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形势分析

合集下载

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
4.大国的干预
对美国而言,南海地区的战略和经济利益具有巨大“诱惑”。南海是东亚地区与南亚、中东、非洲和欧洲之间海上航行的必经之地,是西太平洋进入印度洋和大洋洲的重要国际通道。此外,南海海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藏资源,其中油气资源尤为丰富。
自2002年1月起,美国开始部署600多名美军士兵到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为菲军提供军事指导和训练,并协助围剿阿布沙耶夫集团。这标志着美军重返菲律宾。此后,美菲每年都要举行“肩并肩”联合演习。近日,美太平洋舰队还向菲海军移交了6艘配置重机枪的美军舰艇,在当前中菲两国因南海问题风波再起时,美军此举充分让外界感受到了其“司马昭之心”。
3.解决海权争端,立法要跟上来。我国的相关法律比较陈旧,不太适应新的形势,执行度也比较小。美国和英国的船长都有执法手册,遇事不用请示,对照着做就可以了。而我们的规定是层层请示,等请示完毕,事情可能都过去了。
涉及领土和主权纠纷的外交原本就是最艰难的艺术,而这门艺术最基本的哲学就是,姿态不妨灵活,立场却要坚定;技巧可以“复杂”,底线却要“简单”,要把底线明明白白昭告天下,让他们很容易了解,哪些是可以商量的,那些是不容商量的。惟其如此,可以商量的问题才会变得容易商量,,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签字国,许多邻国已通过立法、行政等不同手段,向所有国家阐明了他们的立场,现在中国也必须补上这一课。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沙群岛。对于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围绕南沙问题的争端,我国政府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协商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针对现在南海的现状,中国提出南海问题是自己的核心利益,提出来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首先要有能力去保护。目前看来,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和对策没有错,没有失效,没有走到死胡同,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争端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符合东南亚国家最大区域利益、符合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最大国际利益。总之,南海作为我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不允许我们随意忽略,对于南海的主权的维护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南海问题形势分析

南海问题形势分析

南海问题形势分析近几年,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以越南、菲律宾等国为主)围绕南海问题引发的争端日益明显,声索国利用矛盾拉拢域外大国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同时,美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借口插手南海问题,并积极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

总体来说,当前南海问题主要呈现以下形势。

一、声索国加大对南海的争夺力度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国力的逐渐强大使南海争端中声索国产生了危机感,鉴于南海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意义,他们加大了对南海权益的争夺。

1、声索国加强军事准备越南军方人士称:”自2005年从俄罗斯购买了11架苏-27战斗机后,越南海军的空战能力大大增强,而购买苏-30mk、苏-39等先进战机的计划,也都在有条不紊地实施着。

越南计划在2015年前建成一支现代化海军。

”除越南外,2005-2009年东南亚国家的军火进口翻番,其中马来西亚增长72%,印尼增长84%。

除了军购,有关国家还加紧举行海上军事演习。

越南曾多次以”南沙岛礁被袭”为背景举行军事演习,菲律宾也多次与美国进行联合军演,旨在提高菲军队的海上作战能力。

可以说,声索国都在为争夺南海利益进行军事上的准备。

2、声索国对南海主权的争夺方式多样化在南海争端的声索国中,越南是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争议最大的国家。

越南除了进行公开的外交交涉、强化军事占领和行政管辖等手段外,还以柔性手段宣示其对这些岛屿的”主权”。

2010年3月13日,越南外交部声称越南对黄沙群岛(中国西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反对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gs) 在新出版地图中将西沙群岛划归中国并要求ngs做出修改。

3月26日,ngs在重压之下表示”改正错误”,将西沙群岛标示为”帕拉塞尔群岛”(paracel islands)。

[1]”地图事件”是越南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这一”柔性手段”实现了”软侵权”的目的。

此外,越南高层领导还相继赴南沙”宣示主权”。

4月1日,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视察南沙白龙尾岛,表示”将捍卫南沙群岛的主权”;12月21日,胡志明市市委副书记黄氏仁与越南海军司令部官员探访南沙6岛,这是胡志明市高官第7次到南沙”宣示主权”。

南海问题分析

南海问题分析
根据战略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在劣势大于优势、挑战大于机遇的情况下,理性的选择就是战略退守。然而,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迅速崛起的情况下,如果中央继续采取“韬光养晦”的战略退守对策,必然要面临巨大的政治风险。这是一个艰巨的国家战略难题!
2、中央面临着战争与和平的两难战略选择
不仅仅是菲律宾,事实上,实际军事占领或者口头宣称拥有中国南海诸岛主权的,还包括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哪些岛礁被侵占了,哪些海域中国依然坚守?军事准备、外交博弈,中国如何才能协调出击?共同开发,强硬对抗,解决南海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四国五方”军事占领
中国地图的右下角,都附有一个南海诸岛的小地图,标有9条断续的国界线,从事海洋工作的人都把它称为“九段线”。
在远离祖国大陆1500公里之外的南沙海域,南沙岛屿狭小,难以大量驻军,后勤保障困难,不利于长期固守。多年来,由于中国海军远程投放能力不足,只能守卫7个面积狭小的礁盘。
为了守卫这些岛礁,中国海军建立了“南沙巡防区”,以定期轮换方式驻守。台湾海岸巡防署在太平岛设立了南沙指挥部,总兵力约110人。
在南中国海,越南占领的岛礁已形成230海里的岛链,菲律宾在所占岛礁上进驻了1000名的海军陆战队士兵,马来西亚拥有一条600米长的简易飞机跑道。
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明确各方不采取单方面行动后,菲律宾近日再次通过法案,将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入“领海基线”。
一位军事专家说,“和平不是靠千万次发誓与协议来实现的”。
二、南海问题是一个“双重两难”的战略难题
1、国家面临内外双重战略压力
目前,南海的岛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南沙群岛争端解决没有实质性进展。而且,国家面临着双重压力:外部的挑战大于外部的机遇、内部的劣势大于内部的优势,这给中央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

浅谈中国南海争端问题

浅谈中国南海争端问题

浅谈中国南海问题一、南海的历史与现状南海又称南中国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域,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濒临中国大陆和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和柬埔寨。

南海诸岛分在我国海南岛以南和以东的南中国海上,按其分布形势,分为四大群岛,即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目前西沙群岛归中国大陆管辖,东沙群岛归中国台湾管辖,中沙群岛基本处于海平面以下,最大岛屿黄岩岛由菲律宾控制。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

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总面积24.47万平方海里,现属海南省辖区。

南沙西邻越南东濒菲律宾南临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向北是西沙、中沙群岛与海南岛相望,是中国传统海疆的最南端。

从历史上看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最早可上溯至秦汉时期就已经发现并命名南海诸岛,汉朝中期中国人已经发现了经南沙群岛到印度洋的航线。

此后,历代政府不间断地对南沙群岛行使实际管辖。

唐朝时南沙群岛划归琼州府管辖。

到清朝时中国人民在南沙海域捕鱼并居住,清政府将南沙群岛划入中国版图。

从最早发现到拥有主权,再到开发和利用,中国都远远早于其它国家,对此我们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其中就包括南沙群岛。

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它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日本窃取的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在此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国际实践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也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法、美、苏等国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以及各种文献和权威的百科全书均清楚地将南沙群岛标属于中国。

目前南海诸岛的现状是,被越南强占的岛屿有29个,占据最多;菲律宾有8个,占据最早;马来西亚占据了5个。

还有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分别抢占了2个和1个。

实际上,被中国控制的岛礁只有9个(大陆8个,台湾1个)。

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策略

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策略

浅谈南海问题的现状和解决策略导读:南海问题涉及国家多,关切的国家利益复杂,近年来有持续升温的发展趋势。

特别是美国重返亚太地区,越南、菲律宾将问题国际化、多边化的举措,加剧了南海的不稳定性。

面对复杂的南海问题,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需要我国在南海问题上,一是要坚持南海群岛及其海域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主张;二是坚持和平解决的战略方针;三是强调南海问题不应国际化,区域外势力的介入无益于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

一、新时期南海问题所面临的挑战我国是海洋大国,日益突显的海洋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主张管辖的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在广泛的海洋利益背后,面临着严峻的海洋问题。

南海问题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五国六方”的海洋争端。

虽然南海局势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近年来,区域外势力的干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让南海问题的不可控性增加。

因此,维护南海稳定、和平是新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海洋利益冲突加剧,周边国家强化了南海主权声索南海问题出现以来,南海岛礁一直处于争议的状态。

各当事国家纷纷发布主权声索,宣誓南沙岛礁主权。

并且,随着海洋战略利益的日益凸显,南海争端的“争议”状态也逐步发生转变,转而以“管辖权”的争议发展。

无论是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还是2012年越南将“南海”纳入所谓的主权范围,都说明南海问题越演越烈。

各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及附近海域的主权声索,甚至是主权管辖,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南海局势的不稳定性。

(二)美、日等的介入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近年来,南海问题有升温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等区外势力的介入,让区域性的南海问题国际化。

美国区域战略的调整,同盟战略关系的缔结,无形中加剧了南海的政治竞争。

美采取“分而治之”的亚太政策,在防范与排挤中国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自己在亚太的军事影响力,进而使南海问题成为牵制并制约中国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

到2020年,美国60%的军力将部署于亚太地区,通过与菲律宾、越南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形成战略合作关系,部署前沿军事,进而对中国形成包围的政治态势。

南海问题的现实状况与中国对策

南海问题的现实状况与中国对策

南海问题的现实状况与中国对策摘要:在南海问题上,在维护主权和利益方面中国面临一系列艰巨的挑战。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南海问题的由来、各大国介入南海争端的原因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就南海问题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和中国政府目前采取的政策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南海问题;主权维护;中国对策1南海问题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尽管有大量的史料和丰富的证据表明南沙群岛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命名的,也是中国人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南海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愈发凸显出来,各国觊觎染指南海以求分一杯羹的行为也越发明显了。

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使南海周边国家对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纷纷以种种借口非法占据南沙岛礁,从而南海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对中国够成严重挑战,对中国的边界安全以至整个国家海洋安全构成了威胁[1]。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捍卫南海主权对于优化国家安全战略环境有重大意义,是中国创造良好的和平崛起环境的重要支点。

此外,南海出海通道和海域安全事关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发展。

虽然中国拥有世界诸国中最长的海岸线之一,出海通道却被美国主导的由日本列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构成的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牢牢地封锁住,只能屈居为一个巨大的陆地濒海国家。

如果中国走向世界的海洋大门无法掌控,就很难有稳定和安全的海外市场和资源以及由此产生的海外利润回流,及回流利润滋养的社会稳定和民主政治的平稳发展。

显然,如果南海问题不解决,中国不仅宝贵的油气资源将大量流失,海上交通运输线将受到控制,中国走向海洋的战略也将受到阻遏[2]。

2南海问题中的大国介入尽管南海问题直接相关者只有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但是就目前看来,围绕南海问题,隐然已形成三方:中国为一方,东盟国家为一方,若隐若现的美、日、印、俄等大国因素为第三方。

在这三方中,第三方的各大国处于最有利的位置,它们不是台面上的玩家,只需根据自身需求作出灵活反应,却能起到牵制全局的作用[3]。

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与现状分析

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与现状分析

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与现状分析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南海拥有广阔的海域。

然而,南海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

这篇文章将深入分析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和现状,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根源1、主张领土主权的历史纷争南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被认为是中国的领土。

在历史上,中国曾通过各种方式对南海进行控制,例如航行、贸易和领土统治等。

但是,在19世纪后期,欧洲列强的崛起和日本的侵略,使得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了严重破坏。

去殖民化和抗战时期,日本曾单方面宣称对南海的主权。

1947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九段线图》,宣布对南海拥有主权。

2、国际法和标准的角度在国际法和标准的角度,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海基线是所有沿海国家的主权线。

领海宽度在12海里以内,海洋渔业和石油勘探等资源属于沿海国家的管辖范围。

领海以外的200海里内,是该国的专属经济区。

这意味着,沿海国家至少在12海里范围内对该海域拥有绝对管辖权和权利。

3、国际市场清晰性南海拥有丰富的能源、渔业和其他自然资源,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备受关注。

沿海国家都主张自己对该地区的领土主权。

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认为,南海是其领土,并进行了海洋勘探和开发。

而中国也主张自己对南海有主权要求。

二、南海问题的现状1、中国与越南之间的海洋争端中国和越南在南海的海洋争端始于20世纪90年代。

越南主张其在南海的主权,反对中国把海洋领土划为“九段线”。

2009年中国和越南在南海的海域出现了严重摩擦,中国公开发表了有关南海问题的白皮书,认为该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越南则认为中国的主张是违反国际法和标准的。

自此,在南海的海域,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海洋争端逐渐恶化。

2、中菲之间的海洋争端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海洋争端源于南沙群岛和黄岩岛的争议。

2012年,菲律宾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出申请,要求判定菲律宾在南海的领土和经济权。

然而,中国拒绝接受这项申请,并坚持其对南海的主权主张。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南海争端是指围绕着南海诸岛、南海海域以及相关水域资源的争议,涉及到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争议。

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领土、渔业、海底油气资源和航行自由等方面。

针对南海争端,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建议。

首先,南海争端的根源主要是历史原因和地缘政治因素。

南海地区存在着复杂的历史纠纷,各国对领土归属的立场存在分歧。

此外,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潜在的油气资源,各国对这些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南海争端的复杂性。

地缘政治因素也加剧了南海争端的敏感性,国际大国在南海地区展开的战略竞争对争端的解决增加了不确定性。

其次,南海争端应以和平解决为主导。

各国应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相关国际法律法规,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尤其是直接当事国应加强对话与合作,通过协商达成双赢的解决方案。

同时,应避免使用武力、威胁和恶化形势,避免激化争端,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创造有利条件。

其三,建议设立南海争端的多边机制。

南海地区涉及多个国家的利益,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关于南海的规则与机制。

这样的多边机制可以帮助各国进行沟通与协商,并在南海问题上找到最广泛而公正的共识。

这样的机制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和透明原则,使各国通过对话而不是对抗来解决争端。

其四,加强南海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各国应该在平等合作基础上共同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同时,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污染、海洋灾害等共同挑战,推动南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国际社会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南海争端的解决提供帮助和支持。

可以通过建立国际观察机制,加强对南海地区局势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挥协调和调解的作用。

同时,国际社会可以通过经济合作和发展援助等方式,提供各方共同发展的机会和动力,为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南海争端的解决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和平解决为主导,通过对话与合作寻求共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南海形势分析南海的定义及南海问题的历史由来(一)南海的定义南海是世界著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以闽粤沿海省界到诏安的宫古半岛经台湾浅滩到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的连线与东海相接。

整个南海几乎被大陆、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海疆边防。

(二)南海问题的历史由来“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和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内容。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南海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此后又发现了南海蕴藏着数量可观、价值连城的“可燃冰”。

此项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了菲律宾及越南武力侵占南沙地区岛屿的动机。

真正的南海问题是从七十年代,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利用军事手段强行占领或企图占领南海部分群岛开始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侵略强占的企图越发明显,军事活动日益频繁,甚至公然宣布对于南海部分群岛的主权,才真正把南海问题摆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一,南海目前的现状在国际争端中,领土和领海归属历来是最牵扯民族感情并容易引发冲突的热点。

南海作为中国周边的一个热点,争议越来越多。

因西沙、东沙群岛已由中国控制,目前争夺焦点主要围绕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中沙群岛主要为中菲之争,南沙由于面积最大且石油资源最丰富,已形成“六国七方”介入、“四国五方”军事占领的武装割据格局,“菲占最早、越占最多、马占最肥”。

如今,南海问题更是面临国际化,激烈化得紧迫问题。

有关国家,特别是菲律宾,越南等国更是依靠美国等国的力量,提出南海问题国际化的要求。

而目前的总体态势是“敌进我退”。

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的中国,却在南沙的资源的开发上相当滞后。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中国提出来的,但真正开发的是别人,搁置主权的是我们。

中国在海域管辖上的力不从心给了他国可乘之机,“敌进我退”是目前的现状。

二,南海对中国的重要性(一)资源方面1、南海我国海海域面积共350万平方千米,按国际海洋法规定属于我国的管辖范围约为21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海洋国土面积的2/3。

2、南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我国已经在南海的三个盆地:珠江口大型沉积盆地、北部湾盆地和莺歌海盆地打出若干口原油质量好、比重轻、含硫低的高产油气井。

此外越南到加里曼丹岛之间的最宽陆架区,已探明石油储量为6.4亿吨,天然气储量9800亿立方米,是世界海底石油的富集区。

某些国外石油专家认为,仅南沙海域的石油资源量可达418亿吨,南海可能成为另一个波斯湾或北海油田3、南海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全国已经探明有工业储量的148种矿产中,海南岛已探明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有57中,部分矿藏蕴藏量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南海下部蕴藏大量的可燃冰资源。

据估计,我国南海海底有巨大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

这些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有可以造福我国子孙万代的潜在价值。

因此南海问题绝对要提高到一个最重要的层面上来考虑。

(二)军事方面南海海域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连接马六甲海峡,是从亚洲通向印度洋,中东,欧洲的最近航路,是沟通两大洋和联系三大洲的海上枢纽。

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险要。

从海上位置来讲,南海作为我国南部安全的重要屏障,对于加深我国的战略纵深,给我海空力量以回旋的余地等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南沙群岛有是我海军前出的重要通道。

对于我军打破美国的军事强国的C形包围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南海上空是世界重要的航空通道。

我国、韩国、日本与东南亚各地的航线,菲律宾与中南半岛各地来往的航线都要经过南海上空。

西欧-中东-远东航线是世界最繁忙的航空线之一,它连接巴黎、伦敦、法兰克福等西欧主要机场和远东的新加坡、香港、北京、东京等机场,南海空域也是这条航线的重要通道;另外,西欧-东南亚-澳新、远东-澳新的部分航线也要经过这里。

因此,在南海的空中战略地位也十分重要。

同时南海对于我国能源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三,各国对南海问题的态度(一)美国,日本等国美,日等国妄想通过南海问题遏制中国的崛起,要求南海问题国际化,依靠国际法来解决南海问题。

这几国要求中国保证南海的所谓的航行自由的根本利益,其实是对中国主权的否定,是美国重返亚洲的一个表现。

(二)菲律宾,越南等国菲律宾对南沙群岛始终采取蚕食鲸吞的策略,称我国对南沙诸岛的防御不到位,一步步侵占我国领土,并侵犯我国与民在南海区域的经济利益。

其中最近几年更是联合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联合南亚各国妄使南海问题国际化。

我们需要正视现状,虽然我国一直在宣布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但现实情况是越南实际已经占领了其中的29个岛礁,而中国实际控制的岛礁相比较而言很少。

越南不断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的武器,对非法侵占的岛屿上增加的军队越来越多,在岛上不断建造军事基地,机场。

大批弹药也不断从越南本土运到南沙。

南亚各国竞相加大对南海资源的掠夺,并且不断扩充军备,态度越来越趋于强硬,使这个地区的不安全因素大大增多。

(三)我国对南海问题的态度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中国政府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

近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对此,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

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是不可取的,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

四,目前解决南海问题的难点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就目前而言,解决南海争端,海有一定的难度。

因而,认清楚形势,找准时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而对于现在以及将来来说,解决南海争端的难点在于以下两点:第一,如何应对美国等国因素。

菲律宾等国借美国之力抗衡中国,是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最大难点。

随着中美军事交流的进展和亚太安全磋商机制的确立,中国需要注意,不要把南海问题变成中美问题。

应尽量避免使南海问题国际化。

大国加紧介入南海,美,日,还有俄罗斯等军事强国军事政治实力的介入使得南海的形势更加复杂多变,这也成为南海问题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

第二,如何防止东盟国家联合。

虽然菲律宾、越南、印尼等国之间在南海海域的归属上也有争端,但他们有可能选择在东盟这个平台上,合力对付中国。

3月,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分别对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进行了访问,希望在多边发展和南沙群岛的石油开采等问题上获得东盟的支持,将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排除在外。

随着南海问题的不断升温,即将成为东盟主席国的印尼开始借助南海问题要求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进行谈判,试图把南海问题变成多边谈判。

于此同时,南亚各国不断进行的军备扩充,是这一地区的未来更加不平静。

第三,台湾为了争取和扩展“生存空间”,除了在经济上加强与东盟的联系和合作“以经促政”外,还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两面手段,企图与东南亚国家联手,达到利用东盟控制中国的目的。

而东盟却把台湾作为牵制中国在南海主权要求的条件,并利用大陆与台湾的矛盾在南海问题上渔利。

五,南海问题的解决方案当前,南海问题日益紧迫,但针对南海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到底是什么?是用战争的方式还是外交的方式,在我们看来,中国可以首先宣布几个原则:一是对中国南海的资源,中国仍坚持暂时搁置争议、欢迎合作开发的原则,但前提是一定要合作,要先谈。

二是中国坚决主张保障中国南海的自由航行权。

这是美国所在意的,而中国也同意。

三是中国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南海争端,不主张诉诸武力。

这三条原则宣布完之后,对于违反原则的领土侵占和经济活动,或者是武装挑衅,要坚决地展示强硬手段加以打击。

在中国南海问题上,不流点血,可能建立不起引人注意的规则。

第一,先礼后兵。

“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仍然是目前中国解决南海问题最佳方法,一方面我们在主权问题上绝不让步,坚持南海岛礁为中国主权,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目前南海现实和中国和平崛起的总体战略,尽量引导南海问题和平解决。

南海问题和平解决,一方面要不断显示我们诚意和善意,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坚决斗争准备,一味妥协和让步换不来和平,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过去中国南海问题的绥靖政策,已经基本证明失败。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外交政策——从这一点说,我们发展海洋军事力量,建造大型水上作战舰艇、建造航母的确已是燃眉之急。

军事上的支持对于此类事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外交谈判的胜利是不可或缺的。

我国在南海问题相关谈判中的最主要目标是确立中国对南海岛屿的主权。

我们必须加大外交斡旋,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以支持其对南海资源的开发为诱饵,逐一展开对南海相关各国的外交攻势,力求通过经济和军事上的压力,迫使其对南海主权归我的外交要求达成妥协。

二、大力发展经济力量,加快军事现代化建设。

从某个角度来讲,南海问题其实也是中美博弈的一角。

解决南海问题是中国崛起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而就目前我国的军事,经济力量来看,和美国等国还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首先,应加快建设航母、新型核潜艇和大型海上作战舰艇,加强远洋作战能力。

以中国目前的海空军实力,尚不具备远洋作战的能力,完全无法与美国抗衡。

一旦美国介入南海事端,则中国将处于极端劣势的地位。

其次,中国若对东南亚相关国家中的某一国发动战争,考虑到唇亡齿寒,相关国家极有可能相互联合,共同抗击中国海军在南海的军事行动。

而美国、印度等国出于对华遏制政策的考虑,日本出于对海上生命线安全的考虑,极有可能出兵干预,届时中国将处于极端恶劣的军事环境,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建设、海军发展将是一场灾难。

战争只因当是政治的延续,单纯以军事手段解决南海问题可以说是下策。

第三,与南海各相关国家展开广泛的非传统安全的合作,促进军事互信,通过军事合作,打击该海区的海盗,展示中国海军实力,对南海各相关国家产生威慑作用。

三、重视南海经济开发 ,充分利用南海的丰富资源。

由于南海距离中国大陆较远,加上综合国力有限,中国在南海的开发力度还很小。

南海诸岛是中国最早发现和最早经营的 ,我们有无可争辩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这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的承认。

但是,我们实际占领的南海诸岛数量有限 ,并且在南海的经济力量也很弱。

所以,我们在提高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同时也要采取合作开发的方式来解决南海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