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音乐与标题音乐
乐理基本知识,100个名词解释

1:音(Tone)是一种物理现象。
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
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
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振动。
2:音色(Tone-color)指音的感觉特性。
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
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
人声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鸣(Resonance)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
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共鸣。
4:基音(Fundamental tone)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
基音决定音高。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时振动,是泛音。
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
乐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音高(Pitch)音高是用一秒钟的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的。
频率多则音高,频率少则音低。
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a",是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
7:音名(Pitch name)音名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
这些名称没有统一,在各个国家是不同的。
被广泛采用的是:C D E F G A B。
8:唱名(Syllable names)唱名是指音阶上各音的名称。
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
大调的主音用1do,小调的主音用6la。
9:音域(Compass)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范围就叫音域。
音域可分为总的音域和个别音域、人声和乐器音域。
音乐的体裁

3、管弦乐
管弦乐(Orchestral music)广义上泛指 所有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狭义上指不包括 交响曲和协奏曲的较为小型的管弦乐作品。
4、室内乐
室内乐(Chamber music)通常指一件 或者几件乐 器演奏的各种器乐曲的总称, 其中每件乐器担任一个声部。这种器乐曲 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最常见 的是弦乐)是曲式自由、带有 即兴性质的独奏或合奏的器乐曲巴洛克时 代常与赋格曲前后搭配,后来逐步发展成 为独立的乐曲。
16、谐谑曲
谐谑曲(Scherao)是18世纪末产 生的一种生动活泼、诙谐戏谑或充满 激情和动力的器乐曲。
17、歌剧
歌剧(Opera)最早产生于16世纪末、 17世纪初的意大利,以后逐步流传到欧洲 其他国家。歌剧是有音乐、戏剧、舞蹈、 和舞台美术等组合,以歌唱为主的一种综 合艺术。结构原则和戏剧相似,常按情节 发展的时间、地点划分幕、场或景。声乐 方面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组成; 器乐方面除了为声乐伴奏,还有 独立的段 落,如序曲、间奏曲、舞曲等。
13、交响诗
交响诗(Symphonic poem)是由李斯 特首创的单乐章的带有标题的管弦乐曲, 分别按文学、绘画、历史故事、民间传说 等构思。如李斯特的交响诗《塔索》是受 拜伦的诗歌启发而作。
14、小夜曲
小夜曲(Serenade)源于意大利“夜 晚”(Sera)一词,它有两种样式:一种是 男子于月夜站在意中人窗台下所唱的爱情 歌曲;另一种是18世纪后形成的多乐章轻 快的器乐合奏曲。
11、组曲
组曲(Suite)是由若干对比的乐曲组合而 成的套曲。组曲大多属于器乐曲,但也有 声乐组曲。巴洛克时期的组曲大多由不同 风格的舞曲构成,如巴赫的《法国组曲》。
12、变奏曲
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

作品
柏辽兹的音乐作品主要有3部歌剧、4部交响曲、6 首管弦乐曲、25首合唱作品,还有歌曲和音乐话 剧。他是19世纪法国第一位浪漫主义的大作曲家, 他把人物以“固定乐思”来表现,使管弦乐作品 犹如戏剧般地发展,这是他对音乐的重大贡献。 (主导动机:大型音乐作品中,用以象征某一特定 人物、境界、事物或概念等的动机或主题。每当 这一人物(或境界等)再出现时,其主导动机亦反复 出现,有时其节奏或音程略有变动。 固定乐思是主导动机的另一种叫法。 )
柏辽兹生平简介
柏辽兹是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出生于一个 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音乐,学习弹钢琴和吉他,12岁就为 当地乐团作曲。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医生,1821年送他去 巴黎学医,但柏辽兹对医学不感兴趣,1824年获得医科学 士学位后,断然改行。1826年,入巴黎音乐学院。1830年 的七月革命,激起了柏辽兹的革命热情。他走在街头,同 群众一起高唱《马赛曲》,并将《马赛曲》编成带管弦乐 队伴奏的大型合唱作品,表明他对革命的拥护和支持。同 年8月,他以康塔塔《沙达那帕》获罗马大奖。也是在这 一年,他完成了代表作《幻想交响曲》。1830——1846年 间,是柏辽兹的创作成熟期,有大量的优秀作品问世。 1848年之后,柏辽兹的革命热情冷却,加以个人生活上的 种种不幸,在创作上转向宗教题材,风格上转向平静而稳 健。到晚年,由于贫病交加,儿子又死于哈瓦那,种种打 击,致使柏辽兹在巴黎孤独地去世。
可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标题音乐作品
如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鲍
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拉威尔的 《西班牙狂想曲》等
作品分析与欣赏
《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幻想交响曲》副题为《一个艺术家的生
活片段》,它用浪漫主义幻想的形象体现 作曲家自身恋爱的体验,带有自传性。
音乐常识与名词解释

音乐常识与名词解释一.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1.旋律旋律是由一连串高低、长短不等的音符连续演唱或演奏形成的线条,也称为曲调。
有的旋律舒展委婉;有的铿锵有力、棱角分明。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欣赏音乐的入门钥匙。
一般来说,每首乐曲都有它的主旋律,能够“捕捉”到它的主旋律,就能帮助我们欣赏、辨别和记住它。
2.节奏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有规律的运动,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音的长短进行;二是指音的强弱交替,形成节拍。
3.速度速度指音乐的快慢程度及其变化,通常运用以下术语来标记:广板、慢板、柔板、行板、小行板、中板、小快板、快板、很快的快板、急板、最急板等4.和声按一定音程关系构成的三个以上的音同时奏响称为和弦;一系列不同和弦有规律的进行(连接)称为和声5.调式与调性从本质和形式上来看,调式与音阶基本相同。
西方音乐一般以七声音阶为基础,不同音阶在不同高度上排列就构成了各种调式。
调式中有大调式、小调式。
大调式以Do为主音,小调式以La为主音。
6.音色音色即音乐的色彩,它取决于不同的发音主体和不同的发音方法。
7.织体多声部音乐在横向(旋律)和纵向(和声)上相互交织构成织体,西方音乐主要有主调、复调两种织体。
8.曲式曲式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具有逻辑性和规范性。
每一个历史时期的音乐都有其常用的曲式,西方音乐自17世纪以来形成的曲式有:一部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和奏鸣曲式等。
二.欧洲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时代风格1.巴罗克音乐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起源于意大利并流传于欧洲各国的音乐风格。
巴罗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原意为“怪异的珍珠”,开始时被文艺理论家用来贬称17世纪初的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后来就成为包括那个时期音乐在内的艺术风格的总称。
其特征是高贵庄严,华丽雄伟,富于动力感和装饰性。
巴罗克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蒙特威尔第、吕利、珀赛尔、维瓦尔第以及亨德尔、巴赫等。
2.古典主义音乐古典主义音乐通常指欧洲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的音乐风格。
音乐名词英语术语

rounded binary form(有再现的)二段式
rumba伦巴
sarabande萨拉班德
saxophone萨克斯管
descending下行
development发展
development展开部
diatonic interval自然(音程)
diatonic scale自然音阶passing tone经过音
diminished seventh chord减七和弦
diminished triad减三和弦
diminished减(音程)
compound meter(s)复拍子
compound quadruple meter(s)复四拍子(12/4,12/8,12/16)
compound triple meter(s)复三拍子(9/4,9/8)
concert master首席
concerto协奏曲
Concrete Music具体音乐Accidentalism偶然主义
cadanza华彩乐段musical form体裁
cadence终止
cantata康塔塔
capriccio随想曲
castanets响板
cello大提琴
chaconne恰空
chimes排钟
choir合唱团
choral music合唱音乐
choral众赞歌
chord和弦
chorus合唱
chromatic half-tone变化半音
homophony主调
hook符尾(tail)
imperfect cadence不完全终止
Impressionism印象主义
instrumental music器乐
古典音乐会标题

古典音乐会标题
大家所听的器乐曲从曲目名称上可以分为“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是以文字或标题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
十九世纪上半叶标题音乐因欧洲浪漫派音乐家的提倡而盛行。
无标题音乐(absolute music):不借助任何文字性的手段,只是以音乐自身来抒发情感的“纯”音乐形式。
所以上面讲的那些套路标题都是针对“无标题音乐”,
而音乐史上一直有两大观点对立的派系。
一派认为音乐一定是要有标题的,
需要用文字或标题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
代表人物:瓦格纳,柏辽兹、李斯特,德彪西等
德彪西先生恨不得给自己每一首作品都加上标题,真是个“标题狂魔”。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里只有《悲怆》是他自己取的名字,其他一些是后人通过他的书信中的只言片语推断出来的,也有完全靠自己理解的。
比如《暴风雨》,有人写信给贝多芬问他该如何理解这个曲子,贝多芬回答说“你去看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这个曲子也因此而得名。
《月光奏鸣曲》本来是没有名字的,一个诗人听了觉得是在描写月光就因此命名。
我们上面说的《田园交响曲》他标榜自己的音乐是纯音,是少有的全部乐章都是贝多芬写出标题的曲
目,也算是标题音乐的始作俑者。
纯音乐是什么

纯音乐是什么纯音乐就是作曲初衷就不包含填词的音乐,作为纯音乐,这种音乐模式完全以纯粹优美的音乐来叙述表达作者的情感,所以一般简称做纯音乐。
下面就跟随店铺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纯音乐的相关内容吧!纯音乐的定义区别因为作为欣赏纯音乐也是在用你的精神与心灵触摸作者的精神和心灵,从一首纯音乐,你可以看见作者的思想、情感、胸襟、人格,甚至他的灵魂。
而一首优美的纯音乐可以有效的调节你的心情,陶冶你的情操,甚至让你能有所感悟,从而拓展你的胸襟,完善你的人格。
重要的是你应该敞开你的心扉,用你的灵魂去倾听。
所以说,一首真正优美的纯音乐是值得收藏的百听不厌的极品。
纯音乐的主要类别纯音乐分支有自然音乐,自然幻想乐。
按演奏乐器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自然乐器演奏的,包括一般听众熟悉的常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等。
第二类则是电声乐器,它所制造的音响也偏重神秘、飘渺的色彩。
第三类是前二者的混合。
纯音乐在风格上也是多变的,从轻音乐到重金属,所有音乐风格的舞台上你都能看见纯音乐的身影。
比如说班得瑞、神秘园、雅尼等音乐制作者制作的音乐,很多REMIX的音乐及instrument制作者,对原来有词歌曲曲谱加以改编。
或直接提出其曲谱作为单独的音乐展示,也是纯音乐的一种。
例如一些影视动漫对主题曲作变奏修饰处理后的背景音乐(BGM)。
当然有的纯音乐出现后,有人后来再给加上歌词的,可是有不少纯音乐如果加上歌词反而给人画蛇添足之感。
与之相反,也有一些在被填词之后得到了升华,就比如著名的《梦见家乡与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其为John Pond Ordway所作曲,中文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为赋予民初才子之称的李叔同所填,因为词曲贴切,歌词意境宛如当下,就被误认为是中国民谣。
纯音乐的原义虽然现在大家似乎倾向将“纯音乐”甚至Absolute music理解为“不包含填词的音乐”,但Absolute music的本意是“绝对音乐”,或者“纯音乐”,与“标题音乐”相对,即为是指那种除了独立的音乐本体之外不附加任何“乐外概念”(Extra—musical concepts)的信息因素的音乐作品(见“绝对音乐指纯音乐,跟音乐自己以外的事物无关,尤其跟其他艺术门类不发生联系,也就是说,不企图使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变成音乐,不企图模仿、描画或摹绘抽象物与具体物,不企图描述或表现情绪或情感,而且也不管时间、地点和场合。
基本乐理有哪些基本知识及性质(2)

基本乐理有哪些基本知识及性质(2)37:节奏 (rhythm)构成乐曲的基本因素有乐音的高度、乐章的时值(包括休止)、乐音的强弱三种。
表现于时值与强弱方面的,即乐音的有规律的轻重缓急,称为节奏。
38:节拍乐曲中周期性出现的节奏序列。
42:主调音 (tonic keynote)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
43:主调音乐 (homophony)复调音乐及单调音乐的对称。
多声部音乐的一种。
以一个声部作旋律(曲调)进行,其余声部居于和声衬托的地位。
45:半音音阶 (chromatic scale)相邻二音的间距为"半音",谓之"半音音阶"。
50:全音音阶 (whole-tone sacale)相邻二音的间距皆为全音,谓之"全音音阶"。
53:华彩段(cadenza)插于乐曲尾处的辉煌的即兴演奏段落。
由独奏者即兴展示其演奏技巧。
作曲家与演奏家常为他人的作品写定华彩段。
55:声部(part,voice)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
如弦乐四重奏有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混声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
57:转调(modulation)乐曲在进行中变换调性。
转调是重要的作曲手法之一。
简单的转调常在近关系之间相转。
58:拍子(beat)小节的单位时值。
小节的拍子结构以拍子记号(time signayure)表示。
62:和声(harmony)不同高度的乐音同时发声,谓之和声。
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续法则、和弦在乐曲上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63:和弦(chord)和声的结构单位。
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
三音叠置,即成三和弦,由C、E、G三音组成;其属七和弦,由G、B、D、F四音组成。
65:变和弦(altered chord,Chromaytic chord)和弦的组成音中有不属于同调性的音出现,谓之变和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所说的“纯音乐”,专指音乐史、音乐美学术语上的含义:“绝对音乐指纯音乐,跟音乐自己以外的事物无关,尤其跟其他艺术门类不发生联系,也就是说,不企图使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变成音乐,不企图模仿、描画或摹绘抽象物与具体物,不企图描述或表现情绪或情感,而且也不管时间、地点和场合。
这样,具有自己的法律的音乐,与它的存在和表达,就建立在音乐的形式和格局这样一种自律的基础上
如何定义纯音乐?不管如何定义恐怕都难与标题音乐作对应比
较?
这个“纯音乐”(或曰“绝对音乐”),是相对于“标题音乐”而言的--这也是最通常的一种看法。
在浪漫派音乐产生之前,我们似乎并不需要这两个词。
尽管我们也能从古典、巴洛克,甚至更早期的音乐中找到一些可以界定为“标题音乐”的作品,但浪漫派之前的作品基本上可以归属于“纯音乐”。
“纯音乐”概念的形成和被明确,应该和“标题音乐”的出现紧密相连。
我曾以为这个说法最早出自于奥地利著名音乐批评家汉斯立克。
我在他的名作《论音乐的美》中不仅看到这样的句子:“只有器乐才是纯粹的、绝对的音乐”,而且他在书中详尽论述了纯音乐(即他所推崇的音乐)的内涵和美学价值。
后来才知道这个词可能更早地出现于他的宿敌瓦格纳的一部著作(当时他用的是“绝对音乐”一词)。
作为勃拉姆斯、瓦格纳同时代的人,汉斯立克是纯音乐的坚决支持者,而勃拉姆斯与瓦格纳正好是浪漫派时期两大阵营中的两个重要代表。
对于“纯音乐”和“标题音乐”,如果我们用的是英文表述,可能不容易产生某些误解或歧义。
“纯音乐”被称为Absolute Music,所以也叫“绝对音乐”;“标题音乐”则叫做Programme Music。
注意,不是Music with Title,而是用的“Programme”一词。
这个词与其说是“标题”的意思,不如说倾向着“纲领”的含义。
所以我们不能(由中文表述)顾名思义地认为“标题音乐”指的是带有“标题”的音乐。
对于“Programme”,“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李斯特曾有过一个很明确的定义:“作曲家写在纯器乐曲前面的一段通俗易解的话,作曲家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听音乐的人任意解释自己的曲子,事前指出全曲的诗意,指出其中最主要的东西。
”所以,一些看上去有着明显“标题音乐”标题(这当然首先排除了那些只说明调性调式和体裁形式的标题)的作品,从严格意义上并不能划到“标题音乐”当中去。
比较典型的就是您提到的勃拉姆斯的那首著名序曲:《学院节庆序曲》,还有它的姐妹篇《悲剧序曲》。
它们与门德尔松的《芬格尔山洞》及柴科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这样的标题音乐的代表作是完全不同的。
尽管它们都属于“音乐会序曲”,但前者的标题充其量只是暗示了一种气氛、色彩或情绪,后者却可能与文学、民间传说或历史事件相关联,明显地强调描绘性。
倒是有将勃拉姆斯的《学院节庆序曲》和《悲剧序曲》归类为性格序曲的,大抵指的也是上面所说的意思。
我觉得如此说来标题音乐不该成为纯音乐的对应物,因为那标题不是音乐作品本身,而只是一种前置性的解读。
其作品本身还是符合
那所谓“二个无关联三个不企图一个不管”的原则的。
也许,你立即会说,正是这种前置性的解读反映了一种″企图″,从而这个作曲家就成了一隻非纯音乐的鸡,其下的蛋当然不可能是纯粹和绝对的了。
那末我要问的是:有那一个作曲家的作品没有一种前置性的解读?标题音乐因为有李斯特定义了的:“作曲家写在纯器乐曲前面的一段通俗易解的话,作曲家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听音乐的人任意解释自己的曲子,事前指出全曲的诗意,指出其中最主要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