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煤机装备产业创新链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重点产业链及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重点产业链及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7.21•【字号】晋政办发〔2022〕59号•【施行日期】2022.07.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重点产业链及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22〕5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重点产业链及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7月21日山西省重点产业链及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立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两会”部署,立足山西实际,以推行“链长制”为抓手,以做强“链主”企业为依托,培育10条重点产业链,实施7大专项行动,形成4项工作机制,注重补链、延链、建链、强链,夯实产业链基础,加速推进竞争力强、地域特色鲜明的本土产业链建设,加快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聚焦10条重点产业链,建立“链长+链主”的工作推进体系,通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带动“链主”做强做优、“链核”企业提质增效,着力提升国内、省内配套水平,重点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20-30户。
到2025年,10条重点产业链规模效应初步显现,营业收入突破8400亿元,培育形成6条千亿级产业链、4条500亿级产业链,产业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抗风险能力全面提升。
山西综改十年,太原蹚出了哪些新路

1616家、65%,7827家——这三个数据,分别代表的是山西省太原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在全省所占有的比重,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
从2017年至2019年,仅仅3年,太原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就增长了24倍,在中部省会城市位列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16家,则意味着实现了158%的增长。
放眼更长的时间段,从2010年至今,太原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经济总量从2010年1778亿元跃升至2019年的4028亿元,经济总量实现翻番,首位度提升到23.7%,GDP年均增长7.7%,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7258元增长到2019年的33563元;2019年太原城市存款排名全国第4,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阳曲、娄烦先后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8%,剩余贫困人口也已基本达到脱贫标准,将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今日太原,正稳步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
让太原发生巨变的,是一条“金光大道”和一块“金字招牌”。
高位推动转型综改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山西指明的“金光大道”,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授予山西的“金字招牌”。
作为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把转型发展作为经济工作和各项事业的纲,坚定实施工业强市、人才兴市、环境立市、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城市“双修”、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科学谋划部署,压实责任狠抓落实,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使得转型综改导向鲜明,综改合力凝聚,在全社会形成了支持和参与转型综改的浓厚氛围。
自2010年国家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太原市委就成立了转型综改试验工作领导组,2019年机构改革推进实施后,今日太原,正稳步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
煤机制造产业链分类

煤机制造产业链分类
煤机制造产业链是指以煤机制造为核心,涵盖了从煤矿开采到煤机制造、销售、维修等全过程的产业链。
该产业链的发展对于煤炭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开采是煤机制造产业链的起点。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其开采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煤矿开采需要使用各种煤机,如采煤机、煤炭输送机等,这些煤机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煤矿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
煤机制造是煤机制造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煤机制造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不断研发和生产新型、高效、节能的煤机。
同时,煤机制造企业还需要与煤矿企业紧密合作,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定制化的煤机产品和服务。
第三,煤机销售是煤机制造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煤机制造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将其生产的煤机产品销售给煤矿企业。
同时,煤机销售企业还需要提供售后服务,为煤矿企业解决煤机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煤机维修是煤机制造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煤机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煤机维修企业需要及时响应煤矿企业的维修需求,为其提供高效、专业的维修服务,保障煤矿的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率。
煤机制造产业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
和协作。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才能推动煤炭行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山西省产业创新链及重大重点项目产生办法-

山西省产业创新链及重大重点项目产生办法正文:----------------------------------------------------------------------------------------------------------------------------------------------------山西省产业创新链及重大重点项目产生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及《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山西省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要求,为确保山西省重点产业创新链及重大、重点项目的顺利产生,促进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产业创新链是指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布局发展的煤与非煤产业,全链条一体化设计的技术创新发展方向、路径和重点任务。
重大项目属科技重大专项,主要是指围绕煤炭“六型”转变、煤炭“清洁、安全、低碳、高效”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凝炼形成的项目,包括煤层气、煤电、煤焦化、煤化工、煤机装备、新材料和富碳农业等煤基低碳产业创新链项目。
重点项目属重点研发计划,主要是指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凝炼形成的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交通与重型装备、电子信息、环保、新能源、中药、特色农产品等高技术产业创新链项目。
第三条山西省产业创新链及重大、重点项目的部署与实施旨在突破一批技术瓶颈,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打造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培育一批创新研发团队,构建基本完善的产业链创新体系,有效支撑全省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和转型,加快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第二章组织实施第四条山西省产业创新链及重大、重点项目产生由省科技主管部门组织,联合省直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5.27•【字号】晋政发〔2021〕17号•【施行日期】2021.05.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通知晋政发〔2021〕1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现将《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西省人民政府2021年4月30日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目录一、“十三五”回顾 1(一)发展现状 1(二)存在问题 5二、面临形势7(一)发展机遇7(二)严峻挑战10三、总体要求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2(三)发展目标13四、发展重点15(一)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15 (二)半导体产业16(三)大数据融合创新产业18 (四)光电产业19(五)光伏产业20(六)碳基新材料产业21(七)特种金属材料产业22(八)生物基新材料产业24(九)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25 (十)煤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26 (十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27 (十二)通用航空产业29(十三)现代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30(十四)节能环保产业32五、主要任务33(一)创新驱动引领工程33(二)企业主体培育工程35(三)产业链现代化工程36(四)产业集群壮大工程37(五)产业数字化工程39(六)品牌市场开拓工程40(七)人才引进培育工程41(八)开放合作深化工程43六、保障措施44(一)加强宏观统筹协调44(二)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45(三)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45(四)强化项目落地支撑47(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47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专篇54工业是实体经济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依托,引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做强做大新兴产业”,山西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2019年度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申报项目形式审查结果》

2016年度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申报项目形式审查结果一、形式审查合格的项目(528项)序号项目名称负责人申报单位组织单位1山西省政府购买商业保险公司服务的政策和实研究苏昕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双创"视域下“匠人文化”培育中的激励机制研究韩宁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3“一带一路”背景下山西国际教育服务出口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王俊卿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4“互联网+”山西创新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平台化模式研究李枫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5“互联网+”视角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以山西为例史杨炎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6“互联网+”视角下山西省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模式与路径研究段迎君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7“山西礼物”——山西省旅游商品品牌体系建设研究安微娜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8中国乡村困境与乡村建设研究刘梦岳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9互联网音乐传播的传播特性与现状研究田洁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0低碳文化背景下型煤的生命周期评价体系研究智建辉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1信息技术与英语创新人才培养融合模式研究梁红艳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2全民健身指导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平台开发:基于Multi-Agent的分析董晋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3吕梁山区科技扶贫机制研究高帅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4国学视域下山西招牌文化的整理与研究杨万里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5地方政府购买科技服务的模式与政策——太原市政府购买“智能交通”服务的启示李若晶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6城市住房需求与价格泡沫的关系——以太原市为例乔增光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7基于TEEB的山西珍稀物种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研究王文智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8基于“互联网+”的旅游产业链提升路径研究孟波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9基于国际环境的煤炭相关企业期货交易策略与微观风险研究聂思玥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0山西名优农副产品品牌设计与传播策略的融合范式研究李雪峰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1山西省“互联网+”创新产业集聚区发展机制研究吴朋飞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2山西省“城-矿”空间协调发展对策研究秦志琴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3山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励机制研究——以太原市迎泽区为例昝剑森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4山西省乡镇食品企业发展模式研究杨维恒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5山西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政策研究赵明霞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6山西省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郭芳芳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7山西省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李德新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8山西省古村镇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研究闫爱萍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9山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法律激励机制研究闫斌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30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与推进路径研究孙岩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31山西省校园足球“送师入校”模式的可行性研究吕慧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32山西省煤基产业创新链构建及技术凝练研究(煤电产业链)刘丽娟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33山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治理结构转型研究:以去行政化进程为例任晓春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34山西省煤炭资源型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以孝义市为例祁小敏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35山西省畜牧业“四化”发展中的难点与对策研究-----以山西茂洲牛业晋南黄牛养殖项目为例王毅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36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高小方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37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田新豹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38山西省科技扶贫模式对策研究胡若雨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39山西省科技智库培育与发展的本土化路径研究王亚男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40山西省科技智库的培育与发展研究贺天平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41山西省科技智库的培育与发展研究何华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42山西省科技服务业的培育与发展研究殷杰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43山西省科技特派员长效服务机制建设研究张海云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44山西省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调研报告张守夫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45山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体系与发展对策研究张培富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46山西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及优化研究赵云波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47山西翻译产业发展研究——以欧洲模式为鉴郝琳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48山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朱丽君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研究49我国竞技网球运动训练因素研究吴丽君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50晋东南农业合作社土地流转模式创新研究崔腾飞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51来华留学生与山西省经济发展的研究王刚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52治理能力视野下资源型地区省级政府购买科技公共服务模式研究:以山西省为例张岩阳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53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约束下山西省低碳发展战略研究张晓梅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54科技创新在山西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基于系统论的角度杜俊萍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55科技创新定向支撑山西文化软实力话语体系的多模态构建研究王荣斌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56科技创新支撑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研究姬文刚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57科技创新支撑山西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优化研究张志亮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58科技创新支撑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研究冯前林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59科技创新支撑抗战文化宣传与山西旅游业跨越发展研究谢忠强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60科技创新支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邹文卿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61科技金融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研究王素莲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62科普信息化背景下的科技舆情监测与应对机制研究刘志敏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63统一碳市场启动背景下山西省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研究丛建辉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64能源革命气候变化对资源依赖型经济冲击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极创新研究-以山西省为例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65英国创新棚户区改造立法技术研究王霄燕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66西北实业公司发展路径及现代启示研究魏晓锴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67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创新的机制与措施研究史金凤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68资源输出对山西造成的环境负担及其补偿机制研究罗国亮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69转型发展背景下山西晋商文化旅游景区差异化开发与整合发展研究刘文斌山西大学山西省教育厅70“互联网+”模式下的山西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发展研究乔南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71“互联网+”驱动的企业社群生态系统融合路径与创新机制研究吴汉华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72“六型”转变背景下山西大型煤炭企业多元化发展效率的提升路径——基于FS/QCA的分析赵文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73企业间合作网络风险及其治理研究——以太原不锈钢产业集群为例邱玉霞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74低碳背景下我国碳金融发展战略研究崔婕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75促进山西省节能降耗的市场机制与政策选择研究迟美青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76创新集聚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机理及路径研究范新英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77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研究:教育、政策、平台、文化宋俊平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78基于“企业家”的山西经济转型机制研究刘志永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79基于区位熵的山西省互联网金融产业集聚指标体系研究贾丽平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80基于知识融合的山西省多媒体档案大数据管理与服务研究徐彤阳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81太原都市圈人口社会空间分异与多中心城市结构演化测度孙晓芳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82山西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耦合路径研究范容慧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83山西省"互联网+"与金融大数据产业集聚协同发展研究王书华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84山西省中老年人群肌力增龄性变化规律研究张路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85山西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知识共享视角张红兵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86山西省休闲城镇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杨升平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87山西省传统优势产业“六型转变”转型升级战略及其风险防控研究王建秀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88山西省低碳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程占红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89山西省依托“互联网+”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对策研究郝瑞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90山西省创新资源集聚模式研究:人才集聚与产业集群动态耦合的视角樊贵莲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91山西省利用外资推动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的路径研究秦晓丽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92山西省大众创新、万众创新激励机制研究张凤霞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93山西省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研究柴王军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94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许琰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95山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科研评价机制创新研究——基于“屠呦呦现象”的启示董英英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96山西省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情况调查及完善对策研究王玉兰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97山西省科技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产业互动、政策支持与适应性战略王睿智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98山西省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研究——供给侧改革视角曹翠珍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99山西省集体建设经营性用地入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及方案研究刘晓霞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00并购、融资约束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刘扭霞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01新型城镇化语境中的文化治理模式研究——以山西为例聂淑华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02新常态下山西区域金融安全与风险监管机制研究刘青云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03新常态下科技创新支撑山西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弓志刚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04新时期科学技术化高校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与创新发展研究——以大型活动为例甄德酉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05标志性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城市旅游空间的影响效应研究——以太原国际马拉松赛为例王雁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06煤炭经济转型叠加产业融合下涉煤企业跨界创业选择与间接平台包络战略丁蕾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07矿山-粮食复合区粮食安全与生态修复的技术及对策牛莉芹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08科技创新支撑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研究薛曜祖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09科技创新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宋鹏飞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10科技创新驱动山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基于产业链与创新链互动视角赵康杰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11科技扶贫模式对策研究张淑辉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12科技金融政策激励研究史恩义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13管理者短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投资李燕平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14经济转型期山西省能源替代的节能减排效应研究赫永达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15营养学课程对预防儿童肥胖的可行性研究薛晓媛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162016年度山西省煤基(煤层气)产业创新链设计和编制研究孙蓓蕾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17“互联网+”背景下山西教辅报刊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李言实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18“互联网+”视角下山西脱贫致富模式研究温蕾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19“大美山西”汉外旅游宣传资料库建设侯涛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20“走出去”战略引导下的山西文化产业对外宣传创新模式研究韦蔚笑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21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民国时期的山西省为例杜慧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22互联网技术发展背景下提升我省科技中介机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实证研究李飞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23以扶贫为目标的山西省贫困地区农村法律服务对策研究李娟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24住宅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周吉平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25体育产业视角下的山西省体育旅游发展研究张振龙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26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于尉村“跑鼓车”田野个案的追踪调查王若光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27促进山西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价值驱动研究乔利丽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28借力APP平台促进山西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李文彬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29国际化背景下山西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语料库的建设梁颖萍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30城镇化视野下的古建筑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研究——以太原市小井峪村为例邱萍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31基于AR技术的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李烽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32基于人才聚集的高等院校协同创新效率研究马家齐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33基于价值工程的山西新型城镇化节能技术评估研究刘元珍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34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模式研究——以山西省装备制造业为例张美丽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35基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李轶琳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36基于管理与实训相结合,增强大学生体质的研究与实践田忠新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37基础研究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和发展规划研究李伟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38大学生体力活动不足、肥胖及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研究张美珍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39山西“医养结合”养老创新模式研究黄云霞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40山西反腐政治生态下村干部的社会构成及队伍建设对策研究渠桂萍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41山西晋商文化活动媒体中英双语分析吴长青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42山西村落空心化背景下生态修复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乔运鸿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43山西省“互联网+”农业创新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任守云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44山西省“互联网+旅游+文化”产业集聚的对外宣传模式研究——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网络翻译策略张建英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45山西省专利综合实力评价及专利战略布局研究付鑫金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46山西省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李华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47山西省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张长明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48山西省企业协同创新中科技人才集聚模式研究芮雪琴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49山西省企业高管薪酬、竞争战略与企业价值协整及对策研究和红伟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50山西省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机制研究常京萍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51山西省低碳发展战略研究吕永卫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52山西省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及应急管理对策研究杨丽凤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53山西省县级地区养老宜居建设研究崔凯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54山西省新型城镇化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张泽平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55山西省煤基产业创新链构建及技术凝练研究卢建军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56山西省煤炭经济景气指数测度与发展政策研究刘耀龙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57山西省物流协同创新模式运行绩效研究刘卉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58山西省特色农产品网络分销渠道选择与规划李启庚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59山西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桑颖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60山西省科技体制改革新常态下第三方科技评价实施与权力最优化研究李文凤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61山西省科技创新系统低碳创新绩效研究梁文群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62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张荣霞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63山西省科技智库的培育与建设研究康颖卿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64山西省超算中心建设中人才培养的政策研究刘晓艳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65山西省软科学计划管理体系研究郭彬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66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技术预测研究郭华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67山西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网络联结机制研究王聪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68山西科技政策执行力研究杨洋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69山西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传播对策研究郭爱萍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70政府购买科技公共服务模式与政策研究杨建华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71文化体制与数字技术对山西动漫艺术创新的影响研究李炜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72构建山西省高校机辅翻译共享平台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王澜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73煤炭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波动与山西省煤炭行业转型发展刘林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74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薛晓芳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75理工科高校科研管理模式优化研究与信息平台建设宋燕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76科技创新支撑山西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创建与价值提升研究权立枝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77科技创新驱动视阈下山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晋商大院文化游为例李永福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78科技扶贫模式对策研究林雪原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79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新生自尊及自我适应的影响研究芦朝霞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80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创新的机制与措施研究姚西龙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81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孔子学院转型发展研究杨洁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82适应国际多元化转型跨越经济发展新形势复合型外语人才就业趋势和职业发展规划模式探究李秀红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83金融发展、资源禀赋与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差异研究曹薇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84吕梁山区红枣产业化经营与农民脱贫致富模式研究杜娟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85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山西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杜轶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86大数据支持下的区域植被景观格局演变机理及布局优化周淑琴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87山西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模式研究何云峰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88山西太行山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研究赵敏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89山西省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相关心理因素研究李嵘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90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空间结构优化研究刘正春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91山西省生态畜牧业发展综合评价及对策研究李艳红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92山西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赵平俊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93推进绿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机制研究李茜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94电商精准扶贫在吕梁山区连片特困地区的推广应用研究刘艳萍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95山西省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董琳山西农业大学信山西省教育厅息学院196“互联网+”背景下实践取向的山西省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郑晓俊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97地方高师院校科学技术史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杨浩菊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98基于Web使用挖掘的网络用户行为分析和预测吴瑞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教育厅199山西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美萍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00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文化产业对文化意义的消解及伦理效应为视角张雯雯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01山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美德涵养机制研究聂静港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02山西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政策研究樊增强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03山西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与策略分析张杰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04山西省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模式与政策研究李俊明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05山西省民俗类博物馆运行模式及文化传承研究高忠严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06山西省青少年重新犯罪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栾殿飞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07山西省高等院校创客教育模式研究王永军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08山西高校女性人才发展环境研究畅引婷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09科技文化视域下的山西红色旅游发展研究夏文华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10“互联网+”时代山西小微企业发展研究苏贵影中北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1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山西省综合类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范晓荣中北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12产业结构优化下的山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研究杜俊慧中北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13体育产业背景下农村休闲体育资源开发与培植王晓刚中北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14在综合类本科高校开设音乐选修课的科学研究杨博华中北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15基于“互联网+”的山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机理及其支持政策研究周娟美中北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16山西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政策研究王文寅中北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17山西省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基于政府引导李彦华中北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18山西省休闲体育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曹电康中北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19山西省众创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钟海琴中北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20山西省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与绩效评价研究张克勇中北大学山西省教育厅221山西省煤基产业创新链构建及技术凝练研究(新材料)杨玲中北大学山西省教育厅。
山西省太原市10大产业板块

山西省太原市10大产业板块蓝图10大产业板块具体为:●①煤化工产业板块将在古交规划建设全国一流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具有国际水平的新型煤化工基地,依托山西焦煤、华润等大型骨干企业,加强研发,集聚人才,立足于石油替代,着力在煤炭产业深加工上下工夫,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大跨越、大发展。
●②煤机装备产业板块充分利用山西省煤机市场广阔的优势和煤机产业已有良好基础的有利条件,抓住太原市被列为国家装备制造(能源装备)产业示范基地的机遇,依托太重煤机等龙头企业,形成集采煤、掘进、输煤、井下基础配件为一体的煤机设备产业链,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煤机产业基地。
●③铁路装备产业板块以智奇、晋机、太重和北车集团为主体,构建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的铁路装备产业集群。
●④不锈钢深加工产业板块依托太钢和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不锈钢深加工产业集群,积极开发高档制成品,以5万吨无缝钢管和精密带钢等项目为重点,向年加工不锈钢50万吨至100万吨能力的目标冲刺,使太原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深加工基地。
●⑤镁铝合金产业板块坚持把太原建成世界"镁都"的目标不动摇,以富士康科技工业园为龙头,加大镁铝合金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开发镁铝合金应用的新领域,为航天、航空、IT、汽车等行业提供镁铝合金深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提高镁铝加工的深度和档次。
●⑥物联网产业板块这是太原市的一个全新产业。
将在高新区筹备建设物联网应用产业园区,整合各方力量,为物联网技术应用搭建平台,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发展潜力的物联网企业,以及相关上下游配套企业,实现产业集聚、规模发展,把物联网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形成影响和带动全省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
●⑦静脉产业暨环保再利用产业板块这个产业名称特殊,是相对于人体的静脉、动脉而言,用静脉来比喻对废品的回收利用。
将大力发展以清洁、节能技术,以及废旧物品的回收、安全处置与再利用等核心内容的环保再利用产业,加快山西新天地静脉产业园建设,加大项目引进力度,促进资源回收和再资源化利用,延伸环保产业链,做大做强环保产业。
提升太原煤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策研究

压支架设计公司德国格鲁考夫公司 ,合资建设液压支架生产研发基地。开发研制年产千万吨级的高端电液
控制 液压 支 架及 其关 键 技术 ,建设 国际一 流 的液 压 支架成 套 设备 基 地 。二 是 总投 资 8亿 冗 的 ¨ 四煤 机输 送 l
机扩产项 目。项 目通过对山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以下简称 “ 山西煤机” )进行搬迁改造和技术升 级 ,扩大现有产能,研发大型铸焊结构刮板输送机 、智能型超重刮板输送机 、多点驱动可伸缩带式输送机 、 露天煤矿用远距离运输设备等新产品,建设全国最具实力的刮板输送机生产基地 。=是总投资 5 已 l i 亿 的t J 西 汾西重 工有 限责 任公 司 ( 以下 简称 “ 汾西 重工 ” )矿用 机 电设 备 生产 基地 。该 项 目已被 列入 科 技部 家科
实施 煤机技 术创 新 能 力提 升 工程和 关键技 术 突破 工程 。实施 突 破 掘进 、采 煤 、输送 、液 压 支架 、安 全
防护等设备关键技术工程。掘进设备的研发要 向大功率 、高可靠性 、智能化方 向发展 ,推进实现捌进机 系
列化 ,完善 掘进 机 品种 系 列 ,技 术水 平要 达 到 国际 国 内领先 。采煤 设 备 的研 发要 向 “ 、小 ” 两头 ,和斜 大
技 支撑 计 划 的 “ 万 吨级 矿井 大 采 高综 采 成 套设 备 及 关 键技 术 名 录 ” 千 ,主要 生产 世 界 领 先 的 商 电压 、大 窬
量 、智能化 ,具有通信 、监控 、保护 、测量 、诊断等功能矿用 防爆 电器产品。四是总投 资 2 亿7 的r . 2 己 } 1
煤炭 科工 集 团 ( 以下 简称 “ 中煤科 工 ” 山西煤 机无 轨运 输设 备项 目。生产 当前 国际最先 进技 术 的允 轨胶 轮 ) 车 .年设 计生 产 能力 1 0 0辆 。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煤机装备产业创新链
前言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独特的煤炭资源禀赋,为煤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围绕煤炭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实现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的转变”是山西的战略选择。
煤机装备制造业是我省装备制造业中最重要产业之一。
2013年产值约300亿元,占全省装备制造业14%。
目前,煤机装备产业已经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形成以煤矿采掘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露天采掘国家级技术中心、山西煤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核心的技术研发体系。
但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基础研究薄弱,核心技术开发落后于整机开发,产品设计缺少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关键零部件及整机可靠性差,寿命短,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中低端产品产能严重过剩,高端产品品质欠佳,部分整机产品及关键零部件仍需进口等。
围绕煤炭工业实际需求和煤机装备产业关键技术瓶颈,部署创新链,提升我省煤机装备产业技术水平,对有效解决煤炭行业资源回收率差、生产效率低、安全状况差、采掘工艺落后等问题,实现煤炭清洁、安全、高效生产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省煤机装备产业创新链
一、产业发展现状和技术瓶颈
根据煤炭开采及加工方式,煤机装备可划分为露天开采装备、井工开采装备和洗选装备三大类。
主要包括露天煤矿挖掘、破碎、运输设备;井工煤矿的综采、掘进、运输、提升、安全设备、供配电及通讯设备;洗选装备的分选、旋流、过滤、振动、离心、物流仓储和连续输送设备。
国际上煤炭机械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主要为欧美国家,在煤炭机械设备的种类、设计、制造及技术性能等方面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0世纪末期以来,高新技术不断向传统采矿领域渗透,美、澳、英、德等国家采用了大功率可控传动、微机工况检测监控、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设计等先进适用技术,研制出适应不同煤层条件的高效智能煤机设备,实现了从普通综合机械化生产向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的根本性转变。
近年来,我国煤机装备产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大型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制造技术与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
年产1000万吨成套综采设备已经实现国产化,薄煤层自动化采煤设备研制取得重要进展,我国煤炭装备出口到主要产煤国家,并取得了良好的信誉。
我省在露天开采装备、综采装备、掘采装备、主运装备、提升辅运装备、安全与自动化装备等方面形成较好产业基础,部分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露天装备:关键装备被国外所垄断;设计方法和手段落后,产品重量、装机功率等与国外同类产品差距较大;关键元器件依赖进口;作业效率、能量利用率、动态运行平稳性、噪声和可靠性等都落后于国外产品;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低。
综采装备:产品可靠性、寿命较低;缺乏理论与核心技术支持,从设计源头上影响了产品品质;材料性能、加工工艺、表面处理、技术标准都存在较大差距;记忆切割、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电液控制技术、软启动与功率平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掘采装备:掘锚不能实现平行作业,巷道开采效率低;自动截割技术尚无法有效应用于井下掘进;破岩能力不足,镐形截齿刀齿损耗量大;掘进粉尘污染严重,适合岩巷掘进粉尘污染治理的装备在国内还是空白;关键元部件制造水平低,耐磨性、可靠性差。
主运装备:设计理论不足;平面转弯技术、低运行阻力输送带技术、动态分析与设计技术等核心技术尚未突破;关键部件依赖进口;控制系统智能化水平低。
辅运提升设备:产品规格与装机功率小;核心技术与关键元部件依赖进口;运行能耗较大,动势能回收利用技术尚
未突破;大容量蓄电池充放电技术、车辆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落后;存在尾气排放高、噪音高、故障率高、运行费用高、效率低的“四高一低”的问题;设备可靠性、利用效率、使用寿命均落后于国外产品。
安全与自动化装备:机电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功能不全,通信协议不规范;供配电系统装备可靠性差,故障率高;综合自动化缺乏标准的通信平台;生产装备自动化控制与保护技术落后。
二、技术需求及攻关路径
我省煤机装备产业在大型电力挖掘机、掘采装备、综采装备、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装备等方面产业基础雄厚;在提升机、安全设备、供配电及通讯设备等方面有一定产业基础;在钻探、露天自卸车、洗选装备等方面产业基础薄弱(详见图2-1)。
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及山西省煤机装备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围绕煤机装备产业162个共性关键技术问题和煤炭生产企业实际需求,提出山西省煤机装备产业链+技术需求+市场需求(图2-2),在露天装备、掘采装备、综采装备、主运装备、提升辅运装备、安全及自动化装备等我省产业基础较好的领域提出6大创新专项,45个项目,并提出山西省煤机产业创新链技术攻关路径(图2-3)。
三、重大研发项目的凝炼
考虑我省煤机装备产业基础的现状,按照煤机装备产业
创新链布署情况,从国内外现状及问题差距、关键技术难点、考核指标、总体目标、社会经济效益、实施后成果等方面深度凝练了大型露天煤矿关键装备国产化及示范应用、快速高效掘采技术与装备、高可靠长寿命综采成套装备与关键技术研究、绿色高效长距离连续输送系统、高效低污染提升/辅助运输装备及关键部件研发、矿井综合数字化技术及系统6大创新专项,45个项目。
依据其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创新性、成熟性和贡献度,确定了最优先级项目7个,优先级项目7个,支持级项目15个,储备级项目16个。
(详见表1)。
表3-1 山西省煤机装备产业创新项目表
四、配套技术体系
围绕煤机装备产业链,依托现有的露天采掘国家级技术中心、煤矿采掘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能源煤矿掘进、运输技术装备评定中心、山西省煤机行业技术中心、煤矿综采装备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34个创新平台,形成政、产、学、研、用五角相倚的创新体系。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高端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培育体系。
形成15个示范工程(示范基地)(长寿命高可靠性综采技术与装备工程示范基地等),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西煤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成5个煤机研发中心和煤机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培养5个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知名度的科技创新团队(煤矿综采装备与技术国家科技创新团队等)。
五、预期效益分析
通过山西省煤机装备产业创新链项目的实施,将解决制约我国煤机装备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打破国外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垄断。
关键技术国产化以后,较进口技术降低采购成本20%以上,煤矿掘进效率提高1倍以上,使综采装备可靠性提高50%以上,为煤矿生产企业节省采购成本20亿元以上,大大降低吨煤成本。
“十三五”末,创新链成果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我省煤机装备产业销售收入达5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