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现象
专题三 九年级中考物理热现象

王.榴莲被切开后,其 香 味 将 很 快 充 满 整 个 房 间,这 一 现 象 主 要
说明( ).
A.分 子 间 存 在 引 力
B.分 子 间 存 在 斥 力
C.分 子 间 有 间 隙
D.分 子 在 永 不 停 息 地 运 动
4.(2013������ 福 建 莆田)科学家研制 出 一 种 纯 度 极 高 的 碳 化 硅 晶 体 ,用
������������������������������������������������������������������������������������������������������������������������������������������������������������������������������������������������������������������������������������������������������������������������������������������������������������������������������������������������������������������������������������������������������������������������������������������������������������������������������������������������������������������������������������������������������������������������
3 年 中 考 �����2������ 福 建 莆 田)使 用 温 度 计 测 量 液 体 温 度 时,如 图 所 示 的 四 种 方 法 中 正 确 的 是 ( ).
生活中的热现象

5、从冰箱里取出冻肉如何解冻最好? 用接近零度的冷水较好。因为冻肉温度是 在零摄氏度以下,若放在热水中解冻,冻肉从 热水中吸收热量,外层迅速解冻而使温度很快 升到零度以上,此时的肉层之间便有了空隙, 传递热的本领降低,使内部的冻肉不易再吸收 热量解冻而形成硬核。 若将冻肉放在冷水中,因冻肉吸热而使冷 水温度很快降到零摄氏度且部分水还会结冰。 放出的热量被冻肉吸收后,使内外层的温度较 快升高,而内层又容易吸收热量,这样,整块 肉的温度也就较快升到零度。如此反复几次, 冻肉可解冻。从营养角度分析,这种均匀缓慢 升温的方法也是科学的。
●保温瓶若没灌满开水或从灌满水的瓶 里倒出一些水后,马上就塞紧塞子,常 会看到瓶塞会跳起来,这是为什么? 当保温瓶未灌满开水时就塞紧塞子,瓶内 开水上面的空气就会遇热膨胀,使里面气体的 压强就大于外面空气的压强,于是就对塞子产 生一个很大的力而将塞子顶出;当从瓶里倒出 一些水时,随着开水的不断倒出,同时也有一 部分冷空气陆续地钻进保温瓶中,将瓶塞塞紧 后,进入到瓶里的冷空气也遇热膨胀,所以也 被顶出。因此,当从保温瓶里倒出开水后,先 把木塞轻轻放在瓶口上,让水汽渗出一部分, 然后再盖紧瓶塞,这样瓶塞就不会向上跳了。
3、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棍会冒“白 气”, "白气”向上飘还是向下落?它形成的 原因是什么? "冰棍"冒出的的"白气"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 棍周围遇冷液化成的细 小水珠,当然其密度大 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是 向下"飘"的。
4、在厨房里揭开锅盖时,若不小心被 100°c的水蒸气烫伤感觉比100°c的沸 水烫伤更厉害,这是为什么? 100°c水蒸汽遇到较低温度的人体皮肤,会液 化成100°c的水,短时间内即可放出大量的热。
物理生活中的热现象

物理生活中的热现象热是一种物理现象,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烈日炎炎的夏天到寒风凛冽的冬日,热无处不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影响和体验。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来讨论物理生活中的热现象。
一、热的传导热的传导是指热量在物体之间的传递。
当两个物体温度不同的时候,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达到热平衡。
例如,当我们把冰块放在热水中,冰块会逐渐融化,这是因为热量从热水传递到冰块,使得冰块的温度上升。
二、热的辐射热的辐射是指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出去。
我们常常可以在太阳下感受到热的辐射,这是因为太阳释放出的热能以光的形式传播到地球上。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热的辐射来实现一些应用,比如太阳能发电和红外线热像仪等。
三、热的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会发生膨胀,这是因为热能使得物体内部的分子振动加剧,从而造成物体体积的增大。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例子来说明这一现象。
比如,在炎炎夏日,车辆长时间停在阳光下容易发生轮胎爆胎的情况,这是因为轮胎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
四、热的相变物质在受热或受冷过程中会发生相变,这是热现象的一种表现。
我们熟知的水的相变是最为常见的。
当我们将水加热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并变成水蒸气;相反,当我们将蒸汽冷却到100摄氏度时,水蒸气逐渐凝结并形成液态水。
五、热的传感和利用人类通过各种感受器官来感知和利用热。
例如,我们的皮肤可以感受到热的温度变化,从而引发身体对热的反应。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热能来进行一些实用的应用。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加热器和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使用热水器加热水,或者利用火力发电来产生电能等。
在物理生活中,热现象无处不在,我们也必须正确认识和利用热能。
通过了解热的传导、辐射、膨胀、相变以及热的传感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热现象的原理,进一步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通过以上对物理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第七章热现象

小试题
1.下列事例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 B.冬天室内使用暖气取暖 C.用锯锯木板,锯条发热 D.盆中的热水温度逐渐降低
第八节 燃料利用和环境保护
一、燃料燃烧的实质: 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二、热值(q) 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 放出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单位:焦/千克(J/kg) 公式:Q=mq
第六节 内能
试题
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块熔化成铁水,它的内能不变 B、越滚越慢的足球,它的内能一定减小 C、木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放在高处的物体,它的内能一定大
1.一个热水袋内装有1kg的水,水的温度从90℃降低 40℃,已知水比热容为4.2×103J/(kg. ℃),求热水袋 内的水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实验题
选做题
11、图2中,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 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 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 [ B、C ] A.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 B.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 C.烧杯A内的水会逐渐减少 D.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
图2
4 2
探究
12、
2 4 A
图3
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
一、内能 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温 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二、改变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实质:内能转换 条件:存在温差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2、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 实质是机械能域内能的相互转换 思考: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吗?
热现象例子

热现象例子热现象是指物体在受到外界热量作用时所表现出的现象。
下面列举了十个关于热现象的例子。
1. 热胀冷缩:当物体受热时,其分子会加速运动,导致物体体积膨胀,称为热胀。
相反,当物体冷却时,分子的运动减慢,导致物体体积收缩,称为冷缩。
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例如,夏天汽车停在烈日下时,车身会因为受热而稍微膨胀,导致车门紧闭,难以打开。
2.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的过程。
热传导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例如,当我们在热锅上烹饪时,热量会通过锅底传导到食物,使其受热。
3. 火焰:火焰是一种由燃烧产生的可见光和热能的混合物。
当可燃物质与氧气在适当的温度下接触时,发生燃烧反应,产生火焰。
火焰的颜色和形状取决于燃烧物质的成分和温度。
4.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向周围发射热能的过程,不需要介质传导。
所有物体都会发射热辐射,其强度和频率取决于物体的温度。
例如,太阳向地球发射的热能就是一种热辐射。
5. 蒸发:蒸发是指液体在接触空气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而转化为气体的过程。
蒸发是一种散热的方式,因为它会消耗物体的热能。
例如,湖水在夏天受到阳光照射时会蒸发,使周围的空气变得潮湿。
6. 水沸腾:水在达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沸腾,即液体表面的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沸腾是一种剧烈的热现象,伴随着水分子的激烈运动和水蒸气的释放。
7. 热烧伤:当人体接触高温物体时,热能会传递给皮肤,导致热烧伤。
热烧伤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烧伤,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的温度和时间。
避免接触高温物体可以有效预防热烧伤。
8. 空调制冷:空调通过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并将其排出室外,从而使室内温度降低。
这是通过制冷剂在蒸发和冷凝的过程中吸热和释热来实现的。
空调制冷是一种常见的热现象,可以调节室内温度。
9. 熔化:当固体物质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其分子会加速运动,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结构变得松散,导致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这一过程称为熔化。
八年级上册物理热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热现象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热现象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热现象知识点1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的电荷有2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相互吸引的一定是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吗?不一定,除了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之外,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里的“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
3.起电的方法使物体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体原子核_子的能力并不相同.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_子能力强的物体就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_子能力弱的物体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正负电荷的分开与转移)(2)接触起电:带电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当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而带正电(负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向移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种起电的方式不同,但实质都是发生电子的转移,使多余电子的物体(部分)带负电,使缺少电子的物体(部分)带正电.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2.元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e的整数倍。
(元电荷就是带电荷量足够小的带电体吗?提示:不是,元电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指的某一个带电体,它是指电荷的电荷量.另外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是1.6×10-19C的整数倍。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4.电荷守恒定律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热现象知识要点

第一版《热现象》知识要点一、知识点搜寻:1、温度及温度计:⑴一理两规三区别;⑵一弯一甩七事项一理:指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两规:一是指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二是指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三区别:是指三种温度计的主要区别:区别如表一所示。
一弯:是指体温计的液泡上端附近有一个弯曲的缩口。
一甩:是指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向下甩几下。
七事项:①测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要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③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④测量时温度计的液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⑤要待到液柱稳定后再读数;⑥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⑦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物态变化:⑴六种变化吸和放,⑵固体分清晶非晶;⑶两方三因四区别,⑷两法特例雾霜“气”。
六种变化:是指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即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吸和放:指吸热和放热。
六种物态变化中三种为吸热过程;另三种为放热过程。
如图1所示,箭头向上者为吸热过程;箭头向下者为放热过程。
固体分清晶非晶:指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无熔点(注意:不能说非晶体无熔化温度)。
两方:指汽化的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
三因:指影响液体蒸发的三个因素,即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
四区别:指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①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在一定温...度.(与压强有关)下发生;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③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④蒸发时液体的温度要降低;而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即为沸点)。
两法:指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即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特例:①是指属晶体还是非晶体的几种特殊物质(晶体有金属、冰、海波、石英;非晶体有沥青、石蜡、玻璃、松香)。
②几种易升华的物质(冰、干冰、灯丝、碘、萘)。
热现象

热现象是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这样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
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也就是说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概念。
热学这部分很重要也很基础的一部分就是物态变化这部分,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物态变化这部分内容,物态变化主要包括融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凝华和升华。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体态叫熔化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体态叫凝固二.熔点和凝固点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3.熔点和凝固点4.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5.晶体和非晶体重要区别三.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并吸热2.晶体熔化条件:达到凝固点并放热。
第四节蒸发一.汽化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二.蒸发1.什么叫蒸发: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1)液体的温度。
温度高,蒸发快(2)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空气流动快蒸发快。
(3)液体的表面积。
表面积大,蒸发快。
三.蒸发吸热第五节实验观察水的沸腾一.什么是沸腾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从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二.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要继续吸热第六节液化升华凝华一.液化1.什么是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
2.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液化放热。
二.升华三.凝华1.什么是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2.凝华放热。
1.什么是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2.升华吸热。
一.温度计1.构造和原理实验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酒精或煤油。
泡上连着一根细玻璃管,管壁厚,壁上有刻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现象解题指导例1 有一支不准确的体温计,它的刻度是均匀的,当把它放到1atm的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4℃,用它测1atm的沸水时,示数为106℃,则当它示数为25℃,实际气温为多少摄氏度?例2 将刚烧开的开水倒入厚的玻璃杯,为什么很容易损坏?例3 开水瓶是很好的保温设备,根据热水瓶的结构,说说它是怎样取得保温效果的,开水放多少的保温效果最佳。
例4 城市里的蓝天工程就是供气单位向各用热单位提供水蒸气,供气的管道比较长。
根据你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用水蒸气供热有哪些优点?(2)蒸汽输送的管道用什么材料比较好?(3)管道的外层为什么要包装?包装材料需要什么特性?包装的最外层以什么颜色为最好?(4)当管道穿过两堵墙壁时为何要采用图示的结构?例5 如图,将试管中的20℃的冷水放到80℃的热水中,使冷水温度达到接近80℃所需时间为t1,另外将80℃热水放到20℃冷始终,使热水温度降到20℃所需时间为t2,则t1与t2有怎样的关系?例6 世界上最早的温度计是由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的,其结构如图所示。
先使球形容器中气体加热,放去以部分空气冷却时有一段水柱上升,然后可以从玻璃柱中液面的升降就能判断其温度的变化了,则:(1)它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如果液面上升意味着气温怎么变化?(2)这种温度计的缺点是什么?例7 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挡车窗上出现白色的“哈气”,于是他打开暖风,很快就能除掉“哈气”;夏天,在下大雨后,挡风车窗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于是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例8 下雪是正常的天气现象,为什么有“下雪不冷化雪冷”的俗语?冬天的雪为什么可以比喻为庄稼上的被子?春天的雪为何对植物的生长不利?例9 冬季种菜采用塑料大棚,从热传递的利用和防止角度分析,说明它的好处。
例10 火车的车轮直径在生产时要比套在它外面的箍内径大一些,这样,轮子套上箍以后就再也取不下来了,那么怎样才能使箍套在轮子上呢?例11 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直接加热水的装置,它的背面是金属凹版,如图所示。
热水管分A、B内外两管相套,当水贮存在A管或从A管经过时,被太阳照射加热而温度升高。
试简述它的原理。
例12 如图所示的试管中装有普通的水,在试管底部用一石块压着一块冰,水中还有一条小鱼,用酒精灯对B处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例13 如图所示,回形管ABCD里面灌满水,你采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管中的水顺时针流动?用哪样措施能看出水的顺时针流动方向?例14 柴油机的冷却系统是热机的重要系统之一,它是在柴油机气缸套连着水箱,试说说它是怎样加快冷却的。
例15 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栏杆与木栏杆,发现金属栏杆特别冷,这是什么原因?例16 寒冷的冬天在黑龙江的冰面上气温达-18℃,但凿开冰洞还能在江底打到鱼,这是为什么?例17 舞台上有时会出现人工“烟雾”,它是怎么形成的?例18 设计一个利用太阳能从海水中获得少量淡水的简易装置。
(1)画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提出一项提高淡化效率的简便方案。
例19 铁路的铁轨为什么每隔一定长度要有一间隔?但从上海到南京的铁轨上这种间隙为什么又没有了呢?例20 冬季奥运会冰上项目比赛时见运动员穿着冰刀鞋在冰面上快速划过,冰面上留下一道道痕迹,为什么冰上的阻力非常小呢?它与旱冰鞋有什么区别?例21 在好的开水瓶中先装有一定的0℃的水,然后放入一块-5℃的冰,过一段时间取出冰,瓶里还有少量水,则水的质量怎样变化,冰的温度为多少?例22 将一块-15℃的冰块放在室温为15℃面盆架子上,冰能不能直接熔化?在它的表面和周围有什么现象出现?例23 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到装有岁兵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着烧杯加热,当烧杯中有3/4的冰熔化以后,试管中的冰温度为多少?有多少冰会熔化?例24 夏天扇电扇会使人凉快爽,空调也能使人凉爽,其原理是否一样?解题训练1.一金属圆环内径是d,外径是D,对它均匀加热()A.d变小,D变大B.d不变,D变大C.d变大,D变大D.d变大,D变小2.有两个杯子,一个装半杯热开水,另一个装半杯凉开水,下列最好的冷却方法是()A.过5min把凉开水倒入热开水杯中B.过5min把热开水倒入凉开水杯中C.先把凉开水倒入热开水杯中再登5minD.先把热开水倒入凉开水杯中再等5min3.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D.真空环境的所压很低,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4.日光灯启辉器中弯曲的双金属片如图所示,接上电源后“动触片”与“静触片”相接,这是由于()A.双金属片内层热膨胀较大B.双金属片外层热膨胀较大C.双金属片内外层热膨胀一样大D.双金属片内外层受热不同5.许多电冰箱的后背漆成黑色,原因是()A.黑色物体的热辐射能力较强B.黑漆的强度较高C.黑色物体吸热能力较强,有利于冰箱内物体的降温D.黑色物体不易吸附灰尘6.人们常用取暖的一种热水袋如图所示。
它的表面有很多长条状的橡胶突起部分,这些突起部分相互平行且突起的高度较大,做成这种外形的主要目的是()A.使热水袋美观大方,起到装饰作用B.使热水袋能同时具有传导、对流和辐射的传热功能C.这种突起具有较好的弹性,在外界压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弹性形变,以防止在某种重压下,所灌热水将热水袋胀破D.减小热水袋与人体的直接接触面积,以降低热水袋的放热速度,实现缓慢放热7.在炒花生、葵花子或栗子时,锅中总要放些沙子。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使炒锅的温度升高B.让沙子吸收一些水分,使炒货更脆C.使炒货均匀受热且不直接与锅底接触D.让沙子吸收一部分热,防止因温度过高而使炒货变焦8.如果冬天露宿野外,只有三张相同的毡子保暖,怎样分配使用这三张毡子?以下有四种方案供你选择:①全部盖在身上;②全部垫在地上;③一张垫在地上,二张盖在身上;④二张垫在地上,一张盖身上.(1)根据你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判断哪一种方案是最佳选择.(2)为了正确的选择,你必须了解什么因素,如果手边有热水袋、手表、温度计等物品,你如何实验验证?9.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将它放入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挂在教室墙壁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应是()A.27℃B.30℃C.32℃D.37℃10.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比内焰高。
11.王宇要将一杯很烫的开水尽快冷却下来,现仅还有一只空杯,应。
其中蕴藏的物理原理是。
12.煮鸡蛋时,水沸腾后,分别用文火与猛火继续加热将鸡蛋煮熟所用的时间(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
13.“热管”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传热本领特别强的物体。
“热管”结构并不复杂,它是一根两端封闭的合金管,管内壁衬了一层多孔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满酒精或其他易汽化的液体,如图所示,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量会很快传到另一端,试分析其中的道理。
14.我国北方为了室内采暖,用管道将热水从锅炉输往室内,在管道上方的天花板上常可看到被“熏”黑的痕迹,如图。
(1)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形成这种黑迹的原因。
(2)提出一种观察或实验的方法,用以判断上述解释的正确性。
15.往厚的玻璃杯中倒开水时,往往是先倒一小点开水在杯子中转动后倒掉,再往杯中倒大量开水,说明这样做的好处。
16.冬天,室外的小水缸中存有水,水结冰时为何能把缸冻坏。
17.体温计在结构上和常用温度计不同,请说出几个这样设计的优点:(1);(2);(3)。
18.把一段长约5cm的蜡烛,粘劳在一个碗底,然后把水装入碗内,使水面刚好到蜡烛的边缘,然后点燃蜡烛,如图所示,试说明你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19.使高温的高压锅较快冷却的最好方法是()A.自然冷却B.打开限压阀C.用凉水淋锅盖D.将锅的下部浸在凉水中20.人们常说井水冬暖夏凉,这是因为()A.井内冬夏温度变化小,地面冬夏温度变化大,所谓“冬暖夏凉”是井水温度与地面温度比较而言的B.井水受地热的作用而有较多的热能C.井水远离地面,不受空气流动的影响,因而具有较多的热能D.井水暴露在空气中,夏天气温高,蒸发得快,吸收了较多的热量,因而温度较低21.我们日常所看到的气体打火机中使用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丁烷在常温下成液体状态B.丁烷在常温下既可以呈液体状态,也可以呈气体状态C.用力压下打火机阀门,让喷出来的气流对准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使温度计的示数降低D.气体打火机里液体上方是空气22.将一块-10℃的冰放到保温瓶中,瓶中再注入0℃的水,塞上瓶盖,过一段时间会出现()A.冰与水的质量不变B.水的质量不变,冰的质量增加C.冰的质量不变,水的质量减少D.水的质量增加,冰的质量减少23.制造金属工件时,为增大工件的硬度,将烧红的工件放入冷水中进行“淬火”,此时会发出“吱吱”的响声,并在水面上看到大量“白气”,这些现象表明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24.将晚上盖的棉被放在太阳下晒会儿,收被子时拍打一下,为什就感觉特别暖和?25.小水滴滴入烧得很热的锅中,为什么会反复跳动直到消失?26.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少女同学常年使用护肤品,以保护皮肤湿润有弹性,使用护肤品时很有学问,化妆品一般分为油脂、粉脂和中性。
春秋一般使用油脂(油性),而夏天一般使用粉脂的,你利用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27.冬天的早上如果乌云满天,则地上不易成霜,气温也不会太低,这是为什么?28.水滴掉在热的油锅中,会有“爆沸”现象,而油滴在沸水中却没有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还有什么现象同样可以证明你的观点?29.在油锅里倒入一份醋和两份油进行加热,不一会,锅里的油和醋就会上下翻滚,此时一位表演者将手放入锅内却没有受到损伤,这是因为()A.表演者长期练功,能忍受高温B.醋能在手的表面产生保护层,避免表演者被烫伤C.由于对流,醋能很快将沸油的温度降低D.虽然锅里的油和醋上下翻滚,但沸腾的只有醋而不是油30.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其重要原因是它遇热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可燃物周围的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绝了,使可燃物不易燃烧。
31.餐馆在烹炸食品时有三种食用油可供选择,分别是沸点较高的豆油,沸点较低的色拉油,沸点低的菜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