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试卷知识讲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基础知识

高语必修四基础知识第四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12、苏武传班固13、张衡传范晔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一、作者简介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西汉、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通史《史记》(原名《》)。
《史记》全书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12 (记历代帝王政绩)、30 (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70 (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10表(大事年表)、8书(记各种典章制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时期,到元狩元年,长达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 ,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北宋司马光的《》并称为”“史学双璧”。
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
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 与司马相如合称“”。
遭受腐刑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武帝想让李陵为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护送辎重。
李陵谢绝,并自请步兵五千涉单于庭以寡击众,武帝赞赏李陵的勇气并答应了他。
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时却遭遇匈奴单于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却越聚越多,粮尽矢绝之后,李陵最终降敌。
武帝愤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说:“李陵侍奉亲人孝敬,与士人有信,一向怀着报国之心。
他只领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
”然而,随着公孙敖迎李陵未功,谎报李陵为匈奴练兵以期反击汉朝之后,武帝族了李陵家,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必修4 第四单元测验试题

高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一、基础知识(14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禅.(shàn)让宫阙.(quē)解剖.(p ōu)粗鄙.(bǐ)B.暂.(zàn)时辟.(pì)路琐.(suǒ)碎啮噬.(shì)C.杀掠.(luě)舟楫.(jí)显赫.(hè)上溯.(shuò)D.涨.(zhàng)价恬.(tián)退轩冕.(mi ǎn)卓.(zhuó)著2.下列各组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编篡降格以求天真磬露夸大其辞B.国萃数见不鲜奋世嫉俗根深蒂固C.濒临心悦臣服莫名其妙吹毛求疵D.俯瞰直接了当实至名归泱泱不乐3.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听说连一向__于现银的乡下人,也知道这既便当,又可靠,很乐意收受,行使了。
②我们不必恭读《钦定二十四史》,或者入研究室,__精神文明的高超。
③想无名而终于有名,其原因大概因为历史需要__清高的样板,而这类样板又只能通过才艺成果的传扬完成。
④陶渊明归隐田园,以“力耕”谋取“衣食”。
这种情况与富贵绝无__,在古人心目中乃成为纯正的清高。
A.执迷审察树立因缘B.执迷审察竖立姻缘C.直迷审查树立姻缘D.直迷审查竖立因缘4.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从抽象的道理上说,清高与市场经济是绝不相容的;实际情况使人感觉到清高概念所包含的某些内涵,其价值趋向不仅未见疲软,坚挺之势,这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系列正反互补思想的奥秘。
A.一定且又反有B.几乎但却反有C.几乎且却却有 D.一定但又却有5.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上海“申博”成功,离上海“几步之遥”又风情万种....的杭州,自然是游客们除上海以外的首选。
B.经过3年多努力和发展,被老百姓拍手称快....的“民心工程”——首批示范性高中建设已基本完成。
2019学年高一语文必修4:第4单元单元考点链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含答案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本专题走进语言现场,要想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就要学会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试说明》规定:“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要求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字的中心。
”这一考点要求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思想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一个提炼与综合的过程,同时也是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这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概括段落中心是基础。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每一个主体段落都相对集中地表达了一个中心,一个段落的中心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内容要点。
文章有几个主体段落就有几个内容要点。
多个内容要点按或并列、或对比、或层进、或阐述等关系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文章的中心。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角度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设问类型(1)概括类型:请概括……(2)列举类型:请分条列举……(3)比较类型:请比较××与××的不同。
一、答题方法1.突破核心句所谓核心句,就是文章的概括句、总结句、中心句、承上启下句等,这些句子往往是理解文意、概括文章具体内容的关键。
这种句子或词语大多在篇首或篇末,也有些在篇中或标题中。
2.寻主要线索主要线索就是文章的思路或脉理。
精研脉理,把握思路,概括文章具体内容,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寻找主要线索也要善于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和标志性的语句。
3.全局析层次有些文章的中心意思比较含蓄,难以把握,只能在理解和分析文章整体内容的基础上获得相关文字信息,层层概括,综合归纳,反复筛选,然后运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4.挖隐含信息语境是表达感情、思想的铺垫,关键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既有表层含意又有深层含意(隐含意义),只有把语言的深层含意挖掘出来,才算真正理解阅读材料,吃透作品的含意,从而准确归纳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中心。
隐含信息有时还体现在注释、说明或情景材料中。
二、答题步骤1.圈答题区间根据题干的要求,分析文章的层次,概括每层的内容,圈定符合题干要求的区间。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测试题1

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吊丧(sā)属文(ǔ)郓城(jùn)连辟公府(bì)B、更嫁(gē)汤镬(hùo)摈弃(bìn)乞骸骨(hé)C、负荆(jī)渑池(ǎn)避匿(nì)檠弓弩(qí)D、刎颈(jì)陛下(bì)节旄(máo)礼节甚倨(jū)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坦露心扉完璧归赵藕断丝连翻手为云,复手为雨B、坚明约束所向披糜苦心孤诣春宵一刻值千金C、屈节辱命困顿穷厄哀声叹气众口铄金,积毁销骨D、合契若神锐不可当婉言辞谢受之有愧,却之不恭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孰与:比……怎么样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佯为:装作C、苟信然,则天之高邈…… 信然:相信是这样D、上下肃然,称为政理政理:政治清明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B、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C、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D、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B、得夜见汉使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与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6、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公车特征拜郎中B、未尝得题然后为诗C、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D、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书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 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B、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见《周礼》,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种经书。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ppt实用课件(课件+习题) 1

二、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君子生非异也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通“性”,资质、禀赋
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登高.而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舟揖者,非能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容词做名词,高处 (2)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名师锦囊(二)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 上,具难并。(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嘉宾)《滕王 阁序》 例: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旧交情)《赤壁之战》 例:将军身被坚执锐。(坚硬的铠甲;锋利的武器)《陈涉世家》
第15课 劝学(节选)
精研课文 锻炼思维
1.背景链接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原文相当长。可分为前后 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 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问题。全文的中心思想是 “学不可以已”。本文三段,节选自原文的前一部分,它 们在原文中是不连贯的,但各段的内容基本上是完整的。 课文重点在于阐述学习有增长知识、培养品德、发展才能 的作用,所以任何人都要不懈地努力学习。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答案:(1)古义:爪子和牙齿 (2)古义:蟹腿 (3)古义:藏身 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积善.成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形容词做名词,善行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 达标训练13 版含解析

基础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逾.越/虞.诈璇.玑/旋.转骸.骨/骇.然B、驿.站/不怿.蟾.蜍/潺.湲篆.文/撰.述C、邓骘./白鹭.合契./修禊.孝廉./链.接D、阉竖/阏.氏帷幄./龌.龊讽谏./斑斓.解析A项,yú,xuán,hái/hài;B项,yì,chán,zhuàn;C项,zhì/lù,qì/xì,lián/liàn;D项,yān,wò,n。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游:游学,游历。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征服.C、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发:拨动.D、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因:趁机,乘机。
解析B项,“征”是“应验”的意思。
答案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B项,均为介词,在。
A项,副词,才/副词,就;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D 项,代词,他/助词,的.答案B4、导学号506800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大王必欲急.臣B、时.天下承平日久杖.汉节牧羊C、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妙尽璇机之正.D、皆共目.之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项,都为形容词用作动词;B项,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D项,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项,宾语前置,其他三项均为介词结构后置,D项省略了“于"字.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覆盖周密..无际B、衡下车..,治威严C、举孝廉不行..D、时国王骄奢..项,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而细密.B项,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总结复习1ppt课件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字蔚宗,顺阳人
二.词语、成语积累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完璧归赵、布衣之交、负荆请罪、怒怒发冲冠、刎颈之
交、
《苏武传》: 《张衡传》: 不慕当世、诡对而出、合契若神
恐前语发、屈节辱命、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穷厄、
三、课文重点:
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 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 、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 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宾语前置: 何以知之。
君何以知燕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
4.介词结构后置:
文言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古今异义词
1、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指给人看 古义:平民 古义:条约
4、明年复攻赵 古义:第二年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今义:布做的衣服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3、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5、于是相如前进缶 古义:走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扬言 今义:宣告,表明立场观点的文告 7、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 今义:卑鄙下贱 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亲,指内亲,父母兄弟姐妹等;戚,外戚,母系或妻系的亲 属。“亲戚”一般指内亲,有时也指外戚。 今义:指旁系亲属,不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ppt精品课件(课件+习题,13份)2

(7)外连衡而斗 诸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会盟而谋弱 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约从离 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伏尸百万,流血漂 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心词+定语+者”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原来是挑选狭长形的 桃核来雕刻核舟的) 3.“中心词+之+定语”
名师锦囊(一)
定语后置
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
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 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分类与举例说 明: 1.“中心词+之+定语+者”
这可以看作古汉语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准格式。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日行千里的马, 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6)动词作名词。亡,逃跑的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北,溃败的军队 (7)使动用法。斗,使……争斗 (8)使动用法。弱,使……弱,削弱 (9)使动用法。离,使……离散 (10)使动用法。漂,使……漂浮 (11)意动用法。重,以……为重,看重
4.[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因 ①因 遗策____________ . ②因 利乘便____________ . ③因 河为池____________ . (2)固 ①据崤函之固 ____________ . ②君臣固 守以窥周室____________ . ③然后践华为城, 因河为池, 据亿丈之城, 临不测之渊, 以为固 _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试卷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高一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测试卷(2011. 05)一、文言选择题。
(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召有司案图 B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 .遂乃研核阴阳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明年..复攻赵 B .皆为陛下所成就..C .衡下车..,治威严D .君不如肉袒服斧质请罪..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宁许以负.秦曲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其一人夜.亡 ④单于壮.其节 ⑤且庸人尚羞.之 ⑥皆共目.之 ⑦反欲斗.两主 ⑧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⑨卒廷.见相如 ⑩舆.归营 A .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⑨⑩ B .①⑦/②/③⑨/④⑤⑧/⑥⑩ C .⑦⑧/①②/③⑨/④⑤⑥/⑩ D .①④⑤/②/③⑨/⑦⑧/⑥⑩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而君幸于赵王 C .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 D .何以复加?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我见相如,必辱之.效死于.前A. B.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游于.三辅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单于壮其.节C. D.秦强而.赵弱其.牙机巧制二、按课文内容默写。
(20分)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曰:“不若也。
”相如曰:“,,。
,?故吾念之,,。
,。
,。
”三、文言文阅读题。
(共44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6—9题。
(20分)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6.以下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4分)A.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愈:痊愈B.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论:判罪C.律前负.汉归匈奴负:背叛D.幸.蒙大恩幸:宠幸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4分)例句:何谓相坐A.剑斩虞常已 B.使决人生死 C.为降虏于蛮夷 D.何以汝为见8.对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4分)①欲因.此时降武②君因.我降③汝为.人臣子④与君为.兄弟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9.翻译下列句子。
①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4分)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②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4分)(二)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选段,回答10—14题。
(24分)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
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0.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4分)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备:防备B.牧杜.门不出杜:关闭C.乃复强起使将.兵将:带领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D.于是乃具.选车得一千三百乘具:具备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4分)例:边不得田畜..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12.下列各组句子,都反映了李牧排除干扰坚持自己的主张和做法的一项是( )(4分)(1)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2)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3) 为约日:“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4)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5)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6)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7) 牧日:“王必用我,臣如前,乃敢奉令。
”(8) 李牧至,如故约。
(9) 其余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A.(3)(5)(7)(8) B.(1)(2)(4)(9) C.(2)(4)(6)(8) D.(5)(6)(7)(8) 13.下列对文意的概括与原文内容不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 ) (4分)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A.李牧镇守雁门关时,采用强说保守但不失明智的策略,效果良好。
B.由于听信奸臣的谗言,赵王派人代替了李牧,结果损失惨重。
C.赵王在万不得已的情形下,答应了李牧的条件。
李牧又重新回到雁门关。
D.李牧经过充分的准备,在战场上采用了诱敌深入的策略,打得匈奴大败。
14.翻译下列句子。
(8分)①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②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四、文学名著欣赏。
(16分)1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篇第三十》)根据选文的内容,请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过错。
答:16.下列有关《三国演义》51~75回的情节概括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A.周瑜气死后,诸葛亮欲以吊丧为名,往江东寻贤士辅佐刘备。
周瑜部将皆欲杀亮,见赵云带剑相随,不敢动手。
又见其祭奠周瑜的哀痛之状,遂觉瑜、亮不和是虚言,鲁肃更是认为周瑜之死完全是“自取死耳”。
诸葛亮祭罢,遇庞统,劝统投奔刘备,然后安然返回荆州,只等庞统不受孙权重用来投刘备。
B.马超为报父仇兴兵入关。
西凉太守韩遂念及与马腾的兄弟之情,不忍害超,与超一起挥兵攻曹,长安郡守钟繇退守潼关。
曹操派曹洪、徐晃以十日为限紧守潼关。
马超大骂搦战,曹洪多次要厮杀,徐晃苦苦阻挡。
曹洪性格暴躁,终于第九日兴兵出战,失了潼关。
曹操大怒,按军令斩了曹洪。
C.张松献计刘璋,欲结曹操以拒张鲁,暗则画西川地图本藏身,欲献西川。
张松受尽曹操怠慢,终因言得罪曹操被乱棒打出。
张松又欲转投刘备。
于路遇前来接应的赵云,又得玄德引卧龙、凤雏亲自来接。
刘备礼待张松,张松感其恩义,愿为内应,并献出地图,举荐法正、孟达二人,同为内应助刘备图西川。
D.长史董昭上表请尊曹操为魏公,加封九锡,侍中荀攸坚决反对,劝曹操谦辞不受。
曹操兴兵江南,命荀攸跟从,荀攸知道曹操有杀己之心,托病留在寿春。
曹操怀疑荀攸对他不忠,叫人送一盒饮食给他。
荀攸见是空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盒,知道自已不为曹操所容,便服毒自杀了。
曹操事后很懊悔,命厚葬之。
E.杨修是曹操的行军主薄,为人恃才放旷,曾多次触犯曹操之忌:他看出曹操书“活”字于门上是嫌门太阔;看出曹操梦中杀侍卫是假装的;他参与曹植、曹丕的皇位之争并触怒曹操等。
最后,杨修在曹操兵驻斜谷时由曹操随口说出的“鸡肋”号令预知曹操退兵之意,因而被曹操以“扰乱军心”之名杀害。
17.请简述“关云长单刀赴会”的相关情节。
(5分)高一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测试答题卷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选择题。
(53分)二、按课文内容默写。
(20分)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9,,,。
,?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曰:“不若也。
”相如曰:“,,。
,?故吾念之,,。
,。
,。
三、文言文阅读题。
9.翻译下列句子。
(8分)①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4分)②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4分)14.翻译下列句子。
(8分)①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4分)②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4分)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0四、文学名著欣赏。
(16分)15.答:17.请简述“关云长单刀赴会”的相关情节。
(100字左右)(5分)高一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测试答题解析一、1.D(A.“案”通“按”;B.“畔”通“叛”;C.“去”通“弆”)2.D(A.明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此为第二年; B.成就,今指成绩,此为栽培提拔;C.下车,今为从车上下来,此为上任;D.无)3.B(①使动②形容词作动词③名词作状语④意动⑤意动⑥名词作动词⑦使动⑧意动⑨名词作状语⑩名词作动词)4.D(ABC为被动句,D为宾语前置)5.C(A为代词,他;B为介词,在;C前者为连词表转折,后者为连词表并列;D为代词,他的)二、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三、6.D.幸:幸而。
7.D.(A无变化;B省略句;C状语后置)8.B(①因为;②通过,经由;③④作为)9.①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②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10.D(具:准备)11.C(ABD和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C、名词作状语)12.A13.B(原文中没有提到“奸臣谗言”)14.①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
②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
五、15.(6分)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
首先要正视自己的错误,错则改之,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对于别人的错误,要宽容对待。
16.B、D(B曹洪被赦免,后还救了曹操;D是荀彧而非荀攸)17.鲁肃为助孙权夺回荆州,邀请关羽前来临江亭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