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常见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油漆常见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底漆与面漆不配套,涂膜受外界影响〔机械作用,温度变化等〕而产生收缩应力,引起漆膜龟裂或开裂。
〔2〕底漆未干透即涂覆〔喷、刷、辊涂〕面漆,或第一层面漆过厚,未通过干透又涂第二层面漆,使两层漆内外伸缩不一致。
〔3〕室内用漆用于室外或金属表面底漆用于木材。
〔4〕木质底材含有松脂未通过清除和处理,日久会渗出漆膜,造成局部龟裂。
〔4〕油漆的粘度要合适,不要太稠;
〔5〕一次性施工不要太厚,做到"薄刷多遍",一般单层厚度不要超过20μm。
〔6〕使用指定的固化剂和稀释剂,按指定的配比施工。
〔7〕不要在温度和湿度高的时候施工。
〔8〕施工前木材要干燥至一定含水率,一般为10-12%。
二、起泡:
1、问题现象:漆膜干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突起圆形泡,也叫鼓泡。起泡产生于被涂表面与漆膜之间,或两层漆膜之间。
〔2〕漆油调配好后,应静置10-20分钟,待气泡散开后再使用。
〔3〕刮风天气或尘土飞扬的场所不宜进行施工,刚刷涂完的油漆要防尘土污染。
〔4〕基层不平处应用腻子填平,再用砂纸打磨平滑,擦去粉尘后再刷涂涂料。
〔5〕使用配套的稀释剂和固化剂。
〔6〕涂膜表面已产生粗糙现象,可用砂纸打磨平滑,然后再刷一遍面漆。关于高级装修,可用砂纸或砂蜡打磨平整,最后打上光蜡、抛光、抛亮。
2、原因
〔1〕稀释剂过量,使粘度低于正常施工要求,漆料不能附在物体表面下坠流淌。
〔2〕施工场所温度太低,涂料干燥速度过慢,而且在成膜中流动性又较大。
〔3〕选用的漆刷太大、毛太长、太软或刷油时蘸油太多,刷漆太多,使漆面厚薄不一,较厚处就要流淌。
〔4〕刷涂面凸凹不平或物体的棱角、转角、线角的凹槽处,容易造成刷涂不均、厚薄不一,较厚处就要流淌。
油漆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油漆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脱落和开裂问题描述:油漆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是脱落和开裂。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整个涂层表面或特定区域。
可能原因:- 不正确的基层处理- 涂层干燥不完全- 不适当的油漆质量或比例- 温度和湿度变化防治措施:- 确保基层表面的清洁和光滑处理- 使用高质量的油漆和适当的比例- 密切注意温湿度变化,并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进行施工- 温和和均匀地应用涂层,确保涂层干燥彻底二、色差和斑点问题描述:在油漆工程中经常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色差和斑点。
这可能导致涂层表面颜色不一致或出现不均匀的斑点。
可能原因:- 不均匀的底漆涂层- 误用或混合不当的颜料- 涂层施工不均匀- 温度和湿度影响防治措施:- 确保底漆涂层均匀覆盖基层- 使用相同批次的颜料,并按照正确的比例进行混合- 均匀施工涂层,避免过度或不足- 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施工,避免极端天气三、气泡和麻点问题描述:气泡和麻点是油漆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涂层表面粗糙或不平滑。
可能原因:- 油漆中存在挥发性成分- 涂层干燥过快- 不适当的涂刷或喷涂技术- 温度和湿度变化防治措施:- 选择低挥发性的油漆,减少气泡和麻点的产生- 控制涂层的干燥速度,避免过快干燥- 掌握正确的涂刷或喷涂技术,确保涂层均匀- 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施工四、剥落和粉化问题描述:油漆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是涂层剥落和粉化。
这可能导致涂层容易磨损、失去光泽。
可能原因:- 基层表面不光滑- 涂层老化- 化学腐蚀或物理磨损- 不适当的涂刷或喷涂技术防治措施:- 确保基层表面光滑、清洁- 常规保养和维护,避免涂层老化- 避免化学腐蚀或物理磨损- 采用正确的涂刷或喷涂技术,确保涂层牢固粘附五、施工痕迹问题描述:施工痕迹是油漆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这可能导致涂层表面不平整或出现明显的痕迹。
可能原因:- 涂刷或喷涂技术不当- 涂层施工时间间隔过短- 施工工具不适当或损坏- 温度和湿度变化防治措施:- 掌握正确的涂刷或喷涂技术,确保涂层均匀- 控制涂层施工时间间隔,避免过短的间隔- 使用适当的施工工具,并保持其良好状态- 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施工,避免极端天气以上是油漆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油漆施工常见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

2、用溶剂擦拭干净除去底材上的油污;
12、干燥不良
漆膜按产品规定的技术指标及工艺干燥后,出现涂膜表干或实干时间延长或涂膜表干里不干,涂膜硬度低
1、涂料中的催干剂或固化剂配比不当;
2、因涂料贮存期内催干剂失效;
3、因涂料中含有抗干的颜料。
1、严格检查涂料干燥时间是否已达到规定指标;
湿膜未能充分流动形成的似桔皮状的痕迹。
1、施工粘度较高;
2、喷枪口径太小不适,导致雾化程度不足;
3、喷枪离被涂工件距离过远;
4、稀释剂过量;
5、喷漆完的过度通风。
1、添加适量挥发较慢的溶剂以延长湿膜的流动时间,使整体表面张力趋向一致;
2、加入改性流平剂。
3、缩孔
湿膜在流平过程中出现回缩,成小圆形裸露出底材或底层。
2、在漆中加入抗结皮时要注意用量正确;
13、漆膜光泽不良
涂膜光泽未能达到规定的质量指标,或者涂膜干燥后在2-3天内又产生倒光现象
1、漆基现颜料配比不当;
2、颜料湿润分散不佳;
3、底材表面的粗糙度;
4、喷涂时压缩空气中含的水分;
5、施工时涂膜流平性差;
6、产生桔皮病态。不净,沾有油污和蜡;
2、底漆未干透就涂面膜;
1、严格控制漆基的干燥性能;
2、防止漆基混入杂质或漏加催干剂、固化剂等;
3、使用易吸附干燥剂的颜料时,其催干剂用量应适当增多。
11、剥落
当涂料干燥成膜后,涂膜很容易从底材上剥落下来
1、底材金属表面过分光滑;
2、底材被油料沾污;
3、含月水分或含有过多的硅烷类流平剂;
1、涂装前对底材表面积进行严格的除油处理;
2、选用表面张力较低的专用涂料。
常见喷漆毛病分析与处理

油漆毛病与解决方法
腐蚀/锈蚀
•定 义:机械损伤以至漆膜底下出现锈蚀。 •成 因:温气和化学剂透过漆膜上可见或细微裂隙(砂石破损)锓蚀金属。
油漆覆盖下的金属锈蚀没有完全清除。 覆盖金属层的油漆补没戴手套的人手触摸,或受到金属预处理时 积聚的化学品、打磨水、脱漆剂污染的金属接触过。 •预防方法: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油漆部分,在生产或在维修时都必须喷涂可 抵御砂石侵损的保护层。 彻底打磨外露的金属层,清除表面和麻坑上的所有锈迹。 外露的金属必须经过金属预处理和除锈剂处理。 不可用手接触涂经金属预处理有金属部分,且须在30分钟内进行 底漆工序,以免锈蚀重新形成。 •补救方法:脱除油漆,直至金属层,再依昭上述指示重新喷涂。
油漆毛病与解决方法
溶剂泡(痱子、 起热痱)
•定 义:漆面呈现小泡和泡痕。 •成 因:溶剂空气藏在漆膜内,其后逸出,留下泡痕,常见成因如下:
漆膜喷涂过厚,使用太快干在硬化剂或稀释剂。 喷枪喷嘴(口径)或喷涂粘度或喷涂气压不正确。 加温干燥前静止时间不足或烤漆房气流不足。 •预防方法:使用用正确的喷涂粘度、喷涂气压、喷嘴口径。 使用适当的硬化剂和稀释剂。 给予足够静止时间。定时检查烤房内的气压和湿度。 •补救方法:烘干后打磨,在受影响的范围重新喷涂中间漆,打磨后再喷面漆
油漆毛病与解决方法
面漆凹痕
•定 义:面漆上有些地方凹陷。 •成 因:不正确的喷涂粘度、静止时间、喷房温度。
喷涂压力不正确。 稀释剂不稳定。 空气中有污垢和尘埃。 •预防方法:正确地调节粘度。 依照技术资料所建议的施工方法。 一定要保持喷漆房环境清洁,而且须经常检查空气过滤网。 喷涂前须确定车身表面已经过正确的清洁。 •补救方法:打磨、抛光。 打磨后重新喷涂。
油漆毛病与解决方法
油漆涂刷常见通病发生原因及消除通病方法

油漆涂刷常见通病发生原因及消除通病方法
1.色差
色差通常是由于施工环境的光线不均匀或者涂料本身质量不好导致的。
为了消除色差,可以调整施工环境的照明灯,保证光线均匀,或者选择质
量好的涂料进行施工。
2.起皮
起皮通常是由于底层处理不当、湿度过高或者涂料与底层不相容导致的。
为了避免起皮,首先应该确保底层的清洁和干燥,可以进行打磨和补漆,为涂料提供良好的附着力。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适当控制湿度,避免过高的湿度对涂料造成影响。
3.开裂
开裂通常是由于涂层干燥太快、涂层过厚或者温度变化过大导致的。
为了消除开裂,可以适当调节涂料的干燥时间,避免太快的干燥。
此外,
涂层的厚度也要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过厚容易开裂。
另外,要注意避免温
度的快速变化,可以选择在恒温环境下施工。
4.鼓泡
鼓泡是由于涂料中含有挥发性物质,蓄积在涂料中,造成鼓泡。
为了
消除鼓泡,应该选择质量好,不含挥发性物质的涂料进行施工。
另外,涂
料应该均匀稀释,避免出现太高的涂膜厚度。
5.流挂
流挂是指涂层在垂直面上出现滴落的现象,通常是由于涂料太稀、过
度施工或者施工环境不佳导致的。
为了消除流挂,可以选择稍微稠一些的
涂料进行施工,避免太稀的涂料。
同时,要适度控制涂料的施工量,避免过度施工。
另外,施工环境要适度通风,避免湿度过高。
总之,消除油漆涂刷常见的通病需要从施工原因、材料问题、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在正确选择涂料、合理施工,并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下,才能消除这些通病,获得满意的涂装效果。
油漆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油漆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导言本文档旨在讨论油漆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供一些针对这些问题的防治措施。
在进行油漆施工时,合理的施工质量控制将确保最终的装饰效果和持久性。
通过了解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提高油漆施工的质量,减少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一、常见问题以下是一些油漆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1. 涂层不平整:涂层表面出现凹凸不平或不光滑的情况,影响装饰效果。
涂层不平整:涂层表面出现凹凸不平或不光滑的情况,影响装饰效果。
2. 粘附力不强:涂层与基层附着力不强,容易剥落或脱落。
粘附力不强:涂层与基层附着力不强,容易剥落或脱落。
3. 色差:涂层色彩不均匀,出现色差现象,影响外观质量。
色差:涂层色彩不均匀,出现色差现象,影响外观质量。
4. 起泡:涂层表面出现气泡,影响涂饰效果。
起泡:涂层表面出现气泡,影响涂饰效果。
5. 滴流:涂层表面出现滴流现象,影响装饰质量。
滴流:涂层表面出现滴流现象,影响装饰质量。
6. 漏刷:涂层未覆盖到位,出现漏刷情况,影响覆盖效果。
漏刷:涂层未覆盖到位,出现漏刷情况,影响覆盖效果。
7. 缺陷:涂层表面出现刮痕、裂纹或斑点等缺陷,影响外观美观。
缺陷:涂层表面出现刮痕、裂纹或斑点等缺陷,影响外观美观。
二、防治措施为了避免上述质量问题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表面处理:在涂刷前,应对基层进行充分的清洁和修补,确保表面平整、洁净且无尘埃、油脂等污染物。
表面处理:在涂刷前,应对基层进行充分的清洁和修补,确保表面平整、洁净且无尘埃、油脂等污染物。
2. 涂料选择: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涂料种类和品牌,确保涂料质量符合标准。
涂料选择: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涂料种类和品牌,确保涂料质量符合标准。
3. 涂刷技巧:采用正确的涂刷技巧和施工方法,避免涂料涂刷过厚、过薄或过快,保证涂层均匀且平滑。
涂刷技巧:采用正确的涂刷技巧和施工方法,避免涂料涂刷过厚、过薄或过快,保证涂层均匀且平滑。
油漆缺陷及解决方法

油漆缺陷及解决方法油漆缺陷是指在油漆表面上出现的各种瑕疵和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到油漆的美观和使用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油漆缺陷及其解决方法。
1.气泡:气泡是油漆表面上出现的一种凸起,通常是由于油漆涂刷时未处理好表面的污垢、灰尘或湿气等引起的。
解决方法是在油漆涂刷前先清洗和处理好表面,确保干净和干燥,避免污垢和湿气进入油漆涂层。
2.起皮:起皮是指油漆表面上出现小块或大片的脱落现象,通常是由于油漆与底层附着不良或油漆质量差引起的。
解决方法是在涂刷前先清洗和处理好表面,确保油漆可以牢固附着在底层上。
此外,选择质量好的油漆也是避免起皮问题的重要措施。
3.裂纹:裂纹是指油漆表面上出现的开裂现象,通常是由于油漆涂层与底材的膨胀系数不一致或油漆层厚度不均匀引起的。
解决方法是在涂刷时控制好油漆的厚度和涂刷次数,避免不均匀涂刷造成的厚薄差异,同时选择与底材相匹配的油漆,减少膨胀系数的差异。
4.漏刷:漏刷是指涂刷时出现的漏涂或遗漏的现象,通常是由于涂刷时操作不当或过于草率引起的。
解决方法是在涂刷前先进行好准备工作,包括清洗表面、遮盖保护等,确保涂刷过程中的细节得到充分关注和处理。
此外,适当调整涂刷方法和工具,确保涂料均匀覆盖表面。
5.溢涂:溢涂是指涂刷时涂料超出预定范围的现象,通常是由于涂刷时控制不好涂料的量和涂刷的方向引起的。
解决方法是在涂刷前先进行好遮盖和保护工作,确保只将油漆涂刷在需要的区域上。
同时,涂刷时注意掌握好涂料的量和涂刷的力度,避免溢涂问题的发生。
6.粗糙:粗糙是指油漆表面上出现的不光滑和触感粗糙的现象,通常是由于油漆质地不好或涂刷时操作不当引起的。
解决方法是选择质量好的油漆,并使用适当的涂刷工具,确保油漆涂料的均匀和光滑。
此外,涂刷时注意控制好涂料的量和涂刷的方向,避免过多涂刷或涂刷方向不一致造成的粗糙问题。
总的来说,避免油漆缺陷的发生需要做好涂刷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洗和处理表面、选择好的油漆质量、使用适当的涂刷工具等。
油漆常见缺陷及整改措施

油漆常见缺陷及整改措施油漆是对建筑物进行保护、美观和装饰的重要材料。
然而,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原因,油漆常常会出现一些缺陷。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油漆缺陷及相应的整改措施。
1.起泡起泡是指漆膜表面出现气泡,使油漆表面不平整。
起泡常常是由于施工时未及时排除墙面的潮湿、残留的灰尘或油漆层之间的空气等引起的。
整改措施包括:首先要改善墙面的质量,确保干燥且清洁;在施工前应将墙面进行处理,刮除细小的杂质,并提供充分的干燥时间;在施工时应仔细搅拌油漆,确保均匀;避免施工时过度刷涂,以免造成过多的涂料积聚。
2.结皮结皮是指漆膜表面出现网状裂纹或鱼鳞状剥落。
结皮常常是由于施工时底漆层干燥时间不足、遇水或倒入新油漆后未进行均匀搅拌等引起的。
整改措施包括:在施工前应确保底漆层已充分干燥;刷涂新的油漆前应将旧油漆去除干净,并进行充分的涂装表面处理;选用质量良好的油漆,并在使用前进行充分搅拌。
3.走缝走缝是指漆膜出现明显的开裂或裂缝。
走缝常常是由于施工时的油漆层厚度不一致、温度变化太大或油漆的溶剂挥发速度过快引起的。
整改措施包括:在施工时要确保油漆层的厚度均匀一致;避免在高温或干燥的天气下施工;合理调整油漆溶剂的比例,确保挥发速度适中。
4.色差色差是指油漆涂层与设计色号不符或涂层内部出现不均匀的色差。
色差常常是由于油漆原料的质量问题、搅拌不均匀或施工时涂层厚度不均引起的。
整改措施包括:选用符合质量标准的油漆原料;在施工前应将油漆进行充分的搅拌,确保颜色均匀;在施工时要注意控制涂层的厚度,确保厚薄均匀。
5.粘性粘性是指油漆表面产生不干燥的感觉,容易吸附尘土或沾上物体。
粘性常常是由于油漆中水分过多、环境温度太低或施工时的涂料用量过大引起的。
整改措施包括:选用低水分含量的油漆;施工时要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并避免雨雪天气;合理控制涂料的用量,以避免过多的涂料积聚。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油漆缺陷及相应的整改措施。
在施工之前,我们应充分了解油漆施工的原理和要求,并且选择合适的油漆材料和工艺,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漆常见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一、针孔1.问题现象:在漆膜表面出现的一种凹陷透底的针尖细孔现象。
这种针尖状小孔就像针刺小孔,孔径在100微米左右。
2.问题原因:(1)板材表面处理不好,多木毛、木刺,填充困难;(2)底层未完全干透,就施工第二遍。
(3)配好的油漆没有净置一段时间,油漆黏度高,气泡没有消除。
(4)一次性施工过厚。
(5)固化剂、稀释剂配套错误。
(6)固化剂加入量过多。
(7)环境温度湿度高;(8)木材含水率高。
3.解决对策(1)板材白坯要打磨平整然后用底得宝封闭;(2)多次施工时,重涂时间要间隔充分,待下层充分干燥后再施工第二遍;(3)配好的油漆要静置一段时间,让气泡完全消除后再施工;(4)油漆的粘度要适合,不要太稠;(5)一次性施工不要太厚,做到“薄刷多遍”一般单层厚度不要超过20µm。
(6)使用指定的固化剂和稀释剂,按指定的配比施工。
(7)不要在温度和湿度高的时候施工。
(8)施工前木材要干燥至一定含水率一般为10-12%。
二、起泡1.问题现象:漆膜干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突起圆形泡,也叫鼓泡。
起泡产生于被涂表面与漆膜之间,或两层漆膜之间。
2.问题原因(1)基材处理不合要求,如木材含水率较高,或未将松脂、木材本身含有的芳香油清除掉,当其自然挥发时导致起泡。
(2)油性或水性腻子未完全干燥或底层涂料未干时就涂饰面层涂料。
(3)木材的接合处及孔眼没有填实,有空隙口孔眼等。
(4)油漆粘度过高。
(5)油漆配比不恰当。
(6)刷涂时来回拖动刷子产生的气泡没有消除。
(7)底材表面富有油污、灰尘、水泡等,这些不洁物周围沾有水份。
(8)压缩机、空气管中有水份,或者有水份溅到施工表面上。
(9)大部分与针孔原因一样。
3.对策(1)木材应干燥至合适的含水率,除去木材中芳香油或松脂。
(2)应在腻子底层涂料充分干燥后,再刷面层涂料。
(3)应将木材接合处的空隙和木材孔眼用腻子填实,并打磨平整后再刷涂油漆。
(4)最好用干净的碎布清理基材表面的杂物,清理干净后的被涂表面,即可上涂料。
(5)油漆的施工粘度要合适。
(6)刷涂时不要来回拖动,先横理,后竖理,最后顺木纹方向理直。
(7)定期排出压缩机中水份,加装油水分离器。
(8)参考真空的对策。
(9)对气泡轻微的,可待漆膜干透后,用水砂纸打磨平整,再补面漆。
对气泡严重的,先挑破气泡,用砂纸仔细打磨平整并清理干净,然后再一层一层地按涂装工艺修补。
三、发白1.现象:涂膜含有水份或其他液体,涂膜颜色比原来较淡白,涂膜呈现白雾状。
2.原因(1)板材含水率过高,日久水份挥发积留于漆膜中导致发白;(2)环境湿度过高;(3)施工表面、容器、油漆中混有水份;(4)稀释剂挥发太快;(5)底层漆膜中含有的水份没有清楚干净;(6)对于黑胡桃等深色板材使用透明性较差的油漆,因为透明性问题发白;(7)油漆施工过厚;(8)固化剂配套错误,与油漆不相容而发白;3.对策(1)板材施工前要经过干燥处理,控制板材含水率在12%以下;(2)对于深色板材要选用透明性较好的油漆施工;(3)油漆施工不要一次性厚涂;(4)不要在湿度高时施工,如必须可加入适当慢干水;(5)施工表面要清洁干净,不要沾上水份;(6)涂料、容器中不要混入水份;(7)使用指定的稀释剂和固化剂;(8)底层涂膜的水要晾干,特别是用水磨时。
四、咬底(1)现象:咬底,是指上层涂料中国的溶剂把底层漆膜软化,引起咬底。
(2)刷涂面漆时操作不迅速,反复刷涂次数过多则产生咬底现象。
(3)对于油脂性漆膜以及干性油改性的一些合成树脂漆膜未经高度氧化和聚合成膜之前,一旦与强溶剂相遇,底漆漆膜就会被侵蚀。
如底漆用酚醛漆,面漆使用硝基漆,则硝基漆中的溶剂就会把油性酚醛漆厚度咬起,并与原附着基层分开。
(4)前一道涂层固化剂用量不够,交联不充分;(5)前后两边涂层不配套。
4.对策(1)应待底层涂料完全干透后,再刷涂面层涂料。
(2)刷涂溶剂型的涂料时,要技术熟练、操作准确、迅速,防止反复刷涂。
(3)底层涂料和面层涂料应配套使用。
(4)对于严重的咬底现象,需将涂层全部铲除干净,待基层干燥收再选用同一品种的涂料进行刷涂五、颗粒1.现象:涂膜表面附着灰尘、飞絮、异物等。
2.原因(1)有灰尘、砂粒等杂物混入涂料中。
(2)调配漆料时,产生的气泡在漆液未经散尽即施工,尤其在寒冷天气容易出现气泡散不开的现象,使漆膜干燥后表面变粗糙。
(3)施工环境不洁,有灰尘、沙粒飘落于涂料中,或油刷等刷涂工具粘有杂物。
(4)基层处理不合要求,打磨不光滑,灰尘、砂粒未清除干净。
(5)稀释剂使用不当,溶解力差,不能完全溶解涂料,引起颗粒。
(6)固化剂使用不当,与油漆不相容,引起颗粒;3.对策(1)调配好的涂料在刷涂前,必须经过滤布过滤,以除去杂物。
(2)漆油调配好后,应静置10-20分钟,待气泡散开后再使用。
(3)刮风天气或尘土飞扬的场所不宜进行施工,刚刷涂完的油漆要防尘土污染。
(4)基层不平处应用腻子填平,再用砂纸打磨光滑,擦去粉尘后再刷涂涂料。
(5)使用配套的稀释剂和固化剂。
六、离油1.现象:离油是涂膜表面上出现局部收缩,好像水洒在蜡纸上似的,斑斑点点露出底层的花脸状现象,又叫鱼眼、发笑、缩孔等。
2.原因(1)被涂物有水份、油份或油性蜡等;(2)空气压缩机及管道带有水份油污;(3)工作环境被污染,喷涂设施及喷涂工具不洁。
(4)油漆中不小心混入水、油等不洁物;(5)擅自加入消泡剂等化学物品;(6)环境里溶剂蒸汽含量高、通风不良。
(7)底层油漆品质不良,或受到污染;3.对策(1)被涂物避免污染,且需要打磨彻底;(2)使用油水分离器,并定期排水,二小时一次;(3)作业场所、器具避免污染油污、蜡等,衣物、擦拭布被污染应清洁后,彩可接触作业物,施工中注意不让杂物掉入漆桶。
保持设施、调漆罐、工具洁净;(4)旧涂膜在涂漆前用溶剂擦拭干净并打磨彻底后再予以施工。
(5)不要擅自加入其他化学物品。
七、不干或慢干1.现象:涂膜经过一段时间后,仍未干,不硬化2.原因:(1)被涂面含有水份;(2)固化剂加入量太少或忘记加固化剂;(3)使用含水、含醇高的稀释剂;(4)温度过低,湿度太大,未达干燥条件;(5)一次涂膜过厚,或层间间隔时间短。
3.对策(1)待水份完全干后再喷涂;(2)按比例加固化剂调漆;(3)使用厂家提供的配套稀释剂;(4)在正常室温喷涂;(5)两次或多次施工,延长层与层之间施工时间,涂面若无法干燥,则应将涂层铲去或用布沾丙酮清洗掉。
八、失光(1)被涂物面粗糙多孔,吸油量大;(2)稀释剂加入量太多,油漆喷涂量太少;(3)排气不良,喷涂漆雾落在已喷好的膜面上;(4)选用沸点低的稀释剂,挥发干燥过快;(5)抛光的涂装,未充分干燥即打磨抛光,或抛光蜡太粗;(6)施工环境太高,湿度太大,溶剂挥发太快,漆膜白化;(7)打磨粗糙,或选用粗砂纸打磨,有沙眼;(8)被涂物表面附着灰尘,漆粉未清除;(9)油漆加入固化剂后放置世间安太久。
4.对策(1)选择好板材,或先刷1-2遍底得宝(封闭漆)封闭木眼,刮腻子填补缝隙,并打磨平整;(2)控制适当的图来哦粘度,以正确的方法喷涂适量漆液;(3)保持良好的排气;(4)选用厂家提供的配套稀释剂,或添加挥发慢的溶剂;(5)待漆膜完全干燥后彩可进行抛光,并选择蜡的细度;(6)要有良好的涂装作业温湿度,要适当加入防白水等慢干溶剂;(7)选用较细的砂纸认真仔细打磨好;(8)清理干净被涂物面;(9)调好油漆后应尽快在4小时施工完。
九、流挂1.现象:在被涂面上或线角的凹槽处,涂料产生流淌。
形成漆膜厚薄不均,严重者如漆幕下垂,轻者如串珠泪痕。
2.原因(1)稀释剂过量,使粘度低于正常施工要求,漆料不能附在物体表面下坠流淌。
(2)施工场所温度太低,涂料干燥速度过慢,而且在成膜中流动性又较大。
(3)选用的漆刷太大、毛太长、太软或刷油时蘸油太多,刷漆太多,使漆面厚薄不一,较厚处就要流淌。
3.对策(1)选用优良的油漆材料和适量的稀释剂。
(2)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
(3)选用的漆刷、刷毛要有弹性,根粗而梢细,鬃厚而口齐。
油刷蘸油应少蘸勤蘸。
(4)在施工中应尽量使基层平整,磨去棱角。
在刷涂时,用力刷匀,先竖刷,后横刷,不要横涂乱抹。
在线角、棱角处要用油刷轻轻按一下,将多余的油漆蘸漆刷开,以免漆膜过厚而流淌。
(5)应选择涂料的配套稀释剂。
(6)彻底清理干净被涂表面的磨屑、油、水等杂物。
十、刷痕1.现象:在漆膜上留有刷毛痕迹,干后出现一丝丝高低不平的刷纹,使漆膜厚薄不均。
2.原因(1)涂料的粘度过高、稀释剂的挥发速递过快。
(2)在木刷品刷涂中,没有顺木纹方向平行操作。
(3)选用的油刷过小或刷毛过硬或油刷保管不善使刷毛不齐或干硬。
(4)被涂表面对涂料的吸收能力过强,刷涂困难。
3.对策(1)调整涂料的施工粘度,选用配套的稀释剂。
(2)刷涂施工时,应顺木纹方向进行头遍涂料的刷涂。
(3)要选用较软的油刷,理油动作要轻巧。
油刷用完后,应用稀释剂洗净并妥善保管,刷毛不齐的油刷应尽量不用。
(4)用封闭底漆对基材进行封闭,然后再刷涂底漆和面漆。
(5)刷涂所选用的涂料应具有较好的流平性,选用合适挥发速度的稀释剂。
(6)发现有刷纹时,应用水砂纸轻轻打磨平整,并用干净的碎布清理灰尘,然后再刷涂一遍涂料十一、桔皮1.现象:涂膜表面不光滑,呈现凹凸的状态如桔子皮样。
2.原因(1)油漆太稠,稀释剂太少;(2)喷涂压力过大或距离太近,喷涂漆量少,距离远;(3)施工场所温度太高,干燥过快,漆不能充分留平;(4)作业环境风速过大;(5)使用低沸点稀释剂,漆雾抵达涂面时,入籍即挥发;(6)家兔固化剂后,放置时间过长才施工。
3.对策(1)注意油漆配比,注意合理调漆;(2)充分熟练喷枪使用方法;(3)改善施工场所条件;(4)防止在强风处涂装;(5)使用适当的稀释剂调漆;(6)加入固化剂调漆后尽快用完。
十二、开裂1.现象:漆膜表面出现深浅大小哥不相同的裂纹,如从裂纹处能见到下层表面,则称为“开裂”;如漆膜呈现龟背花纹样的细小裂纹,则称为“龟裂”。
2.原因(1)底漆与面漆不配套,涂膜受外界影响(机械作用,温度变化等)而产生收缩应力,引起漆膜龟裂或开裂。
(2)底漆未干透即涂覆(喷、刷、辊涂)面漆或第一层面漆过厚,未经干透又涂第二层面漆,使两层漆外伸缩不一致。
(3)室用漆用于室外或金属表面底漆用于木材。
(4)木质底材含有松脂未经清除和处理,日久会渗出漆膜,造成局部龟裂。
(5)木材含水率太高,日久发生变形引起开裂;(6)固化剂加入过多,或者使用错误的固化剂;(7)施工过厚;(8)施工环境恶劣,温差大、湿度大、漆膜受冷热而伸缩,引起龟裂。
3.对策(1)底漆与面漆应配套,底漆与基材要配套。
(2)底层干透后再涂装下道漆,面漆第一层宜希宜薄,干后再涂第二层。