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无损检测机构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机构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机构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无损检测机构的工作行为,提高无损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无损检测工作的成果,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体系(一)机构领导1. 机构领导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机构规章制度,维护机构的生产秩序和正常运作。

2. 机构领导应加强对无损检测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3. 机构领导应为无损检测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条件,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质量保证部门1. 质量保证部门应加强对无损检测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保证部门应建立和健全无损检测工作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无损检测工作的管理和控制。

3. 质量保证部门应加强对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无损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三)技术部门1. 技术部门应加强对无损检测工作的技术研究和开发,提高无损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技术部门应加强对无损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无损检测设备的正常使用。

3. 技术部门应加强对无损检测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提高无损检测工作的技术水平和诊断能力。

(四)人力资源部门1. 人力资源部门应加强对无损检测人员的招聘和管理,确保无损检测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2. 人力资源部门应加强对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无损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3. 人力资源部门应加强对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提高无损检测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职责分工(一)机构领导1. 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无损检测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

2. 负责对无损检测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检查,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3. 负责对无损检测工作的成果进行审查和确认,保障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质量保证部门1. 负责组织和开展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保证活动,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负责对无损检测工作的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和纠正无损检测工作中的问题和缺陷。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模板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模板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无损检测的部门和个人。

三、职责与权限1. 无损检测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实施和监督。

2. 无损检测人员需遵守本制度,并按照规定执行检测工作。

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无损检测结果进行审核和记录。

四、无损检测人员资格1. 无损检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 定期参加复训和知识更新,以保证检测技术与时俱进。

五、无损检测设备管理1. 所有无损检测设备必须定期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性能稳定。

2. 设备使用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使用后进行清洁和保养。

六、无损检测程序1. 检测前,明确检测目的、范围和方法。

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并对检测过程进行记录。

3. 检测结果应由两名以上检测人员共同确认。

七、检测结果处理1. 检测结果应详细记录,并由质量管理部门审核。

2. 对于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应立即进行隔离,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八、记录与档案管理1. 无损检测的所有记录应详细、准确,并保存至少五年。

2. 建立无损检测档案,包括检测报告、设备校准记录等。

九、安全与环保1. 无损检测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安全。

2. 检测设备使用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十、持续改进1. 定期对无损检测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和更新。

2.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检测流程和方法。

十一、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无损检测部门负责解释。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内容,确保其符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和法律法规要求。

无损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无损检测工作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无损检测人员人身安全及设备设施安全,防止事故发生,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相关人员及设备设施。

三、安全责任1. 无损检测工作负责人对本单位无损检测工作的安全负全面责任。

2. 无损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对工作场所安全负责。

3.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无损检测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四、安全教育培训1. 无损检测人员应接受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2. 无损检测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知识考试,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 无损检测工作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无损检测人员的安全意识。

五、安全操作规程1. 无损检测人员上岗前应检查设备设施,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2. 无损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改变操作程序。

3. 无损检测过程中,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4. 无损检测过程中,应保持工作场所整洁,不得随意堆放物品。

5. 无损检测过程中,应遵守消防、用电、防雷等安全规定。

六、设备设施安全管理1. 无损检测设备设施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2. 无损检测设备设施应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测、检验,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3. 无损检测设备设施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上报设备管理部门。

七、事故处理1. 发生无损检测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2.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进行调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3. 事故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八、附则1. 本制度由无损检测工作负责人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无损检测中心管理制度范本

无损检测中心管理制度范本

无损检测中心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提高检测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无损检测中心的管理工作,包括检测设备的配置、使用、维护、检验和更新,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以及检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质量控制。

第三条本公司无损检测中心应遵循科学、严谨、公正、高效的原则,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本公司无损检测中心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加强检测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提高检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章设备管理第五条无损检测中心应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检测设备,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

第六条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检验和更新,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七条检测设备的使用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

第八条检测设备应进行编号和管理,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使用情况、维护保养情况等。

第三章人员管理第九条无损检测中心应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检测人员,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条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检测工作。

第十一条检测人员应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

第十二条检测人员应遵守检测中心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循检测标准和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检测工作管理第十三条无损检测中心应根据检测任务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检测工作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检测前的准备工作、检测过程中的操作和检测后的数据处理。

第十五条检测过程中应做好原始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六条检测结果应进行分析和评价,出具检测报告,并对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五章质量控制与监督第十七条无损检测中心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

第十八条应定期对检测工作进行内部质量监督和评审,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制度一、引言无损检测是指在不破坏被测物体完整性的情况下,利用电磁、声波、超声波等物理原理和测试技术对材料、构件以及设备进行检测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无损检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为了确保无损检测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二、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制度的目标1.提高无损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产品的质量;2.规范无损检测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3.保障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4.持续改进无损检测工作,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三、制度内容1.质量管理责任制度(1)明确无损检测质量管理的责任和权力;(2)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制定质量目标和计划,监督和评估质量管理工作;(3)建立质量管理流程图,明确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要求;(4)建立质量管理档案,记录和保存无损检测的相关信息。

2.质量管理流程(1)无损检测前的准备工作:明确测试样品和参数,检查测试设备的状态和准备测试所需的材料;(2)无损检测的操作流程:根据标准和规程进行无损检测操作,确保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3)无损检测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及时记录无损检测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判断被测对象的状态;(4)无损检测的结果报告:根据检测结果撰写检测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测试目的、方法、设备、结果和结论。

3.无损检测人员管理(1)明确无损检测人员的职责和要求;(2)建立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3)在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中,要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考核;(4)建立无损检测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关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学习和应用。

4.设备管理(1)明确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责任;(2)建立设备的定期检修和校准制度;(3)设备的使用记录和维护记录要进行保存,以备审查。

5.质量提升和改进(1)建立质量管理评价制度,定期对无损检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估;(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解决存在的问题;(3)组织经验分享和学习交流会议,促进无损检测质量的提升。

无损检测过程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过程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过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无损检测工作,确保检测质量,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无损检测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管道、构件等的无损检测工作。

三、组织架构1. 检测部门检测部门是公司无损检测工作的执行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无损检测工作。

2. 管理部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无损检测工作,确保检测质量。

3. 质量部门质量部门负责对无损检测结果进行评审,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四、工作流程1. 检测前准备(1)确定检测范围和要求;(2)编制检测方案;(3)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设备;(4)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2. 检测过程(1)按照检测方案进行检测;(2)记录检测数据;(3)对发现的缺陷进行评价,并提出处理建议;(4)及时通报检测结果。

3. 检测后处理(1)编制检测报告;(2)对检测结果进行审核;(3)对未通过检测的设备、构件进行处理;(4)及时更新设备、构件的检测记录。

五、质量管理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无损检测质量;2. 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3. 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技术能力和素质符合要求;4. 对检测结果进行复核和评审,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六、安全管理1.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无损检测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2. 严格执行相关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3.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确保人员安全。

七、设备管理1.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购置、维护、维修等情况;2.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3. 损坏和报废设备及时下线,并进行处理。

八、责任追究对违反本管理制度和造成损失的行为,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九、制度执行1. 每年对本管理制度进行一次评估和修订;2. 制度的执行人员应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执行,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十、附则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执行。

现场无损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现场无损检测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现场无损检测工作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完好,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事现场无损检测工作的相关人员。

三、职责1.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修订、实施和监督本制度,并对现场无损检测安全工作进行日常检查和考核。

2. 无损检测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现场无损检测工作,确保无损检测过程安全。

3. 项目负责人负责对现场无损检测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4. 无损检测人员负责遵守本制度,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四、安全措施1. 人员安全(1)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熟悉无损检测设备、工艺和操作规程。

(2)无损检测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了解现场安全知识,掌握应急处理措施。

(3)无损检测人员应穿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防静电服等。

2. 设备安全(1)无损检测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现场作业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调整设备参数。

3. 环境安全(1)现场作业区域应保持整洁,避免杂物堆积。

(2)现场作业区域应设置通风设施,确保空气流通。

(3)现场作业区域应设置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

4. 应急处理(1)无损检测人员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应急处理措施。

(2)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报告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

(3)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救援,确保人员安全。

五、监督检查1. 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对现场无损检测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项目负责人应定期对无损检测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3. 无损检测人员应主动接受监督检查,积极配合安全管理部门开展工作。

六、奖惩1.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认真履行职责、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个人和集体,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降职、辞退等处分。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

无损检测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规范无损检测工作,保障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和安全,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实现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无损检测工作,包括设备、管道、焊接、压力容器等相关无损检测工作。

三、管理机构1. 公司无损检测工作由技术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包括制定、修改、实施、监督和检查无损检测工作。

2. 技术部门负责无损检测工作的计划、组织、指导、检验等工作。

3. 技术部门设立无损检测管理人员,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无损检测工作。

四、无损检测人员要求1. 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国家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通过公司内部的技能考核,能够胜任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2. 无损检测人员应积极参加相关培训,不定期接受进修政策,提升自己的技能和业务水平。

3. 无损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公司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得违反相关操作规定。

4. 无损检测人员应具备责任心,保证无损检测工作的准确、及时、高效。

五、工作程序1. 无损检测前,应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宣传和技术交底,包括工作风险、安全事故应急措施等,并做好防火、防爆措施。

2. 无损检测应根据工作任务,制定相应的无损检测方案和技术要求,包括无损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检测位置等。

3. 无损检测实施前,应对无损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4. 无损检测人员应按照无损检测方案和技术要求,进行无损检测工作,并填写无损检测记录。

5. 无损检测工作完成后,应将无损检测结果和分析报告反馈到技术部门,做好相关档案记录。

1. 公司应建立相关的无损检测技术文件,包括无损检测方法、操作规程、技术说明、报告模板等。

2. 无损检测技术文件应定期检查和更新,保证技术文件的及时和准确。

3. 技术文件应按照规定存档,保证技术文件的完整和安全。

四、设备管理1. 公司应建立无损检测仪器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出厂日期、检定周期、使用单位等。

2. 无损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括定期保养、检查、校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水利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无损检测管理制度一、目的规范无损检测管理,确保原材料、焊缝等无损检测结果正确可靠。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无损检测管理。

三、相关标准1)《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GB/T3811《起重机设计规范》3)GB/T14406-93《通用门式起重机》4)JB6128-1992《水电站门式起重机》5)GB150《钢制特种设备》6)GB151《管壳式换热器》7)《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8)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五、职责5.1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负责本公司的无损检测质量控制工作,并定期向质量保证工程师汇报工作。

具体职责见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

5.2无损检测检验人员负责本检测任务的完成并保证检测质量,对本检测工作做好原始记录,绘制布片图,并对其准确性和拍片位置的正确性负责。

5.3其他人员职责见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

六、程序方法6.1无损检测方法6.1.1本单位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超声波测厚。

6.1.2检测方法、合格级别、检测部位等由检验员在无损检测委托单中加以明确。

6.1.3无损检测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艺卡后,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进行审核,并对其正确性负责。

6.2检测人员资格6.2.1凡从事特种设备及零部件检测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并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进行考核鉴定,取得合格证后才能持证上岗。

6.2.2无损检测人员按技术等级分1、2、3级(由底到高),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级无损检验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类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6.2.3无损检测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无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报告签发人员必须具有2级或3级资格,并且每四年进行一次重新考核和资格确认。

6.2.4射线检测人员还必须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6.2.5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计划由质量管理部部长按工作需要提出,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核后,由行政人事部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培训日程安排培训取证。

6.2.6凡从事特种设备及零部件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a.不论是否经过校正,至少一只或两只眼睛的近距离视力为:距离不小于30cm时,至少能读出Jaeger视力表上的1号或Times Roman N4.5或等效类型和尺寸的字母,并一年检查一次;b.从事射线评片工作人员应能辨别距离400㎜远的一组高为0.5㎜,间距为0.5㎜的印刷字母;c.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的颜色视觉应能辨别和区分所涉及的NDT方法或雇主规定的颜色之间的对比。

6.3检测程序和方法6.3.1无损检测委托a.凡属公司产品技术文件和有关制度规定要进行无损检测的原材料、产品及其零部件,均由检验员按无损检测要求和生产进度情况填写“无损检测委托单”,并随“制造过程卡”一起送交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

b.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对“无损检测委托单”进行确认,安排指定Ⅱ级或Ⅲ级人员为无损检测检验员进行无损检测。

c.对于委托无损检测的材料和工件,应根据无损检测要求进行表面清理,凡是规定须作外观检查的工件,检验人员应在外观检验合格后方可委托无损检测。

d.探伤前工件表面和焊缝表面质量(包括焊缝余高),必须经检验员外观检查合格,表面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像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否则应及时返回检验员处进行处理。

6.3.2检测前准备a.无损检测检验人员核对“无损检测委托单”与受检工件是否相符,发现被检测工件(或材料)不具备无损检测条件时,应及时通知作业单位进行处理。

b.每次检测前由无损检测检验人员编制(确定)无损检测工艺卡,经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审核签字后实施。

c.无损检测检验人员负责对外联络和技术资料整理。

d.无损检测检验人员根据工艺卡和设备状况选择探伤设备。

6.3.3检测操作a.无损检测人员现场拍片时,必须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b.检测人员根据工艺卡确定探伤部位,根据探伤要求进行仪器调试,检测和评定,同时记录探伤条件,绘制布片图,并在工件上做好探伤标记。

6.3.4检测标记a.定位标记:焊缝透照底片应有搭接标记(↑),如有需要也可放置中心标记(-↑→)。

当抽查时搭接标记称为有效区段透照标记。

b.识别标记:被检的每段焊缝附近均应贴有下列铅质识别标记,工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和透照日期,返修透照部位还应有返修标记R1、R2(其数码1、2指返修次数)。

c.标记位置:上述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均要放在胶片适当位置,并离焊缝边缘至少5㎜。

d.永久性标记:工件表面应做出永久性标记,以作为对每张底片重新定位的依据。

产品不适合打标记时,应采用详细的透照部位草图或其它有效方式标注。

永久性标记规定按《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的规定执行。

6.3.5检测结果a.检测完毕,由Ⅱ级或Ⅲ级无损检测人员对检测结果进行评定。

b.射线探伤时,底片质量必须符合下列要求:※底片上的各种标记应该齐全且位置正确;※底片的黑度应满足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的要求;※底片上显示的像质指数必须符合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的规定;※底片上不允许存在妨碍底片评定的假缺陷,具体规定见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的要求;※背散射的判定依据焊缝射线检测工艺规程的要求。

底片质量如果不能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及时进行重照,对底片质量出现问题,必须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在工作中加以改进。

c.无损检测记录和报告按无损检测记录表卡规定的格式内容填写,并签字确认。

d.无损检测记录和报告填写符合Q/YDH212.09《记录管理制度》的规定。

e.对整台产品检测结束后,由无损检测检验人员汇总检测资料,复核检测比例,签发检测报告。

f.对合格产品或零部件由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在“制造过程卡”上签字(章)确认后转下道工序。

g.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需对检测资料进行审核,确认正确、完整后签字(章)转交检验员编制出厂文件和产品全部档案。

6.3.6返修复验和扩探a.需返修的焊缝或工件,应停止流转,由无损检测检验人员签发《焊缝返修通知单》,标注返修部位和缺陷性质,转给作业单位进行返修。

b.返修后,经外观检验合格,由检验员通知探伤室进行复探及扩探。

c.复探时应按原来无损检测条件进行操作,并严格按标准规定作出结论,并由检验人员及时通知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

d.同一部位的焊接接头超过两次以上返修,须质量保证工程师批准,并应将返修的次数、部位、返修后的无损检测结果和质量保证工程师批准字样记入特种设备质量证明书的产品制造变更报告中。

e.凡发现焊接接头表面凹坑、机械划痕,制造单位应打磨消除,如不影响评定级别的不需要重新检测。

f.如外观检测时发现超标咬边缺陷,制造单位应进行返修并作记录,补焊部位必须进行探伤并加返修标记“R”,且对该焊接接头作相应规定的扩探。

该探伤部位长度可计入检测比例中。

g.如外观检测时发现其它超标缺陷(气孔、夹渣等),制造单位应进行修磨消除。

该部位必须进行探伤,可不加返修标记“R”,但对该焊接接头必须作相应规定的扩探。

该探伤部位长度可计入检测比例中。

6.4检测材料6.4.1无损检测器材和消耗材料由质量管理部部长根据使用情况至少提前一个月填写无损检测器材和消耗材料采购计划表,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由物资管理部采购。

6.4.2无损检测器材和消耗材料采购来后,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应进行验收,确认后方可领用。

6.4.3渗透检测时,对所有使用的废弃物品必须进行清理,统一放置。

渗透探伤剂使用完后,喷罐必须统一按规定进行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6.4.4胶片应保存在避光防潮处。

6.4.5新购进的磁粉应按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中的要求进行技术鉴定,合格后才可使用。

6.4.6渗透检测用渗透剂应按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中的质量要求进行技术鉴定,合格后才可使用。

贮存温度15℃~50℃,并应避免阳光照射。

6.4.7增感屏应保持清洁无损,表面无划痕。

对具有影响底片质量的增感屏应及时更换。

七、设备管理7.1对损坏的无损检测设备,主管人员先填写报修单,报质量管理部部长批准后联系修理。

7.2修复的无损检测设备和附件必须由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由无损检测室使用。

7.3需添置或更新无损检测设备时,由质量检控部部长提出申请,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由物资管理部采购。

7.4无损检测人员不得私自将无损检测设备及材料带到外单位进行无损检测。

7.5其余要求按公司《设备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执行。

八、文件和资料管理8.1由本制度产生的下列文件资料,经整理完整后统一交档案室归档保管,保存期不少于7年。

包括:无损检测委托单、探伤工艺卡、透照底片,各种检测报告、返修报告等。

8.2检测任务台帐由质量管理部门自行保存备查。

8.3其他要求按公司《文件管理制度》的规定执行。

九、本制度自总经理核准之日起实施执行十、附件表单10.1 《无损检测委托单》10.2《超声(UT)检查报告》10.3 《磁粉(MT)检查报告》10.4 《渗透(PT)检查报告》10.5 《射线(RT)检查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