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管理机制V4.0
数据资产管理实践白皮书

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CCSA TC601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数据资产管理实践白皮书(4.0)》”。
违反上述声明者,作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委会成员:何宝宏、魏凯、姜春宇、刘成成、闫树、李雨霏、刘海燕、车春雷、郭宝生、蓝曾威、马卓佳、李慧、贾丕星、符山、陈涛、周庭宇、孙龙君、农益辉、刘天斯、黄志、钱岭、齐骥、侯志强、石在辉、刘童桐、吴嘉、张振、林锋、周万、王波、郝滨、王鹏、刘庆会、胡浩、于辰涛、王晟、陈志凌、刘俊良、周刚、王军、李今朝、李岳璘、王伟哲、曹冬平、蓝海、邹素雯、董喆、熊威、蔡春久、王琤、朱金宝、骆阳、魏民、刘浩、施红明、白梅、寇新华、陈燕琪、蒋勇、高伟、赵乔、霍琦、訾津津、王雀陵、张治国、武威、薛勇、张辉、周建龙、杨嘉诚、李慧、陈彬参与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计算分公司、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普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飞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东方金信科技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数语科技有限公司、国网征信有限公司、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信安数据有限公司、亿信华辰有限公司、北京卓信智恒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御数坊(北京)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广州石竹软件、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突出了大数据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的重要地位,掌握丰富的高价值数据资源日益成为抢占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前提和保障。
基于CiteSpace_的国内外数据资产研究可视化图谱分析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Fuzziology 运筹与模糊学, 2023, 13(3), 2511-2520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orf https:///10.12677/orf.2023.133252基于CiteSpace 的国内外数据资产研究可视化图谱分析王诗语,曹 玲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收稿日期:2023年5月18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24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30日摘要数字经济时代,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提升,以数据要素为基础的数据资产日益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由于目前国内外有关数据资产管理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难以统一对数据资产的管理活动做出准确具体的定义和解释。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以数据资产相关研究为主题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对当前国内外数据资产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进行分析,总结国内外数据资产各自的发展特征;并进一步结合归纳分类法和对比分析法,根据国内外数据资产研究侧重点的不同,总结国内外数据资产研究的差异性;最后,结合本国数据资产发展实际,讨论我国数据资产未来研究方向并进行展望,旨在推动数据资产创新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数据资产,文献研究,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Visual Graph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Data Asset Research Based on CiteSpaceShiyu Wang, Ling CaoSchool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Received: May 18th , 2023; accepted: Jun. 24th , 2023; published: Jun. 30th , 2023AbstractIn the era of digital economy,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data assets based on data王诗语,曹玲elements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on data asset related research, through the literature visualization analysis software CiteSpace, the current research hotspots and frontiers of data asset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analyzed, and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data asset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summarized; And further combining inductive classific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s, summarize the differences in data asset research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countries based on their different research focuses; Finally, based o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data assets in our country, we will discuss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prospects for data assets in China, with the aim of promoting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research on data assets.KeywordsData Assets, Literature Research,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随着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数据要素的构成。
金蝶KIS旗舰版V4.0发版说明(1)

2.3.4 财务服务.........................................................................................................39
2.3.5 经营分析.........................................................................................................39
2.5.2 公用设置.........................................................................................................43
2.5.3 会员中心.........................................................................................................44
2.1.8 网上银行.........................................................................................................16
2.1.9 实际成本.........................................................................................................18
2.4.6 门店系统.........................................................................................................41
数据中心基础架构(DCIM)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V4.0

2.1 线缆管理系统化 ..........................................................................................8 2.2 容量规划 ....................................................................................................10 2.3 工作流程规划 ............................................................................................10 2.4 分析和报告的处理能力 ............................................................................11 2.5 可视化 ........................................................................................................11 2.6 解决方案整合能力 ....................................................................................12 第三章 汇通融业(DCIM)解决方案 .................................................................13 3.1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 ............................................................................13
帆软FineBI(V4.0)产品白皮书

自由释放数据潜能FineBI V4.0产品白皮书2016年12月08日第一章企业为什么需要FineBI?来自企业产品,运营,供应链,市场营销各侧的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公司人开始言必称大数据。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利用数据资产的重要性,强调运用数据进行科学化运营,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已经成为过去式。
然而想要实现利用大数据分析来驱动业务增长的理想蓝图,却面临众多挑战。
一、大数据分析驱动业务增长的现实困境(一)业务发展的瓶颈:业务部门对于数据分析具有极大的需求,但却苦于没有数据以及工具的有效支持,依赖于IT的报表制作,报表需求得不到及时响应。
固定报表缺乏灵活性,这就会导致业务部门缺乏对业务现状的精确把握,对业务背后逻辑的洞察,以及对业务未来的可见与预测。
这样决策还流于拍脑袋,(二)IT信息中心的瓶颈:IT集权下的疲于应对,:IT信息中心对公司数据进行高度集中的管控,来自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数据处理以及报表就会全部由IT人员来输出,一旦业务部门需求集中扎堆,就会造成响应不足,业务部门怨声载道。
信息中心自身成员熬夜加班多,却成就感低。
放权下的数据管理混乱:有的信息中心为释放压力,放权给业务部门使用数据,一旦口子打开,数据缺口就会像洪水一样泛滥,就又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导致放权下的数据管理混乱,数据口径不统一,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等等问题就会出现。
(三)大数据应用的瓶颈:对于企业大数据的应用,大部分企业普遍存在这样的心态:不利用时觉得心慌,现在大数据如火如荼,感觉落后一步就要跌入深渊。
想要上马利用时却又觉得迷茫:如何真正从企业治理的全局出发,基于行业需求,整体架构以及应用角色和场景,让数据发挥出最大价值?现实的情况是大数据倒逼企业不断地去升级硬件,扩展底层架构,但存储的数据越来越多,如何真正让数据发挥价值,很多企业都倒在大数据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也就是说让数据能够结合企业运营的核心指标,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
通过响应型分析——诊断型分析——战略型分析——预测型分析,让数据真正对企业的运营决策起到辅助和参考的作用。
数据资产管理制度

数据资产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有效管理、维护和提升数据资产的价值,本制度旨在明确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和保护措施,以确保数据资产的安全、完整性和可用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的数据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业务数据、运营数据、客户数据等。
所有员工在处理和使用数据资产时,都必须遵守本制度。
三、责任和权限1. 数据资产的所有权归公司所有。
员工只有使用权,不得随意复制、传播、删除或修改数据。
2. 公司设立数据管理部门,负责数据资产的管理工作,包括数据资产的分类、存储、维护和保护等。
3. 数据管理部门有权对数据资产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完整性和可用性。
四、数据资产分类和管理1. 数据资产按照敏感性和重要性进行分类,分为公开数据、内部数据和敏感数据。
2. 公开数据:对公司运营没有直接影响的信息,如公司公告、新闻等。
4. 敏感数据:对公司运营有重要影响的信息,如客户数据、财务数据等。
五、数据资产保护1. 公司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保护数据资产的安全。
2. 公司设立数据备份制度和应急恢复制度,防止数据丢失。
3. 公司设立数据泄露应急响应机制,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和使用。
六、数据资产使用1. 员工在使用数据资产时,必须遵守公司的相关规定。
2. 员工不得滥用数据资产,不得用于非法和不正当的目的。
3. 员工在离职后,必须归还所有的数据资产,不得擅自保留或使用。
七、违反制度的处理1. 违反本制度的员工,将被公司进行纪律处分,严重的将被解雇。
2. 如果违反本制度导致数据资产丢失或被非法获取,员工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 如果对本制度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可以向数据管理部门咨询。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公司保留对本制度进行解释和修改的权利。
SMP解决方案介绍-2013

ISO27001 主任审核员 15人 CISSP 3人 CISP 4人 COBIT 3人 CISA 4人 CCIE 3人 OCP 3人 RHCE 10人 IBM认证工程师 15人 Cisco认证工程师 14人 Microsoft 20 人 Vmware、HP认证工程师 14人
• 目前有研发队伍50多名: • 系统架构师5名 • 高级开发人员15名 • 开发人员30名 • 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 共23个、2项专利技术
系统安全管理
漏洞管理 补丁管理 配置核查 系统合规管理
数据安全管理
数据资产管理 敏感数据监控 数据安全合规
基础功能层
用户安全策略
安全资产管理
资产模型管理 资产信息收集
安全事件管理
安全事件识别 安全事件筛选 安全事件分析 安全事件响应
安全作业管理
作业维护管理 作业流程管理 作业执行管理 作业计划管理 安全作业内容管理
专业的安全服务和解决方案供应商 SMP的定位与建设思路
银基SMP解决方案 • SMP功能介绍 • SMP系统架构和软硬件设计
• 银基SMP项目实施建议
银基的准备
基于安全策略实现安全管理工 作常态化运行的技术支撑平台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
管理风险
管理现状
安全策略
安全任务
制度管理
组织管理
安全流程 执行工具
安全设备运维
安全事件应急响 应 安全培训
等保认证辅导
应用安全评估
数据安全及业 务流程咨询
Web应用防火墙 (GeekDefense)
公司10年来,长期服务于通信、金融、电力、政府和大型国内外企业 等行业,专业的IT信息综合服务、咨询和解决方案提供商
Intel 主动管理技术(AMT)v4.0 管理员指南说明书

Intel® Active Management Technology(主动式管理技术)v4.0管理员指南概览产品概览操作模式设置和配置概览预配置方法菜单及默认设置MEBx 设置概览ME 配置菜单AMT 配置菜单MEBx 默认设置设置和配置方法概览配置服务MEBx 界面(企业模式)MEBx 界面(中小企业模式)系统部署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管理Intel AMT Web GUIAMT 重定向 (SOL/IDE-R) AMT 重定向概览故障排除故障排除如果您购买的是 Dell™ n 系列计算机,则本文中关于 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的任意参考内容均不适用。
本说明文件中的信息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c) 2008 Dell Inc.。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未经 Dell Inc. 书面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复制这些材料。
本文中使用的商标:Dell、Latitude和DELL徽标是 Dell Inc. 的商标;Intel 是 Intel Corporation 在美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标或注册商标;Microsoft和Windows是 Microsoft Corporation 在美国及/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本说明文件中述及的其它商标和商品名称是指拥有相应标记和名称的公司或其制造的产品。
Dell Inc. 对其它公司的商标和产品名称不拥有任何所有权。
2008 年 8 月修订版 A00概览Intel® 主动管理技术 (Intel AMT) 使公司可通过以下方法轻松实现对其联网计算机的管理:搜索网络上的计算机资产(无论计算机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 Intel AMT 使用存储在非易失性系统内存中的信息来访问计算机。
即使计算机处于关闭状态,也能对其进行访问(也称为带外访问或 OOB 访问)。
假如操作系统发生故障,也可远程修复系统 — 在软件或操作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可使用 Intel AMT 远程访问计算机以完成修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资产管理机制论企业数据管理体系建设数据是企业在持续经营活动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资产,数据本身以及围绕数据所进行的活动必须得到管控,以确保在合理的成本范围内数据价值充分发挥并进一步增值,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
本文分析企业数据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对数据管理体系构成、建设原则、建设关键点、演进策略提出一些建议,力图为企业建立或完善本企业的数据管理体系提供一些参考。
背景和问题信息技术进步使信息化成为企业发展和快速扩张的有效支撑手段,多年来,国内外各行各业分别建设了适合本企业的信息系统,如生产支撑型、业务支撑型、管理支撑型,以及分析决策型系统等;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加剧、新技术的推陈出新和逐渐商用,信息系统所承载的业务内涵、系统规模和数量和复杂性也在不断攀升。
林林总总的这些信息系统,在长期使用中积累、沉淀了大量的核心业务数据,如客户资料、营销策划内容、产品资料、合作伙伴、合同契约、企业资源、进销存、生产、工程建设、财务数据等,这些既是企业的关键信息,也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如果不对数据生命周期全过程加以管治,将可能带来多方面问题,例如:数据安全问题:数据的不恰当使用可能泄漏企业机密,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失利,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另外国内外对上市企业也有相关法律要求,例如美国《Sarbanes-Oxley 法案》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均提出上市公司的内控管理必须切实做到保护财务数据、维护系统安全、保护客户数据免遭盗窃与破坏,以提高公司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价值发挥问题:面对众多信息系统,如果缺乏完整、一致的企业数据视图,业务部门将不知道企业内哪些系统拥有自己所需的数据;用户在不知道数据质量状况或明知数据不可靠的情况下,不可能放心使用数据,无从根据数据作出正确判断、决策和快速响应。
这些都将遏制数据价值的完整释放。
数据升值问题:在数据质量有保障的前提下,对企业的大量历史数据采用商业智能、数据挖掘、预测能技术手段,能从数据中发现事物发展的深层次规律,例如客户偏好、收入预测、客户流失倾向预测等,为企业提供经验总结和预见性的业务支撑;另一方面,良好的数据管理机制将在企业内形成良好的知识共享和传承体系,促进企业的人才培养和组织进步,实现数据增值。
反之,数据的零散分布、数据歧义、低劣的数据质量,以及制度和平台的缺乏,将严重遏制数据价值的进一步发挥和增值。
成本效率问题:如果缺乏对数据的一致理解,将影响跨系统、跨部门、跨专业的需求沟通和信息共享,提高企业的沟通成本和建设成本;如果对贯穿企业的错综复杂的数据流缺乏直观、完整认识,那么系统故障、数据问题的快定位难以实现;数据权责的不明确,将导致问题解决中系统之间、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和扯皮。
所有这些,都最终体现为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支撑不力,业务部门将越来越质疑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综上所述,企业数据从产生、加工、传递到使用、销毁的全过程,应得到专门管控,获得组织和制度保障,明确数据生命周期过程的相关权责,实施体系化、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确保数据生产、使用的全过程受控。
而这些,都是企业数据管理体系的范畴,其目的是最终实现数据对企业的投资回报最大化。
企业数据管理面临的挑战我国各行各业(特别是大型企业)近年来逐渐意识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开始或正在建设企业数据管理体系,不约而同都面临一些重大挑战,如:管理方面:缺乏覆盖全企业、跨业务线条、跨部门、跨系统的统一数据管控体系,信息在创建、传输、加工、使用过程中的角色、职权分工不清晰,需要建立明确的信息责任人制度、有效的措施及配套的考核办法;流程方面:对于需求响应、问题处理和日常运行维护工作的推进,缺乏跨部门、跨团队的流程定义,将难以高效整合相关资源形成系统建设的合力;规范方面:缺乏跨部门、跨系统的统一的业务规则、数据标准,不同业务部门之间、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之间、技术团队之间,存在沟通和理解的歧义,需求从提出到实现存在前后不一致的风险;技术方面:数据管控工作缺乏有效的平台支撑,事件类型众多、处理复杂,人工处理效率低下,并且难以跟踪和评估。
企业数据管理体系建设数据管理体系构成根据国际数据管理组织提出的数据管控框架,数据管控体系由规范、组织职责、流程三大模块组成。
通过多年来为客户实施数据管理的项目实践,我们认识到,成熟的信息化技术有能力、有必要为管控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能力支撑,我们建议对国际组织提出的数据管控框架进行扩展,将平台支撑作为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扩展后的数据管理体系构成如下图:数据管理体系图首先,数据管理体系的框架是稳定的,自上而下由管控目标、管控对象、管控措施、组织/规范/流程和管控平台构成;同时,整个管控体系应适应企业战略和总体业务目标需要,呈螺旋式上升、持续演进,是动态变化的。
管控目标:服务于企业战略和业务目标,因此随着战略和业务的发展,数据管控,不同时期的数据管控目标将有变化、关注点不同。
通常,管控目标将提出建立统一的企业数据管理中心,明确数据职责和流程,以数据价值最大化为己任。
管控对象:随着管控目标演变,各时期关注的管控也相应调整,分阶段纳入不同类型、不同范围的管控对象。
例如,在初期重点管理企业数据中心的元数据和基本的数据质量,之后管理业务指标体系、业务需求和完善数据质量,后续将主数据、数据生命周期纳入管理,最后管控范围从企业数据中心扩展至企业其它信息系统。
管控措施:对不同管控对象在不同阶段采取进化的管控措施,如与需求流程结合的元数据变更管理、自检与第三方检查结合的数据质量监控、基于数据实时性需求的主数据同步、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安全保障、数据审计、周期评估、总结报告等。
组织/规范/流程/制度:建立可适应管控目标演进、责权明确的组织架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需要,制定相关管控制度、规范,如数据保密制度、元数据管理规范、数据质量管理规范、主数据管理规范;以规范为框架,梳理相关流程,如元数据管理流程、数据模型管理流程、数据质量管理流程等。
IT支撑:即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数据管控平台,承载数据管理的相关能力,形成企业统一信息视图,承载相关管理流程,对各管控对象进行监控预警,支撑故障处理、知识总结、评估优化等管控工作。
IT支撑平台的建设,首先应提高管控效率、降低管控成本,在此基础上帮助数据增值。
数据管理体系建设原则企业数据管理体系建设是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过程需遵循相关原则,以下是一些关键原则: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数据管理工作是长期的,应立足长远做总体规划,同时结合实际分布实施,避免不切实际的一步到位。
需求驱动、价值优先:各阶段管控目标应结合本阶段实际需要,合理安排资源,优先满足最迫切需求,体现对企业的实用价值,避免片面求大求全或激进。
目标指引、整体带动:应始终围绕管控目标,完善组织、制度、规范、流程和支撑平台,实现目标驱动的整体上升效应;管控体系是演变的。
借鉴和定制化:借鉴业界先进经验,采用成熟的实施方法,与本企业实际需求融合,确保先进性和实用性。
先固化再优化:各种制度、规范、流程,形成后应先固化有个适应期,在执行过程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后再阶段性优化,避免随意调整。
数据管理体系建设关键点企业数据管控涉及大量跨业务、跨部门、跨系统的工作,实施过程需着重保障以下关键点落实到位: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数据管控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从企业高层到基层,需要清晰认识到数据管控工作开展涉及到方方面面,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数据管理是长期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需持续完善。
因此,必须将其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层面,获得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确保数据管控目标和方向的正确性、相关资源能及时到位、重大冲突或问题能有效协调。
职能集中化的数据管控组织是保证数据管控体系正常运转的关键在业界数据管控的最佳实践中,无一例外具有一支专门的、稳定的团队,负责企业内的数据处理与管理工作。
该团队一部分分布在业务条线上,实时支持业务线的管理和经营;一部分集中在后台负责管理企业级的数据整合,两部分人员紧密沟通,统一行动。
从数据管控的发展趋势来看,该团队必须进一步转型为固定的权责明确、职能集中的数据管控组织机构,赋予执行各种数据管理活动和数据增值服务的责任和权力,以支撑业务发展战略和运营管理两方面的目标。
数据管控工作需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结合数据管控与企业业务目标的实现密切关联,企业必须建立融合于业务流程的数据管控流程。
为了实现业务目标,业务部门、支撑部门都对数据负责,职责清晰,业务方面保证需求质量、指标口径的清晰,支撑部门进行响应需求和申告/投诉、整合数据、监控应用和数据质量。
数据管控需要企业文化层面的支持数据质量保证与产品质量保证一样,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在数据管控的建设初期,可以考虑将数据质量纳入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以促进数据质量意识和控制文化的培育。
数据管理体系演进策略如上文所述,企业数据管理体系在框架稳定的基础上不断迭代完善,下面提供了一个演进路线案例供参考。
具体企业的演进阶段划分、演进路线设计,应结合本企业实际需要来制定。
数据管理体系演进路线参考图结束语企业数据管理体系的建设是系统化工程,涉及于众多源系统的交互和大量协调工作,必须有数据管控平台来有效支撑这些工作,保障数据管控的可行、高效。
同时,平台建设不等同于整个体系就建设好了,企业还需成立相应组织,制定相关流程、制度、规范,并将管控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平台运转起来。
也就是说,数据管理体系在投入运作前,必须进行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平台开发。
对于这些工作,建议企业引入具有实际实施经验的专业咨询公司,可以通过行业标杆、业界经验的引入开拓视野、确保高度,又能确保所设计的管理体系是切实可行的、能落地执行。
(一)目的为遵循数字经济发展规律、顺应科技时代潮流,贯彻落实党委1号文“强力推进数据运营,通过数据揭示低效管理,促进管理提效50%”战略布局,广泛发动工研院各业务人员投身于数据的治理与应用中,强化数据价值挖掘,实现数据驱动发展。
为了更好地组织信息的报送,形成治理主体共生、治理制度共融、治理资源共享、治理机制共治生态模式,共同建设拥抱数字经济的现代平台型智慧企业,特制定本机制。
(二)具体内容5.激励和管理机制。
建设初期,可以通过一定比例的鲜豆奖励数据模型搭建的业务人员,形成激励措施;同时,通过通报每个部门形成的数据模型说明书、数据组件、发布数据报告的数量,形成本部门业务的数据模型,推送本部门业务数据,实现倒逼各部门通过数据揭示企业管理问题,促进工研院管理提效50%。
(三)具体内容及工具支撑1.建立信息报送管理的工具和平台。
坚持管理与IT部负责“修路”,即提供工具和方法,业务部门来使用、配置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