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九课
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2)特点 ①集中生产资料和工人,使用 机器 进行大批量生产。 ②实行细致的 分工 和严格的纪律。
3.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中小企 业时代
大企业 时代
时间 工业时代早期
第二次工业革 命后
特点
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 又是企业 经营管理者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 现不同形式的垄断组织;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2.方式 (1)国际贸易: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的格局和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资本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加强了欧美投资国 与资金接受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发展的基本
状况。
【解读】 根据图例可知,“棉纺织业重要地区”分布较广体现棉纺织业作为 新兴工业大量兴起;煤田和铁矿及煤矿遍布体现煤铁工业迅速崛起;港口、运 河、铁路形成交通网体现交通迅速发展;扩展中的城市体现城市化进程加快。 【结论】 棉纺织业作为新兴工业大量兴起;煤铁工业迅速崛起;交通迅速发 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道格拉斯·诺思 《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 【问题】 据材料,指出英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解读】 由“英国的制度框架”可知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 提供政治保障;由“利用专利法来保护知识的私有权”可知政府专利法等 政策支持。 【结论】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开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专 利法等政策支持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
3.完成:19世纪中期, 机器制造业 诞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 工业革命的完成。 4.影响 (1)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迎来了“铁路时代”。 (2)提高生产力,加快城市化进程,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 (3)欧美国家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工业革命,纺织业和 铁路业 成为领先部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 鸦片战后的中国经济 (共26张PPT)

3.削弱 了中国 海关对 民族经 济的保 护作用
天津
营口 烟台
市场开放:
■16个口岸
南京
■长江沿线
汉口
九江
上海 宁波 福州
镇江
■中国内地
■全部列强
广州 汕头
琼州
厦门
淡水 台湾
返回
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前后几种主要进口 货物的新旧税率水准
货物 棉花 棉纱 头等白 洋布 斜纹布 单位 担 担 匹 旧税率 24.19 13.38 29.93 20.74 14.92 新税率 5.56 5.56 6.95 5.56 5.56
——
第10课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课标要求: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
变动 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史实;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
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
一、列强攫取在中国的经济特权
战争 签订条约 中国丧失主权 危害
第 《南京条约》 1、五口通商。 2、英国进出口货 一 及附件 物税率,中国须 次 同英国议定。 3、片面最惠国待 鸦 遇。 片 战 《望厦条约》 中国变更税例 须与各国官员 争 商议
英国资本家一想到与三亿或四亿的中国人自由贸易几乎都兴 奋若狂。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 棉织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 了。”
根据下列表格,请思考: 造成1846年的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情况
年代 1842 1843 1844 1845 1846
■ 当时鸦片走私却“风景这边独好”,40年代平均每年超
过37000箱,50年代平均每年高达68000箱。
洋货为什么在中国卖不动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

识。
内外迁移1:同一时期的中国为什么没有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一
军机处
广州十三行
材料二: …….那时候,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 正在缓慢发展,而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材料三:
顾炎武非常沉痛的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 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
水力织布机
思考: 同学们根据所学地理经济学 知识, 工厂利用河流里的水力作为 动力,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容易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不仅交通 不便,而且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限制了工厂的发展。
蒸汽机的影响
工业城市的发展:
“蒸汽机是工业 城市之母”如何 理解这句话?
①蒸汽动力的出现,使工厂摆脱了水 力等条件限制,工业化速度加快 ②工厂开始集中,工业城市兴起 ③蒸汽动力的使用,也带来了交通运 输业的革命
★材料二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 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本……英国还在劳动力供应方面占优势;由于行会较早瓦解, 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 原料: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大量的原料;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 市场:殖民扩张,市场扩大推动工业革命兴起 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 命。 起——直接原因 ——《共产党宣言》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 P40概括英国 科技:牛顿力学创立和普及,为机械发明准备知 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有哪些?
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
促进欧洲经济发展
世界市场的拓展
市场不断扩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9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的进程,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和特点,认识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3.知道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下,工业生产的经济组织发展演变的历程,认识这种经济组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知道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与形成的途径,能够正确评价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情景导学]“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蒸汽动力的出现,加快了工业化的速度;同时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1814年铁路运输出现,铁路时代到来。
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提示: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由手工工场阶段过渡到机器生产阶段。
[教材导学]1.背景: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工场手工业十分兴旺。
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张,许多行业开始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
2.重大成就(1)棉纺织业:首先出现了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
约翰·凯伊发明飞梭,手摇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等先后出现。
棉纺织业的各个生产部门实现了机械化。
(2)冶金业和采矿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大大提高了炼铁和采煤技术。
(3)动力: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普遍被运用,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4)陆路运输:1814年,史蒂芬孙制成第一台蒸汽做动力的火车机车;1825年,第一条铁路通车,人们迎来了“铁路时代”。
(5)海上交通: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轮问世,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了重要作用。
3.完成:机器制造业的诞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4.影响(1)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新兴工业部门的涌现,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欧美:各国纷纷开展工业革命,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易错易混]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凯伊的飞梭。
飞梭只是改革了手工工具的一个部件,并不是机器的发明,而珍妮机是同时能纺出8根纱线的机器——纺纱机,因而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由此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绵羊本来是很驯服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 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 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材料中涉及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产
材料三:
16世纪纺织业工场
工业革命后的纺织工厂
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在生产组织形式上有
什么变化?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主要 生产组织形式
材料四:
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巩固资产 阶级革命成果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使资本主义 方式扩展至世界各地,保证了资本主义完全战胜封 建主义。同时,工业革命使得使用机器生产和现代
业废面水直对接日排益入恶河中化,的导环致境了泰,晤结士合河我的严国 国重情污,染,我直们接应影该响了怎伦么敦做数?百万居民的健康
和生命。1858年夏季泰晤士河“恶臭”大爆 发,使在河边工作的英国议会和政府感受到 了污染的危害,议员们因受不了河面飘来的 恶臭而逃离议会,各项工作陷入停滞。
课堂小结:
工工业厂革逐命步为代替资了产工阶场级手政工权业的,资巩本固主奠义定雇了佣坚劳实动制的 物度质普基遍础建,立起使来社,会引日起益了分社裂会阶成级两关大系对的立深的刻阶变化级,, 即工工业业资资产产阶级阶和级工和业工无业产无阶产级最阶终级形。成。
根据材料分析,工业革命对阶级关系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材料五:
棉工纺业织革业命—最—早拉兴开起了于工哪业一革部命门的?序幕
从喜欢寻根问底的 孩子到名名垂青史 的天才发明家
瓦特改良了
意义:它结束了人类对畜 力小、组风讨力论和:水力由来已久 的瓦依特赖改,良推蒸动汽了机机的器意的义普? 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人类由此进入了“蒸汽时 代”。
高一历史岳麓书社必修Ⅱ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课题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标分析课标要求: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2.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本节课重点内容应放在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成就;难点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和影响。
本课标重在对史料的分析,还包括一系列图片和数据的统计图表分析。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史料分析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以期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可以通过史料、图片、数据分析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成就,并通过一些数据、图片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提高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通过活动体验和探究讨论的方式,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学情分析从心理特点来看,高一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许多学生反映历史知识点繁杂、年份记忆容易混淆导致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度下降。
他们不喜欢枯燥、刻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来看,高一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理性思维能力还不强,基本上不具备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学生间的合作探究,结合一定的学法指导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表述问题的能力来看,对知识的表述不清准确,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使用历史术语表达问题的习惯,即便具备了一些清晰的知识体系,但表述语言不够精当。
对于本节课同学们在初中历史课中已经了解了工业革命的时间、发起国、重要技术发明等问题,这些基础知识点学生掌握起来相对简单容易,但是对于两次工业革命中形成的生产组织形式及对世界的影响等问题,有待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所以在教学中充分既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通过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充分体现出学生主体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设置合作探究的环节,通过课堂的讨论,展开对知识讲解和分析,便于学生可以更好掌握。
教材分析内容解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九课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
2、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3、主要成就:开始标志:珍妮机诞生
完成标志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的领域----棉纺织业 机器制造机器
时间
人物 重大发明
影响
18C60年代
哈格里夫斯 阿克莱特
1785年 标志 瓦特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改良的“万 能蒸汽机”
棉纺织业揭开序幕 推动机器的发明和推广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
1、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政局稳定。 (2)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3)条件:
A、资本:殖民扩张和掠夺,获得大量财富。(资金) B、原料:海外贸易、殖民掠夺 C、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工人。 D、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丰富的生产技术。 E、市场:殖民扩张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直接推动力 F、国家政策:制定专利法,保护个人发明创造。
3、推动工业革命开始和扩展的基本动力是(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 C.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D.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4、“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 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 一发现”是指( ) A.蒸汽机的发明 B.电的发明 C.蒸汽轮船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
根据材料概括工厂制度的特点呢?
三、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重大变化
1、概括工厂制度的特点(P42)
【1】、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使用机器进行大 批量生产; 【2】、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 【3】、中小企业占多数; 【4】、企业主既是资本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管理 者。(管理形式:所有权和经营结合)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问题供学生探讨:
1.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发明和创新是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的?
2.工业革命对我国及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优秀教学案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高中历史课程中,工业革命作为一段重要的历史进程,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节课以“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对全球历史的意义。本案例结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内容,针对高二年级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和思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历史专业用词,如“生产力”、“产业结构”、“城市化”等,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同时,采用人性化的语言,以故事化的方式呈现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生动与趣味。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工业革命的定义、起止时间、主要发展过程及其影响,了解工业革命对全球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对工业革命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通过学习工业革命时期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他们追求科技进步的价值观念。
4.借鉴工业革命的经验教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具备历史思维和人文关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
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材料三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 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 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 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
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材料四 1624,年英国制定专利法, 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发明拥有正 当的财产权利。
3.世界市场形成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积极: •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的发展。 • ②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使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 整体。 • ③客观上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的政治经济体制, 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 社会进步。 • 消极: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建立在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 掠夺和剥削的基础上的,给落后国家带来了灾难,成 为资本主义的附庸,加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重大变化
2、大企业(垄断组织)的特点?(P43)
【1】生产和资本集中,企业规模大 【2】控制着一个或者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 【3】企业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管理形式:所有权和经营分离)
三、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重大变化
项目 产生时间 管理形式
工厂制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 所有权和经营结合 中小企业为主 自由主义 政府对企业不干涉
3、推动工业革命开始和扩展的基本动力是(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B.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 C.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D.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工业城市的发展:
如何理解“蒸汽 机是工业城市之 母” 这句话?
①蒸汽动力的出现,使工厂摆脱水 力限制,工业化速度加快; ②工厂开始集中,工业城市兴起 ③蒸汽动力的使用,带来了交通运 输业的革命。例如地铁的出现。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
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重点)
(1)生产力:大大提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机器大生 产出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巩固资本主义统治基础 (2)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发生变革,导致近代两大对立阶 级的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国际格局:确立资产主义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 西方。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3)国际格局:加强了东西方经济关系,但差距进 一步拉大。 (4)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5)城市化;(6)环境问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 间 18C60—19C40年代 英国 发生国家 制度保证、资本、劳 发生条件 动力、技术、市场等 标志性 成就 新兴工业 部门 1785年,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棉纺织业、采矿业、冶金、 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C70—19C末20C初 英、美、德等同时进行 制度前提,工业革命的 扩展,科技的进步 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力、钢铁、化学、交通
汽车、飞机 \电话、无线电报
交通\通讯 火车、汽轮\有线电报 动力\能源
蒸汽动力 \ 煤
电力、内燃机 \ 电、石油
来自工匠经验积累, 主要特点 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 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大企业建立(垄断组织)
☆☆ 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回忆必修一学过的内容,分析两次工 业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列强发动了两次侵 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 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影响
生产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相继进入蒸汽时 代和电气时代
形成了以纺织、机器制造、 电力、化学、石油等新的 产业结构 铁路运输等部门为主的工 工业部门兴起,重工业成 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业体系。
社会生活 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推动城市化进程 经济组织 工厂制度建立,中小企业 世界市场 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标志事件
影响
时间
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市场开始 16-18c中 期 形成 工业革命的开 世界市场初步 18c中期19c6、70 形成 展 第二次工业革 世界市场最终 19世纪末 形成 20世纪初 命的开展
初步形成
抢占市场倾销商品
最终形成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结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 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显著特点 1.发明来源:重要的发明来源科学家,科学开始同技
术、生产真正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的 特 点
2.范围不同: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同时发生,新技术、新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 广泛,发展迅速;
3.开始部门不同:开始于重工业,以电力的广泛 应用为标志; 4.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
▲概念解读:什么是工业革命?
是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的过程。它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既 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 命。
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
为什么“工业 革命”会首先 从英国开始?
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英国的商人,现在 你想投资工业,你会首先考虑哪些因素?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三次科技革命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年代-19C40前后) 英国 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情况?) 第二次工业革命(19C70年代-19C末20C初) 电力的广泛应用 (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情况?) 第三次科技革命(20C四五十年代开始)
身份 约翰· 凯伊 英 织工 哈格里夫斯英 织 工 阿克莱特 英 理发师 克隆普顿 英 纺纱工 卡特莱特 英 工程师 瓦特 英 修理工
史蒂芬孙 英
富尔顿 美
姓名 国家
发 飞 梭
明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 机 水力织布机 改良蒸汽机 火车机车 汽船
交通运输
冶金、采矿 机器制造业
矿工
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三、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重大变化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
工厂制度
(中小企业为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大企业
跨国公司
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三、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重大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瓦特和别人合伙 开办工厂,生产和销售蒸汽机。瓦特得亲自 为买主安装蒸汽机,并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 后来,他们的工厂日益发达,雇有1000多名 工人,成为当时不多见的“大企业”。他们 对工人有严格的要求,如果发现工人有不轨 行为或玩忽职守,工厂可以随时解雇他们。 同时,将工人分为生产组、运输组、安装组, 实现了比较细致的分工。
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最终形成
(19C末20C初)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一、新航路开辟(开始形成) 二、殖民扩张和掠夺(拓展)
资本原始 积累
抢占市场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形成) 倾销商品
瓜分世界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 资本输出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形成过程 开始形成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
2、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完成标志 3、主要成就:开始标志:珍妮机诞生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的领域----棉纺织业 机器制造机器 时间 人物 重大发明 影响
18C60年代 1785年 1807年 1814年 哈格里夫斯 阿克莱特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
资金
劳动力
技术
市场
原料
政府支持
请思考:这些条件在英国是怎样具备的?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
【学案探究一】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 提和条件:(18C60年代-19C40年代)
材料一 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 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 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最大 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4)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继续拓展海外市场,掠夺原料
(5)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大规模流向城市。
(6)造成环境污染,带来生态问题。
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19C70年代—19C末20C初)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前提和条件: 政治前提:欧美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社会安定 条件: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科技: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并用于工 业生产;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
1、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政局稳定。 (2)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3)条件:
A、资本:殖民扩张和掠夺,获得大量财富。(资金)
B、原料:海外贸易、殖民掠夺 C、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工人。
D、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丰富的生产技术。 直接推动力 E、市场:殖民扩张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F、国家政策:制定专利法,保护个人发明创造。
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石油化工工业等;
5.进程不同: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日本、
德国;
课堂检测
1、工业革命的本质含义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 D.生产高速增长取代缓慢增长
2.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 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 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 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