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重点

合集下载

中班我的足迹公开课教案

中班我的足迹公开课教案

中班我的足迹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足迹”这个概念,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足迹。

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到自己的足迹对环境的影响。

3. 能够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让孩子们理解“足迹”的概念,明白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2.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1. 让孩子们理解“足迹”的概念,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足迹。

2. 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 环保主题的图片、故事书等。

2. 一些简单的环保游戏和活动,如垃圾分类游戏、环保手工制作等。

3. 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植树、清洁环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一些环保主题的图片,并引导孩子们谈谈自己对环保的看法。

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老师向孩子们介绍“足迹”的概念,并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清楚。

然后让孩子们想一想自己的足迹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留下什么样的印记。

3. 环保游戏(20分钟),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一些环保主题的游戏,如垃圾分类游戏、环保手工制作等,让孩子们通过游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4. 实践活动(20分钟),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植树、清洁环境等,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5. 总结(10分钟),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再次明白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做一些环保的小事情。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环保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很多孩子对“足迹”这个概念还不够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环保主题的教学,让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更深入地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我也要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们能够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共同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王愿坚《足迹》阅读理解

王愿坚《足迹》阅读理解

王愿坚《足迹》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足迹王愿坚山背后突然腾起了雪雾,冷风推送着浓黑的乌云疾速飞来,遮得天昏地暗;风吹起的积雪,夹着大片雪花,劈头盖脸地打下来。

远处的山峰,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雪帘雾障里,前面队伍刚踩出来的路又模糊不清了。

指导员曾昭良深深吸了口气,搀着病号又吃力地向前走去。

路,越来越难走了。

曾昭良觉得自己的脑袋仿佛胀大了几倍,眼前迸散起一串串金星。

两腿好像被积雪吸住了,足有千斤重,每挪一步都要积攒浑身的力气。

特别难耐的是胸口,好像塞进了大团棉花,透不出气来。

这时候,要是能够坐下来歇歇该有多好;可是不行。

山顶空气稀薄,在身体衰弱又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只要一坐下,就再也起不来了。

一步,两步……尽管走得很慢,雪路却终于一尺一尺地移到身后去了。

约莫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奋斗,两个红军战士终于走完了这段艰难的路。

可就在这一瞬间,曾昭良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只见在这不大的雪坪上,东一个、西一个地坐着好几个红军战士——他们已精疲力竭了。

曾昭良的心像被揪了一把,又紧又疼,他忙扶着病号站好,指着下山的路,嘱咐几句;然后踉跄地向一个坐着的战士走去,但已经迟了——那个同志的胸口已经和胸前的手榴弹一样冰冷。

他把手榴弹袋取下来挂在肩上,又挪向旁边一个年青的司号员。

可是,就在他刚刚抓住小司号员肩膀的时候,那个被他扶上山来的病号却噗地坐下了。

曾昭良焦急地踩了跺脚:“怎么办?”像是回答他的问话似的,一只手伸了过来,挽住了小司号员的另一只胳膊。

曾昭良抹去眼角上的雪水,定睛看了看来人。

这人穿一身普通的红军单军衣,只是面容有些特别:连鬓的胡须上挂着冰碴,堆着白雪,浓眉上沾满了雪花,看上去简直是神话里的老人。

那双眼睛,那么和善、亲切又充满智慧——这是一双熟悉的眼睛,可是到底在哪里见过,曾昭良却想不起来了。

那人深深地喘息着,显然也在积攒着力气。

过了一小会儿,才点头示意:“来!使劲!”两人一齐用力,把小司号员搀了起来。

产品碳足迹通用标准和重点产品核算标准

产品碳足迹通用标准和重点产品核算标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碳足迹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产品的碳足迹是指在生产、消费和处理产品过程中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

对产品的碳足迹进行评估和管理已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为了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始制定碳足迹通用标准和重点产品核算标准。

一、碳足迹通用标准1. 定义碳足迹通用标准是指对产品或服务从原料采集、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到废弃等全部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综合计算和评估的标准。

通用标准适用于各类产品和服务,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2. 作用碳足迹通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帮助企业深入了解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为企业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用户和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碳足迹数据来选择低碳环保的产品,推动市场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3. 国际标准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一些通用的碳足迹标准,如ISOxxx等。

这些标准对碳足迹计量方法、数据采集和处理、报告和验证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为企业和组织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南。

二、重点产品核算标准1. 定义重点产品核算标准是指针对特定类别的产品或服务,根据其特殊生产过程和使用特点,制定的碳足迹计算和评估标准。

重点产品通常是在生命周期中产生较大碳排放的产品,如钢铁、水泥、纺织品等。

2. 作用重点产品核算标准的制定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更加深入地了解重点产品的碳排放情况,找出影响碳足迹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降低碳排放措施。

对重点产品进行碳足迹核算也有利于引导重点行业进行技术改造、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

3. 国际标准国际上一些组织和行业协会已经开始制定各自领域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

这些标准针对特定产品的碳排放特点和计量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为企业进行碳足迹核算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未来展望1. 完善碳足迹标准体系随着碳排放管理的深入推进,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碳足迹标准体系,加强通用标准和重点产品标准之间的衔接和互补,形成系统完整的碳足迹标准体系。

幼儿园成长足迹范文

幼儿园成长足迹范文

幼儿园成长足迹范文幼儿园是孩子们展开第一次社会性实践的舞台,也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

幼儿园的使命就是帮助孩子在国家规定的教育内容范围内完成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历了很多成长足迹,本文将以此为主题,分享一些幼儿园成长足迹的范例。

一、初到幼儿园——探索未知的世界新入学的孩子们通常会感到很慌乱和害怕。

这个时候,老师的作用就尤为重要了。

老师需要适应每个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慢慢地带领孩子们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各种规矩和常规。

这种过程中,孩子们会从对家庭的依恋中获得安全感,在多次被老师、家长和同班同学肯定和关注的过程中,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越来越得到发展。

二、社交能力的培养——开阔视野,乐于分享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可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习惯与别人分享,愉快地与伙伴一起玩耍,结交更多的朋友,并养成相互尊重、宽容、合作和分享的习惯,这对每个孩子来说,是学习成长的必要经验。

在幼儿园,老师常常通过组织校内外的学习游戏活动、班级聚会和校园参观等形式,鼓励孩子们进行交流和互动。

三、身体和智力的全面发展——探索世界及自我幼儿园的教育与中国政府教育部制定的国家幼儿园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一致,通过专门设计的课程,重点培养孩子们语言、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全面的知识、技能和社会情感。

幼儿园的课堂上,老师会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助孩子们探索世界和自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获取一些基本的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如观察、分析、思考、想象、记忆、语言交流、动作协调等。

由此,孩子们的智力和身体的发展会得到全面培养。

四、培养自理能力——掌握生活习惯幼儿园在培养孩子们自理能力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孩子们很快就可以从“我不懂怎么做”到“我能做”的变化。

比如:穿衣、饮食、洗手、上厕所等生活习惯。

幼儿园老师们会根据孩子的个性和所处年龄阶段,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和目标,并通过引导、示范、模仿、指导、激励等方式,帮助孩子们学会在自己的范围内,掌握好自己的生活能力。

足迹检验在凶杀案件中的勘查重点和应用

足迹检验在凶杀案件中的勘查重点和应用
中残 留液体 约 6 0 mL。
足 迹检 验在 凶杀 案 件 中的 勘 查 重 点 和 应 用
啜 济显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公安分局刑事科学技术

尸 体检 验 : 男尸, 尸长 1 7 0 c m, 发长 3 c m, 衣 着 完 整, 全身 遍布 血 迹 , 尸斑浅淡 , 指压褪色 , 尸 僵 存 在 于 各 大关 节 , 额、 顶 部正 中有 5 处 纵 形 平行 排 列 的创 口, 大小 分 别 为 7 . 8 c mx 0 . 5 c m、 6 . 5 c m ×0 . 4 c m、 5 . 8 c m
矮柜、 抽 屉上 有 翻 动 痕 迹 , 并 留有 带 血 手 套 沙 印 。现
瓶 中均检 出有 机磷 类 农 药 甲拌 磷 。经 D NA 检 验 , 现
场地 面血 迹 、 斧 头上 血 迹 、 刀 闸 上 血 迹 均 为 死 者 邱 某
所 留。 2 现 场及 法 医学 分析
场 地面 为本 色木 地板 , 留有 大 量血 足 印 。在卫 生 间地
灰 尘鞋 印 , 足长 2 6 c m ̄ ( 2 ) 客厅 门边 杂 乱 摆 放 3双拖
鞋, 鞋底 面均有 血 痕 , 其 中两 双拖 鞋 的鞋 面上 亦 有 血
迹象 , 体 口唇 、 肢 体无 抵抗 伤 , 头 部 和 腕 部 伤 情 符 合 自杀 行 为特 征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一 O 1 ~ 2 4
窗 口外 侧 墙 壁 上 有 一 个 电 源 刀 闸 , 刀 闸盖 脱 落 于 地 面, 刀闸、 手柄 和 刀 闸盖上 均粘 附有 血迹 ; 院 内东 屋地 面 上有 一个 标识 为 “ 甲拌 磷 ” 的农 药 瓶 , 瓶盖松动 , 瓶

制作我的成长足迹作品教案

制作我的成长足迹作品教案

制作我的成长足迹作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感受成长的喜悦和收获。

2. 培养学生学会珍视自己的成长足迹,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期许。

3.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图片、绘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二、教学内容1. 成长足迹的含义和价值2. 创作方法与技巧3. 作品展示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回顾成长经历,发现自己的成长足迹。

2. 难点:如何将成长足迹用文字、图片、绘画等形式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准备分享的成长故事和感悟。

2. 教师准备:收集成长足迹相关素材,准备作品展示平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和感悟,激发学生对成长足迹的珍视。

2. 讲解:讲解成长足迹的含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成长足迹。

3. 示范:教师展示如何将成长足迹用文字、图片、绘画等形式表达出来。

4. 实践: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所学方法创作自己的成长足迹作品。

5. 指导: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作品创作建议和帮助。

6.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成长足迹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

7.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引导学生珍视自己的成长足迹,激发对未来成长的期待。

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内容丰富、表达清晰,能够体现成长足迹的价值。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合作良好,表现出对成长足迹的珍视。

3. 学生能够在展示和评价中主动交流、倾听他人意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成长足迹作品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学生的成长故事和感悟。

2. 邀请家长、其他教师和学生代表担任评委,对作品进行评选,给予奖励。

3. 开展成长足迹作品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收获。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足迹勘查重点及检验在凶杀案件中的作用(1)

足迹勘查重点及检验在凶杀案件中的作用(1)

三、结论
在凶杀案件中足迹勘查及检验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一些犯 罪现场留下的直接线索是有限的,这时候足迹就显得十分重要 的,它能够确定事件的性质,定性是侦查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根 据现场所留下来的脚印,进行定性分析,这是不是案件?这是什 么案件,是自杀、他杀、猝死、自然死亡还是意外?分析一下这些 现场的事物是否是伪装的?此外,还可以确定作案人数,根据现 场的鞋印,然后再根据外围现场可以分析出作案人数,对作案人 的人数的精确分析,可以决定侦查的方向和范围,也会影响今后 侦查的速度和质量。根据鞋印的种类还可以分析鞋的类型,从而 推测其所在社会的属性,鞋的种类有很多,可以分为塑料鞋、皮 鞋、布鞋、胶鞋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各种鞋的材料使用,生 产工艺上还有流程都是不相同的。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人、不
繁华路段。四是撬、砸汽车玻璃盗窃案件仍然多发,犯罪分子多
又提取了分布在客厅、主次卧室的鞋印,发现这两种脚印花样是 一样的,只是大小不同,但是后来警方又发现这些脚印就是由房 主家的鞋子踩出来的,说明犯罪嫌疑人有两个而且在行凶前是换 了鞋的,所以可以推测犯罪嫌疑人和房主是认识的。接着警方又 对鞋印步法特征进行了分析——步法特征分析是根据足迹的分 布分析犯罪嫌疑人的步法,这可以反映出的人的身体结构及行走
房间了值钱的东西,是谋财害命。 二、足迹检验技术 警方把采集的鞋印、还有墙上的血迹拿回实验室进行化验, 分析其中除了受害人的DNA外是否还有其他的不同的物质。
警方迅速封锁现场,对现场进行更细致一步的勘查,发现地 上的鞋印有不止一种,首先,在大门121有一堆清晰的灰尘脚印,其 次,在客厅、主次卧室都发现有两种不同长宽度地脚印,于是警方 对鞋印的形象特征进行勘查——足迹的形象特征勘查,是通过对 现场足迹与嫌疑人(或鞋、袜)足迹的形象特征(长宽)进行勘查,

足迹步法检验的勘验重点和运用

足迹步法检验的勘验重点和运用

足迹步法检验的勘验重点和运用摘要足迹步法检验技术旨在能够反映人脚触地各部位的习惯动作形成的痕迹和双脚协调搭配关系等现象的外部表现。

步法特征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认识其习惯动作的本质,将一个人的足迹与其他人的足迹区别开来,并将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条件下的足迹统一起来,运用足迹步法检验技术做好对现场足迹步法的发现、提取、分析、检验工作,找到破案的关键痕迹物证,从而为侦查提供方向和线索。

关键词足迹步法检验;勘验;特征;作用步法检验在侦查破案中显示了它独特作用,是我们为犯罪分子“画像”的比较理想的技术工具。

但是目前在对步法检验的运用和认识上,还存在着不够全面、客观的现象,有的过分夸大其作用,造成一种万能技术的印象;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由于现场条件和技术水平所限,往往会导致推测分析不够准确,这就使一些同志又产生了一种片面性,认为这项技术不科学、不规范,在侦查破案中不愿意应用它,甚至对步法检验提供的线索全盘予以怀疑和否定。

这两种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任何一门技术都有它自身条件和局限性,过高的要求和盲目的相信都会给工作造成失误,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运用,对所推判、提供的材料给予科学的分析,才会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因此正确认识检验的作用是正确运用和推广这项技术的前提。

1 简要案情某年6月14日晚23时10分,海拉尔区某村发生一起重大蒙面入室持刀抢劫案。

在室内现场勘查中只发现有一种花纹的足迹,据此足迹追踪发现在现场外围和来去路线均留有较完整的成趟足迹,初步勘查认为一人作案可能性大,但是通过进一步勘验,发现这种足迹在村内有往返四趟,并有两趟足迹并行现象。

2 现场足迹步法及足迹勘验情况1)对两趟并行足迹检验,两趟足迹的单个足迹长均为29cm,鞋底花纹图案、新旧程度完全一致。

又以仔细观察发现两趟足迹的步法特征有很大差异。

其一步法特征是:步幅长度在88cm到92cm之间,步幅宽度为搭跟步,步幅角度为左脚20°,右脚18°;步态左脚偏外落脚,偏内起脚,右脚偏外落脚,正起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字和照片
二、常见足迹的鉴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步幅特征定量化检验
足迹的特征1.特殊性2.相对稳定性3.反射性4.连续性
3、胶粘成型
胶底皮鞋、旅游鞋。
4、缝制成型
布鞋用盖板衬(也叫袼褙)和数层底衬叠配而成
五、鞋的穿用与修补特征
鞋外底磨损的形式
1.挤压磨损:鞋底面相对地面垂直方向运动时,地面上坚硬的突起物挤压嵌入大底引起的物质损失。(纤维状脱落)
2.磨粒磨损:鞋底面相对地面水平方向运动或有运动趋势时,摩擦力引起的鞋底物质损失
1、公开捺印
要求:清晰、完整、不变形
2、秘取(自然样本的来源)
1.计划性秘取
2.搜查性秘取
四、巡迹追踪
五、现场足迹记录
记录要求:客观、详细、准确
足迹数量、形状、大小
承载客体和附着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粉尘颗粒结构,还会纤维结构;是粗糙的,还是细密的;是坚实的,还是可塑的;是干燥的,还是潮湿的;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平面足迹是加层的,还是减层的;是留着可塑物上的,还是留着硬物上的,或是留在柔软物上的;
3.地区差异
4.职业差异
5.负重差异
6.其他因素
足弓测量:指沿足迹中心线垂直方向,赤足足迹弓区的最小宽度
足弓类型:
1.高弓型:左5.7%,右5.1%
2.窄弓:左27.5%,右25.6%
3.中等弓:左63.2%,右64.8%
4.扁平弓:左3.5%,右4.5%
5.膨胀弓:0.1%
2、足型局部特征
1.趾区结构特征
1.分析符合点和差异点的来源
2.科学实验
3.分析足迹特征质量和数量的关系
4.根据符合点和差异点的性质作出鉴定结论
5、制作鉴定书
1.制作《足迹鉴定书》的原则和要求
原则:客观性,相关性,全面性,科学性
要求:逻辑严谨,层次分明;语言客观、恰当、准确、简练;有理有据,全面论证;形象直观;整洁规范
2.《足迹鉴定书》的组成
趾形态特征
1、趾头形状特征
青年多为圆形、椭圆形、球面、椭球面
中老年人多为椭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
2、趾节形状特征
扁圆柱体、条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方形、梯形
3、趾形态特征细节化
趾大小特征
1、趾长度特征2、趾宽度特征足趾间来自互关系特征1、趾分布类型
1.平行型
2.并紧型
3.放射型
4.重叠型
2、趾分布特征及其标划
四、畸形、损伤及附着物特征
鞋、袜结构特特征
一、鞋的分类和结构
塑料、橡胶、皮革、布(草鞋、麻鞋、兽皮鞋、木底鞋、毡鞋)
二、鞋型特征
足长与楦长
楦底样长:指楦底前、后端点的曲线长度
楦全长:指楦底前端点与楦后跟突点的直线长度
楦长长于足长
三、鞋底花纹特征
四、鞋底原料以及生产工艺特征
1.注塑法(生产快,劳动强度低、产量高、成本低、产品尺寸精确、规格造型一致)
四、磨损特征
行走运动特征的变化
一、心理状态及伪装
二、地面与鞋底条件
三、负重
现场足迹的勘验
一、搜寻犯罪嫌疑人足迹
寻找犯罪足迹的要点:
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抓住重点部位,全面细致、千方百计地寻找和确定与案件有关的能说明犯罪事实的犯罪嫌疑人足迹
二、现场足迹的提取
三、样本足迹的提取
足迹可以分为捺印样本、实验样本和自然样本
足迹分析
一、足迹分析概述
分析的内容:
1、分析鞋、袜种类。
2、分析犯罪嫌疑人自然条件。主要指性别、身高、体态、年龄、明显姿态等
3、分析事件或案件性质等
足迹分析的特点:实践性强、结果不是鉴定结论、适用性广
二、分析鞋的种类
意义:
1、有利于系统分析
2、有利于确认重点
3、有利于提供样本足迹制作
三、分析犯罪嫌疑人人身特点
3、地区差异
男山东253.83,广东247.28;女山东234.37,四川228.59
4、职业差异
5、季节差异
6、早晚差异
早上短,差异1-15mm
7、负重差异
负重,1-3mm
8、左右足差异
9、长途行走引起的差异
2.宽度特征
是指沿足迹中心线垂直方向赤足足迹的最大宽度
变化规律:
1.承受客体变化方式
2.性别差异
3.行走运动形态的反映性
五、足迹应用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发展:
1、加强足迹检验技术基础理论的研究,建立较为完善的足迹检验技术理论体系
2、加强足迹检验技术的实践应用研究
足迹的形成
一、人体与行走相关的结构
正常的成年人全身共有206块骨,颅骨29块,躯干骨51,上肢骨64,下肢骨62其中足骨26块
二、人体行走运动的整体动作分析
2.跖区结构特征
1、跖面特征
2、跖前缘结构特征
1.弧形
2.角形
3.平直形
4.波浪形
3、跖后缘结构特征
1.平直形
2.弧形
3.凹凸形
4.小波浪形
4、跖内缘结构特征
1.弧形
2.角形
3.平直形
4.波浪形
5、跖外延结构特征
1.弧形
2.角形
3.平直形
4.波浪形
3.弓区结构特征
4.跟区结构特征
后缘呈圆弧形,内外缘承直线或弧形,前边缘弧形、直线形、角形和波浪形
女性步长短,步角小,步宽稍宽
或偏外起足,或正落足,压力面均匀,无蹬、挖痕
如图8-30P234
踏痕半径R*10=年龄
赤足足迹跟压痕纵向直径L*5=年龄
年龄=40-5AB
四、分析案情
性质、人数、过程、时间
足迹鉴定
一、足迹鉴定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1、准备工作
1.审验委托鉴定手续
2.了解案情
3.了解现场足迹
4.了解样本足迹及犯罪嫌疑人的情况
三、足的肤纹特征
趾头纹:弓型30%,箕型60%,斗型6.5%,三角型3.5%
跖纹
1、拇跖区纹线
1.弓型纹
2.箕型纹
3.斗型纹
4.三角形花纹
2、跖中区纹线
1.弓型纹
2.箕型纹
3.斗型纹
3、小跖趾区
三角形花纹
褶纹和皱纹的特征
1.褶纹特征
2.皱纹特征
足底乳突纹线相对于手上乳突纹线的特点
纹线粗、间隔大、花纹面积大、中心花纹扁平,花纹简单,复杂花纹出现概率低,趾纹的根基线多偏向一侧
分别简述各个阶段的主体痕迹
1、落足阶段
踏痕
2、落脚阶段
磕痕
擦痕
推痕
跄痕
3、垂直支撑阶段
压痕
跖压痕
弓压痕
跟压痕
迫痕
坐痕
拧痕
4、起足阶段
后蹬痕
抬痕
挑痕
耠痕
扫痕
起足特征是起足阶段足与地面等承痕客体相互作用形成的特征
压痕的观察方法:(凹凸度)
深度、光度、亮度、湿度、密度、散度、麻沙度
三、行走动力形态特征P146动力形态特征图
原则对现场足迹的样本足迹确定足迹中线的方法要保持一致,对同一人的不同足迹进行检验时,也要采取相同方法
1.长度特征
沿足迹中心线方向赤足足迹最大的长度
足长变化规律:
1、平面和立体差异
静态比行走断5-15mm,足长比平面长5-10mm,足长比立体短5-10mm
2、性别差异
男性225-290mm,女性210-265mm
1、足肌
足底肌、足背肌。趾长伸肌、趾长屈肌、拇长伸肌、拇长屈肌
2、组皮肤及机能
1.表皮
2.真皮
3.皮下组织
机能:保护足免受外界的侵害尤其是细菌的侵害、机械损伤和损伤,调解体温,进行呼吸,分泌汗液,蒸发水分,接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
3、赤足足迹各部分命名
1.足趾区:趾前段,拇指,第二趾,第三趾,第四趾,小趾,趾节区
2.足跖区:跖前缘,跖内缘,第一跖区,第二跖区,第三跖区,第四跖区,第五跖区,跖外缘,跖后缘
3.足弓区包括:弓内缘,弓内侧区,弓外侧区,弓外缘
4.足跟区包括:跟前缘,跟内缘,跟内侧区,跟中心区,跟外侧区,跟外缘,跟后侧区,跟后缘
二、足型特征
1、足型整体特征
足迹测量基线确定方法:找出赤足足迹跟中心点和第二趾头中心点,将两点连线作为赤足足迹测量基线。
5.明确委托鉴定目的、要求
6.清点、登记委托鉴定材料
2、分别检验
1.观察发现足迹特征的常用方法
2.初步检验
1、确定种类
2、确定部位
3、判断足迹变化
4、观测、确定种类特征
3.深入检验(找特征)
4.固定特征的方法
3、比对检验
1.直接比对法
2.方位比对法
3.关系比对法
4.重合比对法
5.线条结合法
4、综合评断作出鉴定结论
2.压延冲切法(鞋底花纹周边不封口)
3.模压法(工艺繁琐、条件苛刻、生产效益不高)
橡胶大底的制作工艺有压延冲切法、模压、硫化和注塑
工艺特征
1、模压成型
胶底皮鞋。花纹清晰,左右对称,多有边埂或花边埂。外侧有耐磨块
2、硫化成型
胶底皮鞋,冲切胶底布鞋、冲切胶底胶鞋、胶底布鞋。没有边埂,花纹不对称,没有耐磨块
三、足迹形成的三要素
具有足迹造痕客体、具有足迹承痕客体以及造痕客体和承痕客体只间直接相互作用
赤足结构特征
一、足的解剖结构
1、足骨骼
1.足骨
足骨共26块,7块跗骨,5块跖骨和14块趾骨
跗骨:跟骨、距骨、舟骨、骰骨、三块楔骨。根骨最大
2.足关节
1、踝关节
2、距下关节
3、跖趾关节和趾关节
3.足弓
2、组软组织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