)3.浓、稀硝酸能与铜、银等不活泼金属反应(表现了硝酸的什么性质?试管中粘附的铜或银用什么来洗?)4.与金属反应时硝酸的主要还原产物:(1)、与铜、银等不活泼金属反应,浓硝酸生成NO2,而稀硝酸生成NO(2)、与锌、镁等活泼金属反应,还原产物比较复杂,其价态随金属活泼性增强和酸的浓度降低而降低,最低可得NH4+。
(3)、浓、稀硝酸与金属反应中的作用:表现出——酸性、强氧化性(注意:定量计算中应用)5.稀硝酸与铁反应,如果硝酸过量,生成三价铁盐,如果铁过量,生成二价铁盐(在硝酸与铁的摩尔比的不同溶液中铁元素存在的形式不同)。
硝酸性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硝酸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3. 熟悉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
二、实验原理硝酸(HNO3)是一种强氧化性酸,具有以下性质:1.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易挥发,具有刺激性气味。
2. 化学性质:(1)强氧化性:硝酸能与许多金属、非金属和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酸性:硝酸溶液中存在H+,能与碱、碱性氧化物、盐等发生中和反应。
(3)不稳定性:硝酸受热易分解,生成NO2、O2和H2O。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玻璃棒、镊子、滴管、胶头滴管、石棉网、滤纸、砂纸、铁架台、铁夹、试管夹、量筒、天平、温度计。
2. 试剂:硝酸、铁片、铜片、锌粒、铜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铜溶液、硫酸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淀粉溶液、碘化钾溶液、硫代硫酸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1. 观察硝酸的物理性质(1)取少量硝酸于试管中,观察其颜色、透明度、气味。
(2)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硝酸,滴在砂纸上,观察其挥发性和腐蚀性。
2. 硝酸的氧化性实验(1)取少量铁片、铜片、锌粒分别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观察反应现象。
(2)取少量铜粉、锌粒分别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观察反应现象。
(3)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观察反应现象。
3. 硝酸的酸性实验(1)取少量氯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观察反应现象。
(2)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观察反应现象。
(3)取少量硫酸铁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观察反应现象。
4. 硝酸的不稳定性实验(1)取少量硝酸于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反应现象。
(2)取少量硝酸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硫代硫酸钠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5. 其他实验(1)取少量硝酸与碘化钾溶液混合,观察反应现象。
(2)取少量硝酸与淀粉溶液混合,观察反应现象。
五、实验现象与结论1. 硝酸的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易挥发,具有刺激性气味,对砂纸有腐蚀性。
+硝酸的性质及相关计算++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①中发生反应:3Cu+8HNO3(稀)===3Cu(NO3)2 +2NO↑+4H2O,生成的硝酸铜溶液为蓝色, 在试管口NO与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产生NO2, 使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但硝酸被还原生成 的是无色的NO,A错误; 由 A 项分析,假设①中加入溶液中含有 8 mol HNO3,则产生 2 mol NO 气 体,6 mol NO-3 ;实验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8H++2NO3-===3Cu2+ +2NO↑+4H2O,反应产生的 3 mol Cu(NO3)2 电离产生的 6 mol NO-3 完全反 应后会生成 6 mol NO,故若③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则在相同条件下①中产 生的气体体积比③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小,B 正确;
练习2
足量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混 合气体4.48 L(标准状况),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的氧气(标准状况下)混合通入 水中,所有的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L-1 的氢氧化钠溶液,铜离子恰好完全沉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60 mL,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5 mol B.消耗氧气1.68 L(标准状况下) C.此反应过程中转移0.3 mol电子
木炭与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 C+4HNO3(浓)==△===4NO2↑+CO2↑+2H2O。
(2)装置B的作用是__缓__冲__,__防__止__溶__液__倒__吸__。
装置B两端的导气管都刚露出橡胶塞,所以装置B作安全瓶,作用是缓冲, 防止溶液倒吸。
(4)装置D中的无色气体,甲同学认为是NO,乙同学认为是O2,若不考虑装置 中原有的空气,则乙同学的理由是_4_H__N_O_3_=_=_△=_=_=_4_N__O_2_↑__+__O_2_↑__+__2_H__2O__(用化 学方程式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均体现出酸性 和强氧化性
Cu+4HNO3(浓) = Cu(NO3)2 +2NO2↑ +2H2O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分析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 剂及其物质的量之比。并分析上述反应中硝酸的作用。
硝酸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氧化性:浓HNO3 > 稀HNO3
可使Fe、A1钝化 △ C+4HNO3(浓) 2H2O+4NO2水性
C + 2H2SO4(浓) CO2↑ +2SO2↑+2H2O 有吸水性、脱水性
再见
2.与非金属反应 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也能跟许多非金属(如碳)反应 4HNO3(浓)+C
△
4NO2↑+CO2↑+ 2H2O
浓H2SO4与浓HNO3强氧化性的比较
浓H2SO4 与Cu反应 钝化现象
△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可使Fe、A1钝化
浓HNO3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浓硝酸 金属 稀硝酸
高价金属化合物 + NO2
高价金属化合物 + NO
不论浓、稀硝酸都有很强的氧化性,几乎能与所有金属(除Pt、 Au等少数金属外)反应,如:Mg、Al、Zn、Fe、Cu等。反应均不 产生H2,均是硝酸中的N元素被还原 ③钝化 Al、Fe在冷、浓硝酸中要发生钝化。 可以用铁、铝制的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 化学反应
硝酸的强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 浓硝酸与铜的反应 不产生H2,N元素被还原
现象:铜片溶解,迅速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呈蓝色
反应方程式 Cu+4HNO3(浓) = Cu(NO3)2 +2NO2↑ +2H2O 离子方程式 Cu+4H++2NO3= Cu2++2NO2 ↑ +2H2O
稀硝酸与铜的反应 现象: 铜片逐渐溶解,产生无色气体,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 红棕色,溶液呈蓝色 反应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3Cu+8H++2NO3- == 3Cu2++2NO ↑ +4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