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新课标全国文综 试卷历史41题》说题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历史部分及解析word版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历史部分及解析——优渡满分张世雄(适用地区:河南、山西、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云南、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客观题部分:24.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宁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灰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小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8.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9.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 力图拜托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2013年高考新课标历史试卷41题解析

2013年高考新课标历史试卷41题解析侯立庆《中学生政史地》2013.10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4530002013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历史卷最大特点就是41题考察方式的变化,由开放性材料试题转变为历史地图题。
41题开放材料试题自2011年高考推出后,深受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好评,这一命题契合了多角度看待历史的新理念,既能考察学生基本历史素养,也彰显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如2012年试题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具体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凸显了开放性的能力立意。
但是,通过两年的实践,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广大师生在备考中普遍将这一问题模式化,学生回答问题基本上采取“观点——史实——总结”的“三段论”式答案,失去了命题的本来用意和生命力,使命题走入死胡同,进行改进势在必然。
今年41题采用了历史地图命题颇有新意,值得推崇。
【高考真题】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课标1卷)。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九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十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解析:历史地图也像文字一样,包含多方面的信息,需要根据地图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提取总结,只要方法得当、思路正确,题目并不是很难。
1、我们对两幅地图州、道的分布比较发现,东汉时的州多分布在黄河中下游,而唐朝的道南北分布相对均衡,主要是因为唐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自然就可以形成如下答案:要点一:信息:汉代的州多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基本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到唐朝时,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2、通过地图的对比我们还会发现,东汉的州和唐朝的道地理划分的依据不大相同,我们可以总结为如下答案:要点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划分规则有很大不同。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评分细则”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评分细则”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分)解题技巧:求同、求异、找变化。
1.求同:审查两幅图片的相同之处。
对比汉唐时期的州和道,知识面广的同学不难发现,州、道开始都是监察区,但是后来却演变成行政区,是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的,考生如果能围绕该主题进行阐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求异:查看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
如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考试中心所给的“示例答案二”)。
3.找变化(也可以看是求异):看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如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考试中心所给的“示例答案一”)。
中原某省的具体评分细则是:必须是在解读并比较材料基础上得出正确信息,并能加以说明,仅罗列史实无效。
示例答案1:信息:汉代的州(或地方行政区划,或地方行政管理)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或面积大小一致,或面积大致平均,或比较均匀)。
(3分)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或从汉到唐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或南方经济迅速发展,或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3分)示例答案2:信息:汉代州名(或地方行政区划)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或行政管理机构不同,或名称不同。
(3分)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或更注重地理环境或地形。
(3分)示例答案3:信息:汉代交州与唐代岭南道所辖变化不大,或益州,或扬州(参考同类给分)。
(3分)说明: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或迅速)。
(3分)示例答案4:信息:吐蕃、南诏、流求不见于汉代。
(任写一个给3分)。
(3分)说明:从汉到唐边疆民族地区有所发展,或与中原联系加深,或民族融合加深。
【历史】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word版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政治试题(适用省区:广西)12.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
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13.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A.无为而治B.轻徭薄赋C.崇尚节俭D.民贵君轻14.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A.增加赋税B.澄清吏治C.培养人才D.充实边防15.《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
这反映了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16.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
这一措施有利于A.缓和土地兼并B.促成社会分化C.强化社会控制D.发展商品经济17.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
”据此可知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18.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定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做了详细规定。
这表明A.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C.洋务运动正式展开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19.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
这反映出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20.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及答案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分析精品文档9页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分析2013年高考新课标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与2012年考题相比,在命题指导思想、试卷结构和分数设置上基本一致,围绕学科主干知识,以考查学科能力和历史素养立意,总体难度适中,试题的设置稳中有变,注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不回避热点,符合新课标和新课改精神,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和教育观念的革新,对于今后的历史教学有很强的导向性。
具体分析如下:一、试题特点分析1、稳中有变,关注人文素养试题在结构形式、内容分布、阅读量、难易程度等方面基本保持稳定,客观题仍以政治史、经济史方向的内容为主,没有出现否定式选择题,史学常识和史学方法类题不再单独呈现,而是渗透到整个试题中,主观题突出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向内容的整合,以政治、经济为主。
主观必做题分为一道材料解析题(40题)和一道比较说明题(41题),第41题打破了近几年常规,是一道脱俗创新的新题型,避免了复习备考中出现的经验性、模式化问题,试题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和分布比较合理,必做题部分中国古代史30分,中国近代史23分,世界史32分,选做题部分15分,其中的四个选修模块内容,第45题、46题均为中国近现代史,第47题为世界史,48题为中国古代史,试题材料新颖,可读性强,设问指向明确,难度不大,容易做答。
2、重视基础知识,坚持能力立意试题围绕主干知识命题,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解读史学文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是否能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灵活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40题中要求“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分析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45题中要求“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46题中要求“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宗旨、任务、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等,对能力的考查涵盖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考试大纲要求的四个层次目标。
【VIP专享】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历史部分及解析word版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历史部分及解析——优渡满分张世雄(适用地区:河南、山西、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云南、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客观题部分:24.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宁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灰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小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8.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9.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 力图拜托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 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2013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1卷)

2013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1卷)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卷类型:新课标Ⅰ卷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历史)使用范围:宁辽黑吉陕湘晋豫赣新鄂冀内蒙滇琼等省区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普遍地出现在选择题中,但2013 年直接把纯图片用于主观题命题还属首 次。这种题型对学生的识图能力,以及 历史知识的储备有很强的要求,考查方 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对学生的综合能力 考查比较明显,该题的变化可能是命题 者的求变设计,不失为2013试题的一 个亮点。
一、原题重现: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3年全国文综1卷》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3、 阅读图片不能独立的看,而是把所有图 片相互联系,比较、分析,找出规律性并进 行全面解读;一般来讲,命题者会围绕一个中 心去选材,因此,几个图片之间有其必然联 系。如卷Ⅰ中,不能独立地去解读东汉或唐 。朝的行政区域的设置,而应该是围绕汉唐历 史的变迁这个中心,再联系政治、经济、文 化等相关知识去进行解读,找准变化并说明 。卷Ⅱ中,也不是单独地去分析中国或英国 的建筑,而是从建筑与政治关系角度对中英 去进行对比,这就要找准比较项,找出规律 并说明。
结合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 新课标卷Ⅰ第41题:信息一:汉代的州集中于黄 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大体平衡。说明唐 代行政管辖区扩大,南方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 信息二:由州到道的名称变化的信息,说明唐代 加强了对地方监察,中央集权对到加强。信息三 :汉代的州名与唐代的州名(如江南东道等)有 很大不同。说明唐代的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 形势。信息四:由东汉北方紧密南方稀疏的行政 区划到唐代相对均衡的分布,说明唐代民族凝聚 力,文化认同感加强。
4、全国1卷的41题提供的汉唐历史变迁的材料, 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政治、经济、 文化的掌握,但实际考核的却是考生多元史观的 积累。这样的命题也反映了当下高考对多元史观 培养、史学思维养成和史学方法运用的要求。全 国2卷41题中太和殿和白金汉宫都来源于现实生 活,较好的体现了高考命题来源于生活、高于生 活和关注社会热点的命题趋势,也扩大了历史资料 的来源和命题范围. 这种题型突破了传统试题的 设问方式,将学生已掌握的认知结构运用于新的 历史情境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现实问 题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 距离,使历史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体现了新课改 的理念和历史学科特点。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 识予以说明。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全国文综2卷》 材料
(1)提取材料中的信意及能力考查水平说明 1、试题形式从以往的评析转向说明、比较,问题形 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2试题紧紧依托教材知识,目的是使学生回答问题时 有话可说,回归教材趋势明显。 3、问题开放,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虽然依托教材 ,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但试题本身 还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另外提取信息予以说明、 比较的要求比较明显具体,答题方向清晰,这样的 命题适合大多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学 生对历史的整体认识和把握,发挥高考的选择性功 能。
三、考查的主要知识点说明 本题考查知识点可分为2类,一类是课内知识点: 经济中心南移、唐朝地方机构、中央集权等;英国 的政治制度、中国清朝的政治制度。一类是课外知 识点: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多元史观等 四、基本技巧 对图片要“四审”:一审图片所反映的时间和空 间,准确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 实质和特征,明确定位答题方向;三审图片的关键 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 明确的联系与变化,确定各图片与题干的关系类别 。
新课标卷Ⅱ第41题:信息一:从建筑的样式看 :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 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 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 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信息二:从建筑的历 史传承或变迁看:中英建筑都见证了历史的动 荡;但太和殿体现了专制体制的延续和被殖民 的政局。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见证的是体制 的创新。信息三:从建筑的历史归宿或现实影 响看: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 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白金汉 宫、唐宁街10号依然是治国理政的场所,反映 了民主政治的稳定。
五、指导学生解题 1、 扣紧问题,联系图片,归纳信息:例如卷Ⅰ 的41题,图片反映了从东汉到唐开元年间地方行 政区划的变迁,问题的关键是理清具体的变迁是 什么。例如可以从地方区划分布的区域范围变化 、地方行政区的名称变化等表层信息去考虑。卷 Ⅱ的第41题中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中英两国治国理 政的场所,问题的关键是扣紧建筑与政治关系: 例如,可以从中英建筑的样式不同去提取它的表 层信息。
2、历史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补充文字表述 的不足,体现历史记载的完整性。 中国的史书历来就有“左图右史”的传统,图文结合 、图文互补,不仅有助于启发受众的想象力,促进形 象思维的强化,而且能够更好地传递历史信息,保证 历史叙述的完整性。从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中学 历史教材中穿插使用大量的历史图片是非常必要的。 既能做到图文并茂,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帮助 他们更好地接受文字所表述的内容。 总之,历史图片在历史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 是命制考题的重要材料,因此我们在高三历史教学中 应该进行这一主题的针对性学习,提示学生要细心揣 摩和体会与图片相关的试题的命制特点,帮助他们掌 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从而提高实际应用能 力。
《2013年全国新课标全国文综 试卷历史41题》说题
通化县综合高中历史组 李生举
2013年全国文综历史部分试题最大的变 化是第41题的变化,2010年、2011、2012 年连续出了三年的小论文型题目,较好地体 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也受到了教师和学 生的好评,在2013年的高考备考中无论老师 还是学生都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但2013却给 出了几幅幅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提取相关 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和比较,该 题的这个变化使得学生普遍感到意外,可能 产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的感觉,从难度方 面看,可能略高于2012年该题的难度。其实 图片题并不属于新题型,在历年高考试题中
2、 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找出深层信息并进行说明或比较:命题者所 选的任何图片或多或少的与教材有联系,反映 了教材某个或某些知识点:卷Ⅰ中,由东汉的 州到唐的道,应与教材中央集权知识点相联系 ,东汉的州由西汉刺史演变而来,也使刺史失 去了监察职能,唐朝的道实际为监察区,有利 于加强中央集权。卷Ⅱ中,历史的建筑可视为 物化的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所以要结合明清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相关内容 予以解读,提取蕴含的政治特点,并可从建筑 的历史归宿和现实影响去进行知识迁移,找准 比较说明的角度。
六、教学反思
1、历史图片本身就是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它们直接 而形象地记录和显示了历史的真实状态或者不真实的 一面。历史研究重在实证,而历史图片正好直观地展 示着过去真实的器物、场景或者人物形象等,因此它 往往成为我们考证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可谓“铁证如 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历史图片的来源是 多维度的,种种主观与客观的原因可能导致很多图片 是虚假地展示历史,这就需要我们对它们审慎地予以 考辨后方可应用。但是,即使是那些提供虚假信息的 历史图片,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剥除其蒙蔽在历史真实 上的阴翳,依然会给我们展示虚假背后的另一种真实 ,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