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指导书(修)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一、学习要求学习要求及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1、掌握实验的目的;2、掌握实验主要的仪器和设备;3、掌握实验的整个实验步骤;4、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主要内容随着混凝土结构材料和计算理论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现代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并对其工作性能进行评定,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中极为关键,受弯构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重要的受力构件。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弯构件主要包括梁、板。
本次试验是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加载试验。
混凝土结构梁根据所受的内力大小可分为正截面抗弯和斜截面抗剪破坏。
本次实验的题目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破坏实验》。
(一)本次试验的目的1、分析梁的破坏特征,根据梁的裂缝开展判断梁的破坏形态;2、观察裂缝开展,记录梁受力和变形过程,画出荷载挠度曲线;3、根据每级荷载下应变片的应变值分析应变沿截面高度是否成线性;4、测定梁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二)本次试验使用的仪器、设备及试验构件1、静力试验反力架、支墩及支座2、500KN同步式液压千斤顶3、30T拉压力传感器4、荷载分配梁5、百分表6、电阻应变片、导线等7、DH3815静态应变测试系统本次试验用到的简支梁,试件截面尺寸为150mm×200mm,计算长度为 1.2,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
梁跨中400mm区段内为纯弯段,剪弯段配有 6@100的箍筋。
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第1页共3页(三)试验方案试验采用竖向加栽,在加载过程中,用千斤顶通过传力梁进行两点对称加载,使简支梁跨中形成长400mm的纯弯区段;1、本实验采用分级加载,按⊿F=10kN进行加载,每级荷载持续时间为1分钟,每次加载后当使试件变形趋于稳定后,再仔细测读仪表读数,待校核无误,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荷,直至加到破坏为止。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基本信息:
1.基本设计指标
(1)简支梁的截面尺寸
(2)简支梁的截面配筋(正截面)
2.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
(2)钢筋强度等级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实验中每级荷载下记录的数据
第2部分:每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值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根据试验梁材料的实测强度及几何尺寸,计算正截面起裂荷载、最大荷载,并于实测值进行比较?
(2)依据控制截面实测应变值绘制某级荷载时正截面应变图(此部分不作考核要求)。
–ε
+ε。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验实验报告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试验,掌握梁的受力性能,了解梁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以及掌握梁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其受力性能主要由梁的几何形状、材料性质和荷载大小等因素决定。
在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梁的受力状态在荷载作用下,梁会发生弯曲变形,产生弯矩和剪力。
弯矩和剪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决定了梁的受力状态。
2. 梁的破坏形态当荷载达到一定大小时,梁会发生破坏。
破坏形态主要有弯曲破坏、剪切破坏和挤压破坏等。
3. 梁的设计方法根据梁的受力状态和破坏形态,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来确定梁的尺寸和钢筋配筋。
三、实验装置和材料本次实验采用的是静载试验法,实验装置包括试验机、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试验材料为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型号为HRB400。
四、实验步骤1. 制作试件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出符合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件。
2. 安装试件将试件安装在试验机上,并调整试验机的荷载和位移控制系统。
3. 施加荷载逐渐施加荷载,记录荷载和位移数据,并观察试件的变形情况。
4. 记录数据在试验过程中,需要记录荷载、位移、应变等数据,并及时进行处理和分析。
5. 分析结果根据试验数据,分析梁的受力状态、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并进行设计计算。
五、实验结果本次实验的试件尺寸为200mm×300mm×2000mm,荷载施加方式为集中荷载。
试验结果如下:1. 荷载-位移曲线试验中记录了荷载-位移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荷载逐渐增加的过程中,试件的位移也逐渐增加,直到试件发生破坏。
2. 破坏形态试件的破坏形态如图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试件发生了弯曲破坏,破坏位置在距离支座较远的位置。
3. 破坏机理试件的破坏机理主要是由于弯矩作用下,混凝土受到拉应力和钢筋受到压应力,导致混凝土的开裂和钢筋的屈服和断裂。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力试验》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力试验》模板一:1. 引言本文档描述了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力试验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该试验旨在评估梁的强度和刚度,并验证设计计算模型的准确性。
本文档涵盖了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步骤、结果记录和分析等内容。
2. 试验准备2.1 实验材料准备在进行试验前,需要准备钢筋混凝土材料,包括水泥、细骨料、粗骨料、钢筋等。
具体要求如下:- 水泥:采用XXX牌号,符合XXX标准;- 骨料:细骨料采用XXX牌号,粗骨料采用XXX牌号;- 钢筋:采用XXX牌号,符合XXX标准。
2.2 实验设备准备在进行试验前,需要准备以下设备:- 试验机:采用XXX型号试验机,负荷测量范围为XXX,位移测量范围为XXX;- 测量工具:尺子、量角器、厚度计等。
3. 试验步骤3.1 梁的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准备情况,制作钢筋混凝土简支梁。
制作过程包括梁模具的安装、钢筋的布设、混凝土的浇筑等。
3.2 试验前的准备在进行试验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检查试验机的状态,确保其正常工作;- 校准测量工具,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安装梁,在试验机上放置简支梁并调整位置。
3.3 试验过程根据试验要求,进行以下步骤:- 施加荷载:根据设计要求和试验计划,逐渐施加荷载,记录荷载和梁的变形情况;- 荷载保持:当达到设计荷载时,保持荷载稳定一段时间,继续记录梁的变形情况;- 卸载:逐渐减少荷载,记录梁的变形情况。
4. 结果记录与分析收集试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包括荷载-变形曲线、破坏荷载、挠度等。
根据试验结果对设计计算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
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 实验数据表格- 实验照片- 其他相关文件和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 条款1:XXX的定义。
- 条款2:XXX的解释。
- 条款3:XXX的规定。
模板二:1. 实验目的本文档描述了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力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该试验旨在评估梁的强度和刚度,并为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精品文档]5混凝土结构实验项目任务书、指导书
![[精品文档]5混凝土结构实验项目任务书、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c38a30073c1ec5da50e270d4.png)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任务书1.1 钢筋混凝土简支单筋梁的设计1.1.1 实验目的1.在学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性能的基础上,通过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设计,进一步加强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理论的理解。
2.学习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配筋设计,计算破坏荷载。
3.学习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的方法。
4.了解并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制作过程。
1.1.2 实验内容1.设计钢筋混凝土简支单筋梁,使之在实验室提供的加载条件下能按照预定的破坏形态实现少筋、适筋和超筋破坏中的一种。
2.确定该试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跨度及截面尺寸、纵筋、箍筋。
3.根据前期“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定水泥、砂、石子的用量及水灰比。
4.绘出详细的简支梁的模板图、钢筋下料图。
5.验算该试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1.1.3 实验设备及材料1.加载设备在加荷架中,用千斤顶通过分配梁在实验梁跨间实现两点同步对称加载,使简支梁在跨中形成一段纯弯区段(梁的自重影响小)。
2.材料⑴钢筋:纵筋及箍筋同“材料力学”实验模块中的“拉伸实验”的试件,钢筋的力学性能数据取“拉伸实验”的测试结果。
⑵水泥: P.O 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⑶粗骨料:粒径10~15mm碎石⑷细骨料:中砂(含水率待测)3.模具⑴实验室提供高150mm,宽100mm,长度1200mm的模具,用以制作试件;⑵标准立方体试件模具3个。
1.1.4 实验要求1.混凝土的配合比采用“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模块中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结果。
2.提交设计计算书一份每人提交设计计算书一份,应包括自己设计试件的详细计算内容以及计算方法、参考文献等(破坏形式选用少筋、适筋和超筋破坏中的一种)。
3.独立完成,严禁抄袭、“参考”。
1.1.5 参考文献1.《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3.《土木工程材料》,湖南大学等四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周明华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5.《混凝土结构实验方法标准》GB50152-921.2 钢筋混凝土简支单筋梁的制作与养护1.2.1 实验目的1.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制作与养护,了解并掌握混凝土构件制作的工艺过程、养护方法以及技术要求。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试验报告1、前言在给定试验材料的条件下,要求学生分组设计出预期呈现正截面少筋破坏形态、适筋破坏形态、超筋破坏形态,以及斜截面剪压破坏形态、斜拉破坏形态、斜压破坏形态的钢筋砼简支梁,参与所设计构件的实际施工,完成所设计构件从加荷到破坏的全过程试验,考察构件的真实破坏形态与预期破坏形态的异同,分析其原因,撰写试验报告(含设计、施工、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分析等内容)。
2、试验试件设计2.1适筋梁单筋矩形截面梁,截面尺寸b×h=100mm×200mm,梁长L=1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钢材选用HRB335,纵向受拉钢筋为2B10,梁跨中400mm 段内不配箍筋,其余配置A6@100箍筋,参见图2.1-1。
图2.1-1适筋梁配筋图2.2少筋梁单筋矩形截面梁,截面尺b×h=100mm×200mm,梁长L=1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材选用HPB300,纵向受拉钢筋为2A6,无箍筋。
参见图2.2-1。
图2.2-1少筋梁配筋图2.3超筋梁土强度等级为C20,钢材选用HRB335,纵向受拉钢筋为2B18,梁跨中400mm 段内不配箍筋,其余配置A6@100箍筋,参见图2.3-1。
图2.3-1超筋梁配筋图2.4剪压破坏形式梁单筋矩形截面梁,截面尺b×h=100mm×200mm,梁长L=1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钢材选用HRB335,纵向受拉钢筋为2B16,A4@100箍筋布满全梁,参见图2.4-1。
图2.4-1剪压破坏梁配筋图2.5斜压破坏形式梁单筋矩形截面梁,截面尺b×h=100mm×200mm,梁长L=7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钢材选用HRB335,纵向受拉钢筋为2B18,在梁跨中间510mm 段内布置A6@30箍筋,参见图2.5-1。
图2.5-1斜压破坏梁配筋图2.6斜拉破坏形式梁强度等级为C20,钢材选用HRB335,纵向受拉钢筋为2B16,梁内无箍筋,参见图2.6-1。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力试验》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力试验》学生实验任务书罗维刚编写班级:姓名:学号:土木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前言为了适应土木工程学科的高速发展,满足对工程建设技术人才高素质的要求,为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己钻研的时间与空间,特开设《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力试验》独立试验课程。
该课程为一设计性、综合性的试验,面对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开放,完全由学生自行设计试验方案、试验构件施工、试验实施以及数据分析处理,达到大纲要求的能力,可以获得相应学分。
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本次试验任务,掌握钢筋混凝土简支梁静力加载试验方法,了解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提高试验技能,要求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认真学习教材,领会实验任务书,了解本试验的任务、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熟悉所用的试验仪器仪表的一般构造和操作规则。
试验小组成员必须有共同协作、讨论、思考、分析,设计构件,完成试验方案拟订任务,并交由试验指导教师审阅,认可后方可进行试验。
认真绘制试验构件施工图,并制作构件,精心养护。
2 试验过程在开始进行正式试验之前,要安装调试各仪器仪表,仔细检查测力装置工作情况,试件、仪表是否安装稳妥、安全等,记录表格是否齐全,最后请指导教师检查,完毕后开始正式试验。
预加载可不做记录,观察试件和各种仪表及仪表的各部位是否正常,如正常再按要求进行正式加载,试验过程中做好原始记录。
在试验进行过程中,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有组织有步骤地按要求进行工作。
对各种仪器仪表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决不允许草率了事,以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
试验结束后,要检查应记录数据是否齐全,并注意清理设备,归还所借用仪表、工具,并清扫场地等。
经教师检查认可后方能离开试验岗位。
3 试验报告的整理和书写试验报告是试验者进行试验工作最后交出的试验成果,是试验资料的总结,应本着精简扼要、规范、整齐、完整的宗旨完成试验报告。
在书写报告时,要注意:(1)记录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故障、事故以及采取的补救或处理方法,并分析对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分析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分析标题: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分析导言: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简写为RC)简支梁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结构构件,具有重要的承载功能和使用价值。
本文将通过实验分析,探讨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力学性能、破坏形态以及设计优化等方面,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实验设计及测试方法(简化)1. 实验目的和背景2. 实验步骤和装置概述3. 材料准备与测量要点4. 加载方案与响应5. 测量数据记录与分析二、力学性能分析1. 荷载-挠度曲线的绘制与分析2. 弯曲刚度与挠度控制3. 极限承载力与破坏形态4. 受力性能的影响因素三、梁的设计优化1. 梁截面设计与选取原则2. 钢筋布置及受力性能优化3. 材料的选择与梁的性能4. 确定截面尺寸与配筋比例的计算结论: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研究了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力学性能,包括荷载-挠度曲线、弯曲刚度、极限承载力和破坏形态。
2. 梁的设计中,应注重截面设计与选取原则、钢筋布置和受力性能优化等方面的考虑。
3. 材料的选择与梁的性能密切相关,需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
4. 确定截面尺寸与配筋比例的计算是保证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重要一环。
观点和理解: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广泛。
通过实验分析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力学性能,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受力性能和设计优化的考虑因素。
梁截面的设计和选取,以及钢筋布置的合理性对梁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材料的选择和与梁的性能之间的关系也需要被充分考虑。
只有综合考虑所有这些因素,才能保证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与应用(第三版)》,姜信宇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年。
- 《结构力学导论(第三版)》,傅健译,俞飞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
-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挠度、钢筋应变及裂缝等参数的测定,了解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构件(适筋梁)受力破坏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试验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平均应变平截面假定的正确性。
3.通过试验加深对适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力特点、变形性能和裂缝开展规律的理解。
4.掌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表达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验内容
1.量测各级荷载作用下试验梁的截
面应变。
2.估计试验梁的开裂荷载,观察裂
缝的出现,实测试验梁的开裂荷载。
3.量测试验梁裂缝的宽度和间距,
记录试验梁破坏时裂缝
的分布情况。
4.量测试验梁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5.估计试验梁的破坏荷载,观察试验梁的破坏形态,实测试验梁的破坏荷载。
三、实验设备和仪器
1.试件—钢筋混凝土简支梁1根、尺寸及配筋如图所示。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25
钢筋:纵筋2φ8,Ⅰ级(实际测得钢筋屈服强度为390MPa,极限抗拉强度为450 MPa)箍筋:φ6@100,Ⅰ级
试件尺寸:
b=100mm; h=160mm; L=1000mm;
制作和养护特点:常温制作与养护
2.实验所需仪器:
手动螺旋千斤顶1个,压力传感器各1个;静态电阻应变仪一台;百分表及磁性表座各3个;刻度放大镜、钢卷尺;反力装置1套。
四、实验方案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主要测定其承载力、各级荷载下的挠度和裂缝开展情况,另外就是测量控制区段的应变大小和变化,找出刚度随荷载变化的规律。
1. 加载装置
梁的实验荷载一般较大,多点加载常采用同步液压加载方法。
构件实验荷载的布置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当不能相符时,应采用等效荷载的原则进行代换,使构件实验的内力图与设计的内力图相近似,并使两者的最大受力部位的内力值相等。
作用在试件上的实验设备重
量及试件自重等应作为第一级荷
载的一部分。
确定试件的实际开裂
荷载和破坏荷载时,应包括试件自
重和作用在试件上的垫板,分配梁
等加荷设备重量(本实验梁的跨度
小,这些影响可忽略不计)。
2.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测试内容钢筋及混凝土应变、
挠度和裂缝宽度等。
本次实验测试具体项目:正截面应变;图3-2加载装置图
纵向受力钢筋应变;梁挠度;裂缝发展情况;开裂荷载;屈服荷载;破坏荷载。
纯弯区段混凝土表面布置5个电阻应变片(自行设计测点位置),实验前完成应变片粘贴工作。
另外梁内受拉主筋布有电阻应变片1片。
挠度测点三个:跨中测点1个,支座沉降点(2个)。
3. 实验步骤
实验为半开放式:实验前,学生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过程,在指导教师解答提问、讲明注意事项之后,由学生自己提具体实施方案,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分组(每组不多于10人)自行操作实验。
教师给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并实时指导。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考察实验场地及仪器设备,听实验介绍,写出实验预习报告。
(2)试件安装及实验装置检查。
a.安装支座、试件。
要求位置准确、稳定、无偏斜。
b.贴电阻应变片(程序为:构件表面磨平处理;表面清洗;贴应变片:不作防护),要求
位置准确;粘贴牢固,无气泡等;
c.安装百分表。
要求垂直、对准;
d.安装分配梁。
分配梁支撑位于梁跨的三分点处。
要求位置准确、稳定、无偏斜。
e.安装手动油压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
连接传感器和测力仪。
要求位置准确、稳定、无偏
斜。
f.最后检查实验装置是否稳定、偏斜及位置是否准确;仪表是否正常工作。
(3)测量梁实际跨度、截面尺寸、加载点位置、混凝土应变片位置等。
(4)预加载实验(按破坏荷载的20%考虑,)。
按1~3级预加载(0-2kN-3kN-4kN),测读数据,观察试件、装置和仪表工作是否正常并及时排除故障。
预载值的大小,必须小于构件的开裂荷载值。
然后卸载至0。
(5)仪表调零或读仪表初值并记录。
画记录图、表,作好记录准备。
(6)正式加载实验。
本次实验加载制度:分级加载,混凝土开裂前,每级加载2kN,开裂后,每级加载4kN,纵向钢筋受力屈服后,按跨中位移控制,每级加载2mm。
加载每级停歇时间5分钟,在读数稳定时读数并记录,数据填入记录表内。
4.注意事项
进行破坏实验时,应根据预先估计的可能破坏情况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以防损坏仪器设备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随着实验的进行注意仪表及加荷载装置的工作情况,细致观察裂缝的发生、发展和构件的破坏形态。
裂缝的发生和发展用眼睛观察,裂缝宽度用刻度放大镜测量,在标准荷载下的最大裂缝宽度测量应包括正截面裂缝和斜截面裂缝。
正截面裂缝宽度应取受拉钢筋处的最大裂缝宽度,测量斜裂缝时,应取斜裂缝最大处测量。
每级荷载下的裂缝发展情况应随实验的进行在构件上绘出,并注明荷载级别和裂缝宽度值。
当试件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注意观察试件的破坏特征并确定其破坏荷载值。
规定:当发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认为该构件已经达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破坏)。
在对构件进行抗裂检验中,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其开裂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作为其开裂荷载实测值。
依据“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件的破坏荷载值:
1)正截面强度破坏。
●受压混凝土破损;
●纵向受拉钢筋被拉断;
●纵向受拉钢筋达到或超过屈服强度后致使构件挠度达到跨度的1/50,或构件纵向受
拉钢筋处的最大裂缝宽度达到1.5mm。
2)斜截面强度破坏
●受压区混凝土剪压或斜拉破坏;
●箍筋达到或超过屈服强度后致使斜裂缝宽度达到1.5mm;
●混凝土斜压破坏。
3)受力筋在端部滑脱或其它锚固破坏。
5.实验记录参考图表
(1)应变记录参考表
(2)挠度记录参考表
注意:在裂缝展开图应详细记录裂缝的位置,长度,宽度(对应与纵向受力钢筋侧向投影处)。
四、实验报告的编写
实验报告包括如下项目:
(一)实验名称、班级、姓名、学号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方案
(四)实验分析
1.截面应力、应变分析
(1)绘制截面应力图
利用混凝土应变测试数据,绘制梁正截面应变图,分析截面应力是否符合现有理论。
(2)绘制荷载-钢筋应变曲线(按比例绘制,用方格纸画图)
2.挠度分析
(1)计算理论值
依据实测截面有效高度h0、混凝土弹性模量E c等近似计算跨中挠度理论值,或用有限元程序计算。
(2)分析各点实测挠度值
跨中挠度等于相应百分表读数减去支座沉降在该点产生的影响。
绘制荷载-挠度曲线和构件变形曲线(理论、实测曲线)(按比例绘制,用方格纸画图)
(3)挠度结果比较
计算挠度比值(=实测值/理论值),分析差异。
3.开裂荷载、破坏荷载
将各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并分析差异原因。
4.绘制开裂后各级荷载下的裂缝分布图。
(用方格纸画图,只画梁的一个侧面裂缝分
布图)。
5.用文字叙述梁的破坏形态和特征。
(五)综合结论
(六)附件-实验原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