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科学家 一年级科学教案

合集下载

培养小小科学家年小学一年级科学主题教育教案

培养小小科学家年小学一年级科学主题教育教案

培养小小科学家年小学一年级科学主题教育教案培养小小科学家——年小学一年级科学主题教育教案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一年级阶段,科学主题教育的开展意义重大,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提升他们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科学思维模式,并培养他们成为小小科学家。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 探索不同科学主题,如生活科学、自然科学和环境科学等。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实验能力,学会提出问题和进行简单实验。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和热爱。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2.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简单实验。

- 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有关科学的动画片或小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究欲望。

二、理论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思维,让其自己探索出答案。

2. 向学生介绍科学的不同主题,如生活科学、自然科学和环境科学等,让他们对科学的广泛性有所认识。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提供一个简单的实验主题,如“颜色变换的魔术”:- 向学生展示一个演示实验,观察一个物质在不同颜色液体中的变化。

-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如“为什么物质会改变颜色?”、“不同颜色液体对物质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分成小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让他们通过交流互动,彼此学习和启发。

苏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1 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1 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小小科学家》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是什么,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通过展示科学家的工作、介绍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及让学生亲自参与简单的科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科学的初步认知。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观察科学家的工作场景,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特点。

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活动,如观察植物、动物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科学家的工作,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

初步掌握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比较、分类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通过参与科学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比较、分类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你们见过科学家吗?他们是做什么的呢?播放视频播放一段关于科学家工作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小小科学家》,一起去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探索科学的奥秘。

(二)认识科学家的工作观察图片展示一些科学家的工作图片,如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在野外观察动物、在太空探索等。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科学家在做什么。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科学家的工作有哪些特点。

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总结科学家的工作主要是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索未知的世界。

第一单元《1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 苏教版

第一单元《1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 苏教版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认识到自然界的很多奥秘已经被科学家发现,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科学探究:通过“滚小球”实验,能够有所发现,理解对比实验的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体验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成为小小科学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或玻璃球)绒布课件(包括科学家介绍、实验视频等)活动手册环境准备:确保实验区域整洁、安全,准备好必要的卫生用品,以防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

四、教学过程(一)课程引入导入新课: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花会开?为什么草会绿?为什么鸟会飞?为什么天会黑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追问:“那么,是谁帮我们揭开这些神秘的自然现象呢?”(引导学生回答“科学家”)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科学家,看看他们是如何工作的,并且我们也要像科学家一样,做一次小小的实验,探索科学的奥秘!”(二)认识科学家的工作介绍科学家:定义科学家:“科学家是对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进行客观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探索、实践的人。

”展示科学家图片(如爱因斯坦、霍金、袁隆平、珍妮·古道尔等),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成就和工作方式。

讨论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引导学生讨论:“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呢?他们通过哪些方式来发现大自然的奥秘?”(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等)认识中国科学家:特别介绍中国科学家(如袁隆平、珍妮·古道尔等),让学生感受科技的力量和科学家的伟大。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1小小科学家第一课时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1小小科学家第一课时教案
教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学生C。要像科学家那样,我们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留意身边的事物,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它们的特点和规律。同时,我们还要勇于尝试和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和假设。
教师:此外,我们还要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的发现,是因为他们总是能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通过深入的分析和实验来找到答案。所以,我们也要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三)滚小球实验
1.教师介绍滚小球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并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调整轨道的坡度,观察钢珠(或玻璃球)滚动的速度和距离,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结束后,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即小球离桌面距离越高,滚得距离就越远。
(展示霍金的照片和简介)
教师:接下来,我们再看这位科学家,他是谁呢?
学生C:这是霍金!他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虽然身体残疾,但依然坚持科学研究,提出了很多关于宇宙的理论。
教师:C同学说得非常好,霍金先生确实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科学家。他不仅有着卓越的科学成就,更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教师:同学们,除了这些国外的科学家,我们中国也有很多杰出的科学家。比如这位,袁隆平爷爷,他是谁呢?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滚小球实验,我们学到了什么?”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思考,同时也需要动手实践。
2.教师介绍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如吹乒乓球、电线圈等,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的兴趣。
3.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做这些小实验,并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一年级上册科学《小小科学家》教案

一年级上册科学《小小科学家》教案

一年级上册科学《小小科学家》教案小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进行滚小球实验,并能够得出结论。

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够做科学。

3.了解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的人。

教学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够进行科学研究。

教具、学具准备: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玻璃球)、绒布教学过程:一、了解科学家的故事1.观察教材图片,谈论这些科学家正在进行什么活动。

2.让学生分享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使用PPT展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

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出结论等。

二、进行实验1.学生分享他们是否有滚小球的经历。

2.在进行实验之前,让学生猜测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更远。

3.在学生进行实验时,老师需要进行示范。

在桌子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如果课堂时间充足,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录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实验结束后,反思实验的过程中是否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阅读大科学家XXX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可以像大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因此也是小小科学家。

XXX曾在6米多长的斜面上做过这样的滚球实验,用自制的水漏计时,他发现:“小球越滚越快”。

三、探索大自然的奥秘1.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2.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3.还有一些问题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4.谈论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

5.一起讨论,学生认为这些问题以后是否会找到答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小小科学家》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小小科学家》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小小科学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第1课,名为《小小科学家》。

本课主要介绍科学家的工作和种类,并通过做滚小球的试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课内容简单易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的种类。

2. 学会做滚小球的试验。

3. 完成活动手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种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种类,并能够独立完成滚小球的试验。

四、学情分析本课学生年龄较小,对科学的认知水平较低,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种类。

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需要培养,需要老师耐心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实验方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如:“这是什么?是谁做的?他们做什么工作?”2.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探究这些问题呢?”3. 老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小科学家》,我们将通过实验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种类。

”第二环节:实验环节1. 老师让学生围成小组,每组一个小圆球、一块棉布和一个斜坡。

2. 老师让学生将棉布铺在桌子上,将小球放在棉布上,用手将小球推向斜坡。

3.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小球在斜坡上的运动轨迹,并记录下来。

4. 老师让学生尝试改变小球的起始位置和斜坡的角度,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是否发生变化,并记录下来。

5. 老师让学生交流和比较各自的实验结果,总结出规律。

6.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为什么小球会运动?它的运动轨迹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我们改变小球的起始位置和斜坡的角度,会发生什么变化?”7. 老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猜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层次意义。

一年级科学《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五篇材料)

一年级科学《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五篇材料)

一年级科学《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五篇材料)第一篇:一年级科学《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学习目标]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会提问题。

2、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玩具;(老师)发明家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1、读一读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找出与自己吹泡泡时的相似之处。

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2、教师讲述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的故事3、玩玩具,提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是什么。

4、学生玩玩具。

5、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玩上升到有意义的科学活动。

(1)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一边玩玩具,一边提问题。

(要从身边的事物说起,还要有价值,适合于探究。

)(2)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进行记录。

(3)在全班说一说,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

三、总结同学们每人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身边经常遇到的,使我们懂得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想的事做得事里就会有科学。

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小小科学家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shh1.1 小小科学家一、教学目标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珠、斜坡板、绒布四、教学过程(一)师生讨论:科学家是做什么的?介绍科学家的工作。

(二)师生实验:做滚小球的实验,带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

(三)小组交流:拓展一: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四)视频实验:拓展二:三个生活小实验视频:吹乒乓球、电线圈、干冰。

(五)教师讲述: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许多问题的答案,比如大树是怎么长高的?(这与组成大树的细胞有关,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带来了大树的不断成长)闪电是怎么发生的?(六)教师讲述:还有很多问题还没完全找到答案,比如地球里面有什么等等。

1.《小小科学家》(教案)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1.《小小科学家》(教案)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小科学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保护自己身体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保护身体的奥秘。
三、实践活动(写300字,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身体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身体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写400字,用时10分钟)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教师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布置一些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参与实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5.教学软件:准备一些教学软件或应用程序,如互动白板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这些软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互动环节,如在线测试、讨论区等,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
(2)了解身体功能: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身体的基本功能,如呼吸、消化、运动等。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功能的含义和作用。
(3)保护身体: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如洗手、戴口罩、不玩危险物品等。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身体的重要性,并掌握保护身体的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保护身体的基本概念。保护身体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笔记
单 元

课 题
1、小小科学家
课 时
1
教学目的
1、认识科学家的工作,了解科学家工作的一些具体场景。
2、能够通过滚小球实验,体会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意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3、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许多问题的答案,但仍有许多秘密尚未揭晓。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体会科学研究过程。
5、换另一个纸盒,改变木板坡度,在同一个位置处往下滚小球,记下滚动位置,进行比较。
6、学生观看动画视频,了解科学家伽利略是如何滚小球的,将自己做的实验与科学家做的实验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
7、总结:我们也能做研究,做一个小小科学家呢!
3、读图,了解科学家是寻找答案的人
1、出示教材中的问题:大树是怎样长高的闪电是怎样发生的谁来说一说这些问题的答案你还知道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么
教学准备
两个高度不等的纸盒、带槽的木板(上有红色点和绿色点)、一块毛巾,PPT、视频资料。
教 学 程学家的工作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给大家上一节科学课,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发言。
3、观察教材图片,说一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
4、学生展示课前收集资料,教师补充场景。








5、教师总结科学家的工作:观察、实验、记录、发现。
2、实验、亲历科学探究过程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玩过滚小球的游戏啊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做一个滚小球实验!
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两个高度不等的纸盒、带槽的木板(上有红色点和绿色点)、一块毛巾。
3、学生先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小球会滚得远一些。
4、学生动手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结果。
2、出示教材中至今还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地球里面是什么有没有外星人你是怎么想的
3、说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么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心中的科学家是做什么的
5、总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在不断的完善,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小小科学家做起,一起去探索生活中的奥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