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SC--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普通外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导致良性胆道疾病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其死亡率为25%左右[1].该病发展异常凶猛,一旦确诊,尽早行胆道减压是降低病死率的根本措施。
患者一般仅简单处理后即紧急手术治疗,因此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转归尤为重要。
2001年~2010年本科共收治(AOSC)58例,治疗效果良好。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19例,女39例,年龄31~74岁。
58例术后均带胆道T型管及腹腔引流管,治愈56例(96.6 %),发生并发症5例,死亡2例(3.4%),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
1.2 治疗方法在抗休克基础上紧急手术,联合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快速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和保证组织器官的良好灌流和供氧,营养支持以及防治MODS。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密切观察病情首先要持续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末梢循环情况、腹痛的性质及程度、尿量,监测基础生命体征,了解各重要器官功能状态和体内代谢变化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纠正。
2.1.2 及时执行治疗方案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吸氧,纠正机体缺氧,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对年龄大或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补液的量和速度要严格控制,以免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当患者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手足湿冷、脉搏增快、尿量减少、呼吸过快过深时提示休克及代谢性酸中毒,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2.2 术后护理2.2.1 术后体位患者手术多为全身麻醉,术后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麻醉未清醒导致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病情平稳后可采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循环及腹腔内渗血、渗液的引流,防止发生膈下感染。
2.2.2 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15~30 min测量1次,休克患者5~10 min测量1次,早期血压、呼吸的改变,除考虑麻醉的影响外,还应注意是否有出血、体液不足和休克等情况,对呼吸急促者要注意是否腹带包扎过紧,是否有肺部感染,甚至有休克肺的发生并及时报告医生,按医嘱进行各项处置,协助医生做好抢救。
AOSC-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胆道结石、肿瘤、炎症等是导致胆道梗阻的主要原因,而细菌感染则多来源于 肠道逆行感染或血液感染。
病理生理
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淤积,细菌繁殖,引发胆道系统感染。同时,胆道梗阻引起 胆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胆管壁充血、水肿、增厚,进一步加重梗阻,形成恶性 循环。
疾病分类与分期
分类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单纯型和 复合型。单纯型主要表现为胆道梗阻 和感染,而复合型则伴有休克或多器 官功能衰竭。
病例二:老年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总结词
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
详细描述
老年患者症状不明显,体温不高,黄疸不显著,腹痛轻微。病情发展缓慢,容易与常见老年疾病混淆,导致误诊。
病例三:小儿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总结词
病情较轻,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详细描述
小儿患者发病急骤,但病情相对较轻, 早期诊断和及时解除梗阻可迅速控制 病情。若延误治疗,可导致病情恶化, 甚至危及生命。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 和应对AOSC的挑战。
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AOSC的应急预案,确保在 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典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总结词
病情严重,典型表现
详细描述
患者突发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病情进展迅速,出现休克症状。实验室检查显 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胆红素升高,血培养阳性。
分期
根据病程发展,可分为早期、中期和 晚期。早期以胆道梗阻和感染为主要 表现;中期出现休克症状;晚期则出 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与体征
恶心、呕吐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PPT

注意患者皮肤、巩膜黄染的程度和变化,以评估胆 管梗阻的解除情况。
记录出入量
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包括尿量、引流量等,以 评估体液平衡和肾功能。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氧气供给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 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氧气供给
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情况,给予适当的氧气吸入, 以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状态。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 患者认知
教授患者自我监测病情的 方法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规律 作息
强调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 ,提高治疗依从性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感染性休克预防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 心率等变化,及时发现感染性 休克的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胆道出血预防与处理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 及时发现胆道出血并给予止血 药物或手术治疗。
多器官功能衰竭预防
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和液体管 理,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 生。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 、呼吸、尿量等变化,及时发 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预防措施
加强用药指导,避免不必要的用药 和滥用药物,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率。
05
手术治疗前后护理工作
手术前准备事项梳理
01
02
03
04
完善术前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 、凝血功能等,评估患者的手 术耐受性。
术前禁食禁饮
根据手术安排,通知患者术前 8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以防 麻醉过程中发生呕吐和误吸。
定期更换引流袋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逆行感染。
引流管拔除指征
根据患者病情和引流情况,由医生决定何时 拔除引流管。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PPT

精品PPT
• 2、非手术方法的胆管减压引流 • 1)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 • 对高位胆管梗阻及非结石性阻塞效果较好
精品PPT
• 2)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 • 对低位的胆管梗阻效果较好。
精品PPT
• 3、手术方法的胆管减压引流
• 胆总管切开减压加T管引流
• 1)T管目的:
• ①引流胆汁、残余结石和减压。
精品PPT
四、临床表现
• 多数病人有反复胆道感染和(或)胆道手术史。 • 本病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临床上除具有一般胆道感
染的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外,还可 出现休克和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表现,即Reynold五联征。 • 肝外胆管梗阻者,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都比较明显;肝 内胆管梗阻者,寒战高热较明显,而腹痛和黄疸可能较轻。 • 1、症状 • 2、体征 • 3、辅助检查
•
既是治疗手段,又可作为术前准备,一般应控制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小时内。
• 1)联合使用足量有效的广谱抗生素
•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 3)恢复血容量
• 4)对症支持治疗:降温、吸氧等
• 5)若上述治疗患者病情无好转,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提高 血压,糖皮质激素保护细胞膜
• 6)经上述治疗仍未改善者,应在抗休克的同时紧急胆道 引流治疗。
精品PPT
急性胆管炎
胆道梗阻未解除,感染未被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急性胆管炎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同一疾病的不 同发展阶段。
精品PPT
二、病因
• 1、胆管结石(76.0%~88.5%) • 2、胆道蛔虫(22.6%~26.6%) • 3、胆管或壶腹部肿瘤等导致的胆管狭窄(8.7%~11.0%) • 4、其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胆肠吻合术后等)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护理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护理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又称重症胆管炎或机械化脓性胆管炎,是结石性梗阻伴细菌感染发展的严重阶段,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和死亡率高等特点。
1955年,Reynolds发现,严重病人除了以腹痛、发热和黄疸为典型临床表现的Charcot三联症外,还伴有休克和精神症状,后被称为Reynolds五联症。
(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家族史、饮食习惯等。
(2)既往史:有无胆道手术史,有无胆道结石、蛔虫、肿瘤、狭窄病史,有无用(服)药史、过敏史及其他腹部手术史;有无腹痛、腹泻、畏寒、发热、上腹部疼痛及放射痛等。
2.临床表现病人多有胆管疾病史或胆管手术史。
起病急、病程进展快,并发症凶险。
临床表现除有一般胆管感染的Charcot三联症外,还有血压下降、中枢神经受抑制的表现,故常称Reynolds五联症。
病人突然出现剑突下或右上腹胀痛或绞痛、高热、恶心、呕吐,继而出现黄疸。
腹痛一般较剧烈,呈刀刺样或撕裂样,为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
疼痛位于剑突下或向肩背部放射,高热为此症的特点,多呈弛张热。
黄疸则随病程的长短及梗阻的部位而异。
低血压是此症的一个重要表现,多发生于病程的晚期。
体格检查时发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右上腹及剑突下方有明显的压痛,腹肌紧张,肝脏肿大,肝脏压痛及叩击痛,胆囊有时亦可肿大及压痛。
Murphy征阳性。
3.治疗原则一旦发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应积极抗休克和手术,应尽快切开胆道,取出胆石,减压引流,才能防止或终止休克的发生,使病人转危为安。
目前认为,在进行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果敢地进行手术,迅速解除胆道梗阻并予引流,病人才有转危为安的可能。
4.心理、社会因素(1)认知情况:病人对疾病的发展、治疗及护理措施了解的情况。
(2)心理承受能力:病人本次发病的心理状态。
常见的心理反应为担心手术效果、担心治疗效果等。
(二)护理措施1.维持体液平衡,预防休克(1)加强观察:严密监护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循环功能,如脉搏、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和每小时尿量等;及时、准确记录出入水量,为补液提供可靠依据。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专业知识】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是由于胆管梗阻和细菌感染,胆管内压升高,肝脏胆血屏障受损,大量细菌和毒素进入血循环,造成以肝胆系统病损为主,合并多器官损害的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是急性胆管炎的严重形式。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本病的特点是在胆道梗阻的基础上伴发胆管急性化脓性感染和积脓,胆道高压,大量细菌内毒素进入血液,导致多菌种、强毒力、厌氧与需氧菌混合性败血症、内毒素血症、氮质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中毒性肝炎、感染性休克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其中感染性休克、胆源性肝脓肿、脓毒败血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为导致病人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主要与以下环节有关。
1.胆管内细菌感染正常人胆管远端Oddi括约肌和近端毛细胆管两侧肝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分别构成肠道与胆道、胆流与血流之间的解剖屏障;生理性胆汁流动阻碍细菌存留于胆管黏膜上;生理浓度时,胆汁酸盐能抑制肠道菌群的生长;肝脏Kupffer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可形成免疫防御屏障,因此正常人胆汁中无细菌。
当胆道系统发生病变时(如结石、蛔虫、狭窄、肿瘤和胆道造影等),可引起胆汁含菌数剧增,并在胆道内过度繁殖,形成持续菌胆症。
目前认为,细菌也可通过淋巴管、门静脉或肝动脉进入胆道。
AOSC术中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可高达95.64%~100%。
当胆道急性化脓性感染经手术去除梗阻因素,确认临床治愈后,较长时期胆汁内细菌仍然存在。
目前对胆汁难以净化的原因和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细菌的种类绝大多数为肠源性细菌,以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阳性率最高,其中以大肠埃希杆菌最多见,也可见大肠埃希杆菌、副大肠埃希杆菌、产气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和克雷白杆菌属等。
革兰阳性球菌则以粪链球菌、肺炎球菌及葡萄球菌较多见。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胆道肿瘤:胆道肿瘤如胆囊癌、胆 管癌等,可压迫或阻塞胆道,引发 AOSC
医源性因素:如进行胆道手术或介 入治疗时,操作不当导致胆道损伤 或狭窄,引起胆淤积和感染
其他:如胆道寄生虫、炎症性肠病 等,也可引发AOSC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症状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的典型症状包括
腹痛:疼痛常位于上腹部或右上 腹,可放射至右肩或背部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预后与预防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的预后取决于治疗是否及时、病因是 否去除及患者的一般状况。 如早期诊断并得到及时 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预后。 然而,如延误治 疗或病情严重,预后可能较差 预防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的措施包括
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胆道疾病 对于有胆道结石、炎症等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 病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不洁食物导致感染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
目录
急性梗阻性胆管 炎
概述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AOSC)是一种严重的 胆道疾病,由于胆道 梗阻及细菌感染引起 ,常导致严重的全身 炎症反应。 如不 及时治疗,可迅速发 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甚至危及生命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病因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的主要病因包括
胆道结石:胆道结石是AOSC最常见的病 因,特别是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 当结石阻塞胆道时,胆汁淤积,细菌繁 殖,引发感染
高热:患者体温迅速上升,可发展, 黄疸可能加深
休克:如不及时治疗,AOSC可迅 速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 引发休克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诊断与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素乱等对症治疗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4月18日16:25分患者T40℃ , 急诊在全麻下 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术毕安返病房,神清,精神差,切口敷料无 渗血,留置胃肠减压管,腹部T管,右上腹腔 引流管,尿管各一根,均在位通畅。术后遵 医嘱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吸氧,补液,镇痛。 术后两周给予间断拆线,至5月17日患者身上 所带管道均已拔除,19日康复出院。现根据 病人术后情况提出以下护理诊断:
临床表现
Charcot三联症:突发性右上腹持续性疼痛、 寒战高热、黄疸
Reynolds五联症:除以上症状外还有休克及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表现。
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 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及解痉止痛。 抗休克治疗:补液扩容,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抗感染治疗:联合应用足量、有效、广谱抗
BP140/80 mmHg 痛苦面容,全身皮肤粘膜黄染,未见出血点,
腹肌软,右上腹及中上腹压痛,墨菲式征阳性,未 抠及包块,肝区叩击痛。
既往史:既往无明显基础病史。
辅助检查
上腹部CT检查示:胆囊及胆总管多发结石,伴肝内 外胆管扩张。
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血常规示 : 白细胞:13.14*10^9/L ↑ 中性粒细 胞数12.69*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96.6%↑、 生化检查示 : 总胆红素:75umol/L↑(1.7-20)、
2、加强腹壁切口、引流管和T管护理。 3、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 生素的普通饮食,禁食、留置胃肠减压管期间,通过肠 外营养途径给予补充能量、氨基酸、维生素、水及电解 质,维持和改善营养状况。 4、及时倾听患者主诉,查看各辅助检查:血常 规、生化值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RCP
治疗原则;紧急手术解除胆道梗阻,通畅引流,及早有效 地降低胆管内压力。要求:紧急手术,边抗休克边手术。 术前准备:
广谱足量抗生素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恢复血容量,保证血管良好灌注和氧供 降温,支持治疗 手术---解除梗阻、胆道减压、引流胆道 要求:简单有效,目的在于抢救病人生命 非手术置管减压引流:PTCD、ENAD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急性胆管炎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同一疾病的不 同发展阶段。
(一)病因 原发疾病多为胆管结石 (76.6%-88.5%)胆道蛔 虫(22.6%-26.6%)及胆 道狭窄(8.7%-11%)。 胆道梗阻肠道细菌逆行 入胆道胆道化脓性感染。 常见细菌为大肠杆菌、变 形杆菌、克雷伯杆菌、绿脓 杆菌。
肝 区 叩 痛
肝 肿 大
(四)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 和中性粒细胞,尿胆红素 阳性,血胆红素(直接胆 红素升高明显),ALP, 肝功异常。 2.影像学检查: B超 CT MRCP ERCP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B超)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病史+Charcot三联 征/Reynolds五联征+体征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1)血源性肝脓肿 (2)胆源性重症胰腺炎 (3)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4)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
Thank you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 )
张彬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 急性胆管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胆道系统的急性炎症, 一般有胆道梗阻的基础。 • 良性胆道疾病最主要、最直接的死亡原因。
急性胆管炎
胆道梗阻未解除,感染未被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胆 管 内 压 >30cmH2O
肝窦
(二)病理 基本病理变化:胆管梗阻 和胆管内化脓性感染。胆管 腔内充满脓性胆汁或脓液, 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变 性、坏死脱落,管壁各层不 同程度中性粒细胞浸润。 并发症:脓毒血症、感染 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 胆管坏死穿孔、细菌性肝脓 肿、胆道大出血等。
病理变化
• 胆管梗阻及胆管化脓性感染 • 近段胆管扩张,管壁充血水肿,管腔内脓性 胆汁胆管内压↑ • 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也可能革兰氏 阳性菌及厌氧菌(一种40%,两种40%, 三种以上20%) • 术中细菌培养的重要性
• 细菌、毒素
胆 管 内 压 >20cmH2O
血循环
• 脓性胆汁 及细菌
急速,典型 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黄 疸—Charcot三联征(基本 表现和早期症状); 病情加剧则出现感染性休克、 神志改变—Reynolds五联征
肝内胆管梗阻并感染:腹痛轻,一般 无黄疸,寒战高热为主要临床表现, 可出现感染性休克。肝不对称肿大、 肝区压痛和叩痛,胆囊无肿大。 肝外胆管梗阻并感染:具有典型的 Charcot三联征或Reynolds五联征。 右上腹或剑突下压痛、肌紧张,肝对 称性肿大、肝区叩痛,可有胆囊肿大。
外科手术时机
• 一般认为6小时内。 • 病情相对较轻或好转的可密切观察,必要时随时急 诊手术。 • 过分延长非手术治疗时间反而加重肝实质损害,死 亡率在25%以上,不能强求完全纠正休克,早期手术 24小时内手术死亡率最低,72小时后被迫手术者, 死亡率剧增。------黄家驷外科学
老年人、手术难度大、存在未纠正的休克都 不能成为拒绝手术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