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影像检查应遵循的原则
医学影像学 第一章 总论 小测验

医学影像学第一章总论小测验1. 下述组织在X线图像上呈低密度的是: [单选题] *A.骨B.肌肉C.脂肪(正确答案)D.钙化E.肝脏2. 人体MRI最常用的成像原子核是 [单选题] *A.氢原子核(正确答案)B.钠原子核C.钙原子核D.磷原子核E.氮原子核3. 下列那一项不是MRI成像的局限性 [单选题] *A.检查时间相对较长B.易发生不同类型伪影C.通常不能整体显示器官结构和病变D.受部分容积效应影响,小病灶容易遗漏E.可进行功能成像(正确答案)4. 下列组织CT值为0HU的是 [单选题] *A.空气B.脑实质C.骨骼D.肝E.水(正确答案)5. 下列不属于超声成像主要类型的是 [单选题] *A.A型B.B型C.C型(正确答案)D.D型E.M型6. 下列选择影像检查应遵循的原则那些不正确 [单选题] *A.选择诊断价值高的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B.选择无创或微创的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C.选择易行、费用低的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D.选择最新、最前沿的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正确答案)E.选择安全性高的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7. 下列关于X线成像优点哪项错误 [单选题] *A.空间分辨率高B.X线辐射剂量相对较低C.密度分辨力高(正确答案)D.检查费用低E.单幅图像能够显示较大范围的组织结构8. 下列MRI检查禁忌证,错误的是 [单选题] *A.有心脏起搏器B.幽闭恐怖症患者C.有心肺监护仪者D.有碘过敏史(正确答案)E.体内有铁磁金属植入物9. 关于X线分析与诊断方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单选题] *A、X线诊断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B、对X线图像应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C、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推理D、应注意投照技术条件E、强调观察异常征象,对正常征象可以忽略(正确答案)10. 下列哪些不是超声成像的物理现象 [单选题] *A. 指向性B. 感光效应(正确答案)C. 反射D. 衰减E. 多普勒效应11. 下列哪项不是CT增强的目的 [单选题] *A.CT平扫后均需行CT增强检查(正确答案)B.提高病变组织同正常组织的密度差C.显示平扫上未被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变D.有助于病变定性E.了解病变血供情况12. 以下CT优于MRI检查的是 [单选题] *A.软组织分辨率高B.显示钙化灶(正确答案)C.多参数成像D.多切层成像E.无需血管造影剂即可显示血管13. 下列成像方法,哪一种较少用于骨骼疾病检查 [单选题] *A.平片B.ECTC.CTD.MRIE.超声(正确答案)14. 摄胸部平片所形成的对比是天然对比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15. 1859年发现X线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16. CT增强扫描,病变强化是指病变密度较平扫时的病变密度要高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17. CT分辨力高,可作出病理性质的诊断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18. 磁共振增强常用造影剂是碘剂 [单选题] *对错(正确答案)19. 多普勒超声可无创观察人体血流及组织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20. 磁共振检查无电离辐射 [单选题] *对(正确答案)错。
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一章绪论学习指导及练习题目

2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标1.掌握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特点和综合应用比较;影像诊断原则。
2熟悉影像诊断中异常表现观察分析内容。
3.了解影像诊断步骤。
二、重点和难点内容1.X线摄影、CT、超声、MRI检查的临床应用。
2.X线摄影、CT、超声、MRJ不同成像技术间的综合应用。
3.综合应用同一种成像技术的不同检查方法。
4.影像诊断原则、步骤及阅片方法。
三、习题(一)名词解释1.同病异影2.异病同影(二)填空题1.医学影像诊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和.2.异常影像表现观察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和=3.综合分析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作出的影像诊断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三)单项选择题【A1型题】1.影像诊断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关于这一原则描述不疋砌的是3 A.熟悉正常影像表现及变异 B.辨认异常影瘤美毓C.诊断结论不需要结合临床信息D.分析和归纳异常影像表现E.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诊断1.关于影像诊断步骤描述,不正确的是A.按照一定的顺序系统、全面•、有序地对图像进行观察分析B.阅读申请单明确患者检查信息、检查目的及要求C.检查影像学图像质量是否符合诊断要求D.认真分析图像显示的异常表现E.结合临床资料作出肯定性影像诊断2.下列关于影像诊断的描述,正确的是A.肯定性诊断:CT显示的阑尾增粗,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诊断阑尾炎B.否定性诊断:临床怀疑肺炎,影像检查确诊肺炎C.可能性诊断:CT检查显示胆囊内高密度影,诊断胆囊结石D.否定性诊断:X线显示输尿管走行区高密度影,诊断输尿管结石E.肯定性诊断:右肺上叶类圆形结节,考虑结核球可能3.下列各方面内容不属于异常表现观察分析的是A.病变的位置、数目B.病变的大小、形状C.病变的可能性诊断D.邻近器官及功能性改变E.病变密度、信号改变4.不属于影像阅片前需要了解的内容的是A.核实患者信息及检查号B.明确检査目的C, 了解所用的检査技术 D.有无伪影存在 E.评价图像质量5.结合临床进行影像诊断时结合的资料不但指A.性别B.年龄C.结婚史E.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D.职业史46.MRI检査的临床应用包括A.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乳腺、纵隔B.脑内微小转移瘤、骨挫伤C.关节软骨退变、韧带损伤D.脑脓肿和脑转移瘤鉴别E.以上均正确(四)简答题1.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有哪些?2.影像诊断步骤及内容主要包括哪几方面?四、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同病异影:临床上,同一疾病不同发展阶段或类型影像表现不同。
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择

影像学检查的合理选择如今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这么多,到底哪种好,哪种差,应该如何选择呢?医学影像学发展速度很快,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新的检查技术和检查方法层出不穷,不单是病人搞不清楚,事实上有很多临床医生也容易混淆。
选择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其出发点不应该是医生的喜好,也不应该是病人的要求,而应该是病情的现实需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病人为中心”。
大家都知道,各种检查方法在价格上的确有贵贱之别。
但应该指出,它们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好坏之分,只有应用得当才好。
下面就部分影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首先作一个简要的总结。
X线透视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耗时短暂,检查结果“立等可取”;最重要的还在于它可以从多个角度、连续、动态地观察到人体的活动图像如呼吸的运动、心脏的搏动等等。
因此,透视一直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完全取代它。
但是,透视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图像粗略、模糊,难以看清细节,不能留下记录以供会诊或作为前后对照之用,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施行检查的医生的诊断水平和对工作的认真细致程度。
要是这个医生水平低下或者是工作不负责任,对于病变,他可能会视而不见,或者会把一些正常的、变异的情况视为病变,造成漏诊、误诊,而其他医生却无法给他纠正。
所以目前很多医院取消常规透视检查,仅作为多角度动态观察时使用。
透视的缺点恰恰可以被X线摄片的优点所弥补,摄片所得的X光胶片影像清晰,层次分明,病变的细节一览无余。
另一方面,摄片的曝光时间很短,一般仅仅需要零点几秒甚至是零点零几秒的时间,放射防护容易实施,患者接受的辐射远比透视为少。
更重要的是,由于影像记录于X光胶片这样的载体上,医生可以反复认真地阅读,可以借助放大镜、强光灯等辅助工具仔细地研究病变的细节,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医生或专家的会诊而大大地减少漏诊、误诊的可能性。
此外,这些胶片对于患者来说,可以作为疾病档案以供前后对照,以利医生追踪确诊和评价治疗效果;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这些胶片则是宝贵的资料,对后人也是很难得的教材。
影像检查选择注意事项

影像检查选择注意事项口袋书一、关于X线辐射二、X线摄片检查三、胃肠道造影四、CT检查五、CT增强检查六、CTA检查七、MRI检查八、人体植入物MRI检查九、申请单简要病史填写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6665版,内部资料影像检查选择注意事项口袋书(6665版)为了被检查人员的健康不受无辜影响和提升影像检查诊断质量,特编辑如下事项:一、关于X线辐射1.1、透视、X线摄片、CT检查均有电离辐射,MRI检查无电离辐射。
1.2、关于辐射量大小:X线摄片检查电离辐射较小,做相当于乘坐一次飞机的电离辐射;DSA、消化道造影、CT、胸透辐射量较大,一次胸透辐射量是一次摄片检查的100倍以上。
1.3、10岁以下儿童尽量减少作有辐射检查,一般优先选用辐射量较小的X线摄片检查,检查时注意对敏感组织器官部位防护,注意年龄越小受辐射影响越大,敏感器官包括:甲状腺、性腺、晶状体、胸腺。
1.4、孕妇禁作有辐射检查。
1.5、育龄期妇女作有辐射检查请遵守“十天规则”:就是X线检查应在月经期后10天内进行,因为在这段时期内还没有排卵,可以避免X线对卵子的损伤而出现妊娠异常。
1.6、选择辐射检查原则:尽量减少没有必要的辐射。
二、X线摄片检查2.1、检查部位无金属等高密度覆盖物,包括:衣物的金属钮扣、金属丝线、金属内衬和金属饰物等。
2.2、尽量洗净检查部位皮肤,包括泥沙、膏药等。
2.3、胸部平片一般采取立位,以便于发现气胸、胸水等疾病,无法站立者请选择CT检查。
2.4、腹部平片、腰椎平片、骨盆平片尽量排尽大便;除急腹症外,最佳先做好清洁肠道准备并关注肠道气体的吸收和排泄,以减少粪便及肠道气体的干拢。
2.5、急腹症病人需要摄立位水平投照平片,摄片前需要提前保持5-10分钟立位,无法站立者请选择CT检查。
2.6、下肢长骨摄片时常常不能一次包全,检查时请注明以哪一端为主,如右股骨中上段;2.7、怀疑发育问题或双侧发病的检查,请双侧对比同时检查。
2.8、肩关节及髋关节的特殊结构,外伤病人为了防加重骨折错位,一般不拍摄侧位片。
重视影像检查的合理选择,提高检查诊治效率

重视影像检查的合理选择,提高检查诊治效率摘要】探讨医学影像设备和检查方法发展现状,重视影像检查的合理选择提高检查诊治效率的重要性,分系统分疾病讨论影像检查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总结促进影像检查合理选择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影像检查效率 X线计算机断层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120-02Pay attention to the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medical imaging,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WANG Zhi-qing Panzhihua central hospital radiology, Sichuan province, 6170671 影像设备发展的现状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医学影像设备也随之不断发展,使医学影像学从单一的普通放射诊断发展为包括超声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发射体层成像(ECT)、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和数字血管造影术(DSA)等多种成像技术的学科,每种成像技术又有多种检查方法。
普通放射诊断已由传统的X光机向数字化发展,如CR、DR。
CT的技术进步更是突飞猛进,由普通CT向螺旋CT发展,螺旋CT又单层向多层发展,目前已有320层螺旋CT出现;检查方式由单一的平扫向平扫、增强、平扫加增强、多期增强发展;图像后处理功能也更强大,如:MPR(多平面重建)、MIP (最大/小密度投影)、SSD(表面遮蔽显示)、VR(容积演示)、CTVE(CT仿真内镜)。
MR由永磁向超导、低场向高场发展,目前已有7T磁共振的出现,目前磁共振在组织波普分析与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化学特性以及功能研究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
超声检查项目也丰富多彩,如彩超、腔内超声、增强超声、介入超声等。
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选择原则

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选择原则首先,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
病情评估包括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对患者的体征进行观察和检查,对患者的病史进行收集和分析。
根据这些信息,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患有的疾病,从而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其次,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选择要根据需求诊断。
需求诊断是指医生对疾病诊断的需求或期望,即希望通过影像学检查技术获得哪些信息。
例如,如果医生怀疑患者可能存在骨折,就可以选择X线检查来观察患者的骨骼结构;如果医生怀疑患者可能存在肿瘤,就可以选择CT扫描或MRI来观察患者的肿瘤形态和位置。
因此,根据需求诊断来选择最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选择还要考虑安全性。
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具有不同的安全性风险。
例如,X线检查使用的是辐射,过多的辐射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选择X线检查时需要平衡辐射的安全性和患者获得的信息量。
另外,有些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特殊要求,例如MRI需要患者能够耐受狭窄的环境和长时间的扫描,因此在选择时也要考虑患者的安全性。
第四,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选择要考虑其可行性。
可行性包括技术的可操作性和检查的可接受性。
技术的可操作性指医生是否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经验,能够正确地操作和解读影像学检查结果。
检查的可接受性指患者是否能够接受和配合相应的检查要求。
例如,一些影像学检查需要患者空腹或充盈,患者对此是否能够配合也是选择影像学检查技术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最后,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选择还要考虑成本效益。
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价格不同,有些技术还需要特殊设备和专业人员来操作,因此选择时需要考虑其对医院和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实际效益。
如果有多种技术可以达到相同的诊断效果,就应该选择价格合理、操作方便的技术。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的选择原则主要包括病情评估、需求诊断、安全性、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医学课件: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及结果判读

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脑血管意外 MR对早期缺血性中风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实验研究提出中风15分钟后即可在DWI序
列发现高信号异常。同时T2WI水抑制序列 也可有高信号。
脑梗塞
❖ MRI表现 • > 6h,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 >24h: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逐 渐出现占位效应及强化,其中脑回样强 化是梗塞处于亚急性期的特征表现。
颈部血管CTA
三、胸部
胸部涉及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大血管疾 病。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检查方法是胸部X线摄影 和CT检查。CT检查效率高于平片,但辐射 剂量明显高于平片。
早期肺肿瘤筛查目前推荐低剂量CT检查, 平片可以漏诊较小的病灶。
支气管扩张诊断CT已取代支气管造影。
弥漫性肺疾病CT较平片效率高,如对肺间 质性肺炎的分类诊断、对肺淋巴管腺肌瘤 的定性诊断等。
常见病中继发型肺结核的活动与否CT检查 有帮助。
特殊类型的肺炎如球形肺炎、机化性肺炎、 化脓性炎症等CT帮助较大。
肺内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CT作用大。
纵隔疾病诊断CT和MR均有较大帮助。MR 的 优势是无需对比剂可判断血管与病灶, 如淋巴结病变。而CT检查多须对比增强。
心脏检查目前选择无创便捷的彩超多,心 瓣膜病变、心功能测定多首选彩超。
肺瘀血
肺血减少
例10 支气管囊肿
左 侧 位 吞 钡
左室造影
六、CT和MRI
强化不明显
垂体微腺瘤
CT
垂
低密度,
体
强化不明显
微
腺
瘤
T1
T2
混杂信号
高信号
听 神 经 瘤
不均质强化
面听神经增粗
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选择原则

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选择原则人类体内的疾病和异常情况往往需要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然而,面对众多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如何选择适当的技术成为医生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选择的原则,帮助医生们做出准确、有效的决策。
1. 检查目的与疑诊疾病在选择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时,首先需要明确检查的目的和疑诊疾病。
不同的疾病和检查目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如X射线、超声波、CT扫描、MRI等。
举例来说,对于颅脑损伤的检查,通常首选CT扫描,而对于关节损伤的检查,则更适合采用MRI。
2.患者的安全性在进行医学影像学检查时,患者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一些检查技术可能需要使用对身体有害的辐射,如X射线和核磁共振(MRI)所用的磁场。
在选择检查技术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孕妇状态、过敏史以及其他潜在风险因素来综合评估患者的安全性。
若患者对辐射敏感,可优先考虑使用无辐射的超声波技术。
3.可行性和可用性另一个决定影像学检查技术选择的因素是可行性和可用性。
特定的技术可能需要特殊设备、高技能的医生以及专门的设备维护和支持。
在选择检查技术时,需要考虑医院的设备和资源情况,确保所选择的技术能够顺利实施,并获得准确结果。
4.费用与效益在医学领域,费用与效益的考虑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影像学技术所需的费用和效果各异,应在选择技术时进行综合评估。
较为昂贵的技术可能提供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和更多的信息,但可能无法满足一些实际需求。
因此,需要权衡成本与收益,选择对于特定疑诊疾病效果较好并且经济可行的技术。
5.医生的经验与专长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选择还应根据医生的经验和专长来考虑。
不同的医生对不同的检查技术可能有不同的倾向和熟悉程度。
擅长特定技术的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影像解读和诊断,提高检查的有效性和效果。
综上所述,选择适当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检查目的、疑诊疾病、患者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可用性、费用与效益以及医生的经验与专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影像检查应遵循的原则
张珠
影像检查已经由X线成像(透视、摄影和血管造影),扩展为超声、放射性核素显像(PET)、CT、磁共振成像(MRI)等多种影像学技术。
除超声和MRI外,其他影像学技术都属于射线性检查方法,会造成辐射危害。
X线摄片肺接受的X线照射剂量,仅为造成人体损伤的单次最大剂量的1/20000。
胸透的射线剂量是摄片的几十倍,应尽量用摄片替代透视。
CT成像的X线剂量大约是普通X线成像剂量的100倍。
X线摄片可更好地显示宏观表现,CT则能更好地显示内部细节,CT不能完全代替X线检查,两者是互补关系。
CT和MRI也是各有特点,比如CT有辐射,而MRI没有;CT成像快,MRI成像慢,因此CT更适合于急诊检查。
CT空间分辨率高,能更好地显示细小的结构;MRI 的组织分辨率好,更适合软组织的检查。
CT对骨质和钙化的显像更好,而MRI对骨质和钙化则显像不清晰。
在颈椎外伤的检查中,CT更好地显示复杂骨折的骨质情况,MRI更好地显示脊髓的损伤情况。
PET也属于有射线辐射技术,检查费用高。
但是PET能在活体显示代谢情况,而且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在肿瘤的良恶性分级、肿瘤分期和发现恶性肿瘤的全身转移病灶方面有价值。
各种影像检查均有各自的优缺点,不能彼此替代,而是相互补充。
选择影像检查时,应该遵循从简单-复杂、普及-不普及、无射线-有射线、无创伤-有创伤、经济-昂贵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